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陵陽疙瘩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陵陽疙瘩

發布時間: 2021-10-27 07:12:58

㈠ 林州的城市文化


紅旗渠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並孕育了紅旗渠精神。紅旗渠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紅旗渠精神概括: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新時期的紅旗渠精神: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斗不息 林州境內的方言為晉語邯新片磁漳小片林州話,亦稱林州方言。林州方言語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高亢宏亮,發音清晰,渾厚直硬,變音較多,四聲分明,去聲字多多。詞彙豐富,詞尾多有後綴;句中常有語頭、鑲中和綴尾,說話常省略某些詞語 。林州話對多音節詞的首音節詞讀得沉重、響亮、節奏長,末音節詞讀得輕、低、節奏短:常因發音速度快,省略或輕放讀個別詞的聲母、韻母,聽起來好象改變了原來詞語的音節 。
晉語前身應該是漢代揚雄《方言》提到的「趙、魏之西北」方言。晉語的使用人口近5000多萬(86年是4600萬) ,其中山西約2000萬(不含運城和臨汾大部,運城話和臨汾話屬於關中系統) 、內蒙古中西部、河北西部、河南北部各近1000萬,陝北有300多萬。晉語的最重要特徵是有入聲,這和北京的官話很不相同,晉語比北京話的語言特點古老很多,有學者戲稱之為「北方話中的山裡話」。 林州特色飲食有:大燴菜、鹵面、水餃、撈面條、寬面條湯、涼粉、粉條、和樂剏、雞蛋面疙瘩湯、紅薯面窩窩等。
林州大燴菜
大燴菜製作簡單,口味鮮美、醇厚,在林州是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的,除了飯店裡做的大燴菜,基本是家家都會做,每天都在吃。由於林州歷史上比較窮,在吃飯上不講究,炒菜時不一盤一盤的炒,而是把各種菜依次放到鍋里一起炒熟,從而成為燴菜。隨著生活的改善,燴菜里的配菜越來越豐富,口味也越來越好吃,逐漸形成林州一種地方特色飲食文化。在飯店裡一般配以大米為主食,再上一碗雞蛋紫菜湯,讓人回味無窮。在個人家庭里,一般也是配以大米為主食,在過節日時,有時會配饅頭為主食。如今林州大燴菜已成為林州特色菜,每每有結婚喜慶的時候,主人家都會支起大鍋,一連做好幾天大燴菜,招待親戚朋友、街坊鄰居。
鹵面
在林州是一種很受歡迎的主食,由於鹵麵食用方便快捷,很方便外出辦事的人食用,不管是街頭巷尾,還是城市鄉村,隨處可見三輪車上放著大籠屜,籠屜裡面放著做好的鹵面,下面放著加熱的火爐。中午時分,在街上行色匆匆的生意人隨時可以坐在馬路邊要一碗鹵面,熱情的老闆還會免費為你端上一碗面湯,在上世紀90年代,1.5元的價錢就可以讓你吃飽喝足,然後接著去忙自己的事情。林州鹵面做法獨特,做好後1天之內口感不變,被稱為中國林州式快餐。林州鹵面是將面與鹵(肉) 湯混合,使面充分吸收鹵湯入味後上籠屜蒸制。蒸好的鹵面沒有湯汁,香而不膩,干而不柴,百吃不厭。鹵面的配料一般是:細面條,五花肉,黃豆芽(或豇豆,蒜苔) 等。
水餃
在林州水餃也叫扁食,代表了團圓、喜慶、關愛、牽掛,它是逢年過節等隆重節日里不可缺少的角色。和面、盤餡、擀麵皮、包餃子,每一步精細的做工,都把美好的心願和對親人的關愛融入了進去。春節、端午、中秋、重陽、元旦、冬至等節日,水餃總會出如今林州人每家的飯桌上。對親人的關愛和牽掛,也融入到了水餃,每每有親人遠行或歸來,都會用水餃來送別或接迎。
撈面條
林州飲食是撈面條的天下,無論春夏秋冬,家家戶戶的正餐一定是撈面條。林州太行山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為這里的小麥生長創造了黃金條件。成熟後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麵筋強而有彈性,做成的面條筋道、滑爽、有嚼頭。這一切優厚的自然條件,成就了撈面條風行林州的獨特景象。面條可選細、寬各種種類,以手擀麵為佳。撈面條好吃,還需調以入味的臊子,也就是吃撈面需要的配菜或鹵菜。臊子可以是各種炒菜,並無固定配方,但是,不論葷素,菜一定要切的精細,這樣炒出來的臊子,菜細汁濃,加到煮熟的撈面條里,攪和均勻,配以蒜汁和一滴香油,口味鮮美的撈面條就可以品嘗了。
介紹幾種林州特色的臊子:白菜炒豆腐、雞蛋炒西紅柿、菠菜炒雞蛋、西紅柿炒茄子、土豆炒肉丁等等。
寬面條湯
在林州,小孩滿月那一天,會邀請親戚朋友、街坊鄰居,舉行慶賀,中午飯吃過,會給鄉親們花飯,除了大燴菜外,其中必有寬面條湯,寬面條有2cm寬,其中有著深刻寓意,期盼孩子以後人生道路寬廣、事事順利。這么好的飯,自然也就成了林州人飯桌上常見的飯了,一般會在晚飯做,只不過面條會適當細一點,另外會加上一些青菜,用燒熱的菜油一烘鍋,再加上饅頭或火燒,就發展成了林州常見的晚飯。
雞蛋麵疙瘩湯
人生病後,一般都腸胃虛弱,不喜飲食。家裡人一般會做雞蛋麵疙瘩湯給病人喝,根據病人口感,或調以白糖,或加油鹽醬醋。雞蛋麵疙瘩湯營養豐富,易於消化,還可以滋養脾胃,完全無污染、無添加劑,很有利於病人康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區域經濟的融合,林州飲食呈現多樣化發展,如出現了:米皮、涼皮、麵皮、米線等各種街頭小吃,大飯店裡更是融合了東南西北中各式飯菜。 林州特產有「大紅袍」花椒、淇河鯽魚(雙背鯽魚) 、洪河小米、柿子(焦家屯村柿子產量豐富、寨底村的柿子質量好) 、柿餅、核桃(申家窪村已形成生產基地) 、柿卷、柿餅、小磨香油、山楂等。

