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皮膚病會傳染
許多皮膚病患者在就診時都十分關心自己的皮膚病有無傳染性,其實傳染性皮膚病種類只佔皮膚病的一小部分。皮膚病的傳染方式可分直接接觸傳染和間接接觸傳染兩種方式。直接接觸傳染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或患病動物的皮膚、血液、體液和分泌物(如痰液、糞便、唾液、尿液、滲出液等)而傳染,間接接觸傳染是通過患者污染過的用具(如餐具、衣帽、被褥、洗漱用品、鞋帽、毛巾等)而傳染。但並非接觸後就會被傳染,這是因為人體具有一定免疫力,只有當免疫力下降時,如在體弱、慢性內臟疾患、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及激素、腫瘤等條件下,被傳染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具有傳染性的皮膚病有:單純皰疹、水痘、生殖器皰疹、卡波水痘樣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天花、B 病毒病、牛型痘、擠奶人結節、羊痘、傳染性軟疣、尋常疣、扁平疣、麻疹、非典型麻疹綜合征、手足口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口蹄疫、傳染性紅斑、幼兒急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鸚鵡熱、斑疹傷寒、膿皰瘡、猩紅熱、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沙漠瘡、麻風、皮膚結核、鼻疽、布魯菌病、鼠疫、軟下疳、炭疽、皮膚白喉、紅癬、頭癬、手足癬、甲癬、體癬、股癬、梅毒、艾滋病、雅司、品他、皮膚黑熱病、滴蟲病、瘧疾、陰虱、疥瘡等。
⑵ 寵物可以引起人類的什麼皮膚病
現在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養寵物雖然可以體現人類對動物的關心,但如果管理不善,就可能造成危害,實際上,狗、貓、鼠等動物可攜帶或者寄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引發皮膚疾病。指導意見:1、節肢動物引起的皮膚病:狗、貓、鼠等動物常寄生有跳蚤、臭蟲、虱子、蟎蟲等多種節肢動物,直接或者間接與人接觸均可傳染,從而引起虱咬症、臭蟲癢症、疥瘡、鼠蟎皮炎等多種疾病。2.細菌感染:當人體被抓上或者咬傷後,可在局部直接引起或者繼發各種細菌感染,如化膿性皮膚病等。3.過敏性皮膚病:如丘疹性蕁麻疹與狗、貓等攜帶的蟲類叮咬致病有關;動物的皮毛被吸入人體還可引起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等皮膚粘膜疾病。4.弓形蟲:貓狗攜帶的弓形蟲(貓的機率大些)被傳得很邪乎,但是也沒有這么可怕。只有在懷孕前沒有感染過弓形蟲的孕婦,在懷孕期間發生初次(原發性)感染才有可能傳染給胎兒,如果孕婦在懷孕前感染過弓形蟲,那她就不再有傳染的危險。被感染時用螺旋黴素也可以治療。6.其它:如可以傳播衣原體,傳播螺旋體,鉤端螺旋體病等。防治的措施主要是滅鼠,避免與鼠、貓、狗的接觸。治療要根據病因,如節肢動物引起皮膚病可外用10%硫磺軟膏等,寄生蟲可內服殺蟲葯,細菌感染用抗菌素、瘙癢明顯時用抗組胺劑等。提醒:大家不僅要打掃庭院,晾曬衣被,關注個人衛生,也要給寵物來一次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包括籠舍衛生和寵物體檢,對有病的寵物應給予相應處理。家裡或鄰居有的養寵物家庭,不能掉以輕心哦!
⑶ 你好!我在租的房子不知道是啥蟲子紅色的,點點大咬人過後又紅又癢毒性挺大的。也不知道是啥蟲
紅蜘蛛又名棉紅蜘蛛,俗稱大蜘蛛、大龍、砂龍等。我國的種類以硃砂葉蟎為主,屬蛛形綱、蜱蟎目、葉蟎科。分布廣泛,食性雜,可為害110多種植物。
從你所說的來看,它並不是紅蜘蛛,革蟎的可能性大,革蟎屬於寄蟎目、革蟎亞目,其中皮刺蟎總科中的多數種類營寄生生活,我國已知該總科約有230餘種。與醫學有關的種類主要屬厲蟎科、巨刺蟎科和皮刺蟎科。
寄生性革蟎以刺吸宿主的血液和組織液為食。雌、雄成蟲、若蟲均吸血,並可多次吸血。巢穴寄生型革蟎的吸血量較多,耐飢力較強(數月);體表寄生型革蟎一般吸血量較少,耐飢力差(數周);腔道寄生型革蟎耐飢力最差(僅數小時)。
重要傳病種類
1.格氏血厲蟎(Haemolaelaps glasgowi) 雌蟎背板幾乎覆蓋整個背部;胸板寬度大於長度,後緣內凹;生殖腹板較短;鉗齒毛中部膨大,末端細長而彎曲(圖18-6)。屬巢穴寄生型兼性血食蟎類。宿主為多種嚙齒類,以黑線姬鼠為主。也能刺吸人血。廣布於全國各地。
2.柏氏禽刺蟎(Ornithonyssus bacoti) 雌蟎背板狹長,在足Ⅱ水平處最寬,以後逐漸狹窄,末端稍尖;背板中部剛毛較長,其末端達到下一剛毛的基部。胸板寬大於長。生殖板狹長,後端尖細(圖19-7)。屬巢穴寄生型專性血食蟎類。其宿主為褐家鼠、黃胸鼠、小家鼠等,也侵襲人。大多數省、區均有發現。
與疾病關系
1.革蟎皮炎 革蟎叮刺吸取血液或組織液引起革蟎皮炎,局部出現丘疹,奇癢,常由柏氏禽刺蟎、囊禽刺蟎或雞皮刺蟎所致。在動物飼養室、雞窩、麵粉廠、紗廠等處活動易被革蟎侵襲。
2.腎綜合征出血熱(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又稱流行性出血熱,病原體為漢坦病毒(Hantavirus.HV )。在疫區發現多種革蟎有自然感染,並能經卵傳遞,對腎綜合征出血熱可起媒介和儲存宿主的作用。除青海和新疆未發現病例外,其餘29個省、市、區均曾有本病的發生。
此外,革蟎在俄羅斯春夏腦炎、Q熱、立克次體痘、土拉弗氏菌病等的疫源地,參與病原體的循環和保存。
防制原則
1.消除孳生地 保持室內清潔,清理禽舍和鴿巢,清除雜草,滅鼠。
2.葯物滅蟎 用馬拉硫磷、倍硫磷、殺螟松、溴氰菊酯和混滅威等噴灑。用敵敵畏熏殺鼠洞蟎類。
3.個人防護 塗擦避蚊胺於裸露部位,有3~7小時驅避效果;亦可用浸泡驅避劑的布帶系於手腕、腳腕,防止革蟎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