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過敏,試試中醫調理
有詩雲:「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可有一類過敏人群,眼睛癢、打噴嚏、流鼻涕……他們感知春天的能力也超強。入春以來,醫院里來看過敏性疾病的人逐漸增多。
從中醫角度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不足、抵抗力差是過敏性疾病的根本原因。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後天生活環境和方式的影響,導致肺腎氣虛,使得風、寒、燥、火、濕等外邪容易入侵機體。分而論之,過敏性疾病反復發作與以下幾個因素尤為緊密:
濕。現代人飲食味重,呆滯胃腸,運化不及時,生痰生濕是自然之事。運動能出汗,出汗能排濕,而當下不少人久坐少動,使得排濕途徑減少。空調普及容易閉塞毛孔,汗腺不開,濕壅積在體內,形成內濕,致使水液循環不暢。
熱。中醫認為,「熱能動風」,風就是過敏反應的一種。體內的火氣使神經陷入不安定狀態,造成熱性過敏體質,比如遇熱則皮膚癢等表現。
寒。「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寒是很多慢性病反復的罪魁禍首,也是致敏的關鍵誘因。寒邪侵入呼吸道時,人體的陽氣會將寒邪驅逐出去,打噴嚏、流鼻水就是將寒氣排出人體的過程。只要寒氣排出去,過敏反應就會停止。
現代醫學認為,過敏是一種免疫變態反應性疾病,目前尚無徹底治癒的方法,臨床主要採取迴避過敏原、脫敏治療、服用抗組胺葯物、使用激素等療法。但是脫敏需使用賣姿棗標准化變應原檢測,並採用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標准化臨床脫敏,療程 3~5 年,費用較高,患者不容易配合。
臨床上,中醫治療以散風止癢、祛濕利水、祛痰化飲、解痙平喘、通竅、行氣活血等為主。小中拆青龍湯、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蒼耳子散、消風散等都是常用方劑。
除了常規葯物治療,日常防治過敏,患者可在遠離致敏原的同時,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食療來積極地改善體質,扶助正氣,從而消除過敏性疾病產生的土壤。
1.芪棗山葯粥。生黃芪15克、山葯20克、大棗30克、粳米100克,將生黃芪洗凈後在鍋中加入適量水煮20分鍾,取汁備用,另將淘洗干凈的粳米、紅棗、山葯一並放入鍋內,加入黃芪水,用急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至軟爛,放溫即可食用。
2.靈芝蘇葉茶。靈芝6克、蘇葉6克、茯苓10克,沖入沸水600毫升,燜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用。
3.參冬防敏雞湯。整雞1隻、西洋參10克、麥冊戚冬10克、枸杞15克、大棗30克、百合15克、鹽少許。將雞斬殺洗凈,備用,葯材裝入葯袋包,將葯材與雞放入鍋中,並放入1000毫升水。待雞肉熟爛,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食用。本品具有益氣固本、滋陰潤肺、改善過敏體質、增加免疫力、減緩過敏症狀等作用。
4.按揉穴位防過敏。按摩印堂、鼻通、百會、迎香、風池、尺澤、曲池等穴位,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此外,配合針刺、艾灸、穴位貼敷、耳穴壓豆、拔罐等療法往往能進一步提高療效,但需要執業中醫師或針灸師操作。耳穴貼壓期間,應每日自行按壓數次,每次每穴1~2分鍾,需防止膠布潮濕或污染,耳廓局部有炎症、凍瘡時不宜貼壓,對膠布過敏者可縮短貼壓時間,按壓時切勿搓破皮膚。
