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葯物性皮炎的臨床表現都有哪些
葯物性皮炎症狀有兩大類,一種是局部,還有一種是系統性。葯物性皮炎局部產生症狀,固定葯疹最多見,像口唇上如果產生固定葯疹,就是嘴周圍一圈紅黑紅黑表現。如果是生殖器部位,生殖器又紅又腫,然後還有疼,最後還有感染跡象,這是局部症狀。
葯物性皮炎症狀全身的就是可以表現為蕁麻疹樣、猩紅熱樣,還有麻疹樣,甚至剝脫性皮炎型葯疹,還有重症多形紅斑型葯疹,就是全身症狀首先是瘙癢,然後彌漫對稱發生點狀或者是片狀紅斑,伴有瘙癢,這是全身泛發一種中型表現。
還有一種重型葯疹,表現就特別嚴重,伴有全身症狀,像剝脫性皮炎型葯疹,全身大片皮膚沒有一處好的,又紅又腫又脫皮,同時伴有發冷、發抖、全身不舒服。重症多形紅斑也是這樣,往往伴有全身發冷、發抖、發熱,還有低蛋白血症導致還有肝腎功能損害系統性症狀。
⑵ 葯物性皮炎的診斷依據是什麼
葯物性皮疹也叫葯疹,又稱葯物性皮炎,是葯物經過注射、口服或其他方式進入人體後引起的皮膚損害,最需要鑒別的是發疹型葯疹。臨床有用葯史、發疹時間及皮疹特點,尤其是患者有明確的用葯史,皮膚損害表現為多形性,臨床可以診斷。常需要鑒別的發疹性疾病有腸道病毒感染、麻疹、猩紅熱。腸道病毒感染包括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其皮疹為丘疹、斑丘疹、麻疹樣、風疹樣或猩紅熱樣,這些皮疹與葯疹很難鑒別。麻疹的皮膚損害先發生於耳周或耳後、頸兩側、兩頰後部及發際,24h內可沿及全面部、頸部、上肢和上胸,繼之背部、腹部、大腿發展,到第3日遍及全身。此時面部表現可以逐漸開始消退,消退次序與發展持續相同,伴有發熱與卡他症狀外,還可見柯氏斑。猩紅熱樣的葯疹,外觀酷似猩紅熱,但猩紅熱患者有草莓狀舌、口周蒼白圈為其特徵,患者出現發熱性皮膚損害時需要與傳染病相鑒別。
⑶ 剝脫性皮炎型葯疹有怎樣的發病症狀
剝脫性皮炎型葯疹:為嚴重型葯疹。多由巴比妥類、磺胺、苯妥英鈉、保泰松、對氨水楊酸鈉、青黴內素、鏈霉容素等葯物引起。多數病例是長期用葯後發生
⑷ 什麼是剝脫性皮炎,嚴重嗎
剝脫性皮炎是一種累及全身或幾乎全身皮膚的慢性紅斑鱗屑性皮膚病。內
本病起病突然或者是容逐漸發展, 主要症狀為全身皮膚泛發持續性紅斑,灼熱、皮膚乾燥,腫脹,或輕度滲液,紅斑發生數天後,繼而發生持續性脫屑,出現皮膚皸裂,大片脫落。
中醫認為本病為風邪所致,因為病人肌膚熱郁,勞則出汗,毛孔張開,風邪乘虛侵襲,化燥傷血,以致血燥凝滯,血不養榮,肌膚失養而脫落。
[治法]:養血調血,化瘀清熱
[葯方]:生地24 白芍10 當歸12 赤芍12 丹皮12 桃仁12 紅花9 紅藤15 紫草12 蒲公英18 金銀花15 白花蛇18 露蜂房20 防風12
至於嚴重不嚴重,還是要看程度以及起因的吧:
主要致病因素大致可歸納為四類:葯物過敏、繼發於其他皮膚病、繼發於惡性腫瘤及原因不明。葯物過敏引起的剝脫性皮炎是葯疹中最嚴重的一種,該病急性期發病急驟,嚴重損傷皮膚及粘膜,創面似Ⅱ度燒傷,往往並發感染,繼而損傷肝、腎及肺等臟器,嚴重者可出現休克,危及生命,病死率較高。
⑸ 葯物過敏的症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由於葯物反應可累及到各個系統和器官,范圍廣,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本節只討論部分典型的葯疹和少數特殊類型的葯物反應。 (一)變應性葯疹這是葯疹中種類最多且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根據其潛伏期、發生發展情況、皮疹表現及轉歸等,至少可分為10多個亞型,如固定性紅斑、猩紅熱樣紅斑、麻疹樣紅斑、蕁麻疹樣、多形紅斑樣、結節紅斑要、玫瑰糠疹樣、紫癜形及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等。它們具有下列一些共同點: ①有一定潛伏期,一般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樣葯物,常在24小時,平均7~8小時內即可發病。最短者僅數分鍾,遲者亦不超過72小時; ②多數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適、發熱等前驅症狀; ③皮疹發生發展,除固定紅斑外,照例呈泛發性和對稱性分布; ④常伴輕重不一的全身性反應,輕者可有不明顯,重者可頭痛、寒戰、高熱等; ⑤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輕者在一周左右,重者亦不超過一月; ⑥除在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預後嚴重外,余均較好。