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嬰兒皮膚過敏會怎樣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嬰兒皮膚過敏會怎樣

發布時間: 2024-01-31 19:15:24

⑴ 嬰兒皮膚過敏都有哪些症狀

你知道嬰兒過敏症狀嗎?你清楚嬰兒過敏症狀嗎?認識到這些症狀對以後的病情是很有幫助的。還不懂的朋友請聽以下就詳細解說。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異位性皮膚炎(或稱過敏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與先天過敏病體質關系密切,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發生於皮膚上的慢性,搔癢性疾病,好發於帶有過敏病的家族中,而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也常帶有其它的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或蕁麻疹等。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通常於嬰兒二至三個月大時開始出現症狀,一歲以前約60% 病人已出現症狀,五歲以前約 85%已有症狀,其它則在以後陸續發生。 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大略可分為三個階段: 1、嬰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一般開始於兩個月大時(有時之前會有脂漏性皮膚炎)。首先在臉頰部會出現乾燥紅疹,進而因細菌感染(常為葡萄球菌)而濕疹化,流出組織液並結痂。濕疹會擴展至頭皮、耳朵、及驅干。當嬰兒開使爬行時,四肢伸側也會出現類似症狀。由於劇癢難耐,嬰兒常會焦躁不安,睡不安穩。很多人以為這些症狀一兩歲就會消失,事實上卻不竟然。 2、孩童時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可以是嬰兒時期的延續,也可以在嬰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沉寂一段時間後,重新復發。兩三歲以後, 發炎性反應漸少,濕疹逐漸轉移至頸部、手彎、腳彎及手碗處,臉部則較少。約50%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在其一生中會出現呼吸道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氣喘),而異位性皮膚炎愈廣泛,愈嚴重者,愈容易發生氣喘病。 上面是我們為你提供的關於嬰兒皮膚皮膚過敏的症狀闡述,通過以上學習你對皮膚過敏的知識收獲不小吧,如果發現家中有以上類型的皮膚過敏疾病的話,請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⑵ 嬰兒皮膚過敏怎麼辦

嬰幼兒患皮膚過敏時要謹慎用葯,盡量不使用激素類的葯品,以免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和健康。 嬰幼兒過敏不嚴重時,建議加強護理,使過敏症狀自然消退,若過敏反應嚴重,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遵醫囑用葯。 嬰幼兒皮膚過敏用葯應遵循四個原則: 1.嬰幼兒皮膚過敏葯物,要專病專葯,專人專用。 2.不要選擇偏酸或偏鹼性的葯物,以免刺激幼兒肌膚。 3.用葯三日內未見好轉,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檢查。 4.盡量不選擇激素類葯物,必須使用時,選擇激素含量較低的葯物或專科醫院自製葯物。 嬰幼兒發生過敏後,要加強對患處的護理,促進症狀自然消退: 1.先用涼水清洗過敏的部位,繼而用毛巾包裹冰塊進行冷敷。 2.用嬰幼兒保濕型護膚品塗抹過敏部位,緩解皮膚干澀感。 3.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膩,高糖,高蛋白類食物,禁食海鮮,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蔬菜。 4.保持臉部皮膚清潔,外出回來後要立即洗臉,使用嬰幼兒專用的爽膚水,乳液,保濕霜等。 5.肌膚敏感性嬰幼兒最好選擇敏感肌膚專用的護膚品。 6.給孩子選擇純棉質地的衣物,不要選擇含有熒光劑,甲醛等材質的衣物;嬰幼兒衣物清潔劑盡量選擇不含苯的產品。 7.嬰幼兒皮膚過敏後,過敏處有癢感或刺痛感,家長切記不要讓孩子用手抓撓。 8.部分嬰幼兒過敏因葯物引起,對此,家長們應予以注意,切勿給患兒二次用葯。 內容延伸: 易導致嬰幼兒過敏的食物: 牛奶及奶製品、雞蛋、海鮮、巧克力、酵母、食用色素、牛肉等等。 易導致嬰幼兒過敏的環境因素: 花粉、黴菌、灰塵、煙霧、香水、汽油、油漆、殺蟲劑、清潔劑、寵物等等。 易導致嬰幼兒過敏的常見葯物: (1)解熱鎮痛葯:如APC、阿魯片、巴米爾等含有阿斯匹林的口服退燒葯,肌肉注射的安痛定也能引起葯疹,而且比較嚴重。 (2)磺胺葯:如復方新諾明。 (3)青黴素類抗生素:如口服安必林,肌肉注射的青黴素,靜脈點滴用的氨苄青黴素等。 (4)其他各種疫苗及一些中草葯也可引起葯疹。

