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相聲疙瘩菜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相聲疙瘩菜

發布時間: 2021-10-24 03:08:31

1. 相聲報菜譜一共多少個道菜

傳統相聲《報菜名》(別稱《菜單子》)
20世紀20年代,由著名相聲大師李德鍚(原名李佩亭,藝名萬人迷,相聲八德之一)創作。
相聲大師李德鍚原創的相聲《報菜名》共有204道菜,後來在傳承中有刪減或增加,分為「大報」跟「小報」,「大報」版本不超過300道菜。

2. 相聲報菜名中的菜單是什麼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罐兒鵪鶉。

鹵什件兒、鹵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燴鴨絲、燴鴨腰、燴鴨條、清拌鴨絲、黃心管兒、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烀爛甲魚、抓炒鯉魚、抓炒對兒蝦。

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兒、鹵煮寒鴉兒、麻酥油卷兒、熘鮮蘑、熘魚脯、熘魚肚、熘魚片兒、醋熘肉片兒、燴三鮮、燴白蘑、燴鴿子蛋、炒銀絲、燴鰻魚、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

炒竹筍、芙蓉燕菜、炒蝦仁兒、燴蝦仁兒、燴腰花兒、燴海參、炒蹄筋兒、鍋燒海參、鍋燒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兒、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飛禽、炸汁兒、炸排骨、清蒸江瑤柱。

糖熘芡仁米、拌雞絲、拌肚絲、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糟鴨、糟熘魚片兒、熘蟹肉、炒蟹肉、燴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釀冬瓜、煙鴨掌兒、燜鴨掌兒、燜筍、熗茭白。

茄子曬爐肉、鴨羹、蟹肉羹、雞血湯、三鮮木樨湯、紅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鮮丸子、氽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櫻桃肉、馬牙肉、米粉肉。

一品肉、栗子肉、壇子肉、紅燜肉、黃燜肉、醬豆腐肉、曬爐肉、燉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兒肉、燒肉、大肉、烤肉、白肉、紅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

鍋燒肘子、扒肘條、燉羊肉、醬羊肉、燒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炸卷果兒、燴散丹、燴酸燕兒、燴銀絲、燴白雜碎、氽節子、燴節子、炸綉球。

三鮮魚翅、栗子雞、氽鯉魚、醬汁鯽魚、活鑽鯉魚、板鴨、筒子雞、燴臍肚、燴南薺、爆肚仁兒、鹽水肘花兒、鍋燒豬蹄兒、拌稂子、燉吊子、燒肝尖兒、燒肥腸兒、燒心、燒肺。

燒紫蓋兒、燒連帖、燒寶蓋兒、油炸肺、醬瓜絲兒、山雞丁兒、拌海蜇、龍須菜、熗冬筍、玉蘭片、燒鴛鴦、燒魚頭、燒檳子、燒百合、炸豆腐、炸麵筋、炸軟巾、糖熘餎兒。

拔絲山葯、糖燜蓮子、釀山葯、杏仁兒酪、小炒螃蟹、氽大甲、炒葷素兒、什錦葛仙米、鰨目魚、八代魚、海鯽魚、黃花魚、鰣魚、帶魚、扒海參、扒燕窩、扒雞腿兒、扒雞塊兒。

扒肉、扒麵筋、扒三樣兒、油潑肉、醬潑肉、炒蝦黃、熘蟹黃、炒子蟹、炸子蟹、佛手海參、炸烹兒、炒芡子米、奶湯、翅子湯、三絲湯、熏斑鳩、鹵斑鳩、海白米、燴腰丁兒。

火燒茨菰、炸鹿尾兒、燜魚頭、拌皮渣兒、氽肥腸兒、炸紫蓋兒、雞絲豆苗、十二台菜、湯羊、鹿肉、駝峰、鹿大哈、插根兒、炸花件兒,清拌粉皮兒、熗萵筍、烹芽韭、木樨菜。

烹丁香、烹大肉、烹白肉、麻辣野雞、燴酸蕾、熘脊髓、鹹肉絲兒、白肉絲兒、荸薺一品鍋、素熗春不老、清燜蓮子、酸黃菜、燒蘿卜、脂油雪花兒菜、燴銀耳、炒銀枝兒。

八寶榛子醬、黃魚鍋子、白菜鍋子、什錦鍋子、湯圓鍋子、菊花鍋子、雜燴鍋子、煮餑餑鍋子、肉丁辣醬、炒肉絲、炒肉片兒、燴酸菜、燴白菜、燴豌豆、燜扁豆、氽毛豆、炒豇豆,外加腌苤藍絲兒。

1、蒸鹿尾兒

「鹿尾(yǐ)兒」是一道中國獨有的美味菜餚。把新鮮豬肝兒剁爛(需要將豬肝用菜刀反反復復剁7-8遍,直到將豬肝剁成碎末,僅這個工序就需要1-2個小時)過籮,加入香油、芝麻醬、松子、花生等20餘種作料,灌進豬大腸,煮(蒸)熟,形狀像鹿的尾巴一樣,故此得名。

切時刀口向上,快刀切,以免擠出瓤兒。1.5-2cm長的小段兒,不能整片吞嚼,用筷子蘸著吮食,入口細膩、醇香回味悠長,乃人間稀有的下酒佳品。待客時根據來客數量按片上,比如6位客人,就上7片,人均一片,剩一片壓碟。

2、燒子鵝

燒子鵝是一道由鵝、姜、蒜等做成的美食。鵝肉的馳名中外不單單是因為它的味道,更多是因為其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

鵝肉是世界三大美味的營養食品,被人稱之為「人體軟黃金。」對於糖尿病患者鵝肉不但可以補充其所需營養還能抑制病情的發展,是糖尿病人的不二選擇。

3、鹵鴨

鹵鴨是一道地方名菜,屬於滬菜或者浙菜,主要原料是鴨肉。色澤紅潤光亮,鹵汁稠濃醇口,肉質鮮嫩香甜。鴨肉中的脂肪酸熔點低,易於消化。

民間認為鴨是「補虛勞的聖葯」,對老年性肺結核、糖尿病、脾虛水腫、慢性支氣管炎等有輔助療效。

4、醬雞

醬雞是一道烏鎮的特色名菜,外觀醬紅油亮,入口脆嫩鮮美,後味無盡。選用本地農民當年放養的土種雌雞作原料。加工時整體燒制,原汁浸燒,三次出湯;

