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小孩被風吹的起了鬼風疙瘩怎麼治療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小孩被風吹的起了鬼風疙瘩怎麼治療

發布時間: 2022-03-03 21:08:25

㈠ 起了鬼風疙瘩怎麼辦

保暖 去醫院

㈡ 小兒受風起鬼風疙瘩,就是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血管反應性皮膚病,有急性和慢性的區別。小兒發病以急性為主,患病的小兒主要可以見到皮膚泛發風團樣皮疹,大多數人找不到發病原因。 [主要症狀] 急性蕁麻疹起病急,先感覺皮膚瘙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的紅色風團,全身泛發,可單個,也可密集融合成片。風團持續數分鍾或數個小時即消失,消失後不留痕跡,新的風團不斷出現,此起彼伏,一日數次不等。風團瘙癢,灼熱。累及呼吸道可出現喉頭水腫、胸悶、呼吸困難,甚至窒息,也可出現心悸,部分小兒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病程大於6~12個星期則是慢性蕁麻疹。 按中醫辨證,如果小兒見風團色紅,灼熱,遇熱加劇,得冷則緩,瘙癢難忍,口渴心煩,舌紅苔薄黃,是風熱相搏證。如果小兒平時多汗,汗出遇風則出現風團,針頭至綠豆大小,成批出現,瘙癢不安,舌淡苔薄白,是衛外不固證。風團色紅,灼熱刺癢,搔之起條索狀皮疹,繼而融合成片,晚間癢甚,情緒波動時皮疹出現較多,心煩口渴,舌紅苔少,是心經郁熱證。疹塊瘙癢,發無定處,時有臍周疼痛,或有偏嗜不良習慣,面色萎黃,或有蟲斑,夜間磨牙,是蟲積傷脾證。 如果真的是蕁麻疹就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最好把床上用品都清洗一次,用熱水和消毒劑洗,在太陽下暴曬。

㈢ 風吹引起的蕁麻疹怎麼治療

可以使用防風通聖丸治療

㈣ 鬼風疙瘩怎麼治

你所說的「鬼風疙瘩」應該是想說蕁麻疹吧?治病主要代表方有雙花方 枳術赤豆飲 十味香袋 妙香方。建議去醫院進行辨證施治,因為不同的病情即使是同一種病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在這里我提供幾個葯膳方,在家可以製作並且自主選用。一。風寒型[臨床表現] 皮膚瘙癢,繼產生風團,皮損色白,遇冷或吹風而發,得暖可緩解,冬重夏輕,苔薄白膩,脈濡緩。 [食療葯膳] 1.生薑桂枝粥:生薑10片,桂枝3克(研末),粳米50克,紅糖 30克,煮稀粥食,每日1-2次。 2.防風蘇葉豬瘦肉湯:防風15克,蘇葉10克,白蘚皮15克,豬瘦肉30克,生薑5片。將前3味中葯用干凈紗布包裹和豬瘦肉生薑一起煮湯,熟時去葯包裹,飲湯吃豬瘦肉。二。風熱型[臨床表現] 皮疹色赤,遇熱則發,得冷則減,夏重冬輕,尿黃、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食療葯膳] 1.芋頭莖煲豬排骨:芋頭莖50克,豬排骨100克,將芋頭莖洗凈切塊,豬排骨洗凈切塊,同放砂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煲熟食,每日 2次。 2.冬瓜芥菜湯:冬瓜200克,芥菜30克,白菜根30克,芫荽5株,水煎,熟時加適量紅糖調勻,即可飲湯服用。 3.醋糖姜湯:醋半碗,紅糖100克,生薑30克,醋、紅糖與切成細絲的生薑同放人砂鍋內煮沸10分鍾,去渣,每服1小杯,加溫水和服,每日2-3次。三。氣血兩虛型[臨床表現] 疹塊反復發作,病程甚久,勞累加劇,神疲乏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虛弱。 [食療葯膳] 歸芪防風豬瘦肉湯:當歸20克,黃芪20克,防風10克,豬瘦肉60克,將前3味中葯用干凈紗布包裹,與豬瘦肉一起燉熟,飲湯食豬瘦肉。

㈤ 寶寶得了蕁麻疹(風團,風疙瘩),怎麼辦

蕁麻疹來有多種類型,源誘因也有很多,一定要明確診斷、分清類型,對因採取措施。建議先做下過敏源篩查,未能明確再做其他檢查。治療時要注意慎用激素類葯物,能不用則堅決不用。孩子太小,選擇其他葯物時,也一定要慎之又慎,既要考慮效果,也要選副作用最少最輕的葯。

㈥ 求鬼風疙瘩的治療方法!

