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外陰皮炎的症狀有哪些症狀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外陰皮炎的症狀有哪些症狀

發布時間: 2024-06-29 23:30:41

Ⅰ 出現外陰瘙癢的原因及症狀

一、局部原因

(一)特殊感染 黴菌性陰道炎和滴蟲性陰道炎是引起外陰瘙癢最常見的原因。虱子、疥瘡也可導致發癢。蟯蟲病引起的幼女肛門周圍及外陰瘙瘴一般僅在夜間發作。

(二)慢性外陰營養不良 以奇癢為主要症狀,伴有外陰皮膚發白。

(三)葯物過敏或化學晶刺激 肥皂、避孕套、新潔而滅、紅汞等可因直接刺激或過敏而引起接觸性皮炎,出現瘙癢症狀。

(四)不良衛生習慣 不注意外陰局部清潔,皮脂、汗液、月經、陰道內分泌物,甚至尿,糞浸漬,長期刺激外陰可引起瘙癢:經期用橡皮或塑料月經帶,平時穿著不透氣的化學纖維內褲均可因濕熱郁積而誘發瘙痊,

(五)其他皮膚病變、擦傷,尋常疣、皰疹濕疹、腫瘤均可引起外陰刺癢。

二、全身性原因

(一)糖尿病 由於糖尿對外陰皮膚的刺激,特別是伴發黴菌性外陰炎時,外陰瘙癢特別嚴重。不少患者都是先因外陰部瘙癢和發紅而就醫,經過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糖尿病的。

(二)黃疸,維生素A、B缺乏,貧血、白血病等慢性病患者出現外陰癢時,常為全身搔癢的一部分。

(三)妊娠期和經前期外陰部充血偶可導致外陰瘙癢不適。

(四)不明原因外陰瘙癢 部分患者外陰瘙癢十分嚴重,但找不到明顯的全身或局部原因,目前有人認為可能與精神或心理方面因素有關。

Ⅱ 皮炎與體癬

1、起因不同,體癬由真菌引起,而皮炎是因過敏、高溫、花粉或葯回物等引起。
2、皮損答不同,體癬皮膚損害表現為大小不等的環狀或半環狀斑片,其邊緣狹窄略隆起,由散在的丘疹、丘皰疹、水皰、鱗屑連接而成,有中心癒合和向四周擴展的傾向;而皮炎如接觸性皮炎,開始為接觸部位的皮膚發紅、發癢、繼而腫脹,出現丘疹、水皰或大皰、皰破後糜爛結痂。
3、治療不同,若將體癬當皮炎治,搽膚輕松等類外用葯,就好比火上澆油。

Ⅲ 陰道口發白,癢怎麼回事

導致陰道口發白的疾病有外陰白斑、黴菌性外陰炎、外陰皮炎、外陰白癜風。黴菌性外陰炎會引起女性外陰瘙癢和陰道口發白,其發病時可見豆渣樣分泌物;外陰皮炎也可引起陰道口發白,發作時外陰奇癢;外陰白癜風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其白色區域界限分明,發病時一般不會有瘙癢;外陰白斑的常見症狀就是外陰陰道口發白,外陰瘙癢。考慮這位女士是患上了外陰白斑。

外陰白斑通常出現在婦女陰部皮膚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白色斑塊,可向兩下肢內側、會陰及肛門蔓延,但很少侵犯尿道口及前庭。其主要症狀為陰部瘙癢,皮膚乾燥,肥厚變白,失去彈性,甚至萎縮破潰,有疼痛及燒灼感,外陰白斑根據症狀的不同又可分為增生型、萎縮型、苔蘚型和混合型。

