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敖包疙瘩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敖包疙瘩

發布時間: 2021-10-27 00:58:28

1. 寧夏的海拔是多少

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2000米以下 南高北低 最高點賀蘭山主峰敖包疙瘩3556米

2. 內蒙古最高的山是什麼山有多高

內蒙古自治區最高峰是陰山的呼和巴什格(2365m)
位於巴彥淖爾盟 烏拉特後旗 巴音布拉格鎮 呼勒斯乃阿木

3. 針葉林只分布在賀蘭山東坡的原因

落葉松喜歡陽光充足而較乾旱的環境,森林常較稀疏而陽光直達林下,冬季落葉後林下更是充滿陽光,因此落葉松林是典型的「明亮針葉林」。

落葉松的根系較淺,可以在永久凍土上生長,對土壤的要求不高,是生活在最嚴酷環境中的森林。我國大興安嶺的森林就是東西伯利亞的興安落葉松林的延伸。

特徵

寒溫帶的針葉林又叫泰加林,泰加林原是指西伯利亞帶有沼澤化的針葉林,現在泛指寒溫帶的針葉林。在北半球的寒溫帶地區,泰加林幾乎從大陸的東海岸一直分布到西海岸,形成壯觀的茫茫林海。歐洲-西伯利亞的泰加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緯度幾乎跨了半個地球。

由於跨度太大,歐亞大陸的寒溫帶地區在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等有所不同。最西部的北歐地區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氣候相對溫暖濕潤,年溫差較小,泰加林只分布在接近北極圈的遙遠北方,樹木主要有雲杉等較喜陰濕環境的樹種。

