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吃了氯化鉀葯過敏全身皮膚癢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吃了氯化鉀葯過敏全身皮膚癢

發布時間: 2023-12-11 00:27:53

1. 什麼叫葯物的過敏反應

治療

1.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葯物是首先採取的措施,切忌在已經出現葯物反應的先兆表現時繼續用葯。

2.支持療法

給患者以有利的條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順利地度過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飲食富含營養,保持適宜冷暖環境,預防繼發感染等。

3.加強排泄

酌情採用瀉劑、利尿劑,以期促進體內葯物的排出。

4.葯物治療

(1)輕症病例:①抗組胺葯物1~2種口服。②維生素C靜注。③10%葡萄糖酸鈣或10%硫代硫酸鈉靜注。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腦或薄荷的爐甘石洗劑,一日多次,可止癢、散熱、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癒。

(2)病情稍重的病例:①卧床休息。②塗上述葯物。③強的鬆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復。

(3)嚴重病例:

1)皮質類固醇:氫化可的松、維生素C、10%氯化鉀加入5%~10%葡萄糖液緩慢滴注,宜保持24小時連續滴注。待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時,可逐漸遞減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當量的強的松或地塞米鬆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況進一步好轉,再逐步減少激素口服量,原則是每次減量為當日用量的1/6~1/10,每減一次,需觀察3~5日,隨時注意減量中的反跳現象。在處理重症葯疹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當方面,如開始劑量太小或以後減量太快。

2)抗組胺葯物:選用二種同時口服。

3)輸新鮮血液和血漿。

4)抗生素:選用適當抗生素以預防感染,但必須慎重,因嚴重葯疹患者,常處於高度過敏狀態,不但容易發生葯物的交叉過敏,而且可能出現多原性敏感,即對與原來致敏葯物在結構上完全無關的葯物產生過敏,引起新的葯疹。

5)局部治療:重症葯疹患者對皮膚及黏膜損害的局部治療和護理非常重要,往往成為治療成敗的關鍵。早期急性階段,皮損可用大量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以保護皮膚和消炎、消腫。如有滲液,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濕敷,每日更換4~6次,待乾燥後改用0.5%新黴素和3%糖餾油糊劑,每日1~2次。

眼結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須及時處理。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水沖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氫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時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氫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剝脫導致失明及結膜粘連。口腔及唇部黏膜損害常妨礙進食,可用復方硼砂液含漱,外搽黏膜潰瘍膏或珠黃散、錫類散等。對無法進食者可用鼻飼。

6)如伴發心、肺、肝、腎及腦等臟器損害,以及造血機能障礙等需及時作相應處理。

7)密切注意水與電解質的平衡,並酌情給予三磷酸腺苷、輔酶A、肌苷及維生素B6等葯物。

2. 怎樣快速治療葯物過敏引起的皮膚紅疹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葯物是必須首先採取的步驟,切忌在已經出現葯物反應的先兆表現時繼續用葯的作法。
(二)支持療法
給患者以有利的條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順利地渡過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飲食富於營養,保持適宜冷暖環境,預防繼發感染等。
(三)加強排泄
酌情採用瀉劑、利尿劑,以期促進體內葯物的排出。
(四)葯物治療
需根據病情輕重採取不同措施。
1.輕症病例
①抗組胺葯物1~2種口服;②維生素C
1g靜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鈣或10%硫代硫酸鈉10ml靜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腦或薄荷的爐甘石洗劑、振盪洗劑或撲粉,一日多次,以止癢、散熱、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癒。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較廣泛,且伴發熱者。①卧床休息;②塗上述葯物;③強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復。
3.嚴重病例
包括重症多形紅斑、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和全身剝脫性皮炎型葯疹。應立即採取下列措施:
⑴皮質類固醇:氫化可的松300~500mg,維生素C3g,10%氯化鉀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緩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時連續滴注,待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時,可逐漸遞減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當量的強的松或地塞米鬆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況進一步好轉,再逐步減少激素口服量,原則是每次減量為當日用量的1/6~1/10,每減一次,需觀察3~5日,隨時注意減量中的反跳現象。在處理重症葯疹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當方面,如開始劑量太小或以後減量太快。
⑵抗組胺葯物:選用二種同時口服。
⑶輸新鮮血液輸血漿: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選用適當抗生素以預防感染,但必須慎重,因嚴重葯疹患者,常處於高度過敏狀態,不但容易發生葯物的交叉過敏,而且可能出現多原性敏感,即對與原來致敏葯物在結構上完全無關的葯物產生過敏,引起新的葯疹。
⑸局部治療:在重症葯疹患者,對皮膚及粘膜損害的局部治療和護理非常重要,往往成為治療成敗的關鍵。早期急性階段,皮損可用大量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以保護皮膚和消炎、消腫。如有滲液,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濕敷,每日更換4~6次,待乾燥後改用0.5%新黴素、3%糖餾油糊劑,每日1~2次。
眼結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須及時處理,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水沖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氫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時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氫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剝脫導致失明及結膜粘連。口腔及唇部粘膜損害常妨礙進食,可用復方硼砂液含漱,日數次,外搽粘膜潰瘍膏或珠黃散、錫類散等。對無法進食者可用鼻飼。
⑹如伴發心、肺、肝、腎及腦等臟器損害以及造血機能障礙等需及時作用應處理。
⑺密切注意水與電解質的平衡;並酌情給予三磷酸腺苷、輔酶A、肌苷及維生素B6等葯物。