皮疹為發作性的皮膚粘潮紅或風團,風團形狀不一,大小不等,顏色蒼白或鮮紅,時起時消,單個風團持續不超過24小時-36小時,消退後不留痕跡。自覺瘙癢劇烈,少數伴發熱,關節腫痛,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胸悶,憋氣,呼吸困難,心悸等全身症狀。主要類型:急性、慢性、寒冷性、蛋白腖性等、尋麻疹。一般治療:急性尋麻疹:1.口服胺H1受體葯物口服,如撲爾敏和去氯羥嗪。2。皮疹廣泛者給予撲爾敏或苯海拉明肌注,或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 經一般抗過敏治療無效者。手部按摩可以疏肝解郁,平衡陰陽,調節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 [按摩選穴] 經穴和經外奇穴:少商、內關、外關、大陵、中魁等。 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肺、脾、肝、甲狀旁腺、大腦、垂體、腹腔神經叢、心臟、淋巴結各區等。 反應點:脾點、心點、命門點、止癢點、哮喘新點、感冒點等。 全息穴:心肺穴、脾胃穴、腎穴等。 [按摩方法] 點按或推按腎、輸尿管、膀胱、肺、脾、肝各100次,甲狀旁腺、大腦、垂體、腹腔神經叢、心臟、淋巴結各區各5O次;點按各反應點100-200次;掐按心肺穴。脾胃穴、腎穴各3O0次;按揉上述各經穴和經外奇穴30-50次。手部按摩治療急性尋麻疹可每天2次,慢性則每天1次。急性患者應以葯物治療為主,手部按摩為輔。慢性患者,可隨症狀的減輕逐漸減少葯物用量,直至完全停止用葯。症狀完全消失後,手部按摩可逐步改為隔天1次。堅持按摩,不要間斷。 患者要注意飲食起居,避免攝食易致敏的食物和葯物,忌食魚腥、蝦蟹、酒類、濃茶、咖啡、蔥韭、辛辣等海鮮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要注意查找病因,應特別注意慢性病灶、腸寄生蟲、胃腸道障礙等,並給予積極的治療。

㈦ 孩子身上起了鬼風疙瘩怎麼辦

病情分析:你好,根據你的這種情況考慮是蕁麻疹,與過敏性反應有關系的回指導意見:治答療建議口服西替利嗪,賽庚啶和防風通聖丸,外用無極膏。平時禁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發病期間盡量不要食用海鮮和雞蛋,保持皮膚清潔.

㈧ 反復受風起『鬼風疙瘩』為什麼,怎麼辦

鬼風疙瘩 ,是一種皮膚過敏症 ,不是因為 「受風」 引起的 。
鬼風疙瘩學名蕁麻回疹,也稱風疹塊,風團是答由於皮膚粘膜的小血管擴張,血漿滲出形成的局部水腫,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

蕁麻疹是過敏性的,全身大片紅紅的扁平疙瘩,癢的難受,發作突然,越撓越癢,建議口服西替利嗪或者氯雷他定,局部用葯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都可達到療效。

㈨ 孩子起鬼風疙瘩怎麼辦

你好,據你所述,孩子的情況多考慮是有蕁麻疹的可能,建議孩子可以服用開瑞坦口服液,並皮膚塗抹爐甘石洗劑或皮炎平軟膏治療,另外注意貼身衣物的質地,盡量選用純棉衣物,避免接觸可疑的敏感物質即可。

