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筍殼魚皮膚怎麼會變白色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筍殼魚皮膚怎麼會變白色

發布時間: 2022-03-04 07:46:45

❶ 筍殼魚的繁殖是怎樣的

筍殼魚學名褐塘鱧或尖塘鱧,為暖水性經濟魚類,主產於柬埔寨、泰國、越南等國,在廣東及華南俗稱筍殼魚。最大體長60cm,重達5--6kg。尾重 0.3kg達到商品規格。泰國筍殼魚屬蝦虎魚亞目,肉食、底棲、喜穴居性魚類,畏光、常藏於石頭縫隙、洞穴中,體表的顏色會隨著周圍水質和環境而變化,在自然條件下主要食物是小魚、小蝦,養殖水溫范圍在15--33℃,適合水溫25--30℃,適合pH值 7.0—8.5之間,適宜在池塘、水庫、山塘網箱及溫室養殖。筍殼魚肉質細嫩、刺少,味道鮮美,勝過海水青斑魚。價格不會低於100—120元/kg,養殖成本相對很低。
1 魚苗規格的選擇
筍殼魚體表鱗片比較特殊,是梳齒狀的,反向摩檫很容易傷害皮膚誘發感染。苗種規格過大,鱗片發育比較成熟,在運輸途中極易相互擦傷而感染引起死亡,甚至全軍覆沒。因此,養殖筍殼魚成功的關鍵首先在於選擇小規格的魚苗,—般不超過2cm。
苗種運回後,立即用盆、桶等暫養2天。具體做法是:(1)20mg/L高錳酸鉀浸洗1h;(2)然後用 10%聚維酮碘20mg/L加0.6%食鹽溶液浸洗暫養 40--48 h;(3)若是高溫季節同時使用20mg/L高錳酸鉀對養殖池全池潑灑消毒,2天後放苗;(4)每畝放苗在2000--3000尾之間。
另外,必須設置魚巢。用直徑12cm無毒PVC管截成60cm左右,固定成「井」字狀,安置在塘底。每畝30--40個「井」字。
2 餌料的投喂
筍殼魚的特點是前期生長速度較慢,從2cm長到10cm需要60--70天時間。這段時間必須投喂活餌料。比較好的活餌料諸如野雜魚的仔魚花、淡水蝦苗(南美白對蝦淡化苗也可)。因為小魚蝦的生長速度快過筍殼魚苗,因此分批投喂適宜規格的魚蝦苗對養殖成功極為有利。
我們的做法是:(1)當地鰟鮍魚成魚(5—10cm)放養繁殖,約20天後放入筍殼魚苗。此時,仔魚孵化出來適宜被筍殼魚捕食;(2)放筍殼魚10天後投放一批蝦苗,2—4萬/畝。(3)以後,每隔7—10天投放1次蝦苗,直到筍殼魚苗大部分長到10 cm左右;(4)10cm大的筍殼魚苗可以攝食配合餌料或「死餌料」。具體做法是:當大部分筍殼魚苗長到10cm時,在馴食前的10天投喂最後一批蝦苗。之後,在池塘里設置食台,食台用40—60 cm的塑料框做成,下面懸掛重物,上面用泡沫或浮球支撐,使食台離池底20—30cm,每畝6—8個。然後,逐步投放少量的待投餌料(小雜魚、配合飼料),准備投喂配合飼料前期用些小雜魚剁碎摻和在飼料里,引誘筍殼魚來攝食,以後逐步減少小雜魚,直到沒有。投喂時間為下午5:00後,因為筍殼魚白天不攝食。馴食要有耐性,一般經過10--15天即可馴食成功。個別魚苗會很長時間不吃料,餓久了,加上誘食成分的作用就可馴食成功。
3 疾病防治
筍殼魚極少發病,最主要的病害是皮膚擦傷和體表寄生蟲,最嚴重的是錨頭蚤。如發現錨頭蚤可用1.5—2.0mg/L敵百蟲溶液全池潑灑,間隔7天再用1次,連續3~4次,並且在養殖的前期、中期和後期各用一個療程。收獲前30天停止用葯以免產生葯物殘留問題。
4 習性介紹
筍殼魚沒有魚鰾,進化成呼吸器,相當於前期的肺,而且皮下血管豐富能進行氣體交換。因此,筍殼魚在保持皮膚濕潤的室溫下可存活很長時間。只要保持皮膚濕潤,遠距離運輸3—7天成活率可達100%。
5 魚種越冬
筍殼魚屬暖水性魚類,冬季水溫必須保持在 10℃以上。通過建日光溫室,人工輔助加溫不難達到這個條件。並且,筍殼魚可以高密度暫養越冬,注意預防水霉病和皮膚感染。

