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壓瘡與失禁性皮炎ppt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壓瘡與失禁性皮炎ppt

發布時間: 2024-02-08 17:35:00

① 壓力性損傷的本質

就是之前所說的壓瘡(壓力性潰瘍),今年美國國家壓瘡咨詢委員會將pressure ulcer 改成了pressure injury,壓力性損傷。

拓展:
壓力(物理術語)
物理學上的壓力,是指發生在兩個物體的接觸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氣體對於固體和液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體對於固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習慣上,在力學和多數工程學科中,「壓力」一詞與物理學中的壓強同義。
產生機理:固體表面的壓力通常是彈性形變的結果,一般屬於接觸力。液體和氣體表面的壓力通常是重力和分子運動的結果。壓力的作用方向通常垂直於物體的接觸面。如果觀測到壓力的作用方向與接觸面並不垂直,通常是由於壓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最新的「壓力性損傷」分期系統包括了以下定義︰
壓力性損傷:是發生在皮膚和/或潛在皮下軟組織的局限性損傷,通常發生在骨隆突處或與醫療或其他醫療設備有關的損傷。該壓力性損傷可表現為局部組織受損但表皮完整或開放性潰瘍並可能伴有疼痛。劇烈和(或)長期的壓力或壓力聯合剪切力可導致壓力性損傷出現。皮下軟組織對壓力和剪切力的耐受性受環境、營養、灌注、合並症和軟組織條件的影響。
1 期壓力性損傷:指壓時紅斑不會消失(非蒼白性發紅)
局部組織表皮完整,出現非蒼白性發紅,深膚色人群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表現。局部呈現的紅斑或感覺,溫度或硬度變化的存在可能會先於視覺的變化。顏色變化不包括紫色或褐紅色變色,出現這些顏色可能表明深部組織損傷。
2 期壓力性損傷:部分真皮層的損失
部分真皮層缺失。傷口床是有活力的,基底面是粉紅色或紅色,潮濕,可能會呈現完整或破裂的血清性水泡。但不會暴露脂肪層和更深的組織。不存在肉芽組織、腐肉和焦痂。不良的環境和骨盆和腳跟皮膚受剪切力的影響通常會導致2期壓力性損傷。該期應與潮濕相關的皮膚損傷(MASD) 如尿失禁性皮炎(IAD)、擦傷性皮炎(ITD)、醫用膠粘劑相關的皮膚損傷(MARSI) 或創傷性傷口(皮膚撕裂、燒傷、擦傷)區分。
3 期壓力性損傷:全層皮膚缺損
全層皮膚缺損,潰瘍面可呈現皮下脂肪組織和肉芽組織,傷口邊緣會有卷邊(上皮內卷)現象。腐肉和/或焦痂可能存在。深度按解剖位置而異;皮下脂肪較多的部位可能會呈現較深的創面,在沒有皮下脂肪組織的地方是表淺的,包括鼻樑、耳朵、枕部和踝部。潛行和竇道也可能存在。但不暴露筋膜,肌肉,肌腱,韌帶,軟骨和骨頭。如果腐肉或壞死組織掩蓋了組織缺損的程度,即出現不明確分期的壓力性損傷。
4 期壓力性損傷:全層皮膚和組織的損失
全層皮膚和組織的損失,潰瘍面暴露筋膜、肌肉、肌腱、韌帶、軟骨或骨潰瘍。傷口床可見腐肉或焦痂。上皮內卷,潛行,竇道經常可見。深度按解剖位置而異。如果腐肉或壞死組織掩蓋了組織缺損的程度,即出現不明確分期的壓力性損傷。

② 壓瘡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一、 壓瘡的概念

壓瘡是指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使皮膚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壓瘡最早也稱為褥瘡。

二壓瘡發生的原因

(一)壓力因素:

1、垂直壓力:這是引起壓瘡的最主要原因,如長期卧床、長期坐輪椅、長期夾板、內襯墊放置不當、石膏內不平整或有渣屑等。

2、擦力:如在床上活動,被動改換體位時,硬拉硬拽,皮膚擦傷後受潮濕污染而發生壓瘡。

3、剪切力:是由摩擦力和壓力相加而成,如病人平卧抬高床頭時,身體下滑與床鋪之間產生摩擦力,加上皮膚垂直方向的重力而導致剪切力的產生,引起局部皮膚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壓瘡。

