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疙瘩溜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疙瘩溜

發布時間: 2021-03-09 22:48:54

Ⅰ 最近腿上身上總張這些疙瘩不知叫什麼,。很癢。著撓著就結痂了。

估計是皰疹,多休息,多吃水果,少吃油膩,多補充各種維生素,C B 1 B2 等,外用阿昔洛維,和抗生素軟膏,你到葯店買就可以了,前段時間剛得過,要一周左右才能好,傳染性極強,不要亂抓,避免他人感染,或其它部位感染。

Ⅱ 溜粉疙瘩怎麼做

前言
粉疙瘩就是把綠豆磨成粉摻點白面。天成的麵糊,本身沒事么味道,但那小白菜一溜,那就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菜了,我爸就是高手,溜得很好吃。
材料
主料:粉疙瘩500g、白菜100g;
輔料:油適量、鹽適量、白糖適量、醋適量、醬油適量、味精適量、蒜適量
溜粉疙瘩
1
蒜切片
2
粉疙瘩切菱形塊
3
白菜切絲
4
在油中爆香
5
把白菜煸炒,加鹽
6
加點水
7
就醋和醬油倒入粉疙瘩
8
加點白糖
9
收湯後加點味精出鍋
小貼士
醋要多放。

Ⅲ 櫻桃樹枝上長了許多小疙瘩且溜膠不知是什麼病怎樣治疔

是分泌的樹膠吧
櫻桃樹好像是容易長樹瘤啊

Ⅳ 疙瘩湯怎麼做好吃,珍珠疙瘩湯的家常做法

主料
麵粉
適量
西紅柿
一個
豆乾
適量
香菇
適量
輔料

適量
胡椒粉
少許
香油
少許
木耳
適量
黃花菜
適量
菠菜
適量
青蒜
少許
味精
少許

少許

步驟

1.准備食材,西紅柿,豆乾,木耳黃花菜,香菇,姜,青蒜。

2.麵粉可根據用餐人數決定,一般100g左右麵粉一人就夠了。

3.青菜可根據個人喜好選用菠菜,青菜,小白菜,油麥菜都可以。

4.麵粉里加入少許鹽,清水一點點加入,邊加邊攪拌,攪拌成稀稠度用筷子能挑起,溜下來麵糊能溜成一條線即可,放5分鍾再攪打一下。

5.西紅柿,豆乾,香菇切粒,姜切末。

6.木耳切絲,黃花菜切段,青蒜切粒。

7.鍋中加入適量的油,放入薑末炒香,放入西紅柿炒至溶化

8.加入香菇,豆乾翻炒加入水,加水可根據用餐人數決定。

9.漏疙瘩(神奇),我用的是電飯鍋的籠屜,漏出的疙瘩如花生米粒的大小,如果喜歡小點的疙瘩,可用漏勺漏出的疙瘩就是黃豆粒大小。

10.鍋中的湯煮開後,將攪好的麵糊放進籠屜里,用手拿著籠屜邊緣對著鍋,讓麵糊自然溜下,也可以用一個湯匙幫助擠壓麵糊,這樣可使疙瘩溜的快些,一邊用勺子推動一下,以免疙瘩粘連。

11.疙瘩溜完後,煮5分鍾,放鹽調味,放胡椒粉少許。

12.加入青蒜,菠菜,放入味精,香油少許就可以關火了。

13.盛入碗中,可根據個人喜好放入辣椒油(喜歡的也可加入少許醋)。

14.看顏色就有食慾吧,疙瘩爽滑,味道鮮美,趕快來一碗吧!

