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兩歲寶寶最近說身上癢癢怎麼回事
秋冬季節溫差變化大時,人體抵抗力較弱,易引發皮膚瘙癢症,以四肢,腰背最明顯.針對皮膚瘙癢症,在補水補充維生素的基礎上給以下建議: A:切忌過度抓,因為過度搔抓會加重皮膚病,許多患者為圖一時痛快,用力搔抓皮膚癢處,直到抓破皮膚出血為止,結果是越抓越癢,形成惡性循環.如果經常搔抓皮膚還可能發展成濕疹樣變.所以大家千萬別隨意購買激素類止癢葯物,如膚輕松,皮康霜等塗擦. B:沐浴:很多人對洗澡存在誤區害怕洗不幹凈,用香皂在熱水裡反復搓洗,使皮膚表面的油脂被反復沖刷,引起皮膚越來越乾燥.其實冬天洗澡一周最多用兩次香皂和沐浴露,平時用清水沖洗即可.沐浴後最好塗抹具保濕作用的潤膚霜,可減少水分的蒸發 C:忌口:對於魚,蝦,酒,辣椒等食物盡量不要食用,平時盡量少接觸含有化學成分的物品. D:治療:一般確診後,不嚴重就外擦潤膚品,注意補水補充維生素防燥,較嚴重的口服抗過敏(開瑞坦 氯雷他啶)和鎮靜(多慮平)就很好了
『貳』 三周歲寶寶全身癢越抓越多晚上睡覺了了也很癢怎麼回事
三歲寶寶皮膚瘙癢怎麼辦 1、正確給寶寶止癢 寶寶的自控力較差,爸爸媽媽可以嘗試用冰袋隔著干布,幫寶寶冰敷,或是輕輕拍打瘙癢的部位。急性反復發作的濕疹或有抓傷的皮膚炎,還應考慮是否有皮膚感染的可能性,建議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2、食物控制 有些食物會加重皮膚瘙癢的感覺,如禽蛋、海鮮、香菇、竹筍等。不過每個寶寶敏感的食物不同,爸爸媽媽應長時間觀察,並避免寶寶把食物留在嘴巴四周,以減少刺激。 3、注意皮膚保濕 注意寶寶的身體保濕,最簡單的方法是給寶寶皮膚塗抹潤膚露,溫和、無刺激,長期保養,一直到症狀好轉。 4、減少環境過敏原 灰塵和塵蟎是最常見的過敏原,也是引起寶寶皮膚瘙癢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家中最好不要用地毯,也應盡量用皮質、木質的傢具;注意保持環境清潔,減少灰塵,室溫最好保持25℃~28℃左右,起居室內濕度也應維持在30%~60%之間。讓寶寶遠離絨毛玩具、家中寵物、二手煙,同時清潔劑、洗衣粉、消毒水等化學物質,也不可與寶寶的肌膚直接接觸。 5、注意溫度適中 有些小寶寶在天氣熱的時候,容易出汗而感到瘙癢,有些是寒冷時因乾燥而發作。因此溫濕度適中的環境對異位性皮炎寶寶是十分重要的,室溫最好保持25~28℃左右。 6、掌握洗澡要領 水溫要適中,以33℃~40℃為佳。水溫過高容易沖刷掉寶寶肌膚上的油分,越快洗完越好;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學葯劑和消毒性產品,綿羊油或綿羊乳液也要避免(因為羊毛脂本身可能引起過敏);冬天較少流汗的時候,多選擇腋下、手腳等部位清洗即可;盡可能減少鹼性肥皂的使用,不可用毛巾、刷子或海綿搓洗寶寶皮膚。 7、選擇全棉衣物 衣物的選擇最好是寬松、柔軟的棉質衣物,甚至連寢具、傢具裝飾等都要盡量避免對寶寶皮膚刺激的因素,寶寶皮膚也不要直接接觸羊毛、尼龍、牛仔布等人造或粗糙纖維。化纖布料對寶寶的皮膚有刺激性,也容易引起皮炎、瘙癢等過敏現象。 以上是關於三歲寶寶皮膚瘙癢怎麼辦的介紹。寶寶皮膚瘙癢父母可以採取上述方法止癢,注意飲食及穿著,保持孩子的皮膚濕度能緩解瘙癢情況。
『叄』 一歲多的寶寶皮膚發干還癢怎麼辦
