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豬先發燒,後來發現身上有紫斑,這是什麼病啊如何治療
目前在很多養豬場中,養殖戶只要看到豬有高燒不退、身上有些紫斑的豬,就懷疑是得豬瘟了。其實,不僅僅是豬瘟,還有很多種病都會引起類似的症狀。豬瘟確實是一種急性、致死率很高的病毒性傳染病,但在診斷豬瘟時,要與非洲豬瘟、敗血型豬丹毒、急性豬肺疫、弓形體、敗血性鏈球菌等幾種相似的疾病相區別,以免誤診,延誤了防治時機,造成更大損失。今天,筆者就以十幾年的豬病防治經驗,給大家分享經典豬瘟的診斷要點以及5種相似病的鑒別方法。點個關注先?
豬瘟診斷要點
1、臨床觀察。在豬群開始中僅有一兩頭發病,症狀急劇,迅速傳播,體溫顯著升高(一般為41-42℃)。發病豬伴有水泥色的腹瀉,還有少部分豬糞便乾燥呈球狀。在治療過程中,用了頭孢、林可、磺胺等抗菌素和安乃近、氨基比林等退燒葯,基本治療無效的情況下,要重點懷疑為豬瘟。
2、流行病學調查。周圍發病情況,是診斷豬瘟的重要依據。豬場有引進新豬、飼喂泔水的病史,或者豬群外圍有疫區或有病豬存在。並在豬群或疫區發病豬沒有年齡、性別、品種的差異,也無季節性區別。尤其是在剛開始流行的豬群或未免疫豬瘟疫苗的地區,往往流行猛烈,死亡率高。
3、剖檢病理變化。豬瘟是一種敗血症,所以病豬死後剖檢,有脾臟梗死,腸道有鈕扣狀潰瘍,淋巴結、腎臟、膀胱、會厭軟骨廣泛出血性變化。此外,病豬可視粘膜和皮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點。
4、血檢和菌檢。豬瘟病初檢血,白細胞減少,血相左移。如果發生混合感染時,白細胞會升高,但也不能排除豬瘟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豬瘟與非洲豬瘟的鑒別
無論從症狀表現,還是從病理變化上都這兩個病都非常相似。非洲豬瘟先體溫升高,並不呈現明顯的症狀,只在溫度下降期或死前1-2天內,才出現厭食、精神沉鬱等症狀。而豬瘟病豬體溫上升時,症狀明顯,甚至瀕死。非洲豬瘟各組織器官出血變化比豬瘟更嚴重,如淋巴結出血,狀如血瘤;而豬瘟的淋巴結呈大理石樣變。
非洲豬瘟耳部發紺區常有腫脹,四肢、腹壁等處的皮膚有出血塊,中央黑,四周乾枯。豬瘟只是在兩耳、下頜、四肢和腹下皮膚呈發紺和出血點,但不腫脹。
密切關注周圍疫情暴發情況,周圍哪種疫情暴發較多,就要重點懷疑哪種病的感染。
豬瘟與敗血性豬丹毒的鑒別
豬丹毒多發發生於炎熱的夏季,常見於4個月左右的架子豬。豬丹毒病豬皮膚紅斑較豬瘟明顯,指壓褪色。而豬瘟病豬皮膚出血點大小不一,指壓不褪色。典型的豬丹毒皮膚上的紅疹塊為菱形或類圓形,凸起於皮膚。
豬丹毒脾臟腫大,稍軟;而豬瘟脾不腫大,但脾臟邊緣常有黑紫色凸起性梗死。豬丹毒的豬群中傳播較慢,發病率不高,豬天然孔無炎症變化,糞便正常,淋巴結切面無大理石花紋樣變化大腸粘膜也無顯著變化。如做豬丹毒病豬腎臟、脾臟觸片,經染色鏡檢,可發現豬丹毒細小桿菌。
豬丹毒對青黴素、林可黴素等葯物敏感,可以治療,而豬瘟時所有抗生素均無效。
豬瘟與豬肺疫的鑒別
豬肺疫多零星發生,咽喉部急性腫脹,嚴重肺炎,病豬呼吸高度困難。而豬瘟咽喉部位正常,呼吸輕微變化。豬肺疫除全身粘膜、實質性臟器和淋巴結出血外,肺臟特徵性病變是纖維素性肺炎,並有不同程度的肝變區;而豬瘟則無這種變化。如做心血或內臟直接塗片,染色後可見兩極濃染的小桿菌。
豬瘟與豬弓形體、敗血型鏈球菌的鑒別
弓形體多發生於架子豬,流行於夏秋炎熱季節。剖檢脾臟腫大,肝臟有出血點壞死灶,腦實質性充血、水腫、變性、壞死。急性病豬肺臟、脾臟、淋巴結切面塗片,染色鏡檢後可發現蟲體。
敗血性鏈球菌發病豬群中,常常可發現有關節炎、運動障礙的豬。鼻粘膜充血、出血,喉頭、氣管充血,有多量泡沫,脾臟腫脹,腦及腦膜充血、出血。而豬瘟卻無上述變化。
