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豬滲透性皮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豬滲透性皮炎

發布時間: 2023-10-27 18:23:37

① 仔豬滲出性皮炎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預防大於治療,在養豬過程當中想要預防體內疾病,那麼就應該要注意衛生。養豬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對於注射一定要干凈衛生,如果豬舍臟兮兮的,豬屎也不沖也不洗,蒼蠅到處亂飛,蚊蟲也有,排水溝也變成了烏黑的水溝,臭烘烘的,那麼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導致細菌的滋生,從而會影響到小豬會出現這種皮炎。對於養小豬的圍欄一定要光滑一些,不要有一些尖的,甚至凸出的部位,因為小豬特別喜歡動,也喜歡去磨蹭一些牆面甚至磨蹭一些比較突出的物體,畢竟癢的時候就喜歡去磨蹭,一旦磨蹭導致皮膚破損,就容易導致感染。

最後也可以使用葯物進行治療,對已經發病的小豬注射青黴素大概是5萬單位,早上注射一次,晚上注射一次,連續三天,如果沒有好的話再增加兩天。一般來說5天以後就可以有效的好轉,不會再感染這個皮炎,對於比較嚴重的還應該要使用一些外用葯物,比如說在破損的皮膚表面撒一些土黴素來進行消除相應的症狀,因為局部的處理能夠很好的避免繼發感染,土黴素可以很好的抑制殺菌,抑制病毒的再生。

② 仔豬滲出性皮炎症狀有哪些

豬舍衛生條件差,容易發生疾病。如房屋內通風不良,地面普遍潮濕,房屋內污水不揚,污水滯留,房屋結構不合理,水泥隔牆粗糙,南乳仔豬經常擁擠劃傷皮膚,為油性皮膚病的發生提供了條件。經驗告訴我們,一般來說,這種疾病的發生表明該農場的豬中存在圓環病毒病。仔豬滲出性皮炎(油性皮膚病)的病因、症狀及防治措施。

肌肉注射慶大黴素10000單位0.1ml/kg體重,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注射一次,共3天。將鹽酸林可黴素添加到所有仔豬的飲用水中7-8天;在混合慶大黴素、青黴素和地塞米松後,將其應用於病變或碘伏應用於病變。或10%磺胺甲氧嘧啶鈉0.1ml/kg體重肌肉注射,每天早晚各一次,連續3天。所有仔豬用阿莫西林和復合維生素B喂養7-8天。外用0.25片/片,5片四環素片與福清混合均勻塗抹於皮損處。

③ 豬滲出性皮炎特效葯,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豬滲出性皮炎特效葯有慶大黴素、氟苯尼考、丁胺卡那、氧氟沙星等葯物。治療時可以在豬皮膚患病的地方先用1%高錳酸鉀水溶液沖洗,塗擦乾凈後再用碘伏或用雲南白葯噴霧劑噴灑。本病主要侵害哺乳仔豬,尤其是剛出生3-5天的仔豬發病率高,且傳染迅速,死亡率也高,只要有1頭仔豬發病,1-2天全窩都會被傳染。

一、豬滲出性皮炎特效葯

1、豬滲出性皮炎特效葯有慶大黴素、氟苯尼考、丁胺卡那、氧氟沙星等。治療時先將豬皮膚患病的地方用1%高錳酸鉀水溶液沖洗,洗干凈後再用碘伏或雲南白葯噴霧劑噴灑。一般用雲南白葯噴霧劑比較好,因為操作簡單而且效果理想,每天使用1次即可。然後用板藍根注射液(0.1ml/每千克體重)加頭孢噻呋鈉(5mg每千克/體重),混合進行肌肉注射,每天使用1次,連續用3-4天即可。

2、此病主要侵害哺乳仔豬,尤其是剛出生3-5天的仔豬發病率比較高,而且傳染迅速、死亡率也高。因此一定要將產舍保持干凈、乾燥、通風,剛出生的仔豬要將體表粘液擦乾凈,放在松軟的乾草或統糠墊料上。

2、此病傳染速度非常快,只要有1頭仔豬發病,過1-2天全窩的豬都會被傳染,3-5天就會擴散到整座產仔舍。發病時一定要將豬及時隔離,病豬可以由專門飼養員飼養,各種用具應與健康豬隔離使用。病豬欄及走道也要徹底消毒,病豬可與採取相應治療措施,減少損失。

