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沒有治療皮膚過敏的草葯
臉上皮膚過敏怎麼辦?又癢又干又痛,紅紅腫腫,不但難受也影響美觀。怎麼辦,才能還原水嫩肌膚。下面,為大家推薦:臉上皮膚過敏怎麼辦解決方法。
臉上皮膚過敏解決方法 1
用冷開水或加上無任何添加劑的潔面乳清潔面部,在還沒有完全抹乾水分時塗上薄薄的凡士林,並身處陰涼環境下,能迅速鎮靜皮膚。
臉上皮膚過敏解決方法 2
遠離容易過敏的物質。護膚品成分中以下專有名詞是容易引起敏感的化學物質,購買產品前要先在外包裝上查看清楚:alcohol(含酒精)、bronopol、Sorbicacid(山梨酸)、parabens(防腐劑)、fragrance(香料的總稱),若不想變「敏感美人」,購買時就加倍注意吧!
臉上皮膚過敏解決方法 3
用不含酒精的爽膚水。爽膚水的作用是給面部清爽及光滑的感覺。一般的爽膚水大多含酒精,除了會令敏感皮膚容易發紅外,當酒精揮發後,還會令皮膚出現緊綳現象,所以應選擇性質溫和且不含酒精、香料的爽膚水,塗時用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指腹輕彈,千萬不要用力拍打,免受刺激。
臉上皮膚過敏解決方法 4
多補充維他命C。缺乏維他命C,容易令皮膚粗糙枯乾,從而引致皮膚炎、脫皮等敏感症狀。在含豐富維他命C的蔬果中,梨與奇異果是首選,多吃可以加強皮膚組織,有助對抗外來敏感。
臉上皮膚過敏解決方法 5
常用冷水洗面,增加皮膚的抵抗力。如皮膚不適應,可先用溫水(20℃—30℃),再逐漸降低水溫,使用天然材料製成的洗面奶或刺激性小的香皂。最好使用防敏洗面奶。洗澡和洗臉分開。洗澡水過燙,根本不適宜用來洗臉,其他皮膚一樣,更別說敏感性肌膚了。所以一定要分開來洗。
2. 皮膚病中葯外洗九法
導讀:夏季是皮膚病的高發季,對於皮膚病患者,外洗一方面可以減輕患者服葯痛苦;另一方面,皮膚病局部用葯能更好的吸收。(編輯/閆奇峰)
皮膚病中葯外洗九法
作者/龔景林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中葯外洗在皮膚病的治療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葯物煎湯乘熱在患處淋洗、浸泡、濕敷或坐浴的一種治療方法,古稱「溻洗」。
早在公元前770年《禮記•曲禮》篇即載有「頭有瘡則沐,身有瘡則浴」,《外科精義》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發散邪氣使瘡內消也,蓋湯火有葯滌之功……此謂疏導腠理,通調血脈,使無凝滯也,如葯二兩用水二升,為則煎取一升半,以凈帛或新棉蘸葯水稍熱溻其患處,漸漸洗溻沐浴之」張山雷氏說:「外瘍既潰,膿水浸淫,以洗滌潔凈為第一要義,庶幾病菌不留,方能生新收口,否則惡腐不除,必多滋蔓」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曾用苦參湯治療狐惑病,狼牙湯治療陰䘌。
洗劑在民間也常為人們所慣用,如用白礬水洗濕瘡,花椒水洗癢瘡,蔥椒水洗凍瘡,桂花葉水洗漆瘡等。這些方法簡便,而且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實踐中,筆者歸納了九法,茲不揣淺陋,介紹如下。
一、祛風止癢法
由於人體腠理不密,衛氣不固,風邪客於肌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導致營衛不和,氣血運行失常,肌膚失去潤養而產生一系列症狀。如發病迅速,消退亦快,遊走不定,瘙癢無度,多發於上半身或泛發全身,皮疹多為紅色丘疹、風團、鱗屑或苔蘚樣變、疣目,損害為乾性,不滲出,以及抓後起鱗屑及出血等,常見於急性瘙癢性皮膚疾患,如急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神經性皮炎等。
治擬祛風止癢為主。
葯用艾葉30克,搖竹消30克(我註:徐長卿),路路通30克,蠶砂60克,煎水1500毫升,待水溫熱後外洗患處,每天2次,每次洗10-15分鍾。
臨床上如尋常疣、扁平疣等,均屬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皮損表現為扁平丘疹,或高出皮膚,粟米至黃豆大小,色為淡褐色、褐色、正常皮膚色。表面平滑或粗糙。
治療以祛風解毒為主。
