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巨粘疙瘩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巨粘疙瘩

發布時間: 2021-12-06 22:53:39

1. 粘米粉疙瘩怎麼做好吃

步驟 1
點擊查看大圖粘米粉疙瘩的做法 步驟1
盛一碗粘米粉到大一點版的容器中,用勺子舀一勺權滾燙米湯倒進米粉里,一邊用筷子攪拌一邊倒米湯,不要一次性倒進去攪拌到米粉起疙瘩,都潮濕了,就不要再加湯了! 步驟 2
點擊查看大圖粘米粉疙瘩的做法 步驟2
手用水沖一下濕,用手背按壓一下,米粉很光滑,不會粘手,把它揉成團狀

2. 我的大腿根部內側起了一大片疹子 上面有疙瘩 很癢 有時還很粘 請問誰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股癬是指股內側、會陰、臀部感染真菌後引起的皮膚病。股癬的真菌可以通過內衣、浴巾等傳播,也可通過性生活傳播,故股癬也被列入性傳播性疾病之中。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股癬就一定是通過性交傳染的,臨床上80%以上的股癬是通過非性交傳播的。

在我國引起股癬的病原體主要是毛癬菌屬的紅色毛癬菌和石膏樣毛癬菌,表皮癬菌屬的絮狀表皮癬菌以及少數白色念珠菌。

主要症狀是局部瘙癢明顯。本病容易復發。多由於接觸患癬病人或通過貓、狗等傳染,或通過衣物用具而間接傳染,或先患足癬,因搔抓蔓延而傳染。夏季時節,氣候炎熱潮濕,人體多汗,尤其是股內,如不及時洗澡,或穿著緊身內褲大量汗液來不及蒸發,則易得此病。另外,患有糖尿病、白帶過多等的病人,以及長期口服或局部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或皮質類固醇,也易患股癬。從發病率來看,主要是青年人,男性多於女性。本病多發於夏季,氣候潮濕或炎熱往往使病情加重,冬季緩解或痊癒。

股癬是好發於股部的皮膚病,有時還可累及會陰、陰阜部、肛周、臀部、陰囊皺褶等處,瘙癢劇烈,由於搔抓,患者可繼發皮炎、苔癬化改變或繼發感染。

股癬皮疹的特徵為:

(1)股癬剛開始時,為邊緣清晰、稍微隆起的紅斑,漸漸擴大,上面有落屑,漸漸由紅色轉為褐色或膚色。

(2)病損的中心漸漸自動癒合,向周圍發展,紅斑的邊緣炎症比較明顯,上面可有皮疹、水皰、痂皮,甚至糜爛,形成環形。

(3)愈後留下暫時性色素沉著,瘙癢症狀嚴重。

要明確診斷為股癬,首先,要找有經驗的專科醫師診治,專科醫師很容易根據病史、症狀、體征及化驗檢查作出明確診斷。股癬是黴菌感染,一般說,作一個落屑的直接鏡檢,即取皮損邊緣處的小片鱗屑,置於玻璃片上,滴入一點氫氧化鉀溶液,使角質蛋白溶解,然後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有否真菌的菌絲,就可以明確診斷。當然,有條件的,還可依真菌的培養作出更明確的診斷。

診斷股癬並不困難,但應謹慎地與一些皮膚病進行鑒別,不然治療很難作到有的放矢。容易與股癬混淆的皮膚病主要有:

(1)脂溢性皮炎:有時也可侵犯陰股部,皮疹為淡紅色斑,有脫屑,有的呈環狀,邊界清楚,但直接鏡檢真菌為陰性。

(2)紅癬:由一種棒狀桿菌引起的皮膚病,常見於腋下、股部等處,病變部位皮膚為磚紅色,邊緣沒有炎性環,不癢,直接鏡檢真菌為陰性。

(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可侵犯股部,表現為環狀或斑塊狀紅斑,一般表面有較厚的鱗屑,全身其他部位也可有同樣的皮疹。

股癬多見於臀部和大腿上內側,但也常侵犯陰莖。初起為小丘診(小疙瘩),奇癢,然後擴大形成邊緣呈環狀凸起,中央平坦的圓形或多形性皮損,常見脫屑。引起人們的憂慮,以為是性病。這種憂慮是沒有必要的。

