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寶寶洗中葯水澡過了五六個小時全身有紅點怎麼辦
問題分析: 你好,寶寶的症狀要考慮為葯物過敏,會引起身上長紅點和瘙癢的,不能再給寶寶用之前的葯物。 意見建議: 建議你可以給寶寶外擦復方醋酸地塞米松軟膏。注意患部衛生,不要用手去抓患部,勤換內衣內褲。
『貳』 中葯會引起皮膚過敏嗎
中葯過敏與西葯不同,往往與用法、用量關系不大,但與每個人的體質差異密切相關。大多數人長期服用中葯都沒有事,但有的病人服中葯後會馬上出現過敏反應。其實,中葯煎劑、中成葯以及外用、肌肉注射、靜脈注射液,均可引起過敏反應。中葯引起的過敏反應主要有以下幾類: 全身過敏反應:臨床表現為四肢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胸悶氣短、血壓下降等,也可以引起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等症狀,嚴重者出現休克,若搶救不及時,後果嚴重。能引起此類過敏反應的葯物有:口服的牛黃解毒丸;肌肉注射的板藍根、穿心蓮、柴胡;靜脈滴注的復方丹參液等。 皮膚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蕁麻疹、猩紅熱樣皮疹、麻疹樣皮疹、多形紅斑、濕疹樣皮疹。常見的致敏中葯為:煎服蒲公英、熟地、木香、砂仁、金錢草、瓦楞子、土鱉蟲、天竺黃等;沖服的生蜈蚣粉;口服的復方丹參pian、牛黃解毒丸(pian)、犀黃丸、回天再造丸、六味地黃丸、小活絡丹等;外敷的有五虎丹或石膏粉;肌肉注射的板藍根、柴胡等。 局部過敏反應:如口服六神丸、枇杷膏,可以引起喉頭水腫。 如果在服葯時出現了上述過敏反應,應當立即停葯,及時到醫院就診。千萬要注意區分中葯引起的過敏症狀和疾病出現的症狀,不要把過敏反應看成是疾病加重而再加量用葯。 要特別強調的是:使用中葯針劑出現的過敏反應較多,症狀較重。所以家庭最好不使用,如果確實需要,應當到醫院接受治療,以免發生意外
『叄』 骨折後用中葯洗腳後身上起了好多紅點奇癢咋回事
您好,這種情況是皮膚過敏所致。可以適當口服抗過敏葯物治療處理如撲爾敏,強的松治療。同時避免過敏源。注意衛生,不能抓破皮膚避免局部感染。
『肆』 現在全身皮膚過敏,據說中葯外洗有很大幫助,但每次中葯外洗後皮膚會很癢,是什麼問題
有可能是辯證問題的錯誤,也可能你對某些成分過敏。
你可以把基本情況發一下,我給你擬一個內服的方子。
一般皮膚過敏中葯盡量內服,用對葯的情況下效果還不錯。
也可以私信交流。
『伍』 中葯外敷過敏應該如何處理
敷葯時間長後局部皮膚出現小粒狀的紅疹,疹內有水,感染後有膿液,你停止敷葯,局部用溫開水敷,然後塗皮康霜,皮康王,999皮炎平等軟膏都可,皮疹好後再敷葯。
『陸』 寶寶皮膚過敏用中草葯洗後面色潮紅是怎麼回事
指導意見: 嬰兒濕疹,屬過 敏引 起,建議口服抗過敏葯如撲爾敏,外用維生素B6軟膏或氧化鋅軟膏,日常生活盡量避免外界 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抓,不用力 揩擦,不用熱水肥皂燙洗.
