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孩碰到了茶樹上的蟲子身上又紅又癢怎麼辦
毛蟲皮炎 毛蟲皮炎是指毛蟲的毒毛或毒刺刺傷皮膚後,其上毒液引起的瘙癢性、炎症性皮膚病。 西醫學名 毛蟲皮炎 所屬科室 五官科 - 皮膚科 發病部位 皮膚 主要病因 毛蟲刺傷皮膚 傳染性 無傳染性 致病微生物 毛蟲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寄生於松樹的松毛蟲、寄生於桑樹和果樹的桑毛蟲、寄生於茶樹的茶毛蟲和寄生於樹林、草地的刺毛蟲,引起的皮膚病分別稱為松毛蟲皮炎、桑毛蟲皮炎和刺毛蟲皮炎。毛蟲身體表面都有幾萬至數百萬根毒毛或刺毛,其中央為空心管道,內含激肽、脂酶及其他肽類物質的毒液,刺毛蟲的毒液含斑蟊素。 發病機制 當毒毛接觸並刺傷皮膚時便釋放出毒液,引起刺激性皮炎,皮膚接觸被毒毛或毒液污染的物品時也可引起皮炎改變。 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於夏秋季,乾燥、大風季節可流行,桑樹、松樹及各種果樹園毛蟲較多,野外露營者、在樹下玩耍的兒童、森林工人等易患病。好發於頸、肩、上胸和四肢屈側。表現為接觸毒毛數分鍾至數小時後,首先在接觸部位出現劇癢,繼而出現綠豆至黃豆大小水腫性紅斑、風團、丘疹、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皮損中央有時可見一針尖大小、深紅色或黑色點,皮損可數個至數百個不等, 常成批出現。晚間瘙癢更為嚴重。一般全身症狀輕微,重者可出現低熱等全身症狀。病程一般為1周,如反復接觸毒毛或搔抓則使病程延長。若毒毛進入眼內或附著於眼瞼因揉搓而進入眼內,則可引起急性結膜炎、角膜炎,甚至導致失明;部分患者可累及骨和關節,多以單個手足小關節為主,表現為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一般3~7天後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數周或數月,反復發作者可形成關節畸型。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好發季節、好發人群和臨床特點一般可作出診斷,若用透明膠帶反復粘取皮損處並放置於顯微鏡下查到毒毛即可確診。 合並關節表現者應與風濕、類風濕等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炎進行鑒別。 預防和治療 積極消滅成蛾及其幼蟲並加強個人防護,野外作業應穿長袖衣褲並紮好褲腿和袖口,必要時應戴帽子、口罩和風鏡。 接觸毒毛或其污染物後立即用鹼性溶液擦洗,或用透明膠帶、膠布反復粘除皮損部位的毒毛,避免反復搔抓和熱水燙洗。局部可外用1%爐甘石洗劑;瘙癢嚴重者可口服抗組胺葯,全身症狀明顯者可口服糖皮質激素;對松毛蟲引起的關節炎可給予抗炎、鎮痛治療。
2. 毛毛蟲的毛刺刺入手裡了,怎麼弄出來
毛毛蟲掉到人身上,其眾多的刺毛接觸皮膚後可斷折,毛腔內的毒液便注入皮內,因毒毛的毛腔內充滿毒液可引起皮膚劇烈瘙癢與疼痛,有時痛得像被火燒一樣。被蟄傷的皮膚中心可有小丘疹,癢痛症狀可持續數小時或更久。毛毛蟲皮炎是在某一部位出現大小一致、且數量較多的紅色丘疹。
毛毛蟲分布很廣,各種樹木上多生有這種小毛蟲。到樹下納涼時應戴寬邊草帽或遮陽帽,穿長袖衣服,不要在有毛毛蟲的樹下停留。若不慎身上落有毛毛蟲,不要亂拍打,應輕輕抖動掉,皮膚上如沾有毒毛,可用醫用膠布把毒毛粘去。若一時找不到醫用膠布,可用透明膠紙代用。千萬不可抓撓或亂摸,否則會越發嚴重,身體局部就會出現極癢的紅疹,且會快速擴散,癢不堪言,嚴重時紅疹還會形成水皰。毒毛徹底清除干凈後,在局部受傷的皮膚上塗抹皮炎平、膚輕松或爐甘石洗劑,每日可塗抹多次,並經常自行冰敷,兩個星期即可痊癒。癢痛劇烈者,或有全身症狀,或發生嚴重皮疹,可口服能止癢的克敏能、撲爾敏等抗組胺類葯物,重症患者需及時送醫院治療。如果全身有反應�如發熱、頭痛、腹痛等 ,應馬上送醫院搶救。
