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陳陽性皮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陳陽性皮炎

發布時間: 2024-02-24 11:18:02

1. 什麼是異位性皮炎,皮膚太乾燥, 原來患異位性皮炎!

什麼是異位性皮炎,皮膚太乾燥,小伙也塗保濕霜 原來患異位性皮炎! 保濕霜要一刻不停地塗,否則全身皮膚乾裂、干痛、脫屑。昨天,在江西省中醫院皮膚科,一位20歲的小夥子痛苦不堪地向醫生求助。該科陳力主任醫師表示,該病人患的是異位性皮炎,這種皮膚病天氣乾燥輕易發作,但這么嚴峻的在臨床中較罕見。 李冰主任醫師告訴記者,這名患者患的是異位性皮炎,該病是具有遺傳傾向的一種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多數患者由嬰兒濕疹反復發作遷延而成,70%的患者家族中有過敏、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遺傳過敏史,是一種具有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特點的皮膚病。研究表明,有60%~90%患者受季節因素影響,如天氣乾燥、嚴寒刺激,加上陽光照射時間少等。 異位性皮炎發病原因: 異位性皮炎(Afodic dermafifis)又名異位性濕疹或遺傳過敏性濕疹。異位性皮炎這一病名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蘇茲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異位性」一詞為柯卡(coca)於1925年首先倡議,其含義是:患者或家族成員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熱、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濕疹等疾病史;對異種蛋白過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 [病因及發病機制] 異位性皮炎病因和發病機制頗為復雜,至今為止尚未完全闡明。 該病原因之一遺傳性過敏素質格外惹人注重,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員對某些體內外物質的敏感性往往高於正常人。據統計表明:雙親皆有「異位性」表現者約70%後代也可呈「異位性」;若父母中僅一方見「異位性」則子女大致半數可見有「異位性」;然而在「異位性」病人中還有40%的父母未發現「異位性」。 本病的變應原以食物,特殊是蛋白質食品尤為常見。另外,通過呼吸道吸入的各種物質,如屋塵、花粉、動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視。通常認為嬰兒期好像是以食物過敏為主,而兒童期後卻對吸入物過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節氣候變化、精神緊張、強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劇。 異位性皮炎發病機制既可以是變態反應,也有非變態反應。其中有許多問題尚未獲得一致結論,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對此需要今後努力實踐,積極去探討研究。 [臨床表現] 異位性皮炎可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三個階段。 一、嬰兒期異位性皮炎 本型臨床表現與嬰兒濕疹相同,兩者難於區分(詳見本章第二節)。患兒可在2歲左右症狀逐漸緩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兒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復發;還有部分病人遷延不愈,可持續發展到兒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兒童期異位性皮炎 此型多見於嬰兒濕疹愈後,到6~10歲時再次發病;也可以自嬰兒期持續演變而來;還有少數患者至兒童時期方始發病。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 濕疹型多發於四肢屈側,特殊是肘窩和腘窩。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或慢性濕疹酷似。常見為多數密集小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蘚樣變。 