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蒙醫治療皮炎
擴展閱讀
蕁麻疹會自卑 2025-05-11 00:42:53
手足口白色皰疹 2025-05-11 00:36:50
小孩發水痘吃涼草葯 2025-05-11 00:32:26

蒙醫治療皮炎

發布時間: 2024-07-18 13:32:28

1. 大黃有什麼用

別名:西大黃、將軍、錦軍

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葯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乾燥根及根莖。

原植物形態:
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莖肥厚。莖直立。瘦果3棱形。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胃、脾、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
具有瀉熱通便功效,用於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甚至高熱不退、神昏譫語,如大承氣湯;或脾陽不足之冷積便秘,如溫脾湯。
解毒消癰功效,用於熱毒瘡瘍、暴赤眼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如大黃牡丹皮湯。
行瘀通經功效,用於瘀血阻滯之月經閉止、產後瘀阻、症瘕積聚,及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清熱除濕功效,用於濕熱壅滯之黃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結;熱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涼血止血,用於熱傷血絡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
現代臨床可用於治療流行性腦膜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膽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齦膿腫、皮炎濕疹、淋病、帶狀皰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後醋調敷。

大黃生用瀉下力猛,蒸熟瀉下力緩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熱,炒炭可化瘀止血。用於瀉下時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大黃峻烈、攻下破瘀力強,易傷正氣,故表證未解、氣血虛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瘀結者及孕婦胎前、產後均應慎用或忌服。

中成葯:
大承氣湯、溫脾湯、大黃牡丹皮湯、八正散

2. 兩歲半的小孩,身上起這種坨,很癢。去醫院看了一下,醫生說是過敏性

孩子可能是過敏引起的丘疹性蕁麻疹,最好是及早去醫院確診。小兒丘疹性蕁麻疹往往好發在軀干、四肢伸側,但頭面部較少被波及。皮損表現為風團丘疹或風團水皰。典型損害,其風團狀似紡錘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皰。還可以在四肢遠側端和掌跖部位出現張力性水皰。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對稱。患兒多有劇癢,以夜間尤甚。常因搔抓而繼發膿皰瘡等化膿性皮膚病,但通常無全身症狀,局部淺淋巴結也不腫大。病程約1~2周,損害消退後,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斑,但易復發。然而,本病可隨著年齡增加或復發次數增多而病情逐漸緩解,直至不再發病。
小兒蕁麻疹可以補充台敏樂抗過敏益生菌,能夠對抗IgE抗體,調整過敏體質,沒有副作用非常適合蕁麻疹患者服用,還能提高的免疫力,改善胃腸道。同時可以配合一些外用葯膏,例如敏芙本草集抑菌膏,純中葯配方,溫和無刺激,幫助解決皮膚過敏引起的瘙癢、紅腫等問題。

