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濕疹可以拔罐嗎
大家都知道,濕疹是很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對於孕婦來說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陰天下雨,當然,治療濕疹的方法也是很多種的,那麼, 濕疹可以拔罐嗎 ?接下來,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濕疹可以拔罐嗎濕疹拔火罐有用。濕疹,中醫稱濕毒瘡,其病多因風濕熱,客於肌膚,郁結蘊滯所致。現在醫學認為濕疹是由多種復雜的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多形性皮損和易有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症性反應,患者自覺症狀瘙癢劇烈。拔罐可以輔助治療濕疹,常選用祛風除濕的穴位,如大椎,風門,曲池,血海等,也可以局部針刺放血後拔罐治療,均有不錯的療效!
濕疹是怎麼引起的
1、遺傳因素。
嬰兒濕疹是特應性皮炎嬰兒期的表現,特發性皮炎又叫異位皮炎、異位性濕疹、遺傳過敏性皮炎、遺傳過敏性濕疹等,這與遺傳過敏性體質有關。
爸媽如果有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患兒存在免疫學異常。濕疹患兒的血漿中IgE含量高出正常嬰兒幾倍至幾十倍,這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有些寶寶在濕疹發生時或發生以後,可能會有支氣管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其他變態反應性疾病發生,這和遺傳性過敏體質有密切關系。
2、蛋白質過敏。
高蛋白飲食可能會成為引發嬰兒濕疹的外在致病因子。在濕疹患兒媽媽裡面,有92.7%的媽媽曾經在妊娠期十分注重營養,以雞、鴨、魚肉蝦等高蛋白飲食為主,有的喜歡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另外,也有些哺乳期的媽媽為了加強營養,以雞蛋、牛肉、羊肉等為主。哺乳期媽媽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海鮮產品也可能會使患兒濕疹加重。
所以,媽媽在孕期或哺乳期,如果發現寶寶有過敏現象,可考慮是否對蛋白質過敏而誘發濕疹。
嬰兒濕疹治療方法1、總體治療原則:
寶寶濕疹可以使用的葯物種類繁多,爸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用葯。凡更換新葯前,一定把以前所用葯物清除干凈。在更換葯物時最好先在寶寶的皮膚上小塊濕疹塗擦,觀察效果,以決定是否使用。避免因葯物使用不當加重病情。
嬰兒濕疹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治療,要依據濕疹表現而定,如局部紅斑、丘疹、鱗屑、結痂,不可用含有激素類葯品及油膏。如表現潰爛滲出液多,應使用溶液冷濕敷,等結痂後再塗奶癬膏。
對濕疹不嚴重的寶寶,只需局部用葯,但不能自行濫用葯物,以免引起皮膚損害或感染。
2、冷濕敷:
(1)常用1:10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注意一定要使高錳酸鉀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高錳酸鉀會燒傷寶寶的皮膚),既使創面清潔,又起到殺菌收斂及氧化作用。
(2)4—6層細紗布,以不滴水為適度,將濕紗布敷於創面,根據濕疹滲出物的多少來決定更換的時間和次數,當紗布吸收的滲出物已達半飽和程度,將紗布更換。每日二至三次。滲出物多時,濕敷時更應勤更換敷料,避免吸滿滲出物的敷料久停留於創面上,刺激周圍的正常皮膚,致使創面擴大。
(3)對大面積的濕疹,應對葯物的性質、濃度和濕敷面積的大小,給以適當的注意。
(4)如創面紅腫逐漸消退、滲液減少,創面已乾燥,即可停止濕敷,改用糊劑。
(5)冷濕敷時請注意:濕敷面積不能超過全身面積的1/3,以免過度的體表蒸發造成寶寶脫水。
精彩推薦: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新生兒拉肚子怎麼辦 嬰兒打嗝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溶血性黃疸能吃母乳嗎 寶寶拉肚子屁股紅怎麼辦 新生兒能睡搖籃嗎 怎樣選擇寶寶按摩油❷ 換季皮膚皮膚瘙癢怎麼辦
換季皮膚瘙癢食療良方
