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剝脫性皮炎護養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剝脫性皮炎護養

發布時間: 2021-01-09 23:29:58

① 手指長倒欠皮是缺什麼營養或者維生素

手指長肉刺,這跟維生素缺乏和蔬菜吃的少有關系,缺維生素會讓手長倒欠刺。

如果是很多的話,除了補充維生素以外,還要到皮膚科去檢查用指甲刀剪掉,然後抹一些「魚肝油」膠囊里的「魚肝油」。比擦手油管用,好得很快。如果手脫皮,也管用。這是直接補充維生素的辦法雙手上的倒刺增加了,其實它是肌膚太乾燥,角質層有裂紋所致,如果很久了仍不癒合,那就是缺乏維生素C。

倒刺一般長在指甲旁邊。手上有倒刺時,不要老是急著將它拔掉。因為倒刺與肌肉是連在一起的,用手或其他工具撕拉倒刺時,不僅疼痛,還會讓周圍的皮膚受傷,甚至會引發流血,導致手部感染。正確的方法是用水浸泡有倒刺的手,等指甲及周圍的皮膚變得柔軟後,再用小剪刀將其剪掉,然後抹護手霜。

(1)剝脫性皮炎護養擴展閱讀

補充維生素C的注意事項

1.維生素C應該空腹服用,因為維生素C的活性較強,在胃中存在時間越短,人體吸收的維生素C含量越高。

2.維生素C易被氧化,動物肝臟中含有銅離子、鋅離子、鐵離子等金屬元素,使抗壞血栓(維生素C)變成脫氫抗壞血酸,失去其原有的生理功能。所以在服用維生素C期間不應食用動物肝臟。

3.國家衛生部推薦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水溶性維生素c每日攝入量參考表」中顯示,成人與孕早期孕婦維生素C的推薦攝入量是100mg/d。最大補充劑量不可超過5克。超大劑量補充維生素C,會導致腹瀉、皮疹、胃酸過多等症狀,嚴重還會導致壞血症,所以吃維生素C要控制劑量。

4.不應與維生素B2、B12一起使用。維生素C與維生素B2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兩者作用減弱或消失。而維生素C對維生素B12則有破壞作用。不可同時補充這三種維生素。

② 唇炎怎麼治療

單純性口唇炎:
經常處於乾燥的氣候,在冷風吹襲下,造成嘴唇黏膜保濕性變差,而容易脫皮、剝落、裂開。
落屑性口唇炎:
常因體質過敏所引起,好發在異位性皮膚炎或脂漏性皮膚炎的患者,可能與陽光照射或接觸到刺激性物質有關,多見於下嘴唇。
濕疹性口唇炎:最常見的例子是擦口紅引起的唇膏性口唇炎,此乃因對口紅內的顏料或染料,或護唇膏內的羊毛脂或葯物引起的過敏,這類患者通常上下嘴唇都會有症狀,另外一型是日光性口唇炎,即長期在烈日下活動或工作者,在紫外線的慢性刺激下,造成下嘴唇變得較蒼白,表皮萎縮、龜裂,甚至有可能發展成惡性病變。
口唇炎患者,經常會因嘴唇持續性的乾裂,而不時用舌頭舔雙唇來減輕不適感,可是這樣一來,嘴唇在一陣乾燥後,又將它舔濕,吹了風或冷氣之後,嘴唇會變得更乾燥,就會想要用舌頭再去舔它,這樣地周而復始,便成了惡性循環,結局當然可想而知。
溫馨提示:本病的自身護理及預防十分重要。首先要改正不良習慣,勿舔唇、咬唇或揭唇部皮屑;其次要減少煙酒刺激,少食辛辣厚膩之品,避免烈日暴曬。平素口唇常以油脂或護唇膏潤之,常服健脾、利濕之品,如薏米、芡實、荸薺、赤小豆等煎湯飲。
口角炎,俗稱爛嘴角,常發生在口角黏膜的一側或兩側。
因病因不同而分為營養不良性口角炎、球菌性口角炎、真菌性口角炎。營養不良性口角炎在營養缺乏和維生素B族缺乏者中常有發生,以維生素B族缺乏引起的口角炎最常見。最初表現為口角上發紅、發癢,接著上皮脫落,形成糜爛、浸漬或裂痕,張嘴時拉裂而易出血,吃飯說話等都受到影響。此病並非是人們所說「上火」。特別是孩子飲食搭配不好或有偏食習慣,或在慢性腹瀉痢疾時易發生。冬天易得此病,是因為冬季氣候比較乾燥,蔬菜、水果相對吃得少些,常有維生素C和B2的缺乏,引起口角發干而皸裂。嘴唇乾燥後,人們就喜歡用舌頭去舐它,目的是想使嘴唇和口角區潮潤些,可以得到一時的舒服。然而唾液碰到乾燥空氣很快地被蒸發,這樣不但不能解決乾燥的問題,相反會唾液中的微生物帶至裂口中,引起細菌感染,加重口角的炎症。
得了口角炎,可用些油脂或防裂油塗在上面,可服用維生素B2,每日3次,每次1-2片,局部可塗用冰硼散或雲南白葯。如已經糜爛發炎,可用1%的龍膽紫葯水在口角上每日塗布兩次。經過這些簡單的治療,絕大多數口角炎能很快治癒。為預防小兒口角炎的發生,應讓孩子吃米粉綠色新鮮蔬菜、豆類、小米、肉、牛奶等。做到進食品種多、粗細搭配,教育孩子不偏食。患有胃腸道疾病的孩子應積極治療。此外,口角不適時切忌用舌頭去舔,以免口角更加乾燥,更易破裂出血。球菌性口角炎是由於鏈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多見於老年無牙的患者。表現為雙側口角濕白色,糜爛或潰瘍,還可化膿、出血、結痂。治療應局部清洗後,用抗菌素(如紅黴素軟膏)塗擦,同時可口服廣譜抗生素。真菌性口角炎是由於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表現為雙側口角濕白且白色更加明顯,有糜爛或潰瘍,常伴發唇炎及唇部糜爛。PAS染色可見念珠菌菌絲。治療應局部用制黴菌素液清洗、擦乾,然後局部塗制黴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注意此病不宜使用廣譜抗生素

