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麻梨疙瘩怎麼分好壞
您好
麻梨疙瘩取自鼠李木的根,而鼠李木的分類多達20多種,所以我們要掌握如何分辨鼠李木的好壞優劣。
看鼠李木的好壞,首先就是看根部有沒有瘤體,也叫根瘤,而且根瘤形狀要越圓越好,花紋也要協調,顏色越深的越好,因為顏色越深密度越大,樹齡也越長,之前講過,還有種料子叫做青料,市場上一般叫做灰料,顏色灰褐色,用砂紙精拋之後,木紋可以產生雷射效果,非常漂亮,總結一下就是留疤多的好,顏色越深越好,越重越好。還有漂亮的木紋也會給品質加分。其次就是做工了。
用於製作工藝品的有20多個樹種,各有千秋,好壞優劣之分主要有幾點:
1、必須有根瘤(好工藝品是整體出自瘤,而不是半瘤半木,或純木),根瘤越圓越好,根瘤大小隻出一件東西最 好(這樣花紋最好,最協調);
2、顏色越黑密度越大,樹齡也越長(黑料有好幾種,易磐養,有無花的,有大花的,細花的最好),白色包層越厚樹齡越大(白色包層磐養是不變色的);陰坡硬,顏色深,比重大;
紅料和黑料是鼠李的不同種,青料(我們稱灰料,顏色灰褐,精拋後木紋可產生「雷射」效果,極易磐養)也是鼠李的一種,鼠李按地域品種有別,有些地方小葉多,有些地方卵葉多,隔個山頭品種就變了;
3、生長環境越惡劣,自然環境越惡劣的料越好;
4、越離近村莊的(枝芽被人當柴禾砍過的)越好,俗稱「憋出的瘤」;
5、生於石灰岩的比生於碎石地的好(料整);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您
Ⅱ 麻梨疙瘩怎麼挖
我聽刨過疙瘩的復姨夫說大制的疙瘩主莖比較少且粗。遠看不是那種一大堆的那種。越是遠看覺得一大墩雜七雜八的越是不愛出大疙瘩。而且大疙瘩有三分之一露在地皮外面是很好觀察的~~他送我的那個三十斤的獨瘤疙瘩就是上半部分沒有土。完全露在地面的!!
Ⅲ 麻梨疙瘩是新的好還是陳化的好
當然是陳的好
Ⅳ 麻梨疙瘩是什麼樹的根
麻梨疙瘩是鼠李木的根,多指殼斗科麻櫟屬樹木。這類樹木的木材經濟價值高,是我國著名的硬闊葉樹用材,用途很廣。麻櫟的葉子營養豐富,是柞蠶的好飼料。所謂疙瘩,其實是樹木的一種病理組織,外觀膨大呈瘤狀,故稱疙瘩,是製作工藝品的絕佳材料。
Ⅳ 麻梨疙瘩手串怎麼盤
麻梨疙瘩手串的盤玩方法:
第一:護珠:珠子或木頭到手後不要著急盤回,先把密封袋打答開一小口,然後放置一般存放三至四天或者一周時間,使其逐漸適應當地氣候,主要是濕度,即可,接下來可以盤了。如迫不及待一天也湊合。
第二:每天盤的時候,注意力度,盡量避免大力盤,對於珠子要一顆一顆力度適中,什麼叫適中,劃過珠子表面稍用力。初次盤新珠子,時間每天2個小時左右,每天盤完後在秋冬季必須密封,輕吹一口氣,防止發生紋裂,保持盤10天,然後密封一周。
第三:密封一周從密封袋拿出後,然後接著布盤一周,循環四次,如果想上手的就可以上手了,不喜歡的接著布盤如此循環,上手的時間是每天半個小時,布盤的話隨意,只要不怕累死就行。
注意事項:
1、要注意力度和盤玩時間長度,布盤一天一個小時。
2、大汗手的布盤的時候也會污,最好手上先帶一副一次性塑料手套,然 後再帶布手套再盤。
3、珠子發生了紋裂怎麼辦,首先反向思維一下,原來是木頭,包漿後就好了,無法避免。
4、如沒注意,手套潮了,珠子盤污了咋辦,只能花更長的時間用干布手套繼續盤亮。
5、布盤過程中千萬別用手摸,也別讓身邊朋友同事用大臟手摸。
Ⅵ 麻梨疙瘩手串改如何包漿
麻利疙瘩學名是鼠李跟,密度極高,比小葉紫檀密度也要高很多,版這也是為什麼麻利適合做權煙斗的原因,密度高油性自然就會大,盤玩起來也比較容易包漿,哪裡疙瘩盤玩一般用布袋或者手套盤玩就可以,不用上油,如果手串是最近新打磨的就用布袋盤玩,防止開裂,如果打磨出來一段時間了就可以直接用手套盤玩了,盤玩時間基本是每天至少半小時,連續兩個月就可以形成不錯的包漿了,形成包漿後就可以上手配搭和把玩了,盤玩過程中盡量不要沾水沾汗,雖然不容易裂,但是一沾水活著汗包漿會稀釋掉的。所以這也要求盤玩工具要經常清洗保持乾燥。希望我的回答對您盤玩麻利疙瘩有所幫助。