小貼士
做疙瘩的麵糊要掌握好稀稠度,水要一點點加,用筷子能挑起溜下來成一條線即可,醒5分鍾後用筷子再攪打一會,這樣做出的疙瘩會更筋道爽滑。

Ⅳ 東北話的特殊讀音

取(qiǔ) 暖和(nǎohu)
暖氣(nǎn) 農民(néng) 尋思(xín)
俊(zùn) 塞進去(sēi) 幹啥(gà há)
安排(nán) 愛人(nài) 恩愛(nēn nài)
摁住(nèn) 吃肉(cī yòu) 本人(yín)
棉襖 (nao .第三聲) āi
[挨克] āi kēi 受到指責、訓斥。[例]那傢伙~多少次了,也沒臉。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會那麼老實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麼~,他就是不答應。
[挨殼] nai ke2 挨揍。[例] 「讓你得瑟,挨殼了吧。」
ài
[愛小兒] ài xiǎor 貪便宜,圖小利。[例]那個姜老闆是個土鱉財主,貪財~…… bā
[八桿子撥拉不著] bā 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無聯系。[例]「好好念書,是正經,別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沒一撇] bā zì mé yī piě 指事物尚無頭緒。[例]別聽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 bā·de 說話侃快、脆生。[例]那丫頭說話~,就是做起事來糊塗。
[巴鋦子] bā jū zi 鋦子。[例]「青磚面的鍋台,秫秸穿的鍋蓋,打了三個~的水缸……」(《回頭草》,載《綠野》1981年第3期)
[笆籬子] bā lí·zi 監獄。[例]「大前年,他躲勞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韓老六告了狀,他被抓去蹲了三個月~,完了送到進壽當勞工。」(《暴風驟雨》)
[扒瞎] bā xiā 撒謊。[例]「二老歪,你尋思我~哪!」(《風雨月亮泡》),載《說唱藝術》1982年第1輯)

[拔尖兒] bá jiānr (1)好勝,搶上。[例]二丫頭在姐們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級里學習~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氣執拗;說極端的話。[例]李二最能~,誰也犟不過他。

[把家虎兒] bǎ jiā hǔr 過日子儉朴,不亂花錢[例]趙大嫂真能過日子,是個~。
[粑粑] bǎ·ba 屎。[例]別讓孩子到處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說話,講道理。[例]「楊大叔,讓我把破沙發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誰跟我過不去。」(《北方曲藝》)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兒]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記別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個~,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擺兒擺兒的] bǎir bǎir·de 神氣的樣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兒。
bài
[敗家] bài jiā 揮霍浪費。[例]那小子,純是個~子。
[拜年嗑兒] bài nián kēr 恭維人的話。[例]那傢伙真會說,滿嘴~。
bān