③ 低蛋白血症的原因和危害

低蛋白血症 血漿總蛋白質,特別是血漿白蛋白的減少。低蛋白血症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各種原因所致氮負平衡的結果。主要表現營養不良。血液中的蛋白質主要是血漿蛋白質及紅細胞所含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質包括血漿白蛋白、各種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及少量結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總量為6.5~7.8g%。若血漿總蛋白質低於6.0g%,則可診斷為低蛋白血症。對低蛋白血症一般經及時、合理的治療,均可取得一定療效。 病因 主要為下列幾種:①蛋白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各種原因引起的食慾不振及厭食,如嚴重的心、肺、肝、腎臟疾患,胃腸道淤血,腦部病變;消化道梗阻,攝食困難如食道癌、胃癌;慢性胰腺炎、膽道疾患、胃腸吻合術所致的吸收不良綜合征。②蛋白質合成障礙。各種原因的肝損害使肝臟蛋白合成能力減低,血漿蛋白質合成減少。③長期大量蛋白質丟失。消化道潰瘍、痔瘡、鉤蟲病、月經過多、大面積創傷滲液等均可導致大量血漿蛋白質丟失。反復腹腔穿刺放液、終末期腎病腹膜透析治療時可經腹膜丟失蛋白質。腎病綜合征、狼瘡性腎炎、惡性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可有大量蛋白尿,蛋白質從尿中丟失。消化道惡性腫瘤及巨肥厚性胃炎、蛋白漏出性胃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等也可由消化道丟失大量蛋白質。④蛋白質分解加速。長期發熱、惡性腫瘤、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使蛋白質分解超過合成,而導致低蛋白血症。 臨床表現 除有原發疾病的表現外,其主要臨床表現是營養不良。氮負平衡使皮下脂肪和骨骼肌顯著消耗,病人日益消瘦,嚴重者呈惡液質狀態。胃腸道粘膜萎縮,胃酸分泌減少,消化酶減少,因而食慾差。疲乏、無力也是常見症狀,病人不愛活動,體力下降,反應漸趨遲鈍,記憶力衰退。多有輕、中度貧血,經常頭暈,可有體位性低血壓和心動過緩。浮腫的發生與血漿有效滲透壓減低有關。體液的滲透壓與其所含溶質的分子量成反比,白蛋白分子量較小,是維持膠體滲透壓的主要成分,血漿與組織液的總滲透壓相差不大,但因血漿內所含不能滲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白蛋白較多,故血漿的滲透壓較高,從而使水分有從組織液進入血漿的趨勢。血漿白蛋白減少時,有效滲透壓減低,使組織間瀦留過多的水分,而出現浮腫,浮腫嚴重時可出現胸水及腹水,此外,還可有性功能減退、閉經、骨質疏鬆、機體抵抗力差等。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者可有出血傾向。 診斷 血漿總蛋白質<6.0g%有相應臨床表現即可確診。 治療 首先應治療引起蛋白質攝入不足、丟失過多、分解亢進的原發疾病。若原發疾病無禁忌,可給予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飲食,使每日攝入蛋白質達60~80g,保證充足熱量供應(2500千卡/日以上),並酌情使用促進蛋白質合成的葯物。消化功能差者,可予流食或半流食,同時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病情嚴重者,可輸入血漿或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