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炒切疙瘩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炒切疙瘩

發布時間: 2021-11-03 15:49:25

❶ 麻辣干掐疙瘩做法

掐疙瘩的做法

麵粉復加水用筷子攪成稍制微比較軟的面團

將所有蔬菜都切成小丁

鐵鍋開火加油,油燒熱後放蔥花煸炒出香味,將蔬菜丁放進鍋炒,放入西紅柿,加鹽和花椒粉 加水適量沒過蔬菜,加蓋大火至水沸騰

接一小碗水,雙手沾水,將面團揪成小片入鍋,火調小。直至面揪完,沾手的時候手蘸水可以緩解

開大火燒5分鍾關火出鍋

❷ 特色美食之——手工揪片怎麼樣呢

聽說過這種美食嗎?你吃過嗎?吃的次數多嗎?小編是非常喜歡,讓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下吧。

揪片又稱掐疙瘩,揪片兒,撅疙瘩,是山西晉中民間傳出的一種傳統風味麵食。 面和好後,撤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寬的條,用手一片一片揪入開水鍋里(大小與手指頭肚相同),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食用。

中午時分,劉三睡覺醒來,急忙生火做飯,不料面和硬了,就一邊往面上倒水,一邊揉面,不料面越來越軟,無法上案擀麵條,就乾脆用手揪成薄片投入鍋中。誰知煮熟撈出後,配以澆頭,軟綿筋道,非常好吃,就起名叫“鱉跳崖”。

長期以來,水揪片不僅成了家常速食麵食,而且也用以招待客人。揪片做法簡單,吃著筋滑,適於蓋澆或熗鍋湯面,亦可煎炒而食。

揪片子是西北人經常吃的一種麵食。可以炒著吃、帶湯吃、涼拌的吃。

新疆風味

酸揪片是新疆的維吾爾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常食的一種易於消暑、解除疲勞麵食。

❸ 山西麵食掐疙瘩怎麼做

山西炒掐疙瘩的做源法
用料
雞蛋 1隻
麵粉
青椒 4隻
油菜 一把
胡蘿卜 半根
火腿腸 一根
蒜 5瓣


黃豆醬或豆瓣醬
老抽
生抽
十三香
雞精
小米椒 4個
西紅柿 2個
山西炒掐疙瘩的做法
如圖,胡蘿卜切丁(不放胡蘿卜會更好次,這次算是嘗鮮版)

小米椒切段

油菜洗凈備好

西紅柿切丁

青椒切丁

蒜片切好備用

雞蛋打散,火腿切丁(忘了拍照)

面和好

擀薄,切好

掐成如圖煮熟、過涼水放好

鍋里放油、雞蛋炒好,抄出、放油,油冒煙,放蒜片,蒜片爆香,放入青椒 ,放入小米椒,翻炒放入油菜胡蘿卜,炒快熟,放入生抽,放入西紅柿,炒熟放點十三香,雞精,把過水的面放入,同時放入炒好的雞蛋,火腿丁,以及蒜片,加適量老抽,鹽,一勺黃豆醬活著豆瓣醬(如果一人量就只放半勺)翻炒調料入味即可出鍋。香噴噴的炒掐疙瘩就出鍋啦!

❹ 揪片的家常做法

怎麼做蛋炒揪片好吃?學做蛋炒揪片需要哪些食材?家常美食網廚娘四月老師為您提供蛋炒揪片的家常做法大全,只要按照圖文步驟,菜鳥都能做出美味蛋炒揪片。

做蛋炒揪片所需食材:

主料:小麥麵粉300g,西紅柿雞蛋兩個,青辣椒兩個,蒜兩瓣,蔥一小段,生抽少量,老抽少許,陳醋少許,鹽適量,油適量,花椒粉適量,白菜幾片

蛋炒揪片的做法步驟:

1. 准備食材,白菜,西紅柿,青辣椒,雞蛋,蔥,蒜。

2. 活一塊面,麵粉和水的比例2:1。活好後醒30分鍾,多揉揉。按扁,擀成圓薄片,約3毫米厚度。

3. 用刀切一切,切成均勻大小的面片。

4. 水燒開,下白菜段煮煮,煮個1-2分鍾。

5. 左手拿一塊面片,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揪成指甲蓋大小的片。我喜歡大一點的片。