再放入上等醬油、黃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浸燒 ;出鍋後又得塗上一層麻油 ,方告完成。成品醬雞由於是原汁原湯反復燒制,雞體內的水分已基本蒸發,所以特別容易保存,有"六月不餿,臘月不凍"之說。

5、芙蓉燕菜

芙蓉燕菜是一道地方名餚,在川菜、魯菜里都有此菜。此菜湯清味鮮,燕菜潔白軟嫩。此菜是川菜宴席上的名貴湯菜之一。咸鮮味型。

其所以以「芙蓉」冠菜名之首,意寓成都古有「芙蓉城」之稱;又含有用作配料的「芙蓉蛋」之意。成菜宛如潔白盛開的芙蓉花,質地細嫩爽口,味鹹菜醇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報菜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蒸鹿尾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燒子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鹵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醬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芙蓉燕菜

3. 相聲報菜名中的菜名有什麼

這位朋友說的這個我知道一些,是李伯祥老師的代表作品,菜名如下:

我請您吃上:
四干四鮮四蜜餞,四冷葷三個甜碗四點心。
四干就是黑瓜子,白瓜子,核桃蘸子,糖杏仁兒。
四鮮,北山蘋果,申州蜜桃,廣東荔枝,桂林馬蹄。
四蜜餞,青梅,橘餅,圓肉,瓜條。
四冷葷,全羊肝兒,溜蟹腿,白斬雞,炸排骨。
三甜碗,蓮子粥,杏仁兒茶,糖蒸八寶飯。
四點心,芙蓉糕,喇嘛糕,油炸薈子,炸元宵。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爐豬、爐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
什錦蘇盤兒、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件兒、鹵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
燴腰絲、燴鴨腰、燴鴨條、清拌鴨絲兒、黃心管兒、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鍋燒鯰魚、清蒸甲魚、抓炒鯉魚、抓炒對蝦、軟炸裡脊、軟炸雞。
麻酥油卷兒、鹵煮寒鴉兒、熘鮮蘑、熘魚脯、熘魚肚、熘魚骨、熘魚片兒、醋熘肉片兒。
燴三鮮兒、燴白蘑、燴全飣兒、燴鴿子蛋、炒蝦仁兒、燴蝦仁兒、燴腰花兒、燴海參、炒蹄筋兒。
鍋燒海參、鍋燒白菜、炸開耳、炒田雞、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炒飛禽、炸什件兒、清蒸江瑤柱、糖熘芡仁米。
拌雞絲、拌肚絲、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糟鴨、糟蟹、糟魚、糟熘魚片、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釀冬瓜、燜雞掌兒、燜鴨掌兒、燜筍、熗茭白、茄干曬爐肉、鴨羹、蟹肉羹。三鮮木樨湯!
紅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苜蓿丸子、三鮮丸子、四喜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氽丸子。
一品肉、櫻桃肉、馬牙肉、紅燜肉、黃燜肉、壇子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兒肉、燒肉、烤肉、大肉、白肉、醬豆腐肉。
紅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醬豆腐肘子、扒肘子。
燉羊肉、燒羊肉、烤羊肉、煨羊肉、涮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
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燴銀絲兒、燴散丹、熘白雜碎、三鮮魚翅、栗子雞、煎氽活鯉魚、板鴨、筒子雞。

音頻如下:

http://www.ku6.com/show/VSRDOk7TXWyfv1xQ.html

我知道就是這么多,祝您好運!~~

4. 相聲報菜名的所有菜的名字是什麼

傳統相聲報菜名台詞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
燒花鴨,燒雛雞兒,燒子鵝
,鹵煮咸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
,晾肉,香腸,什錦蘇盤,
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
罐兒野雞,罐兒鵪鶉,
鹵什錦,鹵子鵝,鹵蝦
,燴蝦,熗蝦仁兒,山雞,兔脯,菜蟒,銀魚,
清蒸哈什螞,燴鴨腰兒,燴鴨條兒,清拌鴨絲兒,黃心管兒,
燜白鱔,燜黃鱔,豆鼓鯰魚,鍋燒鯰魚,烀皮甲魚,鍋燒鯉魚,抓炒鯉魚,
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麻酥油卷兒,
熘鮮蘑,熘魚脯兒,熘魚片兒,熘魚肚兒,醋熘肉片兒,熘白蘑,
燴三鮮,炒銀魚,燴鰻魚,清蒸火腿,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
熗蘆筍,芙蓉燕菜,炒肝尖兒,南炒肝關兒,油爆肚仁兒,湯爆肚領兒,
炒金絲,燴銀絲,糖熘餎炸兒,糖熘荸薺,蜜絲山葯,拔絲鮮桃,
熘南貝,炒南貝,燴鴨絲,燴散丹,
清蒸雞,黃燜雞,大炒雞,熘碎雞,香酥雞,炒雞丁兒,熘雞塊兒,
三鮮丁兒,八寶丁兒,清蒸玉蘭片,
炒蝦仁兒,炒腰花兒,炒蹄筋兒,鍋燒海參,鍋燒白菜,
炸海耳,澆田雞,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飛禽,炸蔥,炸排骨,
燴雞腸肚兒,燴南薺,鹽水肘花兒,拌瓤子,燉吊子,鍋燒豬蹄兒,
燒鴛鴦,燒百合,燒蘋果,釀果藕,釀江米,炒螃蟹.氽大甲,
什錦葛仙米,石魚,帶魚,黃花魚,油潑肉,醬潑肉,
紅肉鍋子,白肉鍋子,菊花鍋子.野雞鍋子,元宵鍋子,雜面鍋子,荸薺一品鍋子,
軟炸飛禽,龍虎雞蛋,猩唇,駝峰,鹿茸,熊掌,奶豬,奶鴨子,
杠豬,掛爐羊,清蒸江瑤柱,糖熘雞頭米,拌雞絲兒,拌肚絲兒,
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精蝦,精蟹,精魚,精熘魚片兒,
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燜冬瓜,
燜雞掌,燜鴨掌,燜筍,熘茭白,茄干兒曬鹵肉,鴨羹,蟹肉羹,三鮮木樨湯,
紅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三鮮丸子,四喜丸子,氽丸子,葵花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
紅燉肉,白燉肉,松肉,扣肉,烤肉,醬肉,荷葉鹵,一品肉,櫻桃肉,馬牙肉,醬豆腐肉,壇子肉,罐兒肉,元寶肉,福祿肉,
紅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燒烀肘子,扒肘條兒,
蒸羊肉,燒羊肉,五香羊肉,醬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
燒紫蓋兒,燉鴨雜兒,熘白雜碎,三鮮魚翅,栗子雞,尖氽活鯉魚,板鴨,筒子雞.

