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皮膚瘙癢中醫十大治法(轉載)
一、表散風寒止癢法:
肺氣不足,風寒客於肌膚,衛陽被遏,與營熱相搏,不得外泄,邪中於經,身癢而發風團疹。《證治准繩》曰:「汗出當風」。風結於肌肉,與熱氣並,則生?疹。寒主收引,皮毛緻密,邪氣外達,身癢搔之隨起風團疹塊,並有惡寒,無汗,發熱,舌苔白,脈浮緊,而形成蕁麻疹,每遇冷風而加重。
治以發散風寒,解表透疹。
方用麻黃湯加減。
麻黃、杏仁、桂枝、甘草宣肺開腠、發汗散寒。加荊芥、防風驅風外出,浮萍草、白蘚皮、地膚子、蟬蛻散風透疹止癢,使邪隨汗解。
二、疏散風熱止癢法:
衛外不固,風邪侵襲,客於皮毛腠理之間,郁久化熱,風熱相搏,身熱發癢,出現紅色粟粒狀丘疹,多發在四肢外側背部,春夏為重。《素問·四時刺逆從論》曰:「少陽有餘,病皮痹癮疹」。每晚瘙癢不休,影響睡眠,搔破血跡結痂,落痂復起,舌紅苔薄白,脈浮數。
治以疏風清熱、透疹止癢。
方用防風通聖散加減。
防風、荊芥、薄荷發汗解表,使風熱從汗而解;梔子、黃芩清三焦肺胃之火;蟬蛻、地膚子、牛蒡子疏風解肌透表疹;連翹、當歸、赤芍利血活血,解血中毒;大黃、芒硝通里泄熱,使風熱毒邪表裡分消而解。
三、搜風化濕止癢法:
風、濕、熱合邪,濕熱鬱蒸,旁走四肢,手足關節脹癢,起紅硬塊疹,搔破流血水,結痂破裂,滲出液汁,浸淫成片,蔓延全身多處而成濕疹,舌紅苔膩微黃,脈數。《諸病源候論》曰:「邪氣客於皮膚……,由涼濕折於肌中之熱極,熱結成赤疹也」。
治以清熱祛風化濕。
方用當歸拈痛湯加減。
防風、荊芥、羌活宣透關節之風濕;升麻、葛根升清氣上行,散肌肉風濕;蒼術、白術健脾燥濕;苦參、黃芩、黃柏燥濕清熱;豬苓、澤瀉、白蘚皮、茵陳利小便而滲濕;當歸活血補血;黨參、甘草補養正氣,使侵淫濕疹之邪,上下分清。
四、升清降濁止癢法:
清升濁降,乃是生理常態。因體表陽盛,蒸騰汗出,復感風邪,阻遏氣機,清濁失調,表裡阻塞,絡脈阻滯,外邪不透,清陽不升,而發癮疹。《傷寒序例》曰:「風氣相搏、必發癮疹。」風邪內不得泄,結於腸胃,陰濁不降,大便乾燥,胸中煩熱,身熱瘙癢,搔之起紅色風團疹塊,壘成條,熱起冷伏,舌紅苔燥,脈數。
治以升清降濁,斡旋氣機。
方用升降散加味。
蟬蛻、僵蠶升陽中之清氣;大黃、姜黃降陰中之濁陰,加荊芥、防風、地膚子宣散疏風透疹。
內外通和,雜氣風毒得泄,濕疹自消。
五、益氣活血止癢法:
因脾虛肝鬱,肺氣不足,常自汗出,風邪乘虛結於皮毛腠理之間,外不宣透,內不得泄,身癢搔而起風塊疹。多發於胸背,上午為重,舌淡苔薄白,脈虛。《諸病源候論》曰:「夫人陽氣外虛則汗多,汗出當風,風氣搏於肌肉,與熱氣並,則生??」。
治用益氣固衛。
方用桂枝湯合玉屏風散加味。
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解肌調和營衛;黃芪、黨參、益氣固衛;防風、荊芥、白蘚皮、地膚子散風透疹止癢。
六、滋陰潤澡止癢法:
陰虛風燥,營血不足,外感風邪,或熱燥化風,風熱相搏,結於肌膚,午後發熱,肢節煩痛,口燥咽干,渴不欲飲,身癢或呈現?蕾風,或無疹身癢,入暮為甚。舌紅少苔,脈細數。巢元方說:「夫人虛,風邪客於營衛,溢於皮膚之間,與虛熱並,故游奕遍體,狀若蟲行也。」
治以滋陰潤燥,涼血和營。
方用當歸飲湯加減。
當歸、白芍養血潤燥;生地、何首烏滋陰潤燥;丹皮、地骨皮清熱涼血和營。有疹加白蘚皮、地膚子散風透疹,使陰血旺盛,瘙癢自除。