林州山楂:習稱北楂。據古碑文記載:清康熙年間,林縣城關大紙坊鄉紅土崗村李清基,曾出任山東「五品軍工」,後帶回山楂枝條植於紅山崗村,長勢健壯,品質俱佳,遂移栽繁衍至全縣各地,主要品種為豫北紅和林紅兩種。
林州花椒:有大紅袍、小紅袍等品種。早在北宋時已大量種植。
任村鎮:核桃、柿子、花椒、蘋果。
姚村鎮:花椒、柿子、板栗、蘋果。
河順鎮:山楂、蘋果、核桃、柿子、李子、花椒。
原康鎮:山楂、酸棗、小米、罐頭。
陵陽鎮:山楂、核桃、板栗、花椒、柿餅。
臨淇鎮:臨淇小磨香油、淇河鯽魚,臨淇豆腐。
東姚鎮:洪河小米、柿子、黃杏、核桃、蘋果、香椿。
黃華鎮:山楂、板栗、水磨石、黃華玉、板栗。
採桑鎮:柿、杏、蘋果、山楂、柿子。
桂林鎮:蘋果、柿子、梨、花椒。
茶店鎮:太行菊。

㈡ 毛峰茶葉為什麼被稱為九華佛茶

1.口袋餅:用料:麵粉200克;做法:1.麵粉中加入適量的溫水,充分地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餳20分鍾;2.餳好的面團揉搓成條,再分成約50克重的小劑子;3.將小劑子用手按扁,再用擀麵杖擀成約0.2厘米厚的麵皮;4.取一張擀好的麵皮,用小刷子在麵皮的中間刷上油,邊緣刷上水,再用另一張麵皮將其蓋起來,邊緣按緊,口袋餅生坯就做好了;用同樣的方法將剩下的麵皮做完;5.平底鍋內放油,下入口袋餅生坯,小火將其煎黃一面後翻面,最後煎至兩面金黃中間鼓起時取出,從中間切開成兩個口袋餅,裝上炒好的餡料即可.附:榨菜肉絲的做法(當然,可換成自己喜歡的餡料哈)用料:豬瘦肉180克,榨菜140克;配料:青椒一個,紅椒一個,生薑、大蒜、蔥、生抽、雞精、澱粉、料酒各適量;做法:1.豬瘦肉洗凈切成絲,加入適量的料酒、澱粉、雞精拌勻後腌制20分鍾;青紅椒洗凈去蒂去籽後切成絲,大蒜去皮切粒,生薑切絲,蔥切花; 2.熱鍋放油,下入瘦肉絲炒至變色後舀出待用;3.鍋內再加入少許油,下入姜蒜爆香後放入青紅椒絲,翻炒兩分鍾;4.放入先前炒好的瘦肉絲,加入少許鹽,炒勻;5.下入榨菜翻炒均勻,最後放入蔥花、生抽,炒勻即可。