5. 相聲報菜名是什麼

《報菜名》當中的內容:

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錦、鹵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燴鴨絲。

燴鴨腰、燴鴨條、清拌鴨絲、黃心管兒、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鍋燒鯰魚、清拌甲魚、抓炒鯉魚、抓炒對蝦、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兒、鹵煮寒鴨兒、麻酥油卷兒、熘鮮蘑、熘魚脯、熘魚肚、熘魚片兒、醋熘肉片兒、燴三鮮、燴白蘑。

燴鴿子蛋、炒銀絲、燴鰻魚、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炒竹筍、芙蓉燕菜、炒蝦仁兒、燴蝦仁兒、燴腰花兒、燴海參、炒蹄筋兒、鍋燒海參、鍋燒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兒、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飛禽、炸汁兒、炸排骨、清蒸江瑤柱、糖熘芡仁米、拌雞絲。

拌肚絲、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糟鴨、糟熘魚片兒、熘蟹肉、炒蟹肉、燴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釀冬瓜、煙鴨掌兒、燜鴨掌兒、燜筍、熗茭白、茄子曬爐肉、鴨羹、蟹肉羹、雞血湯、三鮮木樨湯、紅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

三鮮丸子、氽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櫻桃肉、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壇子肉、紅燜肉、黃燜肉、醬豆腐肉、曬爐肉、燉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兒肉、燒肉、大肉、烤肉、白肉、紅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

蜜蠟肘子、鍋燒肘子、扒肘條、燉羊肉、醬羊肉、燒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炸卷果兒、燴散丹、燴酸燕兒、燴銀絲、燴白雜碎、氽節子、燴節子、炸綉球、三鮮魚翅、栗子雞、氽鯉魚、醬汁鯽魚、活鑽鯉魚、板鴨、筒子雞、燴臍肚。

起源簡介:

滿漢全席興起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斗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為主。世俗所謂「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如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後來閩粵等地的菜餚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和12道滿族菜。

6. 馬三立吃元宵 台詞

馬三立 《吃元宵》 台詞:

馬:你說這唱這樣的曲兒、這樣的戲,它為什麼叫藝術呢?
張:為什麼呢?
馬:不是演員往這兒這么一站就把這些個詞兒全都背下來就算行了么,不是,一定啊要拿這個聲音、動作來唱出來這個劇中人,表現出來人物內心的感情,拿這個聲音、動作來表現出來這個感情。
張:得有韻調么。
馬:這個演戲呢,它是拿這個動作、身段、表情、指相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感情,台上台下打成一片啦,都那麼聚精會神、都那麼聽,好象啊就像一個真事兒似的,如同一碼真事兒似的你在下邊這么聽,可能啊聽出這個喜、怒、憂、思、悲、恐、驚,「戲台底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它為什麼能讓台下的人掉淚呢,就是因為演員的表情好,模擬了,把它做成一個真事兒了,讓觀眾就忘了他是在演戲,好象真事兒一樣了;那麼演這個曲藝呢,更是這樣了,曲藝帶身段的很少,當然將來也可能要發展到帶身段,如今還正在研究,那麼就說這個唱詞兒吧,要把人家這個精神、眼神、耳音都要領到舞台上來,看他一個人演唱這段,這段的唱詞兒,吐字要真——腔兒要准、板兒要穩、字兒要真,那這段您要是沒聽明白,您呀就覺得這個戲呀沒有嗎意思,那作家這個本子寫得再好如果演員演的不好,沒讓人聽明白了,那也是等於零。總得讓人聽得清楚,人才會覺得這段啊有意思。你比如說剛才唱的這個寶玉…寶玉呀…大概是探病吧…
張:大概是探病?就是探病。
馬:寶玉探病,這是《西遊記》上這么一段…
張:哎——怎麼是《西遊記》啊?
馬:是…什麼游記來著…《紅游記》…
張:《紅樓夢》。
馬:嗨,我知道是《紅樓夢》,這我懂——逗你玩!
張:逗我玩兒?
馬:《紅樓夢》,寶玉、黛玉,他們倆人的這個愛情要把它唱出來,這個劇情;可是這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呢,那個李甲又太不重情意了,我每次看這個戲我都難過。
張:哦,你愛看這個戲。
馬:這個書我也看過,《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這個《今古奇觀》上這么一段,我每次看我都難過,我聽了這一段吶我難過,我心疼啊!
張:噢,你心疼那位杜十娘?
馬:我心疼杜十娘干嗎?我心疼那東西,我心疼那百寶箱,那百寶箱扔到江里,我難受,那多少東西,全扔啦?珍珠、瑪瑙、翡翠、鑽石、碧璽、貓眼…我心疼,別說給我,我看看就行啊,光聽說過瑪瑙,什麼叫瑪瑙?碧璽、哪個是碧璽?我沒見過,金條我倒知道,這么長、這么寬的那個,金條咱見過…
張:哦,你們家有金條?
馬:我們家沒有金條,那是衣冠道展覽會的時候我見過,那兒擺著呢,頭回看金條就是那兒看的,一連我去了好幾趟,別的什麼都不看,就為看這金條,摸摸?沒摸過,掂量掂量多大分量?沒掂量過,它在玻璃盒子里鎖著呢。
張:展覽么哪能隨便動啊?
馬:金條咱見過。大個珍珠、貓眼…貓眼什麼知道嗎?
張:也是大個珠子。
馬:對啦,這是我後來跟人打聽的,貓眼——大個珠子。我以前我不懂我犯財迷,我一聽說貓眼值錢,我以為貓的眼睛呢,我一想貓的眼睛值錢?好嘞,回家逮貓,摳眼,卜、卜,摳完了上金店賣去,不值錢,回家養活一大瞎貓…
張:嗨——!哎喲哎喲哎喲!
馬:瞎貓那兒專等死耗子了。看那貓怪可憐的。
張:嗨——!噢這都你們家的事?財迷呀!
馬:百寶箱里一切寶貝都扔到江里了,她自己,也跳江一死。不多、不多,該!
張:啊?死了多可憐啊?
馬:咱不心疼她,不怨李甲,怨誰呀?——杜十娘。
張:這怎麼話說的呢?
馬:杜十娘應該好好想一想,這是婚姻大事啊,你和他成為夫妻了,那李甲他是什麼思想、他對你是怎樣一個態度,他會怎麼樣地對待你?他能不能把你帶回他們家去?如果帶回家去他的父母老親能准許你們一起生活嗎?如果他們父母老親不要你們了,你們到外面成立一個小家庭,他有什麼樣的學問、他有什麼樣的技術、他有什麼能耐養活你,來維持你們的生活?這些前因後果全想好了,再跟他走,什麼都沒想好呢,上來就跟他走?倒霉么。一丁丁點兒活動心眼都沒有,就沖她這名字她就一丁點兒活動心眼都沒有——杜十(肚實)娘,很好看的一位美貌的娘子肚子里頭是實軸的,所以叫杜十娘,肚子里頭是實軸的,再趕上這位李甲(里假)——他那裡頭都是假的。
張:嘿——?!
馬:一個實軸的一個都是假的湊一塊那能不倒霉?走半道上再碰上這孫富——那孫子富裕倆錢兒…
張:啊?這名字是這么講嗎?嗨——!你這兒給編了個段子啊!是這么回事嗎?
馬:學問嘛。
張:哦,這叫學問吶?
馬:我說的對么?
張:我看是不對。
馬:我知道,故意要這么說——逗你玩兒。
張:沒事你老逗我玩兒干嗎?
馬:我像個有學問的人嗎?我像個…大文人嗎?要是走在街上不認識的人一看,不以為這是在電台說相聲的馬三立,都以為是哎——哪個大文人…
張:大文人吶,我看你像個大蚊子。
馬:怎麼說話吶?拿我打岔?
張:有這模樣的文人嗎?
馬:像個讀書人嗎?
張:看不出來。
馬:我是不露啊!我念書可有年頭啦!
張:哦,念過多少年?
馬:十三年。
張:哦,那可以呀!
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大學》、《禮記》、《左傳》、《春秋》、《上論語》、《下論語》、《上孟子》、《下孟子》、《史記》、《中庸》、《詩經》、《古文》這些個書我全都…
張:念了?
馬:丟了。
張:丟啦?!哦買完全丟啦?
馬:念完了丟的,念完沒保存好全丟了,可全都背下來了。
張:那就行啊。
馬:見過我寫的字嗎?怎麼樣?
張:不錯呀!
馬:完了、完了,別捧,別捧,說實在的怎麼樣?
張:我認為是不錯呀。
馬:來了、來了,你別捧說實在的怎麼樣?
張:不錯。
馬:說那干嗎?…
張:你嘀咕什麼呀?嘀咕這不嚇一跳嘛!就說您寫字寫得好也不至於嘀咕呀!
馬:就說我那個字啊,寫的不好,寫的俗啊。就這樣你知道么,念了這么多的書,一天闊事沒做上,我難過,我…我難嗖(受)啊…
張:什麼叫難嗖啊?
馬:這樣不是上口嗎。
張:上口乾嗎呀,這又不是唱戲呢。哦,就是沒做闊事,就是沒發財呀?
馬:哎——?這話不對,什麼叫老沒發財呀?你損我?
張:那不您說嗎——可惜呀我沒做闊事?那不是要發財嗎?
馬:哎——?哎——?我說我要發財了嗎?發財算闊嗎?錢多不算闊,做闊事不是要發財!我們要做闊事不是為了多賺錢,我們要在社會上多做一些個有益於社會的事,我們怎麼樣作到為人民服務?我們怎樣作到啟發人民政治覺悟、鼓勵人民勞動熱情?我們這個方面的學習我們沒作到,真是慚愧,慚愧無地而已矣。
張:而已矣?
馬:學問嗎。
張:這叫什麼學問啊?來一句而已矣這就叫學問吶?
馬:沒關系,等機會——雲中不能常埋月、明珠總有出土時,呂蒙正無食趕過齋?沿街那個討飯崔文瑞,提筆那賣詩高秀才,就說那六國蘇季子,朱買臣無食打過柴,孔夫子絕糧困陳蔡,那個姜太公、八十二歲運才來,早知道念書這么難,不如那個在家種莊田,種莊田那個累不好,所以學會數來寶。
張:數來寶啊!
馬:不是,我想起我們學校的校歌來了!
張:嗨!這是什麼學校啊?校歌數來寶?
馬:我想起幾位古人來了,那些古聖先賢們怎麼樣?不也有不遇機會的時候么?
張:這倒對。
馬:聖人?你知道聖人不知道?你念過書嗎?
張:念過呀。
馬:念過一天書也要拜聖人吧?
張:沒念過書也知道聖人吶。
馬:著啊!天下文官主、每代帝王師,南七北六十三省總鏢頭、甩頭一子震乾坤,一口魚鱗紫金刀、縱橫於天下,揚子江心倒滏八百里!他老人家怎麼樣?
張:哎喲、您先等會兒吧,您…您慢點兒說吧,這是聖人吶?南七北六十三省?那不盛英嗎?那是聖人嗎?那是盛英!
馬:盛英不就是聖人嗎?
張:那哪對呀!盛英是盛英、聖人是聖人,這兩碼事。
馬:聖人跟盛英不是一碼事?
張:不是啊!
馬:聖人跟盛英不是一嗎事?
張:這倆人啊!
馬:……喲嗬?你說我這不耽誤事嗎!沒來由的現這個眼,我們校長告訴我的盛英就是聖人……
張:那哪對呀?
馬:他告訴我嘛,他說聖人那會兒保鏢…
張:聖人還保鏢?聖人不是文人嗎?
馬:我知道,我故意要這么說——逗你玩兒!
張:嗨——!
馬:聖人姓孔,姓孔名丘字仲尼,他是封建社會的聖人,他是為封建地主階級服務的,孔聖人多少年了知道嗎?
張:哎喲,那我可不知道。
馬:兩千五百零六年,聖人生於公元前五百五十一年,孔仲尼生在周朝,周靈王二十一年,孔子死於周靖王四十一年,聖人壽享七十三歲,有這么句話么——「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這是怎麼回事呢?
張:這不是檻兒嗎?
馬:不是檻兒,這就是大家明顯為了紀念孔、孟二人——孔夫子,七十三歲死的,孟夫子,八十四歲死的,留下這么兩句話就為紀念孔、孟二位,「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不是檻兒,不是檻兒,不是說任何人,你活到七十三歲就得死,到八十四歲活不了?不是這么回事,甭害怕,好好活著您的。
張:你提醒人這個干嗎呀!
馬:我怕人害怕。為什麼孔聖人當初周遊六國…
張:不對呀,周遊列國。
馬:什麼國,你說真了?
張:列國。
馬:你這玩意兒你學的不地道么,列國?哪列國?齊、楚、燕、韓、趙、魏、秦?哪列國?
張:哪列國我就不知道了。
馬:不對,是周遊六國,聖人上外國去…
張:啊?聖人上外國?聖人會說外國話嗎?
馬:哎——太會啦,大會!
張:大會?
馬:會的厲害,聖人給外國人講社會常識,外國人都特佩服孔仲尼。
張:講什麼社會常識?
馬:聖人一說——HELLO,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最淺的是碟子最深的那是缸——!外國人一想對呀,可來了高人了,給他跪下,特別贊成孔仲尼。
張:是啊?講的什麼呀這是?
馬:不懂?HELLO,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最淺的是碟子最深的那是缸!
張:這是什麼話呢?
