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疸有什麼症狀及護理措施
剛出生的嬰兒各方面發育還不成熟,身體也比較弱,新生兒黃疸是眾多嬰兒中常見的疾病。新生兒黃疸對嬰兒的危害是很大的,對於寶寶的家人們來說,孩子患上新生兒黃疸是特別讓人操心的事情,以下是我為你整理有關於黃疸的症狀,希望能幫到你。
黃疸的症狀
1、發熱:黃疸伴發熱多見於急性膽管炎,同時還伴有畏寒。肝膿腫、敗血症、鉤端螺旋體病均有中等度發熱,甚至高熱;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時常先有發熱,而後才出現黃疸。
2、腹痛:黃疸伴上腹部劇烈絞痛或疼痛者,多見於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症或肝膿腫、原發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脹痛與鈍痛;肝膿腫或肝癌也可表現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隱痛或脹痛。
3、皮膚瘙癢:黃疸伴皮膚瘙癢者多見於肝內、外膽管梗阻(膽汁郁積)性黃疸,如膽總管結石、癌腫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妊娠復發性黃疸等。部分肝細胞性黃疸者也可伴有皮膚瘙癢,而溶血性黃疸常無皮膚瘙癢。
4、尿、糞便的顏色:梗阻性黃疸時尿色深如濃茶,而糞便顏色可變淡,膽道完全阻塞時糞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黃疸者尿如醬油色,糞便顏色也加深;而肝細胞性黃疸時,尿色輕度加深,糞便色澤呈淺黃色。
5、食慾減退、上腹飽脹、惡心與嘔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黃疸出現前常伴有食慾減退、惡心、嘔吐、上腹飽脹等消化不良症狀,多數患者同時厭油膩食物。長期厭油膩食物或者進食油膩食物後誘發右上腹疼痛或絞痛發作者,多為慢性膽囊病變;老年黃疸患者伴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症狀時應考慮系癌腫所致,且常伴有體重呈進行性減輕,甚至發生高度營養不良的表現。
黃疸的護理措施
1.一般情況:護士要了解患兒的診斷、日齡、體重、黃疸的范圍和程度、膽紅素檢查結果、生命體征、精神反應等。
2.對溫度的掌握:一般來說藍光箱溫度在30℃~32℃,相對濕度在55%~65%時才能使用。因此在夏天就要注意散熱,冬天則要注意保暖。
3.防護:將嬰兒裸體置入光療箱時要給嬰兒戴上黑眼罩,以防損傷視網膜。脫去嬰兒衣褲,全身裸露,生殖器用黑色兜檔布包裹。
4.體溫監測:在光療期間應每2~4h監測生命體征1次。尤其注意嬰兒的體溫變化。體溫控制在36℃~37.5℃之間,並隨時注意保持箱內溫度與濕度。若光療時體溫上升>38.5℃時要暫停光療,經處理體溫恢復正常後再繼續治療。
5.保證充足的水分:藍光箱內的熱量使嬰兒體內水分大量蒸發,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嬰兒就容易出現煩躁不安及脫水熱,而母乳中含水分,所以要勤喂母乳。使嬰兒蒸發的水分能夠及時得到補充。
黃疸的飲食原則
多喂糖水可使黃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療。但遇黃疸較嚴重時應予光療並作進一步檢查,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其色如枯色,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葯治療,伴見高熱、煩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並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此型般病情較重,多為核黃疸病人。中成葯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湯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葯,水煎服。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葯灌不進去時,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保留灌腸,一日一次,或採用針灸,西葯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黃色較深且晦暗,並逐漸加重,身體消瘦,飲食減少,大便溏稀,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傷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養肝健脾,中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葯、雞血藤等葯物。