2.蔥油餅:用料:麵粉150克,蔥花、雞粉、鹽、芝麻各適量,?以?色;做法:1.麵粉中加入適量的鹽與雞粉拌勻,再加入適量的溫水揉成面團,蓋上保鮮膜餳20分鍾;蔥洗凈,切成蔥花;2.餳好的面團揉搓成條,再分成4個小劑子;3.將小劑子擀成約0.3厘米的薄片,再刷上一層油,撒上蔥花;4.再將麵皮順長邊捲起,揉搓成細長條;5.將長條的兩頭向中間捲起,茶葉廠,形成兩個面卷;6.將兩個面卷重疊在一起,用手稍稍按扁一些;7.再用擀麵杖將其擀成約0.5厘米厚的圓餅;8.再將圓餅的兩面都沾上芝麻;9.平底鍋內放油,下入蔥花餅,小火將其煎黃一面後翻面,最後煎至兩黃金黃熟透即可.

3.南瓜雞蛋煎餅:用料:南瓜350克,麵粉100克,糯米粉50克,雞蛋2個,水約150亳升,生薑、蔥適量;做法:1.南瓜去皮和瓤後洗凈切成末,蔥切成花,生薑切成末;雞蛋打散成蛋液;2.將南瓜末、薑末、蔥花放入大碗中,倒入麵粉與糯米粉,加入少許的鹽(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糖),倒入雞蛋液,加入約150毫升水,充分地拌勻成麵糊;3.平底鍋內放油,將一半麵糊倒入鍋中,蓋上鍋蓋,小火將其煎至定型後翻面,最後煎至兩面金黃中間熟透時出鍋切塊裝盤,剩下的一半麵糊按同樣的方法煎熟即可。

4.包菜蝦皮餅:主料:麵粉200克,包菜250克,蝦皮適量;配料:料酒、生薑、大蒜、蔥、雞精各適量;做法:一.餡料: 1.包菜洗凈切碎,加入適量的鹽拌勻腌制10分鍾後擠去包菜內多餘的水分;蝦皮洗凈瀝干水分;姜蒜切末,蔥切花; 2.熱鍋放油,下入蝦皮,用小火將其炒至微黃後加入兩小勺料酒炒勻,舀出待用; 3.將炒好的蝦皮、姜蒜末、蔥花一起放入腌制好的包菜中,再加入適量的雞精、芝麻油拌勻待用;

5.香甜玉米餅:用料:糯米粉150克,玉米粉50克,嫩玉米1個,白糖適量(用量依個人口味放);做法:1.先將嫩玉米煮熟,放涼後剝成粒;2.將糯米粉、玉米粉、熟玉米粒、白糖一起放入大容器中;3.加入適量溫水,揉成面團(這個過程是很容易滴哈!);4.將面團搓成長條再分成小劑子(我為了偷懶沒有分,是隨便從面團上掰下一小塊,揉圓後再按扁,不過做出來這餅餅貌似大小還真差不多哈!),將小劑子揉圓後再用手按扁,製成玉米餅生坯;5.平底鍋內放油,放入玉米餅生坯,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即可出鍋。

6.京東肉餅主料:麵粉300克,牛肉250克,大蔥50克;配料:雞蛋一個,胡椒粉、生薑、生抽、澱粉、料酒、芝麻油各適量;做法:一.餡料:1.牛肉洗凈剁成肉末,大蔥切碎,姜切碎成末;2.牛肉末中加入少許澱粉抓勻,再加入一勺食用油、適量的鹽、胡椒粉、生抽、料酒、芝麻油、打入一個雞蛋,朝一個方向攪拌上勁:3.加入大蔥末與薑末,繼續朝一個方向拌勻後蓋上保鮮膜腌制30分鍾;二.麵皮及肉餅製作:1.麵粉中加入適量的溫水,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醒20分鍾;2.將醒好的面團揉搓成長條,再分成四個小劑子;3.將小劑子揉圓,用手按扁,再擀成大薄片;4.從麵皮的圓心位置下刀,切至麵皮的邊緣,將麵皮的一半切開;5.將麵皮的四分之三均勻地塗上腌制好的肉餡,注意麵皮的邊緣不要塗;6.將沒有塗肉餡的麵皮向上疊起,再向右疊,最後將下面剩下的部份向上疊起,用手將邊緣按緊;7.平底鍋內放油,放入疊好的肉餅,蓋上鍋蓋,小火將其煎至兩面金黃中間熟透時即可.吃時再切成自己喜歡的大小.