葯用木賊15克,蒼耳子15克,敗醬草30克,露蜂房10克,馬齒莧30克,煎水1000毫升,先乘熱濕敷患處,然後用水擦洗皮損,皮損以擦紅發熱為宜,每天一次。
二、清熱消腫法
不論外感邪熱或臟腑實熱,蘊阻肌膚,不得外泄,熏蒸為患。皮損多見紅斑、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灼熱癢痛。常見於急性濕疹及皮炎類疾患,如帶狀皰疹、丹毒、膿皰瘡、過敏性紫癜、葯疹、接觸性皮炎及大皰性皮膚病、剝脫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治宜清熱、消腫、解毒。
葯用馬齒莧30克,黃柏30克,千里光30克,大黃30克,煎水1500毫升,待溫熱後外洗或濕敷患處,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鍾。
三、燥濕收斂法
濕有內濕與外濕之分,但以外濕為主,因濕邪侵入腠理,郁結不散,與氣血相搏而浸淫肌膚發疹。證見水皰,瘙癢糜爛滲液,水腫,浸淫四竄,汁水淋漓。常見的皮膚病,如皮炎、濕疹、脂溢性皮炎、天皰瘡等。
治宜燥濕收斂。
葯用馬齒莧60克,蒼術30克,側柏葉60克,苦參30克,五倍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濕敷患處,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鍾。
四、涼血解毒法
由各種「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常見的有葯物毒、食物毒、蟲毒、漆毒等。邪毒侵入皮膚,郁而化熱,毒熱與氣血相搏而發病。證見紅腫、丘疹、風團、糜爛等多種形態。常見的皮膚病有接觸性皮炎、葯疹、中毒性紅斑、蟲咬皮炎、丘疹性蕁麻疹。
治宜涼血解毒。
葯用千里光30克,大黃30克,朴硝30克,山楂60克,扁蓄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濕敷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五、溫經散寒法
由於陽氣不達,皮肉受寒,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隔,氣血凝滯所致。皮損為紫暗或淡紅斑,局部皮損紅腫發硬,嚴重時可發生水皰、潰瘍。常見的皮膚病有凍瘡、血管炎。
治宜溫經散寒。
葯用透骨草30克,芫花10克,川椒15克,吳茱萸15克,煎水1000毫升,浸泡患處,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鍾。
六、活血散瘀法
肝氣郁結或外邪入侵,以致氣機不暢,氣滯血瘀,阻塞經絡而致。證見皮損色暗紅、青紫、瘀點、瘀斑、毛細血管擴張等。常見的皮膚病如結節性紅斑、硬紅斑、過敏性紫癜、靜脈曲張、血栓性靜脈炎。
治宜活血散瘀。
葯用鬼箭羽30克,紅花15克,丹參30克,桃仁30克,香附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10-15分鍾。
七、養血潤膚法
由於血虛不能營養肌膚,膚失濡養,血虛生風生燥,逗留肌膚所致。其皮損表現為乾燥、脫屑、肥厚、粗糙皸裂、苔蘚樣變。常見的皮膚病有神經性皮炎、銀屑病、魚鱗病、手足癬鱗屑角化型、掌跖角化過度症。
治宜養血潤膚。
葯用白芨60克,黃精30克,紫草30克,五靈脂30克,露蜂房10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後再外洗患處,每天一次,每次浸泡30分鍾。
八、殺蟲除䘌法
由於對蟲體的過敏或蟲的毒素侵入機體,日久蘊毒,發於肌膚所致。皮損為丘疹、風團、水皰、血痂、抓痕、糜爛等。常見的皮膚病有疥瘡、丘疹性蕁麻疹、桑毛蟲皮炎。
治宜殺蟲除䘌。
葯用蛇床子30克,川椒15克,大楓子30克,硫磺60克,藜蘆15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鍾。
在臨床上還有由黴菌所引起的手足癬皮損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
治宜清熱利濕、殺蟲止癢。
葯用丁香10克,黃精30克,黃柏30克,川椒10克,枯礬15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與外洗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九、脫脂除垢法