癢疹型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自覺奇癢,以癢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異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還偶有全身泛發者。病變較局限,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 患處瘙癢非常,往往因瘙癢劇烈而繼發感染。病程為慢性經過,病性時輕時重,最終亦可逐漸痊癒。 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有些患者僅有異位性皮炎表現,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征現象。異位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皮膚病。 [實驗室檢] 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計數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動轉移試驗可測知;用特異抗原做皮試可呈陽性即發反應。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診斷,而其它期異位性皮炎,還須結合輔助檢查方能作出診斷。 本病同嬰兒濕疹鑒別,要害為於前者有「異位性」,而後者無此表現。 異位性皮炎還應與嬰兒脂溢性皮炎相鑒別,後者多為生後第3~4周開始發病。皮疹為紅斑和油性鱗屑,缺乏多形性特點。好發於頭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溝、耳後、頸部等處。自覺輕癢或不癢。預後良好,往往於數月之內可痊癒。 異位性皮炎的泡湯族注重以下幾點原則: 1. 皮膚正在發炎時千萬不要泡湯。 2. 盡量選擇中性泉質或弱酸性泉質的溫泉來泡。 3. 泡湯時間不要太長,每15分鍾要起來休息一下。 4. 泡完湯務必要以清水沖洗干凈,注重勿讓泉水殘留在皮膚皺折處,特殊要注重腳趾縫、手指縫、肚臍、腋下等處。 5. 泡湯前後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膚。 6. 假如泡完湯之後覺得皮膚很乾燥,應立刻薄薄塗抹凡士林或其它潤滑劑。 [治療] 盡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但較困難;注重調整飲食,切忌過飽,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餵食牛乳、雞蛋白、柑桔等;哺乳母親以清淡飲食為好,貝類食物及酒類應禁用;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本品忌種牛痘,避免接觸新近種過牛痘或單純皰疹患者,以防發生牛痘樣疹或水痘樣疹。 一、內用療法 (一)抗組胺類葯:可選用1~2種抗組胺葯內服,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漿,2~4mg/kg .d ,分三次服用。 (二)鎮定劑:為加強止癢效果,可應用鎮定劑、常用魯米那(小兒劑量為0.5~1mg.次)或冬眠靈,(小兒劑量是0.5~1mg/kg.、次)。往往與抗組胺葯伍用,可能提高療效。 (三)助消化葯:可酌選酵母片、乳酶生、維生素B1等口服以幫助消化,對促進本病好轉或康復有裨益。 (四)皮質類固醇激素:僅適用於頑固、重症的成人期異位性皮炎,使用小劑量短療程的治療,如強地松20~30mg/日,可獲較滿足效果。對其它期的異位性皮炎,不主張採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 (五)抗生素:若有繼發細菌感染者必要應用抗生素,可選擇麥迪黴素、紅黴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黴素,因本病患者青黴素過敏的發生率較高,故應予重視。 (六)中醫中葯治療:可參考本章第二節。 二、外用療法 對症處置,治則和用法與濕疹相同。 三、異位性皮炎泡湯時應注重的事項 1. 皮膚正在發炎時千萬不要泡湯。 2. 盡量選擇中性泉質或弱酸性泉質的溫泉來泡。 3. 泡湯時間不要太長,每15分鍾要起來休息一下。 4. 泡完湯務必要以清水沖洗干凈,注重勿讓泉水殘留在皮膚皺折處,特殊要注重腳趾縫、手指縫、肚臍、腋下等處。 5. 泡湯前後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膚。 6. 假如泡完湯之後覺得皮膚很乾燥,應立刻薄薄塗抹凡士林或其它潤滑劑。 知識來源: http://www.herb6.cn/