七、溫通經脈止癢法:
腎陽虛氣化無力,脾陽虛運化失調,復感風寒濕之邪,客於肌膚,阻滯脈絡,外不透達,內不宣暢。身微癢起白色大塊風團疹,遇冷則甚,四肢不溫,舌淡嫩,脈細數。形成寒濕??風。即現代醫學的血管神經水腫性蕁麻疹。巢元方說:「人皮膚虛為風邪所折,則起癢疹,寒多則色赤,風多則色白,甚則癢痛」。
治以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方用當歸四逆湯加減。
桂枝、細辛溫經通脈,散表裡之邪;當歸、白芍補血養營;甘草、大棗甘溫益脾氣;荊芥、防風驅血中之風;白蔻溫脾燥濕;蒼術燥濕健脾;苡米、通草利血中之濕。
脈絡通暢,氣血充盛,風寒濕邪得除,癢疹消失。
八、清熱解毒止癢法:
因蚊、蚤、蜘蛛、毒蟲等叮咬皮膚,毒邪內侵。《外科正宗》曰:「惡蟲乃稟陰陽毒種而生,見之者,勿觸其惡……凡有所傷,各尋類而推治」。蟲叮咬釋毒,侵結於皮絡,郁久發熱,搔之起紅潤硬塊疹,愈搔愈多,遍及全身,發熱汗出更重,痛癢交加,舌紅脈數。
此屬毒熱結於皮絡,治以清熱解毒法。
方以升麻解毒湯加減。
升麻、防風、羌活、牛蒡子宣散解毒,透癢止癢;大黃、黃芩泄熱解毒,使熱毒上下分消而解。
九、搜風除濕解毒止癢法:
巢元方說:「濕癬者,亦有匡廓,如出行侵淫。赤濕癢,搔之多汁成瘡……濕多風少,故為濕癬也,其里亦有蟲」。因血熱濕盛,復感風邪,風與濕相合結於陽絡,郁久風勝,則化為蟲,發生對稱性癢疹,如兩肘、腋、腘窩等處。痛癢之急,搔之流水,浸淫成片,逐漸擴大面積,而成濕癬,舌紅苔膩,脈數。
治以清熱除濕,搜風解毒。
方用濕癬解毒飲。
荊芥、防風、羌活、獨活、蟬蛻搜風通絡,以解風毒;黃柏、黃芩、銀花、連翹泄熱以清熱毒;白蘚皮、海桐皮、苦參、蒼術、土茯苓、蛇床子、萆薢通絡燥濕殺蟲以解濕毒。
久服濕癬自愈。
十、搜風解毒活血止癢法:
風熱郁於皮膚腠理之間,化毒為蟲,皮膚作癢,發生塊疹成片,硬如牛領名曰牛皮癬。厚而乾枯,色白而癢,搔起白屑,逐漸蔓延全身,舌紅而干,脈洪數。乃風熱血燥,不能充養肌膚所致之干癬證。《諸病源候論》曰:「干癬但有匡廓,皮膚索癢……毒氣多濕氣少,則風沉入深,故無汁為干癬也,其中亦生蟲」。
治以搜風清熱解毒活血。
方用宣風換肌散加減。
荊芥、防風、羌活搜經絡之風,黃芩、黃連、梔子清熱泄肺胃之熱邪;丹皮、當歸、川芍、桃仁、紅花涼血活血以散風(治風先治血,血活風自滅);生地、首烏滋陰養血,潤肌膚以除瘍,白蘚皮、蟬蛻、烏蛇善治各種癬瘡。
② 我急需中葯治療皮膚瘙癢驗方
周身皮膚瘙癢者可用百部酊、苦參酒外搽;或者用苦參、白鮮皮、百部、蛇床子、地膚子、花椒等煎水作全身熏浴;或者礦泉浴。
③ 身體癢越抓越癢怎麼治偏方
身體癢越抓越癢怎麼治偏方
身體癢越抓越癢怎麼治偏方,身上癢一般是因為皮膚乾燥、蚊蟲叮咬或者其他問題,皮膚瘙癢發作時,千萬不要用手去搔抓,否則會越來越嚴重,下面就來看看身體癢越抓越癢怎麼治偏方。
身體癢越抓越癢怎麼治偏方1
1、蘇打水
用蘇打水塗抹患處,可以取得止癢的效果。這是因為蘇打水可以在皮膚表面發生酸鹼中和的反應,對於一些真菌性皮炎以及蚊蟲叮咬所引起的皮膚瘙癢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此外,像氨水、淡肥皂水均有類似的效果。
2、薄荷桑葉水
取新鮮的薄荷和桑葉,一起加清水煮開,放溫後用干凈的毛巾來蘸取湯汁,輕柔地擦洗患處。薄荷具有解表散熱、止痛止癢的作用,桑葉具有疏風散熱、潤燥的作用。用薄荷桑葉水擦洗皮膚可以改善皮膚乾燥或過敏所引起的瘙癢不適。
