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脂溢性皮炎眼角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脂溢性皮炎眼角

發布時間: 2024-01-30 19:29:29

⑴ 臉上有脂溢性皮炎,用了一個多月葯還是不斷擴大面積,怎麼辦···哭····(謝絕復制)

臉上用葯來比較注意,用不自好會影響到形象。沒有見到情況不太好說。

.癢時可以拍拍.盡量 不要抓

盡量少用清水洗,不要喝酒,不然面積會擴大的.
不要用西葯膏,激素太多.副作用太大,要是臉上毒素排不出來,不太容易去根

你用中葯試試,防風,苦參,蒲公英,金銀花,蛇床子,地膚子,白癬皮,熬10分鍾後洗洗,葯量平均就行了。

⑵ 臉部皮膚的分類

1、油性皮膚

特點是皮膚粗厚,毛孔明顯,部分毛孔很大,酷似桔皮。

皮脂分泌多, 特別在面部及T型區可見油光;皮膚文理粗糙,易受污染;

抗菌力弱,易生痤瘡;附著力 差,化妝後易掉妝;

較能經受外界刺激,不宜老化,面部出現皺紋較晚。

2、中性皮膚

皮膚平滑細膩,有光澤,毛孔較細,油脂水分適中,看起來顯得紅潤、 光滑、沒有瑕疵且富有彈性。

對外界刺激不太敏感,不宜起皺紋,化妝後不易掉妝。

多見於青春期少女。皮膚季節變化較大,冬季偏干,夏季偏油。

三十歲後變為乾性皮膚。

3、乾性皮膚

膚質細膩,較薄,毛孔不明顯,皮脂分泌少而均勻,沒有油膩感覺。

皮膚比較乾燥,看起來顯得清潔、細膩而美觀。

這種皮膚不易生痤瘡,且附著力強,化妝 後不易掉妝。

但乾性皮膚經不起外界刺激,如風吹日曬等,受刺激後皮膚潮紅,甚至灼痛。

容易老化起皺紋,特別是在眼前、嘴角處最易生皺紋。

4、混合性皮膚

同時存在兩種不同性質的皮膚為混合性皮膚。

一般在前額、鼻翼、部 (下巴)處為油性,毛孔粗大,油脂分泌較多,甚至可發生痤瘡,

而其它部位如面頰 部,呈現出乾性或中性皮膚的特徵。

5、敏感性皮膚

皮膚細膩白皙,皮脂分泌少,較乾燥。

其顯著特點是接觸化妝品後易 引起皮膚過敏,出現紅、腫、癢等。

對烈日、花粉、蚊蟲叮咬及高蛋白食物等也易導致 過敏。

6、問題性皮膚

把患有痤瘡、酒糟鼻、黃褐斑雀斑等在生活中影響美容,但沒有傳染性

也不危機生命的皮膚,統稱為問題性皮膚。

(2)脂溢性皮炎眼角擴展閱讀:

中性膚質護理重點

此類皮膚基本上沒什麼問題,日常護理以保濕養護為主。

中性膚質很容易因缺水缺養份而轉為乾性膚質,所以應該使用鎖水保濕效果好的護膚品。如保養適當,可以使皺紋遲至很晚才出現。

乾性膚質護理重點

以補水、營養為主,防止肌膚乾燥缺水、脫皮或皸裂,延遲衰老。

應選用性質溫和的潔面品;選用滋潤型的營養水、乳液、面膜等保養品,以使肌膚濕潤不緊綳。

每天堅持做面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環。 注意飲食營養的平衡(脂肪可稍多一些)。冬季室內受暖氣影響,肌膚會變得更加粗糙,因此室內宜使用加濕器。並避免風吹或過度日曬。

油性膚質護理重點

以清潔、控油、補水為主。防止堵塞毛孔,平衡油脂分泌,防止外油內干。

應選用具有控油作用的潔面用品,要定期做深層清潔,去掉附著毛孔中的污物。用平衡水、控油露之類的護膚品調節油脂分泌。

使用清爽配方的爽膚水、潤膚露等做日常護養品,鎖水保濕。 不偏食油膩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含維生素B的食物,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混合性膚質護理重點

以控制T型區(額頭、鼻子、下巴)分泌過多的油脂為主,收縮毛孔;並滋潤乾燥部位。

選用性質較溫和的潔面用品,定期深層清潔T型部位,使用收縮水幫助收細毛孔。 選用清爽配方的潤膚露(霜)、面膜等進行日常護養,注意保持肌膚水份平衡。

要特別注意乾燥部位的保養,如眼角等部位要加強護養,防止出現細紋。

敏感膚質護理重點

這類皮膚很麻煩,要特別小心。首先不要太用力揉搓面部肌膚,以免產生紅絲。

盡量選用配方清爽柔和、不含香精的護膚品,注意避免日曬、風沙、驟冷驟熱等外界刺激。

選用護膚品時,先在耳朵後、手腕內側等地方試用,確定沒有過敏現象後再使用。

一旦發現過敏症狀立即停用所有的護膚品,情況嚴重者最好到醫院尋求專業幫助。

⑶ 眼角脂溢性皮炎怎麼辦

眼睛皮炎需要先確定病因,是過敏性疾病還是感染的因素。過敏性皮炎會表現為眼瞼腫版脹,出現水泡、丘疹、權濕疹樣變,患者可能出現癢感,大多數症狀不能耐受。過敏性皮炎使用抗過敏類型的眼膏治療,比如含有組胺受體抑制劑的葯物,或者激素類葯物。後者副作用較大,應注意檢查眼壓的情況,同時使用時間不宜過久。如果是病毒感染性皮炎,主要症狀是疼痛,帶狀皰疹引起的皮炎侵犯三叉神經,會出現明顯的神經性疼痛,之後表麵皮膚出現水泡、丘疹,需與過敏反應鑒別,還可能發展為永久的皮膚瘢痕。患者應盡早使用抗病毒類型的葯物,配合營養神經類葯物,如果疼痛不能耐受,可以適當使用止痛類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