春季乾燥治療皮膚瘙癢的偏方哪個好?皮膚瘙癢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是一種神經性皮膚病,所以要及時進行治療,下面就為大家介紹皮膚瘙癢的五種治療小秘方。
1、外洗方何首烏30克,艾葉38克,地膚子10克,浮萍10克,白芷10克,石楠葉10克,黃芩10克,松節10克,獨活10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甘草10克,芒硝10克,薄荷5克。將上葯放入搪瓷盆內,加入半盆水,煮沸約30分鍾即可。待葯液溫度適宜時,以毛巾蘸葯液擦癢處,每服葯可用3~4次。
2、敷臍方紅花、桃仁、杏仁、生梔子、荊芥、地膚子各10克。將上葯共研細末備用。每用葯末10克,以蜂蜜調膏敷臍部、膠布固定。每天更換一次,5天為一療程。一般用2~3療程即可獲愈。
3、拔罐方選吸力大的火罐,在神闕穴每次拔罐5分鍾左右,每天拔1~2次。神闕穴為後天之氣舍,在該處拔罐,可行氣活血,血行則風自滅,瘙癢止。
4、湯葯方生地黃、當歸、赤芍、金銀花、大青葉、白鮮皮、地膚子各12克,白術、野菊花、防風、甘草各10克、黃芪、白蒺藜、丹參各20克,水煎分兩次服,每日一劑,連服3~6劑即可獲愈。
5、食療方豬血200克,豬板油100克,帶衣花生仁100克,飴糖少許。上品加水煮熟,早晚兩次分服。每兩天一劑,3劑為一療程。
春季皮膚瘙癢如何飲食調理最靠譜?下面為大家介紹皮膚瘙癢的五大食療方法。
1、排骨湯——解毒潤燥專家表示,豬肉富含維生素A,具有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適合乾燥多風的天氣食用。祖國傳統醫學也認為,豬肉能滋養臟腑,滑潤肌膚,補中益氣,豬肉如果調煮得宜,它亦可成為「長壽之葯」。吃豬肉潤燥的最佳烹調方式是熬排骨湯,加入可以解油除膩的蘿卜或者海帶,能減少膽固醇的攝入。
2、魚腥草紅棗茶——清熱養血養生專家介紹,魚腥草清熱解毒,紅棗養血,慢慢地就能提高紅細胞的品質,從而改善過敏體質,調養皮膚。魚腥草(干品)75克、紅棗15粒,水3000毫升。但是紅棗因為大小有不同,並且還要結合個人體質來調整用量,比如體質有點熱的人,紅棗就少加一些。魚腥草和紅棗洗凈後用砂鍋煮開,轉小火繼續煮20分鍾,每天當茶喝即可。
3、胡蘿卜——美膚補水胡蘿卜富含β胡蘿卜素,它可以在小腸內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對皮膚的表皮層有保護作用,能使人的皮膚柔潤、光澤、有彈性,因此又被稱為「美容維生素」。飲食中如果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皮膚乾燥、角質代謝失常,易鬆弛老化。
4、蜂蜜——抗敏潤肺專家表示,在乾燥多風的春季,人體內的水分喪失較多,每天早晚各飲用一杯蜂蜜,可補充水分,潤腸通便,又可增加營養,預防感冒,清除體內毒素。春天是過敏高發的季節,美國免疫學專家研究發現,患有過敏症的人,如果平時能夠堅持每天喝一勺蜂蜜,連續服用兩年,可以讓你遠離氣喘、瘙癢、咳嗽及乾眼等季節性過敏症狀。
5、茯苓奶——健脾寧心專家指出,茯苓奶可以健脾寧心、延緩衰老,對付春季皮膚出現的色斑、小痘痘等有不錯的效果,幫助緩解春季出現煩躁的情緒。具體做法:准備茯苓粉10克,牛奶200毫升,白糖適量。將茯苓粉用涼開水化開,再將煮沸的牛奶沖入,每日1次,早晨空腹食用。
溫馨提示:預防皮膚瘙癢症,要穿著柔軟的內衣且要勤換,洗澡時不要用鹼性太大的肥皂和太熱的水,少吃辛辣食物並多吃蔬菜和水果,以減輕對皮膚的刺激。
❸ 拔罐如何治療皮膚病 拔罐的好處有哪些
1拔罐如何治療皮膚病
1、拔罐如何治療皮膚病之急性咐游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中醫名為「癮疹」,是皮膚黏膜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屬於過敏性皮膚病。推薦蕁麻疹患者試試肚臍拔罐。
具體方法為:取穴:神闕(臍中,也就是常說的肚臍)患者仰卧,將酒精棉球點衡運銷燃,迅速投入罐內,隨即取出,乘勢將罐扣在臍部神闕穴,待3~5分鍾後將火罐取下,再進行第二次。連續拔三罐為一次,每日一次,3次為一療程。
2、拔罐如何治療皮膚病之牛皮癬
中醫關於牛皮癬的拔火罐療法有很多種,比較常用的是選取大椎區、肝區、脾區、腎俞區、華蓋區、腸區、結腸區、神道區、後巨闕區、曲池、血海、三陰交,足三里部位拔罐。留罐30~40分鍾。
拔火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牛皮癬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比較低,拔火罐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拔火罐後機體會出現溶血現象,產生類組織胺的物質,這種物質隨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處,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復。
