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孩感冒、發燒、咳嗽、身上起紅疙瘩
你好,小孩發燒應該注意:第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症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第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於前額,每3-5分鍾更換一次。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4.酒精擦浴:適用於高熱降溫。准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第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葯。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發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如果一直有發燒就要及時就醫檢查。
㈡ 寶寶身上起紅疙瘩像蚊子咬的那種還發燒
問題分析:來你說的這些表源現考慮是蕁麻疹,是過敏導致的,一般表現為突出皮膚表面的風團樣的皮疹,多比較癢,起的很快,一般經過治療消退也是比較快的。
意見建議:可以服用撲爾敏,西替利嗪等葯物治療,注意多喝水,適當休息,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
㈢ 寶寶發燒身上起紅疙瘩,睡醒後一會就下去,睡覺時起好多
問題分析: 你好,小孩在退燒後出紅疹,典型的熱退疹出,是幼兒急疹。 意見建議: 建議這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在疾病的恢復期出現,不用處理的,不需要塗擦什麼,只要保持清潔衛生就可以了,一般2天左右就會自行消退的。注意做好保暖,保證營養,多飲水。不要去人多擁擠的地方
㈣ 身上起紅疙瘩是因為發燒嗎
有這個原因 不過是因為發燒引起的疙瘩
㈤ 我家孩子8歲了,發燒好了之後,睡一覺起來身上起了好多紅疙瘩,體溫38度,這是怎麼回事啊
別擔心,這是燒退後出疹子,它會自行消退的,多給他喝點水,別吹冷風。
㈥ 小兒突然發燒,身上起紅疙瘩怎麼辦
幼兒急疹,也叫燒疹或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突發性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尤以春、秋兩季較為普遍。常見於出生6個月至1歲左右的寶寶。
幼兒急疹的潛伏期大約是10~15天。它雖然是傳染性的疾病,卻很安全,不會象麻疹、水痘那樣廣泛傳染,家中成員同時患上的機會不大。
症狀:
寶寶首先是持續3~4天發高燒,體溫在39~40度之間,熱退後周身迅速出現皮疹,並且皮疹很快消退,沒有脫屑,沒有色素沉著。這些嬰兒在沒有出現皮疹前也有發熱,熱度可以比較高,但是感冒症狀並不明顯,精神、食慾等都還可以(這點與你家寶寶很象),咽喉可能有些紅,頸部、枕部的淋巴結可以觸到,但無觸痛感,其他也沒有什麼症狀和體症。當體溫將退或已退時,全身出現玫瑰紅色的皮疹時才恍然大悟,其實這時幼兒急疹已近尾聲。幼兒急疹對嬰兒健康並沒什麼影響,出過一次後將終身免疫。
護理:
·讓患兒休息,病室內要安靜,空氣要新鮮,被子不能蓋得太厚太多。
·要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經常給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漬,以免著涼。
·給孩子多喝開水或果汁,以利於出汗和排尿,促進毒物排出。吃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體溫超過39度時,可用溫水或37%的酒精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熱引起抽風。
㈦ 寶寶發燒後身上有紅疙瘩
小孩感冒發燒是讓我們這些當爹娘的人感到很頭痛的事情,特別是發高燒的時候,我們這些沒有經驗的家長就更緊張了。下面以家裡的小孩感冒發燒,有時候身上會起一些紅疙瘩,很大、發熱、發癢,最開始以為是過敏,後來孩子造了罪、吃了葯還是不好,其實不是過敏。下面就說說引起的原因和注意事項。
工具/原料
發燒、體溫計
如果你的小孩平時穿的過多,或者睡覺蓋的過多,身上會癢,要是厲害的後邊會起小疙瘩,這是現象一。
5
你的醫院去給你的孩子化驗過血了,血項應該是都正常的,沒有過敏的現象或者過敏原出現。
6
那個你的孩子應該不是過敏,就是因為發燒而起來的拍熱反應。我們的小孩起的原因,從跟上說是剛出生時蓋的多了,當時在醫院里渾身熱的發紅,所以以後連著身上熱兩天就會出現這種現象。所以,提醒各位了,剛出生的孩子不能熱著了。再就是發燒了要趕快降下體溫來。
方法/步驟
㈧ 寶寶身上長大片紅疙瘩伴發燒,是怎麼回事
寶寶發燒應該這樣。現在正值流感季節,但是,很多物理降溫方法不一定有效。
到底哪些物理退燒法是可以用的,哪些不僅沒用還對孩子有害的呢?
今天,控姐為各位寶媽寶爸盤點了幾種常見的物理降溫方法,希望各位家長面對孩子發燒時不再慌亂。
這兩種退燒方法不要給孩子用
➊ 捂汗退燒
兒童的體溫調節能力並不完善,在發燒 + 捂熱的狀態下,不僅無法出汗排熱,反而會因為不能散熱導致熱量在體內儲積,導致體溫升到比調定點更高,出現 41℃ 以上的超高熱。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因為溫度過高導致脫水或「熱性驚厥」。
1 歲以內的孩子更有「捂熱綜合征」的危險: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環衰竭,嚴重時可致死。
➋ 酒精退燒,酒精在人體皮膚上揮發的速度非常快,帶走的熱量也更多,大面積使用的話,反而會讓孩子出現寒顫。
嬰幼兒的皮膚也非常稚嫩,角質層薄,黏膜血管豐富,酒精很容易透過皮膚被吸收,從而導致孩子酒精中毒。
這兩種物理退燒法
不推薦給孩子
在這之前,大家首先要知道,孩子發燒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體溫上升期、高熱持續期、體溫下降期。
在體溫上升期的時候,孩子的體溫是持續升溫的(有時還特別快),會伴有手腳冰涼、打寒顫的情況。這時候再給孩子降溫,孩子會越來越冷,更加不舒服。因此下面兩種方法就不適合體溫上升期的孩子使用。
➊ 溫水擦浴
這也是爸媽們愛用的一種「退熱方式」。
但擦浴之後,常常是體表的溫度暫時降低了,一量體溫,才知道發熱並沒有消退。
很多發熱的寶寶通常昏昏沉沉想睡覺,這個時候被擦來擦去會很不開心,反而可能哭鬧、寒戰。
如果寶寶處於高熱持續期或者體溫下降期,也不排斥擦浴,這種方式就可以作為輔助手段試試看。
➋ 退熱貼
大家想想,全身溫水擦拭的降溫效果都有限,巴掌大的一塊冷冷的毛巾,效果又能有多少呢?
另外,有些退熱貼里添加了薄荷、冰片等清涼類物質,孩子可能並不喜歡這樣的感覺。如果再對類似產品過敏,就更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