6. 揪好了,開大火,煮至沸騰關火。

7. 蔥蒜切末,辣椒切段,西紅柿切丁。

8. 熱鍋冷油,用電磁爐的話多來點油,大火,油熱後,下雞蛋,雞蛋成型後,開小火,翻面。

9. 關小火,用鏟子鏟碎。

10. 少來點油,下蔥蒜,辣椒炒炒,加點花椒粉,鹽。

11. 下西紅柿,翻炒1-2分鍾。

12. 下雞蛋,繼續翻炒1分鍾。

13. 來點水,加生抽,鹽,陳醋,中火收汁。

14. 下面,來點老抽調哈色,多攪攪,小心糊鍋。

15. 裝碗,來來來,配著兩瓣大蒜,開吃拉。

湯汁靠自己喜歡收汁,喜歡乾的,就收少一點。還是要有點湯,面很吸水的。

平台聲明

❺ 山西炒掐疙瘩怎麼做

【山西炒掐疙瘩的做法】

用料

雞蛋 1隻

麵粉

青椒 4隻

油菜 一把

胡蘿卜 半根內

火腿腸 一根

蒜 5瓣

鹽容

黃豆醬或豆瓣醬

老抽

生抽

十三香

雞精

小米椒 4個

西紅柿 2個


山西炒掐疙瘩的做法

  1. 如圖,胡蘿卜切丁(不放胡蘿卜會更好次,這次算是嘗鮮版)

  2. 小米椒切段

  3. 油菜洗凈備好

  4. 西紅柿切丁

  5. 青椒切丁

  6. 蒜片切好備用

  7. 雞蛋打散,火腿切丁(忘了拍照)

  8. 面和好

  9. 擀薄,切好

  10. 掐成如圖煮熟、過涼水放好

  11. 鍋里放油、雞蛋炒好,抄出、放油,油冒煙,放蒜片,蒜片爆香,放入青椒 ,放入小米椒,翻炒放入油菜胡蘿卜,炒快熟,放入生抽,放入西紅柿,炒熟放點十三香,雞精,把過水的面放入,同時放入炒好的雞蛋,火腿丁,以及蒜片,加適量老抽,鹽,一勺黃豆醬活著豆瓣醬(如果一人量就只放半勺)翻炒調料入味即可出鍋。香噴噴的炒掐疙瘩就出鍋啦!

小貼士

炒麵時也要放蒜片,是精華所在,可以放點蚝油和辣椒醬(中國辣椒醬)、下一期出一個紅油辣椒的做法吧~

❻ 什麼是掐疙瘩

山西麵食的一種,主要食用群體位於山西介休一帶,許多人容易與揪面片(許多地方簡稱揪片)混淆,其實是口感、形狀和做法都截然不同的兩種麵食,只是做法稍微有點相似之處罷了。兩者的區別從字面上就可看出來,一個是掐,所謂掐是用力在一小塊地方,疙瘩是一種小塊狀食物;而揪面片,就很容易理解了。過去廣大勞動人民文化水平不高,但卻會用很形象的詞語去表達一種事物。山西堪稱中國麵食之鄉,南北地域氣候、作物、風土不同,產生出不同種類的麵食美味。山西麵食的品種繁多,製作很有講究。
製作掐疙瘩需要將面和的越硬越好,在和面時最好加顆雞蛋,使和出來的面更勁道。放少許面在面盆內,邊加水,邊用筷子均勻攪拌,當面盆內出現一半多一點面絮時,下手揉面,再酌情加水,直到面團柔軟發亮,達到盆光、面光、手光為度,俗稱和面「三光」。
醒面是製作前必經的一個過程。把光潔的面團外面凃一層植物油,用半濕餳布蓋嚴,約10分鍾即可。然後把面團拿出來放在手掌上,用另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在面團上掐出拇指肚大小的面塊(片),厚薄自己掌握,把掐下來的面塊(片)放在一個面板或面盆內,在面板或面盆上撒薄薄一層麵粉,防止粘連。並在碗里盛點植物油,不時把掐面的手指放進去沾一沾,防止面粘手指。掐好面後,待鍋中水開沸後,將面塊放入鍋內,蓋上鍋蓋,待面片完全浮上水面,沸煮約5分鍾左右就熟了。
初做掐疙瘩時,比較麻煩費時,慢慢掌握其中技巧後就會快很多,而且做此面時,不用其他工具,比較方便。
最後把煮熟的掐疙瘩用笊籬撈出來,過一下冷水,澆上各種鹵汁,或炒食,吃起來勁道爽口又有嚼頭。但此麵食不好消化,小孩和老人不宜多食。
順便說一下揪面片的做法:先和好面,然後把面擀成面片,用刀把面片切成褲腰帶寬窄的條,然後把面條依個人口感揪成方形面片,煮熟食用。此麵食容易消化,老少皆宜

