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生兒面部發紅再又紅轉黃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孩子的情況考慮是黃疸來的,需要做詳細的血溶性檢查,明確具體的黃疸值,如果黃疸值是比較高的話,需要進行住院照藍光治療的。
㈡ 新生兒臉色發紅,皮膚發紅是怎麼回事
寶寶臉色發紅,大多是在春季和冬季。因為這兩個季節天氣比較乾燥,濕內度較低。孩子在睡覺容的時候,熱量會從體內向外散發,伴隨而來的就是身體水分的蒸發,皮膚變得乾燥就易產生紅臉蛋。此外,由於寶寶尚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皮膚很細嫩,毛細血管豐富,如遇外界刺激,越循環加快,毛細血管就會急速膨脹產生臉紅的現象。
㈢ 嬰兒臉上有紅血絲是咋回事怎麼處理
紅血絲是面部毛細血管擴張的結果,並非皮膚變薄。短暫的毛細血管擴張引起的 面部潮紅,過一會兒就會恢復正常。但如果長時間反復出現就可能形成持續性兩 頰泛紅。長期持續的毛細血管擴張就會出現紅血絲,你可以看到臉頰,特別是鼻 翼兩側有樹枝狀的紅血絲,這就是擴張的毛細血管。在紅血絲的基礎上,會 發出 很多看起來像青春痘的丘疹、膿皰,到了晚期鼻子部位的皮脂腺肥大,鼻子變形 ,這就是酒渣鼻。紅血絲的存在讓我們的肌膚看上去非常「嚇人」,有效的消除 紅血絲很關鍵,更重要的還是日常生活中要做好皮膚的保養工作。 紅血絲皮膚日常護理 a、避免過冷的環境與溫度的急劇變化,注意皮膚的保濕和保暖工作,在特別干 燥和溫度較高的室內,如果臉上覺得干就要及時補水,洗臉則以溫水為主。不要 用一些粗糙的毛巾擦洗,最好買一些質量比較好的洗臉棉,而且這樣也有利於把 洗面奶擦洗干凈。 b、可以選用一些針對性的專業護膚品,可以有防過敏,舒緩被刺激或敏感皮膚 的效果,有必要的話可以選用精油。 c、晚上洗過臉後用針尖刺破維生素E膠丸膠丸擦在臉上,然後輕輕的按摩直致完 全吸收,一定要讓皮膚完全吸收,維生素E膠丸用大粒的一粒就可以了。當然也根 據各人情況不同而定。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護臉部皮膚: 1、不要讓嬌弱的皮膚長時間暴露在極冷或極熱的環境中。 2、若你臉部已有紅血絲,乾燥則會讓你的皮膚愈演愈烈,皮膚及時補水是必要 的。 3、選擇性質溫和的潔面奶和爽膚水。 4、去美容院時也最好不要用蒸汽蒸臉,甚至是洗澡時,也盡量不要用冷熱水直 接對著臉噴。 5、臉部有紅血絲的皮膚的表皮層已經非常薄,去角質產品只會讓問題更嚴重, 不僅如此,你塗抹護膚品或是洗臉的動作都要盡可能的輕柔,否則只會讓脆弱的 毛細血管更易破裂,紅血絲更嚴重。 6、避免任何會使毛細血管膨脹的東西---比如熱,辣,酒精,咖啡和可樂。
㈣ 為什麼我家寶寶(剛一歲),臉上皮膚,乾燥乾裂且發紅
應該是面部潮紅,面部潮紅原因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原因是面部紅血絲。面部紅血絲就是指面部的毛細血管擴張所引起的一種皮膚疾病。面部毛細血管擴張後可以使面部呈現一種「紅臉」的外觀。這種皮膚薄而敏感,過冷、過熱、情緒激動時臉色更紅。 冬天應避免過冷的環境與溫度的急劇變化,注意皮膚的保濕和保暖工作。在特別乾燥和溫度較高的室內,如果臉上覺得干就要及時補水,洗臉則以溫水為主。此外,應該避免日光的暴曬,少生氣、避免緊張或過度興奮,因為這些都會促成臉部泛紅。 到室外,可用圍巾或口罩防止冷空氣直接侵襲臉部,避免濕差溫差過大,使擴張了的微血管遇冷急速收縮,形成紅血絲。有臉部凍傷史的人在冬天裡應經常揉搓臉部,促進血液循環。
㈤ 新生兒臉上發紅,體溫正常,是什麼原因
