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嬰兒得了熱性皮炎怎麼辦
不能簡單處理,要到正規醫院去看!
⑵ 一歲五個月的寶寶胳膊上有皮炎的症狀
病情分析: 您好,五個月的孩子皮膚有皮炎症狀多是過敏性皮炎或接觸性皮炎的多見。 指導意見: 建議要給孩子進行有效的抗過敏葯物治療,外用皮炎平軟膏可以有效。如果需要更多的醫學咨詢,可以聘請家庭醫生進行電話咨詢,可以更詳細的進行解答。祝您健康。
⑶ 9個月的寶寶身上有皮炎、通常有什麼症狀時間長了
病情分析: 9個月的寶寶身上有皮炎這種情況可能和過敏、濕疹、痱子有關 意見建議:可以皮膚科進一步檢查確診,使用兒膚康擦劑、撲爾敏聯合治療
⑷ 嬰兒濕疹圖片,嬰兒濕疹一般是怎麼樣子的
嬰兒濕疹一般濕疹可分為乾燥型、脂溢型和滲出型:
1、乾燥型回:乾燥型從字答面上看就是指濕疹在嬰兒皮膚表面只會是紅色小班或紅色丘疹,可能會伴有皮膚紅腫,同時在濕疹表面會有一些碎屑,結的痂也是乾的,會很癢。
2、脂溢型:這種類型的濕疹主要表現就是皮膚潮紅,在轉為丘疹階段時會滲出淡黃色液體(有粘連性),相比較乾燥型來說,它結的痂就是黃色的很厚很硬,難去除。脂溢型多出現在眉際、鼻子和耳後,不會很癢。
3、滲出型:這類多見於肥胖有滲出性體質的嬰兒,且比上兩種嚴重。初期多在臉頰部位,紅斑狀態,分界不明顯。且紅疹上會有針尖大丘疹或水瘡,還會有皮膚腫脹現象,嬰兒撓抓後後又黃色膿液滲出或帶有血。除此外,還會有向四肢蔓延的趨勢,較容易激發皮膚感染。
⑸ 嬰幼兒有皮炎是身體缺什麼
維生素A缺乏: 孩子皮膚變得干澀、粗糙,渾身起小疙瘩,形同雞皮;頭發稀疏、乾枯、缺乏光澤,指甲變脆、形狀改變;眼睛結膜與角膜(俗稱黑眼仁)亦發生病變,輕者眼乾、畏光、夜盲(俗稱雞母眼),重者黑眼仁混濁、潰瘍形成,最後穿孔而失明。維生素A缺乏者一般免疫功能較差,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維生素B1缺乏: 嬰幼兒如缺乏維生素B1,容易引起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體重減輕、生長緩慢等病症,嚴重缺乏時易患腳氣病、浮腫、肌肉萎縮、心跳減慢等。由於維生素B1還參與體內碳水化合物代謝及神經傳導過程,參與體內丙酮酸脫羧酶的組成,當其缺乏時,這種酶的活性降低,血液中丙酮酸升高,機體能量產生減少,腦的能量代謝發生障礙,從而出現神經等系統的病理改變。 過去維生素B1缺乏症多與貧窮導致的營養缺乏有關,如「腳氣病」曾在一些地區廣泛流行。這些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擇食觀念發生了變化,米面越吃越精白,使乳母及嬰幼兒體內的維生素B1嚴重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兒童維生素B1缺乏症常常缺乏典型症狀,極易發生誤診和漏診。山東大學附屬醫院曾收治268例維生素B1缺乏的兒童,其中68例發生誤診:有的以聲嘶、嗆咳、失音等上呼吸道症狀為主,易被誤診為是急性咽炎;有的以食慾不振、腹脹、腹瀉、便秘、肝臟增大等消化道症狀為主,易誤診為腸炎或消化不良;有的以目光呆滯、神志淡漠、反應遲鈍、嗜睡、抽搐等神經系統症狀為主,易誤診為病毒性腦炎。 維生素B2缺乏: 顏面部皮膚微紅、油膩、起鱗屑,醫學上謂之脂溢性皮炎,既影響美容又可招引細菌侵襲,患上毛囊炎。同時,舌頭、嘴唇及陰囊等多處亦可發炎,疼痛不適。 煙酸缺乏: 煙酸缺乏使人體皮膚變得特別「嬌氣」,一經陽光暴曬便產生斑疹,面部皮膚增厚、粗糙,醫生稱之為糙皮病。此外,腹瀉、頭痛、失眠、煩躁、痴獃等症狀亦可能出現。 維生素C缺乏: 維生素C在造血、保護血管、促進腦發育方面的作用突出。若攝取不足,首先表現出來的便是食量減少,貧血,牙齦、鼻黏膜及皮膚出血等症狀。對孩子的智商也有不利影響,其發育較同齡兒童落後。 維生素K缺乏: 維生素K不足可導致全身各處出血。輕者皮膚與外界物體碰撞即發烏或起青色,重者口腔、鼻黏膜、胃、腸以及泌尿道等處自發性出血。如果出血部位發生在顱內,可發生生命危險。近年來維生素K缺乏所致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病例屢見報道。首都兒科研究所的研究員在最近召開的婦幼營養學術會議上報告說,一項對新生兒的群體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出血發生率約為千分之2.4,在52名出現出血症狀的嬰兒中,有30名是由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且93%發生在出生頭3個月。 維生素D缺乏: 這是人們所熟悉的小兒佝僂病的罪魁禍首。主要表現有枕禿、多汗、囟門遲閉、煩躁不安等。 葉酸缺乏: 葉酸是造血的重要原料之一,攝入不足可引起貧血,表現為面色蒼黃,頭發干黃,少動懶言,皮膚有出血點。顯微鏡下可見紅血球數量減少,但胞體增大,謂之大細胞性貧血。 維生素E缺乏: 在嬰幼兒時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糙乾燥、缺少光澤、容易脫屑以及生長發育遲緩等。 一旦發現孩子出現了上述情況,父母應該予以重視。
