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肛門處長了一個肉疙瘩是怎麼回事
肛門口長了個肉疙瘩,沒有疼痛以及瘙癢的症狀,考慮是內痔的痔核脫出所導致的。而痔瘡的發生主要是由便秘的病史,還有就是繼發於腹腔壓力增高,良性前列腺增生,也有一些孕婦在懷孕期間也會導致痔瘡的形成,生產的過程當中也會導致痔瘡加重,在產後也會遺留肛周的結締組織皮贅,病人會有明顯的異物感,排便時不適感。
而在暴飲暴食或者是飲酒之後,進食辛辣和刺激性的食品,都會誘發痔瘡的急性發作,而表現為局部疼痛,肛周瘙癢。平時應該注意肛門周圍的衛生,養成按時排便的良好習慣,應該堅持每次排便之後應用溫水或者溫鹽水進行局部的清洗,也能夠減輕症狀。
治療方法:
1. 荊芥,芒硝,蓮房,槐花,五倍子,白礬各10克,加水煎,洗患處,每天2次,有特效。本方來源《萬氏家抄方》
2.木鱉子30克,粉碎成粉,和大蔥汁、蜂蜜一起搗成泥,將患處洗凈,搽塗患處,3天痊癒。《奇效簡易良方》。
3.枸杞子一把,水煎當茶喝,三個月不間斷,痔瘡自愈。《經驗良方全集》
4.可以使用芙草堂凝膠,純植物提取配方安全可靠,一天1-2次,一次一支。清熱解毒,收斂止血,萎縮痔核。針對內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瘺、肛門膿腫,不手術、不打針、不吃葯、減少患者痛苦、不耽誤患者正常的日常生活。我老公以前有過痔瘡,堅持使用芙草堂凝膠症狀明顯減輕了很多,沒有復發。
預防措施:
加強鍛煉:經常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氣功、踢毽子等,能夠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對於痔瘡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這是因為體育鍛煉有益於血液循環,可以調和人體氣血,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結,預防痔瘡。另一方面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臨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每次約5分鍾,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肛門血液循環;另一種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這是一種內按摩的方法,有運化瘀血,鍛煉肛門括約肌,升提中氣的作用。經常運用,可以改善痔靜脈迴流,對於痔瘡的預防和自我治療均有一定的作用.
Ⅱ 肛門裡面長疙瘩是怎麼回事
肛門口長來疙瘩在臨床上是比較源常見的症狀,有很多的疾病引起,常見的疾病就是外痔,內痔脫出,還有性病的尖銳濕疣,外痔可以分為四種,分別是炎性外痔,結締組織外痔,血栓性外痔和靜脈曲張性外痔。外痔的情況,一般都有疼痛的情況,用手不能還納,內痔可以用手還納,尖銳濕疣是一種性病,菜花狀,一般都是瘙癢的情況,有不潔的性生活史。
Ⅲ 肛門處長了一個肉疙瘩是什麼
肛門旁邊長了肉疙瘩,最常見的就是結締組織外痔,如果病人有明顯的疼痛或者發熱表現,回考慮答是急性血栓性外痔。這些疾病的發生原因,主要是和平時的作息習慣,飲食結構有關,都是可以預防的。中青年患者發病率比較高,由於這些人群暴飲暴食或者經常飲酒,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或者勞累,尤其是經常處於坐位工作的工種,容易導致肛周局部靜脈血液迴流不良,有一些誘發因素之後,就會導致急性血栓的形成。最有效的治療辦法是進行手術,平時應該調整飲食,適當進行體育功能鍛煉,尤其要注意肛周的衛生,最好是堅持每天進行洗浴。發病期間,可以選擇鹽水或者高錳酸鉀進行坐浴,保持創面無污染,促進癒合,定期進行換葯。在治療期間,也可以靜脈抗感染治療,最好不要吃辛辣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影響創面的癒合,也有導致瘢痕增生的可能。
Ⅳ 肛門長疙瘩是怎麼回事 詳細
