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嬰兒突然皮膚過敏
擴展閱讀
皰疹不用管 2025-05-14 17:23:48
皰疹和痔瘡 2025-05-14 17:16:17

嬰兒突然皮膚過敏

發布時間: 2024-07-13 11:26:12

Ⅰ 嬰兒皮膚過敏

過敏性皮炎是一種以紅、腫、瘙癢、結痂和脫屑為特徵的發炎性皮膚疾病。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個月開始發病,通常在3—5歲時緩解。 嬰兒期症狀:兩頰皮膚乾燥、發紅和脫皮再延伸到臉部、頸部、手腕、手、腹部和四肢。瘙癢導致寶寶焦躁不安,難以入睡。在兒童時期(2—12歲)的患兒以四肢屈側皮膚炎為主,包括肘窩、腋窩、頸部、手腕和足踝,而搔抓還可能導致續發性的細菌或病毒感染。 治療:首要目標就是要防止「癢-抓-癢」的惡性循環。同時,維持室內適當的溫度和濕度,避免流汗;減少過度洗澡和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沐浴後立刻使用保濕劑;避免食用會導致孩子皮膚過敏的食物,如:花生、大豆、雞蛋和牛奶;喂母乳和6個月後再添加輔食可以減少食物過敏的機會。

Ⅱ 嬰兒皮膚過敏怎麼辦

寶寶的皮膚很嬌嫩,過敏的情況就比大人們要多見。及早做好預防准備。 1.慎用肥皂。肥皂是鹼性的,對於寶寶細嫩的皮膚有著較強的刺激性。 2.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最好選擇性質溫和的、寶寶專用的沐浴露。 3.選擇合適的衣物。寶寶的皮膚很敏感,比如純棉布料的。深色布料的染料有可能會褪色沾染到寶寶的皮膚引起不適。 ...4.添加輔食要留心。到了斷奶該添加輔食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寶寶對哪種食材過敏,就千萬不要再餵食了。

