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疙瘩腦井陘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疙瘩腦井陘

發布時間: 2021-02-15 18:21:34

1. 井陘社會經濟條件

井陘歷史悠久。早在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冶河下游的東元村就已有古人類生息。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測魚、胡家灘、天長鎮一帶,已有人類原始居民聚居。據對胡家灘、呂家、段庄、馬村等地發現的陶器、石器等物考證,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這表明最遲在原始社會晚期,井陘境內已有人類聚居。相傳,陶唐時區別寰宇,北曰冀州,井陘為冀地。虞舜分冀為幽、並,井陘為並州地。三代時,井陘為冀州地。春秋時屬鮮虞國。明,洪武二年 ( 公元1369年) ,井陘為京師真定府屬縣。清,井陘為直隸省真定府屬縣。雍正元年(1723年) ,因避世宗胤禎諱,改真定為正定。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井陘為直隸省正定府屬縣。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井陘為直隸省范陽道屬縣。民國三年(1914年),改范陽為保定,井陘為保定道屬縣。

1928 年6月28日,改直隸省為河北省,井陘為河北省屬縣。1937年10月14日,日軍侵入井陘,井陘以鐵路為界分設路南、路北二(區)縣。1948年3月,井陘路南、路北合並,為晉察冀北嶽行政公署第4專區所轄;是年5月,井陘為華北政府北嶽區行政公署所轄。1949年1月,井陘為華北政府建屏專署轄縣;同年8月1日,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市成立,井陘為河北省石家莊專區所轄。 1958年11月 5日,井陘、獲鹿合並,稱井陘縣,治所在微水;同年12月11日,井陘、獲鹿分立為井陘區、獲鹿區,為石家莊市所屬。1960年3月,井陘、獲鹿二區復並為井陘縣,為石家莊專區屬縣;同年 6月,獲鹿從井陘劃出單設獲鹿縣,為石家莊市橋西區所轄。1961年5月,獲鹿再次並人井陘縣; 1962 年復分為井陘、獲鹿二縣。 1978年,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地區改稱行政公署,井陘為石家莊地區行政公署屬縣。1984年1月,井陘為石家莊市屬縣至今。

★ 行政區劃

1985年井陘縣所轄6個區42個鄉鎮,分別為微水區(轄微水鎮、長崗鄉、岩峰鄉、上安鄉、西方嶺鄉、南良都鄉、吳家窯鄉、北正鄉) 、城關區(轄城關鎮、於家鄉、板橋鄉、山北鄉、南張村鄉、高家莊鄉、南峪鄉、台頭鄉)、威州區(轄威州鎮、南固底鄉、孫庄鄉、北防口鄉、莊子頭鄉)、小作區(轄趙庄嶺鄉、庫隆峰鄉、南陘鄉、方山鄉、桃林坪鄉、桃王莊鄉、米湯崖鄉、辛庄鄉、東西坪鄉)、南障城區(轄南障城鎮、支沙口鄉、南蘆庄鄉、南王莊鄉、梅庄鄉)、測魚區(轄測魚鎮、白城鄉、南蒿葶鄉、杜家莊鄉、景庄鄉、固蘭鄉、胡家灘鄉)。

1988年11月,根據省、市統一部署,井陘縣撤區並鄉建鎮,撤銷6個區,將42個鄉鎮合並為10 個鄉鎮、 11個鄉,合並後的鄉鎮為:微水鎮、上安鎮、天長鎮、秀林鎮、南峪鎮、威州鎮、小作鎮、南障城鎮、蒼岩山鎮、測魚鎮、南良都鄉、吳家窯鄉、北正鄉、於家鄉、孫庄鄉、南陘鄉、桃王莊鄉、辛庄鄉、南王莊鄉、南蒿葶鄉、景庄鄉。1996年1月,井陘縣並鄉擴鎮,將全縣 10 個鎮、 11 個鄉合並為 10 個鎮, 7 個鄉,合並後的鄉鎮為:微水鎮、上安鎮、吳家窯鄉、北正鄉、天長鎮、秀林鎮、於家鄉、南峪鎮、威州鎮、孫庄鄉、小作鎮、南陘鄉、辛庄鄉、南障城鎮、南王莊鄉、蒼岩山鎮、測魚鎮。 2000 年 1 月,井陘縣成立城區街道辦事處,下轄雙槐、桃園、韓信街、會里四個居民委員會。 2004 年井陘縣轄一個城區街道辦事處, 17 個鄉鎮、 318 個行政村。

