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辨別野生人參
野生人參
如何鑒別野生人參和種植人參
人參的主根叫參體,呈圓柱形或紡錘形,頂端有橫生皺紋的部位,稱為「蘆頭」;上有凹陷的莖痕,習稱「蘆碗」(一年生一個);須根上有細小的突起,稱為「珍珠點」或「珍珠疙瘩」。我們下面來簡單說明一下野生人參和園參的外觀差別。
山參(野生人參):蘆頭長,蘆碗密;參體與根莖等長,人形,橫體,較短;主根上的橫紋細密清楚,顏色較深;皮細而韌;珍珠疙瘩多,且明顯易見。
園參(種植人參):蘆頭短,蘆碗少;參體呈圓柱形,八字分開,順體,較長;主根上的橫紋稀疏,且不連續;皮粗而脆;珍珠疙瘩不明顯。
以上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對您有所幫助。
Ⅱ 這棵是不是長白山野山參,屬於疙瘩參嗎
從根皮、膀、蘆、須的形狀來看,不但不是野山參,連人參也不是。
Ⅲ 野人參與養殖人參怎樣區別
人工種植的人參叫園參。
參分為野山參和園參兩大種。野山參就是在自然狀態下野生的人參,生長年限較長,由幾十年到上百年不等,現在的產量已經非常少,是人參中的珍品。野山參主產於我國東北三省長白山區的大小興安嶺,分布於我國北緯39~48度線、東經117.5~134度線附近。園參指的是人工栽培的品種,由種到收需要五、六年以上時間,產量較大,但葯用價值不如野生人參。園參主產於吉林、遼寧等省,華北、西北、山東、四川等地有少量栽培。根據加工方式的不同,人參又可分為生曬參、糖參、紅參、白參、參須等品種,生曬參是將人參洗凈曬干而成的,蒸後曬乾的人參稱為紅參,浸過濃糖汁的叫做白參。
人參的主根叫參體,呈圓柱形或紡錘形,頂端有橫生皺紋的部位,稱為「蘆頭」;上有凹陷的莖痕,習稱「蘆碗」(一年生一個);須根上有細小的突起,稱為「珍珠點」或「珍珠疙瘩」。我們用下面這個表來簡單說明一下野生人參和園參的外觀差別。
山參:蘆頭長,蘆碗密;參體與根莖等長,人形,橫體,較短;主根上的橫紋細密清楚,顏色較深;皮細而韌;珍珠疙瘩多,且明顯易見。
園參:蘆頭短,蘆碗少;參體呈圓柱形,八字分開,順體,較長;主根上的橫紋稀疏,且不連續;皮粗而脆;珍珠疙瘩不明顯。
Ⅳ 野生人參與種植人參有何區別如何辨認
野生人參與種植人參的區別:
1、生長方式不同
野生人參由種子自然落地或被鳥獸吞食後排出體外,在山林中自然發芽生長。沒有人為因素,既不移動,又不經任何管理,長期自然生長而成。
種植人參由人工播種、翻栽而又普遍施農葯化肥。生長過程人工科學管理,除草、施肥,因施肥人參生長過快,有時就要出現抗病力低下的問題,所以不可避免要使用農葯。
2、生長年限不同
野生人參生長年限:幾十年、上百年不等。
種植人參生長年限:5-6年。
3、營養價值不同
野生人參的有效成分高於種植人參40~50倍。
由於野生人參是在山林荒野中自然生長,野生人參的所有功效皆來自於它在地底下所吸取養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長時間越長,葯用功效越強。再加上野生人參的形態頗似人形,中國人講究以形補形,故野生人參自古就作為起死回生、延年益壽、滋補元氣的佳品而深受重視,成為名符其實的「百草之王」。
野生人參與種植人參的辨別:
山參(野生人參):蘆頭長,蘆碗密;參體與根莖等長,人形,橫體,較短;主根上的橫紋細密清楚,顏色較深;皮細而韌;珍珠疙瘩多,且明顯易見。
園參(種植人參):蘆頭短,蘆碗少;參體呈圓柱形,八字分開,順體,較長;主根上的橫紋稀疏,且不連續;皮粗而脆;珍珠疙瘩不明顯。
(4)野生疙瘩參擴展閱讀:
野生人參是人參中的極品,由於產量少,所以正品野生人參的價錢極貴。一向以來野生人參多產白中國東北長白山脈及小興安嶺東南部、俄羅斯的海參崴,以及朝鮮,其中以中國吉林長白山天然野生人參的價錢最為昂貴。