肛門長疙瘩是怎麼回事 洛陽白馬醫院肛腸專家介紹,肛門長疙瘩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症狀,對於肛門長疙瘩、長包包,很多患者常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處理,認為其是一種小病,放任不治或盲目治療,結果越治越重。肛門長疙瘩是怎麼回事?在此專家指出,如若發現肛門長疙瘩,長膿包,有肉球或疼痛等切莫忽視,其多是一些常見的...肛腸疾病引起的,如痔瘡、肛瘺、肛周膿腫、肛乳頭瘤等疾病,都可見肛門有肉球、疙瘩或膿包,因此還需及時發現及時對症治療。那麼,肛門長疙瘩有哪些原因和危害呢? 一、在肛腸疾病中有很多疾病都可以誘發肛門長疙瘩,肛門長包包。 1、肛周膿腫:肛門處有一硬結的腫塊,觸之特別疼痛,長期不治,疙瘩逐漸變大並自行破潰。而且伴隨著瘙癢,有時還會出現紅腫發熱、墜脹不適、大便秘結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見體溫升高、食慾減退等全身中毒症狀。 2、嵌頓:此外痔瘡中的內痔,初期可見腫物脫出,但能自動收回,隨著疾病的不斷加重,腫物脫出的時間越來越長,由自動收回到用手拖回再到發生嵌頓。痔瘡嵌頓,可見患者肛門處有一「疙瘩」,疼痛不已,伴隨著肛門墜漲、瘙癢等症狀,若不慎擦破,便血不止。 3、外痔:外痔可分為結締組織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患者也可見在肛門處長一疙瘩,疼痛不已,肛門墜漲難受,瘙癢、潮濕等。 4、腸息肉脫垂:當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時,由於重力關系牽拉腸粘膜,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向下脫垂。其常見便血、腹瀉等腸道刺激症狀。 此外肛乳頭瘤、混合痔、肛管鱗狀腺瘤病也可發生肛門長疙瘩的現狀。 二、若肛門長疙瘩久拖不治會有哪些危害? 肛門長疙瘩不是一種簡單的疾病,若久拖不治會引出一系列的麻煩; 1、如若是肛周膿腫,若早期不及時治療,則會感染流膿,加劇疼痛,則可能會誘發形成肛瘺,導致樓口、瘺管增加,更嚴重的還會誘發惡變症。 2、若是痔瘡,不及時治療,失血過多,則會造成缺鐵性貧血,其次痔核脫出還易形成嵌頓,壞死,有時病情加重惡化,還可誘發直腸惡變,對於婦女而言,亦可引發一系列的婦科炎症。 3、若是腸息肉等其他疾病,不及時治療,不僅會造成腸套疊、形成脫垂嚴重的還會誘發腸惡變 等疾病。 4、其他不同病症引起的危害也不僅相同,在我院就曾接診過一些因忽視或盲目診斷肛門長疙瘩而誘發嚴重疾病的患者,不僅治療困難,而且極易有誘發腸惡變 的危險。 三、對於肛門長疙瘩要如何預防呢? 1、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糾正久忍大便的習慣,防止蹲廁時間過長, 2、注意肛門周圍清潔:注意衛生,防止感染,以免誘發加重痔瘡。 3、不要久坐久立:經常變換體位,及時治療心肺肝等全身性疾病。 4、預防便秘:便秘是誘發各種肛腸疾病的的原因之一,日常飲食中要多食新鮮水果、蔬菜等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5、及時發現及時就診:一旦發現有肛門墜漲,疼痛,瘙癢等應及時到專業醫院就診,切忌盲目久拖不治。 溫馨提示:對於肛門長疙瘩問題,大家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一旦發現切不可久拖不治或者盲目的診斷,一定要及早到正規肛腸醫院進行檢查,對症治療。
Ⅳ 肛門處長了一些小疙瘩那是什麼東西
應該是肛門處便後沒弄乾凈,皮膚發炎長了一些皮 囊疙瘩,沒什麼關糸。以後注意衛生。
Ⅵ 肛門處長了一些小疙瘩怎麼辦
你好,按照你顯示的症狀,是不屬於外痔的症狀的,外痔都在肛門口,而你這疙瘩在肛門旁邊的皮膚上。最好去肛腸醫院檢查確診,正確治療。
Ⅶ 屁股上靠近肝門處長疙瘩
..這個是痔瘡長在肛門附近的這有些資料你看下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又名痔瘡、痔核、痔病、痔疾等。在祖國醫學中,對痔的含義論述較多,如《說文解字》中說:「後病也。」《增韻》中說:「隱瘡也。」從字義來解釋,痔與峙同義,即高突的意思。如《醫學綱目》中說:「腸澼為痔,如大澤之中有小山突出為痔[峙],人於九竅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奇效良方·腸澼痔漏門》中還說:「痔於肛門生窟,或在外面或在內,有似鼠乳者,有似櫻桃者,其形不一;其病有痛有癢,有硬有軟,……有腫痛便難者,有隨大便下清血不止者,有穿竅血出如線者。」說明了痔是肛門內外小肉突起的贅物,其形不一,其證各異。 痔瘡是人類特有的常見病、多發病。據有關普查資料表明,肛門直腸疾病的發病率為59.1%,痔占所有肛腸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內痔最為常見,占所有肛腸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發病率為67%,男性的發病率為53.9%;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其中20-40歲的人較為多見,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說。英、美等國的學者稱痔為Hemorrhoids或Piles,前者是以出血為臨床特徵命名的,後者是從痔的外形似球而命名的,泛指內外痔。目前,英國學者多稱痔為Piles,美國學者則稱為Hemorrhoids。