上述非葯物療法抗過敏的好處是能內外兼顧、標本同治,還可以減輕葯物的副作用。但是,很多過敏性疾病十分頑固,病情易反復發作,任何療法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堅持治療。
此外,過敏體質的人除了平時飲食應清淡、均衡,少食蕎麥、蠶豆、牛肉、鵝肉、海魚、蝦、蟹、酒、辣椒、濃茶、咖啡等辛辣之品及含致敏物質的食物外,還應多食用一些具有補益脾肺、清熱涼血等功能的食物,如百合、山葯、大棗、桂圓、綠豆、冬瓜、木耳、南瓜、蓮子等。
生活起居方面,過敏體質者要保持室內清潔,被褥、床單要經常洗曬;室內裝修後不宜立即搬進居住;春季減少室外活動時間或佩戴口罩,以防止花粉過敏;過敏人群不宜養寵物;起居應有規律,適當參加游泳等 體育 鍛煉以增強體質,調暢情志以避免情緒緊張加重病情。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旦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千萬不要自作主張用葯,一是可能葯不對症,二是影響醫生的正確診斷。一定要在醫院查明病因後,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治療。
⑵ 我臉過敏腫的很大該怎麼辦
首先要找出過敏源,如果是化妝品引起的,應停用使用化妝品,也不要更換新的化妝品,以免對皮膚再造成刺激,導致症狀加重。
臉上過敏發紅啟飢後,應正常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過度勞累,以免對皮膚造成刺激,不利於恢復。
中醫治療過敏主張辨證論治,內外治相結合,應渝敏套裝對症治療。
【方劑名稱】:
左歸飲
【方劑出處】:
《景岳全書》
【方劑歌訣】:
左歸飲用地葯萸,杞苓炙草一並齊;煎湯養陰滋腎水,既主腰酸又止遺。
【方解】:
左歸飲源於六味地黃丸,方中重用熟地,滋腎填陰為主;山萸、枸杞加強滋腎陰養肝血為輔;茯苓滲濕健脾為佐、炙草,山葯益氣健脾,合並諸葯而俱有益腎養肝健脾之功效。其與六味地黃丸不同處,在於本方適用於真陰虛而火不旺者,故不用澤瀉、丹皮之清瀉、純為壯水之亮陪劑。
【配方組成】:
熟地8~50克、山葯6克、枸杞6克、茯敬旁蠢苓6克、山萸6克、炙草5克。
⑶ 中醫怎麼理解過敏性體質
現代中醫抗過敏實驗室最新研究發現:人體之所以會發生過敏現象,是因肺、脾、腎等臟腑功能紊亂及體液(血液、黏膜、黃膽汁、黑膽汁四大體液)失衡,導致寒、濕、毒積蓄體內,使機體免疫防衛能力下降造成過敏體質,使外界刺激性物質(即過敏原)隨意入侵接觸呼吸道黏膜、胃腸道黏膜、皮膚結締組織中的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而發生反應形成瘙癢、水腫、充血、潰爛等一系列過敏反應,絕非普通炎症!
因此要想徹底治癒過敏疾病,就必須祛除臟腑及體液內寒、濕、毒,調整脾、腎、肺等臟腑功能,調節體液平衡,激活處於休眠的免疫系統,修復各種過敏造成的機體損傷,徹底改善過敏體質,提高人體對各種過敏原的抵抗防禦能力,在黏膜組織表層建立緻密的防護網,才能從根本上阻斷過敏原入侵,即便再遇到過敏原,也不會再犯病。
變態反應性鼻炎(又稱過敏性鼻炎),分為季節性和常見性,後者多於前者,臨床以突然反復發作性鼻塞、鼻癢、噴嚏、鼻流清涕等症狀為臨床特徵.屬中醫學"鼻鼽"的范疇.引起該病的過敏原太多了,塵蟎、花粉、黴菌孢子、房屋裝修污染,有的對牛奶、魚、蝦、食品添加劑等也引起過敏。
過敏性體質的人,在中醫的觀點上,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腑功能失調而造成的。肺主呼吸,肺不耐寒熱,易受外感風寒病邪侵襲而造成皮膚的不適。脾主運化,營養失調亦損傷脾胃,進而因運化代謝的不良,造成水濕水邪聚合而成痰濕病氣,引起對食物的過敏。腎主氣納,調節水分代謝。若腎陽不足,氣納功能不良,水分蒸化亦失調,進而造成皮膚的乾燥、大便的干硬秘結。
哮喘和鼻炎常同時存在,大部分哮喘病人有鼻炎,而過敏性鼻炎又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哮喘,從而支持「一個呼吸道,一種疾病」的概念