★ 人民生活

1985 年以來,隨著井陘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縣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居民生活正從溫飽型向小康型乃至富裕型轉變。2004年全縣職工年平均工資 941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42元,分別是 1985 年的8.8倍和9.4倍,年平均增速分別為12.1%和12.5%,2004年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 ( 恩格爾系數指食物消費支出佔全部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越低,說明居民生活水平越高,40%—50%為小康,小於40%為富裕 ) 為39.9%,全縣平均水平已達到富裕程度。撫今追昔,滄海桑田,變化的翻天覆地,從「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夢想到今天的電腦、小汽車以至旅遊休閑,反映出改革開放政策的巨大成功。

2004 年全縣總戶數104856戶,總人口319791人,戶均3.0人,其中男性153002人,信教(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教徒5700餘人,全縣姓氏共有292個,萬人以上姓氏有王、李、高、張、劉、梁、許、趙。20年來,人口總量增加28001人,但人口出生進入了低生育水平,人口預期壽命升高,且文化素質普遍上了一個層次。隨著社會的進步,多數家庭以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為榮,基於對婚姻質量的關注,離婚率和再婚率都呈現上升趨勢,家庭教育以品德和文化教育為主,贍養老人費用增加,而且更注重感情投資,家務勞動逐漸現代化。居民習俗在傳承與發展中演化,充分顯現出了經濟增長、科技進步、觀念更新的社會發展進程。

★ 地理位置

井陘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陲。北鄰平山縣,東部和東南部與獲鹿、元氏、贊皇三縣毗連,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縣、平定、昔陽三縣接壤;位於北緯 37°42′— 38°13′,東經 113°48′— 114°18′之間。縣城微水鎮東距省會石家莊市 40 公里,東北距首都北京350公里。全縣總面積為 1381 平方公里(207.15萬畝 ,其中耕地36萬畝,占總面積17.4 %。 2004 年人口總數319791人,每平方公里232人。井陘以地形而得名。 [ 唐 ] 《元和郡縣志》記載井陘名稱由來稱「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井陘」。又[宋]《太平寰宇記》說:「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陘,故謂之井陘。」井陘是太行八陘之第五陘。《述征記》載:「太行首起河內(今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北至幽州(今河北北部),凡八陘:第一軹關陘,第二太行陘,第三白陘,第四滏口陘,第五井陘,第六飛狐陘,第七蒲陰陘,第八軍都陘。」井陘又被稱為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塞 ? 太汾、冥厄、荊阮、方城、井陘、令疵、句注、居庸」。井陘境內崇山峻嶺,地勢險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著名的韓信背水列陣攻克趙國之戰,就發生在今微水鎮一帶。

★ 經濟發展

井陘縣的經濟體制改革以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開端,到2004年底已經走過了整整二十六個春秋。198 年以後,全縣經濟體制改革作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節的縣屬工商企業改革,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從國有民營、公有私營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從明晰產權到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都進行了認真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改革經驗。1995年後,井陘縣拉開了產權制度改革的序幕,對國有工業企業和部分商業企業進行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受到國家體改委的肯定。2002年,井陘大膽借鑒外地經驗,在全市率先提出轉變職工身份,依法處置土地科學設置股權,完善內部法人治理結構,受到市政府體改辦的高度重視。2003年10月,井陘縣審時度勢,確立了以「一退(國有集體資本退出 、兩轉(企業轉變性質,職工轉變身份)、三增(資產增值、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為主線,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的企業改革思路,展開了企業改革攻堅戰。井陘在全力推進縣屬工商企業改革的同時,對宏觀調控體制、財政、金融、稅收、價格、物資、外貿、供銷社乃至鄉鎮企業改革也都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並取得顯著的成績。

★ 教育事業

1985—2004年的20年間,井陘教育事業在改革中發展,在改革中調整,呈現出嶄新的局面。全縣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深化教育領域的各項改革,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民辦教育等方面都有了較快發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全縣教育結構不斷調整,中小學布局逐步趨於合理。全縣教師隊伍結構也發生了根本變化,教師學歷達標率和業務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2004年,全縣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合理利用教育資源,優化人才配置,從而加快了教育現代化的步伐。期間,井陘縣獲得全國掃盲先進縣和全國「兩基」工作先進縣榮譽稱號,還連續5年被省市評為成人教育先進縣和改善辦學條件先進縣。

