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吃大閘蟹過敏如何處理
身體的過敏症狀是一種由於先天性或者是後天的身體素質下降等原因引發的。發生過敏的症狀後,如果不能很及時的進行有效的治療和控制的話,那麼對於身體健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有可能會引發生命危險的。所以一定要特別的注意才行。那麼吃螃蟹過敏了怎麼辦?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1、如果過敏症狀比較輕微,可以不服用任何葯物,也無需特殊處理,過1,2天會自愈。
2、如果過敏症狀比較明顯,全身瘙癢難耐,可以嘗試服用常見的抗過敏葯(如氯雷他定)。
3、在服用抗過敏葯的同時,還可以加服維生素C。
4、在服葯同時,還可以在瘙癢紅疹的皮膚上塗抹皮炎平軟膏。
5、如果出現呼吸困難、手腳發冷、心慌等要立刻上醫院就診,並說明之前食用過螃蟹。
6、過敏期間不能再食用螃蟹、蝦等海鮮食品,也不要食用油膩和辛辣的食物。
吃螃蟹為什麼會過敏
蟹雖然味美營養高,但如果吃得不當很可能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螃蟹是高寒的易過敏性食物,民間也叫做「發物」,對於過敏人群,蟹肉通過腸壁進入人體循環,會誘發人體的過敏反應,引發胃腸平滑肌痙攣、血管性水腫、皮疹、哮喘等,嚴重者會引起過敏性休克。
由於個體存在差異性,遺傳性過敏體質、體內某些酶的缺乏或減少等是過敏的基礎,機體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狀態下,對食物的敏感性不同,也可導致過敏的發生。還有的人原本吃海鮮沒事,但當他們進食了不新鮮的海鮮時,由於海鮮腐敗後產生大量類似組胺的物質,被人體吸收後就會引起過敏,嚴重的甚至導致食物中毒。
吃螃蟹過敏了怎麼辦的問題,上面介紹的已經很清楚了。發生了這樣的情況後要及時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就醫診治。這樣才能比較好的控制過敏的症狀,才不會讓過敏的症狀導致更嚴重的身體情況發生。另外對於一些容易引發過敏發生的環境和事物要盡量避開。
㈡ 什麼人是不能吃海鮮的呢
海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吃到這么美味的食物。有些人對海鮮過敏。過敏後會出現紅斑或皮膚瘙癢,影響身體健康。你知道有哪些人不能吃海鮮嗎?
4.高血脂人群:蝸牛和螃蟹,尤其是蟹黃,膽固醇含量高。膽固醇和血脂高的人要注意少吃或不吃這類海鮮。出血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減少症、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症等出血性疾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海魚,扮彎帶因為魚廳蘆中所含的20-C-5-烯酸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㈢ 幾類會致過敏的食物
引起過敏的食物有很多,但對於多數人而言,容易過敏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1、含有麩質的穀物及其製品,如小麥、黑麥、大麥、燕麥或它們的雜交品系;
2、甲殼綱類動物及其製品,如蝦、龍蝦、蟹等;
3、魚類及其製品;
4、蛋類及其製品;
5、花生及其製品;
6、大豆及其製品;
7、乳及乳製品;
8、堅果及其果仁類製品,如杏仁、榛子、核桃、腰果、美洲山核桃、巴西堅果等。
上述食物引起的過敏能佔到90%左右。理論上,任何食物都能導致過敏。翻開長長的「食物過敏清單」,有超過400多種食物能夠引起過敏。
㈣ 吃鮑魚過敏了咋辦。。
生活在海邊的一些復人,很容易制發現對海鮮過敏的患者,最近香港專家研究發現,逾80%對海鮮皮膚過敏的香港市民會對多種海鮮敏感,單殼的貝類海產,例如鮑魚、田螺、蝸牛及鮑貝更是引發嚴重敏感的高危海產。研究推算,香港每千人口中會有一人對吃了海鮮皮膚過敏,需要注意飲食。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助理教授鄔揚源最近完成一項研究,分析了108名對海鮮皮膚過敏反應病人的血液及皮膚測試結果,發現逾80%人對一種以上海鮮敏感,近60%患者對蟹敏感,約30%對鮑魚敏感,抽血測試更發現半數以上對鮑魚敏感的患者,同時對鮑貝類海產過敏,7名患者同時對8種海產敏感。
常有人吃海鮮後出現一種特殊的中毒,表現為類似過敏的症狀如皮膚瘙癢、發紅、水腫等。這是因為過量食用海鮮引起過敏的。過敏專家提醒市民,如果發現吃海鮮後發生皮膚瘙癢、紅腫等反應,應該到醫院檢查是否為過敏體質。
治療海鮮皮膚過敏,專家建議:應從根本上改變過敏體質,盡量少食用過敏源食物,病情出現異常時應盡快去醫院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