7.胡蘿卜豆沙煎餅:用料:胡蘿卜250克,麵粉120克,玉米粉50克,糯米粉50克,紅豆沙、熟白芝麻各適量;做法:1.胡蘿卜洗凈去皮蒸熟,取出放入盆中用擀麵杖搗碎成泥;2.將麵粉、玉米粉、糯米粉放入胡蘿卜泥中,揉成光滑的面團,餳20分鍾;3.餳好的面團揉搓成長條,分成約30克重的小劑子;4.將小劑子按扁,用手捏成邊緣薄中間厚的麵皮;5.放入適量的豆沙餡,用虎口將麵皮慢慢地捏攏; 6.收口朝下放在案板上用手按扁成小圓餅;7.在案板上均勻地撒上一層熟芝麻,將小圓餅放在芝麻上輕輕地按壓,使之兩面都沾上芝麻;8.平底鍋內放油,下入胡蘿卜豆沙餅,小火將其煎黃一面後翻面,最後煎至兩面金黃熟透即可;

8.椒鹽油酥餅:用料:麵粉200克,椒鹽、油各適量;做法:1.取150克麵粉,加入適量的溫水,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餳20分鍾;2.將剩下的50克麵粉中加入適量的椒鹽拌勻;3.將適量的油燒熱,倒入拌有椒鹽的麵粉中攪拌均勻即成椒鹽油酥;4.將餳好的面團放在撒有一層薄粉的案板上揉搓成條,再分成四個劑子; 5.用擀麵杖將劑子擀成約0.2厘米厚的長方形麵皮,再均勻地塗上一厚油酥; 6.將塗好油酥的麵皮由長邊捲成條,兩手捏住面條的兩端,輕輕地將其拉長; 7.將拉長的面條盤捲起來,將收口藏在下面,再用擀麵杖將其擀成約0.4厘米厚的圓餅;8.平底鍋內放油,下入面餅,小火將其煎黃一面後翻面,最後煎至兩面金黃熟透後即可.

9.什錦蔬菜煎餅:材料:玉米粒50克,胡蘿卜30克,生菜30克,雞蛋3個,麵粉100克,蔥、芝麻油、胡椒粉各少許;做法:1.先將雞蛋打散成蛋液,加入少許胡椒粉拌勻,胡蘿卜洗凈切成小粒,生菜洗凈瀝干切碎,蔥切花;2.將胡蘿卜粒和玉米粒放入沸水中煮熟後瀝干待用;3.麵粉中加入適量的鹽,再倒入雞蛋液,加入適量的水攪拌成糊狀;4.放入瀝乾的胡蘿卜粒和玉米粒、生菜、蔥花,再加入少許芝麻油,攪拌均勻; 5.平底鍋內放少許油,用勺子將麵糊舀入鍋內,一勺子麵糊攤成一個煎餅,小火煎至兩黃微黃即

10.家常肉餅:材料:麵粉200克,瘦肉200克,香菇50克,雞蛋1個,蔥25克,姜、芝麻油、胡椒粉、生抽各少許。做法:(一)麵皮:1.先將適量的開水加入麵粉中,用筷子將其攪拌成疙瘩狀;2.再加入少許的冷水,用手揉至面團光滑,蓋上保鮮膜醒30分鍾;(二)餡料:1.瘦肉剁碎成肉糜,香菇、姜洗凈切成小粒,蔥切花;2.將上述(1)切好的材料放入大碗中,打入雞蛋,加入適量的鹽、芝麻油、胡椒粉、生抽,充分地攪拌均勻,腌制20分鍾;(三)做肉餅啦: 1.將醒好的面團揉成長條,再分成若干個小劑子,將小劑子揉圓,再擀成薄片;2.將腌制好的餡料均勻地塗在擀成薄片的麵皮上,再從一端向內分四次疊起,疊好後的肉餅為四層,再用手輕輕地按壓面餅,使之緊實;3.平底鍋內放油,放入疊好的肉餅,加入幾勺清水,蓋上鍋蓋,小火煎至鍋內水干時翻面,再加入幾勺清水,蓋上鍋蓋,最後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11.紅薯雞蛋煎餅:用料:紅心紅薯200克,雞蛋2個,麵粉50克,白糖適量,模具一個;做法:1.先將紅薯洗凈後去皮,再切成粒,模具洗凈擦乾待用;2.雞蛋打散成蛋液,加入麵粉與適量白糖,充分地攪拌成無顆粒狀的麵糊;3.再將切好的紅薯粒放入麵糊中,攪拌均勻;4.開小火,平底鍋內放油,放入模具,舀入適量的紅薯麵糊倒入模具內,用筷子將其表面弄平整;5.等紅薯餅煎至成形後小心地取下模具,蓋上鍋蓋,小火將其煎至兩面金黃熟透即可.