Ⅲ 嬰兒皮膚過敏怎麼辦,才八個月寶寶

指導意見: 這是可以服用撲爾敏來治療為好的,同時要注意不要吃易過敏的食物為好的,有利於身體的恢復的。

Ⅳ 嬰兒過敏怎麼辦

科學研究,小兒過敏與家族遺傳的過敏體質有很大關系。 常見的小兒過敏疾病有以下幾種: 1、嬰幼兒濕疹:嬰幼兒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發生在兩個頰部、額部和下頜部,嚴重時可累及胸部和上臂。開始時皮膚發紅,上面有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可出現水皰、膿皰、小糜爛面、潮濕、滲液,並可形成痂皮,痂脫落後下面是糜爛面,癒合後成紅斑。 嬰幼兒 濕疹病因多由外界或體內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體內因素:過敏性體質是濕疹反復發作的主要原因, 其他也包括代謝、內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亂,神經精神功能障礙,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病灶感染,腸寄生蟲病,靜脈曲張,多汗,皮膚乾燥等。 外界因素: 如化學制劑、化妝品、香料、染料、清潔劑、動物毒素、蛋類、魚蝦及牛奶等異性蛋白、花粉、塵埃、細菌感染、日曬、寒冷、搔抓等 2 、小兒過敏性咳嗽: 是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為兒科較為常見的臨床現象。其臨床特點是以慢性咳嗽為主要症狀。多因呼吸道感染而誘發,易被誤診為感染性疾病,而濫用抗生素,貽誤治療,使病情遷延, 3、小兒葯物過敏: 症狀有幾種: a、 固定性紅斑型:發於嘴周圍皮膚,肛門處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見。皮疹形態特殊,易於識別。特點為鮮紅色或紫紅色水腫性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界限清楚。阿斯匹林、APC、阿魯片、復方新諾明等易引起此類約疹。 b、紅斑性發疹:表現為全身性,對稱性分布大量鮮紅雞皮樣小疙瘩,或粟粒大小的紅色斑片,形成似猩紅熱式麻疹,伴輕度中度發熱。此類葯疹以青黴素類葯物最常見,如氨苄青黴素,安必林等。 c、蕁麻疹型:表現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風團,扁平高起,形態不規則,伴有明顯的瘙癢,部分患兒有發熱乏力,關節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狀。引起小兒蕁麻疹常見葯物是青黴素、破傷風抗毒素及狂犬疫苗等。 d、膿皰介:致敏原在嬰幼兒以食物為主,如奶、魚、蛋等;在兒童和成人致敏原多考慮接觸物,如化學物品、動物皮屑、動物毛和某些葯物。一般的皮膚病,兒童較成人易於治癒,而小兒起病的膿皰型銀屑病、毛發紅糠疹等病就不易治癒。 小兒過敏症狀發生後,要及時治療,急性可咨詢醫生服葯應急處理,長期應預防為主。 小兒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應以改變過敏體質為主,選用純天然無副作用的純植物制劑。詳情>>> 4、小兒過敏與家族遺傳: 科學研究,小兒過敏與家族遺傳的過敏體質有很大關系,過敏病主要來自於遺傳的過敏體質,加上外界過敏原或刺激物(空氣污染或病毒感染)的激發,導致呼吸道慢性且持續的發炎反應。所以要避免過敏病的發生,只能建議高危險群的兒童應避免過敏原或有害的刺激物接觸,進一步感染而致的發炎反應。 5、小兒皮膚過敏專題: 就兒童過敏來說 , 據調查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的過敏症發病率高達 30%, 常見病症為過敏性鼻炎、哮喘、紫癜、濕疹、結膜炎、腹瀉等。誘發過敏的物質從環境中的花粉、動物皮毛、塵蟎 , 到食物(花生、牛奶、海鮮)等等。詳情>>> 6、 小兒牛奶過敏的治療:據統計,健康兒童發生率在0.3%-7%,在過敏體質的孩子中可達3%。這是因為孩子胃腸道發育尚未成熟,牛乳中的蛋白質分子從小兒通透性較大的腸壁您膜滲入到粘膜下血管內,使血液內的免疫細胞致敏,下次再遇到這種蛋白質分子(過敏原)就可引起過敏反應。 飲食是過敏的常見原因,加合理喂養.注意牛奶,蛋清過敏.乳母應暫忌辛辣,魚腥,雞,鵝,牛,羊等發物.多飲鮮橘汁及多食水果之類,嬰兒少食多餐,不可過飽. 寶寶的衣著包被不可太厚過暖,不宜穿羊毛衣,避免冷風吹襲或日光曝曬及搔抓. 治療期間,局部應避免各種刺激,防止寶寶搔抓和摩擦,最好用紗布或襪子套住兩手,頭部可戴柔軟布帽,以減輕後枕部的摩擦.禁忌熱水燙,肥皂水洗和濫用有刺激性的外用葯物.結痂厚時,也不可用水洗,應先用麻油濕潤,再用棉簽輕輕除去,仍不能去痂,應用軟膏厚塗包紮.