馬:聽不懂?缸比…乾脆說真了吧——聖人說這個缸啊——水缸懂不懂?缸啊比那盆深,這叫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盆自然比碗要深了,這叫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最淺的是碟子,最深的那是缸——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最淺的是碟子最深的那是缸——!
張:嗨——!這是外國話呀?哦外國人不懂這個?
馬:外國人懂啊,他想不到這個事情啊。聖人那會兒上這個…天竺國去。
張:天…天什麼國?
馬:天竺國。竹字頭一個二字。
張:哦——就是三國那個糜竺簡雍的那個竺?
馬:對。天竺國就是現在的印度國。他上天竺國呀會一個朋友,他去找這個釋加摩尼佛,聖人跟這個釋加摩尼佛呀是老相好。
張:釋加摩尼佛是誰呀?
馬:如來佛。
張:哦…聖人認識佛爺?
馬:什麼叫認識佛爺呀,釋加摩尼佛當初也是人,他和孔子都是一個時代的人,釋加摩尼佛到已有兩千五百一十二年,孔子到是兩千五百零六年。
張:哦,差六年。
馬:他是天竺國的人,孔仲尼是魯國人,不是生在一個地方,因為這個釋加摩尼佛呀,到這個魯國來宣傳佛教,別人不認識他這個佛文吶——佛教的文字,他就通過魯國的這個文字來宣傳佛教,孔聖人幫他宣傳這個佛文,因為這個呀倆人不錯,在一塊玩兒,聽戲、洗澡、吃飯、看電影…
張:啊——?那會兒有這些東西嗎?聽戲?聖人愛聽戲?
馬:聖人不愛聽戲呀。
張:你怎麼知道?
馬:《三字經》上寫著「嬉(戲)無益(意)」——聖人感覺戲劇呀沒有嗎意思,聖人最喜歡的就是相聲。
張:是啊?這有考查嗎?
馬:哎——你看《三字經》里寫著「性相近」——這就是說聖人的性情恨不能和我們說相聲的近乎近乎。倆人在一塊呀研究學問,還互相比著吶!
張:怎麼個比法?
馬:彈腦奔兒的。
張:啊?這也有嗎?
馬:你讀過《詩經》嗎——「邦畿(梆唧)千里」呀——就是聖人「梆唧」一下子給如來佛彈出一千里地去。
張:嚯——!好么,那後邊還一句「維民所止」呢?
馬:是啊,他被老百姓給「止」住啦,要不然就掉海里啦!要麼怎麼廟里的如來佛腦門兒上都有一個大鼓包呢。
張:那是舍利子啊。
馬:不,那是聖人彈的。
張:好傢伙,聖人還有這本事?
馬:倆人一塊兒研究佛文…後來呀,抽白面兒!倒霉了。
張:啊?聖人抽白面兒?這又是哪兒說的?
馬:你讀過《論語》嗎?《上論語》——「二三子以我為引(癮)乎?我無引(癮)乎矣。」——一定是子路、顏回呀勸聖人,說「師父啊,您怎麼又抽白面兒啊?」,聖人就說啦——「二三子以我為引(癮)乎?」——你們以為我有癮了嗎?「我無引(癮)乎矣。」——沒有癮,抽著玩兒。
張:抽著玩兒?
馬:抽著玩兒倒霉了,急的,為難,賣東西,當當…
張:當當?聖人當當?
馬:對呀——「君子常盪盪(當當)、小人常戚戚」么。
張:哎——「君子坦盪盪…」
馬:什麼盪盪?
張:坦盪盪。
馬:連毯子都當了!
張:嗨——!
馬:就是當當啊,急的呀,全賣啦,唱機、唱片、收音機、話匣子…
張:話匣子?那陣兒有這個東西嗎?
馬:當然有啦。話匣子——學名叫留聲機,唱機、唱片,哪兒來的?誰發明的?
張:外國人吶。
馬:哪外國人?
張:哪外國人我就不知道了。
馬:孔仲尼。
張:哦,是聖人發明的?有考查嗎?
馬:當然啦,你讀過《下論語》嗎——「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這就是話匣子么,「吾聞其語矣」,聽見聲兒了,「未見其人也」,看不見人,這不就話匣子嗎?等聖人死後過了一百代,外國人才發明出來,所以叫「百代」公司。
張:這么個百代公司啊!
馬:爺仨窮的過年了連頓早飯都吃不起。
張:哦,窮成這樣了?
馬:子路就問聖人說「師父啊,咱念書的人也有窮嗎?」,聖人說「是啊,君子固窮,小人窮則濫矣——我們人窮志不窮,志向不窮,腦子不窮,謀求正道,學者為本、本有道生、道者本也、財者末也,我們不想意外之財,研究正當的職業。」,研究什麼正當職業呢?聖人也不說,顏回呢也不問,挨餓忍飢照樣念書,聖人都誇他好,最愛的,就是愛顏回,好孩子,「一簞食、一壺飲,人不堪其憂,賢哉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最愛的就是愛顏回,不多說、不少道,挨餓忍飢照樣念書,好孩子、好學生。耗子啃腳面——老鼠(實)扒腳(巴交)。
張:嗨,好就好得了唄礙著耗子什麼相幹了?
馬:你看,誇他老實——耗子啃腳面嗎,一定是老鼠(實)扒腳(巴交)么。
張:噢——老鼠扒腳(老實巴交)啊?這什麼俏皮話啊!
馬:爺仨沒飯吃餓的厲害呀,聖人就說啦「得了,咱們出去,街上散步一番便了。」,子路就說了:「師父啊,哪兒散步啊,別遛啦,餓肚子受不了啊,大餓!」
張:大餓?
馬:餓的厲害,餓的難受!聖人說「你怎麼糊塗啊,咱們上街遛遛,碰上相好的、不錯的半熟臉兒,咱跟他說兩句好話讓他請咱吃頓飯,總比餓著強啊。」
張:哦,也對。
馬:得了,爺仨上街遛遛吧!走啊、走啊,東瞧西望,凈找半熟臉了,半熟臉兒?一點兒熟臉兒都沒碰上,走哪兒哪兒生臉兒。
張:好么。
馬:走著走著抬頭瞅,做買做賣全都有…
張:又數來寶了是怎麼著——走著走著抬頭瞅,做買做賣全都有?
馬:這怎麼是數來寶啊,聖人一出門街上沒人啦?
張:那哪能啊!
馬:就是嘛。走著走著一瞧啊,路北有個茶食店,這個茶食店吶逢年過節呀五月節賣粽子、八月節賣月餅、正月十五賣元宵,賣元宵還賣熟的,屋裡擺著幾張桌子帶賣座兒的,門口有個牌子,牌子上貼張紅紙上寫黑字,元宵的價目表寫的清楚——「江米元宵桂花果餡,一文錢一個」。
張:哦,這么便宜?
馬:一個老錢一個,聖人拿眼一瞥呀元宵的個兒還真不小,煮得了跟小饅頭一樣,好東西,就是看著眼饞,就是沒錢。聖人一轉眼發現啊自己腰上拴著一個筆袋,在那個時候念書的人都有那個裝筆的筆袋,這個筆袋上有這么一個小老錢,聖人一想把這個錢解下來進去?又一想不行——一文錢一個,怎麼能夠爺仨進去就點一個元宵吃?聖人又這么一看價目表,聖人樂了。
張:怎麼呢?
馬:聖人高興了——價目表露空了——它寫的是「江米元宵桂花果餡,一文錢一個」,它寫了這么一橫,聖人一瞧,四下也沒什麼人…
張:哎——!聖人是猴兒啊?您瞧您這學勁兒的「聖人一瞧,四下也沒什麼人…」
馬:我說他是猴兒了么?就是這么一瞧四下沒人,拿起筆來「奔兒——!」又給添了一豎,再一念好了——「江米元宵桂花果餡,一文錢十個」。
張:哦,聖人干這事?
馬:聖人說了嘛——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嘛。
張:好么。
馬:聖人一扭頭「仲由啊」…
張:仲由是誰呀?
馬:就是子路——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顏回是姓顏名回字子淵,「仲由、顏回,來咱們進去吃點兒點心。」,子路准知道沒錢,「師父咱沒錢咱不吃。」,「少廢話,你來吧你。」,到里邊找座坐下,跑堂的過來一擦桌子,「幾位來點兒什麼您那,煎餅果子,新上的疙瘩菜…」
張:疙瘩菜?那陣兒有疙瘩菜?
馬:點心嘛。聖人說「元宵!」「幾位來幾個?」聖人說「十個。」「哦,三位每人來十個?」「不,三個人十個。」「三位來十五個好不好,一人五個?」「不,不好,三人十個。」「仨人來十個怎麼來呀?要不您來十二個好不好,一人四個?」「不,不好,仨人十個,我的四個,他們的統統的三個。」
張:我說這聖人是日本人吶?
馬:誰說他是日本人啦?
張:您瞧您這學勁兒的——我的四個,他們的統統的三個。這不是日本話嗎?
馬:這怎麼是日本話呀?這是聖人說正字呀——我四個,他們三個,聖人能說大白話嗎——我四、他們仨,跑堂的一挑字眼什麼叫四、什麼叫仨,麻煩了。
張:哦,也對。
馬:元宵端上來聖人這么一嘗啊,是好吃,又甜、又粘乎,可好吃也不行啊——元宵、湯圓、粽子、燒賣、果子、煎餅、酥油、茶湯面…這些東西為什麼叫吃點心呢?就是吃著玩兒啊,真餓的時候吃這些東西?土地爺開包——白耽誤工夫。
張:你哪兒來的這么些俏皮話呀?
馬:吃完了一琢磨,不飽啊,越吃越餓,再吃不行,沒那麼些錢。聖人一嘗這元宵湯,哎——不錯,甜么梭的、黏糊糊的、像杏仁茶,聖人一想喝點兒這個不也解的了飽么,反正湯也不要錢,白喝不是嗎,干嗎不多來兩碗呀?「掌櫃的,受累給我們爺仨來兩碗元宵湯。」「好嘞,盛湯!」,喝完,還是不飽,還要,「掌櫃的,湯!」喝完還要,「掌櫃的,湯!空碗別閑著,跟著往上續。」,子路、顏回這么一瞅,師父這兒要呢咱也要吧,咱別拘著啦——「掌櫃的,給我們哥倆也來兩碗湯,受累換大碗,大碗涼的快!」,聖人趕緊起站來了——「掌櫃的,受累給我也換大碗,大碗涼的快!」爺仨賽上了,你也喝我也喝,你也要我也要,一人喝了三十多碗元宵湯,聖人那兒還要吶——「掌櫃的,哎——!掌櫃!再…再來兩碗,再來兩碗!」,掌櫃的過來——「再來兩碗元宵啊?」,「不、不要元宵,湯!」,「湯啊,沒有啦,元宵滿變鍋貼啦!」
張:干鍋啦?好么,喝的都干鍋啦!
馬:給錢吧,「啪!」扔下一老錢就要走,跑堂的急了「哎——!幾位、幾位,給錢不對、給錢不對!」,聖人也急了——「怎麼的?怎麼的?」,跑堂的說了「您甭瞪眼,您甭瞪眼,您吃了多少?」,「十個!」,「您給多少錢?」,「就這個!」,「就這個不行啊,一個老錢一個,您還得多給錢。」,聖人「啪!」把臉兒往下一沉——「混蛋!」
張:喲嗬?
馬:「本地人吃嘛一文錢十個,外地人吃么價目變更了?你是臨時加價啦?!」,掌櫃的趕緊過來了——「老先生、老先生,您別著急,我們有價目表寫的明白,不論本地的外鄉的都一樣。」,聖人說「哪兒寫著呢?哪兒寫著呢?有本事拿出來我瞧瞧?!」
張:聖人怎麼這么橫啊?
馬:是啊,他不是給添了一豎嗎。
張:噢,對了。
馬:掌櫃的說了——「就這兒寫著呢,就這兒寫著呢,你跟我來我給您念念——江米元宵桂花果餡,一文錢…喲嗬?」,掌櫃的愣那兒了,聖人在旁邊還催他呢「念啊、念啊,讓大夥都聽聽!」,掌櫃的說「那怎麼念啊,剛才看還一個呢?要是什錦餡的沒留神寫十個了,得了怨我們吧。」,走不得了么,聖人倒逮著理了——「是你的錯啊!跟你說不是出門在外跟你這兒蒙嘴吃,告訴你這是念書人給你筆下留情…」
張:要不留情呢?
馬:「不留情啊,十字頭上我添一撇兒…」
張:那一文錢…
馬:「我吃一千兒啦!」
張:包圓兒啦?!