★ 文化事業

1985年至2004年,井陘的文化體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隨著人們的文化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的追求和參與也越來越多、越大。為了滿足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縣委縣政府先後投資 800 余萬元,建起了「井陘文化中心大樓」和「井陘宣傳文化中心大樓」,使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進一步提高。1985年後,井陘縣以文化館為主要陣地,聘請省、市專家,對縣域內熱愛文學、書畫、攝影等方面的人才進行培訓,培養了一批優秀文化人才。除此之外,還積極鼓勵人們組織民間文化組織,使井陘的文化氛圍更濃、更強,既豐富了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又保存了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井陘的體育事業發展很快,各種體育組織不斷產生,並積極開展活動。群眾體育活動遍及城鄉。在省市舉辦的各項賽事中,連連奪冠,截至2004年底,共有39項創河北省紀錄,2項創全國記錄,1項創世界紀錄。文化體育事業的繁榮發展,使井陘的知名度不斷提高,1996年,井陘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1999年被河北省評為「文化先進縣」。

★ 科技事業

1985年後,井陘縣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需要上抓好科技開發、創新和成果轉化,加速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縣、鄉 ( 鎮 ) 、村相繼建立了技術服務組織,形成三級科技網路;同時,實行科技「雙放」政策,促進了科學技術在工礦企業和農村的推廣,實現了生產單位和科研機構互惠互利,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縮短了科研和成果轉化的周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1988年,井陘縣科技戰線實行了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科技人才職稱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為大幅度提升科技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截至2004年,全縣共取得科技成果126項。其中3項居國際先進水平,21項居國內領先水平,55項達國內先進水平,部分科技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為鼓勵科技人員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勇於創新,大膽改革,縣委、縣政府制定了獎勵制度,先後頒發縣級科技進步獎550項,組織推薦156個項目和成果參評省市獎勵,獲省市科技進步獎58個,獲省市科教興山創業獎54個。井陘縣先後被評為科教興縣先進單位、河北省科教興山示範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 衛生事業

1985年至2004年,井陘縣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發展。醫療環境大為改觀,先後投資5486萬元改善醫療環境。其中投資1223萬元拆建、興建縣醫院門診樓、病房樓、辦公樓、傳染病分院、職工宿舍樓,建築總面積23495平方米;投資780萬元興建縣中醫院門診樓、病房樓、急診病區、職工宿舍樓,建築面積7290平方米;投資250萬元,興建防疫站門診樓、疾病控制中心,加強了對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督管理,建築面積2158.5平方米;婦幼保健醫院租賃原汽車站,租賃面積 1200 平方米;投資45萬元拆建了縣衛生學校;採取「公助民辦」形式累計投資1240萬元,興建、拆建、改造 5所中心衛生院、12所鄉鎮駐地衛生院和24個門診部。醫療病床由256張增加到 906 張,空調病房、單人病房應運而生;救護車由2輛增加到13輛。醫療設備功能更全更先進,10萬元以上醫療設備增加到24(套)件;醫療技術隊伍相應擴大,全縣擁有各類醫務人員1622人,其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增加了42%。醫療技術水平明顯提高,開顱、開胸等高難度手術能獨立開展,過去的一些不治之症得到有效根治。葯品市場管理日臻完善,批發零售經營有序,醫葯監督執法有力,為全縣人民的醫療衛生保健提供了可靠保障。

★ 自然資源

井陘縣礦產資源種類較多,非金屬礦產豐富,質量、數量上占優勢。截至2004年底井陘縣發現70種可利用的礦產資源。其中,能源類礦產主要有煤炭,黑色金屬礦產主要有鐵,有色金屬礦產主要有鎳、鉛、鋅、銅、銘等5種,貴金屬礦產主要為銀,稀有稀土及散元素礦產主要為鍺礦,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主要有熔制性石灰岩、耐火粘土、冶金用白雲岩、冶金用砂岩等7種,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電石用灰岩、制鹼用石灰岩、磷礦等9種,特種非金屬礦產4種,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39種,水氣礦產主要有礦泉水、二氧化碳2種,其中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38種,已開發利用的 26種。井陘縣是河北省電石用灰岩和制鹼用灰岩的重要產地,其儲量居全國第三位,居河北省第一位,質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 井陘氣候

境內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降水主要源於東南季風,每年隨季風到來的遲早與強弱,呈現年際和季節降水量變化。境內氣溫年際變化不大。井陘氣象站觀測顯示,1985—2004年,多年平均氣溫13.1 ℃ ,年均氣溫最高的 1998 年達14.1 ℃ ,年均氣溫最低的 1985 年為12.1 ℃ ,年均最高最低氣溫相差 2 ℃ 。

★ 環境保護

改革開放20年來,建材、化工、陶瓷和煤炭成為井陘縣域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這些產業極易造成水、大氣和垃圾污染。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井陘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發展道路,自覺加大環境保護和防污治污力度,逐步由「先發展,後治理」轉變為生產能力建設改造與環境保護措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運行的軌道,使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縣域環境質量明顯提高。