每一個小寶寶都是赤裸身體來到這個世上的,剛出生的時候小臉也是粉嫩嫩的。但是在嬰兒出生十幾天後,臉依然還是紅紅的,就像是生病了一樣,這讓大人們很是擔心。有些人認為嬰兒的臉紅紅的是生病可,也有的人認為其實這是屬於正常現象。那麼我們就來從多個方面分析一下到底新生兒為什麼會臉紅。
在情緒上的變化,當嬰兒在飢餓、想睡覺或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會又哭又鬧,這就會出現不高興情況,臉也是會變紅的,家長們要時刻注意,要花時間來解決嬰兒的問題。其實,引起臉部發紅的原因並不復雜,如果是輕微的臉紅,沒有其他嚴重的症狀,有必要找出臉紅的原因,只需注意護理就會消退。如果情況嚴重,建議在醫院進行檢查。
㈥ 新生兒臉上剛開始發紅'後來變的和被抓過一樣'此處皮膚發干'
可以用哺乳汁給嬰兒擦臉
㈦ 新生兒出生皮膚潮紅並脫屑這是什麼病
很有可能是濕疹或者叫奶癬。 嬰兒濕疹:兩頰及頸部布滿皮疹,患部皮膚潮紅、脫屑、頭皮可見黃痂 最好去醫院看看,若是濕疹的話很麻煩的, 新生兒濕疹及其症狀 嬰兒濕疹又稱「奶癬」,是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 多在生後2-3個月發病,1 歲以後逐漸好轉。濕疹多呈對稱性分布,好發於前額、臉頰、下頜、耳後等處,嚴重時會擴展到頭皮、頸、手足背、四肢關節、陰囊等處。濕疹的特點為不規則型皮疹, 先表現為針頭至粟粒大的紅斑點和紅丘疹, 進一步發展為小水皰、水皰破裂後流黃色滲液,水干後形成黃色痂皮。濕疹急性期有劇烈瘙癢,尤其在晚上,寶寶常常因此煩躁哭鬧而影響睡眠和進食。如果繼發感染,寶寶還會出現全身症狀。 新生兒濕疹通常分為滲出型濕疹和乾燥型濕疹:前者常見於肥胖型嬰兒,初起於兩頰,發生紅斑、丘疹、丘皰疹,常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嚴重者要累及整個面部甚至全身。後者多見於瘦弱的嬰兒。好發於頭皮、眉間等部位,表現為潮紅、脫屑、丘疹,但無明顯滲出。呈慢性時也可輕度浸潤肥厚,有皸裂、抓痕或結血痂。常因陣發性劇烈瘙癢而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 2、新生兒濕疹的原因 嬰兒濕疹的發生與過敏性體質有關,患濕疹的嬰兒往往對奶類製品過敏,或對魚、蝦、蟹、雞蛋清等異種蛋白過敏。食物過敏原也可通過母乳汁致敏患兒。此外,家長喂養不當導致嬰兒消化不良、食物含糖分過多造成腸內異常發酵、以及預防接種和精神因素等也是濕疹的重要誘因。 嬰兒濕疹應與嬰兒脂溢性皮炎鑒別,後者多為生後第3~4周開始發病,好發於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頭皮、耳後、眉間、鼻翼等處,表現為暗紅色斑上附著油膩性灰黃色鱗屑,其病因可能是受母親雄激素的影響,使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所致。 3、新生兒濕疹的治療與護理 (1)總的治療原則是: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合理喂養,精心護理。 一般說來,先要觀察有沒有食物過敏,特別是牛奶、母乳或雞蛋白等動物蛋白的過敏;其次,母親吃魚、蝦 、蟹、雞等,也可通過母乳傳給嬰兒,在吃這些動物性食品後,應觀察嬰兒的皮膚病是否加重,如果與上述情況有關,嬰兒應改變喂養方法;如母乳過敏,改用牛奶,牛奶過敏則改用母乳,或在餵奶期間母親不吃魚、蝦、蟹等食物。與此同時要及時治療嬰兒的消化不良,大便秘結和腹瀉等。 嬰兒的皮膚比較柔嫩,抵抗力較差,要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感染,滲水結痂時,不要用熱水肥皂擦洗,免得滲液越來越多,結痂越來越厚,應該用植物油輕輕塗擦,不要強行把痂皮剝下。 (2)常用的內用葯有苯海拉明糖漿、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等,有繼發感染時還要加用抗生素。 (3)外用葯要視皮膚病變狀態而定,出水糜爛或紅腫時,用2%硼酸水液夜或0.1雷佛奴水溶液濕敷, 滲液與糜爛消失後,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如濕疹霜、祛濕油、膚輕松霜等。 (4)嬰兒濕疹發作期間不要種牛痘(天花已消失,現已不種牛痘),也不要和有單純皰疹的人接觸,以免發生皰痘。 4、新生兒濕疹護理注意事項 (1)給寶寶洗臉洗身應用溫開水清洗,動作應輕柔,避免摩擦。 (2)少接觸肥皂,以免寶寶的皮膚受到肥皂的鹼性刺激,必要時可用淡鹽水浸泡紗布敷在濕疹處止癢。 (3)寶寶的衣服要應輕軟、寬松、吸汗且通透性好。應經常更換,保持清潔,避免細菌感染。衣服和被褥均應選用全棉的,忌用化纖或毛織品。 (4)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5)不能讓寶寶的手抓患處,以防引起感染。 (6)患奶癬較嚴重的嬰兒,應禁止接種多種疫苗,不能注射預防針。 5、新生兒尿疹 即新生兒尿布疹,是發生在裹尿布部位的一種皮膚炎性病變,也稱為嬰兒紅臀,表現為臀部與尿布接觸區域的皮膚發紅、發腫,甚至出現潰爛、潰瘍及感染,稍有輕微的外力或摩擦便會引起損傷。 尿布疹大多發生在周歲以內的嬰兒,通常在7-9個月時最厲害。因為嬰兒在這一時期開始進食的食物種類逐漸增多,排出的尿便對臀部皮膚的刺激性增大,尤其是在腹瀉或排出的便在尿布中過夜、嬰兒或哺乳期母親使用抗生素時。 6、新生兒易發尿布疹的原因 (1)皮膚太薄不耐磨 研究顯示,寶貝的皮膚厚度只相當於成人皮膚的1/10,受到摩擦時很容易破損。加之免疫系統的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抵抗力較弱,受到刺激很容易過敏。 (2)皮膚汗腺未發育完善。 寶貝皮膚上的汗腺排汗孔僅有大人的1/2大,甚至更小。皮膚的面積雖然比成人小得多,但排汗量卻和成人幾乎一樣。因此,在環境溫度增高時皮膚的溫度很難控制,如果未能適當透出濕氣和熱氣,很容易產生尿布疹。 (3)每天排尿排便次數多。 寶貝的新陳代謝非常活躍,尤其是水代謝,而膀胱卻很小,每天都要排好多次尿和便。護理上稍不及時就會使臀部總處於潮濕和尿便污染的狀態,由此誘發尿布疹。 7、如何判斷尿布疹? 尿布疹的發生,關鍵是由於尿使寶貝臀部皮膚變得過於潮濕,皮膚上的一層天然酸性保護膜被破壞掉了。這樣,就使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很容易被刺激物磨損,滲透最終使皮膚受損、發炎,引發尿布疹。 細心的媽咪從寶貝日常的表現中就能發現異常,判斷是不是得尿布疹—— (1)尿布疹只發生在與尿布接觸的部位,如肛周、會陰部。 (2)尿布疹表現為大片紅斑、水腫、表面光滑、發亮,邊界清楚。 (3)嚴重的在水腫的紅斑上可有水泡,糜爛滲透出,重者發生膿胞、潰瘍、發熱。 (4)局部皮膚疼痛,使寶貝不安,愛哭、易煩燥。 8、尿布疹的預防護理 尿布疹的預防護理要注意以下方面: (1)在尿布疹嚴重的時候暫時不用尿布,讓孩子的臀部暴露在空氣中,尿布下可放置塑料布以免弄臟床褥。謹記不可將塑料布緊貼孩子的臀部,以免影響通風。 (2)選用純棉布做尿布,要勤換尿布。尿布要洗燙後在陽光下曬干再用。 (3)勤把尿,以免尿液浸濕皮膚。 (4)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鞣酸軟膏、護臀霜,加熱消毒後放涼待用的植物油等。塗抹患處時,觀察尿布疹嚴重的嬰兒可到醫院理療。如果是黴菌感染可選用制黴菌素葯膏。 在美國,紙尿褲的使用已從80年代的57%達到現在的97%。如今,中國的父母也越來越接受使用紙尿褲。