3、馬齒筧外敷
取新鮮的馬齒筧適量,搗爛後敷在患處,用干凈的紗布蓋好,留一個小時後再洗掉。馬齒筧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可以緩解皮炎所引起的瘙癢不適。另外,也可做一些涼拌馬齒筧或馬齒筧湯來食用,可有輔助治療的效果。
4、香蕉皮
取新鮮無變質的香蕉片1個,可以直接用香蕉片在患處反復塗抹,也可將香蕉皮敷在患處,連續數日。香蕉皮可以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促進皮膚的修復,對於足癬、體癬所引起的瘙癢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5、西瓜皮
取新鮮的西瓜皮,反復塗抹患處,最好是將西瓜皮冰鎮半小時後再用。西瓜皮具有清熱解毒、去痱的作用,這個方法可以比較快速地緩解蚊蟲叮咬以及皮炎所引起的瘙癢。
6、蘆薈膠
取少許蘆薈膠均勻塗抹在患處,但不要大面積塗抹,更不要睡覺時還留在皮膚上。蘆薈膠具有修復皮膚細胞、消炎殺菌的作用。適量使用蘆薈膠可以緩解皮膚乾燥、蚊蟲叮咬以及濕疹所引起的'瘙癢不適。
7、新鮮果蔬汁
在短期內戒掉任何肉魚蛋奶和垃圾食品,保持飲食清淡,只吃穀物糧食和新鮮果蔬。如果皮膚瘙癢很嚴重的話,可以喝掉大量的新鮮果蔬汁,比如蘋果汁、胡蘿卜汁等。這個方法對於各種類型皮炎所引起的瘙癢均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8、家庭常備葯品
家裡面一般都會有一些花露水、風油精、艾草膏、萬金油等常見葯物,這些外用葯,對於蚊蟲叮咬以及皮膚炎症所引起的瘙癢疼痛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在瘙癢發作時,可以應急使用,當然每種產品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身體癢越抓越癢怎麼治偏方2
1、芫荽水
這個偏方要用到的材料很簡單,主要有芫荽和白酒,芫荽也就是香菜,把新鮮的香菜洗凈搗碎,然後加入白酒混合拌勻,浸泡兩個小時後用酒液清洗瘙癢部位,止癢效果非常不錯。
2、韭菜水
材料:淘米水、韭菜。做法:把韭菜洗干凈後切碎,然後加入洗米水混合,比例大約是1:10,浸泡2個小時後倒進鍋里大火煮開,然後清洗發癢的地方。每天洗三次,連續治療三天,可以很好地消除瘙癢。
3、蒼耳草湯
材料:整棵新鮮蒼耳草(根、葉均用)。方法:將蒼耳草洗凈切碎,然後加水煮成濃湯,先趁熱熏患處,溫度合適再浸泡清洗。這個偏方有清濕止癢的作用。
4、蜂膠水
材料:蜂膠。方法:把蜂膠和溫開水混合,水變為乳白色就可以飲用,同時用棉花蘸蜂膠塗抹在瘙癢部位,每天兩次,對蜂膠過敏的人不要使用。
5、柳葉梗明礬湯
材料:明礬、嫩柳莖、地膚子。方法:把這些材料加入水煎煮30分鍾,然後取葯液清洗瘙癢的部位,每天治療2次,3天即可治癒。
皮膚瘙癢的病因比好復雜,患者在配合醫生治療期間,也可以試試這些民間偏方,相信會有一定的效果。記住不要大力抓撓皮膚,抓癢本身就是對皮膚的一種刺激,輕微、瞬間的刺激不會引起皮膚明顯的變化。
然而,如果是長期的、反復、強烈的刺激,皮膚就會變厚、甚至皸裂、增生、癌變。因此,當皮膚發癢時,盡量不要用手抓,及時進行治療才是正確的。
日常生活當中,出現皮膚瘙癢應該怎麼做?