3、拔罐如何治療皮膚病之皮膚瘙癢
施術時令患者取仰卧位,並充分暴露出肚臍眼。術者將罐拔於肚臍眼(神闕穴)處,留罐5分鍾(視之皮膚潮紅充血為度)後起罐,隨即將麝香風濕膏外貼於肚臍眼處(防止拔罐後外受風寒導致腹痛、腹脹)。接著術者將艾條點燃端對准瘙癢處(與皮膚的距離約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覺局部溫熱、術者視之泛紅但不致燙傷皮膚為度。每處施溫和灸10~20分鍾。肚臍眼處每周拔罐兩次,瘙癢處每日灸一悄豎次,連續施術15天為一療程。
2拔罐的好處有哪些
1、能調整免疫功能,增強自身抵抗力,由於拔罐所產生的瘀血殘留組織間隙,可適當激活身體的免疫力,以及對發炎物質具有清除能力,是一種良性的自身訓練。
2、能夠牽拉肌肉,提高痛閾,緩解酸痛疲勞,也就是當肌肉處於緊張狀態的時候,局部血液灌流量將會下降,以致於促使組織缺血,但拔罐中的走罐手法,能拉長肌肉,增加血液灌流量,提高局部的耐痛閾值,進而使肌肉舒張,重新儲備所需的能量。
3、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這是由於拔罐能使血管擴張,讓局部血液循環變好,進而促使廢物、毒素加速排出體外,同時也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提供更多營養物質和氧氣到細胞。
4、能循經感傳,調整人體內臟機能,這是利用經絡連結臟腑的理論,選取與臟腑相關的經絡沿線進行拔罐刺激,適合使用來回走罐、滑罐等手法,這些手法對呼吸道、胃腸道、心血管、婦科疾患等都能起到相應感傳。
3不能拔罐的人
1、高熱、抽搐和痙攣發作者不宜拔罐。對於癲癇患者則應在間隙期使用。
2、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絡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
3、骨折的人也不要拔罐,因為這回影響骨骼的癒合,讓康復時間變長,此外,急性關節扭曲的朋友也不能拔罐,尤其是韌帶已經發生斷裂的朋友更要注意。
4、有嚴重肺氣腫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負壓吸拔。心力衰竭或體質虛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療。
5、孕婦、女性月經期。尤其是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婦如果進行不適當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產等。月經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經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會引起月經過多。
6、酒足飯飽者。血液流向肝臟進行代謝工作,此時拔火罐,氣血又被強行引導到拔罐部位,導致心臟不得不多跳幾次加速供血,容易出現眩暈、惡心等各種不適。
❹ 拔火罐能解皮膚癢嗎
很多人都有皮膚瘙癢的症狀,程度不一,皮膚瘙癢的原因很復雜,內外因素各種影響都能引發皮膚瘙癢,皮膚瘙癢是指無原發皮疹,但有瘙癢的一種皮膚病。所以,想盡辦法解除瘙癢是朋友們比較關注的問題。 皮膚瘙癢的輕重程度不一,多呈陣發性,常常在精神緊張、氣候變化、飲酒或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後發生。搔抓後皮膚可能會出現抓痕、血痂或色素沉著樣變化。瘙癢的部位可泛及全身各處。 拔火罐對皮膚瘙癢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拔火罐對身體還有很多好處,並且價格不高。 拔火罐是一種充血療法,利用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緊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中國人稱它為淤血療法。由於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效果明顯,所以在民間歷代沿襲,至今不衰,連一些外國人也頗感興趣。 不過拔火罐不一定就能根治皮膚瘙癢,某些原發性的疾病還是需要積極檢查、治療的。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局部刺激,如搔抓、洗燙及不當的治療。此外,還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推薦】 長沙鴻業皮膚病專科醫院,有規模最大的皮膚病現代物理、傳統醫學治療中心和皮膚美容中心,中心擁有傳統與現代物理治療方法完美結合的中葯熏蒸、中葯葯浴、針灸、挑刺、刺絡拔罐等治療手段。