Ⅳ 寶寶過敏身上起疙瘩怎麼辦

是過敏!現在好多寶寶會有乳糖不耐症,還有對蛋白質過敏的! 首先你先到醫院去查一下過敏源! 寶寶的肌膚柔軟脆弱,常常會在臉上、身上出現小小的紅疹子,若不是很嚴重,可以再觀察。一般而言,寶寶身上出現紅疹且需要治療,大致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1、常風的皮膚疾病 後文將介紹四種寶寶常見的皮膚病症,即痱子、脂漏性皮膚炎、過敏性皮膚炎、尿布疹; 2、感染性的紅疹 寶寶若受到病毒、細菌感染,常常容易發燒並發紅疹,常見的疹子如玫瑰疹、紅痂疹; 3、食物、葯物過敏 寶寶若食物或葯物過敏,也會產生紅疹。 父母在身上發現紅疹,應該先就醫,確定病症,以對症下葯,因為用錯葯會導致症狀惡化,反而不利醫治。那明珠醫師進一步表示,0-1歲寶寶偶爾會出現紅疹,而這些紅疹可能分別代表不同的皮膚病症,父母千萬不要自作聰明,自己塗葯自行處理。寶寶常見的皮膚症症如下。 痱子嬰兒比較容易長痱子,主要的原因有汗腺發育仍不成熟、新陳代謝的速度快等,此時若衣著悶熱,汗液分泌多,汗腺就易阻塞,進而產生痱子,痱子也是汗疹的一種。痱子是針頭狀大小的紅疹子,會感到癢,常常出現在寶寶的額頭、脖子、背部等易出汗的部位。 治療在悶熱的環境中,避免讓寶寶穿衣太多,流汗也要記得勤換同衣。症狀輕微者,讓寶寶身體保持乾爽,如此寶寶身上的紅疹就會自然消退,或者可使用少量的痱子粉或痱子水;症狀嚴重者,則使用痱子水來緩解症狀。 過敏性皮膚炎 先天性過敏皮膚炎最常見的是異位性皮膚炎,這種皮膚炎症狀發於兩頰、脖子、手肘、手腕、膝蓋屈側,小寶寶會有癢的感覺,這種病症可能會持續到兒童期。父母若有過敏的病症,如呼吸道、皮膚過敏,哮喘,寶寶有過敏病症的比例也會偏高。當寶寶身上出現紅疹,常常有無故哭鬧、厭食、情緒不佳的情形,父母即可懷疑寶寶有過敏狀,應盡速就醫診治。 治療1、避免過敏原:這樣的寶寶最好能避免過敏原,飲食方面考慮改用低過敏奶粉(完全水解蛋白配方),並延後添加輔食(六個月後),而食材方面,海鮮、麥粉、牛奶也先盡量延後添加;生活方面每天的洗澡次數以一次為限,並盡量保持寶寶身體乾爽,在洗澡後幫寶寶塗上薄薄的一層潤膚乳;環境方面,避免環境中可能的過敏原,如塵蟎,或許可試試防塵蟎寢具、空氣清凈機、除濕機,以改善環境品質。 2、使用類固醇軟膏 症狀嚴重者,醫師會建議使用類固醇軟膏來改善症狀。 脂漏性皮膚炎 發生原因不明,但多出現在易過敏的寶寶身上。這個病症是由於皮脂腺分泌過多,而產生皮屑脫落,常發生在頭皮、臉頰及皮膚的皺褶處,患部呈現油油濕濕的,這也是濕疹的一種,這種濕疹較不會癢。這種皮膚病症常發生在嬰兒期的寶寶身上,約在出生兩到三個月後出現。 治療發現寶寶有脂漏性皮膚炎,醫師會多要求父母在症狀輕微時,以凡士林或嬰兒油塗抹患處,再用嬰兒洗發精輕輕搓洗;症狀嚴重時,則塗抹類固醇軟膏,可改善皮膚狀況。這樣的最好延至六個月後再添加輔食。但是寶寶有個體差異,若發現不適應(即有過敏症狀),則再延後添加。 尿布疹尿布疹大致上是由三種狀況所引發: 1、皮膚對尿布本身(如質材)的敏感反應; 2、大小便對皮膚產生刺激所引發的反應; 3、尿布疹引起皮膚表皮損傷,而造成細菌、黴菌感染。 尿布疹多發生在與尿布接觸的部位,如大腿內側、小屁股、肛門周圍,一般為紅疹,但症狀嚴重的話會破皮。 治療醫師會依照尿布疹的症狀開給含少許類固醇的葯膏、抗生素或抗黴菌葯膏,以對症下葯。尿布疹最重要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寶寶屁股乾爽,尿布濕了即換,再者在寶寶便後可簡單用清水洗洗小屁股(一天不要超過三次,也不要用力清洗,以免傷害寶寶柔嫩的肌膚),隨後讓屁屁晾乾,再用尿布包起。外出時則不妨使用濕紙巾。 玫瑰疹這是一種皰疹病毒所造成的傳染性疾病,典型的症狀是寶寶持續發高燒3-5天後,身上並發全身性紅斑疹;嚴重時皮疹會蔓延至四肢頸部,皮疹大多是粉紅色玫瑰樣,不會有色素沉澱或脫皮現象,這即是玫瑰疹的特徵。發燒時有時會合並發生抽筋、前囪門突出,寶寶偶爾會表現出不安、哭鬧不休、厭食、眼瞼浮腫及頸部和枕後淋巴腺可能腫大,但通常無其他症狀。玫瑰疹易發生於六個月到三歲,但以一歲以內為最多,常發生於春、秋兩季。 治療玫瑰疹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幫寶寶補充水分及退燒即可,一般紅疹出現後發燒現象即會慢慢消退,除非是抽筋或前囪門膨出,才需要做追蹤檢查。而寶寶大量流汗時,請父母給寶寶勤換內衣及尿片,並補充水分。許多感染性疾病都會引發寶寶發燒和出疹子,因此必須由醫師小心論斷治療,才能盡早找出病症的正確原因。

