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百科 » 夏榆木疙瘩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夏榆木疙瘩

發布時間: 2021-02-15 04:17:55

㈠ 榆木疙瘩是不是個成語


榆木疙瘩



da
〖解釋〗堅硬的榆樹根。比喻思想頑固。
〖出處〗葛洛《衛內生組長》:「人人都容是封建迷信腦袋,像榆木疙瘩一樣,三斧子五斧子劈不開。」
〖示例〗羅心剛:「老夏?你認識?」夏雨:「豈止認識!是我爸爸,典型的~腦袋!」
★《新華文摘》1981年第2期

㈡ 榆木疙瘩的意思

意思:原意指堅硬的榆樹根。比喻思想頑固。

讀音: yú mù gē da

出自:葛洛《衛生組長》:「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腦袋,像榆木疙瘩一樣,三斧子五斧子劈不開。」

引用:《新華文摘》1981年第2期羅心剛:「老夏?你認識?」夏雨:「豈止認識!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腦袋!」

例句:領導您好:阿諛奉承的事,俺做不來;溜須拍馬的事,俺幹不了。俺是天生的榆木疙瘩老實人,說一是一說二是二,俺真誠希望咱們的商務地盤越來越大,祝福您福大命大造化大,永遠做我們。

(2)夏榆木疙瘩擴展閱讀

近義詞:

1、頑固不化[ wán gù bù huà ] 堅持保守或反動的立場觀點,拒不改變。

出 處:梁信《從奴隸到將軍》上集第六章:「說我頑固不化,為游擊主義翻案;蔑視中央,攪亂軍心等待。」

例句:當受到壓力時我本能地選擇妥協和順從,寧肯採取陽奉陰違的手段也不挺身站出來說不!因為我從沒被人說服過,所以也懶得去尋求別人的理解。人都是頑固不化和自以為是的,相安無事的惟一辦法就是欺騙。

2、怙頑不悛[ hù wán bù quān ] 猶言頑固不化。堅持錯誤,不肯改悔。

出 處:清·張廷玉《明史·廣西土司傳二·思明》:蠻人怙頑不悛,終必取禍,姑待之。

翻譯:南方少數民族堅持錯誤,不肯改悔,早晚會有災禍,我們就等著看吧。

例句:我們一直在講求公平,客觀,在講求不恥下問,然而,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人根本做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人的怙頑不悛。

反義詞:

與時俱進[ yǔ shí jù jìn ]四字詞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前進:馬克思主義具有~的理論品質。

例句:面對新形勢,我們應該打破陳規,與時俱進,不能作繭自縛。

㈢ 為什麼叫笨的人榆木疙瘩

詞目 榆木疙瘩
發音 yú mù gē da
釋義 堅硬的榆樹根。比喻思想頑固。
出處 葛洛《衛生組長》:「人人專都是屬封建迷信腦袋,像榆木疙瘩一樣,三斧子五斧子劈不開。」
示例 羅心剛:「老夏?你認識?」夏雨:「豈止認識!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腦袋!」
★《新華文摘》1981年第2期

㈣ 成語接龍榆木疙瘩

榆木疙瘩 達官顯貴 貴在知心 心胸狹隘 愛慕虛榮 榮諧伉儷 里里外外 外寬內明 明罰勑法 法不徇情

㈤ 一個女孩說我是榆木疙瘩,什麼意思

說你情商有點低,不解風情,不開竅

㈥ 女孩說對你說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是什麼意思

女孩說對你說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是想告訴你:我喜歡你很內久了,在你身邊這容么久,你都看不出來,你這榆木疙瘩咋就不明白我心意呢!莫要等失去我了你才知道珍惜我呀!

詩句出處: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清 龔自珍《已亥雜詩》

意思翻譯:陰雨連綿,不知不覺間,溫暖人間的春天已經悄然離去。等到天氣晴朗,才發現已經到了炎熱難耐的盛夏。

意蘊解釋:這兩句詩的本意,是感慨夏季來得太快,似乎才從連綿的春雨中放晴,炎熱的夏天就到了。現在多用於表達諸如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類的感覺。

(6)夏榆木疙瘩擴展閱讀:

在戀愛中女生更加主動一點,其實未免是一件壞事,她用這句「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詩句委婉地表達了對你的喜歡,那麼你就更應該去回應她的心意。對於美好的愛情來說,沒有誰主動一說,只要幸福就行了。

如果兩個人真心相愛,那麼就不需要刻意去努力。無數人都會默認這種觀點:愛應該是自然而然的,而不需要太多付出,否則就是痛苦和負擔。但真相正好相反,當真愛一個人的時候,會甘願為這種關系付出更多努力和辛苦,沒有人相信不澆花的人會愛花。

㈦ 榆木疙瘩

【發音:】 yú mù gē da
【釋義】: 堅硬的榆樹根。
形容人的貶義詞,多版用於形容某人很笨權、不開竅,難解難伐之意。引申比喻某人或(某些特定人群)其思想頑固、守舊和不開放。
民間方言。
【出自】:葛洛《衛生組長》:「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腦袋,像榆木疙瘩一樣,三斧子五斧子劈不開。」
【示例】:羅心剛:「老夏?你認識?」夏雨:「豈止認識!是我爸爸,典型的~腦袋!」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㈧ 榆木疙瘩是什麼意思

榆木疙瘩
【拼來音】:
yú mù gē da
【解自釋】:
形容人的貶義詞,多用於形容某人很笨、不開竅,難解難伐之意。引申比喻某人或(某些特定人群)其思想頑固、守舊和不開放。是民間方言。
【出處】:
葛洛《衛生組長》:「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腦袋,像榆木疙瘩一樣,三斧子五斧子劈不開。」
【示例】:
夏雨:「豈止認識!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腦袋!

㈨ 榔榆和榆樹有什麼區別

榔榆葉緣為單鋸齒,榆樹葉緣為重鋸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