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身體容易起雞皮疙瘩
擴展閱讀
黃褐斑的喝 2025-05-16 19:14:01
臉上長的濕疹是什麼原因 2025-05-16 19:05:36
廣東濕疣皰疹醫院 2025-05-16 19:04:50

身體容易起雞皮疙瘩

發布時間: 2021-02-16 10:37:47

㈠ 為什麼人一冷皮膚上就會起雞皮疙瘩

在寒冷時人體皮膚內的血管收縮,使血流量減小,同時皮膚出現「雞皮疙瘩」,這是皮膚內部的立毛肌收縮所導致的,皮膚上的汗腺分泌的汗液減少,防止蒸發帶走熱量,從而散熱量減小。

若在寒冷環境下,體內的冷覺感受器感受到外部溫度變化後就會變得興奮,並將這種興奮通過傳入神經傳導至下丘腦,下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也會興奮起來,將應對寒冷的信息通過傳出神經傳導出去,到達控制體內產熱的相關部位,快速反應起來。

比如「打哆嗦」就是產熱的重要結構「骨骼肌」不自主戰栗,增加產熱。另外,甲狀腺和腎上腺也會感受到「命令」,分泌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增多,這兩種激素作用於細胞,促進細胞新陳代謝,也使得產熱增加。

除此之外,機體還需要減少散熱。皮膚是主要的散熱器官,而皮膚的散熱機制主要是血管運動和汗腺活動。於是,在寒冷時人體皮膚內的血管收縮,使血流量減小。

(1)身體容易起雞皮疙瘩擴展閱讀

有趣的實驗

英國科學家曾針對2000名英國成年人進行過一次調查,他們發現,有77%的人曾經起過雞皮疙瘩,23%的人從未有過這種經歷。近日,英美一項聯合研究發現,愛起雞皮疙瘩的人更健康、更友善,也更富有創造力。

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副教授魯賓·默菲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馬休·薩克斯對100名研究對象進行測試。參試者觀看一場精彩的45分鍾夏季演唱會後,有55%的人表示自己在觀看過程中起了雞皮疙瘩,其餘人則沒有。此後,研究人員詢問他們對生活前景、情感認知、自我身心健康等問題的看法。

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起雞皮疙瘩的人中,有88%認為這場演唱會令自己感到幸福,66%認為自己身心非常健康,80%稱自己比較隨和且感情豐富,對烘焙、繪畫和寫作等創意活動充滿濃厚的興趣。而在沒有起雞皮疙瘩的參試者中,這一比例分別僅為80%、46%和63%。

㈡ 身體很容易就起雞皮疙瘩

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當天氣寒冷,身上的衣服不夠暖和時,不但會感到很冷,全身哆嗦起來。而且皮膚上會起一層雞皮疙瘩。這是因為人的皮膚除了保護我們內部器官、排泄汗液外,還可以調節和保持體溫。當皮膚受到冷刺激時,皮膚下面的感覺細胞會立即通知大腦,使人感覺冷,同時也使汗毛下的豎毛肌收縮,使汗毛豎直起來。這時皮膚表面變得很緊密,形成一層保護牆,阻止體內熱量的散失。豎毛肌收縮的時候,會拉動毛根,於是汗毛就直立起來。要把汗毛扳直,就會把皮膚帶起一塊,於是形成一個個小疙瘩,看上去像去了毛的雞皮一樣,所以起名叫雞皮疙瘩。起雞皮疙瘩是皮膚自衛作用的一種表現。它提醒人們「注意保暖,小心受涼」。這時,你就應該馬上採取保暖措施,以免引起傷風感冒。

人們不光遇冷會起雞皮疙瘩,有時聽到刺耳的聲音,看到惡心怕人的事物,毛發也會豎立起來,身上起一層雞皮疙瘩。

起雞疙瘩對滿身長毛的動物來說,有明顯的自我保護功能。這些動物遇冷軟毛豎立起來,使軟毛蓬鬆起來,這樣更能保暖防寒。人的祖先古猿也是滿身長毛的,人在進化過程中體毛已逐漸退化,但是起雞皮疙瘩以禦寒這一生理功能還是延續保留下來了。
參考資料:http://www.xxepi.com/lszy/ztaids/qwjpx/pf/20.htm