★ 社會保障

20 世紀80年代後,井陘的社會保障工作在改革中不斷向前推進。2002年7月縣「勞動人事局」更名為「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井陘縣打破原來由國家和企業包攬一切的社會保障體制,實行單位、個人分別負擔的企事業單位職工社會保險制度,以職工基本養老、基本生活和城市低保「三條保障線」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制基本形成。1997年以後,全縣社會保障工作以「兩個確保」(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確保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為重點,不斷加大社會保險費征繳力度,多方籌措資金,確保了企業離退休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和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2. 井陘礦區哪裡的蘋果好吃

井陘縣的蘋果洛陽村不得不提,凡是吃過洛陽村蘋果的,都說井陘縣洛陽村的內蘋果容無以倫比,幾十年來,洛陽村的果農們勤勤懇懇的紮根在自家的果園里,想著法的讓自家的蘋果變好吃,幾十年如一日,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到外地考察,嘗盡各地蘋果,終於,洛陽村的蘋果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又甜又脆,誰來了都必須帶些走,饋贈親朋……
井陘縣洛陽村處於井陘縣跟平山縣交界處,石家莊西王客運站乘車可以直達果園,蘋果熟的時候,大家不妨到那裡光顧一下,滿山的蘋果樹,滿樹的蘋果,去了就不想走………………

3. 井陘閑飯怎麼做

井陘的「閑飯」——顧名思義應該是在農閑的時候吃的飯。但俺認為,叫「咸飯」或是「鮮飯」也能說得通,因為井陘的「閑飯」是要放鹽的,說它是「咸飯」不能說為過吧;說它是「鮮飯」,是因為用來做飯的主料都是一些新鮮的時令瓜果蔬菜,也不能說不對吧。但是,把它定義為「閑飯」乃是鄉親們不爭的事實。
在很早以前,生活拮據,經濟匱乏,村裡的人們在農閑的時候,是捨不得吃細糧的,地處山區的井陘人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飲食習慣:把時令的瓜、菜混在一起,加上小米、小玉米餅等等混在一塊兒煮,有條件的鍋里再放些雜面條兒、綠菜葉兒什麼的。鍋里的小米是不變的,而瓜菜是隨季節變化的。
夏季閑飯。夏季做閑飯比較簡單,多是用西葫蘆做主料,配上小米、雜面條兒什麼的一起煮,等煮到西葫蘆與小米和湯完全融合,放上適量的食鹽即可,對了,可不要忘了放點兒菠菜葉兒。
秋季閑飯。要說閑飯,數秋季種類繁多,因為秋季的瓜菜種類繁多啊。最數常見的就是北瓜閑飯了:它以北瓜為主料,把北瓜切成一公分厚,三公分長的塊兒,配上紅薯、小米、玉米栗、雜面條兒,等把北瓜煮到瓜肉成須狀就行了,最後放上食鹽和一些小白菜葉兒什麼的;還有就是以紅(胡)蘿卜為主料,把紅蘿卜切成細絲,在入鍋前先用熱水抓洗一下,放上小米、玉米栗等一起煮,當然啦,雜面條兒和綠菜葉兒及食鹽是不可少得啦,不然的話,做出來的閑飯是不會有滋味的。切記了,北瓜和紅蘿卜最好不要放在一起煮,它們結合做出的閑飯不好吃;北瓜和紅蘿卜無論是採用哪種做主料,都可以放些蔓菁(俺們這兒叫菜根)片或絲,這樣的話,味道會更好;也有在北瓜閑飯里放些紅薯塊的,這樣的閑飯也挺好吃。
冬季和春季的閑飯基本上和秋季的差不多,只不過有的是用曬乾的瓜干、蘿卜片做主料,不過,還是用冬儲的北瓜、紅蘿卜為好,這時候的玉米栗就只好用在冰箱里凍著的哪些「備貨」了。也有在鍋里拌一些小玉米疙瘩和煮點兒小玉米餅子的,為的是增加飯的粘稠度或代替干糧,現在很少有人這樣做了。
起初,當地百姓因為糧食不富裕,做閑飯想出的是裹腹充飢的辦法,「糠菜半年糧」嘛。時至今日,井陘閑飯已成了招待城裡人和遠來客人的美味.尤其是符合現代人減肥健美健康的追求。所以,就是當地的賓館、飯店也做起了閑飯,食客們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似乎再吃上一碗鮮美的閑飯才算圓滿。現在閑飯已成了井陘「農家飯」的主打品牌,家家戶戶每天晚上做閑飯已是「約定俗成」的習慣。
做閑飯最好是用鐵鍋,而且是把鍋架在柴火或炭火上做出的才有味道。只可惜,現在的人們很少這樣做了,大都用上了液化氣、煤氣或是電磁爐,鍋也是改用鋁鍋或鋼種鍋了,雖然沒有用鐵鍋在炭火上做出的地道,但因為用料和工序不變,也是很不錯的。做閑飯的關鍵是用火和時間的掌握,水燒開後放入主料和小米及玉米栗什麼的,再用大火燒開後改用中火,並把鍋蓋支起點兒或是錯開一點兒,為的是讓鍋里的東西一直保持沸騰且不被溢出來。做閑飯的時間最好不低於一個小時為宜,等到鍋中的湯稍帶糊狀時放入雜面條(最好是濕的,若是乾的,要早點兒放)和綠菜葉,哦,還有一點兒,就是別忘了少放點兒食鹽。