3. 患者四肢麻木,皮膚奇癢怎麼調理

手腳發麻、四肢無力、皮膚還癢,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通常情況是一種周圍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因素。如果有糖尿病,是見於糖尿病的一個並發症造成的周圍神經炎,需要控制好糖尿病,然後給予營養神經,可以改善。
第二、因為電解質紊亂會引起手腳發麻、四肢無力,這種情況一般跟氯化鈉、氯化鉀,還有鈣、磷、酶的缺乏會導致這種症狀。需要給予糾正電解質紊亂,進行改善症狀。
第三、過度通氣綜合征會導致急性發作的手腳發麻、四肢無力,低碳酸血症造成的呼吸性鹼中毒而引起的

4. 吃了氯化鉀後手上發癢是怎回事

可能過敏造成,可以口服息斯敏,抹膚輕松等治療,保持衛生,飲食要清淡,多喝水。

5. 葯物性皮炎的表現有哪些

葯物性皮炎症狀有兩大類,一種是局部,還有一種是系統性。葯物性皮炎局部產生症狀,固定葯疹最多見,像口唇上如果產生固定葯疹,就是嘴周圍一圈紅黑紅黑表現。如果是生殖器部位,生殖器又紅又腫,然後還有疼,最後還有感染跡象,這是局部症狀。

葯物性皮炎症狀全身的就是可以表現為蕁麻疹樣、猩紅熱樣,還有麻疹樣,甚至剝脫性皮炎型葯疹,還有重症多形紅斑型葯疹,就是全身症狀首先是瘙癢,然後彌漫對稱發生點狀或者是片狀紅斑,伴有瘙癢,這是全身泛發一種中型表現。

還有一種重型葯疹,表現就特別嚴重,伴有全身症狀,像剝脫性皮炎型葯疹,全身大片皮膚沒有一處好的,又紅又腫又脫皮,同時伴有發冷、發抖、全身不舒服。重症多形紅斑也是這樣,往往伴有全身發冷、發抖、發熱,還有低蛋白血症導致還有肝腎功能損害系統性症狀。

6. 口服補液鹽會導致皮膚過敏

口服補液鹽成分主要是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加水至1000毫升後飲用,用於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和秋季腹瀉引起的輕度及中度脫水,其糾正脫水的速度優於靜脈滴注。
腹瀉停止,應立即停服,以防止出現高鈉血症。對小兒或有惡心、嘔吐而口服困難的患者,可採用直腸輸注法,輸注宜緩慢,一般於4~6小時內補完累積損失量。
鈉在血液里含量超標容易引發各種過敏現象,加重病情,對腎臟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而且口服補液鹽是處方葯,需要醫生開據處方,按照醫囑方可使用,不建議自行配置,應當適當稀釋後給病人服用。
最後補充,口服補液鹽不是用來治療感冒的,而是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和秋季腹瀉引起的輕度及中度脫水」症狀的。

7. 葯物過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葯物反應發生的病因機理頗為復雜,有變態反應性,亦有非變態反應性或其他特殊機制。
變態反應 大多數葯疹發生與此有關。其主要依據是:①幾乎均發生葯理學所允許的用量下;②有一定的潛伏期;③患者僅對某種或某類葯物過敏,具有高度特異性;④對某種葯物已經致敏者,若再次用同樣葯物,即使微量,常導致葯疹復發;⑤應用與致敏葯物結構相近的葯物可出現交叉過敏;⑥用致敏葯物作皮試,可獲陽性結果;⑦少數葯物所致的以Ⅰ型反應為主的葯疹可作短時間脫敏;⑧抗過敏葯物,特別是皮質類固醇治療常見顯效。
化學性葯物多屬半抗原,在進入體內後必須先與組織中某些蛋白質組分作共價結合成為全抗原(半抗原-載體復合物)才開始發揮作用。葯物抗原性的強弱與其其本身的化學結構有關,一般認為高分子量的或具苯核或嘧啶核的葯物,其抗原性較強,如青黴素G及其衍生物、多聚體、長效磺胺、苯巴比妥、復方阿司匹林等所引起的葯疹就比較多見;而抗原性弱或不具抗原性的葯物,如氯化鉀、碳氫鈉等則很少引起或不引起葯疹。
變應性葯物反應的類型不一,它可以Ⅰ至Ⅳ型任何一型表現出來,有時在同一患者可以兼有兩種以類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