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皮炎蟯蟲病
擴展閱讀
有雀斑美女 2025-05-11 15:55:47
懷孕了生殖器皰疹復發 2025-05-11 15:55:47
什麼是手濕疹圖片 2025-05-11 15:53:48

皮炎蟯蟲病

發布時間: 2024-07-15 14:20:54

A. 什麼是蟯蟲

偶有個侄兒兩歲多了,剛學會說一些簡單話,前段時間早上起來沒事嘴裡就叫著『屁兒咬,屁兒咬』的,大人忙不迭的打嘴,沒用。後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有蟯蟲。

B. 蟯蟲三四天抓一次是不是嚴重

蟯蟲病是由蟯蟲(蠕形住腸線蟲)感染引起的疾病。雌蟲的產卵活動可引起肛門及會陰部皮膚瘙癢及繼發感染,若有異位寄生時,則可引起嚴重後果。
一、蟯蟲生活史
雌雄蟲交配後,雄蟲多即死亡。妊娠雌蟲子宮內充滿蟲卵,一條雌蟲的子宮內含蟲卵約5000~17000個。雌蟲脫離宿主腸壁,並向腸腔下段移行。但在腸內的溫度和低氧壓的環境中,一般不排卵或僅少量排卵。當宿主熟睡時,肛門括約肌較鬆弛,部分雌蟲可自肛門爬出,因受溫度及濕度改變和空氣的刺激,便開始大量排卵,雌蟲排卵後大多死亡,但有少數雌蟲可再進入肛門或陰道、尿道等處,引起異位損害。成蟲通常寄生於人體的盲腸、結腸及回腸下段,重度感染時,也可到達胃和食管等處。
黏附在肛門附近皮膚的蟲卵,因溫度、濕度適宜,氧充足,發育很快,約經6小時,卵殼內的幼蟲發育成熟,並蛻一次皮,成為感染期蟲卵。感染期蟲卵通過污染手指、食物、文具和衣服以及隨空氣塵埃而進入人體。被吞食的蟲卵在十二指腸內孵化,幼蟲沿小腸下行,途中蛻皮兩次,至結腸再蛻皮1次後發育為成蟲。自吞入感染期卵至蟲體發育成熟,約需2~6周。雌蟲壽命為2~4周,一般不超過兩個月。但由於反復感染,可持續多年。
二、流行概況
(一)分布
蟯蟲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國內感染也很普遍。兒童顯著高於成人。蟯蟲感染還具有兒童集體機構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的分布特點。
(二)傳染源
人是唯一傳染源。因為其生活史簡單,成蟲壽命較短,兒童多集體生活,衛生習慣尚未養成,故重復感染十分普遍,但其對多數驅蟲葯物敏感,所以本病的特點是易治難防。
(三)傳播途徑
主要的傳播方式有以下3種。
1.自身感染 由於蟯蟲的生活史不需要中間宿主,蟲體不需經過人體之外的環境發育,感染期蟲卵對外界抵抗力強,蟯蟲卵在患者指甲內或皮膚上可活10天,在室內可存活21天,因此,吸吮手指或用不潔的手取食物,均可將蟯蟲卵帶入口中,造成患者反復感染。
2.接觸感染 患者通過被蟲卵污染的手,再污染玩具和日常用品,或者通過散落在衣褲、被褥、玩具、室內傢具和地面上的蟯蟲卵,使其他人因接觸蟲卵而感染,因此,接觸傳染是集體機構和家庭傳播本病的重要方式。
3.吸入感染 散布在外界的蟯蟲卵因比重小,可被動飛散到空氣中,或附著在飛揚的塵土中,隨著人的呼吸將蟲卵吸進體內,使人感染。
另外,蟯蟲卵在肛門周圍,因溫度、濕度適宜而孵化,逸出的幼蟲可能再鑽入肛門到達腸內發育為成蟲,引起逆行感染。
三、臨床表現
(一)雌蟲產卵活動引起的症狀
人體蟯蟲感染可因感染程度以及機體狀態的差異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雌蟲在夜晚爬出肛門外產卵,剌激局部,可使肛門、會陰部以及陰門或陰囊的皮膚發生濕疹皮炎。因奇癢難忍,產卵處皮膚常被抓破引起出血或繼發性感染。常伴有惡夢、失眠、煩躁不安、食慾不振、夜間磨牙及夜驚等症狀。