(二)營養障礙

全身營養障礙、營養攝入不足,出現蛋白質合成減少、負氮平衡,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萎縮,受壓處缺乏肌肉和脂肪

組織的保護,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出現壓瘡。

(三)潮濕:

經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種滲出引流液等物質刺激而變得潮濕,出現酸鹼度改變,致使表皮角質層的保護能力下降,皮膚組織破潰,容易繼發感染。

(四)年齡及易感人群

一般年齡在70歲以上,神經系統疾病者、肥胖者、身體營養不良者、水腫病人、石膏固定的病人、大小便失禁的病人、發熱的病人等是易患人群。

二、壓瘡易患部位:由於卧位不同,好發部位也不同。

仰卧好發於:枕骨粗隆、肩胛骨、肘、脊椎體隆突處、骶尾部、足跟。

側卧好發於:耳部、肩峰、肘部、髖部、膝關節內外側、內外踝。

俯卧好發於:耳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膝部。坐部好發於:坐骨結。

三護理規范及預防措施

(一)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常更換卧位,一般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30分鍾翻身一次,建立床頭翻身卡,在各種卧位時,釆用軟枕、氣墊,墊圈1/2—2/3滿,不可充氣過滿,還可釆用翻身床、氣墊床、水床等。

(二)擦力和剪切力。平卧位需抬高床頭,一般不應高於30

度,協助翻身、更-衣,換床單時,一定要抬高病人身體,避免拖拉等動作。使用便盆時,應協助病人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時在便盆邊緣墊以軟紙或布墊,防止擦傷皮膚。

(三)保護病人皮膚。根據需要每日用溫水清潔皮膚,對易出汗部位可用爽身粉,大小便失禁者應及時擦洗和更換。不可讓病人直接卧於橡膠單或料布上,床鋪應保持清潔乾燥、平整、無碎屑。

(四)背部按摩。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防止壓瘡等並發症的發生。

(五)增進病人營養。良好的膳食是改善病人營養狀況,促進創傷面癒合的重要條件。

(六)鼓勵病人活動。鼓勵病人在不影響疾病治療的情況下,積極活動,防止因長期卧床不動而導致各種並發症。

壓瘡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篇2]

褥瘡長期以來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中較為辣手的問題,是護理工作需攻克的頑症。褥瘡不僅給患者帶來了痛苦、並發症、甚至死亡,而且明顯延長了住院日。在荷蘭,大於1%的衛生保健經費用於褥瘡的防治或支付因褥瘡所致的住院費用[1];美國的褥瘡治療費用每年10億美元[2].褥瘡是由於局部軟組織持續受壓,血液動力學改變,導致組織細胞缺血、缺氧、營養代謝障礙而發生變性環死,從病理、生理學角度來說稱之為「壓迫性潰瘍或壓瘡」[3].發生褥瘡的人群主要是:手術後病人、老年患者、長期卧床病人、消瘦、低蛋白、大小便失禁、癱瘓等。

預防壓瘡關鍵在於消除誘發因素

護士在工作中應做到六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在工作中嚴格細致地交接局部皮膚情況及護理措施落實到位。

1、避免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

⑴鼓勵和協助卧床病人經常更換體位,翻身的間隔時間視病情及受壓處皮膚情況而定,一般2h翻身一次,必要時1h翻身一次,建立床頭翻身記錄卡。翻身時避免拖、拉、扯、拽的動作,以防擦破皮膚。盡可能避免使床頭抬高超過30°高度,半卧位或坐位時間每次縮短在30分鍾內,側卧時應將病人側傾30°—45°,並用枕頭支撐背部。 ⑵

保護骨隆突出處,對壓瘡易患部位可使用泡沫合成敷料進行保護。 ⑶應用氣墊床,保持充氣效果進氣口臵於患者的腳端。 ⑷使用石膏、綳帶及夾板固定者應隨時觀察局部情況及仔細聽取患者主訴如皮膚及指趾甲的顏色、皮膚溫度變化、疼痛等並適當調節松緊襯墊應平整柔軟如發現石膏過緊或凹凸不平立即通知醫生及時調整。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⑴保持床單被服清潔、平整、無皺褶、無渣屑。以避免皮膚與碎屑及衣服床單皺褶產生摩擦。 ⑵協助患者翻身,更換床單衣服時,須將患者抬離床面避免發生拖、拉、拽等現象。⑶患者取半卧位時,注意防止身體下滑,可在患者大腿下墊軟枕。 ⑷使用便盆時,應協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硬塞,可在便盆上墊軟紙。