3. 蟲咬皮炎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疾病別名
- 4 疾病分類
- 5 疾病概述
- 6 疾病描述
- 7 症狀體征
- 8 疾病病因
- 9 病理生理
- 10 診斷檢查
- 11 治療方案
- 12 特別提示
- 附:
- 1 治療蟲咬皮炎的穴位
1 拼音
chóng yǎo pí yán
2 英文參考
insect dermatitis
3 疾病別名
丘疹性蕁麻疹
4 疾病分類
皮膚性病科
5 疾病概述
蟲咬皮炎又稱「丘疹性蕁麻疹」,是指被昆蟲、節肢動物叮咬,或因接觸昆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多發於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見的引發皮炎的昆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另外有些毛蟲,如桑毛蟲、刺毛蟲的毒毛刺入皮膚也會引發病症。由於叮咬人體蟲類的種類的不同和被叮咬個人體質的差異,叮咬處會呈現不同的皮膚反應。一般表現為水腫性丘疹、風團、水腫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淤點等,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刺痛、灼疼。不論哪一種皮疹,在患處中心都可找到蟲子叮咬的痕跡或是蜂刺和毒毛,應該盡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蟎、蚤引起的蟲咬皮炎,治療前須先洗澡,更換清潔的衣服。
預防與治療: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換衣被。消滅臭蟲、蚤、虱及其他昆蟲。一旦發現症狀,就應及時用葯。不喝酒及食 *** 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園活動。草席應洗清曬干,減少隱藏在其中的蟎蟲,減少蟲咬的可能。
6 疾病描述
蟲咬皮炎又稱「丘疹性蕁麻疹」,是指被昆蟲、節肢動物叮咬,或因接觸昆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多發於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見的引發皮炎的昆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另外有些毛蟲,如桑毛蟲、刺毛蟲的毒毛刺入皮膚也會引發病症。
7 症狀體征
病損處有無劇癢或灼熱疼痛感。在暴露部位是否呈現表面有小膿皰的水腫性條狀病損,或綠豆至黃豆大的紅芹脊色斑丘疹、丘皰疹和風團。
8 疾病病因
詢問發病季節,生活環境,有無殺滅昆蟲史,是否集體發病。
9 病理生理
10 診斷檢查
如疑雀族為毛蟲皮炎,可用透明膠紙粘取病損中毒毛,在顯微鏡下檢查。
11 治療方案
1.隱翅蟲皮炎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用馬齒莧搗爛敷患處。
2.毛蟲皮炎可直接用膠布及早粘去病損上毒毛,外搽消炎止癢葯物。
12 特別提示
本疾病多見於悶熱的叄伏天氣,常在暴露部位的皮膚上出現條狀水腫性紅斑,其上可見針頭大小的密集膿皰,抓破可致糜爛、結痂、有燒灼及癢痛感。
預防蟲咬皮炎嫌歲滲、搞好環境衛生,同時要關好紗窗,蟲咬後要及時用肥皂水洗凈皮膚,局部要濕敷或外搽爐甘石洗劑。
治療蟲咬皮炎的穴位
- 百蟲窠
端上3寸。主治風濕癢疹,下部生瘡,風疹,蕁麻疹,蟲積,蛔蟲病等。拼音:bǎichóngkē代號:E...
