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神經性皮炎是皮膚癢還是神經癢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神經性皮炎是皮膚癢還是神經癢

發布時間: 2023-12-03 20:36:49

A. 神經性皮炎的症狀表現

建議:神經性皮炎的症狀表現是:1、神經性皮炎的發病常伴有有癢痛感,而無原發皮膚受損,由於搔抓及而出現摩擦,皮膚逐漸而產生粟粒至黃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其擴散全身。皮膚受損斑片的數目不定,可有單發的傾向性,形狀不等。2、神經性皮炎的症狀好發於頸部兩側、頸部、骶尾部、踝部,亦見於腰背部或四肢等部位。皮膚受損僅限於一處或幾處為局限性神經性皮炎;如果破損受損分布較為廣泛,甚至泛發體內多個部位,也常被人們稱為泛發性神經性皮炎。3、神經性皮炎自覺病症常為陣發性癢痛,夜晚較為嚴重。搔抓之後而誘發血痂,嚴重者可有繼發性毛囊炎症等症狀。建議患者盡早到正規的皮膚病醫院來檢查治療,科學用葯,早日擺脫困擾。

B. 神經性皮炎是什麼

神經性皮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與精神因素有明顯關系,屬於慢性皮膚病。皮膚損害以皮膚苔蘚樣變、皮膚肥厚為主,臨床上表現較瘙癢,皮膚損害發生在某些特殊部位,例如頸後部、眼瞼、雙肘部、骶尾部等。由於患者有瘙癢感或影響睡眠,長時間搔抓導致局部皮膚肥厚如皮革樣,呈苔蘚樣變,皮溝加深,皮脊隆起。神經性皮炎可表現為局限性和泛發性,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的皮膚損害廣泛存在,基本損害與局限性類似。
神經性皮炎的治療需先止癢,可使用抗組胺葯或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葯止癢,也可聯合兩種抗組胺葯或配合鎮靜劑止癢。局部可外塗具有滲透作用的止癢劑,或強效糖皮質類固醇激素以及局部封閉治療,患者需避免熱水燙,或香皂、浴液洗,還需避免搔抓,可經常用潤膚油保護皮膚。

C. 神經性皮炎的症狀有哪些 神經性皮炎原因

神經性皮炎也是皮炎當中的一種,皮膚過敏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不好的體驗,當我們在公共場合里,如果皮膚特別的癢的時候,那麼做這件事情是多麼尷尬啊,那麼神經性皮炎的症狀有哪些?下面一起和51養生網我了解下吧。

神經性皮炎的症狀

1、神經性皮炎的主要特徵

局部皮膚癢、增厚、范圍不定。初起時,局部皮膚陣發性刺癢,反復搔抓後皮膚上出現圓形、菱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如正常膚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或有少許鱗屑,逐漸丘疹融合成片,局部皮膚增厚,皮紋加深。

好發於頸部兩側、項部、肘窩、腘窩、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見於腰背部、眼瞼、四肢及外陰等部位。皮損僅限於一處或幾處為局限性神經性皮炎;若皮損分布廣泛,甚至泛發於全身者,稱為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2、自覺症狀

為陣發性劇癢,夜晚尤甚,影響睡眠。搔抓後可有血痕及血痂,嚴重者可繼發毛囊炎及淋巴結炎。本病為慢性疾病,症狀時輕時重,治癒後容易復發。

神經性皮炎原因

1、自身因素

一些自身的神經精神因素會導致神經性皮炎的主要病因,主要包括:長期的緊張焦慮,心情煩躁,以及情緒波動等不良狀態,均會造成人們大腦皮層植物神經調節紊亂的情況也是誘發原因。

2、其它因素

造成神經性皮炎的患病因素還包括其它病因,比如:局部 *** 、搔抓、衣領的摩擦、過敏體質、多吃 *** 性食物等,也可能引起神經性皮炎。

D. 神經性皮炎都有哪些症狀

  1.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苔蘚,一般認為是皮質抑制和興奮功能紊亂所致。情緒局部刺激和辛辣酒類可加重和誘發本病。常年不愈,愈後易復發。