12.黃金糯米煎餅:用料:糯米150克,麵粉250克,雞蛋一個,火腿腸一條(重約40克),蔥、姜各適量;做法:一.准備工作: 1.糯米放入電飯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煮熟成糯米飯,舀出晾涼;火腿腸切成小丁,蔥切花,生薑切成末;二.和面: 1.雞蛋打入麵粉中,用筷子將其稍稍攪拌,再加入適量的溫水,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餳20分鍾;三.炒糯米飯: 1.熱鍋放油,下入薑末與火腿腸丁,茶葉麵包,稍炒幾下;2.下入糯米飯炒勻;3.加入適量的鹽,放入蔥花,炒勻後舀出待用;四.做面餅啦:1.餳好的面團揉搓成長條,分成小劑子,將小劑子稍稍揉圓;2.將揉圓的小劑子用手按扁,再用擀麵杖擀成薄片(厚度比餃子皮稍厚一些);3.將炒好的糯米飯放在麵皮上,將麵皮對折包好,邊緣捏緊,再將兩個角捏在一起;4.平底鍋內放油,放入面餅,小火將其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13.洋蔥火腿煎餅:用料:洋蔥約40克,火腿腸一條(重40克),麵粉100克,雞蛋2個,水40毫升;做法:1.洋蔥與火腿腸均切碎成末,雞蛋打散成蛋液;2.將麵粉篩入蛋液中,用筷子將其攪拌成較硬的糊狀; 3.再加入約40毫升水,一邊加水一邊攪拌,將其攪拌成均勻的麵糊(用勺子舀起麵糊往下倒,麵糊呈一條不間斷的線時為佳);4.放入洋蔥與火腿腸末,加入適量的鹽,攪拌均勻;5.平底鍋內放油,倒入攪拌好的麵糊,用勺子將麵糊弄平整,蓋上鍋蓋,小火煎黃一面後翻面,最後煎至兩黃金黃中間熟透後取出切塊即可.

14.香煎芋頭蛋餅:材料:芋頭100克,雞蛋3個,麵粉50克,火腿腸1條,蔥、姜、芝麻油(沒有也可)各少許;做法:1.先將芋頭去皮切成細絲,火腿腸切成粒,姜切絲,蔥切花; 2.將切成細絲的芋頭放入微波爐中高火三分鍾轉熟(或用蒸鍋蒸熟); 3.雞蛋打入碗中,加入麵粉攪拌成蛋糊,茶葉作用,將姜絲、蔥花、火腿粒、熟的芋頭絲放入蛋糊中,加入適量的鹽、芝麻油充分地攪拌均勻; 4.平底鍋內放油,倒入拌好的蛋糊,小火煎至基本定型時翻面,最後煎至兩面金黃 即可。

15.麻醬紅糖煎餅:餅皮用料:麵粉150克; 餡心用料:紅糖、芝麻醬、芝麻油、麵粉,(比例為2∶1∶1∶2);做法: 1.麵粉中加入適量的開水,茶葉盒,用筷子攪成雪花狀,再加入少許冷水,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餳20分鍾;2.將兩勺紅糖、一勺芝麻醬、一勺芝麻油、兩勺麵粉放入碗中拌勻成餡料;3.將餳好的面團揉搓成長條,再分成均勻的小劑子; 4.將小劑子稍稍揉圓後按扁,茶葉圖片,再捏成中間厚邊緣薄的餅皮(或用擀麵杖擀也可);5.餅皮中放入適量的紅糖餡料,用虎口將其慢慢合攏後收口;6.收口朝下放在案板上,再用手按扁成餅坯;7.平底鍋內放油,下入餅坯,小火將其煎黃一面後翻面,最後煎至兩面金黃中間稍稍鼓起時即可.