4. 賀蘭山地理構造

賀蘭山脈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於銀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寧夏與內蒙古的最高峰。賀蘭山脈為近南北走向,綿延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是中國西北地區的重要地理界線。山體東側巍峨壯觀,峰巒重疊,崖谷險峻。向東俯瞰黃河河套和鄂爾多斯高原。山體西側地勢和緩,沒入阿拉善高原。[1]
賀蘭山山間有數個東西向山谷,著名者有賀蘭口、蘇峪口、
賀蘭山
三關口、拜寺口,自古以來就是東西交通要道。山前地帶西夏名勝古跡豐富多彩,有西夏陵園、滾鍾口、拜寺口雙塔等名勝古跡和獨特的沙湖風景區。賀蘭山東南端為青銅峽,峽谷在藍天和黃河映襯下呈現出青銅色。相傳大禹治水時,劈開賀蘭山,引黃河水北流。現建有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賀蘭山西側有內蒙重鎮巴彥浩特,蒙古語為「富饒的城」。[1]
賀蘭山為石質山地,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植被類型較簡單,植被覆蓋度低,為野生動物提供的食物很有限,不能滿足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迅速增長。而馬鹿、岩羊喜食的灌木枝葉和草本植物在賀蘭山主要有小葉金露梅、綉線菊、虎榛子、忍冬等,由於野生動物的長期啃食,造成植物的退化和草場的沙化。[2-3]
賀蘭山與南部的牛首山褶斷帶、清水河—六盤山褶斷帶、羅山—雲霧山隆起帶構成了一系列的背向斜的斷層。地貌上看,賀蘭山西側平緩,而東側陡峭險峻,有大量露出地表的斷層,東側與銀川平原垂直落差根據2010年統計可達2000米。賀蘭山北部以花崗岩為主,由於接近烏蘭布和沙漠乾旱少雨,所以物理風化強烈,賀蘭山主體在賀蘭山中部,山勢陡峭,山體龐大,海拔較高,一般在2000-3000米之間,主峰敖包疙瘩就在賀蘭山中部,海拔3555米,賀蘭山中部東西寬度可達50公里。賀蘭山南部山勢相對和緩。有汝其溝、大水溝、小水溝、賀蘭溝、插旗溝、蘇峪口溝、三關口溝等50多條溝谷,溝道成V型,下部較為寬闊,溝底礫石遍布,溝口一般是碎石遍布的洪積扇。[2]
賀蘭山地層發育比較齊全,化石也比較豐富。自古生代至第四紀地層大都完備,僅缺失晚粵陶世一早石炭世的沉積。前寒武紀的太古界和上元古界與麻岩片石英岩均有出露,見於柳條溝、大武口溝等處。下古生界寒武系的石灰岩、砂岩、頁岩發育良好,分布普通。上古生界則以石炭與二迭系地層同等發育為特點,見於石炭井、蘇峪口、石嘴山等地,以頁岩、砂岩等為主,並含有煤層。中生界三迭系地層廣泛分布,侏羅系次之,前者以砂岩、礫岩、頁岩為主,為組成山體的主要地層;後者主要見於汝箕溝、古拉本等地,以各種砂岩為主,為本山區主要產煤地層之一。白堊系和第三系地層都不發育。在山前地帶和山間低地廣泛分布著第四系沖積洪積、風積物和山麓堆積物等。[5]
依照地形上來看,可以約分為三段:北段為壯年期地形。山高谷深,坡度甚陡,分水嶺狹窄。三關以北屬之。三關至野貓子山為中段,地勢平坦,孤山遠布,為老年期之地形。野貓子山以南,在廣闊的平頂山中,常有狹深的山谷,顯為另一侵蝕循環的幼年期地形。賀蘭山的地層,大部為華北式的,就是各地質時代地層的岩石性質及所含化石,完全與華北所見地層相同。[6]
北段東坡山體根據2010年統計最寬處21公里,海拔不超過2000m,主要由花崗岩組成,邊際有少量沉積岩,物理風化強烈,形成球狀風化地貌,北部接近烏蘭布和沙漠。[5]
中段是賀蘭山主體部分,海拔3000m左右,最高峰沙鍋洲即在此段中
賀蘭山脈白雪皚皚
部偏南處。這里山體龐大,地勢陡峻,峰巒起伏,峭岩危聳,溝谷下切很深。海拔2000m上下有一段相對較平緩的山坡,出現小型山溝窪地或山間台地,山坡風化物較厚,甚至出現小型山間積水窪地。中段東坡南狹北寬,2010年統計時最寬處21公里,以蘇峪口為界,向南寬度不足14公里,山勢較為和緩;向北則山體較寬,一般大於14公里,到汝箕溝一帶可達20餘公里。這是古生界末期以後中生代的地層發育,有優質煤炭資源。[5]
賀蘭山東坡溝道極為發育,多數自西向東延伸,呈梳篦狀分布,自三關口至苦水溝之間有溝道21條,概屬黃河水系的外流區,其中最大者為大武口溝,集水面積為574平方公里。溝道一般在中、上部下切較深,呈「V」字形,溝道下部則較為寬闊,礫石遍布穀底。[5]
賀蘭山西坡較緩,逐漸過渡到內蒙古高原;東坡陡峭,山勢雄偉,高差較大,構成一道天然屏障,從而削弱了西伯利亞高壓冷氣流,阻截了騰格里沙漠的東侵,也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使得賀蘭山東西兩側氣候、水源、植被有著顯著的差別,成為中國外流區和內流區的分水嶺,是溫帶荒漠草原與荒漠、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也是半農半牧區和牧區的分界線。[1]
賀蘭山的地質歷史長達20億年。20億年的地質演變,不僅讓賀蘭山由一片汪洋挺拔為一座奇特的山脈,而且還留下了眾多的礦藏資源。
距今約15.5億年的中元古界,賀蘭山地區斷裂為大海,海底沉積了
莽莽蒼蒼的賀蘭山脈
火山爆發時厚愈萬米的碎屑岩,形成了賀蘭山優勢礦種——石灰岩。這種岩石,質密堅硬,有著『賀蘭山脊樑』的美譽。另外賀蘭石、硅石,還有寧夏最古老的低等植物——微體古孢子也是那段時期的產物。
7億年前的震旦紀,賀蘭山地區出現了寧夏最古老的動物,在蘇峪口至櫻桃溝一帶的山路上,撿到這樣的一塊蠕蟲動物化石其實並不困難。震旦紀之前,賀蘭山地區經歷了第一次大冰期,這時的海底地形崎嶇,高差懸殊,氣候寒冷,所以在山麓海濱發育冰川,並且形成了一系列與冰川作用有成因關系的賀蘭山震旦系。
震旦紀大冰期結束後,氣候開始變暖,生物也開始繁盛起來,曾經統治整個海洋的三葉蟲就生活在那個時期。海侵作用將一些海洋生物的屍體帶到了淺海區,動物屍體里的一種重要的有機物——磷和其他物質相結合,形成了磷的化合物。那時候,蘇峪口地區是一片淺海,但海水動盪不止,海洋生物的屍體在地層沉積不牢。蘇峪口地區形成的磷礦層很薄且儲量有限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5. 賀蘭山為啥叫鬼山