- 血海
拼音:xuèhǎi英文:XuèhǎiSP10;GuānyuánCV4;bloodsea概述:血海:1...
- 百蟲窩
端上3寸。主治風濕癢疹,下部生瘡,風疹,蕁麻疹,蟲積,蛔蟲病等。拼音:bǎichóngwō代號:E...
- 血郄
4. 蚊蟲叮咬過敏的症狀
蚊蟲叮咬過敏的症狀
蚊蟲叮咬過敏的症狀,生活中,相信許多人都有過被蚊蟲叮咬的經歷,有些人被蚊蟲叮咬之後,甚至還出現過敏的症狀,但許多人不了解蚊蟲叮咬過敏的症狀有哪些,下面我為大家介紹!
蚊蟲叮咬過敏的症狀1
蚊蟲叮咬其實出現蚊蟲叮咬之後的過敏症狀又被稱為蟲咬性皮炎,這種現象和自己身體的一個體制,還有過敏問題都是有聯系的;
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保健,盡量避免接觸這些蚊蟲。
你這臨床上稱為「蟲咬性皮炎」。蟲咬皮炎又稱「丘疹性蕁麻疹」,是指被昆蟲、節肢動物叮咬,或因接觸昆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多發於暴露部位和腰周。
常見的引發皮炎的昆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另外有些毛蟲,如桑毛蟲、刺毛蟲的毒毛刺入皮膚也會引發病症。
由於叮咬人體蟲類的種類的不同和被叮咬個人體質的差異,叮咬處會呈現不同的皮膚反應。
一般表現為水腫性丘疹、風團、水腫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淤點等,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刺痛、灼疼。
不論哪一種皮疹,在患處中心都可找到蟲子叮咬的痕跡或是蜂刺和毒毛,應該盡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
蟎、蚤引起的蟲咬皮炎,治療前須先洗澡,更換清潔的衣服。 預防與治療: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換衣被。
消滅臭蟲、蚤、虱及其他昆蟲。一旦發現症狀,就應及時用葯。不喝酒及食刺激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園活動。草席應洗清曬干,減少隱藏在其中的蟎蟲,減少蟲咬的可能。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的人甚至天生就屬於過敏體質,所以說如果再去接觸這些蚊蟲的話,那麼就容易導致過敏的發生,因此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可以更加關注這些過敏問題,這樣子才能夠降低這種過敏帶來的不利影響。
蚊蟲叮咬過敏的症狀2
有的蚊蟲叮咬後紅腫很大(整個手腫、腳腫、眼睛腫),甚至中心出現水泡,特別癢。更嚴重的還有叮咬周圍或全身出現紅疹,或叮咬處淋巴管紅腫。
(我看到一個小病人蚊蟲叮咬後右上臂從手到肩部一條紅線即叮咬後出現淋巴管炎,可惜沒拍下照片)。
這些現象是蚊蟲叮咬後的過敏反應,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皮膚敏感或本來就是過敏體質的孩子身上。ZHAOER 就是一位過敏體質的小孩。
孩子被蚊子咬後的處理方法
普通蚊蟲叮咬後可使用薄荷膏止癢消腫,如叮咬後反應嚴重,也可用爐甘石洗劑止癢,同時口服抗過敏葯如氯雷他定對抗過敏反應。
但不論使用外用還是口服,都沒有立立竿見影的效果,家長不要緊張,也不要亂找葯膏塗抹,尤其其中成分不詳的更應慎重。因為叮咬後腫大嚴重的孩子往往是過敏體質,如塗抹不當反而會造成新的過敏。