多因內蘊濕熱,外感風邪,蘊阻肌膚,濕熱上蒸,或因濕熱耗傷陰血,血虛風燥,肌膚失養而成。皮損為潮紅、滲出、糜爛、結黃厚痂、鱗屑(乾燥或油膩的鱗屑)。常見的皮膚病有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脫發。
治宜清熱利濕,脫脂除垢。
葯用透骨草60克,側柏葉60克,黃柏30克,皂刺30克,硼砂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鍾,洗後頭部不要另用溫水沖洗,待頭發自干。
總之以上九法初步概括了皮膚病中葯外洗的法則,在使用這九個法則時,一定要根據皮損的部位、范圍、性質以及患者皮膚的耐受情況辨證施治,合理的選擇有針對性的葯物和外洗方法,採取一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法則進行洗浴治療,才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3. 如何用中草葯祛除過敏
皮膚出現過敏,容易出現瘙癢,紅斑等等現象。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治療。如果採用中草葯來去除過敏的話,可以藉助艾葉油。因為艾葉油是提取自菊科植物艾的葉,它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作用,另外使用艾葉油還具有抗過敏的效果。一般在臨床上,可用於治療過敏性皮炎。
詳細內容
- 01
另外也可以使用千里光,由於千里光是一種中草葯,加水煎煮以後,取葯液使用。在使用時,待葯液溫度合適,可先熏後洗,早晚各一次,一般用2~3天即可去除過敏。其實川椒也屬於中草葯中的一種,如果出現過敏,可以取適量的川椒,把它研為細末以後,再加入適量的清水,充分的浸泡。再開大火煮開,取濾液,等到濾液稍微涼以後,用來蘸洗,並且浸泡患處。建議每天早晚各一次一次,半個小時左右即可,去除過敏。
- 02
最後出現過敏也可以使用冰硼散,具體的做法:選擇用生理鹽水清洗過敏處的皮膚,待到皮膚乾燥以後,再患處撒上冰硼散,然後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包紮好即可。
4. 民間止癢有哪些草葯 皮膚瘙癢怎麼辦
皮膚瘙癢是生活中常見的病症,但是無論是蚊蟲叮咬、還是皮膚過敏,在皮膚瘙癢的時候都不能用手去抓,以免留下傷疤,其實想要止癢還有著許多方法,路邊田野的不少草葯都有著很好的止癢效果,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民間止癢有哪些草葯吧!
可以止癢的草葯:
1、金銀花:金銀花的功效和作用是清熱解毒,殺菌止癢等,水煎外用可止癢祛痱子、治療濕疹。而此葯同時也具有發散作用,在臨床當中用於治療風熱型感冒的銀翹解毒片,就是以金銀花為主葯製作成的。此外,次要還可用於治療肺炎、細菌性痢疾。
2、苦參:苦參是一種性微涼的葯物,可以起到很高的降火、祛濕、利尿的作用。在臨床當中主要用於治療急慢性皮膚濕疹、痔瘡、皮癬、皮膚瘙癢等多種多樣的皮膚疾病,有很多中成葯裡面都包含有苦參,屎因為它具有強大的功能,止癢殺菌屎它的強大功能之一。
3、花椒:是一種常用的烹調類芳香佐料,而花椒的止癢作用也非常高。因為花椒有溫中散寒,止痛、燥濕、消腫、消毒、殺菌、止癢等多種效果。研究發現花椒對多種細菌,尤其是皮膚表面的細菌可起到很高的抑制功效。因此可用來治療皮膚瘙癢症、濕疹、腳氣、神經性皮炎及外陰瘙癢等疾病。
4、蛇床子:蛇床子在民間又稱野胡蘿卜,是蛇床生長出的果實,性溫熱,此葯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就是殺蟲、祛濕、殺菌。而蛇床子是治療皮膚疾病必選的中葯,可以治療各種病因導致的外陰瘙癢、滴蟲性陰道炎,也能搭配其他葯物治療宮寒疾病。
5、艾草: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用艾草祛濕止癢,功效非常多。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草可以搗絨之後製作成艾條及艾柱,通過外灸可以散寒止痛及溫煦氣血。也可以煎湯外洗,治療濕瘡疥癬及祛濕止癢。
