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致電性皮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致電性皮炎

發布時間: 2024-06-14 06:34:32

1. 狗狗丘疹性皮炎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狗狗丘疹性皮炎症狀

狗狗丘疹性皮炎症狀

引起狗狗出現丘疹性皮炎的因素很多,可能是花粉、香水、殺蟲劑、食物等過敏引起的過敏性皮炎,或者是外傷、細菌、真菌、體外寄生蟲等引起的皮膚感染。不同原因引起的狗狗丘疹性皮炎一般症狀也會有些許差異,一般出現是過敏引起的可能性比較大。

主要症狀是狗狗的皮膚瘙癢,導致狗狗頻繁抓撓、啃咬甚至是摩擦患處及周圍。感染會逐漸擴散,出現皮膚患處水腫、丘疹,有多個水皰,水泡破開後滲出,隨後結痂。而慢性皮炎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皸裂,紅疹、丘疹會慢慢減少。


狗狗丘疹性皮炎怎麼治療?

1、需要先帶患病的狗狗及時到寵物醫院檢查,然後再對症用葯,避免葯不對症導致耽誤皮膚的治療。

2、用葯前需要先小心剔除狗狗患處周圍毛發,如果狗狗的丘疹遍布全身,可能需要全身除毛,然後使用生理鹽水清洗干凈,如果狗狗丘疹出現的范圍比較小,直接用碘伏清洗即可,然後再給狗狗用對症的皮膚葯治療。

3、外用葯物治療狗狗丘疹性皮炎期間,需要給狗狗戴上伊麗莎白圈,限制狗狗的行動,避免狗狗抓撓、啃咬患處,對皮膚造成二次傷害。

4、如果是過敏引起的丘疹性皮炎,需要篩查過敏原,減少狗狗與過敏原的再次接觸。


狗狗皮膚丘疹用什麼葯

1、如果狗狗的皮膚感染的比較嚴重,可以先用消必可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對患處進行殺菌消毒,可以滅殺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多種化膿性細菌,緩解皮膚炎症。

狗狗皮膚感染

2、然後在狗狗的皮膚患處使用膚諾恩皮膚噴劑,用於消炎抗菌,給皮膚建立保護層,改善皮膚功能。一般狗狗濕疹、皮炎、皮癬、過敏等都可以使用。

狗狗丘疹用什麼葯

3、狗狗濕疹性皮炎可以使用氧化鋅軟膏,幫助皮膚抗菌抗感染,促進受損的皮膚收斂修復。

狗狗丘疹皮炎

4、如果狗狗是過敏引起的引起的丘疹性皮炎,或者狗狗皮炎的瘙癢症狀特別嚴重的話,可以使用馬來酸氯苯那敏片,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症狀。

狗狗丘疹瘙癢

5、給狗狗適當補充維生素B,有助於提升狗狗的皮膚免疫,促進皮膚黏膜的修復,可以口服復合維生素片(普安特)補充維生素B和維生素E等,均衡營養。

皮膚病用什麼葯" alt="狗狗皮膚病用什麼葯" width="790" height="714"/>

6、如果是寄生蟲叮咬引起的皮炎,需要及時驅蟲,可使用阿維菌素透皮溶液(普安特)進行一個月一次的體內外同驅,。

狗寄生感染皮膚病

以上就是關於狗狗丘疹性皮炎的症狀及治療方法的全部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您還要其他關於狗狗皮膚病的問題,可以直接咨詢在線寵物醫生。

2. 得了光感性皮炎怎麼治啊

光感性皮來炎就是光敏性自皮炎,是跟紫外線過敏有關。
通常是在曬太陽之後,特別是在換季的時候,春季、夏季、秋季,在幾個季節最常出現,因為這幾個季節紫外線相對比較強。
照射紫外線之後,如果是紫外線過敏的患者,容易出現皮膚的過敏反應。
光敏性皮炎實際上是一種過敏反應,治療第一點就是一定不能曬太陽,避免暴曬,出門要塗防曬霜,戴帽子或者打傘來進行防曬,這是最重要的。
其次是口服些抗過敏葯,可以選用一些非處方葯物,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片等抗過敏葯物。
如果症狀較輕,口服這些抗過敏葯物就可以了。
如果症狀較重,特別出現了紅腫或者是糜爛、滲液的人,可能還會短期內使用激素葯物,比如強的松或者注射地塞米松等葯物。
第三點是局部外用葯物,如果是紅腫明顯或者出現了滲液,首先應該是冷敷。
冷敷通常推薦生鹽水或者是純凈水、礦泉水,用干凈的紗布局部冷敷來減輕炎症反應。
如果沒有糜爛滲液,只是表現皮膚紅腫,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也可以用一些軟膏,但這些軟膏通常是含有激素軟膏,可以短期使用。