2. 多形紅斑是什麼病

不一樣。
多形紅斑是一種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膚病,常伴發粘膜損害,皮疹呈多形性,典型損害為靶形或虹膜狀損害。可由多種原因所致,可與感染細菌、病毒(特別是單純泡疹病毒)、酶菌、原蟲有關,也可由某些葯物,如磺胺類、巴妥類、水楊酸鹽類及生物製品致病,還有人與寒冷有關。
多形紅斑是一種以靶形或虹膜狀紅斑為典型皮損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常伴黏膜損害,易復發。本病病因復雜,葯物、慢性感染病灶、食物及物理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某些疾病,如風濕熱、結締組織病也可出現多形紅斑樣皮損,臨床上將病因不名的稱特發性多形紅斑,病因明確的稱症狀性多形紅斑。
本病呈自限性,但易復發。多形紅斑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確,但一般認為是一種變態反應所引起的皮膚病。近幾年來,本病與單純皰疹病毒的關系頗引人矚目。有人指出,30%以上多形紅斑病人是由皰疹病毒所致,並已通過試驗予以證實,即用單純皰疹病毒抗原進行皮內注射後,可引起本病的發生。除此之外,某些病例往往是磺胺制劑、解熱止痛葯、鎮靜安眠葯劑、抗生素等所引起的葯疹;有的病人的發病與慢性病灶感染,如扁桃腺炎、中耳炎、副鼻竇炎、慢性附件炎等有關;有些是體內疾病的臨床症狀表現之一,象風濕熱、傷寒、波浪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惡性肉芽腫及各種惡性腫瘤等均可伴發多形紅斑;部分患者的發生是吃用日常食物如魚肉、蛋等之後引起的;還有相當數目病列之原因仍難於查明。
多形紅斑常發生於春秋二季,往往起病較急。前驅症狀有低熱、頭痛、四肢乏力、關節及肌肉酸痛。部分病人可同時或發病之前易患單純皰疹或上呼吸道感染。皮疹好發於面頸部及四肢遠端,口腔、眼等粘膜也可被累及。皮損表現為多形性,呈紅斑、斑丘疹、水皰、大皰、紫斑有風團等,但以斑丘疹和紅斑為最常見。典型損害色澤為內紫外紅,中央可出現水皰。外觀甚奇特,個個皮疹境界清楚,宛以靶狀形態,此乃所謂虹膜樣皮損。見到這樣皮疹,對診斷有幫助。患處瘙癢或輕度疼痛和灼熱感。發病期中、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病程自限,皮損約經2~4周可望消退,但常常再復發。
此外,在臨床實踐中,尚可見到兩種特殊類型,即寒冷型多形紅斑和斯蒂芬斯一約翰遜綜合征。
寒冷型多形紅斑:本型以女性青年佔多數,均在每年寒冷季節發病。慣發於手足背及指趾部,皮疹呈暗紅色丘疹或紫顏色血皰,大小約米粒至綠豆大,間也可見虹膜樣損害,患者有時輕度腫脹,手足冰冷,似凍瘡樣的改變。自覺作癢、遇暖尤劇。此起彼落,愈後留有暗紅色素斑。
斯蒂芬斯-約翰遜綜合征,又名惡性大皰型多形紅斑。本型可視為多形紅斑重症型。其常見原因是由葯物引起的。該型以兒童青少年居多,發病急驟,病情重篤。皮疹全身各處皆可被侵犯,但以顏面、手足尤其劇烈。口,眼、鼻以及尿道生殖器等處粘膜受累者屢見不鮮,而且口腔炎常是本綜合征的一個早期症狀,幾乎全部病人都可查見該部粘膜有損害。皮疹表現為紅斑、紫斑、水皰、大皰、血皰、糜爛及結痂。損害常迅速擴大,可相互融合,但表皮棘層松解現象,即尼氏征為陰性。患者常伴有頭痛、疲乏、高熱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發生毒血症性衰竭。有時還可全並細菌感染,而死於肺炎或敗血症,該綜合征病程較長,約3~6周方能痊癒。
根據本病的多形皮疹和好發部位不難診斷。但應與凍瘡、葯疹(多形紅斑形)、皰疹樣皮炎等病鑒別。
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採取抗過敏治療。輕症病例給抗組織胺葯物、維生素C、鈣劑內服。重症病例給以皮質類固醇激素等治療。同時,應注意控制感染。
寒冷性多形紅斑是由「寒」致「瘀」。寒冷使血管收縮,局部血液流速減慢,血循環中異常冷球蛋白、冷纖維蛋白原及冷凝素增加,其自身及紅細胞聚集性增加,使血液變稠、變粘滯,並在血管內凝聚而沉澱,又加重血流障礙,損傷血管壁而出現病變。故治療此型多形紅斑當以活血化瘀為先。
本病稱本病為「雁瘡」、「寒瘡」與「豬眼瘡」等。中醫認為或是風寒之邪,郁於肌膚致邪外來,濕熱阻絡,氣血淤滯,郁久化熱,溢於肌膚;或內有蘊濕,復感風熱之邪,風濕熱之邪搏於肌表所致;或因稟性不耐,毒熱內功;或毒熱與濕熱互結而發。
如果是因為天氣濕熱而引起的,長在腿上或者手上的,又紅又奇癢無比的痘痘。不妨外用爐甘石合劑搽洗,往往能葯到病除。
爐甘石洗劑是常用的一種皮膚科外用葯,由於它是由不溶於水的爐甘石粉末與水加少量甘油及氧化鋅、苯酚配製而成的混懸液,塗在皮膚上後,由於水分的蒸發局部會感到涼爽,瘙癢緩解。
爐甘石別名異極石,洗劑所含爐甘石和氧化鋅具有收斂、保護和吸收少量滲出液作用,也有較弱的防腐作用,再加上不含激素,具有良好的消炎、散熱、吸濕、止癢、收斂和保護作用,可用於潮紅、腫脹、灼熱、瘙癢而無滲出的急性皮炎如丘疹、亞急性皮炎、濕疹、痱子、蕁麻疹、夏季皮炎、日曬傷等,只要皮疹無水皰、無滲液、無糜爛就可以經常使用。