提倡使用布尿布的人認為讓孩子有尿濕的感覺,有換尿布時冷一點的感覺對孩子是有益的,它增加了對皮膚的刺激,可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 議父母們兩種尿布交替使用,外出和夜間用紙尿褲,在家用布尿布,這樣既可節省經費又可發揮各自的優點。 9、尿布疹的危害及注意事項 (1)輕度尿布疹時僅皮膚有些發紅,只要注意清潔臀部,保持臀部乾燥,3-4天後就會使皮膚發紅的現象消失。但尿布疹在嚴重時會很疼痛、瘙癢,導致寶貝經常哭鬧,不願意進食,睡眠不安穩,由此影響生長發育速度。 (2)嚴重的尿布疹會造成臀部皮膚糜爛、丘疹、脫皮,甚至進一步發展為較大的表皮潰瘍、潰爛。由於寶貝的抵抗力還不夠強,皮膚的任何損傷都可成為感染源,重者會引發敗血症。 因此要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如果寶貝皮膚上有水皰或有膿,48-72小時內不消失或更嚴重,就應去看兒科醫生。 (2)只要在兒科醫生認為有必要時才使用類固醇霜劑,不可自行隨意使用,以免產生腎上腺抑制。 (3)尿布疹並發白色念珠菌感染後,與先前的尿布疹很難區分。因此,尿布疹經久不愈時最好及早帶寶貝去看醫生,不要自行用葯,這樣容易加重感染,使病情變得復雜化。
㈧ 新生兒臉上像長了兩三個羞羞,是咋回事
嬰兒濕疹因發生在寶寶喝奶的時期,且有些寶寶一喝奶就濕疹加重,所以俗稱「奶癬」,但此「奶癬」並不是人們想像的「癬」,如果用治「癬」葯來治療嬰兒濕疹,病情會加重的。 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是發生在嬰兒頭面部的急性或亞急性濕疹,一般情況下,可以在短期內治癒。頑固者常有奇癢難忍,久治不愈,到2歲以後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少數可以延伸到幼兒或兒童期,常常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嬰兒濕疹最早見於1-3個月嬰兒,初生兒濕疹又稱為新生兒濕疹。有嬰兒濕疹的孩子以後容易發生其他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 嬰兒濕疹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的、反復發作的皮膚炎症。其起因多與遺傳和外界誘因有關。 直接病因:引起寶寶濕疹病因是復雜的,其中過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所以有過敏體質家族史(如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有過濕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結膜炎、哮喘、食物過敏和葯物過敏等)的寶寶就容易發生濕疹。如果孩子的父母均是過敏體質,那麼孩子有70%的可能是過敏體質;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屬過敏體質,孩子仍有50%成為過敏體質的可能性。 誘發因素:發生了濕疹的寶寶,許多物質又會誘發或加重濕疹症狀,如食物中蛋白質,尤其是魚、蝦、蛋類及牛乳,接觸化學物品(護膚品、洗浴用品、清潔劑等)、毛製品、化纖物品、植物(各種植物花粉)、動物皮革及羽毛、發生感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等)、日光照射、環境溫度高或穿著太暖、寒冷等,都可以刺激寶寶的濕疹反復發生或加重。有一種特殊類型的小兒濕疹,好發生在孩子的肛門周圍,常伴有蟯蟲感染,稱為蟯蟲濕疹。 嬰兒內因:嬰兒容易發生濕疹還有本身的因素,是因為嬰兒的皮膚角質層比較薄,毛細血管網豐富而且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多,對各種刺激因素較敏感,所以叫嬰兒濕疹。 