數千年來,賀蘭山總是與戰爭、悲壯和蒼涼等字眼聯系在一起,高大猙獰的高山並沒有擋住蒙古人的鐵騎。由於埋葬了太多將士,有人也把賀蘭山稱為「鬼山」。

賀蘭山脈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位於銀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寧夏與內蒙古的最高峰。賀蘭山脈為近南北走向,綿延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是中國西北地區的重要地理界線。

山體東側巍峨壯觀,峰巒重疊,崖谷險峻。向東俯瞰黃河河套和鄂爾多斯高原。山體西側地勢和緩,沒入阿拉善高原。



(5)敖包疙瘩擴展閱讀

賀蘭山位於寧夏和內蒙古交界處,是寧夏平原西部屏障,最高峰3556米,平均海拔2000多米,巍峨壯麗,樹木蔥郁,青白如駿馬,北方稱駿馬為賀蘭,故名。山上林木蔽空,泉水潺潺,景色秀麗。在位於銀川平原和內蒙古草原之間的賀蘭山中部,還辟有賀蘭山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內集中有我國西北少有的大面積雲杉林,約有15萬畝,十分珍貴。叢林深處,還建有一座佔地30多頃的養鹿場。保擴區內2000米以上高山處,陰坡生長有成片的油松林、雲杉混交林,而在2400米的高山陽坡上,則生長著淺綠的山楊林或山楊、雲杉混交林。

密林中勁風颯颯,松濤陣陣,猶如錢潮洶涌澎湃。「萬壑松濤」與「賀蘭睛雪」乃塞上奇景。

6. 中國有哪些山川

1:西藏: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同時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北部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內(西坡在定日縣扎西宗鄉,東坡在定日縣曲當鄉,有珠峰大本營),南部在尼泊爾境內。
2:新疆:喬戈里峰是國際登山界公認的八千米以上攀登難度最大的山峰,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座沒有在冬季攀登成功的8000米級獨立山。
3:四川:貢嘎山,位於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聳立於群峰之巔。
4:青海:布喀達坂峰,又稱新青峰,位於昆侖山中段阿爾格山東端與博卡雷克塔山西頭交接處,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境內,為新疆、青海的界山。
5:雲南:梅里雪山,是位於西藏察隅縣東部與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境雲嶺鄉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龐大的雪山群。
6:甘肅:團結峰,祁連山脈最高峰, 亦為甘、 青兩省邊界上最高峰。
7:台灣省:玉山,位於台灣省中部,位於北回歸線以北2.3公里,是中國東部最高峰。
8:陝西:太白山,秦嶺山脈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如鶴立雞群之勢冠列秦嶺群峰之首。
9:寧夏:賀蘭山脈主峰敖包疙瘩位於銀川西北,是寧夏與內蒙古的最高峰。
10:內蒙古:賀蘭山脈主峰敖包疙瘩位於銀川西北,是寧夏與內蒙古的最高峰。
11:湖北:最高峰神農頂是大巴山東延的余脈,是大巴山脈的最高峰,也為華中地區最高的山峰,號稱「華中第一峰」。
12:山西:五台山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隸屬忻州市五台縣。
13:貴州:主峰韭菜坪位於畢節市赫章縣珠市彝族鄉,為貴州最高峰,素有「貴州屋脊」之稱。同時是世界上最大面積的野韭菜花帶、全國僅有的野生韭菜花保護區。
14:河北:小五台山位於河北省蔚縣與涿鹿縣交界處,是太行山的主峰,小五台山有5處制高點。
15:重慶:陰條嶺位於重慶市東北部,屬於秦嶺山系大巴山脈,是重慶市境內海拔最高點。
16:吉林:中國側最高峰為白雲峰,為中國遼東地區第一高峰。