❷ 筍殼魚耐寒嗎

筍殼魚為底棲穴居性魚類,常棲息於水質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庫、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叢中,也常棲息於岸邊的砂石縫隙、洞穴及雜物中,生活水層為2米以下。游泳能力不強,不能作快速和長距離游泳。性溫馴,對低氧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多在夜間活動,白天喜藏進泥里,可鑽到泥里1米深處達10小時。適溫范圍15~35℃,最適溫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適應pH值為5的酸性水體及15%的鹹淡水。[2]

❸ 筍殼魚吃什麼會引起發黃

筍殼魚肉質鮮嫩,含有比較豐富的鈣元素,能夠補充人體對鈣的需求,對骨骼的發育有一定的幫助,能夠保持骨骼健康。

❹ 筍殼魚怎麼吃,筍殼魚的做法

原料:

筍殼魚1條, 鹽5克, 味精2克, 薑汁15克, 豉油王50克, 糖15克, 胡椒粉1克, 蔥絲50克,植物油1000克

做法:

1、將魚宰殺後用刀剖開魚的背部,取出內臟,洗凈,放入容器內,加鹽(醬油)、薑汁酒、糖浸漬腌約十多分鍾。
2、鍋架火上,放入植物油,旺火燒至七成熱左右,投入筍殼魚,立即端鍋離火進行浸炸,當油溫逐漸下降後再端鍋回到火上加熱,待油溫又升至六七成熱時,再離火浸炸,如此反復進行多次,直到魚肉嫩熟為止。每次浸炸時間以五六分鍾為宜,油溫也不能過高,否則,容易出現魚皮脫落,或外焦內生等現象。
3、將浸炸成熟的魚撈出,控凈油分,盛入盤中,在魚的表面撒放蔥絲及胡椒粉。
4、另用一鍋架在火上,放入少量植物油,燒至八成熱,澆在魚表面的蔥絲上,熗出香昧,最後淋入豉油王即成(也可用豉油王、味精和適量鮮湯加熱成為味汁淋入魚盤內)。

❺ 筍殼魚表面長白毛,皮膚紅腫是什麼病

白毛是水霉病或綿霉病,菌絲寄生魚體表損傷處,看上去像白毛。多發生在水溫18-12度。用(每立克)0.5ml每立方米,間隔一天用一次。
皮膚紅腫不好確定,要看紅腫位置,大面積體表的,多為敗血症,用高錳酸鐵和過氧化氫,10到15天消毒一次

❻ 筍殼魚的養殖注意

筍殼魚養殖這六大關鍵必注意:

  1. 池塘消毒與肥水培育"水蛛"

  2. 培育足量適口的麥鯪等魚苗

  3. 馴食

  4. 人工飼料投喂

  5. 分級

  6. 水質調控

❼ 筍殼魚會不會咬人,聽說它很懶,結果買回來想試著殺一下它就很兇猛

筍殼魚是肉食性魚類,所以垂死掙扎的時候會咬人的。
通常來說可以叫市場賣魚的人幫忙殺,如果是自己處理,可以把魚從高處摔到地上,把它摔個半死再殺。




筍殼魚比較好吃,最好選擇新鮮的活魚來製作,不要選擇死魚。
准備時間:10分鍾
烹飪時間:30分鍾
主料
魚適量
輔料
調味料適量
步驟一
筍殼魚,還是清蒸最肥美,熱量也低。可請菜場幫忙剖開,回來洗凈擺好,放幾片姜,倒一點點料酒,即可放在熱水上蒸,8分鍾即可。
步驟二
蒸魚的時候,可以再切一點姜絲,且把蔥劃開。主要還是覺得這樣比較好看,簡單一些的話,就直接打個結。
步驟三
蒸好後的魚,倒掉盤子里的水。旁邊起熱油鍋,姜絲和蔥油鋪在魚上,倒2勺李錦記蒸魚豉油或生抽,油燒得極燙後,倒在上面,可聽到美妙的噝噝聲。