醫學所指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通常當排便時持續用力,造成此處靜脈內壓力反復升高,靜脈就會腫大。婦女在妊娠期,由於盆腔靜脈受壓迫,妨礙血液循環常會發生痔瘡,許多肥胖的人也會罹患痔瘡。如果患有痔瘡,肛門內腫大扭曲的靜脈壁就會變得很薄,因此排便時極易破裂。內痔是長在肛門管起始處的痔,如果膨脹的靜脈位於更下方,幾乎是在肛管口上,這種曲張的靜脈就叫外痔。外痔有時會脫出或突現於肛管口外。但這種情形只有在排便時才會發生,排便後它又會縮回原來的位置。無論內痔還是外痔,都可能發生血栓。在發生血栓時,痔中的血液凝結成塊,從而引起疼痛。
[編輯本段]分類與分期
痔瘡發病原因頗多,久坐、久站、勞累等使人體長時間處於一種固定體位,從而影響血液循環,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曲張、隆起、靜脈壁張力下降而引起痔瘡是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若運動不足,腸蠕動減慢,糞便下行遲緩或因習慣性便秘,從而壓迫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迴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也可導致痔瘡發病率增高。據臨床觀察及統計普查結果分析,不同職業患者中的患病率有顯著差異,臨床上機關幹部、汽車司機、售貨員、教師的患病率明顯較高。
痔核位於肛門裡面黏膜的稱為「內痔」,位於肛門口內側附近稱為「外痔」,二者都有的稱為「混合痔」。痔瘡的症狀是患處作痛、便血、嚴重時,痔塊會凸出肛門外(脫垂),排便後才縮回。
根據痔瘡的症狀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不同,內痔可分為三期:
Ⅰ期,無痛苦,主要以便血、分泌物多、癢為主;Ⅱ期,有便血,痔隨排便脫垂,但能自行還納;Ⅲ期(又稱為晚期),內痔脫垂於肛門口外,或每次排便脫出肛門口外,不能自行還納,必須用手托回。Ⅳ期,內痔脫出肛門無法回納到肛門的裡面。這種是內痔中最嚴重的病症。
痔瘡輕者給人的正常生活帶來不便;重者影響健康。如便血日久,可致不同程度的貧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痔瘡壞死、感染嚴重時,可經過血液系統引起全身感染,後果嚴重。因此,患了痔瘡,要積極應對。
痔瘡較嚴重者會導致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性患者,如 患痔瘡產生心理壓力,不敢上廁所,長此下去會加重便秘,當排便發生困難時,患者用力屏氣,可使心跳加快造成腦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或腦栓塞;如果出現內痔嵌頓,疼痛還可誘發心絞痛發作;如有血栓形成,可引發肺栓塞。
痔瘡分型
血管腫型:內痔表面粘膜粗糙且柔軟,色暗紅或朱紅色,觸之易出血,此型以出血為主要症狀
靜脈曲張型:內痔表面較堅硬,帶光澤,色暗紅或青紫,痔體內為曲張的痔靜脈和增生的結締
纖維化型:內痔表面堅硬,富有彈性,痔體表面略有白色纖維組織增生,易脫出,不易出血。
血栓外痔:主要發病特點為起病突然,疼痛劇烈,墜脹不適感明顯,偶有全身症狀。局部檢查可見肛旁隆起腫物,可觸及皮下硬而滑的包塊,觸痛明顯。
炎性外痔:常由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多有肛門疼痛,在排便時疼痛加重,便血,肛門部有少量分泌物。局部檢查肛旁隆起的腫物,色紅,充血明顯,有觸痛,有時可伴有全身不適和發熱。
靜脈曲張型外痔:肛門緣隆起成橢圓形,觸之柔軟,不痛,在大便用力時可見暗紫色腫塊,排便後或休息後體積可縮小,是皮下靜脈曲張引起,亦為晚期內痔發展而致。一般只感腫脹不適,排糞時加重,發炎時才有疼痛症狀。
結締組織型外痔或皮贅外痔:系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許多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贅。
形成原因