Ⅳ 外陰紅腫有熱痛是什麼原因

1)外陰炎。外陰紅腫,是外陰炎的臨床典型症狀。外陰炎就是外陰的皮膚或粘膜所發生的炎症病變,如紅、腫、痛、癢、糜爛等,臨床可由許多原因引起。
2)陰道炎。當感染黴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時,分泌物增多,流至外陰,均可產生不同程度的外陰感染,造成外陰紅腫、灼熱等症狀。
3)外陰白斑。又名女陰白斑。症見外陰瘙癢、紅腫、疼痛。外陰皮膚粗糙、呈苔蘚樣增厚,有抓痕,甚至輕度萎縮;局部色素減退,大陰唇、小陰唇普遍變白。
4)外陰局部刺激。如使用葯物過敏或化學肥皂、避孕套、新潔而滅、紅汞等因素,可直接刺激或過敏而引起接觸性外陰皮炎,出現外陰紅腫症狀。
5)外陰濕疹。外陰患急慢性濕疹時,往往奇癢難忍,時緩時劇,局部皮膚掀紅,常在搔抓後外陰皮膚紅腫、熱痛,常伴糜爛、結痂、增厚、粗糙或化膿等症狀。
6)其它因素。如不良衛生習慣、不注意外陰局部清潔,皮脂、汗液、月經、陰道內分泌物,長期刺激外陰都可引起局部紅腫。

Ⅳ 皮炎的圖片和症狀

皮炎(dermatitis)是指由各種內、外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導致的皮膚炎症性疾患的一個泛稱,並非一獨立疾病,其病因和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且反復發作,臨床治療較為困難。皮炎和濕疹的概念及分類是皮膚科學術界一直有爭論的問題之一,以往曾把二者作為同義語來用,並不嚴格區分,如有人將異位性皮炎也稱為異位性濕疹等。現在多數的觀點認為皮炎泛指皮膚的炎症,如接觸性致敏、皮膚感染等,而濕疹專指某些非感染性炎症,同時將發病機制或臨床特徵相對明確者稱為「某某皮炎」,而病因暫時不明確者籠統的診斷為「濕疹」。國際疾病分類(ICD)-10在皮炎與濕疹的章節中,包括有接觸性皮炎、特應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20多種疾病。臨床上常根據病因、發病部位或其他臨床特徵將某一特定的皮炎定義為某某皮炎,如接觸某物質引起的稱為接觸性皮炎,內用葯物引起的稱為葯物性皮炎等。濕疹則是個臨時概念,一旦明確了病因,這一濕疹就應診斷為某某皮炎,而不應再診斷為濕疹了。

常見症狀:

1、苔蘚樣皮損。本病的皮損特徵為皮膚苔蘚化,病變區皮膚呈苔蘚樣變,皮膚增厚,皮紋加深,皮嵴隆起,皮損區呈暗褐色,乾燥,有細碎脫屑,邊界清楚,邊緣可有小的散在的扁平丘疹。

2、瘙癢:皮損區域陣發性瘙癢,夜晚尤甚,可影響入睡。

3、好發部位。局限性神經性皮炎好發於頸、項、膝、肘、骶等部位;播散性神經性皮炎可泛發於全身。

4、本病為慢性疾病,症狀時輕時重,治癒後容易復發。

病因:

皮炎
1、精神因素:認為是發生本病的主要誘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焦慮不安、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復。

2、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體內慢性病灶感染而致敏,也可能成為致病因素。

3、局部刺激:如衣領過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陽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誘發本病的發生。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皮膚功能障礙性疾病,具有明顯的皮膚損害。多發生在頸後部或其兩側、肘窩、腘窩、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常成片出現,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頂丘疹,皮膚增厚,皮脊突起,皮溝加深,形似苔蘚。常呈淡紅或淡褐色。劇烈搔癢是其主要的症狀。如全身皮膚有較明顯損害者,又稱之為彌漫性神經性皮炎。中醫認為:此病主要以內因為主,由於心緒煩擾,七情內傷,內生心火而致。初起皮疹較紅,瘙癢較劇,因心主血脈,心火亢盛,伏於營血,產生血熱,血熱生風,風盛則燥,屬於血熱風燥。病久,皮損肥厚,文理粗重,呈苔蘚化者,此因久病傷血,風盛則燥,屬於血虛風燥。

診斷依據:

1、本病中青年多見,先有劇烈瘙癢,後有皮損;

2、皮疹為扁平丘疹,苔蘚樣變,無滲出;

3、皮疹多發於頸部、四肢伸側、腰氐部、腘窩、外陰;

4、病程慢性,常反復發作。

脂溢性皮炎

皮炎
中醫稱之為「白屑風」。系發生於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炎症性皮膚病,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胸部及皺褶部。

發生於頭皮部位,開始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可見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嚴重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頭發可脫落、稀疏。