Ⅵ 出生4個多月寶寶皮膚過敏怎麼辦

找出容易引起面部皮膚過敏的源頭,原理過敏原。再對症治療, 可能是濕疹 濕疹也一般是先在臉上有,一片一片的紅色的。建議到醫院確診一下過敏源。 醫院應該會配點塗得葯膏:建議口服抗過敏葯如撲爾敏,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外用維生素B6軟膏. 低燒、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多喝水: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葯水或栓劑。

Ⅶ 六個月的寶寶皮膚過敏怎麼處理

皮炎、濕疹等。大多寶寶出現兩頰皮膚乾燥、發紅,然後出現脫皮現象;如果過敏進一步加重,會擴展到全臉,甚至全身。同時伴有瘙癢。 處理: 1、要找到引起寶寶過敏的物質,然後脫離,比如對羊毛的毛衣過敏,要改成純棉的。 2、服用抗過敏的葯物,如開瑞坦等,最好去醫院咨詢醫生。 3、避免寶寶因為瘙癢抓破皮膚,防止引起感染。 魚、蝦、蟹、雞蛋清等異種蛋白、花粉、含酒精食物都會引起過敏。寶寶盡量不吃,等找到過敏原後再吃。 平時皮膚要保濕以及去除刺激物。要減少洗澡次數,不用肥皂和浴液,用溫水洗凈後用軟毛巾輕輕拍干,用嬰兒專用潤膚乳,衣服要透氣,勤剪指甲。 小孩的身體都非常敏感,對外界刺激的反映比一般人要強,特別是春季和秋季,所以帶寶寶檢查下過敏源,好對症下葯哦!現在可不能隨便用葯,祝健康快樂

Ⅷ 寶寶臉上過敏怎麼辦

病情分析: 你好,考慮是過敏 建議口服抗過敏葯如撲爾敏,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外用氧化鋅軟膏或者維生素B6軟膏.日常生活盡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吃酸、辣菜餚或其他刺激性食物。發作期,忌食海蝦、海鮮、黃魚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Ⅸ 嬰兒皮膚過敏有什麼類型和情況

你好 問題分析:常見的兒童皮膚過敏有接觸性過敏性皮炎和光敏性皮炎,接觸性過敏性皮炎是由於皮膚或粘膜接觸致敏物質,在接觸部位所發生的急性或慢性皮炎,化纖類衣 物、染發劑、化妝品等都致敏物質都可引起接觸部位發生界線清楚的紅斑、丘疹、丘皰疹等症狀。光敏性皮炎表現為與光敏性物質或苭物接觸,再受到了紫外線照射... 後,會在十二小時內出現紅斑,有腫脹感,可能會有水泡出現,並伴隨有灼熱感、癢感,但一般不會出現痛感,大多發生在面部、前臂、手背等暴露部位。 指導建議:嬰兒皮膚過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避免與過敏原接觸、遠離過敏原,這樣患者過敏體質就不會接觸過敏原,從而也不會激發機體對過敏物質做出強烈的反應,誘發過敏。 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