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過敏知識 » 地米可會造成皮膚癢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地米可會造成皮膚癢

發布時間: 2023-10-25 23:15:57

㈠ 我家寶寶5個月,由於濕疹嚴重,吃了6片地米,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影響

避免用肥皂和沐浴露
建議濕疹的寶寶減少洗澡次數,每次沐浴時間不要超過10分鍾,最好只用清水洗,浴後及時塗抹潤膚霜。
避免寶寶搔抓
濕疹奇癢難忍,寶寶會忍不住抓撓,但搔抓及磨擦可能會進一步刺激皮膚,或使皮膚發炎,並導致濕疹加重。

㈡ 地塞米松的副作用

靜滴克林1.2一半容液後,病人手指,手背。腳跐。腳背癢,紅腫。有可能是發生了葯物過敏。
靜推地塞米松10毫克,是為了脫敏。
總體上是對的,因為一般治過敏,除了腎上腺素治過敏性休克外,就地塞米松最常用了。
激素?就是這時個時侯用的,它可以增加人對有害物的耐受力。可是最近也有報導,說因個人體質原因,也有對地塞米松過敏的。
【不良反應】糖皮質激素在應用生理劑量替代治療時無明顯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多發生在應用葯理劑量時,而且與療程、劑量、用葯種類、用法及給葯途徑等有密切關系。常見不良反應有以下幾類:
1.長程使用可引起以下副作用:醫源性庫欣綜合征面容和體態、體重增加、下肢浮腫、紫紋、易出血傾向、創口癒合不良、痤瘡、月經紊亂、肱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質疏鬆及骨折(包括脊椎壓縮性骨折、長骨病理性骨折)、肌無力、肌萎縮、低血鉀綜合征、胃腸道刺激(惡心、嘔吐)、胰腺炎、消化性潰瘍或穿孔,兒童生長受到抑制、青光眼、白內障、良性顱內壓升高綜合征、糖耐量減退和糖尿病加重。
2.患者可出現精神症狀:欣快感、激動、譫妄、不安、定向力障礙,也可表現為抑制。精神症狀由易發生與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及以往有過精神不正常者。
3.並發感染為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主要不良反應。以真菌、結核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和各種皰疹病毒為主。
4.糖皮質激素停葯綜合征。有時患者在停葯後出現頭暈、昏厥傾向、腹痛或背痛、低熱、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肌肉或關節疼痛、頭疼、乏力、軟弱,經仔細檢查如能排除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和原來疾病的復燃,則可考慮為對糖皮質激素的依賴綜合征。
【禁

症】對本品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葯物有過敏史患者禁用,特殊情況下權衡利弊使用,注意病情惡化的可能:高血壓、血栓症、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精神病、電解質代謝異常、心肌梗塞、內臟手術、青光眼等患者一般不宜使用。
【注意事項】
1.結核病、急性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應用時,必須給予適當的抗感染治療。
2.長期服葯後,停葯前應逐漸減量。
3.糖尿病、骨質疏鬆症、肝硬化、腎功能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妊娠期婦女使用可增加胎盤功能不全、新生兒體重減少或死胎的發生率,動物試驗有致畸作用,應權衡利弊使用。乳母接受大劑量給葯,則不應哺乳,防止葯物經乳汁排泄,造成嬰兒生長抑制、腎上腺功能抑制等不良反應。
【兒童用葯】小兒如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須十分慎重,用激素可抑制患兒的生長和發育,如確有必要長期使用時,應使用短效或中效制劑,避免使用長效地塞米松制劑。並觀察顱內壓的變化。
【老年患者用葯】易產生高血壓及糖尿病,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性使用易加重骨質疏鬆。
【葯物相互作用】
1.與巴比妥類、苯妥因、利福平同服,本品代謝促進作用減弱。
2.與水楊酸類葯合用,增加其毒性。
3.可減弱抗凝血劑、口服降糖葯作用,應調整劑量。

㈢ 嚴重過敏,靜脈注射地塞米松,長期會產生什麼副作用該怎麼消除

一、 地塞米松的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

胃腸道反應是地塞米松最常見,發生率最高的反應,口服和肌注均可發生。表現為惡心、嘔吐、厭食、腹脹、腹瀉、腹痛的症狀,偽膜性腸炎是最嚴重的並發症。腹瀉的發生率因診斷不同差異較大,約2%~20%,常出現於用葯後的4~9天,可能與葯物直接刺激和腸道正常菌群紊亂有關。單純性腹瀉與PMC出現與否並不相關,前者通常短暫,及時停葯一般可自愈。現已證實PMC為難辨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產生的毒素所致,其發生率各地報道不一,為0.01%~10%,據流行病學調查,298例患者應用克林黴素後,3.4%的患者發生腹瀉,無一例診斷為PMC,而另一報告表明,應用地塞米松的患者10%發生PMC,口服引起PMC的發生率比注射給葯高3~4倍,而且老年及危重患者中常見。典型的病例往往在給葯後4~6天出現發熱,腹痛,腹瀉,大便成黏液濃血樣。大便塗片可見紅細胞和多形核白細胞,直腸鏡檢可見結腸黏膜有白到黃色濁斑,有時伴有明顯得潰瘍,與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表現相似,偽膜多由多形核白細胞、纖維素及脫落的上皮細胞組成;而單純性腹瀉其鏡檢僅見輕度水腫而無感染徵象,活檢也未見異常。另外,PMC並發症與劑量無關,通常不超過1周,如診斷拖延,往往造成病情嚴重。