面部損害多見於鼻翼、鼻唇溝和眉弓,有淡紅色斑,覆以油膩性黃色鱗屑,常滿面油光。

胸部、肩胛部,初為小的紅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膩性鱗屑,以後漸成為中央具有細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及較大的油膩性的環狀斑片。皺褶部多見於腋窩、乳房下、臍部和腹股溝等,為境界清楚的紅斑、鱗屑、濕潤,常伴糜爛、滲出。多見於30歲至50歲,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與體質有關。

本病慢性經過,易反復發作,常伴為毛囊炎、瞼緣炎,面部常與痤瘡、酒渣鼻蟎蟲皮炎並發。

1、禁飲酒:因脂溢性皮炎的發生與消化功能失常,食糖、脂肪過多,及食刺激性食物有關,所以脂溢性皮炎患者一定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脂溢性皮炎內服葯:

⑴維生素B族類制劑,如維生素B6B2 B1。

⑵ 有人主張服酮康唑或四環素。

3、脂溢性皮炎中醫治療:中葯針對潮紅、滲液、結痂時可以用蛇膽苦柏爽膚洗液清熱、解毒、去脂為治則。僅有癢而無滲出時,以養血、潤燥、祛風、清熱為治則。

日光性皮炎
是由日光誘發的一種遲發性光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有人認為主要由中波紫外線引起,也有人認為主要由長波紫外線引起。臨床表現為多形性皮疹可有紅斑、丘疹、水皰、糜爛、鱗屑、苔蘚樣變,常以某種皮疹為主。

日光性皮炎俗稱曬斑,一般在暴曬後數小時內於暴露部位出現皮膚紅腫,亦可起水皰或大皰。皮損部位有燒灼感、癢感或刺痛。輕者1—2天皮疹可逐漸消退,有脫屑或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重者可伴有類似感冒症狀,如發燒、乏力、全身不適等,約一周左右即可恢復。

Ⅵ 外陰瘙癢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外陰瘙癢是一種十分惱人而又較為常見的婦科症狀,多見於更年期或老年婦女,成年婦女或幼童也可發生。有此症狀的婦女常羞於就醫,而白行搔抓、摩擦外陰,或不恰當地局部塗葯,企圖減輕症狀。瘙癢最常見的部位是陰蒂及小陰唇,嚴重的可波及整個外陰、肛門周圍,甚至大腿內側。輕者瘙癢為間斷性,且僅發生在就寢之後,重者則不分晝夜地持續瘙癢。久而久之,患者會變得十分衰弱、憔悴、急躁和高度神經質。由於反復搔抓損傷可引起陰部感染,皮膚肥厚而硬化,有時可發展成外陰白斑,甚至癌變。因此,重視並及時治療外陰瘙癢,不但可解除這些婦女精神及肉體上的痛苦,也是婦女防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引起外陰瘙癢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陰道炎和宮頸炎,由於炎性分泌物刺激外陰皮膚而發生瘙癢。有些絕經後的婦女由於體內雌激素減少,外陰皮膚發生退行性病變(萎縮、皺縮、變薄等)也可發生瘙癢症狀。外陰部的某些病變也可引起瘙癢,如外陰靜脈曲張而致局部末梢神經興奮性異常、外陰濕疹、牛皮癬、扁平苔癬等。正常孕婦和患有盆腔炎或盆腔腫瘤的婦女,可因宮頸或陰道分泌物過多而致外陰瘙癢。患糖尿病的婦女往往都有外陰瘙癢症狀。尿路感染、尿失禁患者,由於尿液刺激也可引起外陰瘙癢,但肛門周圍瘙癢常是由蟯蟲病、外痔以及肛旁濕疹引起的。使用某些香皂、外陰沖洗液及避孕葯具等引起的變態反應,也可引起瘙癢。患有神經官能症的婦女往往自訴有明顯的外陰瘙癢,這屬於精神神經症狀,當然,只有排除了上述各種全身性和局部原因後,才有理由考慮這種可能。