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的發生,內因多與臟腑功能失調及個人稟賦體有關,外因多由氣候(風、寒、熱、燥)等邪氣侵襲鼻竅所致。臟腑功能失調與肺、脾、腎三腑虛損有關,其病主要在肺,其三在脾腎。常見證型有:
(1)氣虛寒型 臨床表現主要為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早晚易發,遇風(寒)即作,怕冷,易感冒,面色淡白,氣短,咳嗽痰稀,鼻黏膜蒼白水腫,舌質淡,苔白,脈細。治療用溫肺散寒法,常方劑如小青龍湯、桂枝湯、玉屏風湯、溫肺止流湯等,常用葯如黃昏、防風、桂枝、白玉、白芍、麻黃、細辛、辛夷、五味子、訶子肉、甘草等。
(2)氣虛弱型 臨床表現主要為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鼻酸脹較重,四肢乏力,頭昏頭重,飲食不香,大便偏稀,鼻黏膜腫脹明顯,蒼白或灰暗,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苔白或膩,脈細或弱。治療用益氣健脾法,常用方劑如補中益湯、參苓折術湯等,常用葯如黃芪、黨參、白術、山葯、茯苓、甘草、辛夷、柴胡、扁豆等。
(3)腎陽虧虛型 臨床表現主要為陣發性鼻癢,噴嚏頻作,連連不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形寒怕冷,腰酸腿軟,小便清長,夜尿頻,舌淡胖,苔白,脈沉細。治療用溫陽補腎法,常用方劑如附桂八味丸、右歸飲等,常用葯如:仙冒矛、仙靈牌、桑椹子、枸杞子、細辛、附子、肉桂、甘草等。
(4)氣虛血瘀型:臨床表現主要為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明顯、鼻甲紫暗,舌暗紅有瘀點,苔白,脈澀。治療用活血化瘀法,常用方劑如補陽還五湯、通竅活血湯等,常用葯如黃昏、當歸、赤芍、桃仁、紅花、三棱、地龍、蟬衣等。
(5)外寒內熱型:臨床表現主要為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怕冷,遇風易作,口乾,喜冷飲,大便干結,舌紅苔黃。治療用平調寒熱法,常用方劑如清肺脫敏湯、清熱止嚏湯等。常用葯如桑白皮、黃芩、紫草、桅子、知母、枇杷葉、辛夷等。
過敏性鼻炎飲食營養方面的調理,對於減緩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也有不錯的效果。以下介紹一些過敏性鼻炎患者在飲食上需特別留意的事項:
◎ 過敏性鼻炎患者禁絕以下食物
*牛肉、含咖啡因飲料、巧克力、柑橘汁、玉米、乳製品、蛋、燕麥、牡蠣、花生、鮭魚、草莓、香瓜、蕃茄、小麥。
*冷飲:過冷食物會降低免疫力,並造成呼吸道過敏。
*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容易剌激呼吸道黏膜。
*特殊處理或加工精製的食物。
*人工色素:特別是黃色五號色素。
*避免香草醛、苯甲醛、桉油醇、單鈉麩氨酸鹽等食物添加物。
◎ 過敏性鼻炎患者多吃以下食物
*多吃含維生素C及維生素A的食物:菠菜、大白菜、小白菜、白蘿卜等。
*生薑、蒜、韭菜、香菜等暖性食物。
*糯米、山葯、大棗、蓮子、意仁、紅糖和桂圓等。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⑷ 臉部過敏乾燥起皮緊綳怎麼辦
臉過敏以後出現乾燥起皮的情況非常常見,原因主要是炎症反應比較重,導致皮膚脫屑專。這種情況一屬定要注意,由於皮膚的屏障已經受到損害,一定要做好皮膚的補水、保濕、修復工作,可以用膠原蛋白類或者含有透明質酸成分的面膜,還有補水保濕的醫用護膚品貼敷或者外塗面部。同時,可以外用弱效的激素類葯膏,比如丁酸氫化可的松,短期用3-5天,每天2次,會起到明顯的緩解作用。在後期的皮膚修復過程中,這些醫用護膚品一定要連續使用一段時間,還要注意防曬,避免遺留色素沉著。
⑸ 請問中葯能治療皮膚過敏嗎一般..