1、皮膚注意保濕
想要皮膚不出現這種情況,在每個季節都應該做好相應的保濕工作,在夏天的時候,人們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中,長時間吹空調會導致皮膚變得非常乾燥,這時候皮膚相對較缺水,皮膚角質層就會出現問題,如果不保濕就會出現皮膚瘙癢。
每當秋冬的時候天氣都比較乾燥,室內如果沒有加濕器也會導致人皮膚變得乾裂,適當的做好保濕工作是很有必要,而且每天一定要喝足夠的水!
2、有規律的生活
皮膚出現問題跟生活當中的某些習慣也是有關系,還有人的心情不好、睡眠不佳容易導致人皮膚瘙癢,在生活當中應該有規律的去生活,學會釋放壓力,有好的心情,同時也不讓自己太過於勞累。
3、注意穿著
有一部分人會出現皮膚瘙癢是因為衣服的材質出現了問題,建議大家貼身的衣物盡量穿棉質的,皮膚直接接觸的衣物沒有問題,就得到了更大的保障。盡量選擇柔軟的衣服,如果經常出現皮膚瘙癢,那麼就不要穿緊身衣了!
4、注意抗過敏
有很多人會出現瘙癢是因為患上了濕疹,濕疹是較為常見的皮膚疾病,患上這種皮膚疾病以後身體的某一部位會出現乾燥粗糙等問題,奇癢無比,這種情況及時咨詢醫生,吃抗過敏的葯物進行治療!
當頻繁的出現皮膚方面的問題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找醫生檢查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積極的配合治療,因為很多人出現皮膚瘙癢並不是單純的乾燥或者是濕疹所引起的,還有很多身體內部的疾病,這些疾病不盡早的治療,會給健康帶來更大的傷害!
④ 治皮膚瘙癢秘方_治皮膚瘙癢秘方有哪些
皮膚 瘙癢 症是僅有 皮膚瘙癢 而無原發性損害的 皮膚病 ,患者的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及苔蘚樣化或 濕疹 樣變有時可繼發感染,民間有很多治療皮膚瘙癢的秘方,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治皮膚瘙癢秘方,希望能幫到你。
治皮膚瘙癢秘方
1、祛風止癢湯
蟬衣15克、徐長卿15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紅棗10個。每天l劑,煎2遍和勻,日2-3次分服。大便乾燥或 便秘 者加生首烏15-30克。
蟬衣、徐長卿祛風止癢。生地、當歸涼血養血、潤燥。紅棗健脾和胃營血。全方功能祛風止癢,養血潤燥。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煙、酒、咖啡等,切忌搔抓、摩擦、熱水、肥皂擯洗或亂搽成葯等。
2、潤膚止癢液
生甘草30克、蛇床子30克。煎2遍和勻,去渣濃縮成200ml,瓶裝備用。同時塗局部,日2-3次。皮膚乾燥加甘油50ml,冰片3克(用酒或75%酒精30ml溶化後和入)。
生甘草潤膚止癢。蛇床子祛風止癢。煎濃外塗有滋潤皮膚,消除瘙癢之功。
3、蛇床子散
蛇床子、明礬、百部、花椒、苦參各9-15克。煎湯趁熱熏洗患處或坐浴。
4、三葉甘草液
女貞子葉、艾葉、皂角、茶葉各15克、生甘草10克。將上葯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紗布過濾,取煎液外洗或濕敷潰瘍面,每日2-3次。
用本方治療放射性皮膚潰瘍患者32例,經 用葯 10-20天,均獲痊癒。
5、蒼艾洗劑
蒼耳草、艾葉各50克,蜂房、白鮮皮、苦參、地膚子、川槿皮各30克,川椒、白礬各20克。水煎濾渣,集葯液,趁熱洗浴,每天1劑,每天洗1-2次,每次搓擦15-20分鍾,7天l療程。
祛風、 清熱 解毒 ,殺蟲止癢。
6、涼血祛風湯
生地30克,白鮮皮、玄參、苦參、銀花、連翹各15克,地膚子、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荊芥、防風各10克,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蟬蛻3克。每天1劑,水煎2次內服。葯渣再煎反復擦洗患處。一般用葯2劑即可。
7、大黃芒硝冰片
生大黃、芒硝各100克,冰片20克。將上葯共研為細末,裝瓶備用。按病變范圍大小,取適當紗布一塊展平,將葯末均勻撤在紗布中央,約o.5cm厚,將紗布四邊折褶包好,貼敷患處,用膠布固定或綳帶包紮,以防葯粉灑出,2-3天換葯1次。