外陰瘙癢的婦女務必注意自我剋制,不可搔抓、摩擦外陰,以防損傷及繼發感染,而應及時就醫,找出病因。陰道炎、宮頸炎治療後可痊癒,更年期或老年性外陰瘙癢通過局部或全身雌激素治療可望好轉,糖尿病或局部皮膚病均應針對引起瘙癢的病因而對症施治。患者應注意外陰部清潔、乾燥,穿松軟、大小合適的內褲,避免使用強鹼性肥皂和用熱水泡燙。每天宜用細軟毛巾蘸溫水清洗,局部撒適量的溫和撲粉,如硼酸氧化鋅粉、冰蛤粉等,或塗些冷霜或軟膏,如地塞米松冷霜、氟輕松軟膏等。嚴重者可用維生素B12加非那更作穴位(長強穴)封閉。用中葯湯劑外洗也有較好效果,常用的有蛇床子散、百部、花椒、苦參、明礬各15克,煎湯趁熱先熏後洗,早晚各1次,10天為一療程。在瘙癢影響睡眠、工作時,可服些鎮靜葯或安眠葯。

Ⅶ 外陰瘙癢症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疾病別名
  • 3 疾病代碼
  • 4 疾病分類
  • 5 疾病概述
  • 6 疾病描述
  • 7 症狀體征
  • 8 疾病病因
  • 9 病理生理
  • 10 診斷檢查
  • 11 鑒別診斷
  • 12 治療方案
  • 13 並發症
  • 14 預後及預防
  • 15 流行病學
  • 16 特別提示
  • 附:
    • 1 外陰瘙癢症相關葯物

1 拼音

wài yīn sào yǎng zhèng

2 疾病別名

外陰瘙癢病,外陰干皺,外陰瘙癢

3 疾病代碼

ICD:I29.2

4 疾病分類

婦產科

5 疾病概述

外陰瘙癢是外陰各種不同病變所引起的一種自覺症狀,為許多皮膚病所共有,而非一種特異性的疾病。但也可發生於外陰完全正常者。此病常見。

全身性瘙癢病多見於成人,常自某一部位開始,然後逐漸擴展至身體之大部或全身。瘙癢發生於身體的某一部位時稱為局限性瘙癢病,也有同時數處發病的,以 *** 、陰囊、女陰等部位最為多見。此外也可見於頭部、小腿、掌跖以及外耳道等部位。

6 疾病描述

外陰瘙癢是外陰各種不同病變所引起的一種自覺症狀,為許多皮膚病所共有,而非一種特異性的疾病。但也可發生於外陰完全正常者。如僅有皮膚瘙癢而無明顯的原發性損害時則稱為瘙癢病。瘙癢病一詞僅限於皮膚有癢感而無原發性皮損。中醫稱之為「癢風」,本症一般分為限局性、全身性兩大類。當瘙癢嚴重時,患者多坐卧不安,以致影響生活和工作。

7 症狀體征

全身性瘙癢病多見於成人,常自某一部位開始,然後逐漸擴展至身體之大部或全身。瘙癢發生於身體的某一部位時稱為局限性瘙癢病,也有同時數處發病的,以 *** 、陰囊、女陰等部位最為多見。此外也可見於頭部、小腿、掌跖以及外耳道等部位。本節主要介紹女陰及周圍的瘙癢病。

1.女陰瘙癢病 女陰瘙癢病大多為絕經期前後的婦女,可能與內分泌失調、性激素水平低下及更年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患者常伴有多汗、情緒不穩定以及失眠等症狀。瘙癢部位主要在大 *** 和小 *** ,但 *** 、 *** 及 *** 黏膜亦常有瘙癢感,嚴重時可以累及 *** 周圍及會陰區。飲酒、情緒變化、被褥溫度高、搔抓摩擦、甚至某些暗示等可能促使瘙癢發作或加重。癢感程度因人而異可輕可重,持續時間也長短不一。瘙癢呈陣發性,夜間為重,瘙癢劇烈的可難以忍受,使病人坐卧不安。由於瘙癢劇烈嚴重影響睡眠,可以出現頭暈、精神憂郁及食慾不振等神經衰弱的症狀。因不斷搔抓,出現條狀抓痕、血痂、丘疹、濕疹樣變、苔蘚樣變及色素沉著等繼發性損害。 *** 部皮膚常浸潤及肥厚, *** 及 *** 黏膜可出現紅腫及糜爛。局部因搔抓潰破可繼發感染。不同病因引起的瘙癢病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念珠菌性女陰 *** 炎引起的女陰瘙癢可見白色豆腐渣狀白帶,分泌物鏡檢或培養有念珠菌生長。滴蟲性 *** 炎引起的女陰瘙癢,白帶較多,呈泡沫狀,可以找到 *** 毛滴蟲。淋球菌引起的瘙癢一般有較多膿性白帶。老年婦女外陰皮膚的萎縮也可引起女陰瘙癢。由於接觸避孕葯具、橡膠月經帶、糖尿病等引起的女陰瘙癢也不少見。但也有些頑固性的女陰瘙癢(包括未婚女青年),目前的檢查手段找不到原因。