紅斑狼瘡診斷標准
1.蝶形紅斑或盤狀紅斑 :遍及頸部的扁平或高出皮膚固定性紅斑,常不累及鼻唇溝部位,盤狀紅斑,隆起紅斑上覆有角質性鱗屑和毛囊損害,歸病灶可有皮膚萎縮
2.光敏感 x10』/升或溶血性貧血:日光照射引起皮膚過敏
3.口腔粘膜潰瘍:口腔或鼻咽部無痛性潰瘍
4.非畸形性關節炎或多關節痛:非侵蝕性關節炎,累及2個或2個以上的周圍關節,特徵為關節的腫、痛或滲液
5.胸膜炎或心包炎 :胸痛、胸膜磨擦音或胸膜滲液; 心包炎,心電圖異常,心包磨擦音或心包滲液
6.癲癇或精神症狀:非葯物或代謝紊亂,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電解質紊亂 所致;精神病:非葯物或代謝紊亂,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 或電解質紊亂所致
7.蛋白尿、管型尿或血尿:蛋白尿>0.5g/dl或3+; 細胞管型,可為紅細胞、血紅蛋白、 顆粒管型或混合管型。
8.白細胞少於4x10』/升或血小板少於100
9.熒光抗核抗體陽性
10.抗雙鏈DNA抗體陽性或狼瘡細胞陽性
11.抗Sm抗體陽性
12.O降低
13.皮膚狼瘡帶試驗(非皮損部位)陽性或腎活檢陽性
符合上述13項中任何4項者,可診斷為紅斑狼瘡。
在1985年全國風濕病會議上,上海風濕病學會受全國風濕病學會的委託,應用電腦和現代免疫技術相結合制訂出13條紅斑狼瘡診斷標准,並經國內 27個不同地區醫學院校或省級醫院驗證通過,該方法適合我國對早期或者不典型紅斑狼瘡的診斷,目前已被普遍應用,並且在1987年被正式作為我國紅斑狼瘡診斷標准而載入大專院校醫學教科書。
各型紅斑狼瘡的主要臨床表現:
盤狀紅斑狼瘡:主要侵犯皮膚,是紅斑狼瘡中最輕的類型。少數可有輕度內臟損害,少數病例(約5%)可轉變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膚損害初起時為一片或數片鮮紅色斑,綠豆至黃豆大,表面有粘著性鱗屑,以後逐漸擴大,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色素明顯加深,略高於中心。中央色淡,可萎縮、低窪,整個皮損呈盤狀(故名盤狀紅斑狼瘡)。損害主要分布於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輪及頭皮,少數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粘膜也可受累。多數患者皮損無自覺症狀,但很難完全消退。新損害可逐漸增多或多年不變,損害疏散對稱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損害可融合成蝶形。盤狀皮損在日光暴曬或勞累後加重。頭皮上的損害可引起永久性脫發。陳舊性損害偶而可發展成皮膚鱗狀細胞癌。
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臨床上較少見,是一種特殊的中間類型。皮膚損害有2種,一種是環狀紅斑型,為單個或多個散在的紅斑,呈環狀、半環狀或多環狀,暗紅色邊緣稍水腫隆起,外緣有紅暈,中央消退後留有色素沉著和毛細血管擴張,好發於面部及軀干;另一個類型是丘疹鱗屑型,皮損表現類似銀屑病,為紅斑、丘疹及斑片。表面有明顯鱗屑,主要分布於軀幹上肢和面部。2種皮損多數病例單獨存在,少數可同時存在。皮損常反復發作,絕大多數患者均有內臟損害,但嚴重者很少,主要症狀為關節痛、肌肉痛、反復低熱,少數有腎炎、血液系統改變。
深部紅斑狼瘡,又稱狼瘡性脂膜炎,同樣是中間類型的紅斑狼瘡。皮膚損害為結節或斑塊,位於真皮深層或皮下脂肪組織,其大小、數目不定,表面膚色正常或淡紅色,質地堅實,無移動性。損害可發生於任何部位,最常見於頰部、臀部、臂部,其次為小腿和胸部。經過慢性,可持續數月至數年,治癒後遺留皮膚萎縮和凹陷。深部紅斑狼瘡性質不穩定,可單獨存在,以後即可轉化為盤狀紅斑狼瘡,也可轉化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或與它們同時存在。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在紅斑狼瘡各類型中最為嚴重的一型。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即有多系統損害表現,少數病人由其它類型的紅斑狼瘡發展而來。部分病人還同時伴有其它的結締組織病,如硬皮病、皮肌炎、乾燥綜合征等,形成各種重疊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表現多樣,錯綜復雜,且多較嚴重,可由於狼瘡腎炎、狼瘡腦病及長期大量使用葯物的副作用而危及患者生命。

3. 過敏性疾病有哪些

過敏性疾病有: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休克、花粉症、過敏性哮喘。

1、蕁麻疹

為過敏的皮膚表現,以發作性皮膚瘙癢及出現充血性風團為特徵。多由於變應原(多為某食物及添加劑、吸入物、葯物、微生物及寄生蟲、昆蟲毒素等)與患者皮膚、黏膜接觸進入體內所引起。

臨床上分為兩大類:其一是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性蕁麻疹,其二是非變態反應性蕁麻疹,包括物理性、寒冷性、熱性、日光性及膽鹼能性蕁麻疹。此外物理因素、精神因素以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發蕁麻疹。過敏的其他皮膚表現還可有血管性水腫、皮炎、濕疹、多形性紅斑、剝脫性皮炎等。

臨床表現:皮膚突然出現大小不等的粉紅色風團,多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開始時孤立或散在,後逐漸擴大並可融合成片。蕁麻疹多來得快去得快,此起彼伏,且新的風團會陸續發生,甚至在舊的風團上疊加發生。

部分患者可累及胃腸道,造成該部位黏膜水腫,臨床可出現腹痛及腹瀉。如累及喉頭黏膜,可出現呼吸困難。重症患者可伴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呼吸困難、喉頭水腫,甚至出現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表現。