我國目前多數醫家認為,痔的發生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解剖學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於下部,由於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迴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迴流,容易瘀積。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迴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鬆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
二、遺傳關系: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
三、職業關系: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迴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秘,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迴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
四、局部刺激和飲食不節:肛門部受冷、受熱、便秘、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迴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
五、肛門靜脈壓力增高:因肝硬變,肝充血和心臟功能代償不全等,均可使肛門靜脈充血,壓力增高,影響直腸靜脈血液迴流。
六、腹內壓力增加:因腹內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前列腺肥大、妊娠、飲食過飽或蹲廁過久等,都可使腹內壓增加,妨礙靜脈的血液迴流。
七、肛門部感染: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發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麴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
痔塊主要由擴張靜脈、海綿狀組織和結締組織間質構成。靜脈擴張彎曲,其壁變薄,外膜和中層萎縮,壁內彈力纖維組織變成纖維組織[ 也有的靜脈無改變 ]。靜脈內可有血栓形成,靜脈外有血塊。常有急慢性炎症,可見因細胞浸潤,有時形成小膿腫。海綿狀組織,叫直腸海綿體,由很多血管小球組成,球內有短小並能彎曲的小動脈。有時有動靜脈瘺,在痔塊內可摸到動脈搏動。內痔表面是柱狀上皮,外痔表面是鱗狀上皮。
內痔,外痔,混合痔的區別
內痔發生在肛管齒狀線以上,內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脫出為主要症狀,嚴重時會噴血、痔核脫出後不能自行還納,還有大便困難、便後擦不幹凈、有墜脹感等。根據內痔病變程度和臨床表現又可分為三期:一期內痔排便時帶血,無脫垂,齒線上粘膜呈結節狀隆起;二期內痔便時帶血、滴血或射血、痔核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三期內痔排便時或咳嗽、勞累、負重引起腹壓增加時,均發生內痔脫出,並需用手還納。
外痔位於齒線以下,以疼痛、腫塊為主要症狀,肛門周圍長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贅。根據其病理特點不同,又可分靜脈曲張性、結締組織性、血栓性及炎性四種。其中以炎性外痔最多見,主要表現為肛緣皮膚皺襞突起,紅腫熱痛、水腫、充血明顯,有壓痛,排便時疼痛加重,並有少量分泌物,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適和發熱。
混合痔兼有內外痔雙重特徵,臨床以直腸粘膜及皮膚脫出、墜脹、疼痛、反復感染為主要症狀。
[編輯本段]痔瘡危害
痔瘡最主要的症狀是便血和脫出,大便時反復多次地出血,會使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鐵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狀態,鐵的喪失量很微小,正常成年男子每日鐵的喪失量不超過2毫克,而便血的患者,若每日失血量超過6~8毫升則丟失鐵3~4毫克以上。正常人體男性含鐵總量為50毫克/每公斤體重,女性約為35毫克/每公斤體重,若長期便血,丟失大量的鐵,使體內含鐵總量低於正常,能引起缺鐵性貧血。