❺ 拔罐哪些穴位可以治療各類皮膚疾病
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經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或破損皮膚進入人體。臨床表現為患處初感灼癢、緊張,數小時後出現紅斑,迅速變為粟粒至綠豆大小的簇集性水皰,皰破後露出糜爛面,數日後乾燥結痂,愈後可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或淺瘢痕。附近淋巴結腫大。本病好發於口角、唇緣、鼻孔周圍、口腔黏膜、扁桃體、生殖器部位及臀部、會陰等處。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合谷。
2下肢部:三陰交。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由鼻黏膜進入人體,侵犯外胚層結構及感覺神經系統的組織而發病。常有輕度發熱、倦怠、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將要發疹的部位出現癢感、感覺過敏、灼熱及疼痛。經約1~3日局部發生紅斑,繼之出現簇集性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迅速變為一個或數個水皰群,數日後皰液破裂後表面乾燥結痂,留有暫時性淡紅色斑或色素沉著斑。附近淋巴結腫大。皮疹多發生於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常見於胸部、面部、頸部、腹部皮膚及眼、鼻、口腔黏膜及耳部。神經痛為本病的又一特徵。發疹同時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
【拔罐部位】
1頭部:太陽、陽白、下關、翳風、頰車、地倉。
2上肢部:曲池、外關、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
濕疹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炎症反應性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基本特點是皮疹的多形性、對稱性,易反復發作,劇烈瘙癢。皮疹呈多形性,如紅斑、小丘疹、小水皰、丘皰疹、糜爛、滲出、結痂、皸裂、鱗屑、肥厚、苔蘚樣變、色素沉著、抓痕。這些皮損在某一時期以某種或某些皮損為主。急性期皮損可有紅斑、丘疹、水皰、丘皰疹、糜爛、滲出及結痂,病程較短。亞急性濕疹以小丘疹、鱗屑、結痂為主,偶有丘皰疹、小水皰。慢性濕疹皮損多表現為乾燥、鱗屑、肥厚、皸裂、苔蘚樣變,可見色素沉著或脫失。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脾俞。
2上肢部:曲池、內關、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
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接觸某些物質刺激後發生的炎症反應。當皮膚受到強酸、強鹼等刺激性較強的物質刺激後則在短時間內發病。輕者局部呈現淡紅至鮮紅斑片,輕度水腫,斑上有密集的針尖大紅丘疹;重者局部呈現腫脹明顯的紅斑,斑上有密布的丘疹、水皰,甚者出現大皰。當病變波及到或發生於眼瞼、口唇、包皮、陰囊等處則水腫明顯,皮膚光亮,表面紋理消失。患者常自述瘙癢,局部灼熱或脹痛,若去除接觸物,可痊癒。再接觸致敏物可再發病。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澤、曲池、曲澤、合谷。
2下肢部:委中。
葯疹
葯物通過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徑進入人體後引起皮膚、黏膜反應稱為葯疹,又稱葯物皮炎。臨床表現有:①紅斑類葯疹,皮損以紅斑、紅斑丘疹為主。類似蕁麻疹樣、猩紅熱樣、麻疹樣或多形紅斑樣。②水皰類葯疹,皮損以水皰、大皰為主。兼見紅斑、斑丘疹、丘皰疹等。③皮炎類葯疹,用葯後加上光線照射,在皮膚裸露部位或其他處出現濕疹樣皮疹。④固定性葯疹,皮疹為圓形或橢圓形鮮紅斑或紫紅斑,大小不等,單個或多個,可發生於口唇與口角、龜頭、肛門、手背、足背、軀干、趾指間等處。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澤、曲澤、內關、曲池、合谷。