以下分別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亞型。 1.固定性紅斑(固定疹)是葯疹中最常見的一種,據統計占葯疹的22%~44%,本科909例葯疹中有318例為本形,佔34.98%。常見的致病葯物為磺胺類(以長效磺胺占首位)、解熱鎮痛葯、四環素類及鎮靜水腫性斑片,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清楚,重者斑上有一至數個水皰或大皰。紅斑數一至數片不等,分布不對稱。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常好發於口唇及外生殖器等皮膚粘膜交界處,常因磨擦引起糜爛。如復發,通常仍在原處發作,與前一次留下的色素斑完全或部分重疊,且常較前一次擴大、增多。皮損局部可伴瘙癢,皮損廣泛者間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紅斑消退後常留下明日煌紫褐色色素斑,多年不退盡,具有診斷價值。少數不帶紫色的水腫性紅斑,則消退快,且可不留痕跡。個別病例可伴發多形紅斑樣、蕁麻疹樣或麻疹樣紅斑。 2.猩紅熱樣紅斑皮疹發生突然,常伴以寒戰、發熱(38℃以上)、頭痛、全身不適等。皮疹開始為大、小片紅斑,從面頸、軀干、上肢向下肢發展,24小時即可遍布全身,分布對稱,呈水腫性、鮮紅色,壓之可退色。以後皮疹增多擴大,相互融合,可累及整個皮膚,酷似猩紅熱。但患者一般情況良好,而無猩紅熱的其他表現。皮疹發展至高潮後,紅腫漸消,繼以大片脫屑,體溫之後鱗屑即逐漸變薄變細變少,似糠秕狀,皮膚恢復正常,全病程不超過一個月,一般無內臟損害。若皮疹象麻疹,則稱玫瑰糠疹形葯疹;余類推。 3.重症多形紅斑(Stevens-Johnsosyndrome)此系嚴重的大皰性多形紅斑,除皮膚損害外,眼、口、外生殖器等出現嚴重的粘膜損害,有明顯糜、滲出。常伴寒戰、高熱。亦可並發支氣管炎、肺炎、胸腔積液及腎臟損害。眼損害可導致失明。罹患該型葯疹者兒童多見。但必須指出,本癥候群有時並非葯物所引起。 4.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葯疹這是我們1958年在國內首次見到的一種葯疹類型,臨床上比較少見,但相當嚴重。起病急,皮疹於2~3日內遍及全身。初為鮮紅或紫紅色斑。有時起病時呈多形紅斑樣,以後增多擴大,融合成棕紅色大片。嚴重者粘膜同時累及,可謂體無完膚。大片上出現鬆弛性大皰,形成很多平行的3~10cm長的皺褶,可以從一處推動到另一處。表皮極細薄,稍擦即破,顯示明顯的棘層松解現象。全身常伴40℃左右的高熱。重者可同時或先後累及胃、腸道、肝、腎、心、腦等臟器。曾見一例因本病死亡患者,其鼻飼管壁上密布脫落的粘膜。病程有一定自限性,皮疹常於2~4周後開始消退。如發生嚴重並發症或某些重要臟器的嚴重受累,或因處理不當可於2周左右死亡。 血液白細胞總數多在10×109/L(10000/mm3)以上,中性粒細胞約80%,嗜酸閏細胞絕對計數為0或很低。重症死亡病例病理解剖發現: ①表皮顯著萎縮,棘層細胞只有1~2層甚至全消失,細胞間和細胞內水腫,真皮充血水腫,有圍管小圓細胞浸潤,膠原纖維破碎變懷。口腔粘膜病變與皮膚相似。 ②淋巴結腫大,髓質增生,內皮粘膜增生腫大,皮質濾泡萎縮。 ③肝切面黃紅相間,可見瘀血,和肝細胞變懷。鏡檢示腳步上葉中央嚴重瘀血,殘留肝細胞脂變、離解;肝實質與匯管而分界不清,有的肝細胞邊界模糊不清,有的壞死溶解而被吸收。 ④腎切面腫脹,包膜外翻。鏡檢示血管充血,曲管濁腫,皮質間質內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為主形成的灶性浸潤。 ⑤腦灰質神經細胞呈各種變性,枕葉神經細胞呈水樣變性、腫脹,間有衛星細胞現象。基底核及小膠質細胞灶樣增生。 ⑥心肌有間質性水腫和彌漫性輕度不圓細胞浸潤。 大皰性表皮壞松解形葯疹與Lyell(1956年)報告的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toxicepidermalnecrolysis)有不少相似這處,後者皮損似燙傷樣,不一定有大皰,局部疼痛明顯,無明顯內臟損害,且常復發。但也有人認為二者可能是同一疾病。 (二)其他類型葯疹及葯物反應病因尚未完全明確。