⑶ 寶寶過敏身上起疙瘩怎麼辦

是過敏!現在好多寶寶會有乳糖不耐症,還有對蛋白質過敏的! 首先你先到醫院去查一下過敏源! 寶寶的肌膚柔軟脆弱,常常會在臉上、身上出現小小的紅疹子,若不是很嚴重,可以再觀察。一般而言,寶寶身上出現紅疹且需要治療,大致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1、常風的皮膚疾病 後文將介紹四種寶寶常見的皮膚病症,即痱子、脂漏性皮膚炎、過敏性皮膚炎、尿布疹; 2、感染性的紅疹 寶寶若受到病毒、細菌感染,常常容易發燒並發紅疹,常見的疹子如玫瑰疹、紅痂疹; 3、食物、葯物過敏 寶寶若食物或葯物過敏,也會產生紅疹。 父母在身上發現紅疹,應該先就醫,確定病症,以對症下葯,因為用錯葯會導致症狀惡化,反而不利醫治。那明珠醫師進一步表示,0-1歲寶寶偶爾會出現紅疹,而這些紅疹可能分別代表不同的皮膚病症,父母千萬不要自作聰明,自己塗葯自行處理。寶寶常見的皮膚症症如下。 痱子嬰兒比較容易長痱子,主要的原因有汗腺發育仍不成熟、新陳代謝的速度快等,此時若衣著悶熱,汗液分泌多,汗腺就易阻塞,進而產生痱子,痱子也是汗疹的一種。痱子是針頭狀大小的紅疹子,會感到癢,常常出現在寶寶的額頭、脖子、背部等易出汗的部位。 治療在悶熱的環境中,避免讓寶寶穿衣太多,流汗也要記得勤換同衣。症狀輕微者,讓寶寶身體保持乾爽,如此寶寶身上的紅疹就會自然消退,或者可使用少量的痱子粉或痱子水;症狀嚴重者,則使用痱子水來緩解症狀。 過敏性皮膚炎 先天性過敏皮膚炎最常見的是異位性皮膚炎,這種皮膚炎症狀發於兩頰、脖子、手肘、手腕、膝蓋屈側,小寶寶會有癢的感覺,這種病症可能會持續到兒童期。父母若有過敏的病症,如呼吸道、皮膚過敏,哮喘,寶寶有過敏病症的比例也會偏高。當寶寶身上出現紅疹,常常有無故哭鬧、厭食、情緒不佳的情形,父母即可懷疑寶寶有過敏狀,應盡速就醫診治。 治療1、避免過敏原:這樣的寶寶最好能避免過敏原,飲食方面考慮改用低過敏奶粉(完全水解蛋白配方),並延後添加輔食(六個月後),而食材方面,海鮮、麥粉、牛奶也先盡量延後添加;生活方面每天的洗澡次數以一次為限,並盡量保持寶寶身體乾爽,在洗澡後幫寶寶塗上薄薄的一層潤膚乳;環境方面,避免環境中可能的過敏原,如塵蟎,或許可試試防塵蟎寢具、空氣清凈機、除濕機,以改善環境品質。 