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束疙瘩東北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束疙瘩東北

發布時間: 2021-03-13 17:42:20

『壹』 東北說在哪裡是指「疙瘩」還是「嗄達」

東北方言所襲說的是(圪垯)。

讀音:[ gē da ]

釋義:

1、球狀或塊狀的東西,多用於土、石等。

2、小土丘,多用於地名,如李家圪垯。

引證:高玉寶 《高玉寶》第十三章:「他一個孩子,又沒出過遠門,下了船知道往哪圪墶去?」

(1)束疙瘩東北擴展閱讀


近義詞:圪塔

讀音:[ gē da ]

釋義:

1、亦作「 圪墶 」,亦作「 圪瘩 」,皮膚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結成的硬塊。

2、線、繩或布條的結。

3、方言,量詞,塊。

4、方言,地方。

5、形容動作急驟。

引證:李季 《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一:「家在邊區不像個邊區人,我爹爹也是個頑固圪墶。」

『貳』 東北話怎麼說,我是東北那嘎達的是不是這樣說

我是東北那嘎達的是東北話,意思就是我是東北的。

東北的方言能火起來,主要就是因為這些年來的小品,喜歡看小品的人應該都知道,基本上演小品的人基本上都是東北人,就比如說是趙本山,小沈陽,宋小寶等。而且隨著現在小品成為了春晚必須要有的東西,就這樣順其自然的東北的方言也就火起來了。

東北官話有來自滿語、俄語和日語的少量詞彙。

歷史上,東北地區的漢族主要來自河北北部(原熱河省)移民北遷與部分山東闖關東的移民,以及其他地區的移民;並且受到東北當地的滿語,蒙古語的影響;形成東北話,解放後進駐戍邊的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口音更接近普通話。

(2)束疙瘩東北擴展閱讀:

東北話的獨特問候:

東北人注意啦啊,咱這zei,疙(塊)兒眼 瞅(看)要降溫了,大家出門多注意啊,別 楊了二正(仰起頭,不看腳下的樣子,心不在焉的意思)的可哪(到處) 撒磨(瞎轉), 卡(摔)一跤, 埋了八汰(臟了-吧唧)的。

工作上也別 老(總是) 突魯反仗(亂七八糟), 半拉咔嘰(一半一半……不完整的意思)的,有點敬業精神。雖說這年頭掙點錢都不容易,但也別 老(總)買那便宜 婁搜(修飾詞,無意義)的破玩意兒(破東西),對自己好點兒。

家裡頭家務活也多干點,別總整得屋裡屋外 皮兒片兒(皮皮片片,什麼都有,就是亂)的,牆上也 魂兒畫魂兒(就是臟,牆上臟的一條一條的污垢……)的。工作一天回來看著 奪(多麼的『多』,諧音)鬧聽(鬧心,煩心)啊!

性格外向的,稍微收斂點,別 老(總) 跟(和) 欠兒登(泛指做事張揚的人,可以做咋咋呼呼理解)似的, 二虎八嘰(就是東北人說的『虎了吧唧』,也就是『傻了吧唧』的意思)。

性格內向的呢,多和人溝通,說話 別(不要) 老(總是) 吭吃癟肚(形容人說話慢慢吞吞,不流利)的,做事要 七拉咯嚓(辦事利落), 麻溜兒 利索兒(很快很順,痛痛快快)的。

年紀輕的呢,不要 習里馬哈(稀里糊塗), 得得搜搜(太張揚,也就是『得瑟』),跟老人說話客氣些,有點耐心,別總 雞吃掰臉(愛給別人臉色看)、 個個稜稜(毛毛楞楞--太馬虎的意思)的,多和人 嘮嗑(聊天),別動不動就 支把起來(動手)(打起來)。

年紀大的呢,也不要 腳著(覺得)自己已經 老天扒地(老的不行了,太老了), 老么喀嚓眼(形容老年人眼睛朦朧,比較象形,呵呵)了,要保持年輕心態。

總之,天氣好的時候大家都多上 街(gai讀一聲,就是大街的意思) 溜達溜達(轉轉),別老(總是)趴家。

馬路牙子把波棱蓋兒卡吐露皮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北話

『叄』 東北人頭旮瘩學名叫什麼

東北人頭疙瘩,學名叫什麼?東北人那頭疙瘩學名叫做什麼?我一把抓吧,頭發的一旮瘩就是把抓唄!