❼ 面條的來歷

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

面條的故事要從「面條帝國」——中國說起。中國土地幅員遼闊,千年炊煙孕育了兩千多種面條的做法,影響了整個東亞的面條文化。不過,無論是面條還是製作面條的主要原料小麥,源頭都不在這里。

中國的象形文字「麥」原指「遠道而來的人」,與面條的「面」字結合,就成了「面」(「面」的繁體字),而小麥以及小麥粉製作而成的面條,在數千年前也確實是遠道而來的。

每年有6億噸產出,已經成為地球上60%人口主糧的小麥,最早誕生於9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農耕文明。

在它誕生後的6500年,小麥種植技術連同制面技術,開始從中東地區傳到地中海,穿越巴爾干半島和阿爾卑斯山,向東經過中亞來到中國。因此,這條以長安為起點,途經甘肅、新疆、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各國的「絲綢之路」又被叫做「面條之路」。


(7)炒切疙瘩擴展閱讀:

面條的價值

1、面條中含有銅元素,雖然說銅元素在朋友們的身體中的需求量不是非常的大的,但銅元素是作為朋友們的身體微量元素也是不可以缺少的,而面條中正好就含有銅元素,銅元素對於朋友們頭發的發質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朋友們適量的吃一些面條還可以起到養發的作用。

2、面條對於幫助朋友們養胃是起到了很好的功效的,因此對於胃部消化不良的朋友們在食用主食的時候可以將面條穿插到其中來食用,由於面條比較好吸收,而且湯面還能幫助朋友們暖暖胃,胃部不好的朋友們可以多食用面條來養胃。

3、面條含熱量低,面條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條煮熟後變成400克。

4,、面條有抑制食慾的特點,因為面條在胃中的消化比較慢,使人長時間有飽脹感,不易飢餓。

❽ 掐疙瘩的簡介

製作掐疙瘩需要將面和的越硬越好,在和面時最好加顆雞蛋,使和出來的面更勁道。放少許面在面盆內,邊加水,邊用筷子均勻攪拌,當面盆內出現一半多一點面絮時,下手揉面,再酌情加水,直到面團柔軟發亮,達到盆光、面光、手光為度,俗稱和面「三光」。
醒面是製作前必經的一個過程。把光潔的面團外面凃一層植物油,用半濕餳布蓋嚴,約10分鍾即可。然後把面團拿出來放在手掌上,用另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在面團上掐出拇指肚大小的面塊(片),厚薄自己掌握,把掐下來的面塊(片)放在一個面板或面盆內,在面板或面盆上撒薄薄一層麵粉,防止粘連。並在碗里盛點植物油,不時把掐面的手指放進去沾一沾,防止面粘手指。掐好面後,待鍋中水開沸後,將面塊放入鍋內,蓋上鍋蓋,待面片完全浮上水面,沸煮約5分鍾左右就熟了。
初做掐疙瘩時,比較麻煩費時,慢慢掌握其中技巧後就會快很多,而且做此面時,不用其他工具,比較方便。
最後把煮熟的掐疙瘩用笊籬撈出來,過一下冷水,澆上各種鹵汁,或炒食,吃起來勁道爽口又有嚼頭。但此麵食不好消化,小孩和老人不宜多食。
順便說一下揪面片的做法:先和好面,然後把面擀成面片,用刀把面片切成褲腰帶寬窄的條,然後把面條依個人口感揪成方形面片,煮熟食用。此麵食容易消化,老少皆宜。