⑹ 嬰兒皮炎
你可以用鹽水擦洗。破的地方不要擦。可能是過敏原因引起的吧,
⑺ 警惕嬰兒特殊濕疹特應性皮炎
警惕嬰兒特殊濕疹——特應性皮炎
近期在我院皮膚科門診經常遇到一些幾個月大的嬰兒患者,全身或者局部尤其是頭面部出現症狀較重的紅斑、鱗屑伴有滲出,有些患兒撓抓後出現局部潰爛結痂等症狀。患兒夜間瘙癢加重夜不能寐。來診時,患兒父母已多方求醫,雖然都是按照濕疹治療,但收效甚微。其實這些病還有一個名字:特應性皮炎。
該病病因復雜,一般和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常在出生後2個月發病,多數能在嬰兒期自愈,少數會一直遷延到成人期。患兒常有先天性過敏體質,多與食物過敏有關,如牛奶、雞蛋、魚蝦等蛋白質另外塵蟎、花粉等都有可能是過敏原。大多數臨床表現為初發針尖大丘疹、水皰,逐漸融合成片,比較乾燥,表面有白色脫屑,還有可能出現滲出和結痂,多以四肢關節部位多見,也可全身泛發。同時還可以伴發過敏性鼻炎、蕁麻疹、哮喘等。
治療方面,首先盡量尋找過敏原因並去除。外用葯物常用的激素葯膏如尤卓爾、皮炎平可以短期應用,無激素類葯膏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近些年在該病的治療上也有良好的療效。同時局部抗菌葯膏也是不可少用的,如百多邦、紅黴素軟膏。可同時配合口服抗組胺葯物如撲爾敏片。對全身症狀較重的就要系統的應用葯物治療,可以嘗試中西醫聯合治療的方案。雖然目前徹底治癒特應性皮炎還有一定困難,但大多數患兒只要接受積極合理的治療還是可以控制的。
另外,患兒在生活中需要注意:1.避免吃導致過敏的食物特別是雞蛋、牛奶、魚蝦。2.少接觸毛絨玩具,避免用清潔劑等化學物質接觸患兒皮膚,家庭垃圾及時清理,不養寵物。3.盡量避免局部搔抓,避免熱水燙洗局部。選擇寬松、棉質衣物。
⑻ 嬰兒皮膚過敏都有哪些症狀
你知道嬰兒過敏症狀嗎?你清楚嬰兒過敏症狀嗎?認識到這些症狀對以後的病情是很有幫助的。還不懂的朋友請聽以下就詳細解說。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異位性皮膚炎(或稱過敏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與先天過敏病體質關系密切,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發生於皮膚上的慢性,搔癢性疾病,好發於帶有過敏病的家族中,而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也常帶有其它的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或蕁麻疹等。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通常於嬰兒二至三個月大時開始出現症狀,一歲以前約60% 病人已出現症狀,五歲以前約 85%已有症狀,其它則在以後陸續發生。 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大略可分為三個階段: 1、嬰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一般開始於兩個月大時(有時之前會有脂漏性皮膚炎)。首先在臉頰部會出現乾燥紅疹,進而因細菌感染(常為葡萄球菌)而濕疹化,流出組織液並結痂。濕疹會擴展至頭皮、耳朵、及驅干。當嬰兒開使爬行時,四肢伸側也會出現類似症狀。由於劇癢難耐,嬰兒常會焦躁不安,睡不安穩。很多人以為這些症狀一兩歲就會消失,事實上卻不竟然。 2、孩童時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可以是嬰兒時期的延續,也可以在嬰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沉寂一段時間後,重新復發。兩三歲以後, 發炎性反應漸少,濕疹逐漸轉移至頸部、手彎、腳彎及手碗處,臉部則較少。約50%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在其一生中會出現呼吸道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氣喘),而異位性皮膚炎愈廣泛,愈嚴重者,愈容易發生氣喘病。 上面是我們為你提供的關於嬰兒皮膚皮膚過敏的症狀闡述,通過以上學習你對皮膚過敏的知識收獲不小吧,如果發現家中有以上類型的皮膚過敏疾病的話,請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