7. 賀蘭口的歷史

「賀蘭」一詞據說是蒙古語「赫蘭」的轉音,其意為「駿馬」。賀蘭山一詞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晉書·北狄匈奴傳》 ,西晉太康五至八年(公元284—287年),由北遷內地的匈奴人約有十幾萬人,「十九種,皆有部落,不相雜錯」。這十九之匈奴部落中,有一支叫「賀蘭部」,隨後這個氏族的名字便成了這座大山的名字。
賀蘭山聳立於寧夏平原西部,它雄偉、峻峭,是「塞上江南」的天然屏障。幾千年來,先後有匈奴、鮮卑、羌族、突厥、回鶻、吐蕃、黨項、蒙古等民族在這里居留、放牧。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地圖上看賀蘭山是南北走向的山脈,以山脊為中心,東麓為寧夏境,西麓為內蒙境。東麓和西麓的景色,各有各的神韻,各有各的奇妙。東麓有黃河,一條母親河從境內橫穿而過,有塞上江南之美稱。而西麓卻是高原、戈壁、大沙漠,有高原駝城的美譽。在明代,「賀蘭晴雪」作為寧夏八景之首,留下了諸多題詠之作。如陳德武:「六化飛罷凈塵裳,貴富家翁做意慳。滿眼但知銀世界,舉頭都是玉江山。嚴凝藉雪風威里,眩曜爭光日色間,獨有詩人憐短景,賀蘭容易又青還。」清人胡秉正也賦詩曰:「西北天誰補,此山作柱擎,蟠根橫遠塞,設險壓長城。俯看黃河小,高懸白雪清。曾從絕頂望,灝氣接蓬瀛。」
神秘的西夏王朝,就建都在賀蘭山下。九百多年前,西夏黨項族人與宋、金分庭抗禮、割據一方,建立大夏王朝,俗稱西夏,疆域至整個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前後持續190年。他們仿漢人設官制,制禮儀,創建西夏文,擁有燦爛的文化。在公路上,就可以遠遠地看到西夏王陵遺址。西夏亡於蒙古的入侵,蜿蜒在賀蘭山的巍巍長城,並沒有真正地抵擋得住牆外奔襲而來的鐵騎。西夏王陵就是在多次的戰火中被蒙古人蓄意毀敗的,僅剩下那一個個高起的圓形土堆,寂寞地座落在賀蘭山下。殘垣斷壁、荒漠土冢,宛如西夏王朝的凄美絕唱。西夏文明留給後人的是不可捉摸的遙遠、神秘和虛渺。置身其中,耳邊竟夢幻般響起鐵蹄錚錚,山鳴谷動。而今,戰火硝煙已遠去,空留王朝千年夢。那個曾經偏執一方的西夏王國,早已淹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和茫茫戈壁中。只有這王陵遺址,在落寞地向人訴說著輝煌的往昔。
穿越西夏王陵遺址附近的三關口西行可達阿拉善的主要旅遊景點北寺、南寺,歷史上這里的寺廟建築規模之大、僧侶人數之多、經典制度之完善、宗教級別之高足以和青海塔爾寺齊名。這里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著得天獨厚的秀麗風光。在這里觀林海,登險峰,游古寺,朝觀林海日出,暮看大漠孤煙。
西夏王陵遺址的北邊,是「小滾鍾口」,俗稱「小口子」,地勢尤如橫卧的巨鍾,面東開口,口內三面環山,形似大鍾。中有孤立小峰名叫鍾鈴山,恰似巨鍾的鈴錘,滾鍾口由此得名。這里曾是李元昊的行宮和民國期間寧夏軍閥馬鴻逵的避暑山莊。入春以後,滿坡山花爭奇斗艷,溝里泉水淙淙有聲。放眼望去,山腰綠蔭蔥蔥,山巔白雪皚皚,此即「賀蘭晴雪」景色。口內有眾多寺廟古禹王台、興隆寺、晚翠閣,均為清代所建。這些寺廟樓閣依山臨水,隨勢自然,布局巧妙,錯落有致,與山、石、林、泉渾然一體。有台榭飛閣之勝,芳林花徑之幽,令人流連忘返。
「小口子」再往北行,走進靜悄悄的賀蘭口,可以看到上上下下的巨石上,到處鐫刻著岩畫,有的是用石頭對著岩石研磨出來的,像薄紙那樣淺;有的是用骨器敲擊劃刻出來的,像雕塑那樣生龍活虎……這些岩畫上自天文,下至人文,包羅萬象,人物、動物、太陽、狩獵、畜牧、舞蹈、繁殖、戰斗……說賀蘭口岩畫是一部游牧民族用藝術形象描繪的史詩,絕不過分。