二、嬰兒濕疹的症狀 嬰兒濕疹的病變大多發生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軀干四肢也有。初期僅見面頰痱子樣皮疹或有水皰樣疹(醫學上稱丘疹、皰疹),分布密集,隨後癒合成片狀紅斑。濕疹常為對稱性分布。根據臨床表現分為乾燥型、脂溢型和滲出型。 乾燥型:濕疹表現為在紅色丘疹,可有皮膚紅腫,丘疹上有糠皮樣脫屑和乾性節痂現象,很癢,擦之皮膚櫻紅脫屑,多發生於先天不足,後天失養或早產,人工喂養等嬰兒。 脂溢型:濕疹表現為皮膚潮紅,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覆蓋在皮疹上,以後結成較厚的黃色痂皮,不易除去,以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多見,但癢感不太明顯。 滲出型:紅色皮疹間有水瘡和紅斑,可有皮膚組織腫脹現象,很癢,抓撓後有黃色漿液滲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軀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並容易繼發皮膚感染。嚴重者連成片,眼面除兩眼外,幾乎健康的皮膚均可出現,膚色鮮紅灼熱,有腥氣,多見於肥胖,或飲食過量高糖、高蛋白質及滲出體質的嬰兒。 無論哪種類型均有瘙癢,哭鬧少寐,日久飲食減少、消化不良,腹瀉、哮喘等病反復發生,甚至影響生長發育。 三、嬰兒濕疹的治療 1、總體治療原則 用什麼樣葯物劑型治療濕疹依據濕疹表現而定,如紅腫明顯,滲出多者應選溶液冷濕敷,不可用油膏;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泥膏、油劑等;呈水皰、糜爛者需用油劑;表現為鱗屑、結痂者用軟膏。 濕疹可使用的葯物種類繁多,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葯。凡更換新葯前,一定把以前所用葯物清除干凈。在更換葯物時最好先在小塊濕疹塗擦,觀察效果,以決定是否使用。避免因葯物使用不當加重病情。 對濕疹不嚴重的寶寶,只需局部用葯,但不能自行濫用葯物,以免引起皮膚損害或感染。 2、冷濕敷療法 常用1:10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注意一定要使高錳酸鉀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高錳酸鉀會燒傷寶寶的皮膚),既使創面清潔,又起到殺菌收斂及氧化作用。 4~6層細紗布,以不滴水為適度,將濕紗布敷於創面,根據濕疹滲出物的多少來決定更換的時間和次數,當紗布吸收的滲出物已達半飽和程度,將紗布更換。每日二至三次。滲出物多時,濕敷時更應勤更換敷料,避免吸滿滲出物的敷料久停留於創面上,刺激周圍的正常皮膚,致使創面擴大。 對大面積的濕疹,應對葯物的性質、濃度和濕敷面積的大小,給以適當的注意。 如創面紅腫逐漸消退、滲液減少,創面已乾燥,即可停止濕敷,改用糊劑。 冷濕敷時請注意: ·濕敷面積不能超過全身面積的1/3,以免過度的體表蒸發造成脫水。 ·濕敷的液體不宜過冷,否則易引起代償性的血管擴張而致感冒。室溫低時應將葯液加溫後再濕敷。 ·如有感染者,用後的紗布應洗凈消毒(可煮沸消毒)後再用。濕敷液應新鮮配製,防止因溶液變質影響效果。 3、含皮質激素葯物的應用 含皮質激素的葯物外搽濕疹療效是肯定的,對輕症或范圍小的濕疹可以選擇;對面積大的濕疹或反復發作的濕疹,如果頻繁或大量或長期應用含皮質激素的葯物,會有全身和皮膚局部的副作用,全身副作用先不說,其皮膚局部副作用則提醒我們要慎重選擇。 含皮質激素葯物的皮膚局部副作用較突出的是葯物依賴性皮炎和反跳性皮炎。葯物依賴性皮炎指濕疹不能停用皮質激素類葯物。