二、豬滲出性皮炎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豬滲出性皮炎也叫做溢脂性皮炎或煤煙病,本病主要是由皮炎葡萄球菌嚴重感染引起的疾病,病原上叫豬的葡萄球菌病。近年來這種疾病在個別豬場會有發生,但發病次數比較少,很多豬場遇到這種病會誤診為疥蛾病或維生素A缺乏症,從而延誤了正確治療時間,造成較嚴重的損失。

2、仔豬發病時吻突及眼臉會出現點狀紅斑,然後慢慢的轉變為黑色航皮,接著全身就會出現油性粘液。這種粘液氣味惡臭,乾燥後會結塊貼在皮膚上形成黑色痂皮,豬的外觀就像是全身塗上一層煤煙,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會更加嚴重。

3、發病時一定要對病豬嚴格隔離,然後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消毒。可以用0.1%高錳酸鉀水浸泡發病仔豬的身體1-2分鍾,頭部用葯棉沾高錳酸鉀水清洗病灶,然後擦乾塗上龍膽紫。對初發這種病的豬直接塗上龍膽紫,效果會很好。

④ 仔豬滲出性皮炎怎麼治

豬滲出性皮炎是由豬葡萄球菌引起,主要發生於哺乳仔豬和剛斷奶仔豬的一種急性和超急性感染。豬葡萄球菌為革蘭氏陽性、條件致病菌,常寄居於豬的皮膚、黏膜上,當機體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膚、黏膜破損時,病菌便乘虛而入,導致發病。
一般多發生於仔豬,豬只突然發病,先是仔豬吻突及眼瞼出現點狀紅斑,後轉為黑色,接著全身出現油性黏性滑液滲出,氣味惡臭,然後黏液與皮屑、污物一起乾燥結塊貼於皮膚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觀像全身塗上一層煤煙,手觸之黏手如接觸油脂樣感覺,故稱之為「油皮病」。之後病情更加嚴重,有的仔豬不會吮乳,有的出現四肢關節腫大,不能站立,全身震顫,有的出現皮膚增厚、乾燥、龜裂、呼吸困難、衰弱、脫水、敗血死亡。患豬常出現全身性皮炎,並可導致脫水和死亡。
剖檢病豬全身黏膠樣滲出,惡臭,全身皮膚形成黑色痂皮,肥厚乾裂,痂皮剝離後露出桃紅色的真皮組織,體表淋巴結腫大,輸尿管擴張,腎盂及輸尿管積聚黏液樣尿液。
【防治措施】
(1)本病的預防應注意搞好圈舍衛生,母豬進入產房前應先清洗、消毒,然後進入清潔、消毒過或熏蒸過的圈舍。母豬產仔後10日齡內應進行帶豬消毒1~2次。
(2)接生時修整好初生仔豬的牙齒,斷臍、剪尾都要嚴格消毒,保證圍欄表面不粗糙,採用乾燥、柔軟的豬床等能降低發病率。對母豬和仔豬的局部損傷立即進行治療,有助預防本病的發生。
(3)一旦發病應迅速隔離病豬,盡早治療。皮膚有痂皮的仔豬用45℃的0.1%高錳酸鉀水或1∶500的百毒殺浸泡5~10分鍾,待痂皮發軟後用毛刷擦拭乾凈,剝去痂皮,在傷口塗上復方水楊酸軟膏或新黴素軟膏。對於脫水嚴重的病豬應及早用葡萄糖生理鹽水或口服補液鹽補充體液,並保證患豬清潔飲水的供應。沒有條件進行葯敏試驗的偏遠地區豬場可嘗試應用青黴素、三甲氧節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黴素、壯觀黴素等抗生素肌內注射,連用3~5天。

⑤ 豬滲出性皮炎怎樣防治

豬的滲出性皮炎是一種擴散性的真皮炎,波及全身體表,是由豬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種仔豬高度接觸性皮膚疾病,以皮膚大面積出現滲出黏液並結痂為特徵,死亡率高達50%。

(1)發病原因 地板粗糙不平或有刺造成仔豬外傷,或地板太滑仔豬在吮奶時過度用力,造成四肢擦傷,引起葡萄球菌感染;剪牙不徹底或未進行剪牙,仔豬在爭斗過程中咬傷,引起葡萄球菌感染;未能按「四加一」模式驅蟲,使哺乳仔豬過早感染疥蟎造成皮膚損傷,引起葡萄球菌感染;缺鋅引起皮膚角化不全,葡萄球菌乘機感染。仔豬生後剪牙、斷尾、斷臍、打耳號、閹割時,對用具和創口沒有進行徹底消毒,導致葡萄球菌感染;更主要的原因是豬舍內沒有徹底消毒,造成環境中葡萄球菌污染。

