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小吃疙瘩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小吃疙瘩

發布時間: 2021-11-04 05:11:14

❶ 酒泉小吃撥疙瘩的做法

「撥疙瘩」(西北方言諧音)是面魚魚的別名,取此名大概是源於其製作方法。面魚魚是一種麵食,早晚煮食居多,幾乎均以鹹味為主。其製作主料是麵粉,麵粉加水,有的還加入雞蛋和少許鹽,用筷子攪拌,調成糊狀後還須不停地攪,直到麵糊變得筋道,這一過程全靠手腕用力。麵糊攪勻後,用鐵鍋加油炒蔥姜辣椒及西紅柿,加水製成湯燒開,就可開始做面魚魚了。一般家庭都用鍋鏟邊緣,將鏟邊的麵糊輕撥至燒開的湯中,直到麵糊撥完為止。其間,撥一下要將筷子在清水中蘸一下,防止麵糊黏結在一起。待面魚魚起鍋時,加入幾棵青菜及鹽、味精、胡椒粉、醋等調味品即可食用。煮熟後的面魚魚在鍋中像一條條小魚一樣。單是看,就令人生津。 筋道、爽口是面魚魚的最大特點。在西北土生土長的人,幾乎都吃過面魚魚,各家各戶還有不同的食用方式:干拌、炒制等。 特色撥疙瘩 特色撥疙瘩具有口味濃郁,質地柔筋,滑順爽口,風味獨特,是酒泉地方風味小吃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特色撥疙瘩系列有雞肉、兔肉、雞珍、紅燒肉、排骨、豬手、牛肉、羊肉等多個品種,大眾皆宜。 特色撥疙瘩雖然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並非容易。首先是和面,取一定量的麵粉,將適量的鹽放入水中攪拌均勻,一點一點地倒入面中,經過反復揣、揉,做成面劑,但是面的軟硬必須適宜,不能太軟或太硬,因為面需要醒一段時間後,太軟了要粘容器,太硬不好往鍋里撥。鍋里的水燒開後,將面劑子放入碗里,用小鏟一個一個最近撥入鍋里,撥疙瘩呈兩頭尖,中間粗,很像「搓魚子」,長約5—7厘米,干拌或者湯吃均可。如果喜歡吃什麼肉的「撥疙瘩」,事先把肉做好,將「撥疙瘩」與肉一起燴炒即可,一道美味佳餚特色「撥疙瘩」就大功告成了。

❷ 在哪兒吃北京小吃炒疙瘩

民國初年,北京宣武區虎坊橋東北的臧家橋,開了一家名叫廣福館的麵食鋪,店主姓穆只有母女倆人,供應麵食均為低廉品種。一天幾位常客對母女倆說:「面條都吃膩了,能否改一個吃法?」母女倆照顧客要求,將面揪成疙瘩煮熟後撈出拌蝦醬吃,覺得不夠味兒,又炒著吃味道果然不同。炒疙瘩由此初步形成。此後母女倆精心製作,並在配料上進行改進,終於使炒疙瘩名聲大振。廣福館地處臧家橋南端,是堂子街、韓家譚、五道廟、楊梅竹斜街的五道路的路口,儼如一座寨子,店主姓穆又無男性,於是一些文人雅士戲稱廣福館為「穆家寨」。廣福館逐漸被人們遺忘了,穆家寨炒疙瘩名聲鵲起。到琉璃廠多為文人,逛完琉璃廠,不少名流也紛紛光顧。當時一位名書法家品嘗後,專潑墨題詩稱:「廿載蜉遊客燕京,每餐難忘穆桂英。寄語她家女招待,可曾親手去調羹。」名畫家胡佩衡、於非闇也贈字畫,對炒疙瘩備加推崇。1953年,女店主去世,廣福館因無人繼承而停業。 穆家寨的炒疙瘩生意興隆,不少家飯館紛紛仿效,以前門外李紗帽胡同(現大力胡同)的「東恩元居」最為著稱。恩元居的創辦人是河北河間縣的馬東海兄弟倆,1929年到京學習炒疙瘩的方法,並有創新和提高,也很快聞名京都。炒疙瘩用上等麵粉,加和勻揉成面團切開,搓成直徑為黃豆粗的長圓形後,再用手揪成黃豆般大小的圓疙瘩,倒入沸水中煮熟,開鍋後隨即撈出,放入溫水中浸泡三五分鍾撈出,選用牛羊肉的鮮嫩部位,切成絲用油及佐料煸炒,然後將煮熟經溫水浸泡後的疙瘩倒入,加香油炒成金黃,根據不同季節配上蒜黃、菠菜、黃瓜丁、芽豆、青豆等同炒,出鍋裝盤,黃綠相間,香味撲鼻,引人食慾。由於風味獨特,又具有主副合一、經濟實惠的特點,問世之後,就成為北京風味小吃中的佳品,得到人們的青睞。從此,別開生面的炒疙瘩,以它獨特的風格為中國麵食增添了新的花樣。