2、使用類固醇軟膏 症狀嚴重者,醫師會建議使用類固醇軟膏來改善症狀。 脂漏性皮膚炎 發生原因不明,但多出現在易過敏的寶寶身上。這個病症是由於皮脂腺分泌過多,而產生皮屑脫落,常發生在頭皮、臉頰及皮膚的皺褶處,患部呈現油油濕濕的,這也是濕疹的一種,這種濕疹較不會癢。這種皮膚病症常發生在嬰兒期的寶寶身上,約在出生兩到三個月後出現。 治療發現寶寶有脂漏性皮膚炎,醫師會多要求父母在症狀輕微時,以凡士林或嬰兒油塗抹患處,再用嬰兒洗發精輕輕搓洗;症狀嚴重時,則塗抹類固醇軟膏,可改善皮膚狀況。這樣的最好延至六個月後再添加輔食。但是寶寶有個體差異,若發現不適應(即有過敏症狀),則再延後添加。 尿布疹尿布疹大致上是由三種狀況所引發: 1、皮膚對尿布本身(如質材)的敏感反應; 2、大小便對皮膚產生刺激所引發的反應; 3、尿布疹引起皮膚表皮損傷,而造成細菌、黴菌感染。 尿布疹多發生在與尿布接觸的部位,如大腿內側、小屁股、肛門周圍,一般為紅疹,但症狀嚴重的話會破皮。 治療醫師會依照尿布疹的症狀開給含少許類固醇的葯膏、抗生素或抗黴菌葯膏,以對症下葯。尿布疹最重要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寶寶屁股乾爽,尿布濕了即換,再者在寶寶便後可簡單用清水洗洗小屁股(一天不要超過三次,也不要用力清洗,以免傷害寶寶柔嫩的肌膚),隨後讓屁屁晾乾,再用尿布包起。外出時則不妨使用濕紙巾。 玫瑰疹這是一種皰疹病毒所造成的傳染性疾病,典型的症狀是寶寶持續發高燒3-5天後,身上並發全身性紅斑疹;嚴重時皮疹會蔓延至四肢頸部,皮疹大多是粉紅色玫瑰樣,不會有色素沉澱或脫皮現象,這即是玫瑰疹的特徵。發燒時有時會合並發生抽筋、前囪門突出,寶寶偶爾會表現出不安、哭鬧不休、厭食、眼瞼浮腫及頸部和枕後淋巴腺可能腫大,但通常無其他症狀。玫瑰疹易發生於六個月到三歲,但以一歲以內為最多,常發生於春、秋兩季。 治療玫瑰疹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幫寶寶補充水分及退燒即可,一般紅疹出現後發燒現象即會慢慢消退,除非是抽筋或前囪門膨出,才需要做追蹤檢查。而寶寶大量流汗時,請父母給寶寶勤換內衣及尿片,並補充水分。許多感染性疾病都會引發寶寶發燒和出疹子,因此必須由醫師小心論斷治療,才能盡早找出病症的正確原因。