(2)預防措施 加強消毒,減少病原菌污染。用0.3%的衛康或0.5%的特滅殺,每周對產房消毒兩次。嚴格按照「四加一」模式驅蟲,減少疥蟎感染機會。四加一驅蟲模式:種豬每年驅蟲四次,每隔3個月驅一次;生長育肥豬在保育結束時驅蟲一次;每次在飼料里加葯7天;驅蟲葯為帝諾芬或蟲力黑。在給仔豬剪牙、斷尾、斷臍、打耳號、閹割時,對用具及創口要徹底消毒,減少污染機會。用具可用0.1%的新潔爾滅浸泡,創口可用5%碘酊塗擦。為避免地板過滑或粗糙不平,應給仔豬欄舍內墊上麻袋等物。

(3)治療措施 感染後可注射慶大黴素或阿莫西林。體表感染處用1%的衛康擦洗消毒,每天3~4次。每千克飼料里加入阿莫西林300毫克。

⑥ 仔豬滲出性皮炎的正確防治措施,養殖戶快收藏!

仔豬滲出性皮炎又稱葡萄球菌性皮炎、皮脂溢性皮炎,俗稱「豬油皮」。是一種仔豬全身性皮膚傳染病,夏秋季節高發,嚴重危害仔豬的生長發育,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做好防治工作。

近年來由於生產規模化、早期斷奶以及飼養密度大、空氣污濁、衛生狀況差等原因,導致本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不少人對該病缺乏認識,甚至將其誤診為豬疥癬、皮炎腎病綜合征、豬痘、濕疹、缺鋅症等等引起的皮膚症狀,延誤了治療時機而影響了防治結果。

臨床表現症狀

最急性型症狀,全身皮脂滲出、濕潤、體重迅速減輕並在24小時內死亡,也有的可拖到2-3天內死亡。急性型發生稍慢,皮膚形成水皰及膿皰,破裂後流出滲出液和皮脂,發生糜爛,消瘦、厭食、脫水,通常在4-10天內死亡。本病的其他症狀時精神沉鬱、食慾不振、渴欲增加,但體溫一般不高。病情進一步發展為廢食、迅速消瘦、脫水和瀕臨死亡。

預防

此病主要是由於皮膚損傷引起的,因此防治外傷是關鍵。要想徹底凈化預防此病,應採取如下綜合措施

1、產房要加強消毒,保持清潔重視母豬產後乳房的消毒。

2、確保卧床圍欄表面的光滑,地面不可太粗糙。

3、初乳的被動免疫對仔豬有重要的保護作用,仔豬出生後要盡快吃組初乳。

4、發現病豬要及時隔離治療,並嚴格消毒。

治療方案

1、對病情嚴重的仔豬應隔離治療,同窩或同群仔豬進行全身預防性塗抹,嚴重爆發時應注射3天以上的抗菌葯物。

2、治療時應採用內外兼治的原則,步驟如下;一清洗;二塗抹;三是打針加葯,病情嚴重的仔豬注射敏感葯物如青黴素類或頭孢類葯物(青黴素鈉3萬IU/kg體重,2-3次/天,;連用5天以防復發),在易感豬群料中加葯預防,四是補充體液,對症狀嚴重的仔豬灌服糖鹽水加電解質多維加輔酶A。

3、體表用高錳酸鉀水溶液清洗,高錳酸鉀水溶液濃度高一點(0.2%)且溫熱療效較好。

4、中葯療法:取紫草50g烘乾,,磨粉後混入青油拌勻,塗抹患處,每天3-4次,一般兩天即可治癒。

⑦ 仔豬為什麼容易患滲出性皮炎怎麼治療

仔豬的滲出性皮炎是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混合感染引起。細菌能在環境中存活6~9個月,豬場需要兩種以上的合格消毒液消毒,對環境、器械、帶豬消毒。對患病豬肌注鹽酸頭孢賽夫鈉,氟苯尼考注射液交替使用,3~5天即可恢復。對潛在感染的用氟苯尼考預混劑,阿莫西林預混劑交替拌料給葯3~5天,可有效預防。