3. 為什麼馬奶能成為內蒙古,新疆等人的傳統飲料

基本資料
別名:又稱馬乳 馬奶
性味歸經:其性味甘涼,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磷、鈣、鉀、鈉、維生素A、維生素B1~B2、維生素C、尼克酸、肌醇等多種成分。 功效:具有補虛強身、潤燥美膚、清熱止渴的作用。馬奶成分與牛奶相似,故功效與牛奶相同。 選方:馬奶性味甘涼,善清膽、胃之熱,能療咽喉口齒諸疾。
編輯本段基本簡介
馬奶其性味甘涼,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磷、鈣、鉀、鈉、維生素A、維生素B1~B2、維生素C、尼克酸、肌醇等多種成分。具有補虛強身、潤燥美膚、清熱止渴的作用。馬奶成分與牛奶相似,故功效與牛奶相同。馬奶性味甘涼,善清膽、胃之熱,能療咽喉口齒諸疾。 《隨息居飲食譜》指出,馬奶「功同牛乳而性涼而不膩」。常人多食,能強身健體、延緩衰老。馬奶的營養價值在各類乳品中是最高的,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而且,馬奶內只含1.5%的脂肪,比牛奶的脂肪含量少了一倍。 這些成份參與人體新陳代謝,具有調節人體生理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及防治疾病,不飽和脂肪酸和低分子脂肪酸對預防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有良好作用。
編輯本段營養價值
營養價值比牛奶高
德國馬奶研究中心的營養學家康尼爾博士說,馬奶的營養價值在各類乳品中是最高的,它含有豐富的維生 馬奶
素和礦物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而且,馬奶內只含1.5%的脂肪,比牛奶的脂肪含量少了一倍。 馬奶分為生熟兩種,生馬奶即鮮馬奶,熟馬奶即酸馬奶。酸馬奶由馬奶發酵製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具有強身、治療各種疾病的功效。實驗及臨床研究證明,酸馬奶對高血壓、冠心病、肺結核、慢性胃炎、腸炎、糖尿病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作用非常明顯,尤其對傷後休克、胸悶、心前區疼痛療效顯著。 此外,由馬奶發酵釀成的馬奶酒,不但清涼可口,富有營養,還能起到滋脾養胃、除濕、利便、消腫等作用,對治療肺病效果更佳。因此,歐洲把馬奶酒飲療法作為臨床療法之一。 由於馬的產奶量遠遠不如牛大,平均一天只產3升奶,這讓很多人對馬奶可望而不可及,也是它的價格在歐洲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最接近母乳的天然飲品
德國小兒科醫學專家曼德林博士表示,馬奶中有許多抗體可以幫助人體對抗細菌和病毒。而且,在營養結構上,馬奶是與人奶最接近的奶。所以,他經常建議讓早產兒喝馬奶,以增強其免疫力。 同時,馬奶含有的營養素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呈均勻的乳膠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這對嬰幼兒和患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尤為適合。馬奶中所含的蛋白質有300多種,其中有一些能預防奶蛋白過敏。近來,歐洲不少企業推出馬奶製成的嬰幼兒食品,用來改善對牛奶過敏的嬰幼兒體質。
天天喝能延年益壽
其實,早在3000多年前的阿拉伯,馬奶就被視為「阿拉所賜的神葯」,歐洲貴婦人更有用馬奶沐浴以保持皮膚光滑、美麗的傳統。今天,馬奶療傷養顏的功能再次被人們所利用。人們發現,用馬奶洗面不僅能防止皮膚老化,還有消除皺紋的神奇作用。 另外,還有研究證明,馬奶的醫用價值更大,用馬奶洗身體有助於治療皮炎和濕疹等皮膚病,多飲用馬奶則能延年益壽。如今已經年過70的德國老人約翰內斯,身體非常硬朗,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小許多。據他介紹,他的健身秘訣就是每天喝上一大杯馬奶。
編輯本段醫療功效
蒙古人的飲食習慣以奶食、肉食為主,在飲食方法上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與羊奶、牛奶相比,馬奶性偏涼,羊奶性偏溫,牛奶性平。因此,相對而言,馬奶偏於清補,羊奶偏於溫補,牛奶是平補之物。從營 馬奶