3. 【小兒蟲咬性皮炎多久能好】寶寶蟲咬性皮炎多久能消掉

小兒蟲咬性皮炎多久能好

一般1~2周消退,如繼發感染,則可遷延較久。

1、原因:

(1)蟲咬性皮炎可採用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但治療的時間長短需根據病情的輕重來決定。由於是過敏反應,如果不是對其過敏得很厲害,一般蟲咬皮炎患者在使用抗過敏葯物一周內就會好。

(2)蟲咬性皮炎是因為蟲子叮咬引起的過敏及炎症反應,一般源頭為蟎蟲、蚊蟲、跳蚤等昆蟲。蟲咬性皮炎患者的皮損部位和叮咬部位一致,奇癢難忍,嚴重程度和昆蟲種類、數量和患者敏感性相關。

2、溫馨提示:

患者朋友不要太過擔心。

小兒蟲咬性皮炎多久能好 治療方法

1、外用葯:

一般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激素軟膏,合並感染時可給予抗菌素。

2、口服葯:

有全身症狀可用抗組胺葯,如果非常嚴重,必要時使用激素治療。

小兒蟲咬性皮炎多久能好 預防措施

1、注意個人及環境的衛生清潔,勤換衣被。

2、敏感季節,應該及時消滅周邊的臭蟲、蚤、蝨及其他昆蟲。

3、不喝酒及進食 *** 性的食物。發病季節最好少去郊外或公園活動。

4、一有前驅症狀或出現風團樣損害就應及時用葯,可減輕發作。

5、注意室內衛生,放置蚊帳、蚊香驅蚊。室外活動時應做好防護,穿長袖衣服,適當噴灑驅蚊露。

6、草席應清洗曬干後再用,可以減少隱藏在草席中的蟎蟲而減少蟲咬皮炎的發生。

小兒蟲咬性皮炎多久能好 注意事項

1、本病最常見於兒童,而且比較重,但多數兒童隨年齡增長,發病率會下降,即使發生,往往也比較輕,這是因為反復叮咬產生脫敏反應。

2、勤換和勤曬衣被,盡量不要養寵物,防止蚊蟲叮咬,消滅跳蚤、蟎、臭蟲等。

3、對於易發生本病的患者,在春秋季節盡量少到花草多的地方。

4、如果病因不能去除,原有皮損消退,還會有新的皮損出現。

5、兒童最常見,成人也可發生。

相關文章

小兒蟲咬性皮炎怎麼治療

小兒蟲咬性皮炎用什麼葯膏

小兒蟲咬性皮炎是怎麼回事

4. 聽說趙桂榮葯妝可以治療激素性皮炎,治療效果怎麼樣啊

總體來說,趙桂榮葯妝治療激素性皮炎的治療效果挺好,我當初就是用趙桂榮葯妝把激素專性皮炎治好了。據我所知,屬這個趙桂榮葯妝是純中葯研製的,一點副作用都沒有,這點你可以放心。治療激素性皮炎還是盡早治療比較好,等到病情嚴重的時候,治療起來會比較麻煩。像你這從來沒接受過治療的人,第一次治療會比較容易,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治好。像我這樣不知道被庸醫害了多少次,最後治療激素性皮炎的時候就顯得特別困難。