猜你喜歡:
1. 成人黃疸指數偏高的原因怎麼辦
2. 剛出生的寶寶為什麼會有黃疸
3. 小兒黃疸多少正常值
4. 什麼是黃疸
5. 10個月寶寶黃疸症狀
Ⅱ 黃疸的症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1.症狀與體征 (1)發熱:黃疸伴發熱多見於急性膽管炎,同時還伴有畏寒。肝膿腫、敗血症、鉤端螺旋體病均有中等度發熱,甚至高熱;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時常先有發熱,而後才出現黃疸。 (2)腹痛:黃疸伴上腹部劇烈絞痛或疼痛者,多見於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症或肝膿腫、原發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脹痛與鈍痛;肝膿腫或肝癌也可表現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隱痛或脹痛。 (3)皮膚瘙癢:黃疸伴皮膚瘙癢者多見於肝內、外膽管梗阻(膽汁郁積)性黃疸,如膽總管結石、癌腫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妊娠復發性黃疸等。部分肝細胞性黃疸者也可伴有皮膚瘙癢,而溶血性黃疸常無皮膚瘙癢。 (4)尿、糞便的顏色:梗阻性黃疸時尿色深如濃茶,而糞便顏色可變淡,膽道完全阻塞時糞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黃疸者尿如醬油色,糞便顏色也加深;而肝細胞性黃疸時,尿色輕度加深,糞便色澤呈淺黃色。 (5)食慾減退、上腹飽脹、惡心與嘔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黃疸出現前常伴有食慾減退、惡心、嘔吐、上腹飽脹等消化不良症狀,多數患者同時厭油膩食物。長期厭油膩食物或者進食油膩食物後誘發右上腹疼痛或絞痛發作者,多為慢性膽囊病變;老年黃疸患者伴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症狀時應考慮系癌腫所致,且常伴有體重呈進行性減輕,甚至發生高度營養不良的表現。 (6)消化道出血:黃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時,多見於肝硬化、肝癌、膽總管癌、壺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鞏膜及皮膚黃疸的色澤:根據黃疸的色澤可初步判斷黃疸的病因或種類。鞏膜皮膚黃疸呈檸檬色多提示為溶血性黃疸;呈淺黃色或金黃色時多提示為肝細胞性黃疸;呈暗黃色或黃綠色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梗阻時間愈長,黃疸呈黃綠色愈明顯)。 (8)皮膚其他異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膚有色素沉著,同時有肝掌、蜘蛛痣或頸胸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腹壁靜脈顯露曲張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活動性肝炎、肝硬化或原發性肝癌。如皮膚有瘙癢抓痕、色素沉著及眼瞼黃瘤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患者一般皮膚色澤較蒼白。 (9)肝臟腫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時,肝臟呈輕度或中等腫大,質地軟,表面光滑,常有壓痛;肝臟輕度腫大、質地較硬、邊緣不整齊或表面有小結節感多見於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臟多呈變硬縮小表現);肝臟明顯腫大或呈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結節感時,多提示為原發性肝癌。 (10)脾臟腫大:黃疸伴脾臟腫大時,多見於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貧血以及敗血症、鉤端螺旋體等疾病。 (1 1)膽囊腫大:黃疸伴膽囊腫大時,多提示膽總管下端有梗阻存在,多見於膽總管癌、胰頭癌、壺腹部癌,或肝門部有腫大的淋巴結或腫塊壓迫膽總管。所觸及的膽囊其特點是表面較平滑,無明顯壓痛,可移動,這種膽囊腫大常稱為Courvoisier征。而在膽囊癌或者膽囊內巨大結石時,腫大的膽囊常表現為堅硬而不規則,且多有壓痛。 (1 2)腹水:黃疸伴有腹水時,多考慮為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晚期或系肝癌,或者胰頭癌、壺腹癌等發生腹膜轉移等。 