16.奶香愛心玉米煎餅:用料:玉米粉150克,牛奶150毫升,白糖適量(用量依個人口味放),一個心形的模具;做法:1.將玉米粉與適量白糖放入大碗中,倒入牛奶拌勻;將心形模具洗凈擦乾待用;2.開小火;平底鍋內放油,放入模具,用勺子舀適量的麵糊倒入模具中;3.等玉米餅煎至成形後小心地取下模具,最後將玉米餅煎至兩面金黃熟透即可.

17.芝麻醬千層餅:用料:麵粉150克,芝麻醬、芝麻油各適量;做法:1.麵粉中加入適量的溫水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餳二十分鍾;2.芝麻醬中加入少許鹽與芝麻油調開;3.將餳好的面團擀成約0.2厘米厚的長方形薄片;4.用小刷子在麵皮上薄薄地刷上一層調好的芝麻醬;5.將刷好芝麻醬的麵皮對折,將邊緣用手按緊;6.將折好的麵皮再用擀麵杖擀開;7.將4至6步驟重復一次;8.再在擀開的麵皮上刷上芝麻醬,將麵皮的三分之一折起;9.最後將麵皮分三次折好,再用擀麵杖將折好的麵皮稍稍擀開一些; 10.再用刀將其切成5份;11.平底鍋內放油,下入千層餅,小火將其煎黃一面之後翻面,最後煎至兩面金黃中間熟透即可.

18.香菇豬肉煎餃:主料:豬上肉400克,鮮香菇100克,餃子粉300克;調料:雞蛋一個,生薑、蔥、胡椒粉、生抽、芝麻油、雞粉、澱粉、料酒各適量;蘸汁:大蒜、生薑、生抽、醋、芝麻油、油辣椒各適量;做法:一.餡料:1.豬肉剁碎成肉末,加入少許澱粉抓勻,再加入適量的鹽、生抽、料酒、雞粉、芝麻油、胡椒粉、打入一個雞蛋後朝一個方向充分攪拌上勁,蓋上保鮮膜腌制二十分鍾左右;2.香菇洗凈後切成末,姜切成末,蔥切花;3.將香菇、薑末與蔥花放入腌制好的肉末中,繼續朝一個方向拌勻;二.包餃子:1.餃子粉中加入適量的開水,用筷子攪拌成雪花狀,再加入少許冷水,(冷熱水的比例約為1:9)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餳二十分鍾; 2.將餳好的面團放在撒了一層麵粉的案板上揉搓成條狀,再分成均勻的小劑子; 3.在小劑子上撒上一層麵粉,再按扁成小圓餅;4.一手滾動擀麵杖,一手捏住小圓餅邊緣旋轉,將其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餃子皮;5.將拌勻的餡料放入餃子皮中央,包成餃子;三.煎餃子:1.蒸鍋中放入適量的水,將餃子放在蒸盤上,蓋上鍋蓋,大火蒸8分鍾;2.平底鍋內放油,放入蒸好的餃子,小火將其煎至三面金黃即可;四.蘸汁:將生薑、大蒜切成末,加入適量的鹽、生抽、醋、芝麻油、油辣椒,拌勻即可。

19.韓國辣白菜鍋貼:主料:麵粉300克,瘦肉250克,韓國辣白菜300克;配料:雞蛋一個,生薑、蔥、生粉、生抽、芝麻油、胡椒粉各適量;做法:一.和面:1.先將適量的開水加入麵粉中,用筷子將其攪拌成疙瘩狀;再加入少許的冷水,用手揉至面團光滑,蓋上保鮮膜醒20分鍾;二.餡料:1.瘦肉剁碎成肉末,加入適量生粉抓勻,再加入適量的鹽、胡椒粉、生抽、芝麻油、打入一個雞蛋後朝一個方向拌勻,腌制二十分鍾;2.韓國辣白菜切碎,蔥切花,生薑切成末; 3.將薑末、蔥花與辣白菜末一起加入腌制好的瘦肉末中,朝一個方向拌勻待用;三.包鍋貼:1.將醒好的面團揉勻後搓成長條;2.再分成均勻的小劑子;3.將小劑子揉圓後放在撒了一層麵粉的案板上用手將其按扁;4.再用擀麵杖將其擀成麵皮;5.取適量腌制好的餡料放入麵皮中央;6.先將麵皮對折,將中間捏緊,再將四個角也依次捏緊,鍋貼生坯就做好了.四.煎鍋貼:1.平底鍋內放油,放入鍋貼生坯(要擺緊湊一些),小火將其煎一分鍾左右;2.碗中加入少許麵粉,倒入少許水,攪拌成麵粉水;3.將麵粉水倒入平底鍋內,約淹過鍋貼的三分之一處即可,蓋上鍋蓋,小火將其煎黃.4.將一個盤子蓋在煎好的鍋貼上,然後將平底鍋翻過來,香噴噴的鍋貼就完整地到盤子里啦!