2、過敏性鼻炎

多為吸入性變應原與患者鼻黏膜相互作用的結果,患者多為過敏體質,且具有遺傳性。臨床大致可分為季節性鼻炎和常年性鼻炎兩種,前者多為吸入花粉造成,後者多為吸入屋內塵土、蟎、黴菌及動物的毛、皮屑及禽類的羽毛等導致的。

臨床表現:突發鼻癢、連續打噴嚏(多超過5個)和大量清水樣漿液性鼻分泌物,每次發作症狀多持續1小時以上,常反復發作。

3、過敏性休克

是最嚴重的過敏反應,導致該病的最常見的變應原是青黴素,其他葯物如內醯胺類抗生素、鏈黴素、普魯卡因、板藍根注射液、右旋糖酐、含碘造影劑等,此外還有某些昆蟲蟄傷等。普通人群的過敏性休克的發病率約為0.08%。

發病後患者發生廣泛的毛細血管通透性急劇增高,微動脈擴張、造成周圍血流量下降,心輸出量減少及循環血量驟減,同時導致多器官多系統組織水腫及平滑肌痙攣等。嚴重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致命,有20%的過敏死亡者是在過敏發生半小時內死亡的。

臨床表現:患者先出現皮膚黏膜潮紅,周身皮癢,以手掌發癢較明顯,口唇、舌部及四肢末端有麻木感,繼而出現各種皮疹,多為大風團狀,大片真皮及皮下血管性水腫。血壓急劇下降,收縮壓多降到80mmHg以下,脈壓在20mmHg以內。嚴重者可發生循環衰竭,表現為意識模糊、冷汗、面色蒼白、肢冷、脈細等。如未能及時控制病情,少數病例可於短時間內發生心搏驟停直至死亡。

4、花粉症

該病也稱為枯草熱,是患者對植物花粉過敏所引起的,主要累及眼及上呼吸道。絕大部分該病由風做傳播媒體的花粉作為變應原而引起。我國的主要致病花粉有篙屬花粉,還有向日葵、大麻、梧桐、蓖麻、莧屬植物、葫屬植物、楊樹、榆樹的花粉等。亦有少數患者是由真菌、塵蟎或其他具有明顯季節性的吸入物或食物所引起。

臨床表現: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區性,主要表現為眼部發癢、流淚、眼瞼紅腫;鼻腔發癢,噴嚏連續發作,常一次多達十幾個,噴嚏後水樣分泌物增多,在發病時終日不止;咽部發癢、咽干、乾咳等。部分患者聽診可聞哮鳴音。

5、過敏性哮喘

該病是支氣管哮喘的主要類型,是因致敏原或其他過敏因素引起的廣泛性氣道超敏狀態,造成以氣道可逆性、痙攣性狹窄為特徵的呼吸道阻塞綜合征,病變主要累及支氣管。導致該病發作的主要原因有吸入性變應原(室內塵土、屋塵蟎和粉塵蟎,還有真菌孢子、各種植物花粉、動物皮屑、羽毛、蠶絲、陳舊的織物、昆蟲的肢體、殘屑、糞便、蛻皮、蟲卵等)、食物(如某些蛋類等)、葯物(阿司匹林等)。

並非所有的支氣管哮喘都與變態反應有關。其他類型的支氣管哮喘還有:感染導致的感染性哮喘,體力運動誘發的運動性哮喘,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性哮喘;由於職業接觸某些非特異性刺激物引起的職業性哮喘;以及非致敏因素(如冷空氣、月經、妊娠、分娩等)導致的哮喘等。

臨床表現:多突然發作或加重,呈陣發性呼氣性呼吸困難和哮鳴音,一般發作時間為數小時。發作前多有噴嚏、流涕、咳嗽等黏膜過敏的先兆,繼而有胸部緊迫感,嚴重時發紺、出汗、端坐體位,直至意識喪失。用平喘葯物後可緩解或自行緩解。待症狀緩解時可咳出黏稠泡沫痰。體格檢查所見的主要體征是呼氣時有廣泛的哮鳴音。

4. 異位性皮炎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概述
  • 3 病因病理病機
  • 4 臨床表現
  • 5 診斷
  • 6 治療
  • 附:
    • 1 異位性皮炎相關葯物

1 拼音

yì wèi xìng pí yán

2 概述

本病又名異位性濕疹或遺傳過敏性濕疹。異位性皮炎這一病名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蘇茲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異位性」一詞為柯卡(coca)於1925年首先倡議,其含義是:患者或家族成員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熱、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濕疹等疾病史;對異種蛋白過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

3 病因病理病機

異位性皮炎病因和發病機制頗為復雜,至今為止尚未完全闡明。

該病原因之一遺傳性過敏素質格外惹人正雀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員對某些體內外物質的敏感性往往高於正常人。據統計表明:雙親皆有「異位性」表現者約70%後代也可呈「異位性」;若父母中僅一方見「異位性」則子女大致半數可見有「異位性」;然而在「異位性」病人中還有40%的父母未發現「異位性」。