這是妻子做好的(紅蘿卜絲)閑飯,不錯吧!稠稀適中,色澤鮮艷,反正俺是看著就想吃。

4. 從小長一種疙瘩開始長一片紅後來起水泡請問是什麼病

你這有點像是白琣,琣字是病字頭下琣右邊部分,並不是這個字,只是聲音同陪.
你是濕版熱權郁發白琣 發熱身痛,是濕熱之邪留戀氣分,鬱蒸肌表 胸腹白琣,是邪熱與濕相合,郁阻氣分而釀發 有汗不解.

夏秋交際的時候,正是長夏濕熱季節,濕熱體質,脾虛失運,汗出不暢的人最易誘發.

手腳四季發熱,多為陰虛有熱.一年四季喜歡吃冰的東西,易傷脾胃.
橙子,韭菜不是寒性的,喜歡吃各種肉類,肉生濕.

治療需要健脾益氣清熱利濕.具體要辨證.
你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舌質舌苔顏色?大小便情況?有什麼樣的飲食起居生活習慣?心情睡眠和運動情況?

5. 天天象棋井陘之戰的走法

下棋步驟:來前車退一,士源6退5,馬六進四,將4進1,馬四退五,將4平5,後車進三,士5進6,後車平四。


怎麼都是光提問,不採納


手機請看鏈接:

http://image.qqchess.qq.com/ok/QQChessH5/index.html?file=


以上是85關井陘之戰過關動態棋譜,將鏈接地址復制粘貼到瀏覽器,通過瀏覽器打開鏈接地址即可觀看


電腦請看圖片,,注意圖片棋子會在10秒內動起來!!!