20.四喜蒸餃:主料:麵粉250克,豬上肉350克,韭菜150克,雞蛋1個;配料(四喜):西蘭花、玉米、胡蘿卜、黑木耳各適量;調料:水80亳升,生薑、澱粉、生抽、芝麻油、胡椒粉各適量;做法:一.餡料:1.豬肉剁碎成肉末,加入一小勺澱粉抓勻,再分次加入80毫升水,一邊加水一邊順一個方向攪拌,直至將豬肉攪拌至較黏稠狀,放置十分鍾;2.再加入適量的鹽、胡椒粉、芝麻油、生抽,繼續朝一個方向攪拌均勻,腌制20分鍾;3.韭菜洗凈切碎,生薑切末,加入豬肉餡料中,朝一個方向攪拌均勻;二.麵皮及配料:1.木耳提前泡發,洗凈後切成末;玉米粒煮熟後切碎,西蘭花、胡蘿卜均切成末待用;2.麵粉中打入一個雞蛋,用筷子稍稍攪拌,再加入適量的開水,攪拌成雪花狀,再加入少量的冷水,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餳二十分鍾;3.餳好的面團揉搓成長條,再分成小劑子(比平時包餃子的劑子略大一些),將小劑子用手按扁,再用擀麵杖擀成薄麵皮;三.包餃子:1.取適量的餡料放入麵皮的中央,將麵皮的兩邊對折,中間捏合在一起;2.再將兩邊的麵皮也往中間對折,中間部份捏在一起,注意四個角的麵皮不要粘合;3.再將每兩個角上相鄰麵皮的中間部份捏合在一起,形面四個孔眼;4.最後每個孔眼內各放在一種裝飾用的配料,四喜蒸餃的生坯就做好了; 5.蒸鍋內放水,放入餃子,大火蒸10分鍾左右即可.