反跳性皮炎指皮質激素外用後,濕疹病情可以迅速好轉,但一旦停葯後,在一兩天內用葯部位(特別是面部)可發生赤紅、觸痛、瘙癢、裂口、脫屑,以致發生膿皰,濕疹更加重,當重新塗用激素後,病情很快好轉或消失;如再停葯,反跳性皮炎再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 盡量避免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皮質激素類葯物。 4、白三烯拮抗劑 研究顯示濕疹和哮喘發病機制類似,白三烯拮抗劑(商品名順爾寧)具有皮質激素的抗過敏作用,而沒有皮質激素的副作用,是防治哮喘效果確切的葯物。 臨床發現順爾寧用於治療嬰兒濕疹有好效果,應用方法是:嬰兒每晚服2~2.5毫克,一般服2周作用濕疹消失,嚴重嬰兒濕疹1個月左右消失。如果以後注意家庭護理,患嬰兒濕疹的寶寶就可以擺脫濕疹之苦。 5、中醫療法: 內治宜養血祛風,清熱解毒,佐以利濕。 驗方一: 【組成】生首烏15克、徐長卿6克、蟬蛻6克、金銀花6克、野菊花6克、苦參6克、生甘草5克、地膚子6克、白蘚皮6克、生薏米6克、茯苓皮6克、蒼術3克、茵陳6克、黃芩6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餵奶的嬰兒由母親服用,經過奶水便可得到治療;已斷奶的嬰兒,可每日服3—4次,少量頻服。治療7—14天左右,可好轉。 適當配合外洗葯也有一定的療效。可用金銀花10克,野菊花10克、蛇床子10克、生甘草6克。乾性濕疹可洗患處,每日2—3次;濕性濕疹外洗後再塗黃柏軟膏(黃柏粉3克、煅石膏粉9克、枯礬4.5克、青黛3克,加菜油適量調和),每日3—4次外用。 驗方二: 【組成】雲苓皮4克川萆薢4克土茯苓4克白術2克枳殼2克地膚子2克春砂仁2克。 【功用】:利濕清熱為主,且以健脾。 【主治】嬰兒濕疹濕熱型。 驗方三: 【組成】蒼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蒼術15克苦參15克生軍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 【用法】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後洗患處。每天1劑,早、中、晚各洗1次。此為2~3歲患兒用量,1歲以下患兒減量1/3。 【功用】解毒祛濕,消疹退斑。 【主治】嬰幼兒濕疹,症見前額、面部布滿丘疹樣濕疹,有黃色分泌物滲出,或全身處均散見,指紋紫紅,舌潤苔薄白。 驗方四: 【組成】內服方野菊6克銀花6克車前草9克生甘草5克地膚子9克白蘚皮6克米仁9克茯苓皮9克蒼
㈨ 剛出生的新生兒皮膚為什麼會發紅,何時變白
嬰兒的膚色可以是由帶紫色到帶粉色的灰色。有色人種的嬰兒的皮膚色素沉著生後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都不會明顯。許多嬰兒生下來皮膚色淺,後來變暗。如果嬰兒皮膚有一點青藍,這可能是由於呼吸道有粘液而引起的,大部分粘液被吸出,他咳出剩餘的。約在第二或第三天,嬰兒皮膚染上黃或橘紅色大約有一半嬰兒經歷有黃疸。這種顏... 色是由於嬰兒的肝臟不能排除血細胞分解產物而引起的,這些產物的積累會使皮膚看起來是帶黃色的或是橘紅色的。輕型的黃疸大約一周或10天就消失;如果嬰兒為母乳喂養會持續稍長一點時間。 寶寶才生下來一般的寶寶是發紅色的,也有一部分寶寶是很白的,不過經過很多的寶寶成長所見到的,寶寶生下來特白的大點的話就不會那麼白了相對會變的黑一些生下來紅一點的寶寶慢慢長的話就會越變越白的,也有極少數的寶寶變化是不大的,這個問題媽媽沒必要煩惱和擔心順其自然。
㈩ 嬰兒面部發紅!請問是怎麼回事
可能是胎記或者是有皮膚感染,建議去做一下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