6. 井陘縣深化鄉鎮改革方案

打開當地政府公示欄的規劃查看一下。

7. 井陘方言的名詞

普通話 井陘方言
太陽 日頭,又稱爺兒爺兒,北部又稱老爺兒,西部又稱太陽爺兒。
月亮 月臉兒。 北部又稱月光,南部又稱月兒,西部又稱月兒佛佛。
陽光 陽婆兒,城關發音是:「仰盤兒」yang pan er。
打雷 響忽雷,也可稱響雷。
小雨 蒙生雨
陣雨 過陰雨
鵝毛大雪 膿包雪。
雹子 雹,北部又稱冰雹或冰塊。城關附近沒有陽平聲,所以發出的音應該是「包的」。
冰 冰凌,南部又稱凍凌
雷陣雨 忽雷雨
地震 地動。 普通話 井陘方言
伏天 伏里天
去年 年生,北部又稱年時、頭年、頭年來、上年等
前年 大前年(指去年的去年)
大前年 前前年(指去年的前年)
前年的前年 大前前年
明年 來年,又稱為過年。
後年 大後年(指明年的明年)
大後年 老後年(指明年的後年)
今天 今啦,又稱今兒。城關附近是:今兒啊
明天 明兒啦。東部稱明兒個,南部和北部稱明兒,城關附近是:明兒啊。
後天 後兒啊,又稱後兒,城關附近是:不發「hou」音,應該是he r 啊。
大後兒 外後兒啊
後天的後天 老外後兒啊
昨天 夜來,北部稱夜兒(個)
前天 前日,前兒
大前天 大前日,大前兒
前前的前天 前前日(呵呵,有這么說的嗎?)
前天的大前天 大前前日
清晨 早起,又稱清早、天光、早起來。如果早上三四點的時候,稱呼為「午更jing歸兒guir來」
上午 前晌,又稱前半天、上半天、南部又稱起陽。
中午 晌午,晌乎
下午 後晌,又稱後半天、下半天、過晌午、後昂。
白天 日里,又稱日間、白里等
晚上 黑呀,又稱夜裡。 普通話 井陘方言
父親 爹,又稱大(好像是晉語系)
母親 奶,又稱奶啊、牙。本部稱買買、買瞞,南部當面稱嬤,對人提起稱媽,東部稱噯牙
丈夫 當家的,又稱俺家的(那個),爺們、掌櫃來等,老年的婦女還稱老頭子。或指孩子稱「他爹」。
妻子 內當家的,又稱俺家裡邊的、俺做飯的(那個)、俺屋裡頭來(那個)等,方嶺一帶稱室婦。
弟弟 兄弟
妹妹 姊妹
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 老老
外祖父 姥爺
外祖母 姥娘
伯父 大伯、伯伯
伯母 大大
舅舅 娘舅
舅母 妗子
女婿 女婿漢
內兄 大兄哥
姨母 姨姨
小男孩 娃子,又稱小的,南部東部又稱小小們
女兒 閨女、閨妮
老頭兒 老漢,又稱老頭頭
已婚男子 漢們
已婚婦女 老婆們、娘兒們
同姓之人互稱 當家子(互稱)
同名之人互稱 對號。(互稱)
廚師 伙夫
醫生、教師 舊稱先生
禿子 光葫蘆頭
駝背 爆鍋兒、羅鍋兒
游手好閑的人 燎干件子
好鑽牛角尖的人 死雞頭,又稱雞磨頭
冒失鬼 臟湯官兒
轉眼不認帳的人 牛頭官兒
行為特別的人 外五行
吝嗇鬼 干蒜皮
做事糊塗的人 麵糊鍋子
心計多的人 鬼頭
不識相的人 籬笆頭(本意是推得凹凸不平的頭,比喻為不識相的人)
無用之人 踹貨,東北部又稱爬瓜
比較牛氣的人 鬼乍神經來 普通話 井陘方言
螞蟻 蚍蜉[pi·hu],又稱騷蟻
蟈蟈 土蚱兒
牛虻 瞎蠓
螻蛄 拉虎
蜻蜓 螞螂的
蜣螂 屎殼螂
地蟲 潮蟲,又稱潮泥蟲
螳螂 坎戶螂,又稱猴螂子
土元 鞋底片
熒火蟲 棉花蟲,西部、南部又稱明火蟲
蚯蚓 曲蟮
蟬 熱嘀啦,又稱季鳥、熱它啦
蝸牛 牛牛哥,南部稱為轉之牛
蟋蟀 寒伶兒,南部稱為吱吱油、吱吱啦
蒼蠅 蠅子
蚜蟲 油蟲
蜜蜂 蟛兒。(南部所謂蟛兒是指一種不採蜜卻專吃蜜咬死蜜蜂的馬蜂)
臭蟲 秕虱
蜘蛛 蛛蛛
蚊子 蠓子
蝙蝠 野屁虎,又稱尿螵虎
金魚 五色魚(僅老年人這樣用)
鱔 長蟲魚
蛇 長蟲
蜥蜴 蛇出連兒
壁虎 蠍虎的
啄木鳥 嘣叭木
貓頭鷹 呱呱油
公雞 叫明雞
烏鴉 老鴰,南部又稱老哇
麻雀 家雀兒
老鷹 水溜溜
黃鸝 黃虎
蚌 海簸箕
老鼠 耗子、老書(陰平聲)
田鼠 格羚
鼬鼠 黃鼬,又稱黃鼬子
牲口 頭虎
玉米 玉茭
白薯 山葯
馬鈴薯 山葯蛋、猴兒頭、猴兒頭山葯
向日葵 朝陽花
洋白菜 回回白,又稱回子白
蔓菁 菜根(特別注意:在井陘話中,菜根和蔓菁是有區別的。菜根是扁圓的,蔓菁是稍長的)