⑷ 嬰兒皮膚過敏有什麼類型和情況

你好 問題分析:常見的兒童皮膚過敏有接觸性過敏性皮炎和光敏性皮炎,接觸性過敏性皮炎是由於皮膚或粘膜接觸致敏物質,在接觸部位所發生的急性或慢性皮炎,化纖類衣 物、染發劑、化妝品等都致敏物質都可引起接觸部位發生界線清楚的紅斑、丘疹、丘皰疹等症狀。光敏性皮炎表現為與光敏性物質或苭物接觸,再受到了紫外線照射... 後,會在十二小時內出現紅斑,有腫脹感,可能會有水泡出現,並伴隨有灼熱感、癢感,但一般不會出現痛感,大多發生在面部、前臂、手背等暴露部位。 指導建議:嬰兒皮膚過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避免與過敏原接觸、遠離過敏原,這樣患者過敏體質就不會接觸過敏原,從而也不會激發機體對過敏物質做出強烈的反應,誘發過敏。 祝你健康!

⑸ 嬰兒過敏怎麼辦

科學研究,小兒過敏與家族遺傳的過敏體質有很大關系。 常見的小兒過敏疾病有以下幾種: 1、嬰幼兒濕疹:嬰幼兒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發生在兩個頰部、額部和下頜部,嚴重時可累及胸部和上臂。開始時皮膚發紅,上面有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可出現水皰、膿皰、小糜爛面、潮濕、滲液,並可形成痂皮,痂脫落後下面是糜爛面,癒合後成紅斑。 嬰幼兒 濕疹病因多由外界或體內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體內因素:過敏性體質是濕疹反復發作的主要原因, 其他也包括代謝、內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亂,神經精神功能障礙,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病灶感染,腸寄生蟲病,靜脈曲張,多汗,皮膚乾燥等。 外界因素: 如化學制劑、化妝品、香料、染料、清潔劑、動物毒素、蛋類、魚蝦及牛奶等異性蛋白、花粉、塵埃、細菌感染、日曬、寒冷、搔抓等 2 、小兒過敏性咳嗽: 是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為兒科較為常見的臨床現象。其臨床特點是以慢性咳嗽為主要症狀。多因呼吸道感染而誘發,易被誤診為感染性疾病,而濫用抗生素,貽誤治療,使病情遷延, 3、小兒葯物過敏: 症狀有幾種: a、 固定性紅斑型:發於嘴周圍皮膚,肛門處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見。皮疹形態特殊,易於識別。特點為鮮紅色或紫紅色水腫性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界限清楚。阿斯匹林、APC、阿魯片、復方新諾明等易引起此類約疹。 b、紅斑性發疹:表現為全身性,對稱性分布大量鮮紅雞皮樣小疙瘩,或粟粒大小的紅色斑片,形成似猩紅熱式麻疹,伴輕度中度發熱。此類葯疹以青黴素類葯物最常見,如氨苄青黴素,安必林等。 c、蕁麻疹型:表現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風團,扁平高起,形態不規則,伴有明顯的瘙癢,部分患兒有發熱乏力,關節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狀。引起小兒蕁麻疹常見葯物是青黴素、破傷風抗毒素及狂犬疫苗等。 d、膿皰介:致敏原在嬰幼兒以食物為主,如奶、魚、蛋等;在兒童和成人致敏原多考慮接觸物,如化學物品、動物皮屑、動物毛和某些葯物。一般的皮膚病,兒童較成人易於治癒,而小兒起病的膿皰型銀屑病、毛發紅糠疹等病就不易治癒。 小兒過敏症狀發生後,要及時治療,急性可咨詢醫生服葯應急處理,長期應預防為主。 小兒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應以改變過敏體質為主,選用純天然無副作用的純植物制劑。詳情>>> 4、小兒過敏與家族遺傳: 科學研究,小兒過敏與家族遺傳的過敏體質有很大關系,過敏病主要來自於遺傳的過敏體質,加上外界過敏原或刺激物(空氣污染或病毒感染)的激發,導致呼吸道慢性且持續的發炎反應。所以要避免過敏病的發生,只能建議高危險群的兒童應避免過敏原或有害的刺激物接觸,進一步感染而致的發炎反應。 5、小兒皮膚過敏專題: 就兒童過敏來說 , 據調查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的過敏症發病率高達 30%, 常見病症為過敏性鼻炎、哮喘、紫癜、濕疹、結膜炎、腹瀉等。誘發過敏的物質從環境中的花粉、動物皮毛、塵蟎 , 到食物(花生、牛奶、海鮮)等等。詳情>>> 6、 小兒牛奶過敏的治療:據統計,健康兒童發生率在0.3%-7%,在過敏體質的孩子中可達3%。這是因為孩子胃腸道發育尚未成熟,牛乳中的蛋白質分子從小兒通透性較大的腸壁您膜滲入到粘膜下血管內,使血液內的免疫細胞致敏,下次再遇到這種蛋白質分子(過敏原)就可引起過敏反應。 飲食是過敏的常見原因,加合理喂養.注意牛奶,蛋清過敏.乳母應暫忌辛辣,魚腥,雞,鵝,牛,羊等發物.多飲鮮橘汁及多食水果之類,嬰兒少食多餐,不可過飽. 寶寶的衣著包被不可太厚過暖,不宜穿羊毛衣,避免冷風吹襲或日光曝曬及搔抓. 治療期間,局部應避免各種刺激,防止寶寶搔抓和摩擦,最好用紗布或襪子套住兩手,頭部可戴柔軟布帽,以減輕後枕部的摩擦.禁忌熱水燙,肥皂水洗和濫用有刺激性的外用葯物.結痂厚時,也不可用水洗,應先用麻油濕潤,再用棉簽輕輕除去,仍不能去痂,應用軟膏厚塗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