如癢的嚴重孩子使勁抓撓會局部破潰,可塗一些消炎葯膏以防感染。
預防叮咬tips:
小嬰兒外出小推車最好有紗簾。
能走路的孩子最好穿寬松的長衣褲,一定要寬松,這樣涼快又防蚊。
盡量少在水旁邊或草叢旁邊玩耍,尤其傍晚時分。
安全又有效的防蚊設備目前暫沒有推薦。
因兒童身體正處在發育階段,身體素質不如成人,因此有時候被蚊子叮咬後會出現比較嚴重的過敏行為;
另外當兒童到外地時因水土不服時,再被蚊蟲叮咬也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做為家長在如何預防避免孩子受到蚊子叮咬的問題上應該下些功夫。
卧室蚊蟲治理方法妙招
1、螞蟻不算四害,但是如果你在地上或餐桌上看到它們的身影也會很鬧心,而且螞蟻是群居的,一旦被他們發現食物,那你等來的不是一隻,而是一群。想到黑壓壓的的一片,是不是頭皮都發麻啦。
螞蟻喜甜,甜食盡量不要長時間擺放在外。可以用一整個新鮮檸檬對切成兩半,在看的螞蟻的地方及其動線處擠上檸檬汁,並用有果肉的一面沿途塗抹,效果很神奇哦。
2、常聽人說某某血型招蚊子,其實這種說法不全面,蚊子喜歡偏熱的血,小孩子陽性體質,又好動,所以特別招蚊子。
滅蚊一直是夏季的.頭等大事,滅蚊的方法也有很多種,我們來說一些安全無毒又有效的驅蚊法。
(1)卧室除蟲方法是首先要把家裡清掃干凈,潮濕臟亂的環境最招蚊蟲,也可以用蒜頭的辛辣味對驅趕蚊子有一定效果。
(2)還可以吧維生素C和維生素B2泡在水裡,把融解後的水塗抹在裸露的皮膚上,它產生的氣味也會讓問蚊子不敢接近。
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小朋友,無毒無害。此外,如果你要去旅遊,可以提前3—4天吃維生素B1,對人沒什麼傷害,據說防蚊特別有效。
(3)可以在陽台或窗檯邊放一盆夜來香,夜來香濃郁的花香味是蚊子比較討厭的。
茉莉花、米蘭也可以驅蚊。夏天可以換上橘色的窗簾,或在燈罩上罩上橘色紙,蚊子害怕橘紅色的光線,能驅蚊。
3、蟑螂雖不是夏天的害蟲,但是只要你不注意家居環境,特別是廚房,小強的身影一定會在你家出沒。它不咬人,但是會傳染細菌,是廚房的頭號大敵。
(1)可以把新鮮夾竹桃葉,或鮮黃瓜放在櫥櫃里,或者受得了洋蔥味的可以切一盤洋蔥放在家裡,蟑螂聞到這些味道就會逃走了。
用熱水溶解適量硼酸殺蟲剎後,用拖把或抹布擦拭地板,乾燥後的白色硼酸結晶會滲入地板縫隙里,能防蟑螂和螞蟻。
(2)乾燥或烤過的橘子皮、檸檬皮等放在櫥櫃內。准備一把九層塔,把葉片摘下擦乾後塞入絲襪中綁好,放在陽光下曬干,放在家裡的陰暗處、牆角或蟑螂經常觸摸的地方。
蟑螂不喜歡辣椒和胡椒粉的味道,可以把兩者混合後灑在蟑螂會出沒的地方。
(3)蘇打除蟑法或者蟑螂餌膠是美國人最常用的防蟑螂秘方。用糖和蘇打粉各半混合,放在蟑螂出沒的地方,大概3—14天後,蟑螂就再也不會出現了。
你知道蟑螂怕香味嗎?只要把家裡的香皂切成小塊,放在一個容器內加上一些清水,擺放在櫥櫃內,櫥櫃變香蟑螂也沒啦。
5. 蟲咬皮炎的常識
1.蟲咬皮炎是什麼症狀
蟲咬皮炎是因被蟲類叮咬,或因接觸某種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常見叮咬人體的害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引外有些蟲的毛,如桑毛蟲,刺毛蟲(俗稱「洋辣子」)的毒毛刺入皮膚也引起發病.蟲咬皮炎的形態與叮咬人體蟲類的不同和個人體質的差異而不同.蚊,蚤叮咬以水腫性丘疹或風團為主;臭蟲叮咬以風團為主;蟎叮咬以水腫性紅斑,丘疹和丘皰疹為主;飛蠓叮咬後初為淤點,繼而迅速出現水腫性丘疹;蜂類叮咬以水腫性紅斑為主.不論哪一種皮疹,在其中心常可找到蟲子叮咬的痕跡或有蜂刺和毒毛.皮疹程度的刺痛.由蚊,臭蟲,蚤,飛蠓等叮咬引起的皮疹,及時塗5 ̄10%氨水或5 ̄10%碳酸氫鈉溶液.黃蜂刺咬應盡可能拔除蜂刺,吸出毒液,塗10%醋酸溶液.局部皮膚瘙癢可搽爐甘石洗劑,或復方薄荷醑.內服苯海拉明,撲爾敏等抗 組織胺葯物.蟎,蚤引起的蟲咬皮炎,治療前須先洗澡,更換清潔的衣服.。