黃花菜 針金
楊樹 大楊
椿樹 穀穀青 普通話 井陘方言
頭 腦瓜兒,又稱腦袋、腦瓜子
額 天堂,又稱腦門兒、囪門兒、葉柳蓋兒
相貌 眉眼兒,又稱長相、模樣、面目、人材等
舌頭 口舌
臼齒 嚼牙
脖頸兒 脖梁骨,又稱頸梗
胳臂 胳膊[bao],又稱手膀
乳房 奶。(乳頭稱奶頭,乳稱奶水),城關又稱寶寶(音),西部稱媽媽
膝蓋 圪頂蓋 井陘方言詞 釋義
溫溫水 半開不開的水
烏塗水 開水摻合冷水後的溫合水
糜 用瓜、紅薯和小米、紅棗等做成的稠飯,一般農歷臘八食用。又稱臘八糜、臘八粥。城關附近應該是發「mei」這個音。
鹹食 用白面混合上細小的菜葉,加鹽,加入適量的水,調成粥狀的麵糊糊,再用煎盤煎成柔軟的餅狀食品。南部又稱為餅子。
餅折 米面發酵後攤在餅遮鍋內烙成的餅。(我小時候吃的是玉米面攤的,裡面放糖精,大概有七八毫米厚)
饒饒 用玉米面和菜葉摻和蒸熟的食物。饒,讀[nao]
餄餎 用白面、豆面或蕎麥面和好,以專用的餄餎床軋成圓柱形的面條似的食品,一邊煮一邊軋。
抿絮兒 將豆面、山葯面、玉米面和白面用水和勻,再用抿絮床抿入鍋內煮熟的一種食物,與餄餎有些相似,只是要短一些。
饃饃 圓饅頭
撧片兒 面片
卷子 用刀切成的方饅頭
扁食 餃子
團子 用米面或玉米麵包菜或豆餡蒸成的干糧,以餡分為菜團子和豆餡團子
窩窩 用玉米面蒸或烙熟做成的干糧,窩頭
咸飯 用小米、北瓜、雜面條、豆角、蔓菁/菜根、紅薯、豆錢等加鹽煮成的飯,不一定全放,至少有三樣以上,井陘一絕。(解釋得挺好)
繩頭兒 麻花
米湯 用米加水煮成的稀飯,米多的稱稠米湯,米少的稱稀米湯(呵呵,這個解釋真經典)
粥 用稷米或小米或大米摻入五分之一黃豆浸水後磨成的極細之末,放入開水鍋內,隨放隨攪,開鍋時所成的漿糊狀半流食。
干飯 大米或小米蒸成的飯。
撈飯 將米煮成半熟撈出再上鍋蒸成的飯。另註:吃的時候要用醬油、香油拌上,很好吃。
白面 麵粉
青醬 醬油
腥油 動物脂肪油
素油 香油以外的植物油
玉茭面 玉米面 井陘方言詞 釋義
擺糞 將糞成堆分散到田間。南部稱撒糞。
擦子 用粗樹枝編成的長方形農具,用來平整地面。
擦地 人站在擦子上,由牲口牽引,以將耕過的土地擦平,防止水分蒸發 。
鏵子 犁鏵
砘地 用砘子(一種用軸穿起打成石輪,可以轉動)將種好的地壓一遍,以防止水分蒸發。
種耜 耜(si 4聲),傳統的一種播種農具,在耕過的鬆土上一邊劃開溝一邊將種子播進溝中。一般由一人或多人在前拖拽,一人在後面掌控並晃動種耜的把手,這樣能使種子均勻的播種。
養種 播種
種脊 耬下下部入土處的兩股鐵尖。
乾打雷 1、光打雷不下雨。2、沒在下雨就播種。
碌碡 用來壓場或壓谷場的石磙。
杈子 翻場用的農具,有三股杈、四股杈和六股杈三種。
翻場 將場中穀物翻個,以使迅速曬干。
钁子 一種木柄鐵鉤的刨土農具。
剜地 掘地,又稱翻地。
禾鋤 本地鋤分兩種,小鋤又稱禾鋤
耬地 用大鋤鋤草叫耬地,用小鋤鋤草叫鋤地。
簸籮 用來曬米面或盛雜物的用器。有方形的,有圓形的。
找鐮 用來摘取禾穗的鐮刀,長三四寸,寬一寸左右,用麻繩穿入其兩孔,套在手上使用。 井陘方言詞 釋義
物件兒 東西
煤 無煙煤。西部所謂煤指煤面。
炭 煙煤。西部所謂炭指煤塊。
大灰 石灰
麵糊 用白面和水調製成的漿糊,一般春節貼對聯時用。老以前貼窗戶紙時也用,但現在很少見誰家還貼窗戶紙了。
耍燈兒 玩具
洋火、取燈 火柴
掃把 東南部稱掃帚為掃把
杌子 三條腿的凳子
桌、案子、台 桌子
地桌 一種小型桌子,有方形圓形兩種。
板矬兒 四腳小板凳,一般是配合地桌使用。
筷的 筷子
食匙兒 喝湯用的小勺兒。
麻勺 盛飯用的大勺
筲罐 西部稱水桶為筲罐
嗒兒 西部稱嗩吶為嗒兒
洋布 平紋布
屎布、墊布、墊底 尿布
圍圍 涎布
胰呀、胰子 肥皂
褂褂、布衫兒 短單衣
腰腰 坎肩
門限、門塹兒 門坎
灶火 指炕頭下安鍋那塊地方
做飯那兒 老年人稱廚房為做飯那兒
旮旯 牆角等偏僻處
茅子 廁所
頭虎圈 養牲口的圈
圪老 牆壁的內角
件兒、營生 活兒
土圪垃 土塊
塵土 灰塵
巴巴 大便
年歲 時間,又指年輕人的歲數。問老年人的歲數而稱年紀。

