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仔豬滲出性皮炎症狀有哪些
豬舍衛生條件差,容易發生疾病。如房屋內通風不良,地面普遍潮濕,房屋內污水不揚,污水滯留,房屋結構不合理,水泥隔牆粗糙,南乳仔豬經常擁擠劃傷皮膚,為油性皮膚病的發生提供了條件。經驗告訴我們,一般來說,這種疾病的發生表明該農場的豬中存在圓環病毒病。仔豬滲出性皮炎(油性皮膚病)的病因、症狀及防治措施。
肌肉注射慶大黴素10000單位0.1ml/kg體重,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注射一次,共3天。將鹽酸林可黴素添加到所有仔豬的飲用水中7-8天;在混合慶大黴素、青黴素和地塞米松後,將其應用於病變或碘伏應用於病變。或10%磺胺甲氧嘧啶鈉0.1ml/kg體重肌肉注射,每天早晚各一次,連續3天。所有仔豬用阿莫西林和復合維生素B喂養7-8天。外用0.25片/片,5片四環素片與福清混合均勻塗抹於皮損處。
Ⅱ 仔豬為什麼容易患滲出性皮炎怎麼治療
仔豬的滲出性皮炎是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混合感染引起。細菌能在環境中存活6~9個月,豬場需要兩種以上的合格消毒液消毒,對環境、器械、帶豬消毒。對患病豬肌注鹽酸頭孢賽夫鈉,氟苯尼考注射液交替使用,3~5天即可恢復。對潛在感染的用氟苯尼考預混劑,阿莫西林預混劑交替拌料給葯3~5天,可有效預防。
Ⅲ 小豬全身發紅脫皮用什麼葯最管用
初步診斷:滲出性皮炎
治療方案:可能是滲出性皮炎。
一、發病因素:母源抗體水平低下,奶質差、圓環病毒~皮炎腎病腎病綜合症;圈舍潮濕、臟亂、黴菌毒素(F2)所致發病。
二、治療方案
1、加強衛生管理,保持豬舍乾燥,減少混群打架,出現外傷及時消毒(用碘伏體表噴灑)。
2、注意斷牙、斷尾、斷臍時的器械及術部消毒。
3、用廢機油全身塗擦。
4、用凡士林+青黴素拌成糊後患部塗擦。
5、用500ml75%酒精+旱煙葉2個浸泡24小時以上,然後全身擦洗,使用一次,3-5天後即愈。
6、可以用黃芪多糖+青黴素混合注射,每天2次,連用3-5天。
Ⅳ 豬有哪些常見的皮膚病,該如何防治
1、滲出性皮炎
這時一種容易發生在仔豬身上的油皮病,發病率較好,很多的豬只要出現了粘性的皮膚病,建議養殖戶首先清洗一下,因為不管是什麼病原,都能清洗掉一部分。再進行葯物治療,效果會很好,滲出性皮炎可以打地米加青黴素,配溫水沖洗效果較好。
2、面部壞死
這個疾病主要是因為咬傷和磨傷引起的,可以先清洗一下,再在患處撒上青黴素,如果傷口化膿或者膿腫了,硬的就打消炎針,如果是軟的要將濃放出來,沖洗後干凈後再塗抹葯物或者打針即可。
3、鏈球菌
鏈球菌一般表現為敗血症,豬丹毒是疹塊型的,可以使用地米青黴素治療,效果比較明顯,需要注意的是,豬如果還發著高燒的話,就要引起重視了,必要時可以就醫治療。
4、胸膜肺炎、豬肺疫
這類疾病往往會引起豬的皮膚變色,豬的耳朵如果變色,主要原因可能是豬的心肺壞,一般情況下可以用頭孢和氟苯尼考治療,而豬肺疫還會集中在脖子的上邊,要注意觀察。
5、水腫病
水腫病常見的有大腸桿菌和放線菌,一般會在在眼睛或者頭部會發生水腫現象。一般要注意降低顱內壓,同時到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肚子下邊如果出現綠色或者肚子下邊變色是,大多是有魏氏梭菌或者其他的個別的細菌引起的,要注意預防。
Ⅳ 仔豬滲出性皮炎有何臨床表現
豬只感染後3~4天出現臨床症狀,病豬無神,眼睛周圍有分泌物。最急性病例,全身皮內膚濕潤容,血清及皮脂滲出,有皮屑。也可在蹄冠、耳後及身體下部無毛皮膚形成水泡及潰瘍。常在3~5天內死亡。急性病例,發生稍慢,皮膚皺縮,厭食,消瘦及脫水,病變可漸漸擴大,嚴重病例可波及全身,可使塵埃及皮屑積聚而形成痂皮,同時伴有一種難聞的氣味。伴隨嚴重的病變,病豬不安及戰栗,但無疼痛及癢感。如無繼發性細菌侵入,病豬體溫一般正常。較輕病例的病變發展較慢,可發生於鼻端、耳朵及四肢。有些病豬的耳朵及其他部位可滿布紅棕色斑點,有些病豬體表覆蓋著一層頭皮屑樣物質。溫和病例的皮膚常呈乾燥,無水皰及潰瘍,這些病豬精神及食慾正常。但易感豬與溫和病豬接觸,能發展成嚴重的滲出性表皮炎。
Ⅵ 剛出生的仔豬容易得滲出性皮炎,為什麼啊
仔豬滲出性皮炎是皮膚表層組織的一種炎症,
大多因豬舍過於陰暗潮濕、衛生條件差、
飼喂內腐敗飼容料或用發霉稻草作墊料而引發。
小豬容易發生滲出性皮炎而大豬少發,
是因為小豬的皮膚不完善,皮膚很薄,很
容易被破壞。仔豬滲出性皮炎通過接種豬
疫苗是能夠治療的。威福欣,作為法國詩華
的明星產品,就能有效地控制這個豬病。
Ⅶ 仔豬滲出性皮炎的正確防治措施,養殖戶快收藏!