本病的變應原以食物,特別是蛋白質食品尤為常見。另外,通過呼吸道吸入的各種物質,如屋塵、花粉、動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視。通常認為嬰兒期似乎是以食物過敏為主,而兒童期後卻對吸入物過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節氣侯變化、精神緊張、強烈搔抓 *** 、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劇。

異位性皮炎發病機制既可以是變態反應,也有非變態反應。其中有許多問題尚未獲得一致結論,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對此需要今後努力實踐,積極去探討研究。

4 臨床表現

異位性皮炎可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三個階段。

一、嬰兒期異位性皮炎

本型臨床表現與嬰兒濕疹相同,兩者難於區分(詳見本章第二節)。患兒可在2歲左右症狀逐漸緩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兒童期舉基早或成人期可再次復發;還有部分病人遷延不愈,可持續發展到兒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兒童期異位性皮炎

此型多見於嬰兒濕疹愈後,到6~10歲時再次發病;也可以自嬰兒期持續演變而來;還有少數患者至兒童時期方始發病。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

濕疹型多發於四肢屈側,特別是肘窩和腘窩。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或慢性濕疹酷似。常見為多數密集小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蘚樣變。

癢疹型好發於四肢伸側及背後,皮疹表現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黃豆大丘疹、損害處乾燥,陳舊皮損小而硬。病變處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兒童期異位性皮炎自覺奇癢,以癢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繼發細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經過,常反復發作,可逐漸痊癒或發展遷延為成人期異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異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嬰兒期或兒童期異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損慣發於四肢屈側、頸部、也可發生於前額、眼瞼、手背等處。還偶有全身泛發者。病變較局限,皮疹多呈苔蘚樣變或淡紅色丘疹性片塊,表面可見細鱗屑附著和色素沉著。

患處瘙癢非常,往往因搔癢劇烈而繼發感染。病程為慢性經過,病性時輕時重,最終亦可逐漸痊癒。

異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經歷上述三個階段的表現,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現嬰兒期而直接進入兒童期或成人期異位性皮炎。有些患者僅有異位性皮炎表現,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還可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個別患者可伴發白內障和視網膜剝離,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征現象。異位性皮炎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鋒型皮膚病。

5 診斷

實驗室檢

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計數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動轉移試驗可測知;用特異抗原做皮試可呈陽性即發反應。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診斷,而其它期異位性皮炎,還須結合輔助檢查方能作出診斷。

本病同嬰兒濕疹鑒別,關鍵為於前者有「異位性」,而後者無此表現。

異位性皮炎還應與嬰兒脂溢性皮炎相鑒別,後者多為生後第3~4周開始發病。皮疹為紅斑和油性鱗屑,缺乏多形性特點。好發於頭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溝、耳後、頸部等處。自覺輕癢或不癢。預後良好,往往於數月之內可痊癒。

6 治療

盡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但較困難;注意調整飲食,切忌過飽,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餵食牛乳、雞蛋白、柑桔等;哺乳母親以清淡飲食為好,貝類食物及酒類應禁用;盡量減少外界不良 *** 、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本品忌種牛痘,避免接觸新近種過牛痘或單純皰疹患者,以防發生牛痘樣疹或水痘樣疹。

一、內用療法

(一)抗組胺類葯:可選用1~2種抗組胺葯內服,對嬰兒期異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漿,2~4mg/kg .d ,分三次服用。

(二)鎮靜劑:為加強止癢效果,可應用鎮靜劑、常用魯米那(小兒劑量為0.5~1mg. 次)或冬眠靈,(小兒劑量是0.5~1mg/kg.、次)。往往與抗組胺葯伍用,可能提高療效。

(三)助消化葯:可酌選酵母片、乳酶生、維生素B1等口服以幫助消化,對促進本病好轉或康復有裨益。

(四)皮質類固醇激素:僅適用於頑固、重症的成人期異位性皮炎,使用小劑量短療程的治療,如強地松20~30mg/日,可獲較滿意效果。對其它期的異位性皮炎,不主張採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

(五)抗生素:若有繼發細菌感染者必要應用抗生素,可選擇麥迪黴素、紅黴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黴素,因本病患者青黴素過敏的發生率較高,故應予重視。

(六)中醫中葯治療:可參考本章第二節。

二、外用療法

對症處置,治則和用法與濕疹相同。

異位性皮炎相關葯物

  • 醋酸氟氫可的松軟膏

    。【適應症】主要用於過敏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異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濕疹、皮膚瘙癢症、銀屑病、神經...