  2. 臨床表現以劇烈瘙癢或皮膚苔蘚樣病變為特徵。皮炎易反復發作,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3. 西醫大都治標不治本,建議外塗中草葯膏魯濟克炎王,具有疏風祛濕、清熱解毒、消炎止癢、活血化瘀之功效,使用於脂溢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膚問題的調理和養護。

E. 什麼是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
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其特點是頸、肘、膝及骶尾部出現
紅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紋理加深,對稱分布,劇烈騷癢,成年人多見。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神經性皮炎與中醫的「牛皮癬」、「攝領瘡」等相類似。常因風濕蘊膚,經氣不暢所致。它是一種常見多發性皮膚病,好發於頸部、四肢、腰骶,以對稱性皮膚粗糙肥厚,劇烈瘙癢為主要表現的皮膚性疾病。多見於青年和成年人,兒童一般不發病。夏季多發或季節性不明顯

F. 神經性皮炎有哪些表現

神經性皮炎是以陣發性瘙癢和皮膚苔蘚為主症的慢性皮膚炎症,發病和神經精神版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權因素有關。慢性經過,不傾向濕潤,易於反復發作。

炎症基本損害多是圓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後皮膚肥厚,皮溝加深,皮嵴隆起,極易形成苔蘚化,是本病的重要特徵。

皮損初起為有聚集傾向的扁平丘疹,乾燥而結實,皮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面光亮。久之丘疹融合成片,逐漸增大,皮膚增厚乾燥成席紋狀,經常搔抓形成皮膚苔蘚化。

患者自覺陣發性奇癢,入夜更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緒波動時,瘙癢隨之加劇。

本病好發於頸後及兩側、肘窩、尾骶等處。皮疹不甚廣泛或僅限於上述部位時,稱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皮疹分布廣泛,除局限型所涉及的部位外,眼瞼、頭皮、軀干及四肢之一部或大部受累時,則稱泛發性神經性皮炎。好發於青年和成年人。病程常遷延數年之久,雖經治癒,容易復發。

本病患者生活起居應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喝濃茶。盡量減少搔抓、摩擦、熱水洗燙。

G. 神經性皮炎有那些症狀

神經性皮炎有哪些症狀?神經性皮炎也稱為慢性單純性苔癬,是一種常見的以陣發性劇癢和皮膚苔蘚樣變為特徵的疾病,分為局限型和播散型。局限型多見於中青年,好發於頸部、雙肘伸側、腰骶部、股內側、女陰、陰囊和肛周等部位,可以一側或者是兩側對稱發病,基本皮損為針尖至米粒大小的多角形扁平丘疹,淡紅色或者是淺褐色,也有正常膚色,一般比較硬、表面有光澤,可以有少量的糠皮狀鱗屑。時間久了皮損可以互相融合,形成苔蘚樣變,直徑可達2-6cm,皮損邊緣可以看到散在的扁平丘疹,邊界清楚,可以是圓形或類圓形。播散型一般好發於成年及老年人,皮損廣泛分布於眼瞼、頭鼻、軀干、四肢等處,呈苔蘚樣變,皮損及其周圍常可以看到抓痕或血痂,也可以因為局部外用葯物不當而產生接觸性皮炎和繼發感染,自覺陣發性瘙癢,常以局部刺激、精神煩躁時加重,夜間明顯,呈慢性病程,常年不愈或反復發作。

H.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會引起嚴重瘙癢的皮膚病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會引起嚴重瘙癢的皮膚病,與患者精神狀況有很大關系,在精神狀況不好時經常出現,使患者悲慘,對神經性皮炎不要輕視,介紹神經性皮炎的五個症狀特徵。

神經性皮炎的五種症狀

1、發作性皮膚瘙癢

神經性皮炎會引起發作性皮膚瘙癢。特別是晚上皮膚瘙癢進一步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睡眠,因此神經性皮炎通常需要使用止癢葯或精神穩定劑。

2、皮膚苔蘚化

隨著病情的發展,皮膚會越來越苔化,撓會損傷皮膚,皮膚會出現苔蘚化,所以一定不要撓皮膚,癢的話可以使用止癢軟膏。

3、與精神因素有關。

精神壓力、急躁、心情沮喪時,神經性皮炎的症狀會加重。為了控制病情發展,患者要盡量放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多做簡單的運動,不要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的睡眠,精神放鬆後,神經性皮炎就會減少或消退。