6、垂盆草:垂盆草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乾燥全草,是一味民間流傳極廣的常用草葯。甘、淡,涼。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癰腫瘡瘍。全草入葯,蛇蟲咬傷,止癢效果極好。洗凈曬干後即可放在洗澡水裡,用來洗澡,可有效治療皮膚瘙癢。
7、馬齒莧:馬齒莧,一年生草本,為田間常見,皮膚瘙癢,或蚊蟲叮咬後,碾碎枝葉,直接塗於患處止癢,還可洗凈放在開水裡煮15分鍾,待涼後再擦洗皮膚瘙癢處。馬齒莧能夠減輕皮膚紅腫、止癢、控制感染。
8、薄荷:薄荷為唇形科植物,多生於山野濕地河旁。味辛、性涼,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功效。平常多用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也可煎水外洗,用於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
5. 治療蕁麻疹的中葯偏方有哪些
蕁麻疹是一種讓人很頭疼的皮膚疾病,發作起來讓人特別難受,不知如何是好。那麼蕁麻疹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蕁麻疹中醫治療辦法有哪些呢?蕁麻疹吃什麼好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葯治療蕁麻疹的方法,歡迎閱讀。
中葯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蕁麻疹治療相對容易,而慢性蕁麻疹治療時間則需要延長。小兒出現蕁麻疹之後,應先找出原因,避免接觸過敏原,停服、停用引起過敏的葯品和食物,孩子癢得厲害可以外塗爐甘石洗劑等葯水,以防患兒搔抓皮膚,還可用其他辦法分散患兒的注意力,不要讓他總注意皮膚瘙癢。
驗方一
組成:當歸20克,黃芪30克,艾葉10克,大棗10枚,香附15克,荊芥20克,麻黃10克,細辛5克,黃芩20克,陳皮20克,沙棘果25克,黨參25克。
用法:此為成人劑量,兒童酌減。日服3次,每次服葯量約200毫升左右。
功用:養血,祛風,止癢。
主治: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
驗方二
組成:麻黃,連翹,荊芥,僵蠶,桑白皮,赤小豆,生甘草。
用法:各味葯物均予常規劑量,小兒一般用1/31/2成人量,麻黃生用,煎時後下,全葯先用水浸泡30分鍾,再煎煮30分鍾,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葯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主治:丘疹性蕁麻疹。
加減:若風盛癢劇,風團多,要酌加祛風葯如防風、鉤藤、蟬脫;若濕盛皰多且大,可酌加苡仁、車前子以加強利濕之效,若熱盛皮疹紅赤,可酌加梔子、黃芩以長清熱之能;若平素血虛,面白舌淡,脈濡細,可酌加當歸、生地、白芍、丹參以益其不足;若搔破皮膚,繼發感染而生膿瘡、糜爛,則本方宜去麻黃、僵蠶,加蒲公英、苡仁、敗醬草等,重在清熱解毒。
驗方三
組成:路路通1020克,烏梅610克,地龍610克,北防風610克,蟬衣36克,丹皮610克,甘草310克。
功用:疏風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通絡,透疹止癢。
主治:過敏性皮膚病風熱型,症見皮損為丘疹、紅斑或風團,伴有輕度發熱、口渴、瘙癢等症,舌苔薄黃,脈象浮數。
加減:血虛者加當歸;氣虛者加黨參、黃芪;有表證者加荊芥。
非驗方類:荊芥6克,防風6克,大胡麻9克,威靈仙9克,何首烏9克,白蘚皮12克,水煎前服。
蕁麻疹吃什麼好01葡萄汁
食材:葡萄適量。
步驟
(1)將葡萄洗干凈後放到碗里,用熱開水浸泡兩分鍾。
(2)取出葡萄,去掉果皮。
(3)將葡萄放進攪拌機里攪拌。
(4)過濾出葡萄汁。
(5)葡萄汁以1:1的方式兌水即可給寶寶餵食。
推薦理由:葡萄的 營養 價值很高,葡萄汁被科學家譽為植物奶。葡萄是水果中含復合鐵元素最多的水果,是貧血患者的 營養 食品。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者和過度疲勞者均有益處。
02蘋果燕麥糊