  • 復方醋酸曲安奈德溶液

    。【適應症】主要用於神經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異位性皮炎、慢性接觸性皮炎、慢性濕疹、銀屑病、扁平苔蘚...

  • 哈西奈德乳膏

    ,也有部分從膽汁排泄。【適應症】接觸性濕疹、異位性皮炎、神經性皮炎、面積不大的銀屑病、硬化性萎縮性...

  • 氯氟舒松塗劑

    於皮膚過敏性炎症的亞急性或慢性階段,如濕疹、異位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膚病,如銀屑病、神...

  • 復方醋酸曲安奈德溶液

5. 如何治療牛彌散性無敗性蹄皮炎

彌散性無敗性蹄皮炎(diffuse aseptic pododermatitis)又稱為蹄葉炎,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通常侵害幾個指(趾)。

蹄葉炎可能是原發性的,也可能繼發於其他疾病,如嚴重的乳腺炎、子宮炎和酮病。蹄葉炎可發生於乳牛、肉牛和青年公牛。

母牛發生本病與產犢有密切關系,而且年輕母牛發病率高。乳牛中以精料為主的飼養方式發病率高。

【病因】

長期以來認為牛蹄葉炎是全身代謝紊亂的局部表現,但確切原因尚無定論,傾向於綜合性因素所致,包括分娩前後到泌乳高峰時期吃過多的碳水化合物精料、不適當運動、遺傳和季節因素等。

許多學者認為最初被侵害的部位是蹄真皮血管層,組織學上可見充血、水腫、血栓形成和出血。這些變化可能與毒素和內毒素的直接作用有關。

【症狀】

急性時,症狀非常典型。病牛運動困難,特別是在硬地上。站立時,弓背,四肢收於一起,如僅前肢發病時,症狀更加嚴重,後肢向前伸,達於腹下,以減輕前肢的負重。有時可見兩前肢交叉,以減輕患肢的負重。通常內側指疼痛更明顯,一些動物常用腕關節跪著採食。後肢患病時,常見後肢運步時劃圈。患牛不願站立,較長時間躺卧,在急性期早期可見明顯地出汗和肌肉顫抖。體溫可升高,脈搏可加快。牛蹄葉炎時血壓降低。

局部症狀可見肢的靜脈擴張,前肢的指動脈搏動明顯,蹄冠的皮膚發紅,僅在蹄部可感到發熱。蹄底角質脫色,變為黃色,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發病後不久(一周以後)放射學攝片時可看到蹄骨尖移位。

亞急性蹄葉炎時,很少能檢查到全身性癥候,許多牛局部癥候也很輕微。許多病牛可能沒有被發現或被誤認為其他疾病。

急性型如不是在早期抓緊治療,總是變成慢性型。慢性蹄葉炎不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跛行,也是發展為其他蹄病的原因之一,這是由於真皮內生角質層被破壞所致。

慢性蹄葉炎的臨床症狀沒有急性的嚴重,常常沒有全身症狀。所有患牛可看到站立時以球部負重,蹄底負重不確實。時間較長後,患畜全身狀態變壞,出現蹄變形,蹄延長,蹄前壁和蹄底形成銳角。由於角質生長紊亂,出現異常蹄輪。由於蹄骨下沉、蹄底角質變薄,甚至出現蹄底穿孔。

病理組織學損害基本是血管性的,急性時真皮充血水腫,毛細血管有血栓,可看到出血和淋巴細胞積聚。表皮內生角質物明顯缺乏,生發層的細胞變形,慢性蹄葉炎有相似的變化,可看到陳舊的血栓,真皮層形成纖維組織和毛細血管增殖,明顯缺乏生角質物質。

【治療】

首先應除去病因。給予抗組胺制劑,也可應用止痛劑。瘤胃酸中毒時,靜脈注射重碳酸鈉液,並用胃管投給健康牛瘤胃內容物。慢性蹄葉炎時注意護蹄,維持其蹄形,防止蹄穿孔。

【預防】

分娩前後應避免飼料的急劇變化,產後增加精料的速度應慢。給精料後應給適量的飼料。飼料內可添加重碳酸鈉。可讓牛自由舔鹽,以增加唾液分泌。

6. 色素紫癜性皮炎注意什麼

進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progressive pigmentary purpuric dermatosis )初起為群集的針尖大紅色 瘀點,後密集成片並逐漸向版外擴展,中心部轉變為棕權褐色,但新瘀點不斷發生,散在於陳舊皮損內或其邊緣,呈現辣椒樣斑點。皮損數目不等,好發於脛前區,呈現對稱性色素沉著性斑片,常無自覺症狀,有時可輕度瘙癢。本病以成年男性多見,病程慢性,持續數年可自行緩解。
指導意見:
1、病室環境整潔、舒適、安靜、空氣新鮮。根據病證性質調節室內溫、濕度。
2、根據病種、病情安排病室。適時向患者(家屬)介紹病區環境及設施使用方法、作息時間、探視及相關制度,患者積極配合。介紹主管醫生、護土長、責任護士。
3、新入院患者每日測體溫、脈搏、呼吸3次,連續3天。若體溫37.5℃以上者,每日測量四次;體溫達39℃以上者,每四小時測1次。待體溫正常3日後,改為每日1次。每日記錄二便1次,入出院各測體重1次。重、危患者生命體征監測遵醫囑執行。
4、24小時內留取三大常規(血、尿、便)標本送驗。