關於賀蘭山,學術界還有一些爭論,據了解,僅以賀蘭為名的山,在我國就有好幾座,除寧夏之外,山西、河北都有賀蘭山。曾有人提出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為河北的賀蘭山。理由是岳飛從未到過寧夏的賀蘭山,從歷史上宋金時期戰爭的范圍、當時南北通道的形勝等論述了河北磁縣賀蘭山與岳飛的關系,提出岳飛所踏之賀蘭山當在磁縣的論斷。其實不然,寧夏的賀蘭山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歷來滿布刀光劍影。它地處我國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帶,民族遷移十分頻繁,在歷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帶的重要屏障,被譽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眾多的谷口平時是貿易交通要道,戰時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代邊塞詩中,就有許多描寫賀蘭山的詩篇。唐代盧如弼有詩道:「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以生動形象而凝煉傳神的筆墨,寫出了戍邊將士的艱苦和半夜激戰的生動場景。就連田園詩人王維也寫下了「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的詩句。王維是到過寧夏境內的,唐代另一著名詩人賈島雖然沒有到過寧夏,但也慕名寫下了「賀蘭山頂草,時動卷旗風」的詩句。可見賀蘭山作為古戰場,是多麼的馳名了。岳飛作為一代名將、著名的軍事家,對賀蘭山不會是陌生的。況且,岳飛有著遠大的抱負,他不僅要收復北宋失地,而且要光復他心目中的華夏河山,這就包括漢唐極盛時勢力所極的東北,塞外,西北等地,徹底消除來自北方民族的威脅,這種願望可從「飢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的詩句中看出,這兩句詩都有很廣闊和極明確的地理所指,那就是位於西北的賀蘭山,若指濟濟無名的磁縣賀蘭山,與「飢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的磅礴氣勢頗不相稱,因此只有寧夏的賀蘭山才有資格代表廣闊的中國北方地區。
「賀蘭之山五百里,極目長空高插天。」據說,賀蘭山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比我國著名的五嶽都要高出許多。敖包疙瘩是蒙古人在賀蘭山最高處,用石頭堆起的一個「敖包」,是他們祈禱平安,幸福和美好的場所。

8. 賀蘭山最高峰敖包疙瘩在什麼地方

寧夏銀川市向西60公里處

9. 中國3000米以上的山有哪些

我國地勢整體上呈西高東低,一般稱為三階梯分布,西部的青藏高原地區還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一般把最高峰海拔超過3000米以上的山稱為高山,海拔如果超過5000米,就稱為極高山,海拔在1000米以上3000米以下的稱為中山,海拔低於1000米的就稱為低山。包括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在內,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那麼,擁有海拔超過3000米以上高山的省級行政區域是哪些呢?一共有幾個?