食材:蘋果半個、牛奶220毫升、燕麥60克。
步驟
(1)將蘋果洗干凈,切成塊。
(2)將蘋果塊、燕麥、牛奶一起放入攪拌機。
(3)打成糊。
(4)再放進微波爐里加熱一下,中火12分鍾即可。
推薦理由:蘋果和麥片都是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是能增加人體腸道的良好益菌。蘋果的纖維、果膠、抗氧化物等能降低體內壞膽固醇並提高好膽固醇含量,所以每天吃一兩個蘋果不容易得心臟病。
03胡蘿卜山葯粥
食材:排骨適量、山葯30克、胡蘿卜30克、稀飯30克、姜適量、鹽適量。
步驟
(1)胡蘿卜切塊。
(2)排骨過水,去味去血水,燒好熱水入生薑備用,放入已過水的排骨,加入食鹽,大火燒開後,轉文火慢燉30分鍾左右。
(3)加入山葯,胡蘿卜。
(4)燉煮15分鍾。
(5)取山葯胡蘿卜搗爛。
(6)備好白米稀飯一小碗。加入稀飯,視情況加入些排骨湯,煮開。攪拌均勻即可。
6. 過敏性濕疹中葯方子
濕疹 可分為手部濕疹、 陰囊濕疹 等,臨床結合 中醫 治療濕疹的 偏方 驗方,可增強療效。對於濕疹的治療,應按遵從皮膚科常規處理,切忌盲目 用葯 。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過敏性濕疹 中葯 方子,希望能幫到你。
過敏性濕疹中葯方子
組方: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各10克。
用法:水煎,每日一劑,早晚服。
適應症:凡過敏試驗陽性者,均可採用本方。
隨症加減:
如過敏性 蕁麻疹 屬於風寒者,加桂枝、麻黃、升麻、荊芥;
風熱者加菊花、蟬衣、銀花、薄荷;血熱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
熱毒內盛加連翹、銀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藍根。
過敏性 哮喘 ,常加萊菔子、白介子、蘇子、葶藶子、杏仁。
過敏性 紫癜 ,常加藕節炭、血餘炭、荊芥炭、茜草根、旱蓮草、仙鶴草。
過敏性 鼻炎 ,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細辛、生地、蒼耳子、葛根。
冷空氣過敏症,加桂枝、白芍、生薑等。
烏梅20g 五味子12g 丹參20g 荊芥10g防風12g 蟬蛻10g 桔梗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一劑。 我感覺加減之後比原方效果更好一點。
這不是我個人的方子,是我在中 醫學 院一附院 實習 時楊友鶴老中醫給的一張方子。以前也沒有怎麼在意,最近用了幾十例病人,療效肯定。
烏梅20g 五味子12g 酸性,入肝,肝 屬木 ,可以起平肝息風,丹參20g 血行風自滅
荊芥10g 防風12g 蟬蛻10g 皆去風之葯。
桔梗10g 甘草6g 應該用於發疹 故本方更適於風疹隱隱之時 。
此方吸取了現代中葯研究 經驗 ,根據現代中葯葯理研究,消風散里最主要的配伍就是荊芥、防風、蟬蛻,如果減去這3味,則治療過敏療效大打折扣。 另外,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蕁麻疹效果肯定。
日常生活中治療濕疹的三種食物
一、苦瓜 苦瓜內含奎寧。具有 清熱 解毒 、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
二、番茄 番茄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維生素E;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鈣、磷、鐵及番茄鹼等物質。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補充維生素C;番茄鹼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療濕疹可起到止癢收斂的作用。
三、韭菜 韭菜內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及鈣。磷、鐵、蛋白質、纖維素等。韭菜還有解毒祛濕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濕疹。
7. 皮膚過敏!癢!求偏方!不能吃葯!