Ⅶ 麻梨疙瘩怎樣去皮
1.手工去皮,需要准備的工具是鑿子,錘子。先找個比較低的椅子坐下,用雙腳夾住疙瘩,用鑿子+錘子由上往下去除疙瘩的外皮。優點,不論乾料濕料,均可用此方法,缺點:比較累人速度較慢,注意實現切勿由下相上去皮。
2.工具去皮,准備工具,角磨機,鋼絲輪,百葉片,吊磨+各種磨頭,台鉗,護目鏡。將疙瘩用台鉗夾住後,用角磨機安上鋼絲輪,直接用鋼絲輪打掉疙瘩皮即可,切記推送方向要嗆著角磨機走,不能順著角磨機打皮。待大面積外皮去除後換上百葉片去除未去除的地方。痂皮處用吊磨去除。注意事項:去皮時必須握緊角磨機,帶好護目鏡。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優點是此方法去皮後疙瘩外表可基本保持原樣,和原色。缺點是去皮後雙手酥麻,和極易被鋼絲輪上掉下的鋼絲扎傷。
3.水煮去皮,此方法較適用於濕料,准備工具,大鍋,爐灶,鹽半斤,鐵鉤一個,鐵刷子一把。將疙瘩直接放入冷水中浸泡半小時,倒入鹽,生火,開鍋後,持續煮3-4小時,熄火,然後浸泡3-4小時,在後用鐵鉤勾取疙瘩外皮,能勾去,即可取出,用鐵鉤
勾去疙瘩外皮(不能勾下就繼續煮直到能勾下來)全部勾下後用鐵刷子刷去污物。放陰干處陰干即可。注意,干疙瘩用此方法要浸泡4-5小時後在煮,浸泡時不能放鹽。有點更加完整的剝去疙瘩皮,缺點疙瘩外皮將變成黑色或者灰色。
4土埋去皮,准備工具,塑料布,牛糞,鐵鍬。找個日照足的地方,用塑料布講疙瘩包裹嚴實,挖坑將包好的疙瘩放入,用牛糞摻雜黃土講包好的疙瘩埋好。3個月後取出。外皮會自然脫落。也可將疙瘩直接用塑料布包好後用土埋下,半年後取出直接去皮。注意事項,不能埋放在過於潮濕的地方。優點去除外皮完整,可完整的保留疙瘩的全貌,不易開裂。缺點耗時長,疙瘩去皮後顏色變深,油性差。並有陰皮現象。對花色影響較大。
備註:此幾種方法本人推薦第二種。速度較快,保存的疙瘩也較完整,缺點就是打出來的疙瘩必須立即封存,或上蠟保存不然容易開裂!
Ⅷ 麻梨疙瘩是什麼樹
麻梨疙瘩是鼠李根抄,不是樹。
麻梨疙瘩屬於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鼠李科(RHAMNACEAE)、鼠李屬(Rhamnus L),我國有七十多種,以西北和華北最多。
能用做制斗材料的是鼠李屬其中的:小葉鼠李(又稱琉璃枝,黑格鈴),卵葉和圓葉及烏蘇里鼠李。其根部發達,多生長於北方風化岩地貌山區的岩石縫隙中,樹高2~5米,生長極慢,質地堅硬,色澤溫潤,有些根部出現瘤化,木紋豐富,耐火燒,落水沉,無雜味。
(8)麻梨疙瘩移植擴展閱讀:
麻梨疙瘩,是一種鼠李科植物的俗稱,在文玩圈,麻梨疙瘩也有很長的歷史了,但是,因為鼠李科植物分布十分大,種植十分的多。
無論是在我國的西南部地區還是華南都有著大量的鼠李科植物生長,據了解,有70種之多,並且分布廣泛,根據生長的地區不同,表現的外觀也不同,紋理和瘤疤也不太一樣。
論外觀怎麼變化,鼠李科植物的密度都很好,硬度也可以,油性也很足,並且,麻梨疙瘩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燃點高,不易燃,所以,用麻梨疙瘩作為燃料不太合適,所以大部分的麻梨疙瘩都進入了文玩市場,用來製作麻梨疙瘩雕刻件或者手串。
Ⅸ 這個麻梨疙瘩是幾年的樹了
看著樹的品相。估計可能在三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