[班兒對班兒] bānr ì bānr 指年歲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張大發是多好的孩子呀,從小和桃花~一塊玩。」(《愁女難嫁》,載《春風》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錚錚] bǎn bǎn zheng zheng (1)形容辦事利索。[例]他幹啥事都~。(2)衣物規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腳] bǎn jiǎo 因為鞋底太硬,腳在鞋子裡面不舒服。[例]這雙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腳非磨起泡不可。
bàn
[半拉架] bàn lǎ jià 技術不夠熟練。[例]「孫占江鐵了心,一拍大腿說:『沈風,我豁出這條命,跟你到外頭闖盪,火里來,我火里去。踢開頭三腳,就有了~』。」(《馬加文集》⑤) [半拉克嘰] bàn lǎ kē jī 不完整的東西;半完成的活計。[例]那犁杖他弄個~,就不幹了。
[半語子] bàn yǔ·zi 說話發音不清。[例]這孩子是個~,說話一點不真亮。
bāng
[幫狗吃食] bāng gǒu chī shí 幫助別人干壞事或說話偏向別人。[例]應該堅持真理,主持正義,不要~。
bàng
[棒槌] bàng chuí 人參。[例]「他挖過~,淘過砂金,也在冬天下夾子打獵。」(《伐木人傳》)
bāo
[包屈] bāo qū 委屈。[例]被爹爹罵一頓,二丫很~。
[苞米] bāo mǐ 玉米。[例]「他躺在~地頭,仰臉看著天上的雲彩。」(《柳二爺和他的老花鏡》,載《綠野》1983年第2、3期)
bǎo
[保靠] bǎo kào 有把握,可靠。[例]「『今年苗子不好,每穴應該多插幾棵,這樣~。』老隊長擔心地說。」(《目標》,載《遼寧文藝》1973年6月)
bào
[爆鍋兒] bào guōr 做菜時,等油在鍋里開了,再放上蔥花兒等作料兒。[例]還沒~哪,先不要放菜。
[抱窩] bào wō 雞孵蛋,引申為婦女生小孩兒。[例]那娘們兒~了,不知是丫頭還是小子。
bēi
[背包捋傘] bēi bāo luō sǎn 形容攜帶的東西很多,且不整齊。[例]「沿路上,步行的,推車的,~,攜男抱女,西的西、東的東,軋面似的,可道都是人。」(《老鐵哥》,載《吉林民間文學》1982年第2期)
bèi
[被垛] bèi luò 幾床被垛在一起。[例]「他看看~上的閃著紅光的大花被……」(《洮河飛浪》)
[備不住] bèi bú zhù 猜測、預料。[例]「他想:韓大棒子又玩什麼花招?~煙土漲價,想加租吧?」(《暴風驟雨》)
bén
[奔兒樓巴相] bénr·lou bā xiàng 額頭大得很難看。[例]大老張難看死了,~的,一臉黑疙瘩。
bèn
[笨笨咔咔] bèn·ben kā kā 說話不流利;手腳拙笨。[例]「兩個人說話~,一句話沒完,把脖子、臉兒都卡紅了……」(《草帽歌》,載《綠野》1982年第1期) bí
[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 bí·zi bú shì bí·zi,liǎn bú shì liǎn 惱怒生氣的樣子。[例]他氣得~的!
biāo
[彪] biāo 由於理智不健全,說話辦事不著邊際。[例]「我從小就是個大膽,不知什麼是害怕,人家都說我~。」(《為了幸福的明天》,載《白朗文集》)
[彪乎乎] biāo hū hū 心眼少。[例]那小子~的,啥事不敢幹呢?
biào
[摽勁兒] biào jìnr (1)比賽,較量.[例]他倆~幹了一上午,連袋煙都沒抽。(2)對著干。[例]「『興風作浪,誰能和國家biào得起勁?』賀青不太相信地搖一搖頭。」(《洮河飛浪》)
biē
[憋屈] biē·qu 煩悶,心裡不痛快。[例]「他爹總沒個笑模樣,整天~著,不說話。」(《對面炕》,載《東北文藝》1951年第3期)
bié
[別價] bié·jie 不要那樣。[例]「~,……我樹不起來,人家社員背後都罵我,他們都拿我嚇唬孩子。」(《東北相聲選集》春風文藝出版社,1981年)
biě
[癟茄子] biě qié·zi 茄子因被霜打或日曬而呈現出來的蔫巴狀。引申為變得老實、蔫巴了。[例]「劉愛富這回可~了,連聲答應著,畏畏縮縮地出了院兒。」(《代理隊長》,載《遼寧文藝》1975年第6期)
biè
[別腳] biè jiǎo 交通不便。[例]龍沼鄉是個三不管的地方,太~。