7. 脂溢性角化病的臨床表現

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來答 脂溢性皮炎最源根本和有效的辦法是抑制皮脂異常分泌,減輕皮損處的炎症反應,徹底排毒防止組胺和組胺受體的釋放,起止癢作用。最好是適當運用硫磺皂或是硫磺軟膏治療,都可以有效好轉的

意見建議:。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高熱量或刺激性食物,生活作息應規律、睡眠充足、減少心理壓力可以外用克 焱 王等。生活中要注意調節飲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飲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生活有規律,保持足夠睡眠。

8. 狼瘡是什麼病

狼瘡,紅斑狼瘡(LE),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多見於~40歲女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疾病譜性疾病,可分為盤狀紅斑狼瘡(DLE)、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SCLE)、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深在性紅斑狼瘡(LEP)、新生兒紅斑狼瘡(NLE)、葯物性紅斑狼瘡(DIL)等亞型。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臨床表現:

  1. 盤狀紅斑狼瘡:主要侵犯皮膚,是紅斑狼瘡中最輕的類型。少數可有輕度內臟損害,少數病例可轉變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膚損害初起時為一片或數片鮮紅色斑,綠豆至黃豆大,表面有粘著性鱗屑,以後逐漸擴大,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色素明顯加深,略高於中心。中央色淡,可萎縮、低窪,整個皮損呈盤狀(故名盤狀紅斑狼瘡)。損害主要分布於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輪及頭皮,少數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黏膜也可受累。多數患者皮損無自覺症狀,但很難完全消退。新損害可逐漸增多或多年不變,損害疏散對稱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損害可融合成蝶形。盤狀皮損在日光暴曬或勞累後加重。頭皮上的損害可引起永久性脫發。陳舊性損害偶爾可發展成皮膚鱗狀細胞癌。

  2. 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臨床上較少見,是一種特殊的中間類型。皮膚損害有兩種,一種是環狀紅斑型,為單個或多個散在的紅斑,呈環狀、半環狀或多環狀,暗紅色邊緣稍水腫隆起,外緣有紅暈,中央消退後留有色素沉著和毛細血管擴張,好發於面部及軀干;另一個類型是丘疹鱗屑型,皮損表現類似銀屑病,為紅斑、丘疹及斑片。表面有明顯鱗屑,主要分布於軀幹上肢和面部。兩種皮損多數病例單獨存在,少數可同時存在。皮損常反復發作,絕大多數患者均有內臟損害,但嚴重者很少,主要症狀為關節痛、肌肉痛、反復低熱,少數有腎炎、血液系統改變。

  3.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紅斑狼瘡各類型中最為嚴重的一型。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即有多系統損害表現,少數病人由其他類型的紅斑狼瘡發展而來。部分病人還同時伴有其他的結締組織病,如硬皮病、皮肌炎、乾燥綜合征等,形成各種重疊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表現多樣,錯綜復雜,且多較嚴重,可由於狼瘡腎炎、狼瘡腦病及長期大量使用葯物的副作用而危及患者生命。

  4. 深部紅斑狼瘡又稱狼瘡性脂膜炎,同樣是中間類型的紅斑狼瘡。皮膚損害為結節或斑塊,位於真皮深層或皮下脂肪組織,其大小、數目不定,表面膚色正常或淡紅色,質地堅實,無移動性。損害可發生於任何部位,最常見於頰部、臀部、臂部,其次為小腿和胸部。經過慢性,可持續數月至數年,治癒後遺留皮膚萎縮和凹陷。深部紅斑狼瘡性質不穩定,可單獨存在,以後即可轉化為盤狀紅斑狼瘡,也可轉化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或與它們同時存在。

  5. 新生兒紅斑狼瘡,表現為皮膚環形紅斑和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有自限性,一般在生後4~6個月內自行消退,心臟病變常持續存在。

  6. 葯物性紅斑狼瘡主要表現為發熱、關節痛、肌肉痛、面部蝶形紅斑、口腔潰瘍,可有漿膜炎。ANA、抗組蛋白抗體、抗ss-DNA抗體等可為陽性。停葯後逐漸好轉,病情較重者可給予適量糖皮質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