因此,我國只有12個省份擁有超過3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6個組成西部青藏高原的省份擁有超過5000米的極高山,還有6個就直接下降到只擁有3000多米的高山,其中處於東南海島的台灣省擁有的玉山接近4000米,是除青藏高原外的我國最高山峰,這個比較特別和出人意料。

10. 賀蘭山的地質地貌

賀蘭山脈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於銀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寧夏與內蒙古的最高峰。賀蘭山脈為近南北走向,綿延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是中國西北地區的重要地理界線。山體東側巍峨壯觀,峰巒重疊,崖谷險峻。向東俯瞰黃河河套和鄂爾多斯高原。山體西側地勢和緩,沒入阿拉善高原。
賀蘭山山間有數個東西向山谷,著名者有賀蘭口、蘇峪口、三關口、拜寺口,自古以來就是東西交通要道。山前地帶西夏名勝古跡豐富多彩,有西夏陵園、滾鍾口、拜寺口雙塔等名勝古跡和獨特的沙湖風景區。賀蘭山東南端為青銅峽,峽谷在藍天和黃河映襯下呈現出青銅色。相傳大禹治水時,劈開賀蘭山,引黃河水北流。現建有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賀蘭山西側有內蒙重鎮巴彥浩特,蒙古語為「富饒的城」。
賀蘭山為石質山地,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植被類型較簡單,植被覆蓋度低,為野生動物提供的食物很有限,不能滿足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迅速增長。而馬鹿、岩羊喜食的灌木枝葉和草本植物在賀蘭山主要有小葉金露梅、綉線菊、虎榛子、忍冬等,由於野生動物的長期啃食,造成植物的退化和草場的沙化。
賀蘭山與南部的牛首山褶斷帶、清水河—六盤山褶斷帶、羅山—雲霧山隆起帶構成了一系列的背向斜的斷層。地貌上看,賀蘭山西側平緩,而東側陡峭險峻,有大量露出地表的斷層,東側與銀川平原垂直落差根據2010年統計可達2000米。賀蘭山北部以花崗岩為主,由於接近烏蘭布和沙漠乾旱少雨,所以物理風化強烈,賀蘭山主體在賀蘭山中部,山勢陡峭,山體龐大,海拔較高,一般在2000-3000米之間,主峰敖包疙瘩就在賀蘭山中部,海拔3555米,賀蘭山中部東西寬度可達50公里。賀蘭山南部山勢相對和緩。有汝其溝、大水溝、小水溝、賀蘭溝、插旗溝、蘇峪口溝、三關口溝等50多條溝谷,溝道成V型,下部較為寬闊,溝底礫石遍布,溝口一般是碎石遍布的洪積扇。
賀蘭山地層發育比較齊全,化石也比較豐富。自古生代至第四紀地層大都完備,僅缺失晚粵陶世一早石炭世的沉積。前寒武紀的太古界和上元古界與麻岩片石英岩均有出露,見於柳條溝、大武口溝等處。下古生界寒武系的石灰岩、砂岩、頁岩發育良好,分布普通。上古生界則以石炭與二迭系地層同等發育為特點,見於石炭井、蘇峪口、石嘴山等地,以頁岩、砂岩等為主,並含有煤層。中生界三迭系地層廣泛分布,侏羅系次之,前者以砂岩、礫岩、頁岩為主,為組成山體的主要地層;後者主要見於汝箕溝、古拉本等地,以各種砂岩為主,為本山區主要產煤地層之一。白堊系和第三系地層都不發育。在山前地帶和山間低地廣泛分布著第四系沖積洪積、風積物和山麓堆積物等。