[玻璃葉] bō·li yè 柞樹葉。[例]「三要有一個大個子,用千年~為人參姑娘遮太陽,不然人參姑娘會被曬病的。」(《民間故事》)1983年創刊號)
[餑餑] bō·bo 用麵粉製作的食物。[例]「春節,滿族家家戶戶有包餃子、蒸~的習慣。」(《同心餑餑》,載《七彩神火》)

[不賴] bú·lài 不錯,不壞。[例]「老胡頭說起來人也~,大夥都愛和他逗個笑話。」(《競賽中的片斷》,載《遼寧文藝》1956年第1期)
[不是物] bú shì wù (指人說)不好。[例]那小子真~,凈干壞事。
[不善] bú shàn 了不起,不尋常。[例]「你知道,劉子章這傢伙~哪。拉出去一年多,就來攻城。」(駱賓基,《邊陲線上》,黑龍江出版社,1981年)
[不斷溜兒] bú àn liùr 連續不斷。[例]「遊行的隊伍~一隊接一隊兒。」(《大喜事兒》,載《遼寧文藝》1977年第1期)

[鵏鴿子] bǔ gē·zi 鴿子。[例]我家養了四隻~,三隻白的,一隻灰的。

[不著調] bù zhāo diào (1)做事不認真。[例]小胡幹活~,得好好帶一帶。(2)不務正業。[例]「隔壁的二小子有些~,整天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塊鬼混,早晚要出事。」(《洮河飛浪》)
[不打錛兒] bù dǎ bènr 說話很流暢。[例]「再說鐵男他母親為了老兒子真攢了不少錢,背著鐵男,用什麼買什麼,要說花錢那真是連『錛兒』都不打……」(《幸福屬於誰》,載《遼寧群眾文藝》1982年第6期)~
[不得煙兒抽] bù děi yānr chōu 不得志,不受賞識。[例]不象過去.
[不頂楞] bù dīng lèng 不起作用。[例]你也太~了,這么點事都沒辦法明白。
[不縷會兒] bù lǚ huìr 不在意。[例]老師講課的時候,你總~,所以你的學習成績就不好。
[不開面兒] bù kāi miànr 不講面子。[例]「張希才一看這姑娘一點~,忙說:『這可是你們老隊長開的例啊!』」(《竇迎春》,載《遼寧文藝》1975年第5期)
[不顯山不露水兒] bù xiǎn shān bú lòu shuǐr 悄悄地,不顯露出來。[例]「一輩子忍氣吞聲,~地過日子。」(《殷趙村疑案》,載《曲藝》1985年第9期)
[不完兒活兒] bù wánr huór 不幹活兒。[例]他也~呀,那麼點地兒還侍弄不過來。 [刺兒冷]cìer léng革眼。
[刺花]cīhuā 手持煙花。
[刺撓]cì náo 癢。 東北方言在古東北地理構成的三個時期
中國古代雖以漢語言漢字為主體,但漢語言的各地域的發音和稱謂也不盡相同。按楊雄所著《方言》中劃分十二大方言區,東北屬於「燕代方言區」。「燕曰幽州」,燕早在周武王滅殷商之前就起源於東北,號屬「東夷」,「秦統一中國後,九夷完全同化於華夏族」。古代北燕朝鮮方言是漢語的一種方言。燕人活動區域很廣,從燕山以東到遼東半島到朝鮮半島北部、松花江南岸,都是燕人活動的區域。1983年,考古隊在二龍湖北岸發現一座燕城,從出土的繩紋陶器,確認是燕城址。人是語言的載體,方言的形成在於人的流動。經過兩千年的艱苦歷程,燕人不斷與逐漸流入東北的齊、趙人融合,不同地域的語言既有輸出,也有接納,逐漸形成東北穩固的漢語方言第一時期。
《後漢書東夷列傳》稱箕子朝鮮「其後四十餘世,至朝鮮侯凖,自稱王。漢初大亂,燕、齊、趙人往避地者數萬口。而燕人衛滿擊破凖而自王朝鮮。」在朝鮮設漢四郡。實際早在秦漢時期,從陸上和海上到北燕朝鮮來的漢人相當多,其中燕人、趙人主要從陸路到遼東一帶,齊人則乘船從海上前往,而且「八世而不改華風」,這樣長期以來形成漢語方言。秦漢、魏晉、唐宋,也不斷地有魯、冀、豫、晉等南方各省人口流入東北。在黑龍江省三江地區近些年發現了多處漢城漢墓;在通化縣境內發現秦漢長城的關堡一座、烽燧11處遺址,秦漢長城東端可能在通化;2011年又在通化縣境內發現赤柏松漢城遺址,2011年又在大安附近後套木噶發現戰國—西漢的墓葬遺址,以上史實也打破吉林省乃秦漢「遼東外徼」的說法,「是漢中央政權經略東北的重要實證」,說明漢人民居及漢文化的影響已經覆蓋整個東北,又經魏晉、隋唐幾千年的疊壓,形成第二個東北漢語方言時期。