養角度而言,馬奶中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成分皆不及羊奶和牛奶。 2000多年前匈奴人以經營畜牧業為主,「奶食豐富」,他們將乳酪製成酸奶,製成乳酪。乳酪在《漢書》里稱為「湩酪」(火+鼎)螽。 蒙古奶食中酸馬奶是最高級的飲料。《漢書》里所說的"湩酪"包括酸馬奶。後來的《蒙古秘史》等文獻,對擠馬奶、攪馬奶、"飲額酥克"都有詳細記載。宋代著名旅行家徐霆的《黑韃事略》雲:"他們的飲料種類有馬奶、牛奶、羊奶……他們軍用糧食有羊肉、馬奶子"。 隨著釀制酸馬奶技術的提高,釀酒也在很早就開始了。《禮樂記》雲:"大臣用馬奶釀酒"。注釋里又寫道:「做馬奶酒,一攪就香,愈攪愈甜,超過一萬次攪動,香氣四噴,味美無比,這叫陳釀」。蒙古人會釀制酒,對蒙古中華醫葯的發展的重要意義,尤其是發明了用馬奶釀酒這項技術,發展為蒙醫葯中獨具特色的酸馬奶療法。 13世紀前,蒙古人受傷流血,以至於休克時,便飲酸馬奶急救。例如有一次混戰中,成吉思汗頸部被傷,在受傷失血的緊要關頭,者勒蔑不顧生命危險,沖破敵陣找酸馬奶,可見當時對失血過多的人採用酸馬奶搶救。 蒙古族古代諺語有「病之源食不消,葯之源百煎水」。使用百煎水後使消化系統疾病大大地減少了。 不僅如此,還積累了用家畜肉、野獸肉的湯對滋補身體的經驗。尤其善用綿羊肉及其肉湯補體療疾。據《大宇妥傳》記載;蒙古醫生納拉山陀時代著了《老年保健滋補之海》。雖然目前還不能完全得到證實,但這一記載可以說明蒙古醫生飲食療法的歷史源遠流長。 在《四部甘露》、《蒙醫葯選編》、《觀者之喜》等醫學專著里都用專題闡述以滋補理論為指導的飲食療法。尤其酸馬奶療法普及甚廣,在錫林郭勒、伊克昭等地區普遍使用,有些地方甚至建立了療養所,積累了不少經驗。如用酸馬奶治療水腫、骨折(用酸馬奶卸解錯位癒合,重新接骨)、巴水病(壞血病)、肺炎等。《四部甘露》、《蒙醫葯選編》、《觀者之喜》、《治療水腫金剛杵》等著作,總結整理了這些經驗,記載了有關馬奶的醫療作用、用馬奶和酸馬奶做葯引子等內容。
編輯本段馬奶節
蒙古族的馬奶節
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每年農歷八月末舉行,一天。清晨,牧民們身著盛裝,攜帶馬奶酒,騎馬或乘車匯集到傳統地點,殺羊宰牛。太陽升起時賽馬,然後分別飲宴、祝酒。人們在馬頭琴聲中吟詩唱歌,盡情歡樂,直至夜晚。 馬奶
蒙古民族牧養五畜和擠取乳汁加工各種奶食品,是他們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內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飲食來源,所以每年開始擠新奶時都要進行一定的儀式,並進行聚會慶祝,希望獲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馬奶節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每年夏季開始擠馬奶和中秋停止擠馬奶時,牧民們都要舉行馬奶節。主人首先選定吉祥日子,並提前公布於眾,到節日那天附近的牧民都來參加馬奶節。馬奶節的前兩三天主人專請周圍的訓馬能手,把馬群集中起來後套抓所有的小馬駒並栓在牽繩上,開始擠馬奶製作馬奶酒。馬奶節的那一天,在拴馬駒的牽繩右上方鋪白氈,上面的方桌上有羊背,奶食等食品,桌前放一個裝滿馬奶的木桶,木桶兩耳上各系一個哈達,旁邊擺放木勺和套馬桿等。馬奶節儀式由九位騎白馬的騎士和主人共同完成,首先九位騎士從牽繩騎上馬來到蒙古包門前,主人用銀碗獻鮮奶於騎士,騎士品嘗鮮奶之後順時針方向統蒙古包一周再次來到拴馬駒牽繩旁,用套馬桿抬起裝滿馬奶的木桶,邊行邊用木勺進行薩察禮(把馬奶拋向空中),祭祀天地神靈,主人高聲朗誦馬奶薩察禮贊詞,眾人騎馬隨從繞場三周結束儀式,還要給種公馬和頭駒系哈達進行選拉禮。然後眾人聚會暢飲馬奶酒,慶賀馬奶節,祝福風調雨順,水草肥美,五畜興旺,奶食豐收。 馬奶營養最為豐富,馬奶製作的齊格(馬奶酒)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對胃腸心肺疾病有一定的療效,所以蒙古牧民自古非常重視和喜歡飲用馬奶。擠馬奶又是一件勞動強度大的工作,馬群為遠食性牲畜,其活動半徑為幾十里至幾百里范圍內,擠馬奶從早到晚進行三至四次,所以往往需要牧戶們相互協作才能完成此項工作。這樣馬奶節不但隆重而且成為群眾性的集會。
柯爾克孜族馬奶節
柯爾克孜族大多生活在牧區,從事牧業生產,他們養馬、愛馬,並喜歡喝馬奶,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 馬奶
飲馬奶的節日。 柯爾克孜族把馬奶節稱為「克木孜穆倫多克」。規定在每年入夏雙子星在天空第一次出現的第二天,柯爾克孜陽歷三月初一,也就是在公歷的5月22日這天舉行。這時候草原上牧草大面積返青,母馬已開始產駒,具備了過馬奶節的條件。從這天開始,牧民們便開始擠馬奶和食用馬奶。 節日這天,草原上非常熱鬧。清晨,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來到拴馬的地方舉行一種儀式。開始時,由長者抓住馬鬃進行祈禱,希望安拉保佑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家家都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接著,婦女中的長輩開始擠馬奶,並將擠出的第一碗馬奶喂給家中最小的孩子,希望孩子茁壯成長,將來得到幸福。這種儀式結束後,人們便開始宰羊煮肉,把發酵好的馬奶和各種乳製品及油炸食品擺出來招待客人。午後,草原上的牧民騎上馬成群結隊相互祝賀,並品嘗入夏以來的第一碗馬奶。接著,還要吃羊肉和各種食品,這時人們會彈起琴唱起歌,歌唱草原上的新生活,祈禱人畜兩旺,企盼又一個豐收的年份。 有的地方還舉行賽馬和叼羊等娛樂活動。節日一般過三天才結束,使人們有更充沛的精力抓好夏季牧業生產,爭取來年獲得更大的牧業豐收。