㈩ 小孩長的鬼風疙瘩是怎麼回事

學名叫尋麻疹 尋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粘膜的小血管擴張,血漿滲出形成的局部水腫,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 【病因及發病機理】尋麻疹的病因復雜,尤其是慢性尋麻疹不易找到病因,除和各種致敏原有關外,與個人的敏感性素質及遺傳等因素也有密切的關系,常見的誘因有: (一)食物 以魚、蝦、蟹、蛋、牛奶、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最常見,尤其是在一次大量進食蛋白質飲食和酗酒後,發生的蛋白腖性尋麻疹,其次某些植物也可致敏。 (二)葯物 如青黴素、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可由變態反應引起,另一些葯物如嗎啡、阿托品、阿司匹林等為組胺釋放劑,可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尋麻疹。 (三)吸入物 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某些氣體及真菌孢子等。 (四)感染 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原蟲、寄生蟲等感染,這些感染可能通過傳染物的抗原作用或改變了機體的應激狀態,引起I型或III型變態反應。 (五)昆蟲叮咬 如虱、跳蚤叮咬皮膚及黃蜂、蜜蜂、毛蟲的毒刺刺入皮膚,引起變態反應。 (六)物理及化學因素 如冷、熱、日光和機械性刺激、摩擦壓迫和某些化學物質的刺激,引起變態反應或非變態反應性尋麻疹。 (七)內分泌和代謝障礙及胃腸功能失調均可誘發本病,尤其是慢性尋麻疹。 (八)內臟疾病 如紅斑性狼瘡、淋巴瘤及某些腫瘤、風濕熱等可為尋麻疹的病因。 (九)遺傳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尋麻疹、遺傳性家族性尋麻疹綜合症和遺傳因素有關。 (十)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感情沖動可引起乙醯膽鹼釋放,增強血管通透性而發生尋麻疹。 尋麻疹的發病機理可分為變態反應和非變態反應兩種,前者主要是由於I型變態反應引起,少數是II型或III型反應,此型的抗體IgE和血管周圍肥大細胞、血中嗜鹼性粒細胞相結合。當抗原再次侵入後,在這些細胞表面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引起肥大細胞膜本身及其一系列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學的變化,促使胞漿中的顆粒脫出,同時釋放出各種葯理性活性介質,如組胺、5-羥色胺、肝素、前列腺素、乙醯膽鹼、溶酶體酶、纖維蛋白溶酶、補體、各種激肽和慢性反應物質等,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痙攣、腺體分泌增多,產生皮膚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各種症狀。 非變態反應性尋麻疹是由於某些物質如細菌酶素、蛇毒、蛋白腖、某些葯物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紅斑、風團。 【臨床表現】常突然發病,先感皮膚瘙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形態不一、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風團可局限也可泛發全身,數分鍾或數小時後消退不留痕跡,但新風團又陸續出現,此起彼落,消化道受累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喉頭及支氣管受累可發生喉頭水腫,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症狀在數日至2~3周內消退者稱為急性尋麻疹;若反復發作,病程達1~2月,大多找不出原因,頑固性難治者稱為慢性尋麻疹。 除以上兩型外,還有幾種特殊型尋麻疹: (一) 皮膚劃痕症 又稱人工尋麻疹,手抓或鈍器劃其皮膚後,該處出現暫時性紅色條狀隆起。 (二) 血管性水腫 又稱巨大性尋麻疹。發生在眼瞼、口唇、包皮、外陰等組織鬆弛部位,突然發生的局限性腫脹,邊緣不清,持續1~2日自行消退,常反復發作。 (三) 壓迫性尋麻疹 皮膚受壓4~6小時後,局部發生深在性腫脹,8~12小時後消退,多發生在臀部、腰部、足背等受壓部位。 (四) 日光性尋麻疹 暴曬日光或紫外線後,在照光部位出現風團,並有瘙癢和針刺感。 (五) 寒冷性尋麻疹 分家族性和獲得性兩型。前者少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從嬰兒開始持續終生。後者開始於兒童或成人,在氣溫驟降或接觸冷水冷風時,在皮膚露出部位出現風團,持續半小時至3~4小時,冰塊試驗和被動轉移試驗陽性,多見於女性青年。 (六) 膽鹼能性尋麻疹 在運動、重勞動、受熱、飲酒或情緒緊張時,膽鹼能神經發生沖動而釋放乙醯膽鹼,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生直徑2~3mm小風團,不融合,半小時至1小時內消退,除掌拓外,皮疹可泛發全身,以青年人多見。 (七) 血清病性尋麻疹 注射血清、疫苗或葯物後除皮膚出現風團外,可有發熱、關節痛、淋巴結腫大,有的可出現蛋白尿、管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