4、發生在特定人口中

神經性皮炎多見於青年和成年人,兒童一般不發病,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病程經常持續幾年,雖然痊癒,但很容易復發。

5、神經皮炎發病部位

本病多發於頸後和兩側、肘窩、尾骶部等。如果皮疹不太廣泛或僅限於上述部位,則稱為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皮疹分布廣泛,除了與局限性相關的部位外,如果眼瞼、頭皮、軀干、四肢中的一個或大部分受到牽連,則被稱為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皮膚病,為了擺脫疾病,注意日常生活習慣很重要,日常生活規律,工作和休息相結合,避免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食物,不要喝濃茶。

歡迎大家把關心的問題私信給我,希望創作出更多大家喜歡的內容。如果您或身邊親友有 健康 疾病困擾,我會為您提供具體、專業的指導意見。

I. 古籍中的神經性皮炎簡介

神經性皮炎為病症名。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癬化為主症的慢性皮膚炎症。屬祖國醫學「頑癬」范疇。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平衡失調有關。

神經性皮炎(neurodermatitis)是一種局限性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又叫慢性單純苔蘚。中醫學稱之為「牛皮蘚」、「攝領瘡」,因其好發於頸部,狀如牛領之皮,厚而且堅而得名。如《外科正宗》說:「牛皮癬,如牛領之皮,頑硬須堅,抓之如朽木。」臨床特點為皮膚苔蘚化,肥厚粗糙,瘙癢劇烈,病程緩慢,反復發作,常數年不愈,愈後易復發。多發生於頸、肘、骶等部位,以皮膚瘙癢、苔蘚化為特徵。根據皮損范圍大小,臨床上可分為局限型和泛發型兩種類型。本病常呈慢性,易於反復發作,多見於青壯年。其病因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平衡失調有關。現代西醫學治療一般採用鎮靜或抗組織胺葯、x線照射及封閉療法等,但多不能根治。

神經性皮炎在中醫學中稱為「干癬」、「牛皮癬」、「攝領瘡」等,又因其頑固易發而稱之為「頑癬」。《諸病源候論》曰:「攝領瘡,如癬之類,生於頸上,癢痛,衣領拂著即劇,雲是衣領揩所作,故名攝領瘡。」《外科正宗·頑癬》也說:「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皆屬風濕凝聚生瘡,久則瘙癢如癬,不治則沿漫項背。」歷代醫家臨床上多用涼血清熱疏風、養血潤燥、健脾滲濕等法為主,並配合外治。一些醫籍,如《儒門事親》、《本草綱目拾遺》等還有用針灸方法治療頑癬的記載。

現代中醫治療神經性皮炎的報道,始見於50年代中期,最初的文獻多是用針灸療法和外治法960年代,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採用內服配合外治的方法比較普遍;針灸治療則以皮膚針的應用報道較多。70年代,一些新的穴位 *** 療法,如頭針、穴位注射、水灌療法等,中葯局部注射也用於治療本病,使臨床療效有所提高。自80年代以來,除了在臨床上獲得較大進展外,還開展了有關神經性皮炎防治的實驗研究。如對神經性皮炎患者的腦電圖檢查顯示,此類患者大多數表現為界限性異常和輕度異常腦電圖,異常率為62.2%,遠高於正常人對照組的異常率(27.4%)。有人通過對神經性皮炎的病因學療法進行探索,認為精神因素在發病原因中佔主導地位,因此對此病患者做說服教育以及避免再 *** ,可能是治療本病的關鍵之一。對一組神經性皮炎病人進行針灸治療前後的血漿亮氨酸腦啡呔樣物質(LEKIS)含量測定,發現針灸治療後血漿中LEKIS比針灸前有明顯增高(P<0.01),而用葯物治療的患者血漿中LEKIS無明顯變化。據統計,目前用中醫中葯方法治療神經性皮炎的臨床療效一般在90%左右。

詳見網路詞條:神經性皮炎 [ 最後修訂於2015/6/24 14:49:28 共9009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