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左側頜下有腫塊是怎麼回事呢
發病描述:本人一月前手掌和腳掌上三個跖疣一個星期症狀消失,當時以為免疫力上升沒有在意。三天後頜下出現一個巨大的腫塊,期間感冒吃過葯,也吃過治淋巴結腫大的葯。吃後腫塊稍小,停葯後腫塊恢復原樣,感冒好後腫塊未消,深呼吸時吸氣感覺背部疼痛,最嚴重時背部疼痛牽扯右手疼痛。昨天去醫院做一次彩超,一次全血檢查,一次ct,彩超結果如下:左側頸部包塊處查及大小約40.7*21.8mm的低弱實性團塊,邊界清楚,形態尚規則,內部回聲欠均勻, CDFI:內部未見明顯血流信號,低弱實性團塊旁邊查及范圍約21.5*28.4mm的低弱回聲區,邊界尚清,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CDFI:內部及周邊未見明顯血流信號。全血分析報告:白細胞和中性細胞比率異常上升,淋巴細胞比率下降。平均血小板體積下降。CT結果顯示:左側頜下腺後份上方、腮腺內側下方層面之間見形態不規則混雜密度影,最大層面約3.7*2.5*6cm。其內密度不均勻,相鄰肌肉稍腫脹。脂肪間隙消失。鼻咽部平掃未見異常CT表現,雙側下鼻甲肥大。最後醫生也沒給個結果,只是開了點消炎的葯,讓我回來輸消炎的葯水。個人分析,白細胞上升應為炎症,綜合結果顯示應該可以排除甲狀腺腫大,腮腺炎,頜下腺炎症,淋巴結腫大。因為發病較急應該可以排除腫瘤,癌症的可能。那應該是什麼問題呢,本人家族無腫瘤和癌症史,排除以上問題還有什麼可能的腫大和炎症,好像頸部除了這些腺體肌肉就只有血管了,求相關方面的專家解答。
B. 下頜部有個東西腫大
應該是淋巴的問題,(一)非特異性淋巴結炎 由局部組織的急慢性感染引起的相應引流區域的淋巴結腫大稱非特異性淋巴結炎一般急性炎症時腫大的淋巴結有疼痛及壓痛表面光滑呈嚴格的局限性有時可見淋巴管炎所致的「紅線」自原發病灶走向局部腫大的淋巴結局部皮膚可有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往往伴有發熱及白細胞增高經治療後淋巴結常可縮小慢性非特異性淋巴結炎常為相應區域的慢性炎症的結果腫大的淋巴結硬度中等常無局部紅腫熱痛的急性炎症表現 急性非特異性淋巴結炎的特點是局部感染和相應區域的淋巴結腫大並存如面部五官或頭顱的急性感染常引起頸部頜下耳後枕後等處的淋巴結腫大;軀幹上部乳腺胸壁的急性感染引起腋窩淋巴結腫大;下肢及會陰部感染引起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慢性非特異性淋巴結炎最常見的部位是頜下淋巴結多見於過去有鼻咽喉或口腔感染者其次是腹股溝淋巴結由下肢及生殖器官的慢性炎症所致 (二)特異性感染性淋巴結腫大 1、淋巴結結核 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無其他原發結核病灶可尋者為原發性淋巴結結核在胸肺腹或生殖器等病灶之後出現者為繼發性淋巴結結核淋巴結結核最好發部位是頸淋巴結群結核桿菌大多經扁桃體齲齒侵入形成原發性淋巴結結核少數繼發於肺或支氣管結核頸部一側或雙側多個淋巴結腫大大小不等初期腫硬無痛進一步發展淋巴結與皮膚及淋巴結之間相互粘連融合成團形成不易移動的團塊晚期乾酪樣壞死液化形成寒性膿腫進而破潰慢性潰瘍瘦管形成癒合後留有瘢痕較嚴重病例可有全身結核毒性症狀如低熱盜汗消瘦等 2、絲蟲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 斑氏絲蟲和馬來絲蟲感染可引起慢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臨床症狀根據病變部位而異最常見於腹股溝淋巴結若並發下肢淋巴管迴流受阻可引起下肢橡皮腫診斷依靠居住流行區局部症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夜間檢查外周血找到微絲蚴
一般來講,淋巴結輕度腫大,單個或散在的幾個,質軟,無壓痛,無粘連,無伴有其他症狀,可暫時不必治療,但必須密切觀察其變化。如不增大或逐漸縮小,則可繼續觀察;如果增大或增多,必須找醫生診治。如果腫大的淋巴結較大、較多,尤其是成串,逐漸增大或迅速增大,與周圍組織粘連,其他部位(如腋下)也有淋巴結腫大,伴有發熱、貧血、消瘦等其他症狀者,都應該立即到醫院做相關檢查(甚至淋巴結活檢),以達到及時診斷和治療。
C. 頜下淋巴長了幾個疙瘩!急!
沒事情, 正常, 屬於淺表淋巴結, 都兩年了, 也沒有具體變化,早就不用理它了. 但如果慢慢長內大了, 就要去容檢查了,因為它在腫大,否則, 你就別想著它了. 因為淋巴結有了之後, 想恢復到以前一模一樣,有點不可能。但絕對不會影響生活。
D. 頜下腫塊可能是什麼病
你好,具體很多情況有可能頜下腺炎,建議去醫院檢查看看
E. 下頜腫塊
很多人能在下頜觸及淋巴結,因此處淋巴引流很豐富。下頜腫塊最常見的是淋巴結炎,還有頜下腺疾病,如果吃飯時無不適感的話就是淋巴炎,而且你智齒拔了,又排除冠周炎,所以沒事的,吃點消炎葯,放鬆心情,很快就好了。
F. 頜下小疙瘩是什麼
許多人曾有這樣的經歷,在患牙痛、口腔潰瘍或扁桃體炎時,常會感覺頜下疼痛不適,當低頭、轉頭時更明顯。用手觸摸時,會摸到一個蠶豆大小的小腫塊,光滑而有壓痛,可以活動。有時病人非常害怕,以為自己長了腫瘤。其實所擔心的小腫塊可能只是一個腫大發炎的淋巴結。 人的面頸部有豐富的淋巴組織,能將口腔、頜面部的淋巴液迴流、匯集到所屬的區域淋巴結內,如耳前後、頜下、頦下、頸部等處。淋巴結有過濾與吞噬進入淋巴液的微生物、顆粒物質(如塵埃、異物)與細胞(如腫瘤細胞)的功能,且有破壞毒素的作用。因此,它是防禦炎症侵襲和阻止腫瘤細胞擴散的重要屏障。口腔、頜面部的許多疾病,特別是炎症和腫瘤,常出現相應淋巴結的腫大。 頜下淋巴結炎常繼發於牙源性感染及口腔感染,也可來源於鄰近皮膚的損傷、癤癰等。小兒則大多由於呼吸道感染及扁桃體炎引起。多由化膿性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引發。所以說,頜下淋巴結炎並非腫瘤,也不必產生恐懼心理。但是,當你在頜不觸到的「小疙瘩」不活動,表面似乎很粗糙,而已不痛,經過服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時,則有可能不是淋巴結炎而是頭面部腫瘤(如鼻咽癌、舌癌等)轉移引起的淋巴結腫大。所以當你發現頜下的小腫塊時應去醫院請醫生幫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