『肆』 東北人表示:沒見過沒聽過,上熱搜的東北氈嘎達到底是啥東西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東北人,生在60年代,嚴格地說「氈嘎達」我小時候看到的次數也不多。那時候流行穿膠皮靰鞡,回力鞋,手工做的鞋不多了,即使有也只有一少部分人用。當年我們村裡有個滿族老頭經常穿氈鞋,因為這種鞋圓圓的頭,高筒,穿上又輕又暖合,大家都很羨慕,但也覺得怪怪的。氈嘎達,當地人也叫氈嘎嗒。

習慣了穿工廠生產出來各種名鞋的年輕人,怎麼可能想像得到過去的人會穿走路嘎嗒嘎嗒響的鞋呢?現在有一種會發出電子音的兒童鞋,我想這個設計師也許就是受到了氈嘎嗒的原理啟發而設計的,因為氈子是羊毛做的,價格不菲,不是所有人都穿得起的,當年穿氈嘎嗒的人也都是有錢人。

現在年輕人都趕時尚,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氈嘎嗒走進人們的視野是件好事,可以激起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雖然氈嘎嗒已經沒有實際用處了,但其間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化還是值得關注的,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關心傳統文化,為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做出貢獻。

『伍』 東北俗稱「咸疙瘩」的原料學名是什麼

就是普通的辣疙瘩
或者是撇拉

『陸』 東北話「這疙瘩」是什麼意思

這地方的意思

『柒』 東北人說的那嘎瘩是什麼意思。

那嘎瘩意思是那個地方。

這些年來,東北方言突破地域局限 , 逐步走向全國,說明東北方言有很強的感染力。這里應該歸功於那些有東北特點的相聲、小品和電視連續劇的創作人員。通過方言表現人物形象的作品,給人以全新的感覺:東北人感到親切,北方人能夠看懂聽懂,南方人感覺特別新鮮。

東北方言特點:

1、兒化音較多。

2、調值不夠。尤其陰平調值為5—5調值,而東北地區基本停留在3—3調值;上聲調值為4—1—2而東北地區基本上是4—1。

3、東北方言大部分地區平翹舌區分不清。

4、平直中有波瀾,東北人(尤其遼寧人)說話有彎兒。

常見部分東北方言:

1、喇子:塑料水桶;

2、喂得羅: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人參,以前洗衣服用的棒子;

4、苞米:玉米;

5、被垛:疊起來的被子,成羅的被子;

6、哈喇:肉和油變質稱;

7、石砬子:陡峭的石頭山;

8、喝咧:唱歌;

9、喇忽:遇事疏忽 不夠細心;

10、列巴:一種俄羅斯特色麵包;

11、母們:我們;

12、那嘎噠:那個地方;

13、干哈(há):幹啥;

14、稀罕:喜歡;

15、賊:非常和特別,很;

16、犢子:混蛋;

17、扯犢子:胡說八道;

18、埋汰:臟,不幹凈;

19、得瑟:不務正業或臭美;

擴展材料:

東北方言中的魅力表現在表達風格的誇張及誇張帶來的幽默。

例如:「腳打後腦勺兒」、「兩腳不沾地兒」形容人忙。其實人再忙也不會跑起來兩腳不沾地甚至因甩開大步而腳打到後腦部位,可見這是一種誇張。「八桿子打不著」是說彼此關系不甚密切。這種說法及其形象直觀,八桿子都夠不到的關系那還不疏遠嗎?「拽著貓尾巴上炕」是說人極度勞累,這也顯然是言過其實,小貓的力量都要借,極言疲勞無力。「初一打的十五還顫悠呢」形容人胖脂肪多。

此外,東北方言中有很多熟語,表意都十分形象生動。「褶子了」表示事情辦糟了;「扭頭別(bie)膀(bang)」是說意見不合見面不說話;或不聽話,故意頂撞。「橫踢馬槽」是說不講理胡攪蠻纏。「抓心撓肝」,是說內心煩躁或痛苦。「溜光水滑兒」,是說儀表堂堂。「著貓兒斗狗」是說「愛惹事」。

『捌』 東北方言"小嘎達"是什麼意思

是小包的意思吧
就是
小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