病情分析: 您好 寶寶的這種情況中醫認為屬於陰血不足、血虛生風所造的。 指導意見: 血虛生風所造成的全身瘙癢症狀以夜重晝輕為特點。 像寶寶的這種情況可以用中葯煮水讓寶寶喝幾天一般症狀會很快好轉的。 可以使用中葯生地15g丹皮5g桑葉10g蟬蛻10g煮水,這樣中葯應該也不會很苦很難喝。寶寶也容易接受。一般治療4-7天即可明顯好轉。
『肆』 一歲十個月的寶寶身上老是癢是怎麼回事
1、要找出有沒有食物過敏,特別是牛奶、蛋白、魚、蝦。 2、寶寶皮膚比較柔嫩,抵抗力較差,要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感染。 常用的內用葯有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等,有繼發感染還要用抗生素。 3、外用葯要視皮膚病變狀態而定,出水糜爛或紅腫時用2%硼酸水溶液濕敷,滲液與糜爛消失後用濕疹霜。 4、濕疹發作期間不要種牛痘。 給寶寶用郁美凈兒童霜,其含有鮮奶的成分,滋潤保濕,還輔助預防濕疹,適宜寶寶使用。
『伍』 寶寶手上腿 上皮膚癢,總是用手撓,撓得一整片紅紅的,都抓爛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可能是異位性皮炎? 看看這個對你可能有幫助。http://www.eeyaa.net/question/7483.html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好發於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且容易復發的慢性病,幼兒時期的異位性疾病,包括異位性皮炎、氣喘和過敏性鼻炎、結膜炎,這些都與個人體質及家族特殊敏感病史有密切關系。所以異位性皮炎與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往往是「三位一體」,寶寶只要有其中一種症狀,另外兩種也會隨之出現。 嬰幼兒期患者的皮膚呈現大片乾燥紅斑、丘疹,並伴有繼發性小水泡性、滲出性及結痂性病灶,成人期則會慢慢增厚,兒童期介於兩者之間,但並非每個病童都會完全經歷這三期的變化。除了皮膚表面的變化外,另一大特徵就是搔癢,季節變換、環境變化及外界刺激,都可能造成癢感而導致幼兒搔抓,而搔抓又會引起疹子,起疹子又會導致搔癢,如此惡性循環,不易痊癒。 三階段病程 據統計大約有3~5%的孩童(6個月~10歲)患有異位性皮炎,且60%在1歲前發病,其中病情的輕重程度差異很大,依患者年齡及病灶分布常將異位性皮炎的病程為三期: 嬰幼兒期(2個月~2歲)除了尿布包覆的范圍外,幾乎全身都會波及,尤其臉部、頸部及四肢的伸側及屈側部分。 兒童期(2~12歲)大部分發生在手臂前凹窩、月國窩部等四肢屈側部位,手腳掌前端及頸部也是好發部位,比較嚴重的甚至可蔓延到全身。 青少年期(12歲~成年)四肢、手掌及腳掌都是常見的區域。 紙上診斷室 越小的寶寶異位性皮炎的表現越不明顯,但是如果父母能留心一些細節,仍可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以下是醫生提供給父母判別寶寶異位性皮炎的方式: 1、家族中有很多人有此困擾。 2、寶寶的皮膚比其他小朋友乾燥。 3、寶寶經常哭鬧,尤其是夏天。 4、寶寶皮膚上經常出現紅色疹子。 5、寶寶經常搓揉眼睛。 6、寶寶經常流鼻涕。 7、寶寶打噴嚏的次數比一般小朋友多。 8、寶寶的眼睛總是紅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