依照地形上來看,可以約分為三段:北段為壯年期地形。山高谷深,坡度甚陡,分水嶺狹窄。三關以北屬之。三關至野貓子山為中段,地勢平坦,孤山遠布,為老年期之地形。野貓子山以南,在廣闊的平頂山中,常有狹深的山谷,顯為另一侵蝕循環的幼年期地形。賀蘭山的地層,大部為華北式的,就是各地質時代地層的岩石性質及所含化石,完全與華北所見地層相同。
北段東坡山體根據2010年統計最寬處21公里,海拔不超過2000m,主要由花崗岩組成,邊際有少量沉積岩,物理風化強烈,形成球狀風化地貌,北部接近烏蘭布和沙漠。
中段是賀蘭山主體部分,海拔3000m左右,最高峰沙鍋洲即在此段中部偏南處。這里山體龐大,地勢陡峻,峰巒起伏,峭岩危聳,溝谷下切很深。海拔2000m上下有一段相對較平緩的山坡,出現小型山溝窪地或山間台地,山坡風化物較厚,甚至出現小型山間積水窪地。中段東坡南狹北寬,2010年統計時最寬處21公里,以蘇峪口為界,向南寬度不足14公里,山勢較為和緩;向北則山體較寬,一般大於14公里,到汝箕溝一帶可達20餘公里。這是古生界末期以後中生代的地層發育,有優質煤炭資源。
賀蘭山東坡溝道極為發育,多數自西向東延伸,呈梳篦狀分布,自三關口至苦水溝之間有溝道21條,概屬黃河水系的外流區,其中最大者為大武口溝,集水面積為574平方公里。溝道一般在中、上部下切較深,呈「V」字形,溝道下部則較為寬闊,礫石遍布穀底。
賀蘭山西坡較緩,逐漸過渡到內蒙古高原;東坡陡峭,山勢雄偉,高差較大,構成一道天然屏障,從而削弱了西伯利亞高壓冷氣流,阻截了騰格里沙漠的東侵,也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使得賀蘭山東西兩側氣候、水源、植被有著顯著的差別,成為中國外流區和內流區的分水嶺,是溫帶荒漠草原與荒漠、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也是半農半牧區和牧區的分界線。
賀蘭山的地質歷史長達20億年。20億年的地質演變,不僅讓賀蘭山由一片汪洋挺拔為一座奇特的山脈,而且還留下了眾多的礦藏資源。
距今約15.5億年的中元古界,賀蘭山地區斷裂為大海,海底沉積了火山爆發時厚愈萬米的碎屑岩,形成了賀蘭山優勢礦種——石灰岩。這種岩石,質密堅硬,有著『賀蘭山脊樑』的美譽。另外賀蘭石、硅石,還有寧夏最古老的低等植物——微體古孢子也是那段時期的產物。
7億年前的震旦紀,賀蘭山地區出現了寧夏最古老的動物,在蘇峪口至櫻桃溝一帶的山路上,撿到這樣的一塊蠕蟲動物化石其實並不困難。震旦紀之前,賀蘭山地區經歷了第一次大冰期,這時的海底地形崎嶇,高差懸殊,氣候寒冷,所以在山麓海濱發育冰川,並且形成了一系列與冰川作用有成因關系的賀蘭山震旦系。
震旦紀大冰期結束後,氣候開始變暖,生物也開始繁盛起來,曾經統治整個海洋的三葉蟲就生活在那個時期。海侵作用將一些海洋生物的屍體帶到了淺海區,動物屍體里的一種重要的有機物——磷和其他物質相結合,形成了磷的化合物。那時候,蘇峪口地區是一片淺海,但海水動盪不止,海洋生物的屍體在地層沉積不牢。蘇峪口地區形成的磷礦層很薄且儲量有限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