現在市面上所出售的野生人參,除了中國東北出產外,也有不少產自俄羅斯海參嵗,其質量一般較中國出產的差,而朝鮮所產者則極少聽聞。20世紀90年代初,野生人參年產量僅為數干兩近年來產量更少。
野生人參又名野生抄參或野生山參,挖參者多在7-9月間,當人參果實成熟轉紅色時上IIJ採挖,因此時容易發現參的蹤影。挖時忌用金屬,多用骨針掘開泥土,盡量把整支人參完整挖出,挖出後將野生鮮人參洗凈,直接曬干或烘乾,現己成為野生人參的主流商品。
Ⅳ 怎樣判斷人參的真假和等級、野生和人工種植的
當今純正野山參只佔有市場份額的1%,原因野山參生長於深山老林中,由於生長環境和自然災害,能存活下來的少之又少,再加上贗品泛濫,讓我們很難辨認真假。
鑒別野山參,必須掌握五個要點,即蘆、紋、皮、體、須這「五形」,也有把「蘆、艼(dǐng)、體、紋、須」稱為「五形」 ,下面我就來全面介紹一下辨別野山參真偽的要點。
1、 蘆
蘆即根莖,也稱地下莖,即主根頂端細長部分,俗稱「蘆頭」。每年秋季地上部脫落,在根莖上留下一個莖痕,俗稱「蘆碗」,其數量隨參齡增加而增加,也是鑒別參齡長短的主要標志,由於生長環境和自然災害等影響,分為好多種情況,並非人們常說的一個蘆碗一年的說法,但一般說來,蘆長、蘆碗多而緊密,總是不錯的。
根據根莖形態,可將根莖分為下列幾種。
(1) 馬牙蘆:根莖上莖痕明顯,稀疏而大,形如馬齒狀,多在根莖的最上段。
(2) 堆花蘆:根莖上的莖痕排列緊密,形如堆花,多在根莖的中段或上段。
(3) 圓蘆:根莖上的下段莖痕,因生長年久而長平,表面比較光滑,形如圓柱,故名「圓蘆」,多在根莖的最下段。
(4) 線蘆:根莖細長而較圓滑者稱為「線蘆」;較粗長而不太圓滑者稱為「草蘆」。
(5) 竹節蘆:根莖在一定間隔處呈環節狀突起,形如竹節,多在根莖的中下部。
(6) 二節蘆:根莖上端形態是馬牙蘆,下段是圓蘆或竹節蘆者稱為「二節蘆」。
(7) 三節蘆:同一個根莖上具有馬牙蘆、堆花蘆、圓蘆(或竹節蘆)者,稱為「三節蘆」。
(8) 雁脖蘆:根莖一般是直立的,因生長受阻等原因,從某部位彎曲,形似雁脖,稱為「雁脖蘆」,也稱「回脖蘆」。
2、艼(dǐng)
不定根,即蘆上長出的支根,俗稱「艼」。其形狀為中間粗,兩端細,呈棗核狀俗稱「棗核艼」。蘆基部生的不定根,稱為「護脖艼」;兩個不定根對生於蘆兩側,稱為「掐脖艼」;不定根(艼)和根莖(蘆),統稱為「艼帽」。
3、體
山參主根稱為「體」,根據其形狀可分下列幾種體形。
(1) 靈體:體態小巧玲瓏,支根(腿)勻稱,明顯可分,多為2條,分襠自然,體短粗而質堅,支根短粗,須根細長。根形呈菱角形、元寶形或跨海形,稱為「靈體」。
(2) 橫體:主根短粗,兩條支根分襠角度大,或有一條向橫向伸展者,稱為「橫體」。
(3) 順體:主根較長,圓柱形,支根順直生長者,謂之「順體」。如為1條支根者,俗稱「趕山鞭」。
(4) 笨體:主根較長,支根2條以上,粗細不勻,主根和支根極不相稱,體形蠢笨。
(5) 疙瘩參:主根短粗,近似圓球狀,支根兩條以上,長短不勻稱,明顯細於主根者,稱之「疙瘩體」。
4、 紋
在主體的上部(肩部)生有多條緊密連貫、排列有序、深陷細密的環狀橫紋,俗稱為「紋」,
也可稱為「肩紋」。生長年限越久,橫紋數目越多,越緊密;生長年限較短,其橫紋淺而稀。
根據主體上的紋理,可分如下幾種。
(1) 螺旋紋:橫紋僅密環於主根上部,紋理細密而深,呈螺旋狀,稱為「螺旋紋」,為純山參基本特徵。
(2) 浮紋:橫紋浮淺而稀疏者,稱「浮紋」。生長年限短的山參,多顯浮紋。
(3) 斷紋:山參經移植後,橫紋斷開,斷續延散到主根下部,
5、須
支根上生長的較細的根,須根細長,柔韌性強,有彈性、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為「珍珠點」。