⑧ 豬的滲透性皮炎如何用葯

滲出性皮炎是一種擴散性的真皮炎,波及全身體表。急性性常侵害哺乳仔豬,慢性則多見於較大的豬,斷奶豬。

滲出性皮炎由豬葡萄球菌引起,這種菌可產生熱敏感性表皮脫落毒素等。在田間,從皮膚病變處分離到的其他細菌有鏈球菌和膿細胞素菌性秘菌和其他附加因素,如營養,衛生,免疫,皮膚擦傷,豬變種疥蟎感染均可影響該病的嚴重和病程。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加,豬只對滲出性皮炎產生一定的抵抗力,但從老齡豬的皮膚,母豬的陰道以及公豬包皮憩室里都能分離到豬葡萄球菌。仔豬出生時可被感染,感染後12小時內全身出現乾燥的膦霄或鱗片,這些動物經常脫毛。哺乳期或產房臟亂時易被感染。進入仔豬等,斷奶仔豬與其他帶菌豬混養後可發生感染。

1~4周齡的哺乳仔豬為最易感豬群,且感染後病情重。哺乳仔豬的發病率在10~90%之間,死亡率為5~90%(平均20%)。在有些豬群中3~6周令的斷奶仔豬發病率高達80%,但死亡率較低。根據作者的經驗,損害見於老齡動物,尤其是自然免疫的小母豬群。

本病有急性,亞急性或慢性之分。在急性型,損害首先見於眼周圍,鼻,唇,牙床和耳後皮膚呈現紅色斑點,斑點變大,可發展為水泡或膿皰。由於皮膚,汗液和漿液相互混合形成的油狀滲出物使皮膚很快變得潮濕,油膩。紅斑呈現,覆蓋全身,皮膚表面的滲出物變厚,結痂皮膚顯得更乾燥。這個階段可能出現酸敗的惡臭味。當結痂脫落 後,露出粗糙而高度紅腫的皮膚,腳部冠狀帶和足跟常出現糜爛。損害可發生於眼結膜周圍,引起眼臉腫脹,相互粘連。患畜便秘,偶爾可見腹瀉伴有消瘦。脫水症狀,常於最初出現症狀3~5天死亡。滲出性皮炎還與波及到腎盂及腎小管的腎臟損害有關。

6~10周齡大到5月齡豬感染後多呈慢性型。斷奶仔豬偶爾見到散在,圓形隆起丘疹,呈紅褐色。在頭,面部丘疹較多,軀幹部少見。

滲出性皮炎應與疥蟎病,鋅及營養缺乏引起的角化不全,玫瑰糠疹和廯菌病進行鑒別診斷。通過活組織檢查和豬葡萄球菌培養可確診。

發病早期,通過胃腸道外途徑給於抗生素能有效緩解病情,縮短病程,減低死亡率。盡管常有豬葡萄球菌產生的報道,但存在地域差異。可以選擇青黴素,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四環素,泰樂菌素,TMP增效劑和慶大黴素。據報道,豬葡萄球菌對林可黴素,紅黴素和鏈黴素有抗葯性。患處局部治療或全身使用抗菌性溶液或皮膚消毒劑有一定的治療意義。可使用的制劑包括洗必泰碘附和氯胺。據報道,應用阿莫西林,土黴素或TMP增效磺胺拌料或飲水給葯治療大量的感染豬獲得成功。

疾病暴發時,應注意搞好衛生,尤其是產房和仔豬舍衛生。增加日糧中鋅和B族維生素(尤其是生物素)的含量有利於該病的治療與預防。消除可能使皮膚受傷的因素及嚴格的衛生管理對本病的預防非常重要。仔豬斷奶混群飼養時連續3天噴灑皮膚消毒劑(如氯二甲苯酚)。控制蚧蟎對防治該病也是很有必要。

⑨ 豬滲出性皮炎的發病症狀

一般多發仔豬,豬只突然發病,先是仔豬吻突及眼臉出現點狀紅斑,後轉為黑色航皮,接著全身出現油性粘性滑液滲出,氣味惡臭,然後粘液與被行一起乾燥結塊貼於皮膚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觀象全身塗上一層煤煙,後病情更加嚴重,有的仔豬不會吮乳,有的出現四肢關節腫大,不能站立,全身震擅,有的出現皮膚增厚、乾燥、龜裂、呼吸困難、衰弱、脫水、敗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