中醫能治療皮膚過敏,只不過皮膚過敏在中醫不叫皮膚過敏,一般在中醫通過辨證論治,很多皮膚過敏都是因為氣血不和,或者是血虛風燥,或者是風濕相搏,氣血不和,或者是陰血火旺血熱,所以中醫治療皮膚過敏主要跟病人的體質和實際情況而定.比如皮膚過敏如果表現出瘙癢明顯,伴有皮膚乾燥,起紅斑或者是紅點,伴有口渴咽干,一遇到風就更加嚴重或是吃上火的東西加重的話,這種是屬於血虛風燥型的,這類患者可以試著用一些祛風補血潤燥,可以適當吃一些用防風10克,蟬蛻10克,烏梅10克,生地15克煮水喝,對於緩解瘙癢有一定好處.還有一種病人就是氣血虧虛的型,這類型病人,一般表現出皮膚瘙癢,但是一般起紅點或者是紅斑不是很明顯,經常感覺乏力,疲倦,頭暈等,這類型的患者主要是補氣為主,可以用黃芪30克,防風10克,白術10克煮水喝,也可以試著吃中成葯玉屏風散顆粒有一定的作用,還有一種是濕熱與風邪相搏,蘊藉於皮膚,導致了皮膚的瘙癢,起紅點紅斑.這種類型的病人主要是表現為舌苔黃,大便爛,平時消化也不是很好等,所以說了這么多中葯治療皮膚過敏主要是通過辨證,看看服不符合病人的體質才行,中葯本來就沒有專葯治療專病的,只要對證都可以治病,你可以到正規的中醫院進行治療,謝謝
⑹ 一吃葯,就會出現嗜睡,皮膚癢,是不是過敏
過敏性皮膚病的原因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兩方面。外因,一般是指皮膚接觸的致敏物質。臨床常見的如粉塵、化妝品、護膚品等。內因,中醫認為多與「火」相關。如「胃火」「肺火」「肝火」「心火」等。中醫治療過敏性皮炎主張辨證論治,內外治相結合,應用渝敏面灀對症治療。
寒冷的冬季,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進行的牡丹催花,是根據不同牡丹品種的生長發育特性,人為地調控環境因子,以滿足牡丹不同階段生長發育的要求,再加上適時、適量的激素調節,從而達到預期開花的目的,其主要技術要點是:
一、調控溫度、濕度
1、初期管理。前期溫度白天在10-15℃,晚上6-8℃。7天之後白天溫度可調控到12-16℃,晚上8-10℃。空氣相對濕度白天可控制在50-70%,晚上80-90%。這樣經過8-10天,花芽萌動而有光澤。12-14天,即可現蕾。這一期間的管理對於以後牡丹的生長至關重要。
2、中期管理。牡丹現蕾後,白天溫度可控制在16-18℃,晚上10-12℃。20天左右即可進入「幼蕾期」。此期間花蕾對於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常因幼蕾抗逆能力差而出現敗育,所以溫度要相對保持穩定。空氣相對濕度白天保持在50-60%,夜晚70-90%,切忌葉片、花蕾長時間接觸水分,以免感染病菌,這時可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葯物噴灑植株,室內可用百菌清煙霧劑滅菌消毒。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幼蕾嫩弱,葯物使用濃度不宜過高。
25天左右,植株進入展葉期。溫度白天可控制在18-20℃,夜晚12-14℃。中午溫度高時可在溫室頂部通風,以鍛煉植株的抗逆性能,通風時間的長短應根據室內溫度而定。不要在溫室下方通風降溫,避免冷空氣直接侵襲植株,使花蕾停止發育,俗稱「傷風感冒」。有條件的可在溫室內增設空氣循環設施,促使室內空氣流通,提高葉片的蒸騰作用,對牡丹展葉、放葉,減少病害均有好處。
35天左右,花蕾進入「平蕾期」,此時的花蕾抗逆性較強,對溫度的變化逐漸適應,只要溫度不是變化過大,基本不影響成花率,這時即可根據預定花期,合理掌握溫度。白天溫度一般可控制在18-20℃,晚上10-16℃。此間溫室內溫度高,濕度大,常有莖腐病的發生,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可用瑞毒霉600-800倍液或1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⑺ 小孩皮膚過敏怎麼辦,5歲,皮膚起疙瘩,發癢
夏天食物品種繁多,其中一些食物就是誘發過敏的因素,如魚、蝦、蟹等,這些食回物易引起皮答膚紅腫、皮疹、瘙癢、風團等症狀。此外,食品添加劑如調味品、色素、防腐劑等也可導致過敏。
平時不要過度曬太陽避免出現症狀加重,中醫治療過敏主張辨證論治,內外治相結合,應用渝敏面灀對症治療。
【方劑名稱】:
四生丸
【方劑出處】:
《婦人大全良方》
【方劑歌訣】:
四生丸中三般葉,側柏艾葉荷葉兼,生地合用為丸服,血熱吐衄效可驗。
【方解】:
本方所治失血,系由血分有熱,血熱妄行所致。肝屬木主藏血,木火刑金而發衄血;肝火犯胃則致吐血。治宜清熱涼血止血為法。故方用生地黃甘寒入肝,清熱滋陰涼血,使熱除血涼則血止;側柏葉性寒入肝歸肺,能涼血止血可治鼻衄;荷葉清涼入肝歸胃,輕清解熱能治吐血;艾葉入肝,止血為長,配伍本方可加強止血之功,共成清熱涼血止血之劑。
【配方組成】:
生荷葉9g,生艾葉9g,生柏葉12g,生地黃15g各等分。
【使用方法】:
上研,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12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