類型較多,茲擇其要者分述如下: 1.全身剝脫性皮炎型是葯疹中比較嚴重的類型之一,其嚴重性僅次於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葯疹,在未用皮質類固醇年代,其病死率很高。由於引起此型葯疹的用葯劑量較大或療程較長,故可能在變應性反應基礎上合並有一定的毒性反應。 本型葯疹不常見,據我科不完全統計,1949~1958年的909例葯疹中佔2.53%,1959~1975年418例住院葯疹中本型佔7.9%。1983~1992年收治的104例重症葯疹中本型葯疹有23例,佔22%。由於病情嚴重,若不及時搶救。可導致死亡。 本症的特點是潛伏期長,常在20~20日以上;病程長,一般至少在一個月以上。整個病程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 ①前驅期,表現為短暫性皮疹,如局限於胸、腹或股部的對稱性紅斑,自覺瘙癢,或伴發熱,此為警告症狀,若此時即停葯可能避免發病。 ②發疹期,可緩慢地逐漸從面部向下發展,或開始為急性發作,以後路以疹或快或慢地波及全身。在皮疹發作處於高潮時,全身皮膚鮮紅腫脹,面部水腫顯著,常有溢液結痂,伴畏寒與發熱。部分患者可出現肝、腎、心等內臟損害。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多增高,一般在15×109~20×109/L(15000~20000/mm3)之間。 ③剝脫期,這是本症的特徵性表現。皮疹紅腫開始消退,繼而呈魚鱗狀至大片形脫屑,鱗屑晨可布滿床單、手如戴破手套,足如穿破襪子,並且反復脫落,持續可達一至數月之久。頭發、指(趾)甲亦常同時脫落。 ④恢復期,魚鱗狀脫屑變或糠秕狀,繼而逐漸消失,皮膚恢復正常。自應用皮質類固醇後,病程可以顯著縮短,預後亦大大改觀。 2.短程銻劑皮炎型這是50年代我國採用酒古酸銻鉀靜脈注射短程治療日本血吸蟲病時所見的一種輕型毒性皮炎。其特點為: ①患病率高,一般在30%~40%以上,有的可高達60%~70%; ②潛伏期短,均在開始治療後2~3日內發病; ③均在銻劑用量達到0.3g後發疹; ④夏季多見; ⑤皮疹對稱分布於面、頸、手背和手指伸面,偶見於胸腹部,酷似痱子,密集而不融合,炎症反應輕微,自覺微癢或燒灼感,個別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⑥病程具自限性,即使不停葯,皮疹亦大多於3~5日內自行消失,伴以糠秕樣脫屑; ⑦再治偶有復發。未見任何並發症和後遺症。組織化學檢查發現皮疹與正常皮膚含銻量無甚差異(均約2.5μg/dl)。組織病理似接觸性皮炎,無特異性。 3.乳頭狀增生型多由於長期服用左碘
⑹ 剝脫性皮炎型葯疹的臨床表現
本病如因初次用葯導致,多在服葯後20多天出現。亦可一開始即出現,也可在麻疹樣或猩紅熱樣改變的基礎上出現。表現為全身皮膚潮紅、腫脹,伴滲液、結痂,之後出現大量脫落的葉狀鱗屑。黏膜也可受累,出現充血、水腫、糜爛。本病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包括惡寒、發熱、惡心、嘔吐,嚴重者可合並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蛋白尿、黃疸等。本病病程慢性,有時可長達一個月,患者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因全身衰竭或激發嚴重感染而死亡。
⑺ 葯物過敏性皮炎的主要類型
葯物過敏性皮炎形態多種多樣 強烈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固定型葯疹:是最常專見的類型 即每次去年發作都在屬講述原來的部位反復以同一形態發生葯物過敏性皮炎 好發於四肢 軀乾等部位 口唇 外陰等部位尤為多見 如再服該葯 會在原部位出現同樣的皮疹 且面積可增大 部位可增多。
②蕁麻疹樣葯疹:發病突然 全身對稱性分布 先從面頸部開始不是 以後很會蔓延到四肢及軀干 皮膚瘙癢 剛剛病人感到畏寒和發熱。
③剝脫性皮炎型葯疹:此型潛伏期長 初期如麻疹 很久繼續發展全身皮膚漸紅 腫脹 然後皮膚發生廣泛性葉片狀脫屑 反復不已 。
④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葯疹:此型葯疹極其嚴重缺少 發病較急 全身發生大面積水皰 擦破後露出大面積劇烈疼痛的糜爛面 像Ⅱ度燙傷那樣露出表皮 如不及時搶救有生命窮人危險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