6、皮
主根的外層表皮,稱為「皮」。皮的色澤,老嫩程度與生長年限、地勢、坡向、土壤、水分等條件有關。
(1) 老皮:表皮粗糙,黃褐色,無光澤。
(2) 嫩皮:表皮鮮嫩而細膩,黃白色而有光澤。
(3) 緊皮:表皮細膩,老嫩程度適中,外皮豐滿,內在充實,黃色而無光澤。
(4) 錦皮:皮肉質地堅實,皮緊細膩,黃白色或金黃色,外皮似錦緞,故稱「錦皮」
野山參的質量以生長年久、蘆長、碗密、帶圓蘆、體豐滿、紋深而密、螺旋狀、棗核艼、帶珍珠疙瘩、須根堅韌不易斷,五形俱佳者為極品野山參,但並非所有的野山參五形都明顯,由於各種自然環境的影響,一支看上去只擁有五形當中的幾個形的,也可能是一支好的野山參。
Ⅵ 渾身是疙瘩是海參嗎
你好朋友,海參有很多種,有些品種的海參確實是渾身是疙瘩,但是就憑「渾身是疙瘩」就判斷是海參是不靠譜的,最好能上傳圖片,這樣能准確判斷到底是不是海參。
Ⅶ 怎麼區分野生人參
野生人參
如何鑒別野生人參和種植人參 人參的主根叫參體,呈圓柱形或紡錘形,頂端有橫生皺紋的部位,稱為「蘆頭」;上有凹陷的莖痕,習稱「蘆碗」(一年生一個);須根上有細小的突起,稱為「珍珠點」或「珍珠疙瘩」。我們下面來簡單說明一下野生人參和園參的外觀差別。
山參(野生人參):蘆頭長,蘆碗密;參體與根莖等長,人形,橫體,較短;主根上的橫紋細密清楚,顏色較深;皮細而韌;珍珠疙瘩多,且明顯易見。
園參(種植人參):蘆頭短,蘆碗少;參體呈圓柱形,八字分開,順體,較長;主根上的橫紋稀疏,且不連續;皮粗而脆;珍珠疙瘩不明顯。
Ⅷ 野山參和林下參的區別
林下參(亦稱之為籽貨)年限的評估較容易,一般參齡相對較短,10~20年左右,90%是10~15年。林下參是自然生長15年以上,其根的五行特徵表現為:蘆長體靈,皮老紋深,須長而清疏,須上有珍珠疙瘩。
但是有些比較業余的人把參齡說得很死, 「這是14年貨」。
從理論上說,籽貨生長年限短, 蘆頭上沒有傷痕,應該數出14年蘆碗, 但是卻數不出,只數出10個左右。籽貨存在自然環境,盡管雖未受傷,但幼參抵抗能力脆弱,對遭遇外界惡劣條件干擾非常敏感,也僅有十一二年的時間發芽,人參只有發芽後才會形成蘆碗,因此蘆碗數往往少於年限,估算年限的誤差率常存在3~5年左右。
所以「14年」的結論太肯定,太牽強。著重要觀察參體、須、紋、珍珠點、皮色等整體綜合特徵,再做結論。
我過年的時候送過父母華參源的林下山參,一看就是好參,產自桓仁的上等林下參。
Ⅸ 野人參與養殖人參怎樣區別
野人參與養殖人參的區別:
1、蘆:極大多數的野人參均是圓蘆,因年齡越久,上部蘆碗逐漸消失,而形成圓柱狀,因而稱為圓蘆,蘆體節緊,上部四面密生天然長成的蘆碗(珠結),碗的過緣扎楞,形如馬牙,因名馬牙蘆,很少有生長竹蘆和線蘆。養殖人參多數無圓蘆,大部是在蘆的一面或兩面生碗的亦少。
2、芋:野人參之芋多為棗核形,順生上垂,不向上伸,如生兩枝以上者則互生。養殖人參的邊芋多是上粗下細,狀如參腿,不向下垂,而向上或旁伸。
3、體:野人參之體多菱角狀的短橫體。即是順長體亦多為上粗下細之靈體。但笨體極少。養殖人參多順長體,有短橫體者亦顯呆笨。
4、紋:野人參之紋細而且深,尤在肩部更顯密緊,而多呈螺旋狀。養殖人參紋一般疏而且淺,(多年老種參)則全多生粗橫紋,但其紋多斷而不續。
5、皮:野人參皮而結,光而不粗。養殖人參外皮粗松而嫩,池底的參的外皮更顯粗糙。
6、腿:野人參之腿僅生1-2條,三條者很少,其腿上粗下細,比較均勻。養殖人參生腿較多或粗或細,上下粗細不均勻,兩腿並生一處,且大長腿或短粗腿。
Ⅹ 野人參是什麼樣子的
當今純正野山參只佔有市場份額的1%,原因野山參生長於深山老林中,由於生長環境和自然災害,能存活下來的少之又少,再加上贗品泛濫,讓我們很難辨認真假。