(二)在腸道寄生引起的腸壁及附近組織病變
蟯蟲的成蟲寄生在人體的盲腸、結腸及回腸下段,以腸上皮細胞、腸內容物或血液為食,腸黏膜受損害引起慢性炎症或微小潰瘍,可形成蟯蟲性肉芽腫。腸道症狀多不明顯,但有的出現腸炎,消化道功能紊亂,重度感染者可伴有腹瀉,糞便中帶有較多黏液或有少量血絲。
(三)引起呼吸系統的病變
人吸入含有蟯蟲卵的灰塵也有致蟯蟲病的可能。有人研究了蟯蟲感染與過敏性哮喘的關系,發現蟯蟲作為抗原有引起呼吸道過敏的可能性。有1例生前全肺呈現塵埃肺樣變化疑為肺癌的老年婦女,死後屍檢發現肺內有已崩潰的雌蟯蟲和許多典型的蟯蟲卵。
(四)異位寄生引起的病變
1.蟯蟲性闌尾炎 因闌尾與回盲部直接相連,蟯蟲很容易鑽入闌尾,引起蟯蟲性闌尾炎。闌尾中存在蟯蟲並非罕見,闌尾內檢出蟯蟲部位以根部最多,中央部次之,尖端部最少。蟯蟲性闌尾炎症狀與一般闌尾炎相同,但其特點為疼痛部位不定,慢性發病明顯多於急性和亞急性闌尾炎。此類患者如早期治療,往往可免於闌尾切除。
2.蟯蟲性泌尿生殖系統病變 女性多見。蟯蟲在腸管內受精後,妊娠雌蟲下降到肛門附近產卵,經外陰或陰部進入生殖系統各臟器,如陰道、子宮及輸卵管,引起陰道炎、子宮頸炎、內膜炎、輸卵管炎和輸卵管膿腫,並在這些部位引起以蟲卵或蟲體為中心的肉芽腫病變,甚至並發輸卵管穿孔等,以至需行外科手術治療。臨床症狀可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瘙癢,下腹疼痛或月經增多等。有時可觸及附件腫塊,與一般炎症難以鑒別,但分泌物塗片可查到蟯蟲卵,子宮內膜刮取物和陰道口有時也可找到成蟲和蟲卵。蟯蟲有時從尿道進入泌尿系統可引起尿頻、尿急等泌尿系炎症;經輸卵管進入腹腔、盆腔,則引起蟯蟲性腹腔炎、盆腔炎和蟯蟲性肉芽腫。
3.皮膚異位寄生 由於妊娠雌蟲至肛門部產卵,因此,在肛周、會陰、大腿內側皮膚的刮拭物中常可找到蟯蟲卵。白木公等(1974)報道1例1周歲男孩在肛門皮下腫塊中查到妊娠雌蟲。在肛門瘺管中曾找到蟯蟲卵和幼蟲。還有1例在闌尾切除術2年後,於前腹壁皮下組織內發現蟯蟲。
四、診斷
主要依據病原學檢查。
1.肛拭法檢查蟲卵 由於蟯蟲一般不在人體腸道內產卵,所以糞便檢查蟲卵的陽性率極低,診斷主要是用肛周拭擦法查蟲卵,常用的方法有透明膠紙肛拭法、牛皮紙圓形孔膠帶紙粘貼法及棉拭漂浮法等。因為雌蟲是在夜間移行至肛門外排卵,所以檢查的最佳時間是在清晨便前進行。蟯蟲的檢出率和檢查次數很有關系,檢查次數多則檢出率增加。一般採用3次。
2.糞便檢查蟯蟲卵 盡管糞便檢查蟯蟲卵檢出率很低,但有時也能在糞檢時(如在直接塗片或加藤厚塗片法中)發現蟯蟲卵。
3.在夜間如發現患兒睡後用手抓搔肛門等處,可在手電筒照射下觀察肛門皺壁及會陰,常可檢獲白色線頭狀成蟲,根據成蟲形態特點可診斷。
五、治療
阿苯達唑、甲苯達唑、噻嘧啶等都是常用治療葯物。
1.阿苯達唑 成人400mg頓服,兒童100~200mg頓服,如果間隔2周再治療一次,效果更好。
2.甲苯達唑 成人和4歲以上兒童200mg頓服或每次100mg,每天2次,連服3天。
3.噻嘧啶 常用量為10mg(基質)/kg體重,頓服。
六、預防
根據本病特點,在採用驅蟲治療患者的同時,要加強對兒童及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普及預防蟯蟲的知識,講究公共衛生、個人衛生和家庭衛生,教育兒童養成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定期燙洗被褥和清洗玩具、或用0.05%的碘液處理玩具1小時,可殺死蟯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