因痔瘡失血而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一般發展緩慢,早期可以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貧血較重或進展較快時,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體力活動後氣促、浮腫等,一些患者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易激動、興奮、煩躁等,有人認為是細胞內含鐵酶缺乏所致。以上這些症狀均可通過糾正貧血、治療痔瘡後消失。因此若發現患有痔瘡,應盡早治療,以免出現上述症狀,使治療復雜化。
痔瘡的另一個主要症狀是內痔脫出。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迴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傳統的看法稱「絞窄性內痔」。但臨床所見外痔,形成血栓的更多見,故多伴有疼痛,當痔核脫出不能送回時,亦稱為「嵌頓痔」。長時間的痔核嵌頓,還會出現下列病理改變:
(1) 壞死:痔核嵌頓於肛門外,由於一系列的病理改變,使局部代謝產物積聚,進一步加重了肛門局部水腫,加重了痔核的嵌頓,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內痔嵌頓日久,必然出現壞死。此時的壞死常局限在痔核的粘膜部分,但亦有侵犯人體其它部分的情況。國外曾有報道:痔核內的血栓向上擴散,壞死區擴展到直腸壁,結果在盆腔內引起嚴重的膿血症。此種情況雖屬少見,但必須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
(2) 感染:痔核嵌頓後,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人出現里急後重、肛門墜脹感明顯等症狀,此時感染多局限在肛門局部,如果強力復位,容易使感染擴散,引起粘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腸窩膿腫,若脫落的帶菌栓子沿靜脈上行,加上抗生素使用不當或未用任何抗菌葯物,則會形成門靜脈菌血症甚至膿毒血症,亦可形成肝膿腫。國外曾有報道因痔核嵌頓伴發的致死性門靜脈敗血症。
總之,痔瘡對人體有諸多危害,應引起廣大臨床工作者的重視,認真對待每一個痔瘡患者。痔瘡患者也不必過於緊張,只要能夠早期治療和適當處理,均可避免以上嚴重合並症的發生。
[編輯本段]痔瘡預防
痔瘡的發病率很高,痔瘡患者經手術治療或其它療法治療後,復發率亦較高。究其原因,除治療不徹底外,不注意預防痔瘡的發生,也是重要的因素,預防痔瘡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加強鍛煉:經常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氣功、踢毽子等,能夠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對於痔瘡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這是因為體育鍛煉有益於血液循環,可以調和人體氣血,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結,預防痔瘡。另一方面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臨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每次約5分鍾,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肛門血液循環;另一種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這是一種內按摩的方法,有運化瘀血,鍛煉肛門括約肌,升提中氣的作用。經常運用,可以改善痔靜脈迴流,對於痔瘡的預防和自我治療均有一定的作用。