2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
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強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季節均可發病。皮損常突然發生,先有皮膚瘙癢,隨即起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或皮膚色,風團大小不一,形態多樣,為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此起彼伏,皮損可隨瘙癢而增多,融合成大片。累及胃腸道者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症狀可有發熱。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府、大椎、膈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銀屑病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容易復發的慢性皮膚病。本病的損害,初期時為點滴狀棕紅色斑點或斑丘疹,表皮覆蓋著多層銀白色鱗屑,以後逐漸擴展,邊界清楚。損害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尤以四肢伸側、肘膝關節、頭皮和骶骨部位為常見。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肝俞、腎俞。
2上肢部:曲池、內關、神門。
3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飛揚。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種以好發於軀干、四肢近端,疹色紫紅,略起白屑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其皮損多呈玫瑰紅色,其上鱗屑如糠似秕,故稱為玫瑰糠疹。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約為全部皮膚病的31%。全年均可發生,但以春秋季節為多見。發病年齡相當廣泛,多在10~40歲。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大椎、肺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
魚鱗病
該病為遺傳性角化障礙性疾病,由軀干、四肢有魚鱗狀鱗屑而得名。出生不久即可發病,有家族史及明顯遺傳性。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者出生時症狀往往不顯著,生後數月,手背及四肢伸側出現皮損,漸漸波及軀干、四肢屈側,頭皮可有輕度鱗屑,腋下及臀裂常不波及。
【拔罐部位】
1背部:脾俞、腎俞。
2腹部:中脘、關元。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
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多見於青年和成年人。初發時,僅有瘙癢感,由於搔抓及摩擦,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圓形或多角形,堅硬而有光澤,呈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天柱、肺俞。
2上肢部:曲池。
3下肢部:血海、委中、足三里。
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是指皮膚無原發性損害,只有瘙癢及因瘙癢而引起的繼發性損害的一種皮膚病。好發於老年及成年人,多見於冬季。可分為全身性和局限性兩類。
【拔罐部位】
1背部:腎俞。
2腹部:關元。
3上肢部:曲池、合谷。
4下肢部:陰廉、陰包、血海、足三里、委中、承山。
痤瘡
痤瘡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因其初起損害多有粉刺,所以本病又稱為粉刺。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總發病率占人口的20%~24%,尤其好發於青春期男女,有30%~50%的青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瘡。一般男性的比例略高於女性,病程長久,發病緩慢,30歲以後病情逐漸減輕或自愈。痤瘡以面、上胸、背部等處的粉刺、丘疹、膿皰等皮損為主要症狀。