❾ 作文我的絕招擀麵片怎麼寫三百字

揪片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無論城市與農村,揪片是一種家常便飯.將揉好的面團擀成薄片,用力將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紐扣大小、中間有凹的小片,甩進鍋里,面片飄起即熟.這種揪片嚼起來感覺有勁,面片清利,食之有味. 揪片是晉中一帶的傳統麵食,它以獨特的風味和精湛的工藝,在麵食中獨樹一幟,流行晉中,馳名中外.將麵粉用水和好、揉好,放置一會兒.然後,用擀麵杖將面擀開,再用刀將面切成五六寸寬的幾塊,拿一塊在鍋邊往鍋里揪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這樣邊揪邊煮,一會兒後,鍋里的面就熟了.揪片操作簡單,面片很容易入味,食之舒暢,容易消化,尤其適合於幼兒和老人. 揪片又稱掐疙瘩,也是晉中民間傳出的一種家常面.當地人講究在婚嫁時男女雙方在啟程前必吃此面,名謂"歲數掐疙瘩".結婚時的年齡為多少就吃多少片.這里的"片"是指半成品而言的,即用一小瓢面和好後擀成圓形,切開對折,然後根據歲數先切成大片,再將大片用手分別揪入沸水鍋內,撈出後約半飯碗.吃此飯有歲歲平安之意. 「水揪片」俗稱「鱉跳崖」,是候馬、臨汾一帶人們熟悉的地方傳統小吃.其來歷要追溯到清末民國初年一對農村夫婦吵架之事.一天,劉三下地回來,又餓又累,因他老婆還沒有做熟飯,倆口子就吵鬧起來,各說各有理,結果兩人換了工,劉三操持家務,老婆下地幹活.中午時分,劉三睡覺醒來,急忙生火做飯,不料面和硬了,就一邊往面上倒水,一邊揉面,不料面越來越軟,無法上案擀麵條,就乾脆用手揪成薄片投入鍋中.誰知煮熟撈出後,配以澆頭,軟綿筋道,非常好吃,就起名叫「鱉跳崖」.長期以來,水揪片不僅成了家常速食麵食,而且也用以招待客人.揪片做法簡單,吃著筋滑,適於蓋澆或熗鍋湯面,亦可煎炒而食. 一、准備工作 麵粉500克,水300克(溫水,30℃左右,不燙手即可),鹽10克 二、和面 1.面放入盆里,將鹽放入麵粉,攪拌均勻,加水,邊加水邊捻,將面打成面穗 2.揉面 用手掌根壓住面,從外向里揉,大約揉8分鍾左右.檢驗面是否柔好:用手指按面,按凹陷處5秒鍾能自動彈起,說明面已柔好.三、醒面 將面揉成細長面坯子,用塑料袋套住(保鮮膜裹住也行),醒30分鍾左右.三、擀麵 1.將醒好的面再揉2分鍾,然後放在案板上將面擀開,面的厚度大約為5mm左右 2.將擀好的面切成寬度大約為3cm左右的長條.在切面前先在上面撒點乾麵,防止切好的面又粘住.四、揪面 分兩步:先橫向拉扯,再縱向揪斷.五、煮麵 面在鍋中煮大約2分鍾即可食用,在煮麵過程中要攪動,以免麵糊鍋底.將煮好的面撈在放有少量涼水的盆里,攪動面片,然後將水倒掉.(放涼水一方面防止面片之間粘住,另一方面這樣的面更勁道) 六、炒麵 1.准備材料:少量花椒、蔥、姜、蒜、肉、蒜苗、番茄醬、五香粉; 2.鍋里放油,油開後放花椒、蔥、姜、蒜,然後放蒜苗和肉,放鹽,味精,醬油,五香粉,炒大約5分鍾左右後將面片放入鍋里一起炒,同時放適量的番茄醬.再炒2分鍾就可以出鍋了,別忘了在出鍋前噴點老陳醋.(由於番茄醬沒買好,炒出來的顏色不是很好,不過味道還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