2. *** 瘙癢病 一般中年男性多發,但女性亦可發病,患蟯蟲病的兒童亦可患之。瘙癢通常僅局限於 *** 及其周圍的皮膚,亦可蔓延至會陰、女陰或陰囊的皮膚。由蟯蟲感染引起的 *** 瘙癢多見於兒童,往往在夜間加重,可以發現蟯蟲或蟲卵(夜間陽性率高)。成人的 *** 瘙癢往往由痔瘡、肛裂等引起。也有不少病人找不到原因,而 *** 瘙癢的症狀很嚴重。因經常搔抓, *** 皺襞可出現肥厚、輻射狀皸裂、浸潤、苔蘚樣變或濕疹樣變等繼發性損害。

一般來說,如果瘙癢的位置局限與惡性腫瘤的關系不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女陰瘙癢可能與宮頸癌相關;肛周瘙癢與大腸癌相關。

8 疾病病因

1.局部原因

(1)特殊感染:外陰 *** 白色念珠菌 *** 炎和滴蟲 *** 炎是引起外陰瘙癢最常見的原因。陰虱、疥瘡也可導致瘙癢。蟯蟲病引起的 *** *** 周圍及外陰瘙癢一般在夜間發作。

(2)鱗狀上皮細胞增生:以奇癢為主要症狀,可伴有外陰皮膚發白。

(3)葯物過敏或化學品 *** :肥皂、避孕套、苯扎溴銨等可因直接 *** 或過敏而引起接觸性或過敏性皮炎,出現外陰瘙癢症狀。

(4)不良衛生習慣:不注意外陰局部清潔,皮脂、汗腺、經血、 *** 分泌物、甚至尿、糞浸漬,長期 *** 外陰可引起瘙癢;經期衛生巾.平時穿不透氣化纖 *** 均可因濕熱郁積而誘發瘙癢。

(5)其他皮膚病變:擦傷、尋常疣、皰疹、濕疹、腫瘤等均可引起外陰刺癢。

2.全身性原因

(1)糖尿病:由於糖尿對外陰皮膚的 *** ,特別是伴發外陰 *** 念珠菌病時,外陰瘙癢特別嚴重。不少患者均是先因外陰瘙癢和發紅而就醫,經過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糖尿病。

(2)黃疸,維生素A、維生素B 缺乏。貧血、白血病等慢性病患者出現外陰癢時,常為全身瘙癢的一部分。

(3)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症亦可出現包括外陰在內的全身皮膚瘙癢。

(4)妊娠期和經前期外 *** 充血,偶可導致外陰瘙癢不適。

(5)不明原因外陰瘙癢:部分患者外陰瘙癢十分嚴重,甚至萌發自殺念頭,但找不到明顯的全身或局部原因。目前有學者認為此可能與精神或心理方面因素有關。

9 病理生理

瘙癢的定義為能引起搔抓願望的一種不適的感覺。瘙癢發生於皮膚的淺層、黏膜、上呼吸道和結合膜。多形性的c 神經纖維末梢是瘙癢的感受器,能被很多種類被稱為致癢原的物質 *** ,而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傳人同側的脊髓後根神經節。在那裡與二級神經元形成突觸連接,然後二級神經元跨越至對側脊髓丘腦前束,到達丘腦後腹神經核,然後經過內囊到達中央後回的體感皮質。小腦皮質能夠對瘙癢進行整合和下調。瘙癢也可以起始於中樞。某些中樞系統的疾病如創傷、中風、腦膿腫、腫瘤和多發性硬化等都能誘發瘙癢。瘙癢的發生基本上是由化學介質如組胺、激肽和蛋白酶等的釋放而引起,其中蛋白酶的作用尤受重視。這種蛋白酶在表皮、血液、細菌及念珠菌中都有存在,由於創傷或其他原因可在組織中釋放活化,導致皮膚瘙癢的發生。組胺是引起瘙癢的最常見的瘙癢介質,但並不是所有的瘙癢都與組胺有關,很多疾病引起的瘙癢抗組胺葯治療無效,可見不同的疾病引起瘙癢的機制不同。最近研究發現很多化學分子與瘙癢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