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是,弓形體和敗血型鏈球菌用磺胺類葯物治療後有效,豬瘟用磺胺類葯物也無效。
總結:當養豬人發現有豬持續高燒、身上發紫時,一定要仔細觀察、多用葯嘗試(特別是磺胺類葯物往往效果不錯)。切記不要直接判定為豬瘟,畢竟目前大部分豬場里豬瘟疫苗都按時免疫,發生的幾率不是很高。
㈡ 小豬皮膚發紅、高燒也不吃東西,該怎麼治
炎炎夏日,氣溫悶熱。豬只採食量本來就會有所下降,如發生熱源性疾病,那吃食將會更少或不食。具體引述分析如下:
夏季引起發熱(哺乳仔豬正常體溫39.3℃、中豬39℃、大豬38.8℃)皮膚發紅的疾病諸如:風熱感冒、附紅體病、弓形體…等。~以風熱感冒及弓形體為例~
一、豬風熱感冒。
1.風熱感冒症狀👎:患豬四肢冷涼、咳嗽、體溫升高、食慾減退、精神不振及外表無光,治癒率高,極少死亡。
2.豬弓形體病治療👍:
磺胺間甲氧嘧啶鈉原粉拌料300g/噸,預混劑1000g/噸,連用3-5天;肌注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注射液10mL/50㎏體重,1次/天,連用3-5天。(註:首次按說明量加倍使用,正常建議上面推薦量使用)
綜上所述,豬只發燒不食屬常見問題,要及時研判治療,控制繼發感染,加強飼喂營養及充足(葡萄糖添加)飲水供應。讓豬只早日康復,遠離疾病。
1、急性型豬瘟
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
病豬表現為突然發病,高熱稽留(41.0~42.5℃),可視黏膜和皮膚有針尖大密集出血點,指壓不褪色,耳、四肢內側、腹下及外陰等處皮膚出現小的出血斑點。兩眼有大量的粘膿性分泌物,甚至使眼瞼粘連,包皮積尿,初便秘、後腹瀉。病程1~3天,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2、豬皮炎腎病綜合症
本病是由圓環病毒型引起的多發生於12~14周齡仔豬,以皮膚出現紅色丘疹為主的傳染病。
病豬表現為厭食、呆滯、蒼白、發熱、結膜炎,呼吸困難、腹瀉,消瘦。皮膚出現不規則的紅紫斑及丘疹,最先出現在豬體後四分之一、四肢和腹部,然後蔓延到胸部、腰背部和耳部。
眼觀可見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紅色到紫色深淺不一的斑點和丘疹,在會陰部和四肢末端結合形成不規則的斑塊,隨著病程延長,病變區破潰、結痂呈黑色。
3、豬附紅細胞體病
由附紅細胞體寄生於豬紅細胞或血漿中而引起的血蟲病,主要傳播媒介是蚊及吸血的節肢動物,以夏、秋季節發病最多。
病初個別豬食慾不振,精神萎頓。
3天以後,食慾廢絕,體溫開始上升,並稽留在41~42℃,鼻腔中流出漿液性分泌物,眼結膜蒼白貧血。有的豬呼吸加快,糞成球狀,干硬帶有黏液和血液,尿少而黃,飲水量明顯下降。
5天以後,病豬耳朵由紅變紫,有的病豬兩後肢出現麻痹,臀部和背部出現紅色斑點,鼻腔中有時流出膿性分泌物。很快身體各部位的紅點連成一個整體,整個豬體都為紅色。
隨著病情加重,尿液由淡黃色變為深黃色,嚴重時呈紅色甚至褐色,血液稀薄,病豬越來越瘦,可視黏膜黃染,眼圈發黑,耳朵和四肢內側出現藍紫色斑點或斑塊,體溫下降到40℃左右,當下降到39℃以下時,豬頻臨死亡。
㈢ 豬身上出現紫色斑塊不吃不喝發燒是什麼病