馬三立 (1914.農歷8.6~2003.2.11)著名相聲表演大師,馬德祿之子。回族,甘肅省永昌縣人。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顧問、天津市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是五、六、七、九屆天津市政協委員。是一位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擅演「貫口」和文哏段子。馬三立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潛心探索,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馬氏相聲」,是當時相聲界年齡最長、輩分最高、資歷最老、造詣最深的「相聲泰斗」,深受社會各界及廣大觀眾的熱愛與尊敬。馬氏相聲雅俗共賞,在天津更是形成了「無派不宗馬」的說法。

7. 相聲報菜名的內容是什麼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兒,燒子鵝,鹵煮咸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什錦蘇盤,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錦,鹵子鵝,鹵蝦,燴蝦,熗蝦仁兒,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燴鴨腰兒,燴鴨條兒,清拌鴨絲兒,黃心管兒,燜白鱔,燜黃鱔,豆鼓鯰魚,鍋燒鯰魚,烀皮甲魚,鍋燒鯉魚,抓炒鯉魚,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麻酥油卷兒,熘鮮蘑,熘魚脯兒,熘魚片兒,熘魚肚兒,醋熘肉片兒,熘白蘑,燴三鮮,炒銀魚,燴鰻魚,清蒸火腿,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熗蘆筍,芙蓉燕菜,炒肝尖兒,南炒肝關兒,油爆肚仁兒,湯爆肚領兒,炒金絲,燴銀絲,糖熘餎炸兒,糖熘荸薺,蜜絲山葯,拔絲鮮桃,熘南貝,炒南貝,燴鴨絲,燴散丹,清蒸雞,黃燜雞,大炒雞,熘碎雞,香酥雞,炒雞丁兒,熘雞塊兒,三鮮丁兒,八寶丁兒,清蒸玉蘭片,炒蝦仁兒,炒腰花兒,炒蹄筋兒,鍋燒海參,鍋燒白菜,炸海耳,澆田雞,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飛禽,炸蔥,炸排骨,燴雞腸肚兒,燴南薺,鹽水肘花兒,拌瓤子,燉吊子,鍋燒豬蹄兒,燒鴛鴦,燒百合,燒蘋果,釀果藕,釀江米,炒螃蟹.氽大甲,什錦葛仙米,石魚,帶魚,黃花魚,油潑肉,醬潑肉,紅肉鍋子,白肉鍋子,菊花鍋子.野雞鍋子,元宵鍋子,雜面鍋子,荸薺一品鍋子,軟炸飛禽,龍虎雞蛋,猩唇,駝峰,鹿茸,熊掌,奶豬,奶鴨子,杠豬,掛爐羊,清蒸江瑤柱,糖熘雞頭米,拌雞絲兒,拌肚絲兒,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精蝦,精蟹,精魚,精熘魚片兒,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燜冬瓜,燜雞掌,燜鴨掌,燜筍,熘茭白,茄干兒曬鹵肉,鴨羹,蟹肉羹,三鮮木樨湯,紅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三鮮丸子,四喜丸子,氽丸子,葵花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紅燉肉,白燉肉,松肉,扣肉,烤肉,醬肉,荷葉鹵,一品肉,櫻桃肉,馬牙肉,醬豆腐肉,壇子肉,罐兒肉,元寶肉,福祿肉,紅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燒烀肘子,扒肘條兒,蒸羊肉,燒羊肉,五香羊肉,醬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燒紫蓋兒,燉鴨雜兒,熘白雜碎,三鮮魚翅,栗子雞,尖氽活鯉魚,板鴨,筒子雞.