❽ 如何釣筍殼魚

誘餌用小湖蝦
每年的6月份至10月份是釣翹殼魚的黃金季節,而黃金季節中尤其晚上最佳。因此選擇夜釣。
釣前准備:1. 12V照明燈一部(連續照明時間不低於8小時,亮度越高越好)。
2. 小湖蝦1斤。挑個體小的0.5斤用剪刀剪成0.5cm的小段放入塑料袋中,冰凍保存。其餘的也放入塑料袋中在太陽下暴曬4小時。然後放到釣包中。
4. 摘鉤器或鑷子一把。翹殼魚吃食猛,能把釣鉤吞入很深。
5. 用窗紗做成10cm×10cm的小兜,留口。
釣組選擇:4.5米輕便手桿一支,5號白色浮漂一支,3號主線2.5號子線。5號鉤。選擇粗線是因為釣翹殼魚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大花鰱。
好了一切准備就緒我們可以出發了,在天黑前到達湖邊選好釣位。
釣位選擇在開闊水域,水深1.8----3米。選好釣位後開始找底調漂,因為要釣浮所以可以把漂調的高一些。找到底後把漂下調20cm,也就是釣鉤至水底間的距離是20cm。
照明燈的安裝:為防止小蟲騷擾把燈放在距身體1米遠的位置,用支桿把燈頭挑高,(距地面0.5---1米)。
天黑後開燈對著浮漂,燈光應照在浮漂與桿頭之間,距浮漂0.5米的地方。然後拿出曬過的
蝦米裝入用窗紗做成的小兜中,在放入一塊小石頭,封口後扔到釣點中。取出剪好的蝦米先
化凍一部分。大約20分鍾後將化凍的蝦斷掛在釣鉤上,要漏出鉤尖,拋到釣點,釣鉤完全
到位後大約10秒鍾的時間如果無魚吃,就把漂往回帶大約10cm,在等10秒,如果無魚咬
鉤再往回帶10cm,如此反復操作,等把漂帶出燈光外後,在提桿把釣餌拋入釣點,俗稱逗
魚。只至有魚咬鉤,魚吃食的標准動作是黑漂或泛漂,也有半空截殺。

❾ 吃筍殼魚有何好處

筍殼魚肌肉(鮮樣)中粗蛋白含量(17.83±0.09)%,粗脂肪含量(0.25±0.02)%,水分含量(78.12±0.11)%,粗灰分含量(1.07±0.01)%。肌肉中含有18種氨基酸,總量為(74.02±2.68)%(干樣百分比),其中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總量是(29.34±1.17)%,占氨基酸總量的39.63%;

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為61.66,其構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標准。4種鮮味氨基酸總量為(26.12±0.84)%(干樣百分比),脂肪酸中EPA與DHA含量較高,分別為2.24%、4.74%,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泰國筍殼魚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與保健作用。

(9)筍殼魚皮膚怎麼會變白色擴展閱讀:

形態特徵:

亞馬遜筍殼魚頭大而尖扁,體形略延長、粗壯,中後段呈圓柱形,後部稍扁。口上位,上、下頷齒多行,齒細小。眼小而高。體被櫛鱗。腹鰭分離,背鰭Ⅶ,8~9,分為前後兩個,胸鰭大,臀鰭較小,尾鰭圓形。其外部形態與泰國筍殼魚相近,但其體色偏黑,體側無斑紋,體色隨生活環境變化而改變。

❿ 魚身上長白毛怎麼辦最有效,最簡單的辦法是什麼

魚身上長白毛是患了水霉病,也叫白毛病。原因是真菌感染造成的。最簡單的治療辦法就是給水加溫的同時下殺真菌的葯。

大部分的魚葯是殺細菌的,但是,專治水霉的葯裡面一定要殺真菌的成分,比方說:水楊酸。特別簡單,直接某寶(市場)買專治「水霉病」的成品葯,按劑量來。同時保持水溫>25℃以上。

一般在三天左右,會有明顯改善。

(10)筍殼魚皮膚怎麼會變白色擴展閱讀:

魚長白毛的原因:

1、水溫都不會太高,一定不會超過20℃,初秋降溫的時候是高發期,畢竟這個時候秋高氣爽。

2、魚身上肯定有傷口。黴菌孢子會寄生於體表的傷口,這就是水霉孢子找到了靠山,體現它的腐生性。如果沒有傷口,就算哪哪都是孢子,魚也不會得水霉病。

水霉病適合的水溫是10-15℃,而且是通過孢子無性繁殖。水溫超過25℃,繁殖力明顯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