『柒』 中葯 過敏症狀
1 中葯過敏反應狀況
我們根據《中國葯學文摘》1992~1994年所摘登的葯物不良反應,經查看原文後,進行了統計,結果見表。
表 中、西葯物不良反應比例 年份
葯物總數 西 葯 中 葯
例數(%) 例數(%) 例數(%)
1992 1104(100) 935(84.69) 169(15.31)
1993 1565(100) 1304(83.33) 261(16.67)
1994 3346(100) 2774(82.90) 572(17.10)
從表可以看出,中葯不良反應的總例數約佔全部葯物不良反應例數的15.31~17.1%。在中葯不良反應中,過敏反應又占很大比例,各種中葯過敏反應病例1992年為72例,1993年為83 例,1994年為191例,佔中葯不良反應總例數的百分比依次為42.6%,31.8%,33.4%。
無論中葯還是西葯,過敏反應均為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過敏反應即變態反應,是外來性抗原物質與體內抗體間所發生的一種非正常免疫反應。中草葯中可以誘發過敏反應的物質很多,如蛋白質、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質具有完全抗原性;另一些分子較小的化合物可作為半抗原與體內蛋白質結合成全抗原,從而引起過敏反應,這些半抗原在中草葯中廣泛存在,如小檗鹼、茶鹼、丹參酮等。具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學成分都有可能成為半抗原,這是每年都有新的葯物品種引起過敏反應的原因之一[1]。中葯過敏反應的症狀與化學葯品一樣,其嚴重程度不容忽視。我們統計的中葯過敏反應共346例,其中過敏性休克53例,占 15.32%;剝脫性皮炎及大瘡性表皮壞死松解型葯疹12例,佔3.47%;過敏性紫輟12例,佔3.47%;過敏性腎炎4例,佔1.16%。由此可見,中葯過敏反應是一種較嚴重的副作用,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2 導致過敏反應的中葯種類
我們統計的中葯過敏反應,涉及的中葯品種很多,大致分為3類:單味中葯及其制劑、中成葯及復方制劑、有效成分制劑。
2.1單味中葯及其制劑
單味中葯及其制劑共56種,其中過敏反應發生頻率較高的為:三七、天花粉、水蛙、灰葉鐵、線蓮、乳香、沒葯、鴉膽子、雷公藤、番瀉葉、蜈蚣、丹參注射液、板藍很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穿心蓮注射液等。
2.2中成葯及復方制劑
中成葯及復方制劑共72種,其中過敏反應發生頻率較高的為:清開靈注射液、復方丹參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清熱解毒注射液、茵梔黃注射液、銀黃注射液、肝炎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正天丸、六神丸、牛黃上清丸、華倫再造丸、跌打丸、三九胃泰、牛黃解毒片、新復方大青葉片、速效傷風膠囊、霍香正氣水、正紅花油、白敬宇眼膏等。
2.3有效成分制劑
蝮蛇抗栓酶、藻酸雙酯鈉、γ—月見草E、黃連素共4種。
3 過敏反應發生原因及預防措施
3.1過敏性體質
中葯的過敏反應中有許多是由於病人具有過敏性體質,這些人出現過敏反應往往與葯品質量及用葯劑量無關,他們在正常劑量或小於正常劑量的情況下即可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章蘭雲報道一例病人肌注柴胡注射液2~3分鍾後發生過敏性休克,經查,該病人既往有青黴素過敏史[2]。李壽彭報道一個家族性何首烏過敏案,一家中母親、女兒、外孫均對何首烏過敏[3]。對於此類病人,醫生在用葯前應先詢問葯物過敏史,家族過敏史,在必須使用中葯時,應盡量使用口服葯,並詳細地告訴病人用葯注意事項。
3.2劑型與給葯途徑
傳統的中葯劑型多為丸散膏丹等劑型,現在為了使中葯發揮更好的療效、更快的療效,或是為了方便使用而對中葯進行劑型改革。在這些新的劑型中,最常見的是把各種中葯制備成注射液。從臨床使用情況來看,中葯注射劑發生過敏反應較口服劑型多而且重。我們統計的過敏反應中,柴胡引起過敏反應共10例,均為柴胡注射液引起的過敏反應,10例過敏反應中有8例為過敏性休克,可見其過敏反應是嚴重的。板藍根引起的過敏反應8例,其中1例為口服板藍根沖劑導致過敏,1例為板藍根注射液外用引起過敏,其餘均為肌注板藍根注射液導致過敏。其它的注射液如丹參、雙黃連、茵桅黃、魚醒草、清開靈、銀黃等均有引起過敏反應的報告。以往甚至有靜脈輸入丹參注射液導致過敏死亡的報告[4]。