10 診斷檢查

診斷:根據病史,初起病時僅有瘙癢,而無皮疹,即可確診。在無繼發性皮疹發生時,一般診斷不難。一旦出現繼發性皮疹,則需根據病史,證明其初發病時僅有瘙癢,而無皮疹,方能確診為瘙癢病。診斷瘙癢病時,尋找病因相對顯得較為重要,應詳詢病史,作全面的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尋找原發病灶。

實驗室檢查: *** 分泌物檢查、激素水平檢測、血常規、血生化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

11 鑒別診斷

繼發性皮損可以與濕疹、神經性皮炎、股癬相混淆,而且本病還需與蕁麻疹、濕疹、葯疹、蟲咬皮炎、虱病、疥瘡等鑒別,但是詳細詢問病史一般不難鑒別。

12 治療方案

主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應認真尋找原因,予以根除,是防治的關鍵。注意生活規律和保持外陰清潔乾燥,衣著宜松軟,沐浴勿過勤,少用肥皂,少搓擦,避免搔抓和各種 *** 。此外,對於不明原因的外陰瘙癢、局部無病變者,應加強心理治療。

1.內用葯物療法

(1)抗組胺類葯:傳統的抗組胺葯物如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羥嗪(安泰樂)、賽庚啶等均有鎮靜止癢作用,可用於本病的治療。非鎮靜性抗組胺葯物如阿司咪唑(息斯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定、阿扎他定(氮他定)等,對全身性瘙癢也有一定療效。對病程長、症狀重、療效不佳者,可聯合用葯,以提高效果。H1受體拮抗劑可與西咪替丁(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有時能提高療效。

(2)維生素Bl、維生素C、硫代硫酸鈉、谷維素、溴劑、鈣劑及鎮靜催眠劑等葯物,可根據病情選擇應用或與抗組胺類葯物並用。

(3)性激素治療:女性老年性瘙癢患者可服己烯雌酚0.5mg,2 次/d,或用黃體酮10mg,肌內注射,1 次/d。對月經期加劇的瘙癢症,可在月經前10 天肌注黃體酮10mg。月經前5 天肌注5mg,如果經期不準,則在月經來潮後第20 天時肌注10mg,第25 天時再肌注5mg。

(4)封閉療法:0.25%鹽酸普魯卡因10~30ml,或按每天每公斤體重4~6mg計算,加入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500ml 中。靜脈封閉,1 次/d,10 次為1個療程。應用前應做皮膚過敏試驗,應用過程中要嚴密觀察,個別患者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等不良反應。

2.局部療法 局部療法一般結合全身療法進行,也可單獨應用,原則上鎮靜止癢、潤澤皮膚。1%薄荷腦、2%~5%樟腦、1%達克羅寧、5%~l0%苯佐卡因、1%麝香草酚、潤滑劑(3%~12%乳酸)、 *** 物(利多卡因、苯佐卡因、普莫卡因)、抗組胺葯或叄環類抗抑鬱葯的霜劑(多塞平霜)、0.025%~0.5%辣椒辣素霜以及各種皮質類固醇激素以及含止癢劑的爐甘石洗劑、含止癢劑的霜劑等進行治療。也可以局部冷敷。均有一定止癢效果。限局性瘙癢病也可用曲安奈德(確炎松)、潑尼松龍(強的松龍)、地塞米松等葯物作局部封閉。維生素B12,苯海拉明、異丙嗪(非那根)、山莨菪堿(6542)等葯物穴位注射。會 *** 瘙癢病可採用穴位封閉療法,如異丙嗪(非那根)12.5mg 與維生素B12,250μg 作長強穴封閉,每周2~3次,多數有效。對於外 *** 位的外用制劑應選擇 *** 性小、清潔的葯物,不宜選用酊劑。