2.如何預防和治療蟲咬性皮炎
你這臨床上稱為「蟲咬性皮炎」。蟲咬皮炎又稱「丘疹性蕁麻疹」,是指被昆蟲、節肢動物叮咬,或因接觸昆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多發於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見的引發皮炎的昆蟲有蚊、臭蟲、蚤、蟎、飛蠓(小黑蟲)、黃蜂等,另外有些毛蟲,如桑毛蟲、刺毛蟲的毒毛刺入皮膚也會引發病症。由於叮咬人體蟲類的種類的不同和被叮咬個人體質的差異,叮咬處會呈現不同的皮膚反應。一般表現為水腫性丘疹、風團、水腫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淤點等,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刺痛、灼疼。不論哪一種皮疹,在患處中心都可找到蟲子叮咬的痕跡或是蜂刺和毒毛,應該盡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蟎、蚤引起的蟲咬皮炎,治療前須先洗澡,更換清潔的衣服。
預防與治療: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換衣被。消滅臭蟲、蚤、虱及其他昆蟲。一旦發現症狀,就應及時用葯。不喝酒及食 *** 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園活動。草席應洗清曬干,減少隱藏在其中的蟎蟲,減少蟲咬的可能。
西醫常規治療方案:
一、抗組胺葯物 撲爾敏 4mg 口服 3次/日
西替利嗪 10 mg 口服 1次/晚
二、激素治療 強的松 15-20mg/日,漸減量。
三、合並感染時可給予抗菌素。
四、爐甘石洗劑
五、局部冷濕敷。
外治法:
1、取雄黃、枯礬各50克,共研成細末,用茶葉水調勻外搽患處,每天3次,連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各類蟲咬引起的皮膚炎症。2、將蚤休100克研成細末,浸泡於50%酒精中,3-5天後取葯液外搽患處,每天4次。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刺毛蟲皮炎和蜂螯引發的皮炎。3、刺血法:在蟲咬皮膚腫脹明顯處,經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再用閃火法拔罐5-10分鍾,滌去惡血。在多數情況下,一次可獲愈。
6. 桑毛蟲皮炎的病因
桑毒蛾生活史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成熟的幼蟲全身有毒毛200~300萬根,版在結繭成蛹時,毒毛可黏在繭絲權或脫在蛹內,因此接觸它的毒殼和蛻皮也可引起發病。若觸及桑毛蟲或隨風飄落的毒毛落在皮膚上,也有桑毛蟲毒毛落上晾曬的衣服、尿布上,毒毛刺入皮膚引起皮炎。毒毛的中心為空心管道,內含淡黃色液體,耐熱呈弱鹼性。毒毛可從毛囊口或皮膚上刺入皮膚棘層,少數可刺入真皮及皮下組織,引起原發性刺激性皮炎。每年6~10月為桑毛蟲的盛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