股癬是較頑固的疾病,極容易復發,對很多葯都敏感,但治療結束後一定時間內仍可以復發。一般以外治為主,不需內治;但頑固者、泛發者可以加用內治療法。常用於治療股癬的葯:

(1)復方雷瑣辛溶液,為醫院內部制劑,刺激小,作用迅速,每天外用1~2次,連用10天即可達到臨床痊癒。

(2)復方達克寧,西安楊森制葯廠出品,見效快,止癢效果好。

(3)1%克霉唑、克烈癬霜,1%益康唑霜等。我建議用克霉唑。

陰莖處皮膚薄嫩,治療時不可用刺激性過強的葯物,如久治不愈,或面積大,發病廣泛者,可內服斯皮仁諾200mg,每日1次,連續5天。

臨床表明,中草葯外洗是治療股癬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見效快,止癢好,治癒後不容易復發。實驗證實,像中葯黃柏、蒼術、百部、青木香、土槿皮、艾葉、花椒、地膚子、苦參、土大黃、厚朴等均有良好的抗真菌效果。青木香60g 百部30g 苦參10g 地膚子30g 黃柏10g 艾葉10g 川椒6g。煎水,待溫外洗,每日1次,每次20分鍾,見效奇快。

預防股癬

(1)潔身自好,不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系。不使用他人內衣、內褲及洗浴用品。

(2)經常換洗內褲,並保持外陰部清潔,經常洗曬衣被。

(3)減少出汗,促進股根部蒸發作用。盡量保持乾燥,穿寬松合貼身內褲。

3. 皮膚下面長了一個硬疙瘩,可以移動的,和皮膚粘連,皮膚表面沒有異樣,可以長大,好幾月的時間已經由綠豆

病情分析:
考慮是小瘤子,如纖維瘤。
指導意見:
可以去醫院外科檢查,如果是纖維瘤,現在出現增大的現象,建議盡早手術切除。

4. 蒸大米怎麼不粘疙瘩

將生米加熱水做成熟飯,這是無人不會的事情。而現代科學證明,在這些被人們視為非常簡單的日常生活中,卻處處充滿著學問,即使做飯也不例外。

原來,生米做成熟飯,是一個物理——化學過程。實驗得知:同等條件下生米做成熟飯,浸漲過(即吸足水份)的米比沒有浸漲的米,燒的時間節省30至45%,燃料節省30至40%;且飯的口味也特別好。
米的結構緊密,水吸附和滲透到裡面要有較長時間,常溫下需要一小時,50至90度時15分鍾左右,但生米在100度左右水中,因外表吸水並變成熟飯,反而阻礙水份向米粒內部滲透,使時間延長。所以,浸漲的大米比沒有浸漲的大米燒飯省時;還因燒飯時間短,可使米粒內外受熱均勻,熟得一致,故飯變得香軟可口。
其實,先浸漲米後做飯的做法也十分方便,只要吃完飯後將下餐所需的米淘洗後放上水,或放水後到煮飯前再淘洗即可。
1、一克茶葉用一千克開水泡四至九分鍾,濾去茶葉渣;將茶葉水倒入米中,按常規燜制即可,米飯色、香、味、營養俱佳。
2、在蒸米飯時,每1500克米加兩至三毫升醋,米飯無酸味,飯香更濃,且易於存放和防餿。
3、陳米淘洗干凈,清水中浸泡兩小時,撈出瀝干,再放入鍋中加熱水、一二湯匙豬油或植物油,用旺火煮開轉為文火燜半小時即可。若用高壓鍋,燜八分鍾即熟,米飯不粘鍋,且香甜可口。
4、煮陳米飯時,放3杯米、2.5杯水、0.5杯啤酒,煮出來的飯同新米一樣爽口。
5、用秈米煮飯,可在水中加一撮鹽和幾滴花生油,然後攪拌均勻,煮出的飯同粳米一樣好吃。
6、剩飯重蒸時,在鍋中水裡放入少量食鹽,能除異味。
7、把剩飯煮成稀飯,常會煮得黏黏糊糊,若在煮前先用水沖一下就可避免。
8、炒飯時,在鍋中灑少許酒,炒出來的飯一粒粒鬆散,又松軟又好吃。
9、煮飯要用開水,這樣米中的維生素B1可免受損失。
10、讓米在鍋內成斜坡狀,高處與水相平,這樣一鍋內可煮出軟硬不同的米飯。
11、飯燒糊了,取一根長四至六厘米的蔥插入飯里,蓋好鍋蓋過一會兒。
12、米飯夾生,用鍋鏟將米飯鏟散,加入兩湯匙米酒、白酒或黃酒,用文火略煮一會兒即可。
13、電飯煲煮飯:做飯前將米泡十多分鍾,做出的飯好吃又省電;用熱水煮飯省電,又可保持米的營養;在開鍋後拔去電源插頭,大約過五分鍾,再接通電源;自動跳閘後,燜十分鍾左右再揭蓋;如米太多,跳閘後感到欠火,可在兩至三分鍾後再次撳下按鍵。