(2) 預防便秘: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時間有早、中、晚飯後的不同習慣。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軟便,不幹不稀,排便時不感到排便困難,便後有輕松舒適的感覺,這表明胃腸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結堅硬,不僅排便困難,而且由於糞便堆積腸腔,肛門直腸血管內壓力增高,血液迴流障礙而使痔靜脈叢曲張形成痔瘡。為防止大便秘結,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合理調配飲食。既可以增加食慾,糾正便秘改善胃腸功能,也可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日常飲食中可多選用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及酒等。
②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生便意。所以最好能養成每天早晨定時排便的習慣,這對於預防痔瘡的發生,有著極重要的作用。有人認為晨起喝1杯涼開水能刺激胃腸運動,預防便秘。另外,晨起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做操、打太極拳等都可以預防便秘。當有便意時不要忍著不去大便,因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習慣性便秘。排便時蹲廁時間過長,或看報紙、或過分用力,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習慣,應予糾正。
③選擇正確治療便秘的方法。對於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採用合理調配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加以糾正。對於頑固性便秘或由於某種疾病引起的便秘,應盡早到醫院診治,切不可長期服用瀉葯或長期灌腸。因長期服用瀉葯不僅可以使直腸血管充血擴張,還可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長期灌腸,會使直腸粘膜感覺遲鈍,排便反射遲鈍,加重便秘,反而有利於痔瘡的發生。因此若患有頑固性便秘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正確治療。
(3) 注意孕期保健:婦女妊娠後可致腹壓增高,特別是妊娠後期,下腔靜脈受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直接影響痔靜脈的迴流,容易誘發痔瘡,此種情況在胎位不正時尤為明顯。因此懷孕期間應定時去醫院復查,遇到胎位不正時,應及時糾正,不僅有益於孕期保健,對於預防痔瘡及其他肛門疾病,也有一定的益處。另外懷孕婦女一般活動量相對減少,引起胃腸功能減弱,糞便停留於腸腔,糞便中的水分被重吸收,引起大便乾燥,誘發痔瘡。因此懷孕期間應適當增加活動。避免久站、久坐,並注意保持大便的通暢,每次大便後用溫水熏洗肛門局部,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對於預防痔瘡是十分有益的。
(4) 保持肛門周圍清潔:肛門、直腸、乙狀結腸是貯存和排泄糞便的地方,糞便中含有許多細菌,肛門周圍很容易受到這些細菌的污染,誘發肛門周圍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瘡癤、膿腫。女性陰道與肛門相鄰,陰道分泌物較多,可刺激肛門皮膚,誘發痔瘡。因此,應經常保持肛門周圍的清潔,每日溫水熏洗,勤換內褲,可起到預防痔瘡的作用。
(5) 其它:腹壓增高,可以使痔靜脈迴流受阻,引起痔瘡。臨床上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很多,如腹腔腫瘤壓迫腹腔內血管,可以使痔靜脈迴流受阻,引起痔瘡。肝硬變引起的門靜脈高壓症,可致肛門直腸血管擴張,而引起痔瘡,此時應首先治療肝硬變。不應急於治療痔瘡,因為肝硬變緩解後痔瘡症狀是可以改善的。
預防痔瘡的方法很多,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去做,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痔瘡的發生,對於已經患有痔瘡的病人,也可以使其症狀減輕,減少和防止痔瘡的發作。
[編輯本段]痔瘡治療常見誤解
痔瘡發病率達70%-80%。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然而,對此常見症,人們往往還有許多誤解。
1.一次注射,永不復發
這是一些不負責的廣告詞中經常出現的,說的是採用內痔硬化劑注射治療,不會再復發。事實並非如此,內痔硬化注射療法,有時可止血半年,但永不復發卻是騙人之說。