8. 井陘之戰的戰前情況

公元前205年閏九月,韓信、曹參擊敗代國的相國夏說,漢軍兵分兩路同時攻略趙、代。劉邦派陽夏侯陳豨繼續平定代地,另派張耳率領三萬漢軍與淮陰侯韓信、北平侯張蒼以及祝阿侯高邑率領單獨的缻度軍回合攻打趙國井陘關。曹參為了解除張耳、韓信漢軍後方後顧之憂圍困鄔城的趙軍戚將軍。公元前204年十月,張耳、韓信統率數萬精銳漢軍其中還包括非常精貴的兩千鐵騎,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對趙國發起攻擊。趙王歇、趙軍主帥陳余聞訊後,即以號稱20萬 (號稱20萬最多十萬,對比劉邦入關中十萬軍隊號稱二十萬 )的大軍集結於井陘口防守。
劉邦在派張耳率三萬援兵 到井陘關東攻趙國的同時,亦親率漢軍主力渡河與靳歙等匯合北攻邯鄲兩面夾擊趙國,使趙軍首尾不能首尾相顧。
漢王劉邦率領信武侯靳歙、蒯成侯周緤、絳侯周勃、廣嚴侯召歐趁機從成皋北渡黃河攻下趙國都城邯鄲、襄國平定趙國。
井陘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現在河北獲鹿西10里的土木關。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的行動。當時趙軍先期扼守住井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且兵力雄厚,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
當時趙軍主帥陳余手下的廣武君李左車,很有戰略頭腦。他向陳余認真地分析了敵情和地形:韓信越過黃河,實施外線作戰,前段時間俘虜了魏王豹、夏說,並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旺盛,「其鋒不可擋」,所以趙軍必須暫時避開漢軍的鋒芒。但是漢軍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弱點。這主要表現為,漢軍的軍糧必須從千里以外運送,補給困難。井陘口道路狹窄,車馬不能並行,因此漢軍糧秣輸送一定滯後不濟。鑒於這一分析,李左車進而向陳余建議:由他帶領奇兵3萬人馬從小道出擊,去奪取漢軍的輜重,切斷韓信的糧道;
而由陳余本人統率趙軍主力深溝高壘,堅壁不戰,與張耳、韓信軍周旋相持。李左車認為只要運用這一戰法,就能使得張耳、韓信求戰不得,後退無路,不出10天,就可以徹底消滅漢軍;否則,趙軍是一定會被漢軍打敗的。
然而,剛愎自用且又迂腐疏闊的陳余卻拘泥於「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的教條,且認為韓信兵少且疲,不應避而不擊,斷然拒絕採納李左車的正確作戰方案。韓信探知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採納,趙軍主帥陳余輕敵情緒和希圖速決的情況後,非常高興,當即制定了出奇制勝、一舉破趙的良策。他指揮部隊開進到距井陘口30里的地方紮下營寨。到了半夜時分,迅速實施作戰部署:一面挑選2000名輕騎,讓他們每人手持一面漢軍的紅色戰旗,由偏僻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的抱犢寨山(今河北井陘縣北)潛伏下來,准備乘隙襲占趙軍大營,斷敵歸路;一面又派出1萬人為前鋒,乘著夜深人靜、趙軍未察之際,越過井陘口,到綿蔓水(今河北井陘縣境內)東岸背靠河水布列陣勢,以迷惑調動趙軍,增長其輕敵情緒。部署甫定,東方天際晨曦微露,決戰的一天悄然來臨了。
陳余為什麼不聽李左車堅守不戰?
因為漢王劉邦率領漢軍主力已經從南邊渡過黃河北攻夾擊趙國,陳余不得不速戰速決。如果陳余在井陘關堅守不戰等劉邦率領漢軍攻下襄國從背後進攻陳余,到那時陳余趙軍照樣完蛋的更快,到那時劉邦率領漢軍與張耳、韓信的漢軍可以輕松把陳余東西夾擊包圍在井陘道之中,餓都能把陳余趙軍餓死。所以陳余在趁著劉邦還沒攻到襄國之時,率領趙國想一鼓作氣滅了張耳、韓信這一路漢軍,回頭再與劉邦親率這一路漢軍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