5. 哪些葯會引起葯物性皮炎

1.解熱止痛葯類 常引起猩紅熱樣或麻疹樣紅斑,固定性紅斑、剝脫性皮炎等損害。
2、砷劑版 幾次注射以後,可權以出現葯疹。由於過敏的急性中毒症狀,有的長期應用以後,才出現葯疹皮疹。皮損往往為廣泛的大皰、丘疹、膿皰,嚴重時可引起剝脫性皮炎,少數人可引起副銀屑病、扁平苔蘚、玫瑰糠疹或點斑狀色沉著斑等損害。3.安眠鎮靜葯類 麻疹樣紅斑、血管性水腫、多形紅斑、扁平苔蘚樣皮炎、固定型葯疹及剝脫性皮炎。
3.中葯 中葯引起過敏反應逐漸增多。葯疹最常見,蕁麻疹、麻疹樣紅斑、固定性葯疹及口腔粘膜糜爛。
4.抗生素類 抗生素葯疹尤其是青黴素的注射可引起過敏休克反應,遲緩反應表現瘙癢症,麻疹樣紅斑,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甚至剝脫性皮炎。
5.類固醇皮質激素類 猩紅熱樣或麻疹樣紅斑、葯斑狼瘡樣皮疹、固定性紅斑,嚴重的是剝脫性皮炎、惡性大皰性紅斑或中毒性表皮鬆解的表現。有的粒細胞減少症或固有障礙性貧血而死亡。
6.免疫抑制劑和抗腫瘤制劑 常引起脫發,剝脫性皮炎、黃疸及嗜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粒性細胞減少。

6. 怎樣區分脂溢性皮炎和激素性皮炎

發病原因:
激素性皮炎的發病原因多與長期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妝品,如美白、祛斑等產品;或者激素類葯物,如:膚輕松、艾洛松、皮炎平、派瑞松、皮康王、去炎松等激素軟膏等產品有關,還有一些患者是由於選擇了不正規的美容院進行美容項目所造成的。
脂溢性皮炎與皮脂分泌過剩、飲食、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如食糖、脂肪過多,飲酒,過食辛辣油膩的食物;內分泌功能失調,消化功能失常;代謝障礙,遺傳因素,維生素B族缺乏以及物理、化學刺激;精神緊張,過度勞累,細菌感染等,以及雄性激素分泌過多都可導致脂溢性皮炎。
發病部位:
激素性皮炎則無特殊發病區域,只要是頻繁使用含有激素類化妝品或者葯膏的部位,就都有可能發生。
脂溢性皮炎多發於皮脂腺分布較豐富的地方,如頭皮、眉弓、鼻翼兩側、唇周圍、耳、上胸和肩背部等部位。
發病症狀:
激素性皮炎患者發病時會感覺瘙癢、灼熱、疼痛、乾燥、脫屑、緊綳感。面部皮膚出現潮紅,反復發生紅斑、丘疹、皮膚委縮變薄、毛細血管擴張,痤瘡泛發,酒渣鼻樣改變,且出現激素依賴現象,即停用激素治療後皮損反復或加重,再次使用後症狀緩解。
脂溢性皮炎的病變部位常附有淡黃紅色斑片,覆以油膩性黃色鱗屑,常滿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為小的紅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膩性鱗屑,以後漸成為中央具有細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及較大的油膩性的環狀斑片。

7. 貓脂漏性皮炎症狀是什麼 該用什麼葯

貓患脂漏性皮炎會被毛乾燥、無光澤、起鱗屑等症狀;貓患脂漏性皮炎有營養失調、高溫的環境、體表不潔等原因;貓漏脂性皮炎可以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制劑等葯物進行治療。

貓患脂漏性皮炎的症狀

臨床表現包括被毛乾燥、無光澤、起鱗屑、結硬痂的皮脂溢碎屑、和/或皮膚油膩、帶惡臭等。趾間、會陰、臉部、腋下、頸腹側、腹下、皮褶處,這些部位常發病嚴重。動物搔癢從輕度到重度,外耳炎很常見。皮膚和耳朵常繼發細菌、馬拉色菌感染。

貓患脂漏性皮炎的原因

1.營養失調、低脂肪性食物等。
2.高溫和低濕度的環境。
3.體表面不潔、梳理毛不足。
4.伴發於體外寄生蟲寄生等(特別是蠕形蟎病、疥蟎感染和皮膚真菌病等)。
5.繼發或並發於激素分泌異常(特別是生殖腺)、甲狀腺機能低下、慢性肝臟疾病、特應性疾病、吸收不良綜合征和過敏等。


貓患脂漏性皮炎的治療方法

1.控制並發及繼發感染。在確定原發病之前,要治療繼發感染,採取對症治療。治療膿皮病,要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馬拉色菌可以全身應用伊曲康唑治療。除了解決任何繼發感染,通常需要止癢和浴液治療,以幫助控制皮脂溢,加速皮膚的康復。