2.過敏反應

注射注地塞米松均可引起皮疹、尋麻疹、瘙癢,高敏性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見於對青黴素過敏者)。國外有兩份早期資料(25年前)表明,應用地塞米松有25%的患者發生皮疹。但最近芝加哥Mazur等在一個三級服務中心用有關醫學資料進行地塞米松過敏性調查發現:從1995年4月到1997年4月有3896例地塞米松注射者只有14例(0.47%)發生不良反應,而後來又發現其中7例是由於其他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因此得出結論:地塞米松的過敏反應發生率比25年前報道的數字少得多,發生率<1%。這可能是該葯制劑質量改進的原因,也可能是醫生對該葯熟悉應用的結果。近年來國內有關於地塞米松過敏反應的報道仍有不少。武漢有一患者靜脈注射地塞米松後,煩躁不安,咽喉部發癢、發緊、憋氣、呼吸困難、全身起猩紅樣紅斑。廣州兒童醫院發現兩例過敏者,一患兒靜脈注射地塞米松後出現煩躁不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四肢冰冷,雙上肢輕微顫動。給予相應措施後,症狀緩解。另一患兒因上呼吸道感染靜脈滴注5天左右,突然高熱寒戰,面色蒼白,四肢紫紺,哭鬧不停,停止輸液並給予抗過敏治療後,恢復正常。據有關專家統計,地塞米松治療痤瘡時,3.33%用葯後有輕度瘙癢及乾燥感;13.33%有灼痛伴脫屑;6.67%有輕度紅斑。上述不良反應皆出現於用葯初期,症狀輕微,2~3天後即迅速消失,繼續用葯不再復現。比較國內外的報道,可見其過敏反應發生率的數字差別較大,這可能與給葯方式、患者所患疾病及嚴重程度、調查者。的信息來源不同有關。

3.肝功能異常

有些患者在應用地塞米松後會出現血清轉氨酶升高及黃疸,但無肝病毒指標。多數為一過性,停葯後即可消失。早期資料描述為「可能有肝損害」。近期資料表明,轉氨酶升高主要與地塞米松及其代謝產物干擾轉氨酶測定時的比色結果有關,並非肝細胞損傷所致,但地塞米松主要在肝中代謝,因此嚴重肝功能不全時應慎用,以免因代謝過慢血葯濃度過高而誘發不良反應。

4.局部反應

見於注射給葯。注射後,在注射部位偶可出現輕微疼痛。長期靜脈滴注可能會引起血栓性靜脈炎。

5.皮膚-黏膜症狀

該症狀較為少見,患者偶可出現多形性紅斑,Stevens-Johnson或Lyell綜合征。

6.其他不良反應

(1)血液系統:可引起中性粒細胞、白細胞減少、血小板缺乏性紫瘢,一般較輕微。停葯後即可恢復正常。

(2)神經系統:具有神經-肌肉阻斷作用。心血管系統:大劑量靜脈滴注可引起血壓下降,心電圖變化等心血管系統異常,宜稀釋後緩滴。呼吸系統:與氨基糖苷類葯物合用,可出現呼吸抑制。

二、 地塞米松不良反應的防治

1.嚴格掌握適應症和禁忌症,防止濫用

該葯一般用於青黴素或頭孢菌素類無效的患者。對於普通感染一般不作為首選治療葯物。美國Mader等把克林黴素列為治療骨髓灰質炎的葯物之一。但只有在菌落成功分離,敏感性確定以後,才可代替首選葯物。

2.詢問過敏史,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

上文所述廣州兒童醫院的兩例過敏患者,皆有青黴素過敏史。芝加哥Mazur等發現的一例接受地塞米松治療時出現嚴重水腫和皮疹的患者,對頭孢菌素類過敏反應亦呈陽性。因此有青黴素或頭孢菌素類過敏史的患者,應慎用克林黴素。兩者是否有交叉過敏有待進一步研究。

3.PMC與腹瀉的處理

立即停葯。給予甲硝唑(metronidazole)0.75~1g·d-1,分3~4次服用,或加萬古黴素(vancomycin)0.5~1 g·d-1,分4次口服,療程約1周。也有人建議口服桿菌肽(bacitracin),其優點是胃腸道吸收少,無全身不良反應,此外,價格較低。另外,要補充體液和電解質,防止電解質失調。

4.過敏反應的處理

立即停葯。而後,對症處理:注射激素或抗組胺類抗過敏葯,必要時吸氧。芝加哥一名患者,注射克林黴素後皮膚出現紅斑、丘疹,在不處理的情況下病情不斷加重,直至3.5d後注射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才得到緩解。分析現有治療可知,只要處理得當,地塞米松的過敏反應容易消除,目前雖然尚無地塞米松不良反應導致死亡的報道,但仍需警惕。

不知道以上回答樓主是否滿意.望樓主早日恢復健康.

如果以上症狀你都沒有的話,應該就不屬於產生副作用.有可能是你自己心理上的作用,所以就不需要過多的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