8. 求個報菜名的菜譜,相聲里的那種

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件兒、鹵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燴鴨絲、燴鴨腰、燴鴨條、清拌鴨絲、黃心管兒、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烀爛甲魚、抓炒鯉魚、抓炒對兒蝦、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兒、鹵煮寒鴉兒、麻酥油卷兒、熘鮮蘑、熘魚脯、熘魚肚、熘魚片兒、醋熘肉片兒、燴三鮮、燴白蘑、燴鴿子蛋、炒銀絲、燴鰻魚、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炒竹筍、芙蓉燕菜、炒蝦仁兒、燴蝦仁兒、燴腰花兒、燴海參、炒蹄筋兒、鍋燒海參、鍋燒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兒、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飛禽。炸汁兒、炸排骨、清蒸江瑤柱、糖熘芡仁米、拌雞絲、拌肚絲、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糟鴨、糟熘魚片兒、熘蟹肉、炒蟹肉、燴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釀冬瓜.煙鴨掌兒、燜鴨掌兒、燜筍、熗茭白、茄子曬爐肉、鴨羹、蟹肉羹、雞血湯、三鮮木樨湯、紅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鮮丸子、氽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櫻桃肉、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壇子肉、紅燜肉、黃燜肉、醬豆腐肉、曬爐肉、燉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兒肉、燒肉、大肉、烤肉、白肉、紅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鍋燒肘子、扒肘條、燉羊肉、醬羊肉、燒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炸卷果兒、燴散丹、燴酸燕兒、燴銀絲、燴白雜碎、氽節子、燴節子、炸綉球、三鮮魚翅、栗子雞、氽鯉魚、醬汁鯽魚、活鑽鯉魚、板鴨、筒子雞、燴臍肚、燴南薺、爆肚仁兒、鹽水肘花兒、鍋燒豬蹄兒、拌稂子、燉吊子、燒肝尖兒、燒肥腸兒、燒心、燒肺、燒紫蓋兒、燒連帖、燒寶蓋兒、油炸肺、醬瓜絲兒、山雞丁兒、拌海蜇、龍須菜、熗冬筍、玉蘭片、燒鴛鴦、燒魚頭、燒檳子、燒百合、炸豆腐、炸麵筋、炸軟巾、糖熘餎兒、拔絲山葯、糖燜蓮子、釀山葯、杏仁兒酪、小炒螃蟹、氽大甲、炒葷素兒、什錦葛仙米、鰨目魚、八代魚、海鯽魚、黃花魚、鰣魚、帶魚、扒海參、扒燕窩、扒雞腿兒、扒雞塊兒、扒肉、扒麵筋、扒三樣兒、油潑肉、醬潑肉、炒蝦黃、熘蟹黃、炒子蟹、炸子蟹、佛手海參、炸烹兒、炒芡子米、奶湯、翅子湯、三絲湯、熏斑鳩、鹵斑鳩、海白米、燴腰丁兒、火燒茨菰、炸鹿尾兒、燜魚頭、拌皮渣兒、氽肥腸兒、炸紫蓋兒、雞絲豆苗、十二台菜、湯羊、鹿肉、駝峰、鹿大哈、插根兒、炸花件兒,清拌粉皮兒、熗萵筍、烹芽韭、木樨菜、烹丁香、烹大肉、烹白肉、麻辣野雞、燴酸蕾、熘脊髓、鹹肉絲兒、白肉絲兒、荸薺一品鍋、素熗春不老、清燜蓮子、酸黃菜、燒蘿卜、脂油雪花兒菜、燴銀耳、炒銀枝兒、八寶榛子醬、黃魚鍋子、白菜鍋子、什錦鍋子、湯圓鍋子、菊花鍋子、雜燴鍋子、煮餑餑鍋子、肉丁辣醬、炒肉絲、炒肉片兒、燴酸菜、燴白菜、燴豌豆、燜扁豆、氽毛豆、炒豇豆,外加腌苤藍絲兒。