2.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制劑:肌肉或皮下注射強的松龍0.1~0.5mg/kg或地塞米松0.15~0.5mg/kg。也可外用膚輕松軟膏、地塞米松或波尼松龍噴劑。

3.食物引起的情況:在食物中逐漸加大高級不飽和油和飽和脂肪酸(牛肉、豬肉和雞肉)的量。除此之外,應用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2和B6制劑。先天性脂質缺乏患犬可能與遺傳有關,應禁止用於繁殖。

4.內分泌性病因情況:①生殖腺機能異常為其病因時,有時可以通過去勢、摘除卵巢或子宮可以見效。②每日應用1~3次甲狀腺素粉末0.05~0.3mg,直至增加至T4達到正常為止。若連續用葯6周後,皮膚仍未好轉,要停止用葯。

5.浴液的使用,清洗皮膚和被毛,促進角質溶解、促進角質生成、潤膚,止癢,或抗菌。浴液可以減少皮膚表面的細菌和酵母總數,減少痂皮和皮脂,減輕瘙癢,而且也有助於表皮更新代謝。

8. 狗得了急性濕性皮炎怎麼辦

導致急性濕性皮炎的確切事件還尚不清楚,但任何能引起「抓癢」循環的物質都能導致急性濕性皮炎。這種疾病的常見潛在病因包括:過敏(跳蚤過敏、特異反應、食物過敏)、寄生蟲病(疥蟎和蠕形蟎)、肛門腺疾病、修剪問題和梳理問題。不太常見的紅點原因包括:癬(皮膚真菌病)、葯物反應、自身免疫病(身體無法識別自身成分並對正常組織產生攻擊)和血管炎。

在臨床上,急性濕性皮炎的損害是繼發於自殘創傷。奇怪的是,在一些狗身上,即使是嚴重的自我創傷也不會產生一個紅點,而在另一些狗身上,最小的自我創傷可能會產生一個紅點。

細菌在紅點的擴散過程中的作用也不清楚。一些急性濕性皮炎的病例似乎是由毛囊炎(即毛囊的炎症和感染)引起的,這似乎在聖伯納犬和金毛獵犬中很常見。但其他受感染的狗似乎沒有重要的細菌成分,為此對剪頭發、清潔皮膚和皮質類固醇治療沒有反應。

狗得了急性濕性皮炎怎麼辦

相關症狀或疾病

急性濕性皮炎的病症有:發紅(紅斑)、腫脹和掉毛。病變區域可能會滲出漿液,使狗疼痛。此病的進展是很快的。瘙癢通常是劇烈的,嚴重的自我創傷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嚴重的損害。

急性濕性皮炎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包含重要的細菌成分,主要表現為表面潰瘍斑塊。第二種類型是除了潰瘍斑塊外,還有外周丘疹(即小的紅色腫塊),意味著存在細菌性毛囊炎。

常見的紅點區域是後軀和耳朵下的側面。後軀的損害通常是由潛在的跳蚤過敏引起的,而面部或耳部的損害通常與繼發於過敏的耳炎(中耳炎)有關。

狗得了急性濕性皮炎怎麼辦

犬急性濕性皮炎的深入診斷

獸醫會根據狗狗的病史和臨床症狀作出相應的診斷。重要的是要排除蠕變或疥蟎這一潛在病因。因此,應該對一些深層皮膚進行刮擦然後用顯微鏡檢查。

顯微鏡的分泌物塗片檢查有助於鑒別細菌成分。如果存在細菌感染(膿皮病),常可發現退化的中性粒細胞(一種白細胞)內含有細菌(通常為葡萄球菌)。

如果動物有很長一段急性濕性皮炎的歷史,那麼重要的是要確定潛在的病因。應該對跳蚤過敏和其他過敏進行診斷評估(比如:食物過敏的診斷試驗)。

狗得了急性濕性皮炎怎麼辦

急性濕性皮炎的深入治療

確定瘙癢的潛在原因是防止復發的一個重要的治療部分。

1. 涉及病變區域的毛發應該被剪掉,然後用溫和的防腐劑輕輕地清洗。含有過氧化苯甲醯的產品可用於清洗這些區域。收斂劑產品可以在發病的最初幾天里用於乾燥。含有氫化可的松、利多卡因或普拉莫辛的止癢噴霧劑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作用時間較短。