用本方治療皮膚感染患者165例,經換葯3-5次,均獲治癒。
8、滋血止癢湯
熟、生地各20克,麥冬10克,天冬10克,當歸15克,黃芪15克,黃芩6克,黃連3克,苦參6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瓜萎10克,赤、白芍各15克,何首烏20克,菊花10克,防風6克,蟬衣6克,生麥芽10克。每日1劑,水煎3次日分3次服。1個月為1個療程。可制丸服。滋血潤膚,祛風止癢。
9、祛風止癢湯
荊芥、薄荷、蘄蛇、地膚子、蟬蛻各10克,防風、當歸、威靈仙各12克,何首烏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劑。皮疹有糜爛滲液者加土茯苓、蒼術、黃柏各12克。皮疹部位灼熱紅腫者加生地、金銀花各15克,丹皮、玄參各12克。大便秘結者加大黃、枳實、厚朴各12克。熱重者加黃芩、黃連、龍膽草各10克。
10、四黃液
魚腥草、生大黃、川黃連、黃芩、黃柏各15克。將上葯加水500毫升,煎熬沸後20分鍾,待冷至35℃左右即可應用。用時,取面積稍大於病灶范圍的敷料或折至4-5層的毛巾,浸透上葯液濕敷局部,每次敷40-60分鍾,無需包紮。每日敷3-4次。數料冷卻後於溫葯液中浸透。每日1劑。
11、米糠餾油
米糠餾油。用糠餾油塗局部後以電吹風吹之(也可以火烘),每日1劑,每次10分鍾。殺蟲,止癢。
12、苦參制劑
陳醋500毫升,苦參200克。先將苦參用水洗凈,放人陳醋中浸泡5天。用前先將患處洗凈,用棉簽蘸葯塗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止癢去屑。
治皮膚瘙癢秘方有哪些
1、黃芪5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地膚子、夜交藤各15克,赤芍、地龍、桃仁、川芎各10克,制首烏18克,蟬蛻10克。7劑,1天1劑,水煎服。
2、取荊芥、防風、苦參、絲瓜絡、蛇床子、當歸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鍾,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5~7天。
3、取苦參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適量,浸泡3~5天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苦參醋液30~50毫升於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簽蘸葯液外搽瘙癢處,每日2~3次,連用5~7天。
4、取刺蒺藜、何首烏各等量,研為細末,裝瓶備用。每晚洗浴後,取葯末適量,加米醋少許調為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晚貼敷,次晨取下,連用7~10天。
5、取紅花、紫草、山梔、大黃各等量,研為細末,加冰片適量,混合均勻,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葯末少許,加凡士林調成糊狀,外敷於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葯1次,連用1~2周。
6、醋里含有的酸性物質和醛類化合物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甘油能軟化皮膚並保持水分。配置的方法:將白醋與甘油按3∶7的比例混合,每天1次或每星期2~3次,浴後立即塗抹患處的皮膚。
7、取夜交藤、雞血藤、烏梢蛇各20克,加入上等白酒適量,浸泡1周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葯液30~50毫升於浴水中洗浴,連用5~7天。
8、取苦參、癬皮、蛇床子、蟲衣、紅紫草、防風各1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每日1劑,連用5~7天。
⑤ 冬季皮膚瘙癢偏方大全
皮膚瘙癢是一種皮膚病,屬於神經精神性皮膚病,是一種皮膚神經官能症疾患。冬季皮膚瘙癢的患者很多,北方較為普遍,那麼冬季皮膚瘙癢偏方有哪些呢?