元明清以來,漢民族及少數民族南北流動,特別明清以來關內失業的農民大量流入東北,又促成漢滿融合的良好局面,形成東北第三個漢語方言歷史時期。 東北方言是東北四千年歷史的活化石
東北方言是以四千多年來漢族土著的語言及漢字為基礎的語言文化。沿著方言的來路去尋根,可以追溯到上古沒有文字的時代。當時只有語言交流,沒有文字,到後來雖有文字記載了語言,強化了記憶,由於文字普及得較慢,特別在邊遠的窮鄉僻壤,語言很難與文字相對應。所以在上古時代民間有許多有音無字的語言。「這嘎達」就屬於無確切文字的語言,「嘎達」、「砢磣(寒磣)」,「犄角」、「嘎啦(旮旯)」屬於只可意會不可以文字言傳之類。如「鬼道」,聰明,有智慧,很鮮明體現古文字的活用。;再如「你起(讀qie第三聲,且)這嘎達」,本不識字的農民說這話時的意思是明白的,意思是「你起身離這里遠點」,究竟用哪個字對應,「且」,按其動作意思可以和「起」相對應,但與「起」又有所不同,大有「離開」的意味;也有有字無音的,如「毽子」,本是漢代就有的玩具,只是東北方言用以借代,讀「犍(qian,四聲)兒」。
最說明歷史久遠的一個方言,就是對小孩的稱謂,江浙方言稱小女孩為「囡」,小男孩為「囝」,而東北方言對小孩統稱「小嘎」,女孩稱「小尕」,男孩稱「小玍」,按象形文字解釋,人沒留髪之前稱「小玍」,留髪之後稱「小生」,常叫「禿小子」,而「尕」則正像披一頭秀發的女孩。而「尕」、「玍」恰是古文字,至少在漢代就有了。這個方言正是歷史的活化石。 東北方言是東北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大熔爐
有史以來,東北就是漢族與多民族共同開發、共同爭奪生存空間的大舞台,開發與爭奪的過程,就是語言交流與融合的過程。民族間的融合,第一是民俗與風俗的融合。隨著風俗的融合,必然帶來語言的融合。歷史上漢族土著民與女真族、契丹族、扶余族、高句麗族,以及蒙古族、滿族等的融和,這些融合體現在文化層次疊壓的方言。在東北方言這塊活化石的層面上,清晰地看到漢滿風俗融合的痕跡,如「磨嘰」源自滿語。「干棒楞子」,意為清一色,吉林九台有其塔木鄉,其塔木,滿語站桿樹,清一色枯乾的樹,就是干棒楞子。「疙瘩溜秋」,意為不光滑,有結節,大圓包,引申為「疙瘩話」。「嚼果(咕)」,好吃的精美的東西。不只是餑餑或水果,滿族過年准備年嚼果。「摘你嘎拉哈」,由玩具引代。「靰鞡」,由達斡爾蒙語引申為鞋的稱謂。「扎古」,這是借用於蒙古族語,本意是請醫生看病,引申為打扮,裝飾。
東北民間僅僅把一件事意思說得明白,不算高明,民間智慧總想把話說得有情趣、有幽默感,形象生動、富有詩情,好用比興,創造一種新的語言情趣。在官話中說兩個人或者兩群人靠得緊密,用「手拉手,肩並肩,心貼心」作比喻,這已經夠生動了,但在民間仍不滿足。兩個人可以手拉手,兩群人實際是不可以手拉手的,更不可能「心貼心」的,這些還不過是官式語言的比喻。於是在民間創造出「掏心窩子話」、「膘(四聲)起膀子干」,比「心貼心」更生動更形象,可以有觸摸感的語言。方言與官話也在轉化中,如「打(二聲)掃(四聲)(發音是 答色或答紹)」,本義清除、掃盪干凈的意思,如「你將飯碗子打掃干凈」,由方言轉為官話,甚至普通話了。

Ⅵ 身上長了一個會移動的疙瘩,是怎麼了

那是淋巴結。所有人都有 只是有些人偏瘦 摸起來比較明顯 有些人比較胖專 摸起來不明顯屬
淋巴結在身體開叉部位特別多 比如脖子 腋下 大腿根部位。你摸著疙疙瘩瘩 咯咯溜溜的 就是淋巴結。
淋巴結主要是排毒 解毒的

Ⅶ 身上長了一個疙瘩,醫生說是分溜感染,不知道這個吃要能下去嗎

那叫粉瘤,最好開刀切除,簡單小手術而已。

皮脂腺囊腫又稱粉瘤,非真性腫瘤,為皮脂腺外口阻塞所形成。多發生在頭部,其他部位的真皮,皮下組織內也可發生,皮脂腺囊腫未感染時應帶囊壁完全切除,殘留囊壁會復發。合並感染時,可先用抗菌葯物,化膿後需切開引流,待急性炎症消退後再手術切除。

Ⅷ 身上起了"土話叫蜘蛛溜疙瘩"怎麼治療

有可能和感染引起的症狀有關,可以服用中成葯五味消毒丸調理,積極治療是可以緩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