5. 面部大疙瘩,檢查說是粘液癌,粘液癌傳染嗎

粘液癌能治療 術後輔助放療 不會傳染

6. 蒸熟的面條成粘疙瘩怎麼做

不好弄啦,你行趁熱抖散開

7. 這種是什麼疙瘩

痤瘡
痤瘡是一種與皮脂代謝有關的毛囊、皮脂腺單位的慢性炎症病變,因好發於青春期,所以老百姓俗稱為「青春痘」。中醫認為痤瘡是青年人氣血旺盛,加之陽熱偏盛,脈絡充盈,內熱外壅,怫鬱體表,外受風邪所致,又有內熱、肺熱、血熱、肝熱、陰虛內熱之分。膿皰等皮損屬於風熱、熱毒所致。中醫給葯草本膚康,中葯治療痤瘡。囊腫性痤瘡、聚合性痤瘡等炎性症狀不明顯,慢性過程,為寒瘡寒瘍之證。痤瘡的發病與皮脂的代謝有關,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會有皮脂代謝,所以就會有發生痤瘡的可能性,只是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病率而已,青春發育期高發。

又名青春痘 患者多為青年男女 發於顏面及上胸等部位 多對稱分布
除了兒童外80%~90%的人都患過本病 主要原因是皮脂腺分泌旺盛
豬頭肉 鯽魚等亦可引起此病,需保持愉快樂觀心理和足夠睡眠時間

痤瘡 - 概述
痤瘡,俗稱青春痘、暗瘡,中醫古代稱之為面瘡、酒刺,是一種發生於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多見於頭面部、頸部、前胸、後背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臨床以白頭粉刺、黑頭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為主要表現。
除兒童外,人群中約有80%~90%的人患
本病或曾經患過本病(包括輕症在內)。痤瘡是發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該病發生的因素多種多樣,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 青春痘是青春期的孩子常見的皮膚性疾病,也是比較容易發病,如果處理不好它就會留下痘印痘疤。
痤瘡表現:
發炎後的表現:丘疹、膿皰、囊腫等。同一個人的臉上或身上可以長著各種不同形式的痘痘。非炎症的表現:粉刺。 痘痘的後遺症:紅色印跡、痘疤。
痤瘡的非炎症性皮損表現為開放性和閉合性粉刺開放性粉刺(又稱黑頭)表現為圓頂狀丘疹伴顯著擴張的毛囊開口。粉刺進一步發展會演變成各種炎症性皮損,表現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炎性丘
疹呈紅色,直徑1~5毫米不等;膿皰大小一致,其中充滿了白色膿液;結節直徑大於5毫米,觸之有硬結和疼痛感;囊腫的位置更深,充滿了膿液和血液的混合物。這些皮損還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塊和竇道等。炎症性皮損消退後常常遺留色素沉著、持久性紅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臨床上根據痤瘡皮損性質和嚴重程度將痤瘡分為3度、4級:1級(輕度):僅有粉刺;2級(中度):除粉刺外,還有一些炎性丘疹;3級(中度):除粉刺外,還有較多的炎性丘疹或膿皰;4級(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膿皰外,還有結節、囊腫或瘢痕。
痤瘡 - 臨床症狀
1、基本損害為毛囊性丘疹,中央有一黑點,稱黑頭粉刺;周圍色紅,擠壓有米粒樣白色脂栓排出,另有無黑頭、成灰白色的小丘疹,稱白頭粉刺。若發生炎症,粉刺發紅,頂部發生小膿皰,此時可影響容貌。破潰痊癒後,可遺留暫時色素沉著或有輕度凹陷的疤痕,有的形成結節、膿腫、囊腫及疤痕等多種形態的傷害,甚至破潰後形成多個竇道和疤痕,嚴重者呈橘皮臉。臨床上常以一、二種損害較為明顯,往往同時存在油性皮脂溢出而並發頭面部脂溢性皮炎,此時面部油膩發亮,還可發生成片的紅斑,且覆蓋上油性痂皮,常年不愈。
2、發病部位以顏面為多,亦可見於胸背上部及肩胛處,胸前、頸後、臀部等處
(見下圖)。自覺可稍有瘙癢或疼痛,病程纏綿,往往此起彼伏,新疹不斷繼發,有的可遷延數年或十餘年。
3、聚合性痤瘡病程長,多發於男性,常見丘疹、結節、囊腫、膿腫、竇道、瘢痕等多種損害混合在一起。此痤瘡分布廣泛。
4、炎症性皮損有多種表現: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丘疹膿皰型,這是最常見的是丘疹膿皰型痤瘡,這種痤瘡常常有粉刺和膿皰或丘疹,也就是說這種痤瘡通常會同時具有非炎症性和中度炎症性皮損。痤瘡的嚴重程度主要是由粉刺和丘疹及膿皰的比率來決定的。丘疹和膿皰越多,痤瘡就越重。這種痤瘡的症狀表現為紅色小包、包頭略帶黃色,發病很癢,但是
不能撓,會留下疤痕。