2.溶血性黃疸的特徵 (1)黏膜、皮膚輕度黃染,呈淺檸檬色,無皮膚瘙癢。 (2)在急性溶血時伴有寒戰、發熱、頭痛、嘔吐、腹痛及腰部酸痛等症狀。 (3)急性發作時尿呈醬油色(血紅蛋白尿)。 (4)脾臟腫大。 (5)末梢血網織紅細胞增多(骨髓紅細胞系統增生活躍)。 (6)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增高(一般不超過80μmol/L),以非結合膽紅素增加為主,結合膽紅素基本正常或輕度增加。 (7)由於血清中非結合膽紅素增高,致使肝細胞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的速度加快,故結合膽紅素的形成代償性增加,從膽道排至腸道的結合膽紅素亦增加,腸道中尿膽原增加,最終導致尿中排出的尿膽原增加(「腸肝循環」中回到肝臟的尿膽原增加的結果,圖2)。 (8)糞便中排出的糞膽原增加。 (9)尿中膽紅素陰性(非結合膽紅素不溶於水,不能從腎臟排出)。 (10)在地中海貧血時紅細胞脆性降低,而在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時紅細胞脆性增加。 3.肝細胞性黃疸的特徵 (1)黏膜和皮膚呈淺黃或深金黃色,少數患者有皮膚瘙癢。 (2)血液中總膽紅素濃度增高,非結合與結合膽紅素都增高。 (3)尿中膽紅素呈陽性反應(結合膽紅素溶於水,可從腎臟排出)。 (4)尿中尿膽原與糞中糞膽原的多少,取決於肝細胞損害與毛細膽管阻塞的程度,如果毛細膽管阻塞時(即肝內郁膽),則尿中尿膽原及糞中糞膽原含量減少;無毛細膽管阻塞時,則尿中尿膽原含量常增加,而糞中糞膽原含量正常。尿中尿膽原增加的原因是腸肝循環中吸收入門靜脈的尿膽原,因肝細胞受損後,將其處理為結合膽紅素的能力降低,故較多的尿膽原便進入體循環而導致尿中尿膽原增加。 (5)肝功能受損的血清學表現,如轉氨酶明顯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6)如系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損害,則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標志物常呈陽性。 (7)肝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可發現肝細胞的基本病變。 4.阻塞性黃疸的特徵 (1)皮膚呈暗黃、黃綠或綠褐色,伴皮膚瘙癢者多見,少數患者伴心動過緩。 (2)尿色深,似濃茶樣,糞便顏色變淺,肝外膽道完全阻塞時糞便呈白陶土色。 (3)血清總膽紅素增高,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 (4)尿中尿膽原減少或缺如。 (5)尿中膽紅素陽性。 (6)血清鹼性磷酸酶、γ-谷氨醯轉肽酶及總膽固醇增高,脂蛋白-X陽性。 診斷 觀察患者鞏膜、黏膜與皮膚有無黃疸應在良好的自然光線下進行,並應與進食過多的南瓜、胡蘿卜、西紅柿及柑橘等引起的假性黃疸相鑒別(假性黃疸者其血清膽紅素正常)。老年人鞏膜可有少許脂肪沉著而表現為微黃色,不應視為發生了黃疸。黃疸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應詳細詢問病史,並作仔細的體格檢查,再結合必要的實驗室及特殊檢查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才能正確作出黃疸的病因診斷。 1.病史 (1)年齡與性別:不同年齡可有不同病因的黃疸,例如新生兒可有生理性黃疸;嬰兒有黃疸要排除肝炎或先天性膽道閉鎖;兒童與青年則以病毒性肝炎多見;中年婦女尤較肥胖者要考慮有膽石症可能;40歲以上患者要考慮癌的可能性,男性以肝癌、胰頭癌多見,女性則以膽道癌多見。 (2)職業:常與有害物質,如四氯化碳等接觸者發生黃疸時,應考慮到有中毒性肝炎的可能。 (3)服葯史:經常服用氯丙嗪、苯二氮卓類、雌激素、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甲睾酮、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利福平等葯物後出現黃疸者,應考慮是葯物性肝病。黃疸多系肝內膽汁淤積所致。 (4)肝炎接觸史、輸血與注射史:近期有與肝炎患者密切接觸,或有輸血、應用血漿製品、注射史等後,出現黃疸者應考慮病毒性肝炎。 (5)既往史與家族史:有反復發作的膽絞痛史,有膽道手術史者,如出現黃疸(或再次出現)時應考慮黃疸是膽道病變所致,可見於膽總管結石、膽道蛔蟲、膽道殘余結石、膽道術後膽管狹窄等。家族史中除考慮病毒性肝炎外,還應想到有無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的可能性。 (6)妊娠史:妊娠期發生黃疸者除考慮病毒性肝炎、膽石症等疾病外,還應想到妊娠期復發性黃疸、急性妊娠脂肪肝或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疾病。 (7)傳染病史:應了解有無血吸蟲病史、華支睾吸蟲病及鉤端螺旋體病史。 (8)飲酒史:有長期大量飲酒史者如發生黃疸應考慮有酒精性肝硬化的可能。 2.症狀與體征。 3.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Ⅲ 我有黃疸,皮膚瘙癢,吃什麼葯物