2. 類似可的松的葯物通常只需要用很短的一段時間。另外,伊麗莎白項圈可以用來防止自我創傷。這些項圈是由大量的塑料材料製成的,環繞著寵物的脖子,以防止它們舔或咬自己的皮膚。

3. 在患有繼發性細菌性毛囊炎的動物中,可能需要至少三周的抗生素治療。

4. 在治療紅點時應避免長期注射皮質類固醇。

9. 輻射對人體危害大嗎

X光檢查作為一種常見的醫學診斷手段在國內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盡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輻射對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認為其危害微乎其微,為了治病也習慣於暴露在X光射線之下。

然而,專家指出,X射線檢查對人體有損傷,射線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險性越大,因此國家衛生部早在2002年頒發的《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中就明確規定,醫務人員應對受檢者進行必要的防護。但是令人感到震驚的是,目前大部分的醫院都在違規操作,「病人無任何防護進行X射線檢查」似乎已成慣例,而鮮有人意識到其中的危害,事實上大多數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衛生部有這個規定存在。
【周末報報道】 X光檢查作為一種常見的醫學診斷手段在國內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盡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輻射對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認為其危害微乎其微,為了治病也習慣於暴露在X光射線之下。

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1月1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衛生防護所主任技師杜國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的最新的研究結果估算,以一座1000萬左右人口的城市為例,每年大約會有350人左右可能因照射X光誘發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遺傳性疾病。在X光、CT檢查比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這兩種檢查造成的。

有專家指出,X射線檢查對人體有損傷,射線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險性越大,因此國家衛生部早在2002年頒發的《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中就明確規定,醫務人員應對受檢者進行必要的防護。但是令人感到震驚的是,目前大部分的醫院都在違規操作,「病人無任何防護進行X射線檢查」似乎已成慣例,而鮮有人意識到其中的危害,事實上大多數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衛生部有這個規定存在。

醫院態度:病人穿防護服還怎麼檢查?

記者查閱了《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其中第二十五條規定:「從事放射診斷、治療的單位,應當制定與本單位從事的診斷、治療項目相適應的質量控制實施方案,遵守質量控制監測規范。放射診斷、治療裝置的防護性能和與照射質量有關的技術指標,應當符合有關標准要求。對患者和受檢者進行診斷、治療時,應當按照操作規程,嚴格控制受照劑量,對鄰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組織應當進行屏蔽防護;對孕婦和幼兒進行醫療照射時,應當事先告知對健康的影響。」

然而記者在醫院遇到的真實情況卻是:放射科的醫生將患者領至儀器前面,要求患者胸部緊貼儀器站好,然後醫生走出房間,關上厚實的防護門,進入被鉛玻璃隔開的有安全保障的房間里操作儀器,留下沒有佩戴任何防護裝備的患者接受X射線照射。

記者以患者的身份打電話到幾家大醫院的放射科詢問防護措施的事情。一家中醫院放射科的醫務人員在接到電話後愣了一下,似乎對記者所提的問題表示驚訝。之後她勸記者放心:「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照射X光,並沒有多大危害,這在醫院里是常事。普通的病人來照X光一般都不穿防護衣的。況且現在的儀器比以前先進了,對射線光束的控制很精確,不會照射到非檢查部位。只有孕婦才會對其腹部進行遮蓋。」而另一家大醫院放射科的醫務人員則對記者的提問感到可笑,他們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一個規定」,認為「照X光必須身體緊貼儀器,如果穿了防護服,還怎麼檢查?」

國內胸透使用率為發達國家300多倍

記者通過調查證實了醫院的違規操作確實普遍存在,看來,大多數人對於X光的危害的確相當漠視。

那麼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提出的一座千萬人口城市每年有350人因照射X光誘發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遺傳性疾病的數據,究竟是如何得出的呢?記者就此專門請教了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放射防護科的科長於寧樂醫生。

「其實放射學檢查致癌是一個『概率』的問題,具有隨機性效應,不一定攤到誰的頭上。」於寧樂向記者解釋,「350人致癌這個結果是用人口乘上一定的比率得出的。對於個體而言,因輻射致癌的幾率是隨機的,可能是0,也可能是100%。但是對於一個群體而言,患病率的增高是可以肯定的。」