痤瘡 - 類型
1、點狀痤瘡
點狀痤瘡,多表現為黑頭粉刺。黑頭粉刺是堵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乳酪狀半固體,由於露在毛囊口的外端發黑而得名。如加壓擠之,可見頭部呈黑色,體部呈黃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2、丘疹性痤瘡
丘疹性痤瘡皮損以炎性的小丘疹為主,小如小米,大如豌豆,較為堅硬,色澤呈淡紅色至深紅色,中央可有一個黑頭粉刺或頂端尚未變黑的皮脂栓。
3、膿皰性痤瘡
膿皰性痤瘡以膿瘡表現為主,小如穀粒,大如綠豆。一般為毛囊性膿皰和丘疹頂端形成膿皰,破後膿液較粘稠,平復後可遺留較淺的瘢痕。
4、結節性痤瘡
當發炎部位較深時,膿皰性痤瘡可以發展成壁厚的結節性痤瘡。結節性痤瘡的大小不等,有的位置較深,有的顯著隆起而呈半球形或圓錐形,色澤呈淡紅色或紫紅色。這種痤瘡可長期存在或漸漸吸收,有的化膿潰破形成顯著的瘢痕。
5、萎縮性痤瘡
丘疹性損害或膿皰性損害可破壞腺體,引起凹坑狀萎縮性瘢痕,即萎縮性痤瘡。潰破的膿皰,或者自然吸收的丘疹性痤瘡、膿皰性痤瘡都可引起纖維性變及萎縮。
6、囊腫性痤瘡
囊腫性痤瘡是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腫。常繼發化膿感染,破潰後可流出帶血的膠凍狀膿液,而炎症往往不重,以後形成竇道及瘢前。
7、聚合性痤瘡
聚合性痤瘡是皮膚損害中最嚴重的一種,皮損多形,由很多的粉刺、丘疹、膿皰、膿腫、囊腫,以及竇道、瘢痕、瘢痕疙瘩集簇發生。

8. 皮膚下面長了一個硬疙瘩,和皮膚粘連,皮膚上無異樣,可以移動,不痛不癢,已經長了好幾個月, 這是什麼

病情分析:
您好,考慮您患有粉瘤的可能性較大,粉瘤多是毛囊感染導致的。多發生在毛發或汗腺比較發達的部位。

意見建議:
建議您做一下彩超檢查,看一下腫塊的大小,位置,與周 邊組織的關系,必要時手術切除,病理診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