鑒別野山參,必須掌握五個要點,即蘆、紋、皮、體、須這「五形」,也有把「蘆、艼(dǐng)、體、紋、須」稱為「五形」,下面我就來全面介紹一下辨別野山參真偽的要點。
1、蘆
蘆即根莖,也稱地下莖,即主根頂端細長部分,俗稱「蘆頭」。每年秋季地上部脫落,在根莖上留下一個莖痕,俗稱「蘆碗」,其數量隨參齡增加而增加,也是鑒別參齡長短的主要標志,由於生長環境和自然災害等影響,分為好多種情況,並非人們常說的一個蘆碗一年的說法,但一般說來,蘆長、蘆碗多而緊密,總是不錯的。
根據根莖形態,可將根莖分為下列幾種。
(1)馬牙蘆:根莖上莖痕明顯,稀疏而大,形如馬齒狀,多在根莖的最上段。
(2)堆花蘆:根莖上的莖痕排列緊密,形如堆花,多在根莖的中段或上段。
(3)圓蘆:根莖上的下段莖痕,因生長年久而長平,表面比較光滑,形如圓柱,故名「圓蘆」,多在根莖的最下段。
(4)線蘆:根莖細長而較圓滑者稱為「線蘆」;較粗長而不太圓滑者稱為「草蘆」。
(5)竹節蘆:根莖在一定間隔處呈環節狀突起,形如竹節,多在根莖的中下部。
(6)二節蘆:根莖上端形態是馬牙蘆,下段是圓蘆或竹節蘆者稱為「二節蘆」。
(7)三節蘆:同一個根莖上具有馬牙蘆、堆花蘆、圓蘆(或竹節蘆)者,稱為「三節蘆」。
(8)雁脖蘆:根莖一般是直立的,因生長受阻等原因,從某部位彎曲,形似雁脖,稱為「雁脖蘆」,也稱「回脖蘆」。
2、艼(dǐng)
不定根,即蘆上長出的支根,俗稱「艼」。其形狀為中間粗,兩端細,呈棗核狀俗稱「棗核艼」。蘆基部生的不定根,稱為「護脖艼」;兩個不定根對生於蘆兩側,稱為「掐脖艼」;不定根(艼)和根莖(蘆),統稱為「艼帽」。
3、體
山參主根稱為「體」,根據其形狀可分下列幾種體形。
(1)靈體:體態小巧玲瓏,支根(腿)勻稱,明顯可分,多為2條,分襠自然,體短粗而質堅,支根短粗,須根細長。根形呈菱角形、元寶形或跨海形,稱為「靈體」。
(2)橫體:主根短粗,兩條支根分襠角度大,或有一條向橫向伸展者,稱為「橫體」。
(3)順體:主根較長,圓柱形,支根順直生長者,謂之「順體」。如為1條支根者,俗稱「趕山鞭」。
(4)笨體:主根較長,支根2條以上,粗細不勻,主根和支根極不相稱,體形蠢笨。
(5)疙瘩參:主根短粗,近似圓球狀,支根兩條以上,長短不勻稱,明顯細於主根者,稱之「疙瘩體」。
4、紋
在主體的上部(肩部)生有多條緊密連貫、排列有序、深陷細密的環狀橫紋,俗稱為「紋」,
也可稱為「肩紋」。生長年限越久,橫紋數目越多,越緊密;生長年限較短,其橫紋淺而稀。
根據主體上的紋理,可分如下幾種。
(1)螺旋紋:橫紋僅密環於主根上部,紋理細密而深,呈螺旋狀,稱為「螺旋紋」,為純山參基本特徵。
(2)浮紋:橫紋浮淺而稀疏者,稱「浮紋」。生長年限短的山參,多顯浮紋。
(3)斷紋:山參經移植後,橫紋斷開,斷續延散到主根下部,
5、須
支根上生長的較細的根,須根細長,柔韌性強,有彈性、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為「珍珠點」。
6、皮
主根的外層表皮,稱為「皮」。皮的色澤,老嫩程度與生長年限、地勢、坡向、土壤、水分等條件有關。
(1)老皮:表皮粗糙,黃褐色,無光澤。
(2)嫩皮:表皮鮮嫩而細膩,黃白色而有光澤。
(3)緊皮:表皮細膩,老嫩程度適中,外皮豐滿,內在充實,黃色而無光澤。
(4)錦皮:皮肉質地堅實,皮緊細膩,黃白色或金黃色,外皮似錦緞,故稱「錦皮」
野山參的質量以生長年久、蘆長、碗密、帶圓蘆、體豐滿、紋深而密、螺旋狀、棗核艼、帶珍珠疙瘩、須根堅韌不易斷,五形俱佳者為極品野山參,但並非所有的野山參五形都明顯,由於各種自然環境的影響,一支看上去只擁有五形當中的幾個形的,也可能是一支好的野山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