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吃雷貝皮膚過敏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吃雷貝皮膚過敏

發布時間: 2023-12-09 02:59:22

⑴ 吃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皮膚過敏怎麼辦

雷貝來拉唑鈉腸溶膠囊
規格自 10MG*6
適用症 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 良性活動性胃潰瘍 伴有臨床症狀的侵蝕性或潰瘍性的胃-食管反流證 與適當的抗生素聯用 可根治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十二指腸潰瘍
性狀
本品為腸溶膠囊,內容物為類白色或微黃色顆粒或粉末。
過敏了,要及早去就醫,到醫院去檢查下,停葯!

⑵ 為什麼有的人吃海鮮會過敏

海鮮過敏的原因是由於海鮮中富含大量的異種蛋白,這些異種蛋白直接或間接地激活免疫細胞,引起化學介質的釋放,繼而產生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抗體抗原共同作用,人體就表現出過敏症狀了

海鮮好吃、過敏難防,為什麼有的人吃海鮮過敏?海鮮內含有一定量的組織胺,組織胺(Histamine)是一種活性胺化合物。作為身體內的一種化學傳導物質,可以影響許多細胞的反應,包括過敏,發炎反應,胃酸分泌等,也可以影響腦部神經傳導,會造成人體想睡覺等效果。組織胺存在於肥大細胞內,亦存在於肺、肝及胃的粘膜組織內。它在過敏與發炎的調節上扮演一個很重要角色。組織胺屬於一種化學訊息,參與睡眠,荷爾蒙的分泌,體溫調節,食慾與記憶形成等功能,另外還可引起癢、打噴嚏、流鼻水等現象,此外組織胺結合到血管平滑肌上的接受器(H1R)導致血管擴張因而產生局部水腫,組織胺會使肺的氣管平滑肌收縮引起呼吸道狹窄進而呼吸困難,腸道平滑肌收縮降低血壓以及增加心跳(tachycardia)等多項生理反應。

海鮮內含有一定量的組織胺,一旦組織胺被人體吸收,進入免疫系統,就會引發過敏現象。大部份的人,體內都含有分解組織胺的酶,因此不會發生過敏現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攝入的組織胺超過人體的忍受范圍,就可能引發過敏性中毒。不過,所謂過敏性中毒和過敏並不相同。吃海鮮過敏的人,只要攝入微量的組織胺,就會出現症狀;而過敏性中毒,則是因為攝入過多的組織胺所引起,因此,即使是體內含有分解組織胺酶的正常人,仍可能發生過敏性中毒。由於過敏性食物中毒和過敏的症狀幾乎一樣,就醫時常常會發生誤診的情形,所以患者應將自己吃了哪些東西以及量的多寡,詳細告訴醫生,以便正確診斷。

海鮮過敏中毒時發病快,常在食後0.5~1個小時發病,有時只要5分鍾,時間長的也只要4個小時。發病時症狀輕,恢復快,偶爾會死亡。常表現為臉紅、頭暈、頭痛、心跳、心慌、胸悶、呼吸急迫,臉、唇腫脹,口舌及四肢發麻,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
一、皮膚症狀:皮膚充血、濕疹、瘙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這些症狀最容易出現在面部、頸部、耳部等部位。

1、蕁麻疹: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由於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少數可延長至數天後消退,不留痕跡。皮疹反復成批發生,以傍晚發作者多見。風團常泛發,亦可局限。有時合並血管性水腫,偶爾風團表面形成大皰。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狀。
2、濕疹:皮損初為多數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於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後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如繼發感染,炎症更明顯,可形成膿皰、膿痂、毛囊炎、癤等。自覺劇烈瘙癢。過敏所致的濕疹可伴有或不伴有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3、血管神經性水腫:皮膚及皮下組織增厚,邊界不清壓之較硬但無指壓痕,皮膚色澤及溫度正常;除了感覺腫脹或熱感外,一般無疼痛及發癢等感覺異常。
二、胃腸道症狀: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黏液樣或稀水樣便,個別人還會出現過敏性胃炎及腸炎、乳糜瀉等。
三、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頭昏等,比較嚴重的還可能會發生血壓急劇下降,意識喪失,呼吸不暢甚至是過敏性休克的症狀。