2.十人九痔,無需去治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無需治療是指沒有表現出症狀的痔瘡,而一旦有了出血、脫出、疼痛等症狀,卻拖延不治,只能加重自身痛苦,也給健康造成危害。
3.痔瘡會發生癌變
這種說法使一些痔瘡患者擾心忡忡。其實,現代醫學至今尚末證實痔瘡有癌變的可能,不必為此憂慮。不過,直腸癌的早期症狀往往與痔瘡相似,有時會導致直腸癌誤診,延誤治療時機,應引起注意。
4.痔瘡手術可致大便失禁
這是沒有根據的傳言。手術治療痔瘡,只要方法正確,不會導致大便失禁。
5.痔瘡好復發,手術也沒用
不對。痔瘡雖然是一種復發率較高的疾病,但絕不是不需要手術。有些痔瘡症狀嚴重,治療困難,只有通過手術才能達到臨床治癒,而且只要注意術後保健,便可防止復發。
6.冷凍治療好,應首選
現代冷凍技術治療痔瘡確實為痔瘡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而且療效較好。但冷凍治療只適於內痔,而且術後因組織壞死,有時導致大出血。因此,是否選擇冷凍治療應根據病情而定,最新的方法未必是最好的方法。
7.甲魚可治療痔瘡
對於靜脈曲張性混合痔,或出血性內痔,吃甲魚有一定療效,但對於結締組織性外痔,吃甲魚則毫無作用。
痔瘡傳統療法為何容易復發
痔瘡是生長在人體排泄口——肛門的一種疾病,它的生長、發展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工作學習環境、行走勞累、飲食睡眠有很大關系。俗話說「十人九痔」,實際上嚴格來說當為「十人十痔」。人的一生中,只要您正常的生活,不可能在肛門部不產生一絲一毫的靜脈淤積以及曲張,除非排泄物不經過肛門。因此,可以說,人人都會有或輕或重的肛門疾病。所謂無痔瘡,只不過是無症狀而已。有鑒於此,任何其他傳統療法都只能是減輕或使症狀消失,使局部組織盡可能恢復原狀或病理改變消失,決不能因此就使肛門直腸下端、肛管、肛門緣靜脈叢不再發生淤積、彎曲、曲張成靜脈團塊,最終導致痔瘡復發。可見,痔瘡其他傳統療法復發是不可避免的,但會有輕重、時間長短的區別。
Ⅷ 肛門周圍長疙瘩是怎麼回事
在肛腸疾病中,很多疾病都可出現肛門長肉疙瘩的症狀如:
1、痔瘡。ii、iii期內痔、環狀混合痔、外痔血栓等在用力排便時,常有痔核脫出或卡在肛門處,造成肛門外肉疙瘩的症狀。
2、直腸息肉。直腸常見的良性腫瘤,可單發或多發,多數息肉是帶蒂的圓形或卵圓形的腫物,好發於直腸下端,大便時可脫出於肛門外,大便後回縮。腺瘤樣息肉為癌
前期病變,若延誤治療可變成直腸癌
。
3、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黏膜或直腸、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俗稱脫肛。此病的治療主要是改善氣血虛弱,祛除腹瀉、便秘、長期咳嗽等誘因。
4、直腸平滑肌肉瘤。直腸平滑肌瘤由異形的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多位於直腸下段。其生長方式常向直腸腔內凸出,若不及時手術治療,可由平滑肌瘤變成平滑肌肉瘤,即由良性變成惡性,致使直腸變窄引起便秘、肛門墜脹、便血。
5、肛管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
多發於肛管和肛門周圍。早期是肛管、肛門周圍皮膚增厚,或小結節狀突起,繼而表面糜爛潰瘍,邊緣突出,向外翻轉,周圍有顆粒狀結節。
6、惡性黑色素瘤。肛管直腸惡性黑色素瘤,源於肛管直腸交界處的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變。其形態呈菜花狀或潰瘍型外觀,常有肛門墜、脹、痛等不適,極易誤診為痔。
建議您及時檢查治療,以免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延誤了病情!祝您早日康復!
Ⅸ 肛門處長了一個小疙瘩怎麼辦
痔瘡,在醫學上稱為「痔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民間有「十人九痔」的說法。痔的近代概念為肛管上部的正常肛墊。肛墊的病理性肥大,即謂痔病,俗稱「痔瘡」。痔瘡以肛門鋸齒線為界,分為內痔與外痔。外痔的症狀以疼痛搔癢為主。而內痔則以流血及便後痔瘡脫出為主,內痔依嚴重度再分為四期:僅有便血情形的為第I期;無...論有無出血,便後有脫垂情形,但能自行回納者為第II期;脫垂嚴重,必須用手推回肛門的為第III期;最嚴重的第IV期為痔瘡平時也脫垂於肛門外,無法回納肛門內。一般來說,第I期及第II期的痔瘡以保守療法為主,而第III、第IV期的痔瘡則常需藉助手術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