2、各種腦部疾病:如病毒性腦炎、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多發性硬化、老年性痴獃等腦部疾病;
3、脊髓病變:如急性骨髓炎、視神經脊髓炎、脊髓血管病變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脊髓損傷的康復治療;
4、錐體外系疾病:如震顫麻痹(帕金森病)、肝豆狀核疾病、舞蹈病、一氧化碳中毒續發性腦病;
建議:病情分析:你好上述情況首先是需要明確是那種原因導致的黃疸的指導意見:膽鹽是可以刺激皮膚出現瘙癢的,
明確病因治癒黃疸後瘙癢是可以自行好轉的,要是膽囊炎
或者是膽結石的原因導致的
葯物是可以選擇消炎利膽片
或者是復方膽通片等治療的
Ⅳ 黃疸的病人為什麼會皮膚瘙癢
由於膽道梗阻造成血液中膽紅素增高,這些血液中膽紅素膽鹽刺激皮膚感覺神經末梢而引起皮膚瘙癢。 病人出現皮膚瘙癢時,不要用手抓撓皮膚,以防皮膚破損後造成局部感染。可以用溫水輕輕擦洗,減輕瘙癢症狀
Ⅳ 黃疸皮膚瘙癢的原因 皮膚護理注意事項
1黃疸為何搔癢不止
其實,身體變黃是因為血液中的膽紅素積聚,引起患者皮膚、眼睛發黃。進一步來說,黃疸可分為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及膽淤積性黃疸。溶血性黃疸常見於溶血性疾病,此時血細胞大量死亡崩解,釋放出大量的膽紅素,其產生的速度大大超出了肝臟的代謝速度,如溶血性貧血等。肝細胞性黃疸及膽淤積性黃疸見於肝膽疾病。前者是說肝細胞功能不足或數量不夠,不能正常代謝機體產生的膽紅素;後者則指的是膽汁排出不暢,使膽紅素及代謝產物不能順利排出。肝細胞性黃疸常見於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症等。膽汁淤積性黃疸常見於肝內外膽管結石、寄生蟲病、腫瘤等。雖然都是「黃疸」,但溶血性黃疸患者一般沒有「皮膚瘙癢」的症狀,後兩者都可伴有瘙癢症狀,以膽汁淤積性黃疸較明顯。
2
為什麼會癢個不停呢
其實,肝膽疾病所致黃疸的患者,其皮膚瘙癢症狀主要與膽汁淤積有關。正常人的膽汁是要定期排到腸道裡面,以幫助消化食物。當肝膽疾病把膽汁排出的通道給塞住時,便使膽汁淤積在膽囊或膽管中,阻塞部位以上的膽管因液體聚集而擴張,膽道內的壓力升高。此時的高壓,使膽汁中的膽鹽等物質一起反流入血液、組織間隙之中,可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導致皮膚瘙癢。當膽汁淤積時,尤其當膽鹽沉積於皮膚的神經末梢內時,更容易促成瘙癢畢則升等不適。
3皮膚護理注意事項
全身皮膚瘙癢,是黃疸患者常見的症狀, 當黃疸消退時皮膚瘙癢也會隨之消退。瘙癢症狀輕者一般可以自行緩解, 但嚴重者,即使採用對症處理,有時候也難以解決問題 , 造成患者軀體與精神上受到很大的痛苦 , 使生活質量大打折扣。臨床上,治療措施主要是保肝、消炎利膽、免疫抑制、對症治療等, 減少肝內膽汁外流 , 減輕肝內膽汁淤積, 降低血中膽紅素, 達到止癢目的。但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注意平時的自我護理,以免引起皮膚破損造成感染,且更有效地促進疾病的康復。
4避免刺激
溫濕度要適宜,居室溫度以18-22℃,濕度為50-60%為宜,擦洗身子時避免水溫過高。避免手老強刺激清潔液,皮膚瘙癢時可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溫水擦浴,但避免使用鹼性、刺激性強的清潔液。光滑純棉製品最佳,貼身內衣以光滑純棉製品最佳,避免刺激性衣料。
2、避免搔抓
盡量避免搔抓、洗燙,應剪短指甲,必要時戴手套,保持床鋪清潔柔軟。
3、潤膚止癢
外用含有油脂的乳劑、霜劑、油劑等,以及甘油等潤膚止癢劑,根據瘙癢情況,每日塗兩次,或每晚睡前塗一次,也可在浴後塗一次。
4、飲盯數食調理
宜進食營養豐富、高維生素、易消化、清淡飲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皮膚瘙癢。
5、其他
瘙癢嚴重影響睡眠者,可告知醫生,適當使用促進睡眠的葯物。
Ⅵ 黃疸為什麼會皮膚瘙癢
黃疸是新生兒很容易發生的一種疾病,當然,如果發病也不要太慌張,去醫院進行及時治療,當然,每個人的症狀也是有所不同的,那麼, 黃疸為什麼會皮膚瘙癢 ?接下來,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啊。