㈢ 經常起雞皮疙瘩是怎麼回事呢

要明白這件事的道理,就要先把皮膚的構造弄清楚。皮膚分為三層,最外面一層叫表皮,表皮的最外面是透明的角質層,這一層質地比較硬,有保護下面各層組織的功用。角質層在身體各個部分的厚薄不一樣,凡是經常受到壓擠和磨擦的部位,角質層就厚,否則就薄。比如腳底板的角質層就厚達0.5毫米,而臂部的內測,就只有0.02毫米。角質層下面是透明層和顆粒層。顆粒層的細胞很活躍,不斷繁殖,繁殖後又逐漸變化成角質層,逐漸上推。人的皮膚受傷後,就靠這些細胞的繁殖,而使傷口癒合。顆粒層的細胞內還含有色素,色素多了,人的皮膚就發黑,少了,皮膚就白些。 表皮下面一層叫真皮。真皮的外形呈波浪起伏狀,凸出的部分叫乳頭,這里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司管皮膚上的各種感覺。 真皮下面是第三層,叫皮下組織。這里組織較疏鬆,含有不少脂肪,還有神經、血管等。 在皮膚上還有毛發,毛發有粗的(如頭發),有細的。這些毛發末端伸出表皮,露在皮外,有點歪歪斜斜,而不是筆直地插在皮下組織里。除去毛發外,還有汗腺、皮脂腺、立毛肌。汗腺是排泄汗液的,出汗起著調節體溫的作用。毛發的根部,連著一條細小的肌肉,叫立毛肌,或豎毛肌。肌肉的另一端連在真皮層。在豎毛肌與毛發所形成的夾角里,正好有皮脂腺,皮脂腺是分泌油質的,頭皮里油脂特別厚,就是皮脂腺大量分泌的結果。 身體肌肉分兩類,一類是可以隨意活動的,比如胳膊、腿腳上的骨骼肌,想動就能動起來。另外一類是不能隨意活動的,主要是平滑肌。比如胃、腸、氣管、食管……等器官上的肌肉,豎毛肌也是一種平滑肌。平滑肌是由身體的植物神經支配的。其中的交感神經系統,就司管平滑肌豎毛肌的收縮。當人體的皮膚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時,交感神經就興奮起來,支配豎毛肌立即收縮。 豎毛肌收縮後,皮膚上就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因為毛發被豎毛肌從根部拉緊了,歪斜的毛發這時候豎直起來了,豎直的毛發又把毛孔帶起一塊小疙瘩,於是就產生了雞皮疙瘩。人體在發燒初起時,由於皮膚上的血管發生收縮,流到皮膚的血液變少了,所以皮膚的溫度降低了,人也會象被風吹著一樣感到寒冷,也會起雞皮疙瘩。 人體的頭發很長,一般說,豎毛肌無法把它拉直了。但如果人留的是短發,在憤怒時,由於交感神經受刺激,頭發也可能直立起來。古代文人寫文章,把這叫「怒發沖冠」,是誇大其詞的。 起雞皮疙瘩後,豎毛肌的收縮還產生另一種現象,就是它把夾在毛根附近的皮脂腺擠壓了,把皮脂腺內的油脂順著毛發壓到皮表上,使皮表的油質增多。油質一般不易傳熱,有助於防止體溫進一步散失,同時又可以使毛發光澤,不易乾折。

㈣ 經常起雞皮疙瘩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沒有啊,起雞皮疙瘩是因為皮下豎毛肌收縮,連帶的把附近皮膚也拉過來了,所以皮膚在÷上就形成一個個的小突起。

㈤ 為什麼我身上老是起雞皮疙瘩

人在感到寒冷或者害怕時,皮膚的毛孔會很快緊縮,形成人們俗稱的雞皮疙瘩。有些動物也是如此,比如公雞在打鬥時會把脖子部位的羽毛豎起,既有示威的意味,也是由於緊張的緣故。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呢?日本皮膚學專家北島康雄說,起雞皮疙瘩是恆溫動物為保存一定體溫而特有的生理現象。當大腦感知到寒冷、緊張或恐怖時,緊張與興奮時工作的交感神經產生作用,牽動體毛的立毛筋收縮,從而導致雞皮疙瘩出現。
立毛筋位於體毛根部附近,它一收縮,平時橫著的體毛就豎立起來,毛發根部周邊隆起,形成像鳥類皮膚一樣疙疙瘩瘩的形狀。起雞皮疙瘩後,除了肌肉收縮產生熱量外,關閉毛孔還有禦寒的效果。體毛長的動物豎起體毛後,體毛之間產生的空隙有利於保溫。
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當天氣寒冷,身上的衣服不夠暖和時,不但會感到很冷,全身哆嗦起來。而且皮膚上會起一層雞皮疙瘩。這是因為人的皮膚除了保護我們內部器官、排泄汗液外,還可以調節和保持體溫。當皮膚受到冷刺激時,皮膚下面的感覺細胞會立即通知大腦,使人感覺冷,同時也使汗毛下的豎毛肌收縮,使汗毛豎直起來。這時皮膚表面變得很緊密,形成一層保護牆,阻止體內熱量的散失。豎毛肌收縮的時候,會拉動毛根,於是汗毛就直立起來。要把汗毛扳直,就會把皮膚帶起一塊,於是形成一個個小疙瘩,看上去像去了毛的雞皮一樣,所以起名叫雞皮疙瘩。起雞皮疙瘩是皮膚自衛作用的一種表現。它提醒人們「注意保暖,小心受涼」。這時,你就應該馬上採取保暖措施,以免引起傷風感冒。
人們不光遇冷會起雞皮疙瘩,有時聽到刺耳的聲音,看到惡心怕人的事物,毛發也會豎立起來,身上起一層雞皮疙瘩。
起雞疙瘩對滿身長毛的動物來說,有明顯的自我保護功能。這些動物遇冷軟毛豎立起來,使軟毛蓬鬆起來,這樣更能保暖防寒。人的祖先古猿也是滿身長毛的,人在進化過程中體毛已逐漸退化,但是起雞皮疙瘩以禦寒這一生理功能還是延續保留下來了。

㈥ 身體忽冷,還起雞皮疙瘩是怎麼回事

親,您好來!您好,平時注意保暖,天冷源加衣,晚上注意蓋被子,春季多捂,避免過早更換涼薄衣物,多喝熱水,注意飲食的營養健康,多食用性溫的食物,不吃生冷、刺激的食物,不吃性涼的食物。蔬菜避免食用苦瓜等清熱食物,食用富含膠原蛋白、含有脂肪的肉類,多吃性溫水果如芒果、菠蘿、桃等等。起雞皮疙瘩是人體在受到外界刺激後的一種應激反應,是人體抵禦外界刺激的正常的反應,不是什麼毛病,也就不會有害,但如果經常這樣的話能說明你的身體過於敏感。
立毛肌活動受腎上腺素能交感神經支配,當發生恐懼、害怕等精神情緒變化時,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水平增高,立毛肌收縮,毛發直立,即發生所謂的毛骨聳然、起雞皮疙瘩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