預防海鮮過敏發生的方法有哪些?
海鮮過敏多數患者是因為過量食用海鮮引起過敏的。海鮮過敏的發病原因是由於海鮮中富含大量的異種蛋白,這些異種蛋白直接或間接地激活免疫細胞,引起化學介質的釋放,繼而產生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抗體抗原共同作用,人體就表現出過敏症狀了。
1、避免不熟海鮮: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
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鍾才算徹底殺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腌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生。

2、不食死海鮮: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較多的胺類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選購活貝之後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盡快烹調。過敏體質的人尤其應當注意,因為有時候過敏反應不是因為海鮮本身,而是在海鮮蛋白質分解過程中的物質導致的。

3、不與啤酒同喝:在吃海鮮時最好別飲用啤酒。蝦、蟹等海產品在人體代謝後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病症。如果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
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鮮的時候,千萬別喝啤酒,否則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4、不與水果同食:魚、蝦、蟹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產品後,馬上吃水果,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海鮮中的鈣還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海鮮和水果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
5、不與茶水同飲: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道理與不宜吃水果的原因類似。因為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在食用海鮮前或後吃海鮮,都會增加鈣與鞣酸相結合的機會。因此,在吃海鮮時最好別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6、蝦類忌與維生素C同食:通常對人體無害的砷類在維生素C的作用下能夠轉化為有毒的砷。
7、服葯期間要慎重吃海鮮:根據自己身體的素質,比如說有些人正在服用葯物期間,吃海鮮一定要特別慎重;

⑶ 蕁麻疹能吃雷貝拉唑嗎

蕁麻疹作為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它往往是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發生與消退都很迅速,會伴有劇癢,也會引起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於是,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丘疹狀蕁麻疹、接觸性蕁麻疹、人工性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冷蕁麻疹、熱蕁麻疹、膽鹼能性蕁麻疹及日光性蕁麻疹等。

一般而言,蕁麻疹是有常見過敏原的——

A青黴素、痢特靈、磺胺葯類等葯物

B含有特殊蛋白質的魚、蝦、蟹、雞蛋、牛奶等

C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與寄生蟲,以及蟎、跳蚤、臭蟲、腸道寄生蟲、包囊蟲等

D各種花粉、塵土等

E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和機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學物質進入人體

F家族性冷性蕁麻疹

G精神緊張、感情沖動、月經、絕經、妊娠等

H淋巴瘤、癌腫、甲亢、風濕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高血脂等

蕁麻疹必須徹底治療,不能因其不傳染就放任不管,或者只做簡單止癢處理。而治療它的方法,也是有許多方法的。

方法一:在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下,提升機體免疫力,調整機體功能失調紊亂,盡量避免因外界誘因刺激後引發疾病。

方法二:對於久治不愈的蕁麻疹病人,治療蕁麻疹可採用一些臨床效果顯著的外用葯物進行治療。

方法三:蕁麻疹從中醫上講就是血虛風燥、胃腸濕熱等原因引起,可以適以中葯調理治療,如沐浴或者是中葯口服,針對性治療,慢性蕁麻疹治療方法可以暫時的緩解蕁麻疹,然後需要多注意日常事項。

不過蕁麻疹的發病原因很復雜,如用傳統的控制方法和治療,如激素、抗組胺類,消炎類葯物治療,一時見輕,但過一段病情又會加重,對孩子身體影響也很大,長期服用對肝腎造成更大損傷。外用一般會選用激素類軟膏,如地塞米松軟膏、膚輕松等,雖然能很快控制皮膚過敏症狀,但是一停用,過敏症狀就會復發,長期使用激素類軟膏會使皮膚失去正常防禦和自我保護能力,最終導致激素依賴性皮炎。目前的治療蕁麻疹主要包括去除誘發因素、調整自身過敏體質,補充抗過敏益生菌台敏樂改善過敏症狀,調整過敏體質,縮短蕁麻疹治療周期。

除了遵醫囑治療,蕁麻疹患者日常生活也有不少禁忌。其中有幾條需要牢記。

不要抓:一般人對於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出更多的過敏原。

飲食忌: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盡量少吃;多吃葡萄、綠茶、海帶、番茄、芝麻、黃瓜、胡蘿卜、香蕉、蘋果、橘子、蘿卜、綠豆、韭菜、苡仁等食物;保持良好心態,多休息、不做劇烈運動,不抽煙,勤洗澡,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