【拔罐部位】
1頭頸部:風池。
2背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豐隆、內庭、厲兌、陰陵泉、三陰交。
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種以鼻部發紅,上起丘疹、膿皰及毛細血管擴張,形似酒渣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本病皮損常呈玫瑰紅色,且形類痤瘡,故又有玫瑰痤瘡之名。酒渣鼻以鼻面部出現紅斑、丘疹、膿皰、日久生有鼻贅為主要症狀。
【拔罐部位】
1頭面部:印堂、迎香、承漿、絲竹空、顴髎。
2上肢部:支溝、養老、列缺、合谷。
3下肢部:血海、三陰交、足三里、內庭。
雀斑是一種以鼻面部發生褐色斑點為特徵的皮膚病。因其色如同雀卵上的斑點,故名。多有家族病史,一般始發於學齡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至青春期以後可達頂峰。女性多於男性。雀斑以鼻面部生有褐色斑點為主要症狀,常發生於暴露部位,如鼻面、頸、手背、肩背上方等處對稱分布。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肺俞、腎俞。
2下肢部:血海、陰陵泉、足三里。
黃褐斑是一種以面部發生黃褐斑片為特徵的皮膚病。由於妊娠婦女及肝病患者常有黃褐斑,故又有妊娠斑、肝斑之稱。因為黃褐斑的形狀常似蝴蝶,所以又名為蝴蝶斑。本病為常見病、多發病,好發生於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二者之比為3∶1~4∶1。妊娠3~5個月的婦女尤為多見。臨床表現皮損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腎俞。
2腹部:中脘。
3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太溪。
白癜風
白癜風是一種以皮膚上出現後天性色素脫失斑為特徵的疾病。皮損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指背、腕、前臂、面、頸、生殖器附近為多,皮損色素脫失處呈乳白色。白斑面積可大可小,大者可泛及全身。一般可以分為炎症型、神經型和自體免疫型3種類型。
【拔罐部位】
1頸背部:風池、肺俞。
2腹部:中脘。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血海、三陰交。
❻ 蕁麻疹讓他坐立難安 拔罐也能緩解皮癢
今年夏天在里約舉辨扒謹老奧運期間,飛魚菲爾普斯因為拔罐舒解肌肉酸痛,一時之間使得拔罐蔚為風潮;殊不知,拔罐不只是能放鬆肌肉,竟然還能治療蕁麻疹。臨床上,就有一名五晌型十多歲男子,因為壓力大而在腳上長出蕁麻疹,癢的讓他坐立難安,經由拔罐治療後,進而獲得緩解。 這些體質的人易引起蕁麻疹 收治春升這名男子的桃園醫院中醫科中醫師高晧宇表示,蕁麻疹俗稱風疹或風團,可分為風熱、風寒、血熱、血瘀、氣血兩虛、濕邪等類型。蕁麻疹因熱引起紅腫並有熱感,且會有口乾舌燥、心煩等症狀;因寒引起較易在天氣轉涼時加重。血瘀多好發於受壓迫部位,顏色較暗紅;氣血兩虛易全身疲倦、食慾不振;夾濕者則易有水泡。 拔罐配合其他中醫治療效果更佳但有些人不適合 高晧宇醫師指出,蕁麻疹屬於熱、瘀、濕者,使用拔罐可去除體內的熱、瘀、濕,並進一步緩解搔癢、紅疹、風團等症狀;若為氣血兩虛或有寒者,則除了拔罐之外,仍必須要配合艾灸或中葯來治療。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拔罐,若有全身浮腫、出血性疾病、急性傳染病、重度心臟病則不宜。 針對這些穴位拔罐能消癢 拔罐也是針對穴位來進行;高晧宇醫師進一步指出,蕁麻疹拔罐治療會選用背部穴位如大椎、肺俞、肝俞與脾俞等,以及在手腳則是會在曲池、血海、委中及足三里等穴位,都是較能祛風、清熱、涼血的穴道,並能疏通經氣,排除郁積在體內的邪氣,自然可以使疹退癢消。 搭配針灸+中葯+避免誘發因素 高晧宇醫師強調,蕁麻疹的治療,除了拔罐外,若能搭配針灸和中葯,更能從根本改善體質,讓蕁麻疹不再輕易發作;此外,並應盡量避免吃辛辣或接觸過敏物質,注意各種誘發因素,也是改善蕁麻疹的重要方法。 訂閱【健康愛樂活】影音頻道,閱讀健康知識更輕松 加入【】,天天關注您健康!LINE@ ID:@ : /supply/article/29625/蕁麻疹讓他坐立難安拔罐也能緩解皮癢 關鍵字:拔罐, 蕁麻疹, 緩解搔癢, 高晧宇, 桃園醫院, 中醫科
❼ 蕁麻疹可以拔罐刮痧嗎 教你用拔罐刮痧輕松治蕁麻疹!
