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皮炎平能治腳氣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炎平能治腳氣嗎

發布時間: 2024-03-31 02:04:59

❶ 腳癬怎樣防治

腳癬需要按療程外用抗真菌類葯物對症治療,如硝酸咪康唑、特比萘芬、酮康唑等。腳癬屬於常見真菌感染性皮膚科疾病,比較頑固,葯物治療好轉很容易,根治較為困難。腳部汗腺豐富,角質層較厚的生理特點使真菌容易隱藏或長期寄生在腳部皮膚。外用葯物治療建議用溫度合適的熱水泡足,待角質層軟化,乾燥後馬上用葯,效果更好,按療程用葯。

❷ 腳上起水泡脫皮用999皮炎平管用嗎

你好!可到醫院查真菌,排除足癬,如果是真菌感染用皮炎平會沒效果甚至加版重的。權【1】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3】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或選擇分趾襪,以吸水通氣。
【4】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
【5】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6】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氣。
【7】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
【8】用葯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鞋櫃也要經常通風、晾曬。如果鞋櫃不能移動,應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乾燥劑,祛除潮氣。

❸ 腳上有濕氣會有什麼症狀怎麼治療

吃四妙丸

❹ 有腳氣怎麼辦

一、腳氣要選擇正確的葯物治療,腳氣是由真菌引起的,應選用抗真菌葯。外用葯如膚輕松、皮炎平等,有時會產生反作用,加重腳氣。二、不要自行停葯;不要把是否瘙癢減輕作為治療的標准,而是要用葯來殺滅真菌。治療中,病人換下的襪子、內衣及被褥等均應用熱水(60℃以上)燙洗,以減少傳染的可能性。第四,腳氣是一種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容易反復發作。無法按一般腳氣進行治療時,應首先閉乎處歷態悔理繼發性感染。若有紅腫,可局部外用硼酸水或呋喃西林溶液冷、熱敷消炎消腫,必要肢正時可全身應用抗生素,並遵照醫囑適當休息。

❺ 治腳氣用什麼葯最好

治療
1.趾間有糜爛、滲液者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強的葯,最好先使創面收斂乾燥再用葯。可以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然後外用油劑或粉劑,待皮膚乾燥後改用鹽酸特比萘芬等霜劑或軟膏。
2.如果皮膚角化增厚嚴重,抗真菌葯物很難滲透吸收
可以先用10%水楊酸軟膏或復方苯甲酸軟膏等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葯。皮膚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葯。皮膚乾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後局部塗油膏,然後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纏綳帶,24~48小時後除去,然後再用抗真菌葯。
3.足部起小水皰,未破潰者
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後選用聯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劑。
4.足癬合並細菌感染,原則上應先局部抗細菌感染
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黃連素溶液濕敷,嚴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頭孢氨苄膠囊、紅黴素等。
5.全身治療
對於頑固的足癬,在沒有禁忌證的情況下,可以給予口服葯。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這些口服葯物效果好,但應注意其可能帶來的副反應,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6.要堅持用葯
足癬是一種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質層中生長繁殖,需長期用葯才能徹底去除。因此,足癬的症狀緩解後,仍需堅持用葯,皮膚的代謝周期為28天左右,用葯時間一定要堅持四周以上。最好進行真菌檢查及培養,連續三星期都是陰性才算治癒。
7.不要亂用葯
足癬用葯最關鍵的是應按照分型進行連貫正規的治療。切勿自行盲目治療,常常使病情延誤和加重。
8.用葯要根據病變的具體情況
破潰處不能用酊劑,皮膚變厚,裂口應該用軟膏。
9.足癬發生繼發感染時,局部出現急性炎症
就不能按一般足癬治療,應該先處理繼發感染。如有紅腫,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呋喃西林液冷溫敷,必要時還要全身應用抗生素足癬(俗名腳氣),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數周或數月後才感染到對側。水皰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於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足癬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為普遍。在我國,足癬的發病率也相當高。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禦機能較差,而這些部位的皮膚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濕溫暖,有利於絲狀真菌的生長。此外,足底部位皮膚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物質,有利於真菌的生長。
婦女在妊娠期間,由於內分泌的變化,引起皮膚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癬。肥胖者因趾間潮濕,汗液浸漬易患足癬。足部皮膚受外傷,破壞了皮膚的防禦功能,也是誘發足癬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於缺乏胰島素導致物質代謝紊亂,皮膚含糖量增加導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癬。濫用抗生素,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使皮膚正常菌群失調,也會增加足癬的易感性。
足癬的發病還與生活習慣有關。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潔衛生和鞋襪的情況,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