❸ 西安回族小吃:疙瘩油茶

在麻家什字見過一個流動賣疙瘩油茶的。一大早蹬個三輪叫賣,一鍋賣完便收攤,有時候8點半去就沒了。

❹ 寧夏小吃,炒疙瘩,怎麼做

,炒疙瘩怎麼做材料

面250克,甜脆玉米20克,胡蘿卜1根,黃瓜1根,醬油30毫升,白糖8克,鹽5克,白鬍椒5克
做法
1.和面時用涼水,並且加入少許的鹽可以使麵疙瘩更加筋道。面團和好後餳15分鍾,然後搓成小條,切成一厘米見方的小塊,用手稍稍搓幾下。胡蘿卜、黃瓜洗凈後也切成相同大小的方塊備用;
2.鍋中的水燒沸,然後放入麵疙瘩,用漏勺劃散以防粘連,水開後點兩次水,將麵疙瘩煮至約7-8成熟後撈出過涼水,然後淋入少許的食用油,防止粘連;
3.炒鍋中加入少許油燒熱,放入胡蘿卜粒先炒半分鍾,然後放入麵疙瘩炒香;
4.淋入醬油,加入白糖、鹽炒至上色,然後再倒入黃瓜、玉米炒勻,最後撒上適量白鬍椒即可。

❺ 菜疙瘩的做法


1、各種當季綠色菜(芹菜葉,油麥菜,小青專菜,馬齒筧,茵陳,各屬種野菜都可)洗干凈晾乾水分。








(5)小吃疙瘩擴展閱讀:

菜疙瘩是陝西省關中地區比較常見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菜疙瘩通常有薺菜疙瘩,苜蓿菜疙瘩,洋芋菜疙瘩(陝北地區叫洋芋叉叉),洋槐花菜疙瘩。

陝西、山西過去都流行吃一種叫「菜疙瘩」的麵食,傳說這是在過去「糠菜半年糧」的日子裡,逼出來的一種吃法,因為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種原材料。

無論是白面、高粱面、豆面都可以拌,山葯蛋、茴子白、大白菜、胡蘿卜、茄子、豆角、菠菜、韭菜、甜菜葉等都可以作為菜加進去,取材特別容易,口味相當不錯

❻ 陝北小吃燴疙瘩怎麼做

用料
杏鮑菇
番茄醬
黑胡椒粉
自發粉
雞蛋

燴麵疙瘩的做法
雞蛋和麵粉打成糊狀,在平底鍋專里屬攤成餅,裝盤
把杏鮑菇丁和黑胡椒粉、番茄醬一起在鍋里炒勻並再次放入雞蛋餅
炒碎,齊活兒

❼ 浙江麵疙瘩的來歷.

浙江麵疙瘩的來歷.
相傳元末朱元璋曾以遊方僧的身份在大明山慧照寺生活過《並在此版結識劉伯溫權,共商大計,聚眾抗元。》一日在山中逢大雨,淋成落湯雞。他飢餓交加,便走進一戶人家找食品充飢。屋主見來人如此模樣,頓生同情心,可是家窮四壁,便拿出僅剩的一點麵粉倒入碗里,邊倒水邊用筷子攪拌調成糊,下到開水鍋里加了幾顆青菜。這時朱元璋便覺得這菜比山珍海味還好吃,便問屋主人:「這叫什麼名字。」屋主人說:「家裡沒東西了,我隨便做的.」朱元璋說:「這是麵粉做的疙瘩塊,就叫麵疙瘩吧.」麵疙瘩由此得名。經過幾代人的技術改良,現在已經是一道著名的特色美味小吃。
大明山原名日月山。據說日月山給了朱元璋啟示,「日月為明」,故朱元璋稱帝後定國號為「明」,並在此重建了慧照寺,並在大明山麓建了大明寺(慧照分院),「日月山」從此也就改稱為「大明山」。
大明山千畝田慧照寺興於晚唐,繼於兩宋,盛於大明。相傳,公元1348-1352年間,朱元璋曾以遊方僧的身份以慧照寺為基地在大明山一帶從事串聯活動,當地流傳著大量民間傳說與故事,諸如:朱元璋在慧照寺掃佛殿,在「龍眠石」打盹,遭元兵追殺、躲避在古銀杏上而脫險……。

❽ 河北唐縣特色小吃炒疙瘩怎麼做啊!謝謝大家了,

主料
白面
300g
雞蛋制
1個
輔料

適量

適量
青豆
適量
豬肉
適量

適量
生抽醬油
適量
味精
適量

適量
步驟

1.麵粉裡面放入雞蛋一個。

2.加入清水和面,餳發1個小時。

3.其他食材,青豆煮熟,豬肉也是熟的(因為家裡有現成的豬肉就沒用生肉)。

4.面餳好了,放到案板進行擀制。

5.擀到有一隻筷子的厚度,切成條狀。

6.再揪成小劑子。

7.這是很好的疙瘩。

8.鍋里放入清水,煮開下人疙瘩煮制。

9.等水再次開了煮5到6分鍾即可。

10.撈出過涼。

11.取炒勺放入油加入放入蔥姜爆香。

12.放入煮制好的疙瘩炒制。

13.在放入豬肉。加入調料鹽、醬油、味精。

14.最後加入煮制好的青豆,出鍋前淋上香油。

15.炒疙瘩就好了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