3.物理與放射療法 全身性瘙癢病可行礦泉浴、糠浴、澱粉浴或紫外線照射與葯浴並用、皮下輸氧。限局性瘙癢病經多種方法治療無效時,可選用高頻電療或局部液氮冷凍噴霧,透皮電神經 *** (TENS),但對外 *** 的瘙癢不適宜採用核素32P、90Sr、鏡界線或淺部X 線照射。

4.對於不明原因的外陰瘙癢、局部無病變者,應加強心理治療。

5.中醫葯治療

(1)內用葯以養血、祛風、安神為治則,可用當歸9g,川芎6g,白芍9g,熟地9g,雞血藤9g,何首烏6g,防風9g,荊芥9g,五味子9g,酸棗仁9g。柏子仁9g,甘草6g。加水煎服,1 貼/d。 *** 及女陰瘙癢多以濕熱下注論治,故選用龍膽瀉肝湯或叄妙丸等加減。

(2)中醫外用方法:方法很多,較常用的方劑為苦參、蛇床子、地膚子、防風、百部、白蘚皮各20g,加水2000~3000ml,煎後熏洗。

(3)針刺方法: *** 瘙癢病可取長強穴。女陰瘙癢病可取叄陰交、關元、腎俞等穴位。

13 並發症

合並感染。

14 預後及預防

預後:有的患者病情較難控制。

預防:注意經期衛生,保持外陰清潔乾燥,切忌搔抓。不要用熱水洗燙,忌用肥皂。有感染時用高錳酸鉀液坐浴,但嚴禁局部擦洗。衣著特別是 *** 要寬松透氣。忌酒及辛辣或過敏食物。

15 流行病學

外陰瘙癢病較常見。

16 特別提示

注意經期衛生,保持外陰清潔乾燥,切忌搔抓。不要用熱水洗燙,忌用肥皂。有感染時用高錳酸鉀液坐浴,但嚴禁局部擦洗。衣著特別是 *** 要寬松透氣。忌酒及辛辣或過敏食物。

外陰瘙癢症相關葯物

  • 殺菌止癢洗劑

    ,殺蟲止癢。適用於改善滴蟲性、黴菌性 *** 炎及外陰瘙癢症所致的帶下量多,陰癢。【規格】每瓶裝250毫...

  • 苦雙黃洗劑

    能主治】清熱,燥濕,止癢。對成年婦女外陰炎,外陰瘙癢症狀有改善作用。【規格】每瓶裝350毫升【用法...