4. 褚月虎是教授么

是。

褚月虎 教授,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 感染科,主任醫師,全國名老中醫,著名中醫皮膚科專家。

褚大夫出身中醫世家,自幼便誦讀經典,熟諳家學,立志懸壺,深得家傳精要,至今已從事臨床診療工作近5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各種皮科疑難雜病均有深入的研究,擅長運用蒙醫和中醫結合的方法給患者進行診治。

東直門醫院褚月虎看腫瘤嗎怎麼掛號預約,褚月虎出診時間

擅長治療:各種疑難皮科病、久治不愈的口腔疾病、痛經、風濕關節痛等。
1 各種疑難皮科病:如濕疹、銀屑病(牛皮癬)、帶狀皰疹、白癜風、痤瘡、玫瑰痤瘡、黃褐斑、激素皮炎、紅斑狼瘡、疔毒惡瘡、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深淺靜脈炎、酒糟鼻、膿皰瘡、化膿菌感染、疤痕、魚鱗病、腋臭、毛囊炎、斑禿、蟎蟲性皮炎、灰指甲、硬皮病、皮膚瘙癢,及各種過敏性皮膚疾患等。
2 久治不愈的口腔疾病:口腔潰瘍(口瘡)、牙痛、牙槽膿腫、剝脫性舌炎、口角炎、口腔扁平苔蘚等
3 婦女痛經、盆腔炎腹痛、排卵期腹痛、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等。
4 擅長重用附子治療各類久治不愈的疑難風濕關節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頸腰椎病等。

5. 中葯里的「大黃」是什麼

大黃是我國的四大中葯之一,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 270 年我國就開始使用了大黃這種葯材,公元前 144 年大黃開始運往國外,近幾百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大黃主要出口國。青海出產的大黃又是全國大黃中的優良品種,出產歷史悠久,以質量好、產量高和療效佳馳名中外,最高年出口量達 50 萬公斤。歷史上西寧長期是青海全省大黃的集散地,故青海大黃又稱「西寧大黃」。大黃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名火參、金木、破門、綿紋。藏語叫「君木扎」。青大黃生長於海拔2000-3500 米的高寒地帶,在高山灌叢和山坡草地常見,喜涼爽潮濕氣候和疏鬆肥沃土壤。莖直立且中空,莖節膨大,平滑無毛,葉似蓖麻,每年4 月發芽,6 月抽莖,7月開花,9月結籽。青海大黃共有7種,其中最為名貴且產量特高的:一種是掌葉大黃,葉面呈手掌形狀,莖高 105-3米,夏季開綠白色小花,排列成圓錐花序;另一種是唐古特大黃,是掌葉大黃的變種,葉片深裂成雞爪狀,也叫雞爪大黃,花淡黃色。這兩種大黃在果洛、玉樹、海南、海北、
黃南五州分布較多,五十年代最高年產量達到80萬公斤。現在果洛州人工栽培大黃面積已達4 萬畝,年產量 50萬公斤。其它地方亦栽培很多。
大黃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葯,同時也是藏醫、蒙醫常用的良葯。大黃以其根莖入葯,根莖肥大粗壯,呈蘿卜形,表面呈棕褐色,內部為黃色,故名為「大黃」。大黃性味苦寒,葯性峻烈,素有「將軍」之稱。大黃含有兩種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甙類和鞣酸及其相關物質。前者能刺激腸蠕動而導致瀉下,後者有收斂作用而能止瀉。它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況下有瀉下性能,但在制用、小量、久煎的情況下,瀉下性能減弱,同時出現止瀉性能。據葯理實驗,大黃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瀉火涼血、利膽退黃、行瘀破積、降壓止血之功效。大黃還可以作染料、香料和釀酒工業的配料。人工栽培大黃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無需精細管理。林緣山腳、閑置荒地、房前屋後、田邊地角都可種植。青海地廣人稀,日照強烈,氣候特別適宜栽培大黃,潛力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