夏季氣溫較高,正是多種豬病的高發季節。引起豬高燒的原因有很多。這里給您提供豬高燒不退的七種疾病症狀及其防治方法的資料。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 豬瘟: 症狀:豬體溫升高到40~42℃並持久不退;食慾減退或停食,精神沉鬱,寒顫,伏卧喜睡,擠卧一堆或鑽草窩;站立行走時,弓背彎腰,四肢無力,行動遲緩,搖擺不穩;眼結膜發紅,有膿性分泌物;先便秘,後腹瀉;耳根、腹部、四肢內側等處用指壓不褪色的紫紅色出血點。 防治: (1) 加強日常管理,搞好環境衛生。 (2) 定期預防接種,為排除母源抗體的干擾,可適量加大疫苗接種劑量至2~4頭份/頭。在豬瘟疫區或受威脅區應用大劑量為8~10頭份/頭及時進行接種。加大疫苗劑量是排除線源抗體的好方法。 (3) 當豬群發生豬瘟時,應迅速對病豬進行隔離,帶豬消毒,發病初期可用抗豬瘟血清進行治療,一般每日注射1次,連續2~3日。 二、 豬流感: 症狀:潛伏期2~7天,豬體溫突然上升至40~41.5℃,最高可達42℃;減食或絕食,精神沉鬱;肌肉和關節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糞便干硬;眼鼻有黏液性分泌物流出。 防治:(1)豬發燒時用解熱鎮痛葯,肌肉注射30%濃度安乃近3~5毫升或口服阿斯匹林2~4克。(2)控制繼發感染,肌肉注射2%氨基比林10毫升或青黴素5萬單位/千克體重。 三、 豬肺疫: 症狀:體溫可升高到41~42℃;呼吸困難,張口喘氣,呈犬坐姿勢,咳嗽;可視黏膜充血;眼結膜發炎並有膿性分泌物;耳後頸部、腹部、四肢內側皮膚出現紅色斑點;死亡率在70%左右。 防治: (1) 加強飼料管理,提高豬的抗病力。 (2) 每年春秋兩季定期進行預防注射,我國目前使用兩種菌苗:一為豬肺疫氫氧化鋁甲醛菌苗,斷奶後的 大小豬只一律皮下注射5ml,注射後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6個月。另一種為口服肺疫弱毒凍干菌苗,按瓶簽說明的頭份,用水稀釋後,混入飼料或水中喂豬。使用方便。免疫期6個月。(3) 發病後應立即隔離病豬,並及時用磺胺類葯物及抗生素進行治療。豬舍的牆壁、地面、飼養管理的用具及時進行消毒,墊草立即燒掉。 四、 豬鏈球菌病: 症狀:病豬體溫升高至41~43℃;哺乳豬患病最重,且多呈敗血性;眼結膜潮紅,流淚;咳嗽、呼吸困難;體表有紫紅色斑塊;運動失調,後驅不靈活;患關節炎的病豬關節腫脹、疼痛、跛行;患化膿性淋巴結炎的病豬頜下、頸部、股前等處淋巴結腫脹。 防治: (1) 流行季節的全群預防可用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任選一種,按每噸飼料600~800克添加,連用7天。 (2) 有病例發生時可每噸飼料加阿莫西林200克和磺胺五甲氧嘧啶300~400克,連用7天。 (3) 淋巴結膿腫的,待膿腫變軟、成熟後,及時切開,排除膿汁後用3%雙氧水或0.1%高錳酸鉀沖洗後塗以碘酊消毒。 五、 豬弓形蟲病: 症狀:豬瘟和流感相似。豬體溫升高至40~42℃;病豬精神沉鬱,食慾減少,嚴重的食慾廢絕;頭、耳和四肢下部有淤血斑;後肢軟弱無力,走路搖晃,喜卧,咳嗽,嚴重時呈犬坐姿勢;口流白沫,懷孕母豬可發生流產。 防治: (1) 重病豬用磺胺-6-甲氧嘧啶和磺胺嘧啶,各按0.07克每千克體重與10%葡萄糖100~150毫升混合後靜脈注射,一般分2~3次注入。 (2) 症狀較輕的豬,用磺胺-6-甲氧嘧啶0.07克每千克體重,1次性肌肉注射,首次加倍,每日兩次,連用3~5天可康復。 六、 傳染性胸膜肺炎: 症狀:病豬體溫可達42℃或者更高;呼吸高度困難呈犬坐或橫卧姿勢,腹式呼吸,咳嗽;口鼻流出帶血的紅色泡沫;腹部、耳尖發紺。 防治: (1) 葯物防治最好在早期進行及時治療,並注意如有耐葯菌株的出現,要及時更換葯物或聯合治療。 (2) 一般首選葯物是青黴素和增效聯磺甲基異惡唑(新諾明),首次治療必須選用注射方法,治療量宜大一點,若結合在飲料和飲水中添加,效果更好。內服新諾明時應配合等量的小蘇打。 七、 偽狂犬病: 症狀:病豬體溫升高至41~42℃;有典型的神經症狀;呼吸困難、伴有嘔吐和腹瀉;腹膜充血,間有小出血點;腎腫大,有散在出血點,耳尖發紺。 防治:該病目前無特效葯物,重在加強日常管理,做好疫苗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