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牛蛙的病害有哪些,怎麼防治
在正常情況下,牛蛙對疾病具有很強的抵抗力,牛蛙濕潤的皮膚分泌多種殺菌酶,它們甚至具有抗菌素無法比擬的作用;還具有細胞免疫系統和體液免疫系統。所以,幼成蛙、蝌蚪一般很少發病。但當放養密度過大,水質變壞,飼養管理不善,操作受傷,也會發生各種疾病。常見病有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真菌性和寄生蟲性疾病。對於這些疾病還是應採取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水霉病(膚霉病或白毛病)【病原】 病原體為水霉科的水黴菌,主要寄生在蝌蚪體表皮膚的損傷部位。【症狀】水黴菌從皮膚傷口侵入後,吸取皮膚中的養分,菌絲體向內深入肌肉,向外長成分枝繁茂的菌絲,形成肉眼可見的棉絮狀的淺白色斑塊。在水溫10℃~20℃的池水中易發生此病,患病的蝌蚪游動遲緩,覓食困難,而且其他病菌可從傷口侵入而加速死亡。【防治】
(1)蝌蚪池等的操作應注意不對蝌蚪造成創傷,有傷口的蝌蚪可用3%的食鹽水浸泡皮膚傷口至癒合。
(2)對已發病的蝌蚪,可用0.1ppm的「水霉凈」溶液浸洗15~20分鍾進行治療。
(3)(3)可用20毫克/升的「安潔」消毒30分鍾,每日兩次,經3天可治癒。
② 求救!求救! 牛蛙大量死亡,症狀是肚子鼓鼓的,皮膚變色,眼睛鼓出一個白白的。
建議: 46.工資就像大姨媽,一個月一次,一周左右就沒了
③ 小蝌蚪身上長白斑點是什麼原因
你好,這種情況可能是品種的問題吧,有的小蝌蚪身上本來就是帶白班的,也有可能是水質不好導致的病變
④ 牛蛙的膚色為什麼會改變
動物世界·牛蛙的膚色為什麼會改變
牛蛙是一種兩棲綱的動物。
由於它的肉質細嫩,富含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優點。
牛蛙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賞識,成為一種名貴的高級營養菜餚。
在一年四季的生活中,牛蛙的膚色會隨著季節的改變而不斷變化。
它在冬季和早春季節的「裝束」是深褐色;春夏季又逐漸變成鮮綠色;秋季變成淡褐色,然後顏色慢慢變深。
顯然,牛蛙的膚色變化,既是適應保護自己免遭敵害侵襲的需要,也是為了覓食生存。
這是它在漫長的生物進化中形成的一個習性。
據研究分析,在牛蛙的身體里含有一種色素粒。
這種色素粒藏在皮膚細胞內,在季節交替、環境溫度改變時,牛蛙體內的激素和神經系統會作出相皮的反應,使色素粒形成聚集或分散的結果。
在環境溫度升高時,色素粒會逐漸被集中到細胞的一個點上,從而使膚色變淺;當環境溫度下降時,皮膚細胞內的色素粒會分散開來,這樣,膚色就變深了。
牛蛙能夠人工養殖嗎
牛蛙原產北美洲得克薩斯州和美國東部向北延伸至加拿大南部,現在北美南部東西地區均有分布。
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均適宜養殖。
牛蛙頭部鼓膜特別大,皮膚裸出,有極豐富的粘液腺;體色常隨環境變化;皮膚是呼吸器官。
牛蛙是變溫動物,其蝌蚪為草食性的,吃水中植物;牛蛙則捕食昆蟲、小魚、小蝦等。
早春氣候變暖,冬眠的牛蛙從土中蜇伏出來,首先進行生殖。
雌雄蛙抱對1~2天,雌蛙排卵入水,每次可產生2000~10000個卵;雄蛙立即排出精子,完成受精作用。
受精卵經過2~3個小時後,開始發育,最後變態成為成蛙。
其變態根據外形可分為:1.孵化期;2.外鰓期;3.內鰓期;4.四肢形成期;5.成體幼蛙期。
只要能夠適應牛蛙的生態習性,滿足其各個時期生存所需的條件,就可以用人工方法來養殖牛蛙。
其養殖方法可分三種:
1.人工飼養方式;從親蛙產卵、孵卵、蝌蚪期及到成體蛙完全由人工進行。
人工飼養必須選擇合適的養殖場地,建立各種養殖池、孵化池、蝌蚪池、成體蛙養育池。
2.半人工養殖方式:人工管理蛙卵孵化至蝌蚪發育為成蛙後,放入天然池塘,使其自由生長。
這種場所必須天敵少,水草車富,還必須禁止捕捉;
3.野生放養方式:選擇牛蛙生活最適宜的地方,任其自由繁殖。
任何一種養殖方法都必須適應牛蛙的習性,並滿足其所需條件,這樣,才能人工飼養成功。
來源:張小剛
⑤ 牛蛙皮膚爛是什麼病
牛蛙皮膚爛,這是皮膚病,由身上的細菌入侵份口引起的一種皮膚疾病。
⑥ 蝌蚪身上長了一些白色的東東
多大的蝌蚪?泡在那長的?發個圖唄?有可能是巨由車輪蟲寄生引起。表現皮膚和鰓表面呈青灰色的斑,大量寄生時游泳遲鈍,生長停滯,進而死亡。治宜殺滅蟲體。表現為:車輪蟲寄生的蝌蚪,其皮膚和鰓的表面常出現肉眼可見的青灰色斑點,尤其是尾部常發白,嚴重時出現爛尾。當車輪蟲在蝌蚪身上大量寄生時,病蝌蚪游泳遲鈍,呼吸困難,漂浮於水面,逐漸消瘦死亡。 如果是這種病,一般用硫酸銅、硫酸亞鐵(5 , 2 )合劑適量
用法:全池潑灑,使池水成0.7mg / L 濃度。
[處方2}食鹽適量
用法:配成2 %一4 %濃度浸浴20 一30 min 。
⑦ 牛蛙蝌蚪爛尾病怎麼治療
病徵是牛蛙的背部皮膚先失去光澤,出現白花紋,隨後皮層脫落,腐爛,露出背肌,呈白色。病蛙停食,最後死亡。病因是牛蛙長期攝食單一飼料,缺乏維生素A或其他營養物質所致。
防治辦法是,餌料要多樣化。喂單一飼料的每3~4天更換一次飼料。對病蛙用鯊魚肝或豬肝治療,每隻蛙每次喂1克,每2天喂一次,約1周後病情轉好。
⑧ 牛蛙蝌蚪出現褪色然後死亡是怎麼回事
飄在水面
⑨ 牛蛙蝌蚪白點病
這就叫白斑病,是蛙類或魚類的長見病.