普通人最常接觸到的輻射源就是X射線檢查與CT檢查。這種輻射能夠穿透細胞、破壞DNA,甚至誘發某些癌細胞。X射線會破壞細胞內部結構,對遺傳分子產生難以修復的終身性破壞。還有研究表明,X射線會破壞紅細胞,可能會誘發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盡管X射線中含有有害輻射,但是作為一種必須的醫療手段,X射線檢查在國內依然廣泛使用。尤其當患者的表面症狀不足以確診疾病時候,就需要採用X光和CT檢查來幫助醫生明確診斷。用X光檢查骨折是最常見的,此外它還能觀察到肺、肝、腎、脾等內臟異常情況;能發現肋骨、鎖骨、胸椎等骨骼腫瘤;還能發現胃潰瘍以及腸胃炎引起的黏膜腫脹、腫瘤等。CT檢查和X光的原理基本相同。

於寧樂告訴記者,我國以前對於X射線檢查是沒有限制的,近些年來,在有關專家的呼籲下,國家開始重視醫療輻射問題,出台了一系列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規定沒有被很好地實施。相比之下,國外在這方面要走在中國前面。人體各部位細胞對X射線的反應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為敏感。很多國家進行放射檢查時,都要求必須對非檢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狀腺進行屏蔽保護,以使放射損害降到最低。醫生如果有疏漏,都很可能因此被吊銷放射執照。美國、日本等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已淘汰胸透檢查,在為數不多的使用國家中,英國的使用頻率也僅為0.2%,而我國則高達61.8%!

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衛生防護所主任技師杜國生在披露X光危害時提到兩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2004年,北京一家醫院曾因為向澳大利亞發送未加防護拍得的X光片,受到澳大利亞檢疫部門的警告。而一位外籍孩子在國內醫院就診拍X光片檢查時,他跳下床拒拍,他認為在他們國家做拍片檢查時,都給病人圍上鉛圍裙。中外對受檢者保護的觀念差距可見一斑。

那麼X射線檢查的危害具體有多大呢?有專家曾經以最需要用X光檢查的骨科手術為例,推算了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接受照射的劑量。患者需要接受X射線檢查的次數為:診斷時一次(如果需要進一步確診則要加做一次CT)、手術後檢查骨骼復位情況一次(關節復位病人需要在手術中加做一次)、手術後一個月復查一次、術後三個月復查一次。這是基本的檢查次數,多則6次,少則4次,以後則按照骨折患者康復情況不同以及片子是否清晰需要重做、上下級醫院轉診重做等因素而定,一些病人起碼做到10 次以上。

拍攝一張X光胸片,當射線在檢查區域曝光時其曝光率約為160毫西弗特(計量輻射度的單位)/小時,約為0.045毫西弗特/秒。以胸部肋骨骨折為例,拍攝一張胸片大約需要 0.5秒,因此接受一次胸部X射線檢查,患者要承受約為0.023毫西弗特的輻射量。按照六次X射線檢查,一個肋骨骨折的患者前後總共要承受0.138毫西弗特的輻射劑量。

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制定的標准,輻射總危險度為0.0165/西弗特,也就是說,身體每接受一西弗特(1西弗特=1000毫西弗特)的輻射劑量,就會增加0.0165的致癌幾率。以此推算,一個肋骨骨折病人將增加約為千萬分之三點八的危險。

而對其他醫學檢查來說,一般四肢做一次X光檢查要接受的輻射量為0.01毫西弗特,腹部為0.54毫西弗特,骨盆為0.66毫西弗特,腰椎為1.4毫西弗特,上消化道為2.55毫西弗特。以此推算,因為醫學檢查導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風險在千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之間。

孕婦兒童在輻射高危人群之列

盡管大部分的醫院在對普通病人進行X光照射的時候並沒有採取任何防護措施,但是對於孕婦,還是有所顧忌的,對其腹部進行遮蓋。於醫生建議孕婦應該盡量避免此類檢查,尤其是懷孕頭三個月的孕婦。因為此時是胎兒重要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X光可能使這些尚未發育定型的細胞組織產生突變,胎兒先天畸形的發生率也會增高。還有研究表明,新生兒如果因頭部受損傷做CT檢查,對以後的學習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有一定影響,而對空間識別能力則沒什麼影響。