注射劑導致過敏反應增多的原因之一是改變了給葯途徑,由通常的口服給葯改為肌肉注射或靜脈輸入。改變給葯途徑後,葯物的體內過程也可能隨之改變,中草葯中的半抗原類物質就有可能與體內的蛋白質結合,特別是靜脈輸入,半抗原物質可以與血漿蛋白結合,從而導致過敏反應增多。例如柴胡,口服過敏反應很少,但柴胡注射液的過敏反應已日益引起重視。注射劑引起過敏反應增多的另一個原因是制劑質量。中草葯中成分復雜,尤其是復方制劑,常常含有幾種或十幾種中葯,這樣其中的有效成分就更為復雜,因此難以制定一個嚴格的質量標准,即便是單味中葯制劑,其制劑質量也常常不能保證。陳存蘭對8個省12家葯廠生產的19個批號的柴胡注射液進行紫外吸收度測定,只有4個省5個葯廠7個批號的柴胡注射液符合標准,合格率僅為36.84%[5]。有的葯廠生產的柴胡注射液在276um波長的吸收度為零。中葯注射液質量不好,制備過程中混入雜質,消毒不嚴,添加助溶劑,穩定劑等均可引起過敏反應增多。
因此,在研製中葯新劑型時,要全面考慮其中所含成分,這些成分在制劑過程中是否會發生變化,添加劑與有效成分之間可能產生的相互影響等,嚴格控制質量,把中葯過敏反應減少到最低限度。
3.3中西葯合用
近年來中西葯合方日益增多,例如Vc銀翹片,新復方大青葉片,感冒清等,這些葯物均有過敏反應的報道。在臨床使用時,有時還將中葯注射液與西葯注射液配伍注射。姚蘭報告1例病人,柴胡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各2ml配伍肌注,5分鍾後病人發生過敏性休克。該病人以往就有此二葯伍用過敏史,但分開使用不過敏[6]。因此,在臨床使用中葯注射液時,最好不要與西葯同時伍用注射,以免發生過敏反應。
3.4特殊人群的過敏反應
對於小兒、老人、孕婦、乳母,用葯更應慎重。這些人對葯物的敏感性與一般成人不同。孕婦或乳母如果對葯物過敏還會影響到胎兒或乳兒。張鳳祥報告1例乳母因腰傷服用三七片,用葯5天後,其45天的乳兒出現淡紅色皮診,最後發展為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葯疹[7]。對於這些特殊人群,用葯要注意觀察,切不可因為是中葯就放鬆警惕,一旦發生過敏,立即停葯,以免發生更嚴重的後果。
3.5重視葯物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常常不發生在首次用葯時,只有當機體內的抗體量達到一定程度後,才引起過敏反應。對於已致敏的病人,再次使用此葯,可使過敏症狀加重。盧國珍報告1 例病人上午口服1支藿香正氣水後約30分鍾出現頭昏、心悸、出汗,休息30分鍾後症狀消失。下午再次服用1支後,發生過敏性休克[8]。可見一旦發生過敏反應症狀應立即停葯,切不可再用。有些醫生為了證實病人是否對某種葯物過敏而再次給葯,這種做法容易導致更嚴重的過敏反應發生,應該制止。
中葯的過敏反應是一種常見的,有時是嚴重的副作用,因此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張秋菊.中草葯1991;22(5):223
[2]章蘭雲.中國中葯雜志1993;18(4):246
[3]李壽彭.陝西中醫1993;14(2):91
[4]夏前明.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2;12(3):180
[5]陳存蘭.中成葯1992;14(4):50
[6]姚蘭.中國中葯雜志1993;18(10):627
[7]張鳳祥.中華皮膚科雜志1990;25(5):355
[8]盧國珍.中國中葯雜志1991;16(9):566
『捌』 手因痛敷中葯後皮膚起了水泡而且紅腫發炎症狀這是什麼情況怎麼解決
應該是中草葯毒抄性反應,刺激性出現的中毒現象,建議您外用生理鹽水清潔,雙氧水,碘伏清潔消毒,外塗汞溴紅包紮治療,病人是屬於草葯刺激引起的皮膚損傷,需要行葯物進行抗感染治療改善。可以塗點百多邦消炎,保持局部衛生,不要污染了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