治療皮膚瘙來癢偏方:
血熱風源型皮膚瘙癢難忍,搔破後呈條狀血痕,遇熱尤甚,伴心煩口乾,舌尖紅,苔薄黃,脈弦數。取金銀花10克,枇杷4個。將枇杷洗凈,切開去核,搗爛,加金銀花,以沸水沖泡,頻頻飲服。
血虛風燥型皮膚乾燥,遍布抓痕,經常搔抓處可呈苔蘚樣改變,伴面色無華,頭暈眼花,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取泥鰍30克,紅棗15克。將泥鰍洗凈,與紅棗共煎湯,加鹽調飲,每日1次,連服10-15次。
濕熱內蘊型皮膚瘙癢,搔抓後起丘疹、水皰,流水或皮膚變得濕爛,全身抓後可繼發濕疹,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取百合30克,薏米50克。將薏米洗凈放入盛器內,加清水蒸至發糯待用。百合分瓣洗凈,以沸水氽1次,撈出,漂去部分苦澀味,再裝盛器內,加入開水、冰糖,蒸至百合入口砂膩,倒入苡仁同食
8. 抗過敏的中葯有哪些
抗過敏葯為能緩復解或消除過敏反應症制狀,防止過敏性疾病的葯物。過敏反應也稱變態反應,它是機體類抗原性物質(如細菌、病毒、寄生蟲及其他天然性物質等)刺激後引起的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屬於異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應。
常用的抗過敏葯可分為4類:
(1)抗組胺葯主要是指組胺H1受體頡頏劑,如苯海拉明、異丙嗪、馬來酸氯苯那敏、曲吡那敏、馬來酸美吡拉敏等。
(2)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葯主要對免疫反應的多個環節具有抑製作用,同時還有消炎、抗休克等作用,適用於各種類型的過敏反應,療效較好。常用的葯物有可的松、潑尼松(強的松)、地塞米松(氟美松)、倍他米松等。
(3)擬腎上腺素葯能促進環腺苷酸的生成,環腺苷酸抑制組胺和慢反應物質的釋放。常用的葯物有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
(4)鈣劑能增加毛細血管的緻密度,降低通透性,減少滲出,減輕皮膚和黏膜的過敏性炎症和水腫等症狀,臨床上常作為各種類型的過敏反應的輔助治療。常用的鈣劑有氯化鈣、葡萄糖酸鈣等。
9. 拯救敏感肌的5個中葯偏方
皮膚過敏有很多種,但多數都是皮膚起斑發癢,而且是越撓越癢,一般的葯膏只是暫時性止癢,之後還會發癢,這里為大家推薦五種中葯偏方。
五大中葯偏方有效根治過敏性皮炎
1、艾葉油:菊科植物艾的葉.性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功能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現代報道,艾葉油有抗過敏作用,臨床用於治療過敏性皮炎。
2、根據皮炎部位的大小,取適量的千里光(鮮品加倍),加水煮沸15-30分鍾,取液待溫度適宜,先熏後洗,每天早、晚各1次,連用2—3天即可見效。民間也有用「八乾柴」的樹枝,煮液熏洗。八乾柴的特徵是外皮枯乾粗糙,有棱邊。
3、馬齒莧:皮膚用清水洗凈,拿一小部分馬齒莧搗爛抹在患處其餘部分煮水喝撈出來的馬齒莧放點醬油、醋和香油拌著吃。
4、冰硼散:先用生理鹽水清洗患處,待干後撒於患部冰硼散適量,外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包紮。
5、取川椒40克研成粗末,加水2000毫升充分浸泡後,煮沸取濾液稍涼後蘸洗,浸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鍾。治療期間禁用肥皂、熱水洗浴,忌食魚腥、油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過敏性皮炎是過敏的一種最常見表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機體本身的免疫能力不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加運動鍛煉,同時合理飲食。
特別護理要點:
1、做好皮膚日常護理。
皮膚過敏症患者多知道化妝品不能亂用,許多化妝品是致敏源之一。
2、採用飲食調理脫敏法。
過敏症患者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少食用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煙、酒等。某些食物也是致敏源,要注意加以辨別。多吃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可以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過敏症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抗過敏功能的食物,加強皮膚的防禦能力。
10. 中草葯治過敏性皮膚病的偏方
首選:益母草沖抄劑,每次兩包一日三次,連服月余,效果奇效,可以說簡.便.驗具在.
中葯及偏方
(1)地膚子、浮萍各30克,蟬蛻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桃樹葉、艾葉各30克,白礬15克,食鹽9克,煎湯洗浴,每日1-2次。
(3)蒼耳子,荊芥,防風各15克,蔥白1根,水煎服,每日1劑。
營養和飲食
宜進清淡飲食,忌魚、蝦、蟹、羊肉、酒類等辛辣刺激食物。
注意事項
1.患者平時要注意觀察過敏原,如發現某種食物或葯物過敏時,應立即停用,對可疑致敏原應盡量避免接觸。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則可引起皮損顯著增多,瘙癢劇烈。
3.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服果導片2片,每日2-3次安番瀉葉適量開水沖飲。
4.室內應保持清潔、乾燥,禁放花卉,也不應該噴灑來蘇,敵敵畏等化學物品,以免致敏。
預防常識
1.對過敏性體質的人應盡量避免接觸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葯物、植物及化學物品,減少過冷、過熱及日曬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