冬季皮膚瘙癢偏方大全:中醫葯劑
冬季皮膚瘙癢偏方大全:民間偏方
③鮮毛算盤葉子煨烤熱後,擦患處,可達止癢目的。
④選花椒十克左右就可以了,用花椒煮開水,煮大概十分鍾左右,用已清洗全身尤其是瘙癢處。
⑤每晚睡前,用面盆盛半盆清水,放適量食鹽,加熱至鹽溶解,用毛巾蘸水搽洗患處,一般3-5次可見效。如有反復,可繼續搽洗。適用於中老年人皮膚瘙癢症,效果較好。
⑥一般只要不是有潰瘍的皮膚面,可以用白醋來塗抹,這個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不可以濃度太強的白醋,那樣會對身體有刺激性,一般連用幾天就會明顯好轉,甚至是痊癒。
⑦用點淘米水然後加入一些食鹽在鍋裡面煮沸了,然後再倒在洗澡盆里,水溫合適了之後就可以用毛巾蘸著擦洗瘙癢的部位。
⑧將較鮮蒜瓣洗凈搗爛,用紗布包紮浸於米醋內,2-3小時取出。以包擦洗患處,每日次,每次10-20分鍾。
冬季皮膚瘙癢偏方大全:食療妙方
①大棗(或金絲棗)10枚,雪梨膏20毫升。將棗先泡半小時,入砂鍋內加水煮至棗爛後加入雪梨膏後服用。此方可潤肺護膚,健脾益氣。適用於冬季皮膚乾燥脫屑,老年皮膚瘙癢。
③取蜂膠十滴倒入50ml的溫開水中服用,蜂膠丸也可以,每天一兩次。
⑥ 什麼中葯止癢效果最好的 止癢中葯外用驗方
1白礬燥濕止癢
白礬為硫酸鹽類礦物明礬石加工提煉製成,主含含水硫酸鋁鉀,將採得的明礬石用水溶解,濾過,濾液加熱濃縮,放冷藕所得結晶即為白礬。
性味歸經:酸,澀,寒,歸脾,肺,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服止血,止瀉,祛除風痰。外治缺孝用於濕疹,疥癬,脫肛,痔瘡,聤耳流膿,內服用於久瀉不止,便血,崩漏,癲痛發狂。
2
蛇床子殺蟲止癢
蛇床子為傘形科植物蛇床的乾燥成熟果實,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辛,苦,溫。有小毒,歸腎經。
功能主治:燥濕祛風,殺蟲止癢,溫腎壯陽,用於陰癢帶下,濕疹瘙癢,濕痹腰痛,腎虛陽痿,宮冷不孕。
3
土荊皮療癬止癢
土荊皮為松科植物金錢松燥根皮或近根樹皮,於立夏前後剝取,除去雜質,曬干,生用。又名土槿皮。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殺蟲,療癬,止癢,用於疥癬瘙癢。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酒或醋浸塗擦,或研末調塗患處。
4
硫黃解毒止癢
硫黃為天然硫黃礦或含硫黃礦物的提煉加工品,以塊整齊,色黃,有光澤,質鬆脆,無雜質者為佳,生硫黃只作外用,制硫黃可供內服,內服需與豆腐同煮,至豆腐呈黑綠色時,取出漂凈,陰干,用虛搜時碾細。
性味歸經:味酸,性溫,有毒,歸腎,大腸經。
功伏譽稿能主治:解毒殺蟲止癢,治皮膚濕爛,疥癬癢痛難忍,配伍輕粉,斑蝥,冰片,碾細調勻,香油調敷患處。以殺蟲燥濕止癢;陰蝕瘙癢,配伍蛇床子,白礬同用。