  • 復方硝酸咪康唑軟膏

Ⅷ 皮炎的症狀有哪些

皮炎的分類:
1.神經性皮炎:本病中青年多見,先有劇烈瘙癢,後有皮損;皮疹為扁平丘疹,苔蘚樣變,無滲出;皮疹多發於頸部、四肢伸側、腰氐部、腘窩、外陰;病程慢性,常反復發作。
2.異位性皮炎:成人期皮損可類似播散性神經性皮炎,但有嬰兒期濕疹史、家族遺傳過敏史、皮膚白色劃痕症陽性等其他臨床特點。
3.特應性皮炎:最初病損多為面頰部,初起時為散發或群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逐漸增多,並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痂皮,可有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瘙癢劇烈。慢性表現為乾性、較大、較隆起的棕紅色丘疹和粗糙而帶皮屑的棕褐色苔癬樣變,可融合成片。經過搔抓,常有少許滲液、表皮剝脫及抓痕。
4.夏季皮炎:初起時皮損為針尖大小紅斑、丘疹,因瘙癢搔抓後可出現抓痕、血痂、皮膚肥厚及色素沉著,無糜爛及滲液,好發於成年人的四肢伸側。當氣溫下降時病情明顯好轉,並可自愈,病情與氣候明顯有關。
5.異位性皮炎有時在出生後幾個月內出現。嬰兒可出現皮膚潮紅、滲液,面部、頭皮、尿布區域、手、臂、足或腿部出現結痂的皮疹。通常在3~4歲時,皮炎消失,但常常復發。年齡稍大的兒童和成年人皮疹常出現(或復發)在一個或幾個部位,特別是在上臂、肘窩或窩。皮疹的顏色、程度和部位因人而異,但都有瘙癢。
6.脂溢性皮炎:皮疹初起為毛囊口周紅色小丘疹,漸發展融合成黃紅色斑片,上覆有油膩性鱗屑或痂皮。由於病變發生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略有差別。嬰兒脂溢性皮炎常於出生後1~3個月發病,前頭頂或整個頭皮可覆滿厚薄不等油膩性灰黃色或黃褐色痂屑,可累及眉區、鼻唇溝、耳後等處,微癢。一般在3~4周內痊癒,若持續不愈,常並發感染或異位性皮炎。
7.日光性皮炎:是由日光誘發的一種遲發性光變態反應性皮膚病。臨床表現為多形性皮疹可有紅斑、丘疹、水皰、糜爛、鱗屑、苔蘚樣變,常以某種皮疹為主。
8.念球菌性皮炎:多發於皮膚皺褶部如腹股溝,肛周臀裂部,腋窩,女性乳房下皮膚,也可發於龜頭包皮內和大小陰唇,指甲溝和口角等處。皮疹多呈局部皮膚潮紅,輕度腫脹,表面可糜爛,分泌物有異臭味。有時也可呈乾燥,脫屑。小兒念珠菌性皮炎還常累及軀干,頸部皮膚,呈廣泛密集紅色斑丘疹,外觀似熱痱。可同時侵犯口腔或外陰粘膜,常有乳酪樣分泌物呈假膜狀。
9.蚊蟲叮咬型皮炎:是被蟲類叮咬,接觸其毒液或蟲體的粉毛而引起的皮炎。較為常見的害蟲有跳蚤、虱類、蠓、刺毛蟲、飛蛾、蚊、臭蟲、蜂等。會出現紅斑、丘疹、風團等症狀,嚴重的可出現水皰或大皰,在蜇咬部位可見到瘀點或水皰。
10.激素依賴性皮炎:是因長期反復不當的外用激素引起的皮炎。同一部位外用高效皮質類固醇激素3周以上,皮膚出現紅斑、丘疹、乾燥脫屑、萎縮、萎縮紋、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痤瘡、色素沉著異常、酒渣鼻樣皮炎、口周皮炎、光過敏、多毛、不易辯認的癬,魚鱗病樣變化等繼發症狀等。局部有明顯自覺瘙癢或灼熱感。
怎麼辦呢?
1、過敏性皮炎吃蜂膠
因為蜂膠中的類黃酮物質可清除自由基,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蜂膠還能使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顯著提高。另外,蜂膠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是很強的抗氧化劑。
2、過敏性皮炎吃什麼好
2.1、胡蘿卜
胡蘿卜中的β-胡蘿卜素能有效預防花粉過敏症、過敏性皮炎等過敏反應。
2.2、蜂蜜
常喝蜂蜜有助遠離傷風、瘙癢、咳嗽等季節性過敏症狀。蜂蜜能夠預防過敏的原因在於其中含有微量的蜂毒。蜂毒是蜜蜂體內的一種液體,在臨床上被用於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此外,蜂蜜里還含有一定的花粉粒,常喝會對花粉過敏產生一定的抵抗能力。
2.3、金針菇
經常食用金針菇有利於排除體內的重金屬離子和代謝產生的毒素和廢物,有效增強機體活力。金針菇菌柄中含有一種蛋白,可以抑制哮喘、鼻炎、濕疹等過敏病症,健康人也可以通過吃金針菇來加強免疫功能。
2.4、紅棗
學者研究發現,紅棗含有大量的抗過敏成分環磷酸腺苷,過敏體質的人每次取5-10顆紅棗嚼食,每天吃2-3次即可起到預防作用。而且對已經發作的各種過敏性疾病,都可食用紅棗進行輔助治療,食法同上,需要注意的是持之以恆。
3、過敏性皮炎不能吃什麼
3.1、在生活當中最好不要吃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等高熱量的;其次就是海產類食物,就是魚,蝦,蟹等,平時蔥,蒜,羊肉等致使過敏或者屬於過敏體質的都避免或者少吃,有時因為一些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而給孩子補充充足的營養,這時就要注意了,因為有些孩子是過敏性皮膚可能對於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過敏的,所以需要注意不要過多攝取。
3.2、不能吃辛辣或者油炸的食物,主要以清淡的為主,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減少過敏的現象發生。
3.3、不能夠吃燒烤。因為燒烤是對敏感肌造成破壞最大的,其能使敏感肌容易缺水,煎炸食物也不能吃,日常也少或者避免不喝酒。
值得選擇注意:1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有不良添加劑;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售後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