1蕁麻疹可以拔罐刮痧嗎
可以拔罐刮痧,但要對症治療才有效。
蕁麻疹在中醫上可分為為風熱、風寒、血熱、血瘀、氣血兩虛、濕邪等類型。若是因於熱、瘀、濕者,使用拔罐可去除體內的熱、瘀、濕,並進一步緩解搔癢、紅疹、風團等症狀;若為氣血兩虛或有寒者,則除了拔罐之外,仍必須要配合艾灸或中葯來治療。
附蕁麻疹類型症狀
1、蕁麻疹風寒症狀
症見風團色談紅或白,浸涉冷水或吹風受寒後加重,得暖則輕。自覺惡寒惡風,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緩。
2、蕁麻疹風熱症狀
症見風團色紅,遇熱增劇,得冷則瘥,惡風微熱,口渴心煩,舌紅,菩薄黃,脈浮數。
3、蕁麻疹氣血兩虛症狀
症見風團不息,食納銳減,夜寐欠安,神情疲憊,面色蒼白,肢軟無力,動輒氣喘,唇甲色淡,舌胖體嫩,質淡,脈細弱。
注意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拔罐刮痧,若有全身浮腫、出血性疾病、急性傳染病、重度心臟病則不宜。
2
如何用拔罐治蕁麻疹
拔罐法一
取穴: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功效: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
操作:讓患者取側卧位,選用500ml罐頭瓶,用閃火法,在神闕穴吸拔火罐(越深越好),第1次保留10分鍾後起罐,相隔1~2分鍾,再在此穴用同樣方法進行,每個患者施術3次,使局部充血越明顯越好,由正常膚色變成暗紫紅色為好。
療程:每日1次,連續3天為1個療程。如9日未愈者為無效,應另選擇其他療法。
配穴方案
1、風寒束表者,加拔大椎、風門、曲池、血海。
2、風熱客表者,加拔風門、風池、曲池、風市、膈俞、血海。
3、脾胃濕熱者,拔天樞,伴腹痛者加中脘、氣海;
4、氣血兩虛者,拔脾俞、氣海、膈俞、血海;
5、沖任失調者,加拔肝俞、期門、關元、血海。
拔罐法二
留罐法:患者先取仰卧位,在合谷穴、曲池穴、中脘穴、神闕穴、風市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採用留罐法,留罐10~15分鍾。2~3日1次,10次為1療程。
取穴位置
1、合谷穴:在手背,第1、第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古右各一穴。
2、曲池穴:在肘部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左右各一穴。
3、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方4寸。
4、神闕穴:在腹部,臍中央。
5、風市穴:在大腿外側的中線上,胭橫紋上7寸處。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古右各一穴。
6、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緣外側約一橫指處,左右各一穴。
7、血海穴: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入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左右各一穴。
8、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側後緣,左右各一穴。
3
如何用刮痧治蕁麻疹
功效:祛風止癢。
方法:採用直接刮法。
刮拭用油:可選用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
部位及選穴
1、項背部:大椎、風府、膈俞;
2、上肢:曲池
3、下肢:血海、足三里、三陰交。
操作手法
1、持握刮痧板與皮膚成45度,由上而下或由內而外順序刮拭背部、上肢及下肢。
2、力度以受術者感受舒適為准,對選擇的刮痧部位反復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為止。