3、避免潮濕、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 ⑴保持患者皮膚和床單被服的乾燥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措施對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應及時擦洗干凈,局部皮膚塗凡士林軟膏。 ⑵不可讓患者直接卧於橡膠單或塑料單上,因其影響汗液蒸發,致使皮膚受熱潮濕。

4、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⑴對長期卧床的患者,每日應進行全范圍關節運動,維持關節的活動性和肌肉張力,促進肢體和皮膚的血液循環及增加營養,減少壓瘡的發

生。 ⑵經常檢查按摩受壓部位,蘸少許紅花酒精用手掌大小魚際緊貼皮膚,壓力均勻地環形按摩,由輕到重,每次按摩3—5分鍾,已壓紅的軟組織或已發生的壓瘡,只能用上述方法在周圍按摩。 ⑶定期為患者溫水擦浴全背按摩。

5、改善機體營養狀況及積極治療原發病。 對易發生壓瘡的患者,在病情允許情況下應給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不能進食患者,應考慮進行鼻飼或靜脈補充。

6、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壓瘡發生、發展及治療護理的一般知識,指導其學會預防壓瘡的方法,如定時翻身、保持皮膚清潔,每日用熱毛巾擦洗背部及受壓背部、使用軟枕等,使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並參與活動。

③ 什麼是壓瘡

壓瘡復
概述
病因症狀就醫治療預制後日常圖解
概述
顧恆醫典專家團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主任醫師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常務委員
皮膚受壓力、剪切力和/或摩擦力所致
受壓皮膚顏色改變,出現水皰、潰瘍甚至壞死
輕者創面可完全癒合,重者較難痊癒
通過定期變換體位、保證足夠的營養可預防
疾病定義
壓瘡(pressure ulcer)又稱褥瘡、壓力性潰瘍,是由於身體局部皮膚長期受壓,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皮膚和皮下組織營養缺乏而出現損傷、潰瘍甚至壞死。好發於受壓的骨骼突出部位,如骶尾骨、腳踝、足跟、臀部等。
壓瘡本身不是原發疾病,大多是由於卧床患者未經良好護理而造成。壓瘡會帶來一系列危害,增加患者痛苦、加重基礎病情、延長病程,甚至可引起敗血症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學
所有患者都有發生壓瘡的風險,多發生在長期卧床或行動不便的人群。
疾病類型
根據國際 NPUAP/EPUAP 壓瘡分類系統,壓瘡分為六種類型,分別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壓瘡、可疑深部組織損傷期壓瘡,各期具體的表現詳見典型症狀。

④ 病人出現哪些情況責任護士必須進行壓力性損傷和失禁性皮炎風險評估要給與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新入住院患者都會進行Braden評估,分數≤12分,屬於高危壓瘡風險,睡氣墊床,保持床單專位清屬潔平整,指導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翻身,2-3小時翻身一次。每次翻身查看頭枕部、肩胛骨處、骶尾部和雙足跟,墊枕頭騰空骶尾部及足跟,必要時用減壓貼減壓。注意補充蛋白質,蛋白水平保持在30g/l以上。每周需要復評。
患者出現尿失禁或者大便次數≥3次,大便性狀改變時需要評估失禁性皮炎風險。預防措施首先要找出腹瀉的原因,治療腹瀉是關鍵。然後及時清潔,液體敷料噴灑保護,可以使用肛管引流或者肛袋引流收集大便。尿失禁需要及時清潔,男性病人可以使用假性導尿器收集尿液。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導尿,導尿會導致尿路感染。望採納,謝謝。

⑤ 失禁相關性皮炎的介紹

失禁相關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IAD)是指皮膚長期或反復暴露於尿液和糞便中所造成的炎症,伴/不伴版有水皰或皮權膚破損。這是失禁患者常見的一種並發症,同時也會造成其他一些疾病的發生,如疼痛、感染和壓瘡。1如尿布疹(diaper rash),潮濕浸漬損傷(moisture maceration injury),會陰部皮炎(perineal dermatitis),刺激性皮炎(irritant dermatitis),接觸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或痱子(heat r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