主要是由於同個養器中蝌蚪太多,磨擦導致的.或養器中未消毒等等所致.
我給你些建議,你看看實用不咯.
在養殖過程中要有計劃地進行定期消毒。
(1)水池消毒:在蝌蚪放養前要進行全池消毒,目的是殺滅池水和淤泥中的有害生物,改良水體和池底的生態結構。
①乾池消毒:消毒前將池水抽干,然後在水池內挖幾個小坑,將生石灰或漂白粉倒入坑內加水溶解,趁熱將其均勻地潑灑到池底和四壁。一般每平方米水池用生石灰100克左右,如果用漂白粉,每平方米水池用12克左右。
②帶水無動物消毒: 將生石灰或漂白粉溶解後,立刻進行全池均勻潑灑。一般每立方水體用漂白粉30克左右,或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250克左右。無論是帶水消毒還是乾池消毒,用生石灰消毒的水池一定要在消毒後經過7天才可以使用,用漂白粉消毒的水池一定要在消毒後經過3天才可以使用,嚴禁提前使用。使用前最好先放少量蝌蚪或蛙實驗,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方可全面使用。
③帶水帶動物消毒:有時對蝌蚪養殖池中的水進行消毒時無法將蝌蚪分離,必須連蝌蚪帶水一起消毒,此時要嚴格控制用葯濃度,謹防蝌蚪葯物中毒。用這種方法消毒,漂白粉的用量一般為使水體濃度為0.5×10-6。最好在用葯以前進行小實驗,以確保用葯劑量安全,無毒副作用。因此養殖戶一定要准備一隻小天平秤,嚴格地按用葯的劑量來稱量,千萬不能馬虎、粗心。
(2)幼蛙養殖區消毒:在幼蛙進入養殖場地以前,要進行全面、徹底消毒,可以撒生石灰或漂白粉,但是撒完生石灰或漂白粉以後要過1周才可以把蛙放入養殖場地。每天要按時噴水,使養殖場地保持一定的濕度,所以幼蛙養殖區消毒可以通過定期在日常噴淋的水裡加消毒劑來完成。一般可以用高錳酸鉀或漂白粉溶液噴灑整個養殖區。
(3)餌料消毒:
俗語說"病從口入"。幼蛙或蝌蚪食用了帶有病原體的餌料往往會誘發發病,同時也會將病原體帶入養殖區,成為新的傳染源。即使暫時不發病,一旦時機成熟,病原菌就會大量繁殖,誘發疾病。因此在給蝌蚪餵食時,盡量選新鮮的餌料,並且煮熟了以後再喂,動物性餌料更應如此。由於幼蛙必須攝食能夠活動的活餌料,因此投喂前要在濃度為5×10-6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分鍾,用清水洗干凈後再喂。
(4)體表消毒:體表消毒是指將蛙或蝌蚪浸浴在葯水中進行消毒,以殺滅體表的病原體。體表消毒並非針對有病個體,即使健康的個體也要定期進行消毒。特別是剛引進的蝌蚪或種蛙,在投放到養殖場地之前必須進行消毒處理,目的是防止將其他養殖場的病原體帶進來。方法是將蝌蚪或蛙放到網箱內,再將網箱放到盛有葯水的大缸或水泥池內浸浴。消毒要有針對性,不同的病原體用不同的葯物,一般食鹽和高錳酸鉀用的比較多。食鹽對寄生蟲和細菌殺滅效果較好,使用濃度為2%~3%,浸浴時間為5~10分鍾;高錳酸鉀對細菌、黴菌的殺滅效果較好,使用濃度為10×10-6,浸浴時間為5~10分鍾。
(5)器具消毒:養殖場地使用的所有工具,包括養殖餌料所用的工具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