備註:濕熱者大椎、曲池、膈俞用瀉法;血虛者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用補法。
療程:10次為1療程,治療時間根據疾病緩急、病程長短而決定。
注意事項
1、急、慢性蕁麻疹均適宜刮痧治療;經激素和抗過敏葯物治療無效者,刮痧也可獲效。
2、急性者一般經1~2次治療可愈,慢性者多需10次左右治療也可愈。
3、多食新鮮蔬菜,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4
搭配針灸+中葯調理更有效
針灸
1、針刺療法
取穴:主穴取大椎、曲池、血海。配穴取風池、風市、大腸俞、內關、合谷、足三里、三陰交、膈俞、委中、風門、尺澤、復溜、氣海、關元。
操作:毫針剌大椎穴,針尖向下斜刺進針1寸,或三棱針點刺數點後拔罐;直刺曲池1~2寸,針尖向上斜刺血海1.5~2寸。針刺手法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持續運針3~5分鍾,留針20分鍾,每日1次,6次為1個療程。
(1)風團泛發全身的取風池、風市、大腸俞疏散風邪;
(2)皮疹發於上半身的,取內關;
(3)發於下半身的,取足三里、三陰交。
(4)風團顏色鮮紅、遇熱瘙癢加劇的,取膈俞、三陰交、委中;
(5)疹色蒼白或淡紅、吹風受涼加重、遇熱減輕的,取合谷、足三里、三陰交、風門、尺澤;
(6)發皮疹時微怕風、出汗,加剌復溜、足三里、三陰交、氣海。
2、耳針療法
取穴:神門、肺、腎上腺、內分泌、交感、大腸。
操作:毫針強剌激,留針30分鍾。
3、頭針療法
取穴:額中線、頂中線、額旁1線(雙側)、頂顳後斜線(雙側),有胃腸症狀者加額旁2線(雙側)。
操作:額區各線由上而下,頂中線由前向後,頂顳後斜線根據症狀部位選擇進針點(風團見於下肢則從百會進針,見於上肢則從上中段的分界點進針等)沿線向前下方,透刺達一定深度後,分別行抽氣手法2~3分鍾。待症狀有所減輕後留針,留針時間較長,至少2小時,其間只要有症狀發作則立即停針。如有可能,留針12~24小時為佳。
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5~7日為1個療程。如屬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者,可間隔3~5日再作第2個療程的治療,並在第2個療程結束1~2月後,再做1個療程的鞏固性治療(可隔日1次)。
4、手針療法
方案1:取合谷、後溪。1寸毫針刺0.5寸,中度刺激,留針30分鍾。
方案2:取肺點、肝點、胃腸點。用按摩療法,摩擦雙手掌發熱,再點按上穴位各50次。
5、足針療法
方案1:取湧泉、內庭、行間、解溪。治療急性蕁麻疹剌湧泉、內庭,瀉法;治療慢性蕁麻疹,平補平瀉。
方案2:取肺點、坐骨點。1寸毫針刺0.3~0.5寸,急性者用重刺激,慢性者用輕刺激,留針20分鍾。
中葯調理
1、風熱
治宜祛風清熱。
消風散加減,葯用荊芥、防風、牛蒡苦參、蟬衣、石膏、知母、生地黃、胡麻仁、甘草。咳嗽痰黃,加桑白皮、竹茹;大便干結,加紫草、冬瓜仁;心煩,加梔子、珍珠母;咽痛,加板藍根、大青葉。
2、風寒
治宜疏風散寒。
麻桂各半湯加減,葯用麻黃,桂枝、白芍、羌活、獨活、荊芥、白鮮皮、生薑、炙甘草、紅棗等。手足冰冷,加當歸、黨參;易出汗,著風即起,加龍骨、麻黃根。
3、氣血兩虛
治宜補血益氣。
八珍湯加減,葯用黃芪、黨參、茯苓、白術、當歸、丹參、炙雞金、焦六曲、炒棗仁、合歡皮、實甘草。大便稀,加山葯、芡實;瘙癢劇烈,加防風、刺蒺擊。
備注
以上所有的方法,均需在專業的中葯醫師和推拿按摩針灸醫師下操作,不建議自行隨意實踐。
❽ 體內濕氣引起皮膚騷癢怎麼辦
種情況來屬於血熱毒盛,五自臟蘊熱,注入血脈,溢於肌膚,跟你的身體素質和你 的飲食習慣有密切關系,為濕容易與熱夾雜,濕熱郁積會出現瘙癢症狀。平時少吃肥甘厚膩,不要喝酒,多喝水,多運動出汗。忍著痛每周去拔火罐、艾灸、刮痧理療,肯張嘴就是吃食之美谷元清散來祛濕。這樣濕氣就能輕松排除,濕氣的問題就不會久病不愈了,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