㈢ 古代男主角的名字復姓

古代復姓大全
a 安陵 安平 安期 安陽
b 白玉 白馬 百里 柏侯 鮑俎 北宮北郭 北門 北山 北唐 北堂 奔水 逼陽 賓牟 薄奚 薄野 北冥 北野
c 曹牟 曹丘 常濤 長魚 車非 成功 成陽 乘馬 叱盧 丑門 樗里 穿封 淳於 叱干 蔡林 陳留 赤烏
d 答祿 達勃 達步 達奚 淡台 鄧陵 第五 地連 地倫 東方 東里 東南 東宮 東門 東鄉 東丹 東郭 東陵 東關 東閭 東陽 東野 東萊 東廂 豆盧 斗於 都尉獨孤 端木 段干 多子 第二 第五 第七
e 爾朱
f 方雷 豐將 封人 封父 夫蒙 夫餘 浮丘 傅余 扶登
g 干已 高車 高陵 高堂 高陽 高辛 皋落 哥舒 蓋樓 庚桑 梗陽 宮孫 公羊公良 公孫 公罔 公西 公冶 公斂 公梁 公輸 公上 公山 公戶公玉 公儀 公仲 公堅 公伯 公祖 公乘 公晰 公族 姑布 古口 古龍 古孫 穀梁 谷渾 瓜田 關龍 毌丘 鮭陽 歸海 句龍
h 邯鄲 函治 韓餘 罕井 浩生 浩星 紇骨 紇奚 紇於 賀撥 賀蘭 賀樓 赫連 黑齒 黑肱 侯岡 呼延 壺丘 呼衍 斛律 胡非 胡母 胡毋 皇甫 皇父 混沌
j 兀官 吉白 即墨 季瓜 季連 季孫 茄眾 蔣丘 金齒 晉楚 京城 京兆 涇陽 九百 九方 雎鳩 沮渠 巨母 敬花
k 勘阻 渴侯 渴單 可汗 空桐 空相 昆吾 夾谷
l 老陽 樂羊 荔菲 櫟陽 梁丘 梁由 梁餘 梁垣 陵陽 伶舟 冷淪 令狐 劉王 柳下 龍丘 盧妃 盧蒲 魯步 陸費 甪里 閭丘 李惠
m 馬矢 麥丘 茅夷 彌牟 密革 密茅 墨夷 墨台 萬俟 昌頓 慕容 木門 木易 牟孫
n 南宮南郭 南門 南榮 納蘭 女媧
o 歐侯 歐陽 歐冶
p 逄門 盆成 彭祖 平陵 平寧 破丑 仆固 濮陽
q 漆雕 奇介 綦母 綦毋 綦連 祁連 乞伏 綺里 千代 千乘 勤宿 青陽 丘麗 丘陵 屈侯 屈突 屈男 屈盧 屈同 屈門 屈引 齊季 齊貌 祁射 耆門 崎邱 清尹 潛龍
r 壤駟 擾龍 容成 汝嫣
s 薩孤 三飯 三閭 三州 桑丘 商瞿 上官 尚方 少師 少施 少室 少叔 少正 社南 社北 申屠 申徒 沈猶 勝屠 石作 石牛 侍其 士季 士弱 士孫 士貞 叔孫 叔先 叔促 水丘 司城 司空 司寇 司鴻 司馬 司徒 司士 司寤 似和 素和 夙沙 孫陽 索陽 索盧 商丘 舒龍
t 沓盧 太史 太叔 太陽 澹臺 唐山 堂溪 陶丘 同蹄 統奚 禿發 塗欽 塗山 吐火 吐賀 吐萬 吐羅 吐門 吐難 吐缶 吐渾 吐奚 吐和 屯渾 脫脫 拓跋 饕餮
w 完顏 王孫 王官 王人 微生 尾勺 溫孤 溫稽 聞人 屋戶 巫馬吾丘 無庸 無鉤 五鹿 武安 武疆 毋將 毋丘 吾丘
x 息夫 西陵 西乞 西鑰 西鄉 西門 西周 西郭 西方 西野 西宮 戲陽 瑕呂 霞露 夏侯 鮮虞 鮮於 鮮陽 咸丘 相里 解枇 謝丘 新垣 辛垣 信都 信平 歆穎 修魚 徐吾 徐定 徐離 宣於 軒轅 軒丘 閼氏 胥彌
y 延陵 罔法 鉛陵 羊角 羊舌 耶律 葉陽 伊祁 伊耆 猗盧 義渠 邑由 因孫 銀齒 尹文 雍門 游水 由吾 右師 宥連 於陵 虞丘 盂丘 宇文 尉遲 樂羊 樂正 運奄 運期 元亓 芋尹 郁厘 御龍 有巢 有鬲 有窮
z 宰父 輾遲 湛盧 章仇 仉督 長孫 長兒 真鄂 正令 執頭 中央 中長 中行 中野 中英 中梁 中壘 鍾離 鍾吾 終黎 終葵 仲孫仲長 周陽 周氏 周生 朱陽 諸葛 主父 顓孫 顓頊 訾辱 淄丘 子書 子言 子人 子服 子家 子桑 子叔 子玉 子車 子陽 宗伯 宗正 宗政 尊盧 昨和 左人 左丘 左師 左行 劉文 額爾 達力 蔡斯 浩賞 斛斯 揭陽 鬷夷 祖龍

現存復姓
起源於華夏族的雙音節姓氏
B:白玉 百里 北堂北野
C:淳於 成公 陳生
D:端木 東方 東郭 東野 東門 第二 第五 大狐
G:公孫 公冶 公羊 公良 公西 公孟高堂
H:皇甫
J:夾谷 敬花
L:梁丘 令狐 閭丘 洛陽陵尹 冷富
N:南宮 南郭 女媧
O:歐陽
P:濮陽
Q:青陽 漆雕 亓官
R:壤駟
S:上官 少室 少叔 司徒 司馬 司遷 司空 司寇 士孫 申屠
T:澹臺 太史 太叔 太公
W: 聞人 巫馬 微生 王孫
X:夏侯 西門 歆穎 鮮於 軒轅 相里
Y:樂正 羊舌羊角 延陵
Z:諸葛 顓孫 仲孫 仲長 鍾離 宗政 主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