黃疸為什麼會皮膚瘙癢因為正常情況下,進食可以刺激膽囊收縮使肝細胞分泌膽汁排入十二指腸,膽汁淤積時膽汁里的成分如膽紅素等反流入血液,隨著血液的全身循環,膽紅素使皮膚鞏膜黃染,膽汁酸鹽淤積皮下,並直接刺激皮膚感覺末梢,致使患者皮膚瘙癢~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主要症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慾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床上有60%的足月產寶寶在出生後一周內會出現黃疸,80%的早產兒會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具體又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症狀
1、生理性黃疸症狀較輕的寶寶黃疸先見於面、頸,然後可遍及軀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黃色,鞏膜可有輕度黃染,但手心足底不黃,2-3日後消退,至第5-6日皮膚顏色可以恢復正常;症狀較重的黃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特別是個別早產兒可持續至第4周,大小便顏色正常,尿中無膽紅素。
2、黃疸色澤較輕的寶寶呈淺花色,重者顏色較深,但皮膚紅潤,黃里透紅。
3、黃疸部位多見於面、頸、鞏膜、軀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4、生理性黃疸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
5、早產寶寶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寶寶多見,可略延遲1-2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2-4周。
6、病理性黃疸常在出生後24h內出現,持續時間在2周以上,早產兒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後消失復現並進行性加重。重症的黃疸可以合並核黃疸。除此以外,由於發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黃疸的原發病的伴隨症狀。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當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靠胎盤供應血和氧氣,脫離了母體,寶寶開始用自己的肺來呼吸,獲得氧氣,體內低氧的環境改變了,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了,這時候膽紅素就產生了,並且可能過剩。多餘的膽紅素無法通過沒有發育成熟的酶系統來排出體外,跟著血液流動到寶寶的身體各處,反應到外部體征,就是寶寶的皮膚和鞏膜變成了黃色。這種現象就叫做新生兒黃疸。
1、膽紅素生成多
(1)紅細胞破壞多: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處於低氧環境,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但壽命短,出生後血氧含量增高,過多的紅細胞被迅速破壞。
(2)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後7天內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攝取膽紅素能力差:肝細胞內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對膽紅素攝取不足。
(2)肝結合膽紅素功能差: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膽紅素功能差:排泄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易致膽汁淤積。
3、腸-肝循環特點:新生兒剛出生時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糞膽原)。
由於上述特點,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明顯不及成人,且膽紅素產生多而排泄少,所以很容易出現黃疸。尤其寶寶在缺氧、胎糞排出延遲、喂養延遲、嘔吐、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情況時,會加重黃疸。
精彩推薦:
母乳喂養多久最好 新生兒拉肚子怎麼辦 嬰兒打嗝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溶血性黃疸能吃母乳嗎 寶寶拉肚子屁股紅怎麼辦 新生兒能睡搖籃嗎 怎樣選擇寶寶按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