9. 相聲報菜名

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豬、鹵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件兒、鹵子鵝、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燴鴨絲、燴鴨腰、燴鴨條、清拌鴨絲、黃心管兒、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鯉魚、烀爛甲魚、抓炒鯉魚、抓炒對兒蝦、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兒、鹵煮寒鴉兒、麻酥油卷兒、熘鮮蘑、熘魚脯、熘魚肚、熘魚片兒、醋熘肉片兒、燴三鮮、燴白蘑、燴鴿子蛋、炒銀絲、燴鰻魚、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炒竹筍、芙蓉燕菜、炒蝦仁兒、燴蝦仁兒、燴腰花兒、燴海參、炒蹄筋兒、鍋燒海參、鍋燒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兒、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飛禽。炸汁兒、炸排骨、清蒸江瑤柱、糖熘芡仁米、拌雞絲、拌肚絲、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糟鴨、糟熘魚片兒、熘蟹肉、炒蟹肉、燴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釀冬瓜.煙鴨掌兒、燜鴨掌兒、燜筍、熗茭白、茄子曬爐肉、鴨羹、蟹肉羹、雞血湯、三鮮木樨湯、紅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鮮丸子、氽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櫻桃肉、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壇子肉、紅燜肉、黃燜肉、醬豆腐肉、曬爐肉、燉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兒肉、燒肉、大肉、烤肉、白肉、紅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蜜蠟肘子、鍋燒肘子、扒肘條、燉羊肉、醬羊肉、燒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炸卷果兒、燴散丹、燴酸燕兒、燴銀絲、燴白雜碎、氽節子、燴節子、炸綉球、三鮮魚翅、栗子雞、氽鯉魚、醬汁鯽魚、活鑽鯉魚、板鴨、筒子雞、燴臍肚、燴南薺、爆肚仁兒、鹽水肘花兒、鍋燒豬蹄兒、拌稂子、燉吊子、燒肝尖兒、燒肥腸兒、燒心、燒肺、燒紫蓋兒、燒連帖、燒寶蓋兒、油炸肺、醬瓜絲兒、山雞丁兒、拌海蜇、龍須菜、熗冬筍、玉蘭片、燒鴛鴦、燒魚頭、燒檳子、燒百合、炸豆腐、炸麵筋、炸軟巾、糖熘餎兒、拔絲山葯、糖燜蓮子、釀山葯、杏仁兒酪、小炒螃蟹、氽大甲、炒葷素兒、什錦葛仙米、鰨目魚、八代魚、海鯽魚、黃花魚、鰣魚、帶魚、扒海參、扒燕窩、扒雞腿兒、扒雞塊兒、扒肉、扒麵筋、扒三樣兒、油潑肉、醬潑肉、炒蝦黃、熘蟹黃、炒子蟹、炸子蟹、佛手海參、炸烹兒、炒芡子米、奶湯、翅子湯、三絲湯、熏斑鳩、鹵斑鳩、海白米、燴腰丁兒、火燒茨菰、炸鹿尾兒、燜魚頭、拌皮渣兒、氽肥腸兒、炸紫蓋兒、雞絲豆苗、十二台菜、湯羊、鹿肉、駝峰、鹿大哈、插根兒、炸花件兒,清拌粉皮兒、熗萵筍、烹芽韭、木樨菜、烹丁香、烹大肉、烹白肉、麻辣野雞、燴酸蕾、熘脊髓、鹹肉絲兒、白肉絲兒、荸薺一品鍋、素熗春不老、清燜蓮子、酸黃菜、燒蘿卜、脂油雪花兒菜、燴銀耳、炒銀枝兒、八寶榛子醬、黃魚鍋子、白菜鍋子、什錦鍋子、湯圓鍋子、菊花鍋子、雜燴鍋子、煮餑餑鍋子、肉丁辣醬、炒肉絲、炒肉片兒、燴酸菜、燴白菜、燴豌豆、燜扁豆、氽毛豆、炒豇豆,外加腌苤藍絲兒。

資料拓展:

報菜名又名《菜單子》,是非常有名的一個相聲貫口。貫口是評書、相聲的說功。又稱「趟子」,為將一段篇幅較長的說詞節奏明快地一氣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貫到底,演員事先把詞背得熟練拱口,以起到渲染抒情、展示技巧乃至產生笑料的作用。對此,相聲界有著「口快如刀」的要求。好的演員能做到嗓音亮,吐字清,字正腔圓,氣口精當,一展「嘴皮子利索」之功力。貫口分大貫口、小貫口兩種。小貫口一般十幾句,大貫口可長達一百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