除了孕婦之外,兒童也是輻射損傷的高危人群之一。從放射生物學理論分析,一種組織的放射敏感性與細胞的分裂活動成正比,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高峰期,細胞分裂活躍,較之成年人敏感得多,且年齡越小越敏感。如果短時間內接受較多次數的X光照射,危害就會慢慢累積,造成身體細胞不可彌補的損害,將來誘發癌症等病的幾率將大大增加。因此國家規定,未滿18周歲的人嚴禁從事與放射工作有關的職業。

如果說患方只是偶爾接觸X射線的話,那麼作為醫方的放射科醫務人員受到輻射損害的可能性更大,盡管他們採取了一些防護措施。衛生部法監司公共衛生處負責人表示,衛生部曾對國內 15個省市的醫院進行監測,記錄顯示,醫療界人員接受輻射的程度居各行業之首,醫學輻射是目前輻射污染的主要來源,醫務人員由於接觸射線的時間長、頻率高、距離短,他們受輻射的強度比傳統核工業的工作人員還要高。

醫務人員短期接觸大劑量的射線,會發生急性皮膚燒傷、壞死、放射性皮炎、眼球晶體渾濁繼發的白內障;長期低劑量的輻射,發病則一般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後,可能發生白血病、其他腫瘤、胎兒的畸變等。然而對於醫療輻射的危害,很多醫生自己都沒有足夠的防護意識,雖然醫院也提供了相應的防護措施,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些醫務工作者會因為麻煩而不願使用。不少在X光機下進行骨科手術和手法復位的醫生,手臂上的汗毛全部脫光,這表明輻射已經對身體產生危害了。

標准形同虛設 胸透遭到濫用

導致X射線輻射危害比率上升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其實問題並非出在缺少標准!」於寧樂認為,我國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放射衛生防護標准已與國際接軌,並無什麼兩樣。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標准卻常常形同虛設,拍胸片享受到屏蔽保護的患者寥寥無幾。更有甚者,有時體檢時,醫生為節約時間,甚至要求幾個體檢者同時進入拍片室,一人拍片其他人未加任何防護地在一旁等候。「醫院可能認為患者是偶爾來做一次X光檢測,即使沒有防護,危害也不大。但實際上,醫務人員並不能因為受檢者僅僅是來醫院檢查一次而忽略對他們的防護。」

「還要嚴格控制X射線檢查的適應症!」於寧樂指出,接受輻射劑量的大小取決於放射科醫師,而是否需要接受放射學檢查,則完全由臨床醫生決定。有些醫院的醫務人員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濫用X射線檢查,本來病人完全沒有必要接受X射線照射的,結果醫生為了多收醫療費,無端讓病人接受照射。作為醫療工作者,應該時刻站在患者的立場為患者著想,能用B超檢查的盡量別用X射線檢查;非用不可的,也應該選擇輻射劑量相對較小的X光片,而避免使用X光透視。

生活中明顯濫用X射線檢查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年孩子的入學檢查、學生升學檢查、從業檢查、單位體檢,沒有一項能離開了X光胸透。而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新頒布的《電離輻射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准》(GB18871-2002)規定:「X射線診斷的篩選普查應避免使用透視方法」。我國和國際的兒童放射衛生防護標准也明確規定,「不能把肺部的常規檢查作為幼兒和青少年的常規檢查項目,如每年的體檢。」但在我國,尤其是生活在經濟狀況較好的城市裡的人群,「胸透」已經成為了體檢的「保留節目」,而這種做法在國外早已被摒棄。

「患者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拒絕不合理的醫療照射。」於寧樂擔憂,目前患者當中缺乏防護意識的人比比皆是,有些患者甚至自己當起了自己的醫生,在缺乏相關知識的情況下盲目地主動為自己選擇X射線檢查。還有就是患者的家屬,沒有特別需要陪護的患者,家屬不必一起跟去做檢查,這樣受輻射是完全不必要的。

不過,人們也不必因為擔心輻射而拒絕必要的X光和CT檢查,更不必為此連醫院放射科的區域都不敢進。拍胸片時,X射線在檢查區域曝光率約為160毫西弗特/小時,距此兩米處則為80微西弗特(1毫西弗特=1000微西弗特)/小時,約為中心點的1/2000,此時的致癌幾率約為百萬分之一;而在距離中心點6米外的輻射為1.5 微西弗特/小時,約為中心點的五百萬分之一,致癌幾率更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