仔豬滲出性皮炎又稱葡萄球菌性皮炎、皮脂溢性皮炎,俗稱「豬油皮」。是一種仔豬全身性皮膚傳染病,夏秋季節高發,嚴重危害仔豬的生長發育,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做好防治工作。
近年來由於生產規模化、早期斷奶以及飼養密度大、空氣污濁、衛生狀況差等原因,導致本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不少人對該病缺乏認識,甚至將其誤診為豬疥癬、皮炎腎病綜合征、豬痘、濕疹、缺鋅症等等引起的皮膚症狀,延誤了治療時機而影響了防治結果。
臨床表現症狀
最急性型症狀,全身皮脂滲出、濕潤、體重迅速減輕並在24小時內死亡,也有的可拖到2-3天內死亡。急性型發生稍慢,皮膚形成水皰及膿皰,破裂後流出滲出液和皮脂,發生糜爛,消瘦、厭食、脫水,通常在4-10天內死亡。本病的其他症狀時精神沉鬱、食慾不振、渴欲增加,但體溫一般不高。病情進一步發展為廢食、迅速消瘦、脫水和瀕臨死亡。
預防
此病主要是由於皮膚損傷引起的,因此防治外傷是關鍵。要想徹底凈化預防此病,應採取如下綜合措施
1、產房要加強消毒,保持清潔重視母豬產後乳房的消毒。
2、確保卧床圍欄表面的光滑,地面不可太粗糙。
3、初乳的被動免疫對仔豬有重要的保護作用,仔豬出生後要盡快吃組初乳。
4、發現病豬要及時隔離治療,並嚴格消毒。
治療方案
1、對病情嚴重的仔豬應隔離治療,同窩或同群仔豬進行全身預防性塗抹,嚴重爆發時應注射3天以上的抗菌葯物。
2、治療時應採用內外兼治的原則,步驟如下;一清洗;二塗抹;三是打針加葯,病情嚴重的仔豬注射敏感葯物如青黴素類或頭孢類葯物(青黴素鈉3萬IU/kg體重,2-3次/天,;連用5天以防復發),在易感豬群料中加葯預防,四是補充體液,對症狀嚴重的仔豬灌服糖鹽水加電解質多維加輔酶A。
3、體表用高錳酸鉀水溶液清洗,高錳酸鉀水溶液濃度高一點(0.2%)且溫熱療效較好。
4、中葯療法:取紫草50g烘乾,,磨粉後混入青油拌勻,塗抹患處,每天3-4次,一般兩天即可治癒。
Ⅷ 什麼是豬滲出性皮炎有哪些臨床症狀
豬滲出性皮炎又叫仔豬葡萄球菌皮炎或「豬油皮病」,是豬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豬急性接觸性皮炎,以全身油脂樣滲出性皮炎為特徵。該病常發於哺乳仔豬和保育的斷奶仔豬,典型病例表現為哺乳仔豬或剛斷奶小豬的急性和超急性傳染病,患豬全身性皮炎可導致腹水和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潮濕的春、秋季節較為多發。它可發生於各種年齡的豬只,但主要侵害哺乳期的仔豬,其次為剛斷奶不久的小豬,育成豬和母豬也偶有發生,該病一般是在多種誘因的作用下才能發生,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但更多的是在皮膚、黏膜、有損傷和抵抗力降低的情況下,葡萄球菌經過汗腺、毛囊和受損的部位,侵入皮膚,從而引起發病。嚴重病例通常會因葡萄球菌毒素導致死亡。母豬臨產前幾天,子宮內的細菌會大量繁殖,造成仔豬在分娩過程中被感染。
該病多呈散發,也可出現流行,若在無免疫力的豬群感染此病,則常會連續感染不同窩中免疫力差的小豬。保育舍仔豬發病率可達15%,其感染發病後的仔豬死亡率可高達65%,衛生條件差,特別是疥蟎感染嚴重的豬場更易發生本病。
本病多見於2~6周齡的仔豬。病豬體質弱、發育不良、精神沉鬱、呈濕疹性病變,病初首先在肛門和眼睛周圍、耳廓和腹部等無被毛處皮膚上出現紅斑,發生3~4毫米大小的微黃色水皰。迅速破裂,滲出清亮的漿液或黏液,與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乾燥後形成微棕色鱗片狀結痂,發癢。痂皮脫落,露出鮮紅色創面。通常於24~48小時後蔓延至全身表皮。食慾不振和脫水是本病特徵。患病仔豬食慾減退,飲欲增加,並迅速消瘦。一般經30~40天可康復,但影響發育。發病期間,豬群的生產性能可下降35%。嚴重病例於發病後4~6天死亡。
Ⅸ 仔豬滲出性表皮炎有什麼臨床症狀
仔豬滲來出性表皮炎,即仔豬源油皮病,是由豬表皮葡萄球菌所引起的一種仔豬高度接觸性皮膚疾病。以皮膚大面積出現滲出黏液並結痂為特徵,嚴重危害仔豬的生長發育。患病仔豬的症狀為:嘴頰部、臉面部、耳根、腹部等無毛處出現紅斑,隨之全身出現褐色痂皮,豬毛無光,粗亂,皮膚脫屑,體表滲出脂樣漿液,附著脫落的皮垢和塵埃,表皮成為黑色,散發惡臭。病豬畏寒發抖,體溫達40~42℃,食慾不振,渴欲很強,最後由於極度消瘦和貧血,經5~7天衰竭死亡。病程長的15~20天死亡。仔豬一旦感染本病,則生長發育不良,成為「僵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